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和真菌性、病毒性病害的区分
病虫害识别

病虫害识别病虫害识别简介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病虫害的及时识别是防控病虫害的关键一步,它可以帮助农民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保护农作物并减少损失。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病虫害,以及如何通过外部特征和症状来识别它们。
病虫害的分类病虫害可以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性病害,以及昆虫、螨虫等虫害。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常见病虫害的外部特征和症状。
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由真菌寄生在植物上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黑斑病等。
识别真菌性病害的主要方法是观察植物叶片、茎、果实等部位,以及生长点的状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真菌性病害的特征:- 霜霉病:叶片上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萎;- 白粉病:叶片上出现白色或灰色粉末,叶片变形和卷曲;- 黑斑病:叶片上出现黑色或深褐色的斑点,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凋谢。
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感染植物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细菌性病害有溃疡病、炭疽病、斑点病等。
识别细菌性病害的主要方法是观察植物叶片、果实等部位,以及病变组织的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见细菌性病害的特征:- 溃疡病:植物叶片、果实等部位出现溃疡状坏死组织;- 炭疽病:植物果实表面出现黑色病斑,严重时会导致果实腐烂;- 斑点病:植物叶片上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病斑。
性病害性病害是由感染植物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有花叶、花叶等。
性病害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植物叶片、茎、花朵等部位的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见性病害的特征:- 花叶:植物叶片上出现黄化、变色和畸形等症状;- 花叶:植物叶片上出现红褐色斑点和融合病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死。
昆虫和螨虫等虫害昆虫和螨虫等虫害是由害虫对农作物造成的破坏。
常见的害虫有蚜虫、白蚁、红蜘蛛等。
识别害虫的主要方法是观察植物叶片、茎、果实等部位,以及害虫的外部特征。
以下是一些常见害虫的特征:- 蚜虫:叶片上出现黄化、变形和卷曲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凋谢;- 白蚁:植物根部出现被蛀痕迹,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红蜘蛛:叶片上出现黄斑和蜘蛛网状结构,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凋谢。
植物病害的类型

植物病害的类型
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受到病菌、病毒、真菌、细菌、线虫等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侵害,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或是死亡。
根据病害的不同特点和症状,植物病害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细菌性病害: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如黑腐病、炭疽病等。
2. 真菌性病害: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如霉菌病、锈菌病、腐霉病等。
3. 病毒性病害:由病毒引起的病害,如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等。
4. 线虫性病害:由线虫引起的病害,如根结线虫病、叶线虫病等。
5. 真菌病和细菌病复合病害:由真菌和细菌同时侵染引起的病害,如炭疽病和晚疫病、黑腐病和青枯病等。
6. 生物性病害:由昆虫、螨类、蜘蛛等动物或鸟类、啮齿类等哺乳动物引起的病害,如蚜虫、白粉虱、螨虫等。
