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导学案及答案
《采薇》答案导学案 史楠楠

2013 -2014 第一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导学案使用时间:编制人:史楠楠审核人:领导签字:编号: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采薇》答案
1.略;2.D;3.C;4.C;5.D;
6.第1章:戍卒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不得归而产生的悲伤。
厌
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2、3章:军旅生活之苦。
第4、5章:战争场面。
第6章: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全诗: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表达了对战争
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7.(1)内容:由驻防地盛开棠棣之花的环境,引出将帅所乘的高大兵车。
艺术手法:以环境的优美反衬战争的激烈;设问手法,自问自答,引出描写
对象。
(2)雄性的鸟兽牝牝鸡司晨、牝牡骊黄牡牝不分。
(3)本诗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
诗人对战争场
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马“业业”,“骙骙”
“翼翼”,写“象弭”“鱼服”,让人想象到战争的惨烈。
1。
采薇导学案包括答案

《采薇》导教案【学习目标】 1. 识记“雅”的内容及其概略。
2.识记“赋”的写法特色及“重章叠句”的写法特色。
3.能够找出并剖析诗中对照、衬托等修辞诗句及作用。
4.概括诗歌主题。
【要点难点】.找出并理解“赋”的写法特色及“重章叠句”的写法特色【知识链接】 1. “文雅颂”简介2.“赋比兴”手法【学法指导】朗读法研究法习题法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域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一样又分为《大雅》 31 篇,《小雅》 74 篇。
《诗经》的语言特色《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样句式。
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经常采纳重章叠唱的形式,大批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诗经》是中国诗歌,以致整其中国文学一个光芒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诗经》擅长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许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成效。
加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足的抒发了情怀。
一、疏导文意1. 重要字词考察:①古今异义:君子古今义小人古今义翼翼古今义往古今义翻译:烈烈业业聘②通假字:莫 -尔 -棘 -2、解说要点词(黑体),疏导文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不决,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 / 3二、整体感知1.《采薇》一诗表达了如何的感情?2.你以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感情?3.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色?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利处?4.剖析文章中的战争描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诗经》、《采薇》等文学知识,能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诗歌。
2.通过“杨柳”、“雨雪”等意象,想象诗歌描绘的今昔不同的景象,体会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抓住“依依”、“迟迟”、“载渴载饥”、“伤悲”等关键词,体会从军将士艰辛的生活和思归怀亲的情感。
板块一:抓题导入,了解《诗经》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入古诗词诵读单元,学习一首两千多年前的古诗《采薇》,一起读课题:《采薇》(节选)。
2.仔细观察“薇”字,猜测可能跟什么有关?预设:草植物。
3.是啊,“薇”是植物名,指薇菜,就是野豌豆苗采薇就是采野豌豆苗。
注释里还说,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文中有这样一个注释我们来读一读。
老师这里还有一段视频让我们来看一看。
【设计意图:此板块的教学,让孩子了解“薇”这种植物,与最后板块中士兵们采薇充饥相互呼应。
通过注释朗读、观看视频的方式让孩子们走进《诗经》,了解《诗经》。
】板块二:初读感知,体会诗韵1.了解课题之后,让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
完成学习活动一。
预设1:这首诗每一句都只有4个字。
是的,这是一首四言诗。
四言诗是中国最早的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西周时期。
预设2:这首诗中有很多的叠词,依依、霏霏、迟迟,仔细观察注释会发现,这三个叠词都是形容事物的样子。
2. 四言诗常运用叠词,有什么好处?(这使诗歌具有一种音韵美。
)现在请你再读一读这首诗,读出诗歌的节奏感。
3. 男女生配合读。
【设计意图:读准、读通是学习诗歌的基础,其次是读出节奏感。
这首诗与之前遇到的诗有所不同,之前大多看到的是五言诗、七言绝句,四言诗还是初次遇见。
这首诗中叠词的使用更是巧妙,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可以感受诗歌音韵美。
】板块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过渡:诗会读了,还不够,让我们走进诗歌的场景,体会其中的情感。
先来品读前四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能:把握情感、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过方:朗读、合作探究3、情态:厌战、思乡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文学常识《诗经》)或者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或者播放舞蹈《采薇》或者欣赏名人大家的朗诵,在欣赏中初步奠定情感基调2、初读文章,扫清字词障碍(多媒体展示)孔疚(jiù)靡盬(mígǔ)、玁狁(xiǎnyǔn)寰宇(huán)神裔(yì)肴馔(yáozhuàn)宅邸(dǐ)逃遁(dùn)象弭(mǐ)归聘(pìn)四牡(mǔ)骙骙(kuí)所腓(féi)雨雪霏霏(yù)整饬(chì)有感情朗读文章3、再读课文,分析结构(提问)(一)、难归原因、生活艰苦(手法—重章叠句,反复吟叹;内容—比兴手法——植物生长,时间流逝,士兵焦虑痛苦与日俱增)(二)、战争(未直写战争残酷,而写战车马高大,侧面突出战争残酷)(三)、归途伤悲(今昔对比,大雪纷飞,饥渴难当,气氛悲怆)4、析读课文,分析情感(合作探究)①问:《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普通士兵——离乡出征——生活艰苦——内心伤痛——厌战——思乡②问:从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来:(小组讨论,交流,选代表回答问题或者看哪位同学手举的高,看起来比较活跃或者找一个靠窗的,或者靠窗的同桌起来回答下)表现:“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说好要归,迟迟不归,君问归期未有期(好,请坐,这位同学找的非常仔细啊,看来对文本把握的非常清晰,还有其他同学要补充吗)“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忧心忡忡,归心烧灼“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今昔对比,大雪纷飞,饥渴难当,气氛悲怆。
归纳小结(参照板书)布置作业:写一段文字表达思乡情绪板书设计:采薇(一)、难归原因、生活艰苦—比兴手法——重章叠句、痛苦焦虑(二)、战争—四牡骙骙——侧面描写——突出战争残酷(三)、归途伤悲——雨雪霏——两相对比———饥渴难当,气氛悲怆〖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第【2】篇〗[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体现着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与民族的智慧,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采薇导学案答案

