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欣赏(音乐)

合集下载

探讨幼儿园大班音乐《京剧欣赏》教案的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

探讨幼儿园大班音乐《京剧欣赏》教案的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

我们需要明确幼儿园大班音乐《京剧欣赏》教案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以此来制定出更为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什么是京剧,了解京剧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产
生文化自信。

2.培养幼儿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让幼儿学会鉴赏不同的音乐
形式和风格,与此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品味和判断力。

3.促进幼儿们的语言表达。

让幼儿们学会听、说、唱、读的
方法,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韵律感知。

4.培养幼儿们的艺术修养。

让幼儿们通过跟随视频角色走进
戏剧人物的心理,了解戏剧的造型、美术、音乐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绘画和舞蹈能力。

评价标准:
1.参与度。

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程度,是否有自己的主动性
和表现力。

2.听力。

幼儿是否理解了音乐和音效的表现手法,对音乐和
音效是否有自己的理解。

3.语言表达。

幼儿是否能够用适当的语言和语调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4.表现技巧。

幼儿在跟随视频角色时,能否演绎出角色的情感以及感觉到自己的舞蹈,画画和音乐能力的提高。

5.判断力。

幼儿是否鉴别出不同的京剧曲艺,能否表现出对不同剧目的欣赏和评价。

京剧《沙家浜》(音乐赏析课作业)

京剧《沙家浜》(音乐赏析课作业)

音乐赏析课作业:京剧在音乐赏析课上,我们到学术交流中心观看了京剧《沙家浜》演出。

京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而《沙家浜》是八大样板戏之一。

京剧《沙家浜》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

故事讲述,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浴血抗日,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魁、参谋长刁德一假意抗战,暗投日寇,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依靠以沙奶奶为代表的进步抗日群众,巧妙掩护了新四军伤病员安全伤愈归队,最终消灭了盘踞在沙家浜的敌顽武装,继续为解放江南大好河山奋战的故事。

这一次在课程安排下观看演出,是我第一次与戏剧的近距离接触,《沙家浜》的《智斗》这一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阿庆嫂,刁德一,胡司令三人在茶馆首次见面:刁德一:这个女人那,不寻常。

阿庆嫂: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胡传魁: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刁德一,搞得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刁德一: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戏剧表现每个人的心理活动时用了类似画面时间凝滞的方法,每个人单独唱出自己角色的心理,同时其他两个人不动。

将人物形象刻画的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演员表现出了高水平的歌唱能力何表演能力。

这一点是与我们经常接触的电视电影等所不同的地方,也是能让人获得审美享受的地方。

京剧,歌剧等等。

是集歌唱,表演,故事情节,音乐等诸多元素于一身的艺术形式,我个人认为这些便是他们的价值。

我在之前对此一直没什么感悟,也是源于生活中离这些艺术实在有些远,所以京剧想要重新普及还有很艰巨的任务。

不过对于艺术本身,我觉得不应该添加过多的政治元素,只要叙述故事本身就可以了,情节本身就可以表现当时的情况,也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如果刻意添加过多政治元素的话,只会让艺术失去感染力,《沙家浜》里的有些唱词在现在思想开放的我们看来,便觉得有些刻板僵化了。

音乐鉴赏《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教案

音乐鉴赏《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教案

⾳乐鉴赏《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教案⾳乐鉴赏《国之瑰宝——京剧》教学设计深圳市福⽥区华强职业技术学校罗琼⼀、课前系统部分1、课标分析新的《⾳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弘扬民族⾳乐理解多元⽂化,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乐作为⾳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乐,使学⽣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乐⽂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本节课旨在让学⽣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化,初步⾛进我国国粹——京剧的殿堂,培养学⽣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参与感受体验的过程中,体验传统艺术的魅⼒。

2、教材分析《国之瑰宝——京剧》是⾼中⾳乐鉴赏教材中第⼋单元的内容,是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弘扬民族⾳乐的重要⽅⾯,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是需要⼀代代传承的,但京剧⼜是⼀门博⼤精深的戏曲艺术,在⼀节课中要把它讲得⾯⾯俱到是不可能的,⽽且知识讲多了,学⽣也会觉得乏味,课堂也很难能⽣动活泼起来。