以上是常见的植物病害分类,不同类型病害的防治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根据病害类型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 1 -。
植物病害鉴别诊断技术和预防方法

植物病害鉴别诊断技术和预防方法作者:吴学敏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12期在日常农业种植生产中,常有病害发生的现象,如果能在植物发生病害的第一时间就能尽快的正确进行鉴别诊断,就可以为消除植物病害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技术保障。
本文将主要从植物的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来进行相关分析,希望能为农业生产种植中的病害鉴别诊断提供些许帮助。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真菌性病害通常有孢子,粉末等;细菌性病害通常会附着在植物的叶面上,较为常见的是导致叶面腐烂现象;也有的细菌性病害會寄生在植物体内导致茎干、根系发生腐烂。
病毒性病害通常没有分泌物,但植物会从内到外的慢慢坏死,植物本身也会表现出病态,最后会慢慢地枯萎而死。
一、细菌性病害在蔬菜种植的过程中,常会发生细菌性病害,要想及时对细菌性病害进行防治,就要先进行准确的诊断,从外部形态观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看是否长毛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的主要区分标准,就是看植物出现病害的部分是否长毛。
在种植黄瓜时,细菌性霜霉病与角斑病的症状是比较相似的,细菌性霜霉病发生时,植物的叶片会出现多角形病斑,在进行病害辨别时很容易混淆,唯一的区别就是在潮湿的环境中霜霉病的病斑上会长出黑色的霉。
2、根茎腐烂且有黏液细菌性病害的特征是能嗅到臭味。
如在种植辣椒、大白菜等蔬菜时常出现的软腐病,经过仔细观察会发现蔬菜的根茎部分有腐烂的现象而且会带有黏液,并且可以嗅到臭味。
3、果实溃疡或疮痂在番茄和辣椒的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的果实内部有小的突起物,其实这就是番茄溃疡病和辣椒疮痂病的显现。
另外,有些植物的根部也会有青枯的状况,如常发生的辣椒青枯病。
预防方法:种植地区要避免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要精选种子并在种植前将种子做好消毒处理,可减少细菌性病害的发病几率。
如果是移栽的植物,注意要保护好植物的根茎以防感染病菌,种植的全过程中,要加强水肥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还要注意在种植地区设排水沟,尽量避免土壤的粘性过大。
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分类

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分类农业生产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不仅包括土地的准备和耕作,还涉及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保护。
然而,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给农民的收成带来严重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预防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我们需要了解和研究不同类型的病虫害,以便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以下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分类。
一、农作物病害分类1.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引起的农作物疾病,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的危害。
常见的细菌性病害包括晚疫病、番茄斑点病等。
2.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农作物疾病,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
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包括白粉病、锈病等。
3.病毒性病害病毒性病害是由病毒引起的农作物疾病,在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
常见的病毒性病害包括花叶病毒、黄翅马传毒病毒等。
4.线虫性病害线虫性病害是由线虫引起的农作物疾病,广泛分布于土壤中。
常见的线虫性病害包括根结线虫病、薯蓣线虫病等。
