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专家名单

合集下载

郑强介绍

郑强介绍

浙江大学郑强教授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国民辛勤地耕耘;一个民族的振兴需要民众的自尊自强;一个中国的年轻学者,只有将自己的知识和才华融汇于新世纪中华复兴的大潮中,才能有最大的成就。

郑强,1960年9月出生。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系主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5年到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从事新型有机硅材料研究。

1988在成都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8年至1990年在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研究所从事聚烯烃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

1990年至1994年在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2年至1994年作为中日联合培养到日本京都大学学习,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教授和时任国际聚合物加工学会(PPS)主席、日本流变学会(RSJ)会长T. Masuda教授;1994年获四川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1994年10月至1995年3月以客座研究员身份在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从事多组分体系动态流变学研究。

现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系主任。

兼任教育部高分子材料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流变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高分子科学委员会聚合物表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学术成就:(1) 将动态流变学方法引入两类最典型的"排斥效应(Repulsion effect)"导致相容的共混体系,对其相分离和相行为进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长时区域特征流变响应以及时温迭加失效与相分离的定性和定量特征温度概念,丰富了多组分复杂体系流变学理论。

(2) 将流变方法引入粒子填充导电复合材料体系,探索了小应变、大应变及体积膨胀与导电结构网络的变化及导电机制的关联,发现了非浓度唯一的动态逾渗现象形成的转变的微观机制。

(3) 建立动态流变光散射组合方法,为获得真实Spinodal温度开辟了新途径。

C06.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C06.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C06.金属基复合材料分会主席:武高辉、耿林、张荻、马朝利、曲选辉、马宗义、崔岩、白书欣C06-01(Invited)金属基复合材料尺寸稳定性与稳定化设计武高辉哈尔滨工业大学150001精密仪器、惯性技术领域中,材料的尺寸稳定性是仪器、仪表精度的基本保障。

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比模量、比Be更高的抗微小变形的能力和优异的尺寸稳定性,并可进行热膨胀系数设计以便和其他材料匹配,成为惯性仪表构件的理想材料。

通过对铝合金尺寸不稳定的机理研究,确定了铝基复合材料尺寸稳定性设计要素,从成分优化、组织稳定、相稳定、应力稳定等角度分析了铝基复合材料的尺寸稳定性原理;并提出了一种冷热循环条件下材料尺寸稳定性评价方法的设计思想、实验准则、评价指标及其可靠性原理,并分析了该方法在惯性仪表材料及其稳定化工艺评价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关键词:金属基复合材料;惯性仪表;尺寸稳定性C06-02(Invited)金属基复合材料检验方法与标准体系现状朱宇宏1,2,3,王燕1,2,3,姚强1,2,3,路通1,2,3,王琼1,2,31. 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2. 全国工程材料标准化工作组3. 国家工程复合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和树脂基复合材料这三大类复合材料中,树脂基复合材料已形成了集科研、设计、试制、生产、检测、应用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其标准化工作起步相对比较早,进展也比较快。

相比树脂基复合材料,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相关标准制定工作才刚刚起步。

本文将深入剖析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标准现状,对现有金属基复合材料标准、规范进行分析,提出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标准体系框架设想,介绍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进展,给出我国急需制定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相关标准的内容和方向。

研究表明:相比树脂基复合材料而言,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检验方法及标准严重缺失。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理化性能的测试方法至今没有相应标准。