因此,本课选取了最为重要的京剧的起源和发展,京剧的脸谱、京剧的⾏当为切⼊点为学⽣作该传统艺术的基本⼊门介绍,精选了⼏个经典的唱段进⾏赏析,并且通过课前组织⼏位同学演练⼀下京剧中各类⾏当的造型表演,以期充分调动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的参与意识,让学⽣初步⾛⼊京剧,了解京剧,感受京剧的独特魅⼒,激发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和⾃豪之情。

3、学⽣分析职⾼⽣的⾳乐能⼒相对较为薄弱,⾳乐素养也较低,⾳乐欣赏⾯较为狭窄,⼤部分只是喜爱流⾏⾳乐,对于我国的传统⾳乐,尤其是戏曲⾳乐了解甚少,缺乏⼀定的兴趣,要让学⽣积极主动地学习,须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注重学⽣的参与意识等要求,结合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对京剧艺术的聆听感受鉴赏并参与实践和探究的过程中,从⽽进⼀步提⾼学⽣对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兴趣,并深切地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魅⼒,使学⽣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

4、教学⽬标(1)情感⽬标:知道京剧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对京剧产⽣兴趣,有积极学习了解表现的愿望,增强对中国民族艺术的感情。

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京剧欣赏

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京剧欣赏

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京剧欣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第三章《传统音乐欣赏》中的第三节《京剧欣赏》。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欣赏经典京剧唱段,学习简单的京剧表演动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起源、角色、服饰和表演特点,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通过欣赏经典京剧唱段,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3.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京剧表演动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京剧的基本知识和表演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经典京剧唱段的欣赏和简单表演动作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黑板、京胡、京剧脸谱、服饰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动作道具(如扇子、手绢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京剧脸谱,引导学生说出京剧的特点,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介绍京剧的起源、角色、服饰和表演特点,让学生对京剧有基本的了解。

(2)欣赏经典京剧唱段,如《苏三起解》、《红灯记》等,引导学生感受京剧的音乐美。

(3)学习简单的京剧表演动作,如走步、手势、眼神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京剧表演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每组进行表演展示,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京剧基本知识:起源:清朝角色:生、旦、净、末、丑服饰:戏服、脸谱表演特点:唱、念、做、打2. 经典京剧唱段:《苏三起解》《红灯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京剧唱段,了解其背景和剧情,并尝试学唱。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实践,让学生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京剧表演动作的掌握程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京剧社团,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

(2)开展“京剧小票友”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传播传统文化。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欣赏 京剧传统剧目《小放牛》教案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欣赏 京剧传统剧目《小放牛》教案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欣赏京剧传统剧目《小放牛》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放牛》是京剧传统剧目,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本节课将通过欣赏《小放牛》选段,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艺术特点,感受京剧的韵味。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京剧的唱腔、表演、服饰、道具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学习材料。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京剧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入认识京剧的艺术特点和内涵还需加强。

学生在音乐课上已经学习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

然而,对于京剧的演唱技巧和表演艺术还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艺术特点,感受京剧的韵味。

2.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京剧的唱腔特点2.京剧的表演技巧3.京剧的服饰、道具等艺术元素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播放《小放牛》选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京剧的魅力。

2.讲解法:教师讲解京剧的基本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3.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见解。

4.实践法:学生进行京剧表演,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小放牛》选段音频、视频资料2.道具:京剧服饰、道具模型3.课件:京剧基本知识、图片、动画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京剧的优美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京剧的艺术特点。

教师简要介绍京剧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小放牛》选段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韵味。

同时,教师讲解京剧的唱腔特点,如生、旦、净、末、丑等角色的唱腔风格。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小放牛》选段,体会京剧的演唱技巧。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京剧唱腔,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京剧表演,选取《小放牛》选段中的片段进行演绎。