二、农作物虫害分类1.鳞翅目鳞翅目是农业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类害虫,包括蝴蝶、飞蛾等。
常见的鳞翅目害虫有甜菜夜蛾、亚洲玉米螟等。
2.鞘翅目鞘翅目是一类以甲虫为主的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严重。
常见的鞘翅目害虫有稻飞虱、水稻黑斑甲等。
3.直翅目直翅目是一类以蝗虫为主的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很大。
常见的直翅目害虫有蝗虫、稻纵卷叶蝉等。
4.半翅目半翅目是一类以跳蚤为主的害虫,喜欢寄生在农作物上。
常见的半翅目害虫有蚜虫、青虫等。
总结: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主要包括农作物病害和农作物虫害。
农作物病害主要包括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线虫性病害。
农作物虫害主要包括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和半翅目。
了解这些常见的病虫害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护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植物侵染性病害有哪些

植物侵染性病害有哪些
植物病害通常分为非浸染性和浸染性病害。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植物侵染性病害究竟有哪些种类,那么植物侵染性病害有哪些呢?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由于侵染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
1。
病毒性病害
病毒是一类体积极其微小、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见到)的非细胞形态的寄生物。
病毒只能在活体内生活繁殖,是一种专性寄生菌。
病毒病害。
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病病害的区别!收藏

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病病害的区别!收藏
在农作物浸染性病害中,主要有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三种,其中真菌性病害约占病害的80%。
由于其病源不同,其防治方法和药剂使用也截然不同。
所以,正确诊断区别三种病害,是防治作物病害的症状特点:
真菌性病害是植物病害中发生程度最高、最常见的一种,可分为低等真菌性病害和高等真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必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1)一定有病斑存在于植株的各个部位。
病斑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多角形、轮纹形或不定形。
(2)病斑上一定有不同颜色的霉状物或粉状物,颜色有白、黑、红、灰、褐等。
细菌性病害症状表现为萎蔫、腐烂、穿孔等,细菌性病害没有菌丝、孢子,病斑表面没有霉状物,这是诊断细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
细菌性病害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征:
(1)叶片病斑无霉状物或粉状物。
长不长毛是真菌性病害与细菌性病害的重要区别。
(2)根茎腐烂出现黏液,并发出臭味。
有臭味为细菌性病害的重要特征,如大白菜软腐病。
(3)果实溃疡或疮痂,果面有小突起。
例如番茄溃疡病、辣椒疮痂病。
(4)根部青枯,根尖端维管束变成褐色。
例如辣椒青枯病。
病毒种类少;危害大,分布广,防治难,无特效药。
病毒病的主要特征有:
(1)花叶表现为叶片皱缩,有黄绿相间的花斑。
黄色的花叶特别鲜艳,绿色的花叶为深绿色。
黄色部位都往下凹,绿色部位往上凸。
(2)厥叶表现为叶片细长,叶脉上冲,重者呈线状。
(3)卷叶表现为叶片扭曲,向内弯卷。
病害的主要种类介绍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和浇水 ,保持田间通风良好。
化学防治
使用对细菌性病害有效的农药,如农用链霉素、 新植霉素等,注意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
生物防治
利用对细菌性病害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进行生物 防治,如使用枯草芽孢杆菌等。
04
病毒性病害
病毒性病害的特点
由病毒引起
病毒性病害是由病毒引起的, 不同于其他由细菌或真菌引起
的病害。
传染性强
病毒可以通过昆虫、汁液、染 病植物等途径传播,传染性强 。
症状多样化
病毒性病害的症状多样化,常 见的有花叶、黄化、畸形、坏 死等。
防治困难
由于病毒结构简单,复制速度 快,防治病毒性病害较为困难
。
常见病毒性病害种类
烟草花叶病
