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毒实验
细胞毒 标准

细胞毒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细胞毒标准是一种对生物体细胞产生不良影响的物质的指导标准。
细胞毒性测试是评估化合物或药物对细胞的危害程度的一种重要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细胞毒性是指化合物对细胞的有害效应,包括细胞死亡、DNA损伤、细胞形态改变等。
细胞毒性标准的制定对于药物研发、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毒性测试是在药物研发、食品安全评价、环境毒理学等领域广泛应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细胞毒性测试,可以评估新药对细胞的毒性,为药物的安全性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细胞毒性测试也可以在食品添加剂、农药、化妆品等产品的安全性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
细胞毒性测试还可以用于评估环境中有毒化合物的危害程度,指导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细胞毒性标准的制定是规范细胞毒性测试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统一的细胞毒性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可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药物研发和产品安全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细胞毒性标准通常包括测试方法、样本处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内容,旨在提高细胞毒性测试的标准化程度,推动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和技术发展。
在制定细胞毒性标准时,需要考虑不同类型的测试样品和测试目的,充分考虑测试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还需要考虑到细胞毒性测试的特殊性,避免干扰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制定细胞毒性标准需要多方面的专家共同商讨,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以上是关于细胞毒标准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有其他问题,欢迎向我咨询。
谢谢!第二篇示例:细胞毒标准是指在进行细胞毒性实验时所制定的操作规范和指导原则,旨在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细胞毒性实验是评价物质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的一种重要手段,对药物安全性评价、环境毒理学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毒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实验设计:细胞毒性实验的设计应合理、科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设计应包括样本选择、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确保实验过程完整、连贯、可重复。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五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 5 局部:体外细胞毒性试验1范围GB/T 16886 的本局部阐述了评价医疗器械体外细胞毒性的试验方法。
这些方法规定了以下供试品以直接或通过集中的方式与培育细胞接触和进展孵育;a〕用器械的浸提液,和/或b〕与器械接触。
这些方法是用相应的生物参数测定哺乳动物细胞的体外生物学反响。
2标准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16886 的本局部的引用而成为本局部的条款。
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全部的修改单〔不包括订正的内容〕或均不适用于本局部,然而,鼓舞依据本局部达成协议的各方争论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版本。
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版本适用于本局部。
GB/T 16886. 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 局部:评价与试验〔GB/T 16886.1-2023,idt ISO 10993- 1:1997〕CB/ T 16886. 12-202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 局部:样品制备和参照材料〔idt ISO 10993-12 :1996〕3术语与定义GB/ T 16886. 1/ ISO 1993-1 中确立的以及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局部。
3.13.2 阴性比照材料negative control material依据本局部试验时不产生细胞毒性反响的材料。
注:阴性比照的目的是验证背景反响,例如高密度聚乙烯1〕牙科材料的阴性比照物。
阳性比照材料 pos itive control material依据本局部试验时可重现细胞毒性反响的材料。
已作为合成聚合物的阴性比照材料,氧化陶瓷棒则用作注:阳性比照的白目的是验证相应试验系统的反响,例如用有机锡作稳定剂的聚氯乙烯的阳性比照,酚的稀释液用于浸提液的阳性比照。
2)已用作固体材料和浸提液1)高密度聚乙烯可从美国药典委员会〔Rockvillie, Maryland, USA〕和Hatano 争论所食品和药品安全中心〔Ochiai 729-5 ,Hanagawa.257-Japan〕获得。
细胞毒性实验总结

细胞毒性实验总结一、抗HBV药物细胞毒性实验背景知识 (1)二、细胞毒性实验方案的确立 (3)三、细胞毒性实验方法稳定后的部分数据 (4)四、细胞毒性实验质量评价指标 (5)五、细胞毒性实验SOP (6)(一)目的 (6)(二)适用范围 (6)(三)责任人 (6)(四)规程 (6)1. 试验准备 (7)2. 试验操作 (8)3.数据处理和分析 (8)六、总结 (9)一、抗HBV药物细胞毒性实验背景知识细胞毒性是化学物质(药物)作用于细胞基本结构和/或生理过程,如细胞膜或细胞骨架结构,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细胞组分或产物的合成、降解或释放,离子调控及细胞分裂等过程,导致细胞存活、增殖和/或功能的紊乱,所引发的不良反应。
按作用机制可分3种类型:①基本细胞毒性,涉及一种或多种上述结构或功能的改变,作用于所有类型的细胞;②选择细胞毒性,存在于某些分化细胞上,主要通过化学物质的生物转化,与特殊受体结合或特殊的摄入机制所引发;③细胞特殊功能毒性,对细胞结构和功能损伤轻微,但对整个机体损伤非常严重。
类似毒性作用可通过细胞因子、激素和递质的合成、释放、结合和降解影响细胞与细胞间的交流或特殊的转运过程而实现。
毒性作用也可能来自化学物质对细胞外过程的干扰,任何一种非动物检测系统对多种因素都应加以考虑。
1983年Ekwall提出“基本细胞功能”的概念,即多数化学物质毒性作用是对细胞功能的非特异性损伤,却可引起器官功能的特异性改变甚至机体死亡。
有研究显示化学物质体外细胞毒性与其引起的动物死亡率及人体死亡的血药浓度之间都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化学物质产生的损伤和死亡,最终可表现为细胞水平上的改变,由此推测体外细胞毒性可以预测体内急性毒性。
体外方法有助于预测化学物质急性暴露引发的全身和局部影响,并评估体内毒性浓度。
目前较为理想的抗HBV药物有拉米夫定(3TC)、恩替卡韦(ETV)等。
3TC是核苷左旋对呋体,早期用于艾滋病的治疗。
改良一步法微量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