教师巡回指导,强调京剧的表演技巧和艺术特色。

5.拓展(10分钟)学生欣赏其他京剧选段,如《贵妃醉酒》、《宇宙锋》等,对比分析不同选段的唱腔和表演特点。

高中《音乐鉴赏》现代京剧

高中《音乐鉴赏》现代京剧
紧拉慢唱
有板无眼,主要体现在伴奏 上——摇板是紧拉慢唱,造 成外松内紧,张弛结合的效 果。
速度 节拍 板眼 句幅拖腔
反二黄 中板
速度 减慢
4/4
一板 三眼
句幅扩充 大幅拖腔
原板 中速
二黄
快速
摇板
2/4
一板 一眼
1/4
有板 无眼
句幅中等 托腔不多
句幅中等 紧拉慢唱
现代京剧是传统京剧的传承
• 京剧的本质属性是以皮黄为主的唱腔。 现代京剧的唱腔仍然以皮黄为主,沿 用京剧的板式。
•《甘洒热血写春秋》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
《家住安源》(原板)
原板 欣赏
二黄原板特征是2/4 的节拍, 一板一眼的唱腔。结构特 点:第一、第二分句短小, 在第三分句的尾部行腔。
《家住安源》(反二黄中板)
中板 体验
中板:一板三眼,四拍子, 由原板放慢一倍而成,曲调 比较迂回,善于表现比较复 杂的思想与内心活动。
《家住安源》(摇板)
摇板
革命样板戏
建国以后,尤其是文革期间,党提出,帝王 将相,才子佳人都是封建,不能演,在江青的指 导下,首先排出了《红灯记》,《智取威虎山》, 《海港》等京剧和《白毛女》等话剧,共八部, 称为八个革命样板戏,以后又出了《杜鹃山》等, 大多都是一个模式,被称作现代戏的起源。
现代京剧对传统京剧的革新
现代京剧是在传统京剧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 成,但很多方面也产生了和传统京剧较大的风 格差异,谈谈你更喜欢哪一种艺术形式,说说 你的看法。
《家住安源》
舞美
化妆


表现手段
乐队伴奏 念白 化妆 舞美 故事题材
传统京剧
文场四大件、 武场三大件 韵白和京白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京剧欣赏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京剧欣赏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京剧欣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传统艺术欣赏》中的京剧欣赏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如行当、脸谱、唱腔等;欣赏经典京剧选段,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能够区分不同的行当和脸谱。

2. 感受京剧唱腔的独特韵味,培养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3. 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京剧唱腔的韵味和表现力。

重点:京剧的基本知识,如行当、脸谱、唱腔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京剧脸谱、行当道具、音响设备、投影仪。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一位京剧演员到课堂展示京剧表演,让孩子们感受京剧的魅力。

教师简要介绍京剧的基本知识,如行当、脸谱、唱腔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不同行当和脸谱的图片,让孩子们认识并区分它们。

欣赏经典京剧选段,引导孩子们关注唱腔的特点和韵味。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京剧的基本知识。

选取一段京剧唱腔,让孩子们模仿演唱,体验京剧唱腔的韵味。

4. 课堂互动(10分钟)邀请孩子们上台展示自己画的京剧脸谱,并分享创作心得。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引导孩子们发现京剧的美。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京剧的基本知识和艺术价值。

提出问题,激发孩子们对京剧的兴趣,引导他们课后进一步了解。

六、板书设计1. 京剧基本知识:行当:生、旦、净、末、丑脸谱:红、蓝、绿、黑、白、金、银唱腔:西皮、二黄、反西皮、反二黄2. 经典京剧选段欣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自己喜欢的京剧脸谱,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模仿一段京剧唱腔,录制视频,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2. 答案:京剧脸谱特点:根据自己所画的京剧脸谱,描述其颜色、图案及象征意义。

京剧唱腔模仿:准确把握唱腔的韵味,尽量模仿得惟妙惟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了京剧的基本知识,感受到了京剧的艺术魅力。

《京剧欣赏》课件2-京剧艺术特色PPT课件

《京剧欣赏》课件2-京剧艺术特色PPT课件

仁慈友爱,宽厚待人。京剧中 有很多角色都表现出仁慈的一 面,如《西厢记》中的张生。
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
京剧中许多剧目都表现了爱国主义精 神,如《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等。
集体主义
京剧中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力量,如 《群英会》中的三国群英。
奋斗精神
京剧中的角色经常面临各种困难和挑 战,但他们总是坚持不懈地奋斗,如 《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
化妆
京剧化妆以脸谱为主要特色,通过色彩和图案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和身份,化妆技 巧要求高超。
04
文化内涵
传统美德