感染烟草花叶病的烟草叶片出现花斑,严重 时叶片皱缩、畸形。
番茄病毒病
感染番茄病毒病的番茄植株出现花斑、坏死 等症状,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黄瓜绿斑病
感染黄瓜绿斑病的黄瓜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 斑纹,严重时叶片枯死。
病毒性病害的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对病毒具有较强抗性的品种是防治病毒性病害的有效方法。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除草等,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对病害 进行防治,具有安全、环保、高效的 优点。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药剂对病害进行防治,但需 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避免 对环境和植物造成污染和伤害。
02
真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的特点
形态多样
真菌性病害的形态多种多样,包括叶斑、腐烂、坏死等。
侵染循环复杂
我国传染病分类的依据

我国传染病分类的依据
我国传染病分类的依据是根据病原体的性质、传播途径和临床特点等因素进行的。
根据病原体的性质,传染病可以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和真菌性传染病。
细菌性传染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的有痢疾、结核病、伤寒和淋
巴肉芽肿等。
这些疾病一般通过飞沫、食物或水传播,可以通过适当的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
病毒性传染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如流感、肺炎、登革热和乙肝等。
这些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血液、性接触或昆虫传播。
预防和控制这类疾病主要依靠疫苗接种、个人卫生和传染源的隔离。
寄生虫性传染病是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如疟疾、血吸虫病和蛔虫病等。
这些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水源或食物污染传播,预防重点是消灭传播者和控制传播途径。
真菌性传染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如白癜风、鹅口疮和念珠菌病等。
这些疾病一般通过空气、食物或接触传播,预防控制措施主要包括环境卫生改善和个人保护。
除了根据病原体的性质进行分类外,传染病也可以根据其传播途径来分类,比
如空气传播疾病、飞沫传播疾病、食物传播疾病和血液传播疾病等。
我国传染病分类的依据主要包括病原体的性质、传播途径和临床特点等因素。
这种分类有助于科学理解传染病的发病机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和真菌的区别湖北省恩施清江外国语学校彭邦凤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均有一个“菌”字,同属微生物,但两者在生物类型、结构、大小、增殖方式和名称上却有着诸多不同。
比较如下:一、生物类型一是就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来看: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二是就组成生物的细胞数目来看:细菌全部是由单个细胞构成,为单细胞型生物;真菌既有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多细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霉菌等)。
二、细胞结构细菌和真菌都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细胞型生物,在它们的细胞结构中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但却存在诸多不同,具体表现在:一是细胞壁的成分不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二是细胞质中的细胞器组成不同: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真菌除具有核糖体外,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中心体等多种细胞器。
三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真菌具有。
四是细菌没有染色体,其DNA分子单独存在;真菌细胞核中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染色体(染色质)。