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也称补体依赖细胞毒试验(cdc)。
它是检查器官移植受者体内有无针对供者,或者供者针对受者的hla抗体,在器官移植前一定要进行cdc检测。
如果受者血清中检出针对供者的hla抗体,一般认为是配合禁忌,移植后受者会发生超急性排异反应,导致移植失败。
由于试验是在施行器官移植术前临时进行匹配的试验,要求在短时间内报告结果,因此我们对该技术作了改良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被检对象:标本来源于我院近10个月住院和门诊280例拟做肾移植待诊病人和其他器官移植待诊病人,采静脉血2 ml不抗凝待测。
2.试剂:免疫磁珠、荧光染液由美国o l公司提供,抗全淋巴细胞抗体试剂购自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3.方法:(1)改良一步法:采用免疫磁珠3~5 μl分离出淋巴细胞,在terasaki板上每孔加入无菌矿物油5 μl,每排第1孔加生理盐水1 μl做阴性对照,第2孔加抗全淋巴细胞抗体1 μl做阳性对照,第3~6孔各加受者血清1 μl(即重复4孔试验),每孔各加供者淋巴细胞1 μl(细胞浓度为2 000个/μl),每孔各加补体1 μl,置22~25℃室温下反应45 min左右,每孔加荧光染液5 μl,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毒性反应,分析判断结果。
(2)传统常规法见参考文献[1]。
二、结果采用改良一步法进行了400次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有9次检出阳性(阳性率为2.25%)。
其中1例患者反复多次cdc阳性,后进行hla抗体检测,特定细胞群反应抗体 (panel reactive antibody, pra) 阳性率为53.5%,提示抗hla-a2抗体增多,故放弃移植。
一步法与传统法试验比较:样本用量一步法1 μl,传统法40 μl;试验全过程一步法1.5 h内完成,传统法需2.5~4 h;补体用量一步法1 μl,传统法40 μl;30例标本用双盲法同时试验,结果一致。
三、讨论改良一步法cdc缩短和简化了试验时间、操作步骤,整个试验过程在1.5 h内完成。
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实验方法及经验总结

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实验方法及经验总结实验原理:Cell Counting Kit-8(简称CCK-8)试剂可用于简便而准确的细胞增殖和毒性分析。
其基本原理为:该试剂中含有WST-8【化学名:2-(2-甲氧基-4-硝基苯基)-3-(4-硝基苯基)-5-(2,4-二磺酸苯)-2H-四唑单钠盐】,它在电子载体1-甲氧基-5-甲基吩嗪鎓硫酸二甲酯(1-Methoxy PMS)的作用下被细胞中的脱氢酶还原为具有高度水溶性的黄色甲瓒产物(Formazan dye)。
生成的甲瓒物的数量与活细胞的数量成正比。
因此可利用这一特性直接进行细胞增殖和毒性分析。
一、用途:药物筛选、细胞增殖测定、细胞毒性测定、肿瘤药敏试验等。
二、优点:1.使用方便,省去了洗涤细胞,不需要放射性同位素和有机溶剂;K-8法能快速检测;K-8法的检测灵敏度很高,甚至可以测定较低细胞密度;K-8法的重复性优于MTT 法,MTT 实验生成的formazan 不是水溶性的,需要使用DMSO 等有机溶剂溶解;5.而本方法产生的formazan 是水溶性的,不仅省去了溶解步骤,更因此而减少了该操作步骤带来的误差;K-8法对细胞毒性小,可以多次测定选取最佳测定时间,与MTT 方法相比线性范围更宽,灵敏度更高;K-8细胞活性检测试剂中为1瓶溶液,毋需预制,即开即用。
三、所需设备及仪器:1. 10ul,100-200ul及多通道移液器2. 酶标仪(带有450nm滤光片)3. 96孔培养板4. 二氧化碳培养箱四、方法及步骤:实验一:细胞增殖分析1、制备细胞悬液:细胞计数。
2、接种到96孔板中:根据合适的铺板细胞数(约1-2×104),每孔约100ul细胞悬液,同样的样本可做4-6个重复。
3、37℃培养箱中培养:细胞接种后贴壁大约需要培养4小时,如果不需要贴壁,这步可以省去。
4、加入10ul CCK8:由于每孔加入CCK8量比较少,有可能因试剂沾在孔壁上而带来误差,建议将枪头浸入培养液中加入且在加完试剂后轻轻敲击培养板以帮助混匀。
细胞毒实验