《采薇》复习学案答案2、通假字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岁亦莫止“莫”通“暮”,年末彼尔维何尔通___ 花盛开的样子猃狁孔棘棘通急着急3、词类活用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动词,雨雪犹“落雪”。
)4、古今异义(1)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2)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5、一词多义(1)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②开始。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④劳动,劳作。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2)止:①语尾助词。
②脚,足。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
④制止,阻止。
⑤容止,礼貌。
⑥副词,仅,止。
(3)靡:①浪费②无,没有。
引申为不。
③倒下,后退。
(4)烈:①火势猛。
又引申为猛烈。
如:穷冬烈风。
②光明,显赫。
③事业,功业。
④厉害,严重。
(5)戒:①防备,警戒。
②告诫,警告。
③戒除。
(6)雨:①众多。
②离散: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
④灌溉。
⑤润泽。
二、拓展迁移1、桃夭(《诗经》)(1)重章叠句(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2、边愁(1)胡天九月,草木枯萎折断,风尘四起,霜雪渐浓,令人生畏(1分)前两联描写了边地凄凉的景象(1分),渲染苦寒的氛围。
(1分)烘托了后两联的客思之“愁”。
(2分)(2)描写了一个闺中思妇,殷勤伫望的形象。
(2分)前三联实写,最后一联虚写,(2分)由“边书驿骑”而引发的悬想,家中的亲人一定在巴望着“我”,准备迎接我在来年的春色中归来(2分)(如果认为从“思妇”角度看,前三联虚写,最后一联实写,言之成理亦可。
)3、浣溪沙(1)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画面:春日和风吹拂大地,薄云贴水迅飞,天气初晴,衔泥新燕正软语呢喃;(2分)以乐景写哀情(或“以乐衬哀”“反衬”“先扬后抑”);面对如此良辰佳景作者却用沈约之典,说自己腰围带减,瘦损不堪,这与万物盎然形成反差,乐景、哀情相衬,愈见诗人的感伤。
采薇(节选)导学案

采薇(节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3)四、中心思想 (4)五、读文感知 (5)六、考试常见题型及答案 (6)一、学习目标《采薇(节选)》学习目标如下:通过学习《采薇(节选)》,我们要理解并掌握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感受古代人民在战争中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象,我们能够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韵味和美感,提升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这首诗也传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通过学习,我们要深刻理解和平的宝贵,珍视当下的幸福生活。
学习《采薇(节选)》不仅是为了掌握古代文学知识,更是为了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二、预习检测《采薇(节选)》预习检测题及答案如下:一、填空题1. 《采薇(节选)》选自《诗经·小雅》,是一首描写戍边生活的诗。
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句中,“依依”形容杨柳枝条柔软下垂的样子,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二、选择题1. 下列对《采薇(节选)》中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行道迟迟”形容道路漫长,行走艰难。
B. “载渴载饥”表达了战士们在归途中又饥又渴的困苦状态。
C. “我心伤悲”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伤情感。
D. “莫知我哀”表明诗人的悲哀无人理解,孤独无助。
答案:A(“行道迟迟”实际是形容战士们归心似箭,但又行踪迟迟的情态)2. 下列关于《采薇(节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战士们对战争的热爱和向往。
B. 诗中的“薇”指的是一种野菜,象征着战士们艰苦的生活。
C. 整首诗以欢快的节奏和明朗的色调,展现了戍边生活的美好。
D. “雨雪霏霏”一句中,“霏霏”形容雨势急促,表达了诗人归途中的焦虑。
答案:B(A项错误,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战士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家乡的思念;C项错误,整首诗的节奏和色调并非欢快明朗,而是充满了悲伤和哀愁;D项错误,“雨雪霏霏”一句中,“霏霏”形容雪下得很大,而非雨势急促)三、简答题1. 《采薇(节选)》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答:《采薇(节选)》这首诗通过描写战士们归途中的艰辛和内心的悲伤,表达了戍边生活的艰苦、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坚韧和对和平的渴望。
《采薇》导学案