三、细胞大小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直径一般为1μm~10μm;真核细胞较大,直径一般为10μm~100μm。
四、增殖方式细菌是原核生物,为单细胞型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而增殖,具有原核生物增殖的特有方式——二分裂;真菌为真核生物,细胞的增殖主要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因真菌种类的不同其个体增殖方式主要有出芽生殖(如酵母菌)和孢子生殖(食用菌)等方式。
五、名称组成尽管在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都有一个菌字,但细菌的名称中一般含有:球、杆、弧、螺旋等描述细菌形态的字眼,只有乳酸菌例外(实为乳酸杆菌);而真菌名称中则不含有。
细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坏死与腐烂,萎蔫与畸形。
坏死、腐烂与畸形,都是细菌破了薄细胞壁细胞组织所导致的后果。
在其网状叶脉的叶片上,病斑呈多角斑,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环。
在肥厚组织或果实上的病斑,多为圆形。
在柔嫩肉、多汁的组织上,组织死亡易生腐烂。
有的部位被害后发生促进性病变,形成肿瘤,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根或茎上。
萎蔫是细胞侵染维管束的结果,可局部或全部发生。
维管束细胞被破坏后,水分、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会造成植株萎蔫死亡。
细胞性病害没有菌丝、孢子,病斑表面没有霉状物,但有菌脓(除根癌病菌)溢出,病斑表面光滑,这是诊断细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
真菌性病害的类型、种类繁多,引起的病害症状也千变万化。
但是,凡属真菌性病害,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症状表现如何,在潮湿的条件下都有菌丝、孢子产生。
这是判断真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
病害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包括细菌性、真菌性和病毒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就是缺素症。
病毒性病害在多数情况下以系统侵染的方式侵害农作物,并使受害植株发生系统症状,产生矮化、丛枝、畸形溃疡等特殊症状。
病毒病害的传播、侵染和致害过程与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的表现有很大的区别,在防治上对病毒病仅仅依靠单一的技术手段往往很不奏效,所以要实行综合措施为主进行防治。
另各种真菌性病害:1.根肿菌属和粉痂菌属。
多引发细胞膨大分裂,使受害部位呈根肿或瘿瘤。
2.霜霉属和盘梗霉属真菌。
多引发霜霉病,腐生和弱寄生菌,使作物的花、果实、块根、块茎等储藏器官的组织坏死。
3.子囊菌亚门真菌中的白粉菌。
在寄主的叶片下面呈白色或灰色的霉层,布满整个叶片,后期散生黑色小点。
4.担子菌亚门中的黑粉菌和锈菌。
可诱发黑粉病和锈病。
5.半知菌亚门的真菌。
引发寄主发生性的组织坏死,其中无孢子目病原真菌,主要侵害根部和茎基部,造成根腐和茎基腐。
6.芽孢纲病原真菌。
以侵害作物的疏导组织为主,造成全株系统发病,如枯萎病,黄萎病等。
7.腔孢菌纲的黑盘孢菌。
其表现症状为常见的炭疽病,病斑为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有的还分泌粉红色或白色的黏液。
8.球壳菌目的真菌。
引起的病状类型较多:斑点型的,主要危害叶片;溃疡型的,主要危害茎、枝条;腐烂型的,被害部位形成干腐或湿腐。
真菌细菌病毒的区别这可是针对蔬菜病害的一种做好区别的方法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个庞大的家族,在蔬菜上出现的约有1000种,常见的有800种左右,占整个蔬菜病害的80%,所以看到一种病害首先要考虑其是不是真菌性病害。
真菌病害是目前已知病害中种类最多的病害,约占病害种类的80%-90%,各类病害中以真菌病害的症状类型最多,可以出现在植物的各个部位。
真菌病害的症状特点是在受害部位出现真菌的繁殖器官,真菌在植物上形成的特征称为病症,是诊断病害是否属于真菌病害的主要依据。
真菌病害的症状有的十分明显,可以用于诊断病害的种类和真菌的种类,有的可以用病症和植物受害部位特征(病状)相互配合来初步诊断病害种类,有的要将病症在显微镜进行观察,鉴定病菌种类,再诊断病害种类。
真菌病害症状的出现时间不一,有的病害初期就出现明显的病症,有的在病害的后期才出现病症,有的病害的初期症状与后期症状相似,有的病害初期和后期症状差别很大。
这些特点在真菌病害鉴定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在真菌病害标本采集时真菌必须要有完整的病害症状。