忠诚报国,尽忠职守。在京剧 中,许多角色都表现出忠诚的 品质,如《穆桂英挂帅》中的
穆桂英。

孝顺父母,尊老爱幼。京剧中 有很多关于孝顺的情节,如《 卧虎令》中的李云。

讲义气,重情义。在京剧中, 许多角色都表现出义气的一面 ,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京剧欣赏》课件2-京剧艺 术特色
contents
目录
• 京剧概述 • 唱腔与音乐 • 表演艺术 • 文化内涵 • 传承与发展
01
京剧概述
起源与发展
起源
京剧起源于中国的多个地方戏曲,如 安徽的徽剧、湖北的汉剧、江苏的昆 曲等,经过数百年的融合发展,最终 形成了独特的京剧艺术。
发展
京剧在清朝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尤其是经过了梅兰芳等大师的创新和 发展,京剧逐渐走向了国际舞台,成 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故事。
05
传承与发展
传承方式
口传心授
传统的京剧技艺主要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通过口传心授的方 式传授唱、念、做、打等技艺。
家族传承
许多京剧演员来自戏曲世家,家族传承是京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方式 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遥条辙:韵母是ao和iao(俏)
7、发花辙:韵母包括a、ua、ia(佳) 8、人辰辙:韵母有en、in、uen(un)、ün(人)
9、由求辙:韵母是ou和iou(iu)(扭)
10、乜斜辙:韵母包括ê、ie、üe。(捏) 11、姑苏辙:韵母是u(出)
12、江阳辙:韵母有ang、iang、uang(房)
一、京剧的音乐—唱腔
四、京剧唱腔的板式及节奏形式 西 皮:原板、慢板、快三眼、二六、流水、快板、散板、摇板、滚板、

导板
二 黄: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摇板、滚板、导板 反西皮:二六、散板 反二黄: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导板 ……
4/4拍 2/4拍 1/4拍 自由节奏
一板三眼---各类慢板、快三眼 一板一眼---各类原板、二六 有板无眼---各类流水、快板 无板无眼---各类散板、摇板、滚板、导板
二、京剧的音乐—念白

一、京剧念白的分类 韵白、京白、方言白、引子 --韵 白:采用“中州韵”和“湖广音”相结合 的念 白,多数角色采用韵白。如:老生 春江潮水连海平 (《空城计》诸葛亮);青衣(《宇 海上明月共潮生 宙锋》赵艳蓉);武生(《战马超》 马超);小生(《群英会》周瑜); 花脸(《群英会》曹操);丑角 (《群英会》蒋干) --京 白:是音乐化、节奏化、朗诵化了的京 音念白。花旦(《拾玉镯》孙玉娇) 韵白与京白对比 多用京白,其他如:旗装旦(《四郎 探母》铁镜公主);丑角(《空城
二、京剧的音乐—念白
--方言白:具有方言特色的念白。如:山西 白(《玉堂春》沈燕林);四川 山东白 白(《秋江》老艄公);山东白 (《武松打店》解差) --引 子:韵白和无伴奏演唱的结合体。 如:《失街亭》诸葛亮上场的引 子;《四郎探母》杨延辉上场的 引子。 引 子
二、京剧的音乐—念白