《采薇》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概括诗歌的章法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以及本诗深刻的思想内容。
2.重点: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3.难点:疏通诗句,体会抒情主人公复杂的情感。
1、检测复习(1)字音n狁()不遑()孔疚()靡w()四牡()yy()小人所腓()象弭()雨()雪霏()霏载()渴载饥维常之华()(2)通假字岁亦莫止彼尔维何n狁孔棘2、背诵认知(1)结合注释,自由诵读提示信息节奏:四言诗,每句通常读作“二、二”节奏采薇m采薇,薇亦m作止曰归m曰归,岁亦m莫止靡室m靡家,n狁m之故不遑m启居,n狁m之故(2)摆录音,反杜林论课文3、疏通诗句,理清思路(1)重点字词不遑启居痛心孔疚君子之车小人所腓(2)堵塞诗句,体会情感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n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n狁来厮杀采薇改采薇一把把,薇菜爽滑初幼苗。
说道回家呀道回家,心里Toothukudi多挂念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Pocahontas。
防地调动容易订下,书信托谁寄回家!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什么花儿叶越桔丰?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低又小?矮小战车将军乘驾举兵车必须出赛,四匹青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家?一月要争几回大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回去想当初出战时,杨柳依依随其吹;如今回去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容易奔跑,又解渴又饥真劳累。
满怀伤感满腔悲,我的悲痛谁体会!。
采薇导学案

《采薇》导学案(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采薇》导学案《采薇》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学习重点难点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学习重点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归纳·整理1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2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3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乡愁“的句子,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发现·创新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评价:课前检查与反馈:1字音2字形3解释加点字5翻译下列句子二、新课导入(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生背诵)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薇》导学案
【学习目标】1.识记“雅”的内容及其概况。
2.识记“赋”的写法特征及“重章叠句”的写法特征。
3.能够找出并分析诗中对比、衬托等修辞诗句及作用。
4.归纳诗歌主题。
【重点难点】. 找出并理解“赋”的写法特征及“重章叠句”的写法特征
【知识链接】1.“风雅颂”简介
2.“赋比兴”手法
【学法指导】朗诵法探究法习题法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
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一、疏通文意
1.重要字词考查:
①古今异义:君子古今义
小人古今义
翼翼古今义
往古今义
翻译:烈烈业业
聘
②通假字:莫- 尔-
棘- 2、解释重点词(黑体),疏通文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二、整体感知
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3.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4. 分析文章中的战争描写。
诗中如何展现战争场面。
找出相关句子并分析。
5.最后一节里,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此为乐景和“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又为悲情,其写法是。
赏析: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
三、扩展延伸
1、请具体分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2、用一段文字描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呈现的场景总结:从艺术上讲这首诗很有特点。
首先,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
其次,是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
再次,是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四、知识迁移
西周晚期,王室衰微,戎敌交侵,征战不休,平王东迁后,诸侯兼并,大国争霸,战争连年不断,征役繁重,民不聊生,苛酷的兵役给广大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终年行役,父母失养,夫妻离散,惨痛的人间悲剧一幕接一幕,人民心中的痛苦无穷无尽,通过赋比兴手法形象生动深刻的展现征人以及思妇的内心世界。
这类诗往往从征人或思妇的角度去写。
征役诗的主角无疑是被征者即征人,他们的情感是最复杂的:有对战争的厌恶与憎恨,有报国的决心,有对家乡对妻子的思念,也有即将归乡的喜悦。
各种浓烈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国风·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⑴役:服劳役。
⑵曷(hé):何时。
至:归家。
⑶埘(shí时):鸡舍。
墙壁上挖洞做成。
⑷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⑸不日不月:没法用日月来计算时间。
⑹有佸(yòu huó又活):相会,来到。
⑺桀:鸡栖木。
⑻括:来到。
⑼苟:表推测的语气词,大概,也许。
这类诗歌深刻揭示了当时尖锐,复杂的阶级和社会矛盾,因此在《诗经》中价值很高。
这首诗艺术表现伤突出的特点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白描的手法,质朴的语言,勾画出了一幅乡村黄昏图,凭借客观景物烘托主管情感,是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热爱之情得到充分的表达。
采薇导学案答案
一、古今异义:君子古:这里指将帅,古代指地位高的人,今义:指人格高尚的人
小人古:地位低下的人,地位低下的人对自己的谦称今义:卑鄙无耻的人
翼翼古:形容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今:比喻慎重的样子往古:指当初从军今:到,过去
烈烈:形容忧心如焚今:猛火燃烧的样子业业:高达雄壮的样子
聘:问今:请人担任职务,订婚或女子出嫁
二、整体感知1.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3.明确: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4. 明确: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
5.其写法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三、拓展延伸
1、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2、用一段话描述: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
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
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
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
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