亨德尔简介
亨德尔的复活内容概括

亨德尔的复活内容概括 【篇一:亨德尔的复活内容概括】 乔治.腓特烈.亨德尔(george frederickhandel,1685一1759)是西方音乐史上享有盛名的音乐大师,被誉为圣乐之祖。 贝多芬说: 亨德尔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我极愿跪在他的墓前。 李斯特曾为 韩德尔伟大得象宇宙似的天才 而入迷,认为他是描写音乐的先驱。 韩德尔原是德国人,却在英国成名。他身居异国,由于英德之间的政治旋涡而受排挤;早年所作歌剧,采用那不勒斯乐派的歌剧程式,唱词用意大利文,在英国上演频频受挫,因而他所主持的剧院营业萧条,本人债台高筑。他一生坎坷,精神十分痛苦。1741年8月,曾为他的歌剧作过词的詹宁斯给他寄来《弥赛亚》的新剧词,请他谱曲;二十一个日夜,韩德尔阅读歌词,词中所云与自己渴望新生的心情引起了强烈的共鸣,灵感油然而生,于是从8月22日至9月14日,在三星期内成功地创作了一部蜚声全欧、至今盛名不衰的清唱剧《弥赛亚》,它为韩德尔永垂史册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韩德尔也从此 复活 ,立于不败之地。 译者 1737年4月13日下午,乔治.腓特烈.亨德尔的仆人坐在布鲁克大街那幢房子底层的窗户前,干着一件稀奇古怪的事。 他方才发现自己备存的烟叶已经抽完,有点恼火。本来,他只要走过两条大街,到自己女朋友多莉的小杂货铺去一趟,就能弄到新鲜的烟叶,可是现在他却不敢离开这幢房子,因为主人 那位音乐大师正在盛怒之中,他感到害怕。乔治.腓特烈.亨德尔从排练完毕回家来时就已怒气冲冲,满脸被涌上来的血涨得通红;两边的太阳穴上绽着粗青筋;砰的一声关上屋门。此刻,他正在二层楼上急躁地走来走去,震得地板嘎嘎直响,仆人在楼底下听得清清楚楚。当主人这样怒不可遏的时候,仆人对自己的职守是绝对不能马虎的。(快读 .cn) 于是,仆人只好干点别的事来消遣。 这会儿,他不是喷出一小圈一小圈漂亮的蓝色烟雾,而是从自己短短的陶瓷烟斗里吹着肥皂泡。他弄了一小罐肥皂水,自得其乐地从窗口向街上吹去一个又一个五光十色的肥皂泡。路过的行人停下脚步,兴奋地用手杖把这些彩色的小圆泡一个又一个地戳破,一边笑着挥挥手,一点都不感到希奇,因为在布鲁克大街的这幢房子里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有时候,忽然会在深更半夜从这里传出吵闹的羽管键琴声,有时候,能听到女歌唱家在里面号陶大哭,或者抽泣呜咽,假如那个急躁易怒的德国人向她们大发雷霆的话,因为她们把一个八分之一音符唱得太高或太低 所以对格罗斯文诺住宅区的街坊们来说,这幢布鲁克大街二十五号房子长久以来就简直象疯人院。 仆人默默地、一刻不停地吹着彩色的肥皂泡。 过了一阵子,他的技术有了明显的长进。这些光洁的小泡个儿愈来愈大,表面愈来愈薄,飘得愈来愈高,愈来愈轻盈。甚至有一个小泡已经越过大街,飞到了对面那幢房子的二层楼上。忽然之间,他吓了一跳,因为整幢房子被沉闷的一击震动起来。玻璃窗格格作响,窗帘晃动着。一定是楼上有件又大又重的东西摔倒在地上了。仆人从座位上跳将起来,急急忙忙顺着扶梯跑到楼上主人的工作室去。 主人工作时坐的那张软椅是空的,房间里也是空的。正当仆人预备快步走进卧室去时,发现亨德尔一动不动地躺在地板上,两眼睁开着,目光呆滞。仆人一怔,站着停住了,只听到沉浊而又困难的喘气。身强力壮的主人正仰躺在地上呻吟,或者说短促地喘息,呼吸愈来愈弱。 受惊的仆人想,他要死了,于是赶紧跪下身去急救半昏迷的主人。他想把他扶起来,弄到沙发上去,可是这位身体继梧的主人实在太重了,于是只好先将那条勒着脖子的围巾扯下来,憋气的呼喳声也就随即消失。 主人的助手克里斯多夫 史密斯从楼下走上来 他是为了抄录几首咏叹调刚到这里来的 他也被那跌倒在地的沉闷声音吓了一跳。现在,他们两人把这个沉重的大汉抬到床上 他的双臂软弱无力地垂下来,象死人似的 帮他躺好,垫高头部。 把他的衣服脱下来 史密斯用命令的口吻对仆人说, 我跑去找医生,你给他身上洒些凉水,一直到他清醒过来 。 克里斯托夫 史密斯没有穿外套就走了。时间非常紧迫。他急匆匆地顺着布鲁克大街向邦特大街走去,一边向所有的马车招手。可是这些神气十足的马车依然跑着小步,慢悠悠地驶去,而根本不理睬这个只穿着衬衫、气喘吁吁的胖男人。最后总算有一辆马车停了下来,那是钱多斯老爷的马车夫认出了史密斯。史密斯忘记了一切礼节客套,一把拉开车门,对着这位公爵大声说道: 亨德尔快要死了!我得赶紧去找医生。 他知道公爵酷爱音乐,是他爱戴的这位音乐大师的好友和最热心的赞助人。 