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复合材料行业相关政策汇总分析 9项工业标准即将在7月前发布

合集下载

中国化学链燃烧技术研发进展与展望

中国化学链燃烧技术研发进展与展望

中国化学链燃烧技术研发进展与展望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3)二、中国化学链燃烧技术的发展历程 (5)2.1 技术起源 (6)2.2 技术发展阶段 (7)三、化学链燃烧技术的核心原理 (8)3.1 化学链燃烧技术的定义 (9)3.2 核心原理 (10)四、中国化学链燃烧技术的研发进展 (11)4.1 能量利用效率提升 (12)4.2 系统污染物减排 (13)4.3 新型催化剂的研发与应用 (15)4.4 工程化应用的突破 (16)五、中国化学链燃烧技术的应用现状 (17)5.1 工业领域的应用 (18)5.2 科研领域的应用 (19)5.3 其他领域的探索 (20)六、中国化学链燃烧技术的市场前景 (21)6.1 市场需求分析 (22)6.2 市场竞争格局 (23)6.3 发展趋势与挑战 (24)七、中国化学链燃烧技术研发的挑战与对策 (26)7.1 技术难题及攻克策略 (27)7.2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28)7.3 政策支持与产业环境 (29)八、结论与展望 (30)8.1 研究成果总结 (31)8.2 未来发展方向 (33)8.3 对中国化学链燃烧技术的期许 (34)一、内容简述研发背景:介绍化学链燃烧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价值,阐述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意义。

研发进展:详细介绍中国在化学链燃烧技术研发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包括技术突破、研究成果、应用实例等。

技术原理:阐述化学链燃烧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化学反应过程、关键要素等,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该技术。

现状分析:对中国化学链燃烧技术的当前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技术成熟度、产业应用、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分析。

展望未来:结合国内外形势和技术发展趋势,对中国化学链燃烧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包括技术创新、产业应用、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预测。

挑战与对策:分析中国在化学链燃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技术瓶颈、产业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自来水厂升级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自来水厂升级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自来水厂升级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前言 (1)1. 总论 (7)1.1编制依据 (7)1.2评价目的及原则 (9)1.3环境问题识别与筛选 (10)1.4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 (11)1.5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 (12)1.6评价因子 (13)1.7环境保护目标及控制目标 (13)1.8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 (14)2. 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 (17)2.1某某水厂现状概况 (17)2.2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23)2.3工程内容 (26)2.4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 (29)2.5工程分析 (31)5. 建设地区环境概况 (42)5.1自然环境概况 (42)5.2社会环境概况 (42)5.3环境质量状况 (44)5.4区域污水排放现状 (45)6、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46)6.1施工期扬尘影响分析 (46)6.2施工噪声影响分析 (48)6.3施工期废水环境影响分析 (50)6.4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51)6.5施工期环境管理 (51)7. 运行期环境影响评价 (53)7.1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3)7.2水环境影响分析 (54)7.3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55)8.选址可行性分析 (56)9.清洁生产分析 (57)9.1原料清洁性分析 (57)9.2资源消耗 (57)9.3资源综合利用 (58)9.4污染防治技术 (58)10.总量控制分析 (59)11.污染防治措施及对策 (60)11.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60)11.2运行期污染防治措施 (60)11.3其他防治措施 (61)1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63)12.1社会效益 (63)12.2环境损益分析 (63)13. 公众参与 (64)13.1公众参与的目的与作用 (64)13.2公众参与的内容与方式 (64)13.3公众参与调查对象情况 (66)13.4公众参与调查结果分析 (66)14.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68)14.1厂内环境管理 (68)14.2环境监测计划 (69)14.3环保竣工验收管理及方案 (69)14.4“三同时”排污口规范化要求 (70)15. 结论与建议 (71)15.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1)15.2建设地区环境质量现状 (71)15.3工程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71)15.4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72)15.5运行期环境影响分析 (72)15.6清洁生产 (73)15.7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73)15.8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74)15.9公众参与 (75)15.10选址可行性 (75)15.11环保投资估算 (75)15.12环境管理与监测 (75)15.13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 (75)前言某某市某某水厂为某某市中心城区三大水厂之一,位于某某市的西南部,其现有净水设计规模为50 万m3/d,分三期建设完成(一期1963年投产距今已经有50年,二期、三期工程于上世纪80年代投产距今也有20多年),占地面积515.3 亩。