二、京剧的音韵 --中州韵 --十三辙

人生第一次 演唱:刘欢
பைடு நூலகம்
作词:徐思萱
作曲:士心
我第一次听到地哟,是你的喊; 我第一次看到地哟,是你的脸; 我第一次偎着地哟,是你的胸口; 我第一次熟悉地哟,是你的眼; 我第一步走地路哟,是你把我搀; 我第一次流下的泪珠,是你为我擦干; 我第一次穿地衣哟,是你为我连; 我第一次听懂地称呼,是你叫我铁蛋蛋.
读xiao,是团字,除了这个范畴,没有尖团字之说。
十三辙:
1、中东辙:韵母有eng、ing、ueng(weng)、ong、iong(东) 2、一七辙:i、ü、er(西)
3、言前辙:韵母是an、ian、uan、üan(南)
4、灰堆辙:韵母是ei和uei(ui)(北) 5、梭波辙:韵母包括:e、o、uo(坐)
--湖广音 --上口字
--尖团字
京剧唱念中凡是不同于普通话读音的字,就是上口字。 中州,即古时“豫州”,指河南一带,中州韵是京剧 湖广是指元、明所设置的湖广行省,辖湖北大部分及 换言之就是至今仍保留在京剧唱念中那些读古音、方 音韵的源头,随着时代的变迁,语音的演变,京剧所 湖南、广东、广西一带。所谓“湖广音”是指湖北汉 音的字。古音来自《中原音韵》,方音来自鄂皖苏等 采用的中州韵已不同于旧时所谓的中州韵。 剧的腔调之一:西皮调,京剧音韵的四声调值,受到 方言。如:可( kuo)、和/何(huo)、日(ryi)、白 了“西皮调”产生的襄阳一带四声调值的影响。 (bo)、脸(jian)、说(shue)
京剧的音乐
---唱腔 ---念白 ---曲牌 ---打击乐 京剧乐队的编制
第一节 京剧音乐--唱腔
一、唱腔在京剧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 唱腔是戏曲音乐的中心,是戏曲剧 种的最显著的标志,也是区分京剧中不 同艺术流派的重要标志。
第一节
京剧音乐--唱腔
二、京剧唱腔的体制和声腔结构 我国戏曲唱腔分:联曲体和板腔体 京剧的主体唱腔---皮黄腔(西皮和二黄), 是典型的板腔体结构。
《三家店》选段(流水)




将身儿来至在大街(jiai)口, 尊一声(shen)过往的宾朋(pong)听(tin)从头。 一不是响马并贼(ze)寇, 二不是歹人(呐)把城(chen)偷。 杨林与我来争(zen)斗, 因此上发配到登(den)州。 舍不得太爷的恩情(qin)有, 舍不得衙役们众班头。 实难舍街坊四邻与我的好朋(pong)友, 舍不得老娘白(bo)了头。 娘生(shen)儿连心(sin)肉, 儿行千里母担忧。 儿想娘身难叩首, 娘想儿来泪(luei)双流。 眼见得红日(ryi)坠落在西(syi)山后, 叫一声解差把店投。
可:此时间不可闹笑话---《淮河营》蒯彻 和/何:我和你好夫妻恩德不浅,贤公主又何必礼太谦 ---《四郎探母》杨延辉 春江潮水连海平 日:自那日与六郎阵前相见---《状元媒》柴郡主 海上明月共潮生 白:舍不得老娘白了头 ---《三家店》秦琼 脸:人生不知顾脸面---《凤还巢》程雪娥 说:只说是杨衙内又来搅乱---《望江亭》谭记儿
13、怀来辙:韵母是ai和uai(来)
一句话巧记“十三辙”:
“东、西、南、北、坐、
俏、佳、人、扭、捏、出、 房、来”
谭鑫培《文昭关》伍子胥唱:

过了一朝又一朝,

过了一天又一天,


心中好像滚油浇。
父母冤仇不能报, 腰中枉挂三尺刀。 (遥条辙)