公爵马上邀他上车。几匹马连着猛吃了几鞭。就这样,他们把詹金斯大夫从他在弗利特大街的寓所里请了出来。当时他正在忙着化验小便,但他马上和史密斯一起乘着自己那辆轻便的双轮双座马车来到布鲁克大街。 马车行驶途中,亨德尔的助手绝望地抱怨着说: 是那么多的忧虑烦恼把他摧垮的,是他们把他折磨死的,这些该死的职手和阉伶,这些下流的吹捧者和吹毛求疵的挑剔者,全是一帮讨厌的蠢虫。为了拯救剧院,他在这一年里创作了四部歌剧,可其他人呢,他们却在取悦女人和宫廷。尤其是那个意大利人把大家都弄得象发疯似的,这个该死的阉伶,这头发着颤音吼叫的猴子。 唉,他们是怎么对付我们好心肠的亨德尔的呵!他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都献了出来,整整一万英镑,可是他们却四处向他逼债,要把他置于死地。从来没有一个人有象他这样成就辉煌,也从来没有一个人有象他这样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出来,可是,象他这么干,就是巨人也要累垮的。 【篇二:亨德尔的复活内容概括】
浅析作曲家亨德尔的作品

浅析作曲家亨德尔的作品作者:朱曼妮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9期摘要:亨德尔出生于德国哈勒城的一个小市民家庭,是着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
亨德尔少年时期曾跟随当地风琴师、作曲家学习音乐,后来担任了哈勒礼拜堂的风琴师,并开始创作。
他定居英国后,对英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亨德尔的曲风雄伟、崇高,所创作的清唱剧是戏剧性的英雄史诗。
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曲《皇家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清唱剧《弥赛亚》等,《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流传最为广泛。
关键词:浅析;亨德尔;音乐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092-01亨德尔是我非常崇拜的作曲家之一。
1917年7月为在伦敦泰晤士河上的一场音乐晚会,亨德尔创作了著名的《水上音乐组曲》,《水上音乐》,包含二十个曲子,演奏一遍要一小时。
音乐大为乔治一世所赏识,他命令在晚餐前和晚餐后各演奏一遍。
当时碧波万顷,管弦齐作,其独特意境可想而知。
我非常喜欢亨德尔的《水上音乐组曲》。
从作品分析来说,F大调组曲的显著特点是它引人注目的圆号段落,使人想到当初回荡在泰晤士河面上的磅礴气势。
它由十部分组成,分别用双簧管、大管、圆号、弦乐器和大键琴演奏。
组曲以气概不凡的法国风格“序曲”展开。
亨德尔的引子部分相当安详,但随后的轻快赋格曲部分由两把小提琴协奏,并以一支喋喋不休的双簧管和比较严肃的弦乐器互相对答。
庄重的情绪随即进入“柔板和断奏”,弦乐器陪衬之下的双簧管吹奏出哀愁、恬静沉思、如泣如诉的徐缓乐段。
紧接着气氛突然起了急速变化,活泼的“号管舞曲”(快板)提高了组曲的速度感。
木管乐器重复了活泼的音型,最后圆号愉悦的颤音产生持续光辉的全面效果。
随后的“行板”是由双簧管、大管和弦乐器所演奏的d小调乐曲,其庄严肃穆之感与前段形成鲜明的对比。
双簧管独奏进入快板重复部分,然后让位给两支响亮的圆号。
最后,乐团欢快地齐奏,奔腾而下,一泻千里。
奥林匹克颂曲家介绍

奥林匹克颂曲家介绍【导语】奥林匹克颂曲,作为体育盛事中极具象征意义的音乐作品,承载着庄严、激情与荣耀。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位著名的奥林匹克颂曲家,通过他们的创作,感受奥运精神的魅力。
一、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是德国作曲家,被誉为“奥林匹克颂曲之父”。
他的代表作《奥林匹克颂曲》创作于1742年,是为庆祝英国国王乔治二世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胜利而作。
这部作品以其雄壮的旋律、激昂的节奏,成为后来奥林匹克颂曲的典范。
二、约翰·威廉姆斯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是美国著名作曲家,以其电影配乐作品闻名于世。