《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234-2016

《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234-2016
本规范共分 22 章和 13 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墙体节能 工程,幕墙节能工程,门窗节能工程,屋面节能工程,地面节能工程,供暖节能工程, 通风与空调设备节能工程,空调与供暖系统冷热源节能工程,空调与供暖系统管网节能 工程,配电节能工程,照明节能工程,地源热泵系统节能工程,太阳能光热系统节能工 程,太阳能光伏节能工程,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建筑环境工程,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工程现场实体检验,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工程质量验收。
( 7 ) 本 规 范 第 16.2.10 条 依 据 国 家 标 准 《 太 阳 能 供 热 采 暖 工 程 技 术 规 范 》 GB50495-2009 第 5.3.5 条的规定。
(8)本规范第 3.4.4 条为绿色建筑工程涉及的建筑环境与资源综合利用子分部工程 验收方式的规定。
本规范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重庆市建 筑节能中心)、重庆市绿色建筑技术促进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在本规范的实施 过程中,希望各单位注意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并将需要修改、补充的意见和有关资料 交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重庆市渝中区牛角沱上清寺路 69 号 7 楼,邮编:400015, 电话:023-63601374,传真:023-63861277),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建设部备案号: J13144-2015
DB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DBJ50-234-2016Leabharlann 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ode for acceptance of energy efficient public building(gre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3)本规范第 1.0.4、3.1.2、11.2.4、22.0.6、22.0.7 条内容分别依据国家标准《建 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第 1.0.5、3.1.2 条、11.2.3、15.0.5、15.0.5 条等强制性条文要求。

国内风机大型化发展的现状、趋势和挑战

国内风机大型化发展的现状、趋势和挑战

国内风机大型化发展的现状、趋势和挑战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风机大型化的背景与意义 (2)2. 国内外风机大型化发展概况 (3)二、国内风机大型化发展现状 (4)1. 大型风机的研发与应用 (6)技术创新 (7)应用领域 (8)2. 市场规模与增长 (9)销售额与增长率 (10)主要参与者 (11)3. 政策支持与行业标准 (12)相关政策 (13)标准化进程 (14)三、国内风机大型化发展趋势 (15)1. 技术创新引领发展 (17)新型材料与制造技术 (18)智能控制与运维技术 (19)2. 市场需求驱动增长 (20)环保政策推动 (21)新兴市场的开拓 (22)3. 国际化合作与竞争 (24)出口市场 (25)国际合作项目 (27)四、国内风机大型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28)1. 技术难题与突破 (29)叶轮设计 (30)传动系统 (31)2. 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 (32)初始投资成本 (33)运营维护成本 (35)3. 知识产权与法规遵从 (36)专利保护 (38)行业法规 (39)五、结论与展望 (40)1. 发展现状总结 (41)2. 发展趋势预测 (41)3. 挑战与应对策略 (43)一、内容概要本文档旨在深入探讨国内风机大型化发展的现状、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正文部分将首先概述风机大型化技术的发展历程,明确其在国内能源结构转型和应对能源危机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分析,展示当前风机大型化在国内的普及程度、技术成熟度及成本效益等方面的情况。

在发展趋势方面,文档将重点关注智能化、高效能、环保等市场需求的增长,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等技术创新对风机大型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结合国内外政策环境、市场竞争格局等因素,深入剖析风机大型化未来可能面临的技术瓶颈、市场风险及政策挑战。

在挑战分析部分,文档将从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市场接受度等多个角度出发,全面揭示风机大型化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和困难。

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1.4 论文结构安排 (6)二、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产业发展概述 (8)2.1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技术发展历程 (9)2.2 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产业市场规模 (10)2.3 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产业竞争格局 (11)三、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3)3.1 驱动电机类型及技术路线分析 (14)3.2 驱动电机主要生产企业及产品分析 (15)3.3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情况分析 (16)3.4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分析 (17)四、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18)4.1 市场需求预测 (19)4.2 技术发展趋势 (20)4.3 政策环境展望 (21)4.4 产业链协同发展前景 (22)五、结论与建议 (23)5.1 研究结论总结 (25)5.2 对产业发展的建议 (26)5.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27)一、内容概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作为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受到了各国政府和市场的高度重视。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其中驱动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档将对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市场需求等方面的现状;同时,通过对国内外驱动电机产业发展趋势的研究,探讨我国驱动电机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选择。

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本文档还将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正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关注。

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驱动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性能和经济性。

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应用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意义 (3)1.3 综述目的与范围 (4)1.4 结构与组织 (5)2. 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简介 (7)2.1 聚醚醚酮的基本特性 (8)2.2 碳纤维的材料特性 (9)2.3 纤维增强塑料的制造工艺 (10)3. 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 (11)3.1 力学性能 (12)3.2 耐热性能 (13)3.3 电绝缘性能 (15)4. 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7)4.1 纤维增强方式的探索 (18)4.2 增强机制与界面研究 (20)4.3 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 (21)4.4 环境耐受性与防护 (22)5. 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 (23)5.1 航空航天 (25)5.2 汽车工业 (26)5.3 体育器材 (27)5.4 电子器件 (28)5.5 能源存储 (29)6. 复合材料的生产与加工 (30)6.1 材料加工工艺 (32)6.2 表面处理与涂层 (33)6.4 质量控制与检测 (36)7. 研发挑战与展望 (37)7.1 材料成本与环境问题 (38)7.2 性能提升与界面处理 (39)7.3 可持续性与发展方向 (41)1. 内容概述本研究报告深入探讨了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PEEK)复合材料的研制、性能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潜力。