目前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的测试方法大多数都是采用金属材料的相应测试方法,这往往不能正确反映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真实性能。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专家名单 (1)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专家名单 (1)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
复合材料与工程结构的力学与优化设计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树脂基复合材料
西北工业大学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实验室 陶瓷/碳基复合材料环境模拟理论研究
济南大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研究所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技术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 43 所
高温结构复合材料技术、轻质抗烧蚀材料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 703 所
复合材料
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
高分子功能复合材料制备新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办公室
复合材料力学、防热结构与材料
郝建伟 何新波 何嘉松 赫晓东 胡福增 胡淑芳 华玉 黃争鸣 黄发荣 黄领才 黄小清 黄玉东 黄泳霖 贾成厂 矫桂琼 蒋云 金日光 康国政 冷劲松 李勇 李毕忠 李长生 李贺军 李嘉禄 李松年 李文芳 李小慧 李新华 李旭颖 李志宏 李卓球 李旭东 梁军 梁伟 张国良 凌中 刘昌胜
航天科工集团 306 所
复合材料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复合材料结构强度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工程力学系 生物复合材料与仿生复合材料
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及成型工艺
天津工业大学材料化工学院
智能材料、生物复合材料
温州宏丰电工合金有限公司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科学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飞机结构设计及复合材料发展应用
熊杰 徐樑华 许并社 许亚洪 薛忠民 薛伟辰 晏石林 燕瑛 杨旭 杨再 杨胜春 杨卫平 杨庆生 杨士勇 杨小平 杨宝宁 杨继萍 姚雄华 益小苏 袁鸿 岳云龙 岳涛 曾明 曾金芳 曾庆敦 曾燮榕 张荻 张忠 张宝艳
张庆茂
林大庆 张立群 张立同 张明习 张佐光 张伟儒 张长明 章明秋 赵广杰 赵乃勤 肇研 郑明毅 郑锡涛 郑晓玲

院士简介

院士简介

院士简介-黄文虎黄文虎(1926.7.22-),机械动力学与振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浙江省永康县人。

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学士学位。

195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班结业。

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在复杂结构的振动分析和振动设计方面,提出汽轮机整圈连接长叶片振动设计的新方法和叶片调频的“三重点”理论,解决了我国自行设计大容量汽轮机中的一个技术关键。

针对高速旋转机械和卫星及载人飞船等设备的故障诊断,提出模糊智能诊断等新方法。

开发多套旋转机械故障诊断装置,取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针对我国航天器和工业机器人,发展多柔性体系统动力学。

研制带挠性附件卫星动力学与控制的应用软件,研究运载器仪器舱的减振技术和新型的整星隔振技术,为我国卫星完善动力学设计提供了手段。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基本经历◆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50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进入研究生班◆1953年毕业留校,先后担任助教(1952年)、讲师(1956年)、副教授(1 962年)、教授(1979年)◆1981年首批被批准为一般力学博士生导师◆1995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哈工大先后曾任◆理论力学教研室副主任(1952-1995,1957-1958年)◆图书馆副主任(1955-1956年)◆工程数理软科学系副主任(1959-1961年)◆飞行器结构强度教研室主任(1961-1966年)◆副校长(1981-1983年)◆校长(1983-1985年)◆研究生院院长(1984-1987年)学术兼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人事部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委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力学组成员◆黑龙江省科协名誉主席◆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航空学会名誉理事◆《振动工程学报》副主编◆《振动与冲击》名誉主编◆西安交大和上海奖励兼职教授学术成就黄文虎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力学及振动工程专家,在振动、动力学与控制及故障诊断等方面有很学术造诣,解决了国内多项比较重大工程项目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郑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范文

郑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范文

韩捷,男,博士,教授,1957年生,郑州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所长, 河南省优秀教师,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全国故障诊断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设备故障机理及智能诊断技术的教学、研究和产品开发。

指导研究生30 余名。

主持或参与完成包括国家“八五”重大装备技术攻关、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商品化示范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 余项。

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 项,其中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0 项,化工部科技进步奖1 项等。

发表学术论文80 余篇,其中EI 收录15篇。

主编出版学术专著3 部。

多年来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坚持走与企业结合及应用产品开发之路。

累计开发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类产品3 大系列10 余种,其应用覆盖包括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武汉钢铁集团、洛阳炼油厂、长城铝业公司等数十家特大企业在内的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

目前主持的项目有十余项,其中包括“863”计划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 余项张琳娜,教授,女,1957年生,1989年获工学硕士学位。

长期从事制造业信息化理论及应用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CAD/CAE/CAM应用技术、网络化精度CAD/CAE/CAT、工序精度CAPP及开发工具技术、面向制造过程的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集成系统(CAQS)及其关键技术、几何精度的数字化设计与计量认证技术研究、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理论及集成应用工具系统开发技术研究、基于GPS的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GPS不确定度理论及评价技术研究等等。