他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创作的《奥林匹克颂曲》同样备受好评。
这部作品以宏伟的管弦乐编制,展现了奥运会的庄严与激情,成为现代奥林匹克颂曲的代表作之一。
三、乔治·索尔第乔治·索尔第(Georges Auric)是法国作曲家,他创作的1982年莫斯科奥运会颂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激昂的节奏,展现了奥运精神的力量。
尽管这届奥运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但索尔第的颂曲依然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四、约瑟夫·施万克约瑟夫·施万克(Joseph Schwantner)是美国作曲家,他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创作的颂曲《神秘的地平线》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这部作品以现代音乐手法,融入了美国本土音乐元素,表现出奥林匹克精神的包容与多元。
五、克里斯托夫·冯·多纳伊克里斯托夫·冯·多纳伊(Christoph von Dohnányi)是德国作曲家,他创作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颂曲,以其浪漫主义风格和激昂的旋律,为这届奥运会增色不少。
他的作品传承了奥林匹克颂曲的传统,同时展现了新时代的审美特征。
总结:这些奥林匹克颂曲家通过他们的作品,传递了奥运会的庄严、激情与荣耀,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浅析亨德尔《降B大调竖琴协奏曲》

166器乐演奏实践摘 要:亨德尔是巴洛克时期最杰出的音乐家代表之一,而协奏曲也是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器乐体裁之一,本文所分析的作品是由亨德尔的第六首管风琴协奏曲改编而成的《降B大调竖琴协奏曲》。
本文要分析的是马塞尔·格兰德詹尼改编版本,作品编号HWV294。
本文通过这首作品的分析来让众多的竖琴爱好者能够更好的了解巴洛克时期音乐作品的特点以及这首作品的演奏技巧,使人们了解竖琴这一特色乐器并对竖琴演绎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亨德尔;巴洛克;协奏曲;竖琴浅析亨德尔《降B大调竖琴协奏曲》◎ 刘珊珊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一、作曲家生平简介及作品背景(一)作曲家生平简介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 Friedrich Handel.1685 ~1759)出生于德国。
从小他就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在萨克森-魏森费尔斯公爵的资助下,他跟随当地著名的管风琴家扎豪学习作曲理论以及键盘和小提琴的演奏。
21岁时,他被邀请去意大利,并与同时期许多著名的作曲家如斯卡拉蒂、卡尔达拉、维瓦尔蒂、等人学习歌剧,清唱剧,协奏曲,室内康塔塔等体裁的写作,同时也创作出大量的作品,包括有100多首世俗康塔塔,清唱剧《我主耶稣基督的复活》,他的歌剧《阿格丽皮娜》著名到在威尼斯连续上演了27场。
1711年他被邀请去了英国,在伦敦上演了歌剧《里纳尔多》,这部歌剧作品也是伦敦歌剧发展历程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1717年,亨德尔在伦敦皇家游艇上亲自指挥演奏了自己创作的三套《水上音乐》组曲。
随后亨德尔在伦敦长期定居了下来。
一年后,英国的皇家贵族组建了一个歌剧团取名“皇家音乐协会”,亨德尔担任音乐指导,创作了很多歌剧,著名的有《朱利奥·凯撒》、《塔莫拉诺》、《罗德林达》等。
在1727年英国国王乔治一世驾崩后,“皇家音乐协会”出现了危机,伦敦人开始厌恶意大利歌剧,亨德尔只好采用英语作为歌剧中使用的语言,在五年后成功演出了清唱剧《以斯帖》。
亨德尔钢琴曲

亨德尔钢琴曲
亨德尔,那位18世纪德国的音乐大师,经常被人们称为“音乐之王”。
他的音乐不仅在当时瞩目,而且至今受到全球音乐爱好者的追捧。