我们概述了碳纤维和PEEK的基本特性及其在复合材料制备中的优势。

详细阐述了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结构设计以及性能优化方法。

报告重点分析了复合材料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表现,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器械以及体育器材等。

我们还讨论了复合材料在环境友好性、成本效益和可持续性方面的优势,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推动碳纤维增强PEEK复合材料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广泛应用。

1.1 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材料,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扩建28万吨聚氨酯新材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扩建28万吨聚氨酯新材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1 前言 (1)1.1项目由来 (1)1.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3)1.3项目特点 (4)1.4主要环境问题 (4)1.5结论 (4)2 总则 (6)2.1编制依据 (6)2.2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11)2.3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 (16)2.4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 (20)2.5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 (21)2.6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 (37)2.7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 (38)2.8本项目与其他文件的相容性分析 (40)2.9项目建设必要性 (41)3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45)3.1现有项目工程分析 (45)3.2拟建项目工程概况 (77)3.3拟建项目工程分析 (87)3.4污染源分析 (118)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37)4.1自然环境概况 (137)4.2社会环境概况 (143)4.3区域污染源调查分析 (147)4.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67)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82)5.1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 (182)5.2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84)7 环境风险评价 (214)7.1现有项目风险评价回顾 (214)7.2拟建项目环境风险评价 (217)7.3环境风险识别 (221)7.4源项分析 (233)7.5后果计算 (238)7.6风险计算和评价 (249)7.7风险管理 (250)7.8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费用和应急预案“三同时”检查表 (267)7.9评价小结 (268)8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269)8.1废气防治措施评述 (269)8.2废水防治措施评述 (276)8.3噪声防治措施评述 (285)8.4固废防治措施评述 (285)8.5土壤及地下水防治措施 (288)8.6排污口规范化设置 (289)8.7绿化 (290)8.8环保措施投资 (291)8.9“三同时”验收项目一览表 (291)9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分析 (295)9.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295)9.2清洁生产分析 (295)9.3循环经济分析 (302)9.4结论与建议 (303)10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305)10.1污染物排放总量 (305)10.2总量平衡方案 (306)11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308)11.1经济效益分析 (308)11.3环保经济损益分析 (310)11.4小结 (311)12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312)12.1环境管理 (312)12.2环境监测计划 (313)12.3排污口规范化设计 (314)12.4环境监理要求 (315)13 公众参与 (316)13.1意义和目的 (316)13.2调查方式 (316)13.3调查结果及分析 (322)14 方案比选 (332)14.1规划相符性分析 (332)14.2环境容量 (334)14.3环境影响预测 (335)14.4公众意见 (335)14.5环境风险可接受性 (335)14.6小结 (335)15 评价结论 (336)15.1项目概况 (336)15.2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337)15.3项目厂址选择符合当地规划 (337)15.4项目工艺设计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337)15.5项目污染物经处理后能够达标排放 (338)15.6总量控制 (338)15.7项目地区环境质量现状 (338)15.8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339)15.9项目环境风险在可控制和接受范围内 (339)15.10公众参与 (340)15.11结论与建议 (340)附图:1. 图2.5.1-1 港城用地规划图…………………………………………………………..P242. 图2.5.4-1 太仓港区化工园区规划图………………………………………………..P293. 图2.5.4-2 太仓港区化工园区500m空间防护距离…………………………………P304. 图2.7-1 太仓市生态红线区域分布图……………………………………………….P385. 图3.2.3-1 厂区平面布置图……………………………………………………………P806. 图3.2.4-1 周边环境概况图……………………………………………………………P817. 图4.1.4-1 水系及地表水监测断面图………………………………………………...P1498. 图4.4.1-1 本扩建项目监测点位图…………………………………………………...P1759. 图7.2.3-1 周围5km范围内保护目标分布图………………………………………..P220附件附件一:《苏州市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3年化工投资项目第四次会办会议纪要》(二〇一三年七月十二日);附件二:《旭川化学(苏州)有限公司扩建28万吨/年聚氨酯新材料项目备案通知书》(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苏发改中心【2013】342号,二〇一三年一二月十二日);附件三:《关于对太仓市旭川树脂有限公司年产人造革树脂6万吨、鞋底用树脂2万吨建设项目的审批意见》(苏州市环境保护局,苏环建【2007】152号,二〇〇七年三月十二日);附件四:《关于对太仓市旭川树脂有限公司新建年产人造革树脂6万吨、鞋底用树脂2万吨建设项目的预审意见》(太仓市环境保护局,太环计【2007】5号,二〇〇七年一月十一日);附件五:《关于对太仓市旭川树脂有限公司年产人造革树脂6万吨、鞋底用树脂2万吨新建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的审核意见》(苏环验【2008】645号,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附件六: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附件七:苏州市太仓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司准予变更登记通知书;附件八:太仓市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附件九: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附件十:污水接管协议;附件十一:固废处理协议及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附件十二:排污许可证;附件十三:《关于太仓港区化工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江苏省环保厅,苏环审【2013】260号,2013年12月27日);附件十四:《旭川化学(苏州)有限公司扩建28万吨/年聚氨酯新材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审会会议纪要》,苏州市环境工程技术评估中心,2014年12月9日;附件十六:旭川化学(苏州)有限公司扩建28万吨/年聚氨酯新材料项目公众参与意见采纳情况说明专家论证意见;附件十七:《旭川化学(苏州)有限公司扩建28万吨/年聚氨酯新材料项目公众参与意见采纳情况说明》;附件十八:环评合同。