围绕主导研究方向,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有多篇被EI、ISTP收录;出版著作及工具书5部;取得主要科研成果10项,其中包括国家“八五”重点攻关、“863”子项、省部重大攻关及重大自然科学基金等;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多项。

目前承担有国家“十五”攻关、省重点攻关项目多项。

院士专家资料

院士专家资料

黄文虎黄文虎,哈工大航天学院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50年就读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

现任哈工大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曾先后任哈工大副校长、校长、研究生院院长等职,曾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人事部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黑龙江省科协主席、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等职。

1995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文虎是中国著名力学及振动工程专家,解决了国内多项比较重大工程项目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对大容量汽轮机整圈连接长叶片组的振动设计提出了叶片调频的“三重点”理论和全新的计算方法,解决了此类结构调频这一国内外悬而未决的问题,对提高机组安全可靠性起重大作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已在生产中被普遍采用。

结合中国新一代通信卫星的研制,完成了“具有挠性太阳帆板的三轴稳定卫星动力学与控制”项目,是国内最早提供工程设计的卫星柔性帆板动力学分析软件。

在国内较早开展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发展了模糊诊断、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诊断技术。

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领域,开发故障诊断系统,装备于国内多家企业,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卫星、飞船故障诊断技术可行性研究和原理性实验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促进了中国航天领域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近年在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获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6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和中英文著作6部。

培养博士50余人,硕士和本科生多人,已成为国内航天、航空等领域技术骨干。

黄文虎在教材建设方面也做过很多工作。

50年代初,他参加了翻译出版苏联伏龙科夫著的《理论力学》和密歇尔斯基著的《理论力学习题集》,还参加了目前高教出版社出版的《理论力学》第一版的部分章节编写工作。

60年代,他编写了工程力学专业用的《振动理论》与《空气弹性力学》讲义。

80年代,参加主审了《航空发动机强度设计、试验手册》,该书获航空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内做高分子复合材料比较好的课题组

国内做高分子复合材料比较好的课题组

国内做高分子(树脂基)复合材料比较好的课题组作者:扈艳红最近登录的一个学生学术网站,有篇帖子讨论了国内的做复合材料比较好的课题组,整理了一下,希望对我的小朋友们有点用处。

大家若有更多信息,可以跟帖哦。

詹茂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分子复合材料系研究方向:1.磁场环境功能复合材料; 2.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3.塑料合金与加工关键技术。

简介: 2004年-2005年兼任东京都立大学客座教授。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分会副主任,中国塑料加工协会专家,日本高分子学会正会员,《塑料》编委,北京塑料工业协会理事。

承担了各类基金科研项目,以及其他重要项目。

译著3部,合著3部,申请发明专利12项,部级2等奖和3等奖共4项,5项研究成果实现了产业化。

张佐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与高分子材料(防弹、电磁波、摩擦)简介:兼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塑料加工协会理事,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复合材料学报》副主编,《工程塑料应用》、《新型碳材料》编委等学术职务。

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合作编著书2部,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专利5项。

川大的傅强教授,研究聚烯烃复合材料的加工成型方向;中大的章明秋教授,以前做聚丙烯,现在做环氧树脂,学术水平很高,北化的张立群教授,主要是橡胶复合材料,年轻有为,人也很好;如果不限压力大就去化学所或应化所了。

北理工刘吉平教授,博导,学科带头人,2009年中科院院士北理工唯一申报者,现在手下只有一两个博士,急缺人!这是个好机会啊~北理工杨荣杰教授博导副院长国内含能材料权威对学生特别好,还给介绍工作~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殷敬华天津工业大学李嘉禄正在申请院士主要研究三维纺织复合材料化学所杨士勇哈工大航天学院的杜善义中科院院士薛奇1945年1月出生,1983年获得美国凯斯西方储留大学(Case Western Reser ve University)高分子科学系博士学位。