尤
其是他的钢琴曲,更是让人屡听不厌。
亨德尔的钢琴曲充满了浪漫而又沉重的情感,其旋律优美典雅,兼具
韵律与节奏,让人陶醉其中。
比如,他的《小调变奏曲》、《G大调
小步舞曲》、《水上音乐》等作品,都是自然而然地引领着听众进入
到一个深邃的音乐世界。
作为一个古典音乐的代表,亨德尔的钢琴曲具有严谨的结构和优美的
形式美。
在演奏时,需要钢琴演奏者准确掌握速度、力度和情感,才
能将其中的复杂性和美妙性充分地表现出来。
因此,亨德尔的钢琴曲
也成为了促进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钢琴演奏者和
听众。
除了欣赏亨德尔的钢琴曲之外,我们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音乐大
师的人生。
亨德尔出生在德国,他的母亲很早就发现了儿子对音乐的
天赋,开始给他上钢琴和小提琴的课程。
后来,他前往意大利学习,
受到了巴洛克音乐的深刻影响。
在那里,他结识了许多有才华的音乐家,也谱写了许多卓越的作品。
回到德国后,他成为了英国国王的乐师,开始在英格兰展示他的才华。
他的音乐受到热烈的追捧,也影响
了当时的英国音乐风格。
亨德尔过世已经两个世纪了,但他非凡的钢琴曲仍然不断地在世界各
地传唱。
今天,我们仍可以沉浸在他的音乐之中,感受到它那独特的
艺术魅力。
在音乐的世界里,亨德尔永远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音乐大师,他的钢琴曲是一个永不褪色的音乐经典。
初中音乐《英雄凯旋歌》

又称《水乐》、《船乐》。亨德尔作于1717年,是一部管弦乐组曲。传说是在英国 伦敦泰晤士河上为新即位的英皇乔治一世演奏的,故有“水上音乐”的美名。全部 组曲由二十首,小曲组成,开始是一首法国式的前奏曲,其后是布莱舞曲、小步舞 曲等各种形式的舞曲,同时也有缓慢乐章。现在人们演奏和听到的《水上音乐》已 经不是亨德尔的原作,而是后来英国曼彻斯特的哈莱乐队指挥哈蒂(Harty)爵士为 近代乐队所改编的乐曲,共有六个乐章:快板、布莱舞曲、小步舞曲、号角舞曲 (一种古代的三拍子舞曲)、行板、坚决的快板。由于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轻巧而 流传后世。 第一乐章为庄严的序曲,乐曲气氛活泼热烈,开始由圆号与弦乐器共同奏出轻盈的 同音反复和华美的颤音,相互对答。第二乐章为舞曲般的旋律,气氛轻松舒展。第 六乐章为坚决的快板,威武雄壮。《焰火音乐》,皇家焰火音乐是亨德尔晚期最伟 大的乐队作品之一,它是受命为英国庆祝“爱克斯-拉夏贝尔和约”的签订而作。 这个和约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奥地利皇位继承战争”,庆祝活动有焰火表演和与之 配合的辉煌音乐。在创作时,国王强调不要“提琴”。这首焰火音乐首演于1749年4 月21日,在伦敦渥哈尔花园。
格奥尔格· 弗里德里希· 亨德尔 (GeorgFridericHandel)
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1685 年2月23日生于德国哈雷哈勒, 少年时期跟随当地风琴师、作 曲家学习音乐,后在教堂内任 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因爱世 俗音乐,乃于1703年迁居汉 堡——当时唯一有民族歌剧的 德国城市,开始从事歌剧的创 作。1706年后,在汉堡威尔及 伦敦两地进行创作,不久成为 英国的音乐权威人士。
《弥赛亚》是亨德尔最著名的清唱剧。全剧分三部分,叙述 了耶稣的诞生、受难和复活,共有序曲、咏叹调、重唱、合 唱、间奏等57首分曲。第二部分结束时的合唱《哈利路亚》 具有史诗般的风格,达到了巴洛克音乐宏伟壮丽风格的顶点。 这首作品实际上其中对音乐的戏剧性和人性的宣传远胜于对 宗教的虔诚感情。 全剧为主调和声音乐风格,以旋律优美、和声洗练见长。 西西里民间乐器风笛的使用在当时是大胆而新颖的。由于其 中不少分曲具有很高的技术训练价值和艺术性,至今仍在音 乐会和声学教学中被广泛采用。整个作品经典迭出,美不胜 收。 “哈里路亚”一段,则更是以其震撼的气势,悠长的旋 律,以及教堂圣歌的庄重典雅,而成为传世佳作。
简析亨德尔的歌剧咏叹调《绿树成荫》

作者: 王婷婷
作者机构: 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声乐教育系
出版物刊名: 音乐生活
