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尔与巴赫音乐作品的比较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亨德尔与巴赫音乐作品的比较研究Post By:2008-8-15 9:29:00

作者:吴蓓

高中音乐课本第七单元介绍了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巴赫。巴赫是晚期巴洛克音乐的杰出代表,是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时期。但这一时期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人物—亨德尔,了解他们作品的风格对分析这个单元的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探讨各个历史的流派风格和重要代表人物。

在欧洲的音乐史上,亨德尔与巴赫同属于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杰出代表。亨德尔的作品,多为歌剧和清唱剧音乐,在器乐作品中也含有强烈的声乐因素,这显然是受了意大利的影响;而巴赫的音乐,在声乐作品中也含有强烈的器乐因素,这预示了以后的古典主义时代的到来。

巴赫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体裁形式也十分多样,其中他创作的声乐作品除了他比较著名的康塔塔系列作品《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外,更多流传于世的是他的经文歌、受难曲和弥撒曲:《圣诞节清唱剧》《圣诞神曲》;《约翰受难曲》;《乐书》;《马太福音书耶酥受难乐》和《b 小调崇高弥撒乐》;《近乎我主》等等。相比之下,亨德尔创作的音乐作品中属声乐作品最为丰富。他的主要作品有:清唱剧《弥赛亚》;《以色列人在埃及》;《亚西·加力夫》;《亚历山大帝》;《犹太·马克皮》;《居利·恺撒大帝》;《复活》;《利拿多》;《撒逊》;《亚历山大·巴鲁》;《海拉克尔》;《撒尔史》等等。

亨德尔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性格外向好动,爱交际,对周围世界有着广泛的兴趣,并善于适应环境,游历欧洲各国,为皇家工作,是宫廷大乐师。是一个启蒙主义者,他的道德观念不受教条的束缚。相比之下,巴赫内向,安静,终身为教会与宫廷服务,是一位路德教徒。这就影响了亨德尔的音乐创作以宫廷内的世俗音乐为主,而巴赫以创作宗教音乐为主。但亨德尔后期也写过宗教音乐。如清唱剧《弥塞亚》。然而亨德尔的宗教音乐一向被认为是非常世俗化的。确实亨德尔也总是以世俗情感来表现宗教题材的,但所散发的无拘无束的欢愉,却使得它们更接近于天国的飘逸。巴赫正好相反,他始终站在宗教的角度来进行创作,宗教精神似乎成为了其作品的唯一,然而他那些凝重且深沉的音乐,仿佛饱含了人世间的苦难,这反而使得它们更接近于世俗的沉重。他们两者的音乐都结出了与“播种”时恰好相反的“果实”。

出生在音乐世家的巴赫一生没有出过德国,在世的时候并没有取得很耀眼的荣誉和名声,并且生活相对艰难。而亨德尔不仅在意大利赢得了成功,而且在英国更是声名显赫,受人尊敬。巴赫写作,只

为了忠于艺术,并非为了迎合大众,因此写曲的风格有一贯的庄严,追求逻辑和理性,不注重宫廷式的歌颂。不会因取悦时尚而更改,因而他被后来的很多业界大师尊称为“与名利无争的音乐家” 曾经,歌德在听完巴赫的作品后曾有过这样的评价:“我仿佛看见了一群伟人,穿了礼服从堂皇的梯级上走下来”。亨德尔却好像正好与巴赫相反,很多音乐家这样评价亨德尔:“他的音乐是为世人、为宫廷、为舞台而写的,为了名誉,他的作品满是豪华的修饰与炫耀的技巧,籍此迎合世人,因此他获得普遍的欢迎与赞赏。他的作品更形象、更浅显易见。亨德尔的作品为了夸张华美的气派,往往用上明确、宽泛的记号”。但我更倾向理解为亨德尔他的音乐注重辉煌与华美。他赞美这个世界的壮丽和权利,是用世人更为容易接受的方式将同样深刻与坚实的理想和呼唤带给了人们。