C06 金属基复合材料 -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C06 金属基复合材料 -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SiCnw/Al 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的影响研究 杨文澍,武高辉,董蓉桦 哈尔滨工业大学 14:20-14:35 C06-27 约束轧制对冷喷涂 Ni-Al 活性复合材料反应特性的 影响 赵慧林,谭成文,于晓东,聂志华,王富耻,才鸿 年 北京理工大学 14:35-14:50 C06-28 功能化基团修饰 MIL-101 担载 CoCrPd 纳米颗粒 的构建及催化无添加剂条件下甲酸分解制氢 高大伟,王虹力,侯树山 长春工业大学 14:50-15:05 C06-29 制备工艺参数对 SiCp/A357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 合材料显微组织和流动性的影响规律 白月龙,张志峰,陈春生,徐骏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15:05-15:20 C06-30 铸造法制备 Y2O3 增强铜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组织和 性能 李东东,张雅静,张德良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ATM 教育部重点实 验室 15:20-14:35 C06-31 高强耐热微纳米 Al3BC 增强铝合金基复合材料的 研究 赵永峰,马霞,陈厚文,刘相法 1. 山东大学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教育部重点 实验室 2. 重庆大学 14:35-15:50 C06-32 CNTs-SiCp 双纳米相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 织及其协同强化效果 张鑫 1,李树丰 1,Katsuyoshi Kondoh2 1. 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 大阪大学接合科学研究所
北京理工大学 17:30-17:45 C06-13 Ti2AlC 及周期性钛合金层协同强韧化 TiAl 基复合 材料的研究 费岩晗,艾桃桃 陕西理工大学 17:45-18:00 C06-14 镁元素的分布对碳化硅增强 7000 系高强铝合金微 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王东,肖伯律,王全兆,倪丁瑞,马宗义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单元 C06-2:7 月 10 日上午 主持人:张荻,武高辉 地点:B1S10 09:00-09:25 C06-15(Invited) 两级结构钛基复合材料设计与强韧化机理 黄陆军,焦阳,王帅,刘悦,向雪莲,耿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09:25-09:50 C06-16(Invited) 激光增材制备 TiB2/17-4PH 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研 究 任淑彬,曲选辉 北京科技大学 09:50-10:05 C06-17 高活性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在温压炸药中的应用 汤滢,杨蓉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10:05-10:20 C06-18 激光选区熔化成形 Fe 基非晶增强 AISI 316L 复合 材料组织及性能研究 章媛洁,宋波,张磊,王志伟,季宪泰,史玉升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 室 10:20-10:35 C06-19 新型高导电材料研究 高召顺,肖立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劲松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复合材料力学
李勇
副教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
高性能复合材料制造复合材料自动成型
李毕忠
研究员
北京崇高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热塑性塑料的共混改性
李长生
教授
江苏大学材料学院
复合材料、纳米材料、摩擦学及表面改性
李贺军
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碳/碳复合材料
李嘉禄
教授
天津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所
复合材料
彭晓东
教授
重庆大学
铝合金、镁合金及其成形制备技术
祁家毅
研究员
总装备部
申胜平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航天学院
纳米力学、裂力学
申屠年
所 长
富阳特种纤维应用研究所
高科技纤维及其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研发和学术交流
沈利新
工程师
上海玻璃钢研究院
复合材料雷达天线罩的研制与开发
沈曾民
教授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
碳纤维、碳纳米管
三维纺织复合材料
李松年
教授
二炮第三研究院
含能材料及复合材料
李文芳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复合材料细观力学、金属基复合材料
李小慧
高工
上海材料研究所
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李新华
教授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材料结构与工艺
李旭颖
经理
北京兴旺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复合材料
李志宏
教授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陶瓷基复合材料超硬材料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功能复合材料
张庆茂
研究员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分析
林大庆
高工
北京卫星制造厂
复合材料结构成形及胶接
张立群
教 授
北京化工大学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弹性体科学与工程
张立同
院 士
西北工业大学
陶瓷基复合材料及特种高温材料
张明习
研究员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第637研究所
透波功能复合材料、电磁窗技术
费斌军
教授
航空二集团
固体力学
冯 新
教 授
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晶须的制备、无机材料表面改性
付绍云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纳米复合材料
傅雅琴
教授
浙江理工大学
功能性复合材料及界面
傅正义
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
陶瓷与复合材料、料制备新技术
高大伟
研高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复合材料制造工艺技术
高建军
研究员
杨士勇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耐高温聚合物基体树脂及复合材料
杨小平
教 授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
碳纤维树酯基复合材料、生物复合材料
杨宝宁
高 工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
复合材料结构分析与试验
杨继萍
副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
功能高分子、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姚雄华
研究员
中国一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
飞机先进复合材料设计技术研究
陶瓷/碳基复合材料环境模拟理论研究
程新
教授
济南大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
程小全
副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研究所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技术
崔红
研究员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43所