页码: NULL-NULL页
主题词: NULL
摘要:1685年,亨德尔出生在德国中部。
孩提时期的亨德尔就表现出对音乐的极大兴趣,他不顾父亲的禁令,几乎每晚都偷偷地爬到阁楼上弹奏弃置在那里的古钢琴。
而他的父亲——一位刚毅的外科医生却对从事音乐这种职业深恶痛绝,一心希望儿子成为律师。
一次幸运的机会奠定了亨德尔的终身道路。
六岁时,他以自己精彩的管风琴演奏受到撒克逊公爵的赞赏,公爵劝他的父亲不要阻挠儿子研究音乐,于是亨德尔开始跟最优秀的教师学。
《水上音乐》PPT教学课件

亨德尔的两位朋友,朝中重臣—布林顿勋爵和吉尔曼塞克一起为他想出 一条妙计。他们建议乔治一世在1715年夏天举办一次水上游览会,由亨德尔 准备助兴的音乐。
水上音乐
亨德尔
作者简介
亨德尔,德国作曲家,一生创 作了32部清唱剧,其中《以 色列人在埃及》《犹大·马卡 白》等尤为著名。此外,他 还写了相当数量的器乐作品, 其中《水上音乐》和《焰火 音乐》最著名。 1751年不幸 双目失明,1759年病逝伦敦。
《水上音乐》的创作背景
1712年,在德国汉诺威选帝侯的宫廷里担任乐长之职的亨德尔,向选帝侯 请假去英国。选帝侯批准了他的请求,但又求他及时回来。亨德尔到伦敦之 后,声名大振,取得英国宫廷作曲家的职位,于是乐不思蜀,久居英国,迟 迟不回汉诺威。
1=D3/4
乐曲欣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D3/4
乐曲欣赏
主奏乐器
第 小提琴 一 乐 小号 段
圆号
音色 情绪
优美 快乐
嘹亮
雄伟 庄严
低沉 抒情
歌曲情绪
第一 第二 第三 乐段 乐段 乐段 乐段
庄严 轻快 雄壮 情绪 宏大 活泼 辉煌
听:主题乐句出现了几次? 6次主题乐句有什么不同?
圆号
小提琴
小号
水上音乐 的曲式结构 A + A +B + A
当天,亨德尔率领50人所组成的乐队搭乘一艘船,伴随着乔治一世的御 船,指挥精心准备的《水上音乐》。大气爽朗,明快清新的音乐立刻征服了 乔治一世,他不仅和亨德尔尽释前嫌,还增加了亨德尔的年俸。尽管水上音 乐演奏时间长达一个小时,乔治一世仍要求从头到尾演奏三遍,晚饭前两遍, 晚饭后一遍。有趣的是,亨德尔这首《水上音乐》还巧妙地利用声音在水面 的折射,使得乐队的音响效果更为出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简介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出生于德国哈勒城的一个小市民家庭,是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
亨德尔少年时期曾跟随当地风琴师、作曲家学习音乐,后来担任了哈勒礼拜堂的风琴师,并开始创作。
1703年,亨德尔迁居汉堡,并担任了汉堡歌剧院的提琴师。
1705年,他的歌剧作品《阿尔米拉》和《尼罗》在汉堡歌剧院上演并获得成功。
1706年至1710年,亨德尔在当时世界歌剧中心意大利四处游历,广泛接触了意大利的音乐文化,开阔了艺术眼界。
1709年他新创作的歌剧《阿格里皮娜》在威尼斯上演,得到了意大利歌剧界的一致好评,但亨德尔并没有感到满足,不久他又远走英国。
1712年定居英国后,对英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亨德尔从30年代开始创作清唱剧。
他的清唱剧使用英文歌词,由英国人演唱,是一种为英国观众而写的新型作品,但上演之初并不成功,只是经过了十多年时间,才受到普遍的欢迎,亨德尔在英国也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亨德尔的曲风雄伟、崇高,所创作的清唱剧是戏剧性的英雄史诗。
作为一位多产的音乐家,其主要作品有:清唱剧《以色列人在埃及》、《参孙》、《弥赛亚》、《犹大马卡白》等三十二部,歌剧四十六部,管弦乐《水上音乐》、《森林音乐》、《烟火音乐》各一套,管弦协奏曲十一首,大协奏曲四十二首,还有室内乐、组曲、序曲、恰空等器乐曲。
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曲《皇家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清唱剧》、《弥赛亚》等,《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流传最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