上述这些不相同在他们以后所创作的声乐作品当中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此外,亨德尔和巴赫的声乐作品在体裁上不同,创作特征以及所体现的思想内容和风格也不同。

亨德尔的声乐作品以清唱剧最为伟大。他的清唱剧大都借用圣经的题材,如他在英国期间创作的英语清唱剧《弥塞亚》是他杰出的代表作。其中有一首著名的咏叹调《哈里路亚》为人们所熟悉。他的清唱剧以合唱为中心,在宗教的外衣底下描绘出人民的贫困与苦难、他们同奴役者的斗争和从压迫下解放出来的英雄形象;在他的清唱剧中,人民群众是主角,人民的形象充满着史诗的宏伟和戏剧性的力量,反映了他那个时代英国人民的民主愿望、真正利益和爱国主义精神,正是因为这样,他的这些作品才能为他同时代人所接受,也为后来先进的艺术活动家所理解。

而巴赫的创作包罗万象,涉及除歌剧外的一切音乐体裁,其中主要是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马太福音书耶酥受难乐》和《b小调崇高弥撒乐》是其代表作。他把描写耶稣的受难和死而复活的圣经传统题材,用来形象地体现受尽折磨和践踏的德国人民这一主题。因此,在《受难乐》中,他自由地采用了世俗的民歌旋律、舞蹈性曲调、标题音乐的技法、音画式的描绘。以及庞大的表演方式——四个独唱声部、两个合唱队、两架管风琴和两个乐队,着意刻划一个普通人在为争取善良和正义的斗争中所经受的考验。表现了他对那还十分模糊的理想世界的信念,以及对德国凄惨现实的深沉反抗。巴赫的《b小调崇高弥撒乐》也不是那种单纯的教堂祭乐,由于它大量采用民间乐观的音乐素材和充分发挥乐队创造音乐形象的独立作用,因此,整个作品充满着生气和活力,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作品表现了贝多芬的“通过黑暗走向光明”这一思想。

亨德尔作品可让人非常清晰地感知其独特的个性。他秉性刚烈,意志坚定,容易发怒。但他又在乐曲中讲究规律,因此,虽然感情奔放到极至,却仍恪守规律,循着一定的格调进行,这无疑又需要坚定的毅力来克服,这就是亨德尔与众不同的地方所在。他的成功完全建立在个人魄力与超凡的平衡力之上。亨德尔有意大利作家的那种爽朗与明媚,却没有过多的沉郁和幽怨。在岁月沉淀的漫漫长河之后,

人们不得不承认意大利作家们在气魄上也是比不上他的,这也是由于亨德尔具有那副独特的个性所致。巴赫的音乐作品,总的说来,体现着生活在十八世纪初德国普通市民的先进思想。他有一种崇高的思想在支持他,他觉得一个人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念、自我牺牲的精神。这就是巴赫在他的艺术中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他的作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形象反映了十八世纪上半叶德国市民中间的这种人文主义的思想。他的作品都含有一定的哲学伦理的意义,但他的表现形式却不是抽象的、教条的。相反,在他的作品中,哲学伦理思想是和抒情、写景密切结合的。他虽然不像亨德尔那样大量运用造型手法,但是为了烘托一定的内心情绪,巴赫也不避免借助于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风吹、河流)。巴赫的音乐内容的概括性决定了他的音乐风格的概括性和综合性。巴赫的声乐风格和器乐风格之间没有截然的区别,他创造了声乐器乐综合的新风格。

学声乐的人不可忽视亨德尔的作品。他的作品不仅给予我们健全的声乐技巧、完美的呼吸控制与表情上的流露,同时,他的作品也考虑到了歌者的音域,他极少使用超过歌者音域的音程。同时,与巴赫的作品成为世界各国音乐学府的专业教材,就可见其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