新材料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新材料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新材料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目录前言 (1)一、发展现状和趋势 (2)(一)产业现状 (2)(二)发展趋势 (3)二、总体思路 (5)(一)指导思想 (5)(二)基本原则 (5)(三)发展目标 (6)三、发展重点 (7)(一)特种金属功能材料. (7)(二)高端金属结构材料. (9)(三)先进高分子材料. (11)(四)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13)(五)高性能复合材料. (14)(六)前沿新材料 (16)四、区域布局 (17)五、重大工程 (19)(一)稀土及稀有金属功能材料专项工程 (19)(二)碳纤维低成本化与高端创新示范工程 (20)(三)高强轻型合金材料专项工程 (21)(四)高性能钢铁材料专项工程 (22)(五)高性能膜材料专项工程. (22)(六)先进电池材料专项工程. (23)(七)新型节能环保建材示范应用专项工程 (23)(八)电子信息功能材料专项工程 (24)(九)生物医用材料专项工程. (25)(十)新材料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工程 (25)六、保障措施 (25)(一)加强政策引导和行业管理 (25)(二)制定财政税收扶持政策. (26)(三)建立健全投融资保障机制 (26)(四)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27)(五)培育优势核心企业. (27)(六)完善新材料技术标准规范 (28)(七)大力推进军民结合. (28)(八)加强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 (28)(九)深化国际合作交流. (29)附件:新材料产业“十三五”重点产品目录前言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材料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引领材料工业升级换代,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总体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编制了《新材料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国复合材料行业相关政策汇总分析 9项工业标准
即将在7月前发布
1、即将有9项工业标准即将在2020年7月份前实施
自2016年国务院出台“十三五”规划后,复合材料作为新材料的一种被列入国家首要发展战略之中,复合材料的多功能性使其在高精尖领域实现广泛的应用,具体应用领域如航天航空、新能源和医用类。

根据工标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共出台247条相关标准,其中现行181项,作废47项,废止10项,未实施9项。

2、复合材料领域政策频出航天航空类、能源装备类和医用类是复合材料的重点应用领域
自2016年国务院出台“十三五”规划后,复合材料作为新材料的一种被列入国家首要发展战略之中,之后发布的一系列政策都意在帮助新材料行业和复合材料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其中包括明确新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发展重点和发展领域。

3、中国复合材料重点政策解读分析
——《“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2017年4月,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推动我国材料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明确“十三五”时期材料领域科技创新的思路目标、任务布局和重点方向,规范和指导未来五年国家材料科技发展,科技部制定了《“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规划》提出:以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温合金为核心,以轻质高强材料、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材料表面工程、3D打印材料为重点,解决材料
设计与结构调控的重大科学问题,突破结构与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的关键共性技术,提升先进结构材料的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具体为:
——《纤维复合材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随着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上下游玻璃纤维与复合材料两个行业的相互延伸融合,未来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一个行业整体,要形成统一的发展战略,即“完善提升池窑技术,做好玻纤制品的专业化差异化发展,不断提升热固性复合材料生产技术的自动化、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热塑性复合材料,积极拓展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和市场规模,提升纤维复合材料全产业链的综合实力”等。

为加快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纤维复合材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如下发展重点: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复合材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相关阅读
2020年复合材料行业政策汇总分析航天航空、新能源和医用仍然是核心扶持应用领域
2019年中国航空材料行业市场分析:航空铝材需求量近20万吨复合材料使用率待提高
2019年中国航空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和市场趋势分析复合材料开始发力【组图】
2019年中国化工新材料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分析石墨烯成行业研究热点【组图】
2019年中国产业用纺织用品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交通工具用纺织品受上游影响较大【组图】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2020-2025年中国复合材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根据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复合材料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是复合材料制造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复合材料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