高温结构复合材料技术、轻质抗烧蚀材料
崔岩
研究员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崔春翔
教授
河北工业大材料学院
原位金属基复合材料双相纳米磁性材料
常州华日新材有限公司
孟庆春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损伤力学
孟凡颢
高 工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
先进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分析与制备
孟祥泰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热物理
苗 冰
研究员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飞机结构设计、复合材料设计及分析
潘鼎
教授
东华大学
1PAN基碳纤维及其原丝的制造及结构
裴雨辰
研究员
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06所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专家名单
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主要研究方向
曹正华
研究员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复合材料在飞机上应用的关键技术
曹辉
研究员
航天科工集团306所
复合材料
柴亚南
研究员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复合材料结构强度
陈斌
教授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工程力学系
生物复合材料与仿生复合材料
陈辉
研高工
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及成型工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9研究所
先进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应用研究
高巨龙
研高工
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及成型工艺
高兰宁
研高工
西飞国际非金属总厂
复合材料与金属胶接制造技术
高树理
研究员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第637研究所
微波功能复合材料
顾伯洪
教 授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
关志东
教 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复合材料结构损伤容限及耐久性设计
郭恩明
研究员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复合材料在飞机上应用的关键技术
郭玉明
研究员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703所
复合材料
郭少云
教 授
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
高分子功能复合材料制备新技术
韩杰才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办公室
复合材料力学、防热结构与材料
王建祥
教 授
北京大学力学与空天技术系
复合材料力学
王士斌
教 授
华侨大学材料学院
生物复合材料
王铁军
教 授
西安交通大学航天学院
先进材料力学行为、损伤断裂力学
王向明
研究员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飞机轻质材料结构构型与寿命综合设计
王玉林
教 授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物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
王正龙
研究员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
李卓球
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
复合材料及其结构力学、智能复合材料
李旭东
教授
兰州理工大学
材料微结构计算学
梁军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
复合材料力学防热材料与结构
梁伟
副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研究所
复合材料结构分析与力学评定
张国良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碳纤维及碳纤维制品
凌中
副研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陶杰
教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
纳米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
田贵山
教授
山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陶瓷基复合材料
万怡灶
教授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物复合材料、环境复合材料
王震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
王继辉
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王建江
教授
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先进材料研究所
复合材料的燃烧合成技术与应用
张佐光
教 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
张伟儒
教 授
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先进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纳米材料
张长明
高 工
上海玻璃钢研究院
复合材料性能研究、结构产品设计研究
章明秋
教 授
中山大学化学院材料所
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
赵广杰
教 授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
木材物理学、木材流变学
赵乃勤
教 授
周玉
教 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材料
朱建勋
高 工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性能复合材料用立体织物
朱永茂
工程师
上海欧亚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热固性复合材料
祝成炎
教 授
浙江理工大学
织物结构及纺织复合材料
祖 群
高 工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特种纤维事业部
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邱志平
教 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复合材料力学、结构动力学、计算固体力学、结构强度
益小苏
教 授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树脂基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
袁鸿
教 授
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
复合材料断裂力学、复合材料加固
岳云龙
教 授
济南大学
无机基、树脂基复合材料
岳 涛
高 工
中国航天科技五院508所
卫星复合材料蜂窝夹层结构研制与质量管理
曾明
教 授
西华大学材料学院
减摩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
曾金芳
研究员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43所
陈莉
教授
天津工业大学材料化工学院
智能材料、生物复合材料
陈 晓
工程师
温州宏丰电工合金有限公司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科学
陈绍杰
研究员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飞机结构设计及复合材料发展应用
陈浩然
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
复合材料与工程结构的力学与优化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