心中好似滚油煎。
腰中枉挂三尺剑, 不能报却父母冤。 (言前辙)
二、京剧的音乐—念白

二、京剧的音韵 --中州韵 --十三辙
--湖广音 --上口字
--尖团字
…… 羞得我低下头手弄罗衫。 京剧唱念由于受中州韵和湖广音的影响,有尖团 白士中:〖且(cie)住(zhv),看夫人尚未取信(sin)于我,待我对天一表,苍天 字之分。古人的读音里没有 j、q、x三个音 ,一部分发 在上,弟子白(bo)士中,年方二十七( cyi)岁,距亡妻( cyi)去世三 音来自 z、c、s的字是“尖字”,另一部分发音来自 g、 年,适才姑母为媒,小生愿与学士夫人谭记儿结为百( bo)年之好。日 ryi)后若有二心(sin) ,天诛(jv)地灭!〗 k、h( 的字是“团字”。 谭记儿:〖嗳!哪个(guo)叫你盟(ming)誓?你那姑母并不曾(cen)与我们做 从汉语拼音的角度出发,广义上来讲,声母为 j、 媒呀!〗 q、x的字就是团字,而本来声母为 j、q、x却读作 z、c、 白士中:〖怎么?我那姑母还( huan)未曾(cen)提过亲( cin)事吗?哎呀呀呀 呀!真是荒唐!该死啊!该 死!学士夫人,小( siao)生(shen)出 s的称为尖字,如:“小” ,读siao,是尖字;“晓” (chv)言无状,夫人莫怪!夫人莫怪,哎!这是哪里说(shue)起!〗

一、京剧的音乐—唱腔
3、二黄:旋律起伏较小,节奏平稳舒缓。胡琴定弦 5、2弦,适于表达含蓄、深沉、感叹、肃穆的情 绪。如:《智取威虎山》“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少剑波 4、反二黄:从二黄唱腔派生出来的,适于表达悲怆、 激愤、哀怨的情绪。如:《乌盆记》“未曾开言泪 ---刘世昌 满腮” 5、南梆子:由梆子腔演化而来,常用在西皮戏中, 大量吸收了西皮的音调和节奏特征,适于表达抒 情、奔放、明快、欢畅的情绪。如:《霸王别姬》 “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稳”,《白蛇传》“许郎夫 他待我百般恩爱” ---白素贞
一、京剧的音乐—唱腔
三、京剧唱腔的基本特征 京剧的唱腔由多种声腔组成,每种腔调因其 调式的不同而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1、西皮:音域较广,节奏丰富,曲调活泼明快,旋 律起伏较大,胡琴定弦是6、3弦。适于表现明朗 欢悦、豪放刚毅的的性情。如:《红灯记》 ---李铁梅 ---流行版 “【西皮流水】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2、反西皮:由西皮唱腔派生出来的腔调,但曲调和 旋律发生了变化,适于表现悲痛、凄凉、幽怨的 情绪。如:《让徐州》 “【西皮导板】汉高祖开 基业江山独创【反西皮二六】传留了四百年锦绣 家邦”---陶谦
昆曲《牡丹亭 -游园》杜丽娘: 京剧《武家坡》薛平贵: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 【西皮导板】 一马离了西凉界, 辰美景奈何天 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 【原板】不由人一阵阵泪洒胸怀。 风片 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好姊姊】 遍青山啼 青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薛平贵好一似孤雁归来。 红了杜鹃 那荼蘼外烟丝醉 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闲 那王允在朝中官居太宰,他把我贫苦人哪放在心怀。 凝眄 生生燕语明如剪 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恨魏虎是内亲将我来害,苦害我薛平贵所为何来? 柳林下栓战马武家坡外,见了那众大嫂细问开怀。
我第一次挣下地钱,捧到你眼前; 我第一次爱上地人哦,领到你跟前; 无论我走到哪里,总把你挂念; 我就是抱上了儿孙,我还是你的铁蛋蛋.
一、京剧的音乐—唱腔
6、高拨子:属徽调唱腔,是秦腔传至安徽桐城一带, 和某种用唢呐伴奏的腔调相结合,又经过当地的 戏曲艺人再度创造而形成的一种声腔。适合表现 高亢、豪壮、激越、热烈的情绪。如:《徐策跑 城》“忽听得家院一声禀” ,《杨门女将》 ---徐策 “风萧萧雾漫漫星光惨淡” ---穆桂英 7、四平调:又称平板二黄,兼备西皮和二黄的特点, 适于表达缠绵、抒情、感叹、奔放、华丽、流畅 等情绪。如:《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 《望江亭》“独守空帷暗长叹” ---谭记儿 8、反四平:由四平调演变而来,适于表达柔和、幽 怨、低回、质朴的情绪。如《红娘》“小姐呀,你 多风采” ---红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