常见症状如下:1、白粉类:在花、果、叶及嫩枝上覆盖白色粉状物,后期在白粉物上出现散生状针头大的颗粒,颗粒由白变黄,最后变黑。
这类病害通称白粉病,是子囊菌中的白粉菌引起。
如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月季白粉病、紫薇白粉病。
2、煤污:在叶、枝、果实表面覆盖一层煤烟状物,很易用手擦去。
常称为煤污病。
这种病害发生通常与蚜虫、木虱、蚧虫密切相关,病菌大多属于子囊菌中的小煤*菌目和煤菌目,半知菌中的多种病菌。
如枸骨煤污病、大叶黄杨煤污1病。
3、锈粉:叶、果、枝、干上出现疣状、条状、毛状或毡状突起,后期常破裂,散出淡黄色、桔黄色、锈褐色或黑色粉状物,是病菌不同阶段的孢子,常称为锈病。
病菌属于担子菌中的锈菌目。
如杨树锈病、梨锈病。
4、霜霉:可为害叶、果、嫩枝,以叶片最为明显,在叶片背面形成灰白色霜状物,霜状或稀或密,叶片正面往往黄色,无明显边缘,常称为霜霉病,病菌属于霜霉属。
如葡萄霜霉病、月季霜霉病。
5、白绢:通常危害靠近土面的叶、茎、根颈,环境潮湿时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干燥时菌丝易消失,后期产生油菜籽大小的菌核,菌核初期乳白色逐渐变黄变褐,常称为白绢病。
病菌属于半知菌中的小菌核菌。
如马蹄筋白绢病、白三叶草白绢病、结香白绢病。
6、斑点:花、果、叶上局部组织患病死亡后出现的症状。
形状有角斑、圆斑、条斑、不规则斑,颜色有灰色、褐色、红色,有的病斑边缘和中间颜色一致,有的不一致,病斑大小不一。
根据病斑形状、颜色、大小名称为圆斑、角斑、灰斑、褐斑、黑斑、轮纹、枯斑等等病名,后期病斑上出现霉层、黑点等各种颜色、形状、病症、霉层类病菌大多属于半知菌的丛梗孢目。
如大叶黄杨叶斑病、西府海棠叶斑病。
小点状类病菌大多属于半知菌的球壳孢目和圆盘孢目,如桂花枯斑病,山茶灰斑病。
7、炭疽:与斑点相似,但颜色常常是黑褐色,病斑上有轮生状排列的小黑点,潮湿时黑点出现粉红色胶状黏液,其是炭疽病特有的症状。
炭疽病也出现在果实,茎干和芽上。
病菌属于半知菌的黑盘孢目刺盘孢属。
如葡萄炭疽病。
8、畸形:植物受害部变大或缩小,生长不匀,失去原来形状。
后期在受部位出现病症。
如外囊菌引起的桃缩叶病,外担子菌引起杜鹃叶肿病。
9、溃疡:发生在枝干皮层,病斑形状有圆形、近圆形、长形,通常病斑周围稍隆起,中部组织死亡,下陷,干裂。
后期常产生小黑点,或盘状物,病菌通常属于半知菌和子囊菌。
如杨树水泡性溃疡病。
10、腐朽:发生在乔灌木的枝干或根部木质部,使木质部变质、变色、腐朽,树干内因木质部腐朽出现空洞,枝干遇强风易折断,受害部位表面后期往往出现大型真菌繁殖体,如木耳、蘑菇或马蹄状等各种形状繁殖体。
病菌大多属高等担子菌的多孔菌、伞菌,如柳树腐朽病,桃树木腐病。
11、腐烂:常分为湿腐、干腐二种。
多汁部位破坏解体后产生湿腐或软腐如梨轮纹病在果实上的症状。
含水量低植物组织软硬部位病死后产生的组织死亡,称为干腐,在枝干上常与溃疡相似,如各种树干的枝枯病。
12、猝倒和立枯:大多出现在播种育苗的苗木上。
小幼苗根颈部发生腐烂使植物猝然倒,由于发生过程迅速,地上部分仍保持正常膨压,维持正常状态,称为猝倒。
若幼苗根颈已木质化,颈部腐烂后不倒伏,地上叶子干枯,称为立枯。
这类病害大多由半知菌中的丝核菌、镰刀菌引起。
真菌性病害必然具备以下两个特征:(1)一定有病斑存在于植株的各个部位。
病斑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多角形、轮纹形或不定形。
(2)病斑上一定有不同颜色的霉状物或粉状物,颜色有白、黑、红、灰、褐等。
例如黄瓜白粉病,叶上病斑处出现白色粉状物。
再如瓜类与番茄灰霉病,受害叶片、残花及果实上出现灰色霉状物。
细菌性病害在蔬菜上出现的细菌性病害约有300种,常见的有100余种,占整个蔬菜病害的10%左右。
从外部形态来看,蔬菜细菌性病害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征:(1)叶片病斑无霉状物或粉状物。
长不长毛是真菌性病害与细菌性病害的重要区别。
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症状相似,叶片都出现多角形病斑,容易混淆,但霜霉病在潮湿时病斑上长有黑色的霉,而角斑病则没有。
(2)根茎腐烂出现黏液,并发出臭味。
有臭味为细菌性病害的重要特征,如大白菜软腐病。
(3)果实溃疡或疮痂,果面有小突起。
例如番茄溃疡病、辣椒疮痂病。
(4)根部青枯,根尖端维管束变成褐色。
例如辣椒青枯病。
病毒性病害蔬菜病毒性病害有200种左右,常见的有50种左右,约占整个蔬菜病害的5%。
其特点有:种类少;危害大,能使蔬菜减产3-5成,重则绝产,为蔬菜的毁灭性病害;分布广,几乎所有植物都有病毒病,甚至一种植物同时有1-4种病毒病;防治难,无特效药。
为害顶部嫩叶的蔬菜病毒性病害,有3种外部表现:(1)花叶表现为叶片皱缩,有黄绿相间的花斑。
黄色的花叶特别鲜艳,绿色的花叶为深绿色。
黄色部位都往下凹,绿色部位往上凸。
(2)厥叶表现为叶片细长,叶脉上冲,重者呈线状。
(3)卷叶表现为叶片扭曲,向内弯卷。
为害果实的蔬菜病毒性病害,主要表现在成熟期果实上有条斑。
例如番茄条斑型病毒病,在果肩部出现青白色,后渐变成铁锈色。
用刀剖开果实,皮里肉外有褐色条纹。
再如辣椒条斑型病毒病,从果实的尖端向上变黄色,在变黄的部位上有短的褐色条纹,且向内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