SI
50 40 30 20 10
0 100:1
Excel 作 图
NK杀伤实验
50:1 E:T
25:1
检测方法
1.1.1 alamarBlue一步荧光测定法 alamarBlue为活细胞代谢指示剂,易溶于水,进入细胞后经线粒体
酶促还原产生荧光及颜色变化,可用以定量。本法与51Cr释放法纺织 厂较有以下特点:①特异性相当但灵敏度更高,重复性好,组内及组 间差异很小。②使用方便,无需预先标记靶细胞及离心和洗涤步骤, 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高准确性自动测定。③alamarBlue的使用浓度不 影响细胞正常代谢及基因表达,可在无菌条件下测定后继续培养扩增 细胞,有利于对培养细胞的连续监测及深入研究。④还可测定淋巴细 胞增殖或化学物质的细胞毒性及细胞凋亡。⑤多种粘附或非粘附细胞 系、细菌、真菌等可用作靶细胞,所需效应细胞数较少(3×105/孔 即可)。⑥含胎牛血清(FCS)及酚红的培养液也不干扰测定结果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活性测定
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到的淋巴细胞称为“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TIL细胞),并发现这种细胞在体外经白细胞介素2刺激后可 大量增殖。这种刺激后增殖的TIL细胞又称之为“肿瘤来源的 激活细胞”。它具有比LAK细胞更强的特异的杀瘤活性。由于 其特异高效的杀瘤活性,在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已展现出 用于临床治疗肿瘤的良好前景。
加入底物 100ul/well 室温避光孵育15min
实验步骤
• 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1. 小鼠脱臼处死,用酒精棉球擦试皮毛消毒。 2. 于超净台内取出脾组织,放入预先盛有2ml 1640培养液的平皿内。 3. 用纱网将脾组织包裹住,用直头镊子固定组织,用弯头镊子轻压组织,将其捣 碎。然后用1000ul加样器隔着纱网将细胞悬液吸出,放入50ml 离心管中,用剩 余2ml培养液冲洗,将细胞悬液吸出,也放入同一50ml离心管中。 4. 1000rpm,常温离心10分钟,弃上清,加1ml 1640培养液重悬细胞。
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操作规程

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操作规程 SXYJ-GZ-02141目的规范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操作,正确进行HLA抗体鉴定。
2适用范围适用于HLA抗体鉴定。
3职责检测者负责依据此程序进行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操作。
4材料与设备肝素抗凝剂、淋巴细胞分离液、凝血酶、补体、伊红染液、12%甲醛、甘油;空白72孔微量反应板、微量加样枪(1µl、2µl、5µl)、倒置相差显微镜、水平式离心机、血细胞计数池、KUBOTA KA5100型离心机等。
5操作方法5.1待检标本准备及要求移植前交叉淋巴细胞毒患者不抗凝标本3ml,供者肝素抗凝静脉血5ml;习惯性流产女方不不抗凝标本3ml,男方肝素抗凝静脉血5ml。
不抗凝标本充分退缩,分离出血清备用;肝素抗凝静脉血充分混匀,室温放置备用。
5.2淋巴细胞制备5.2.1肝素抗凝静脉血,室温放置20分钟,2000转/分离心10分钟,吸取白膜层于装有2ml盐水的试管中,混匀;5.2.2缓慢加在装有3ml Ficoll液面上,2000转/分离心30分钟,取淋巴细胞层,于另一小试管中,加盐水至3ml,3400转/分离心1分钟(SERO 3键);5.2.3弃掉上清,加1ml盐水,将细胞轻轻吹起,3400转/分离心15秒钟(SERO 2键),去除血小板的干扰;5.2.4弃掉上清,加入3ml的生理盐水,并将细胞轻轻吹起,3400转/分离心1分钟(SERO 3键),弃掉上清,用1640保养淋巴细胞;5.2.5淋巴细胞浓度调节混匀淋巴细胞后冲入血细胞计数池,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浓度为2500-3000个/µl(中方格内的每个小格约20-30个细胞)。
5.3加样5.3.1在空白72孔微量反应板中加液体石蜡,8ul/孔;5.3.2每孔加相应血清1ul(阴性对照孔加血小板配型试剂中阴性对照血清);5.3.3每孔加淋巴细胞1µl 置室温35分钟;5.3.4每孔加补体5µl,室温65分钟;5.3.5每孔加伊红2µl,室温2分钟;5.3.6每孔加甲醛8µl,盖板;5.3.7将反应板置湿盒内至少4小时或过夜再读板,若是急诊可以600转/分离心5分钟后读板。
毒素对细胞的作用机制及其毒性评估方法

毒素对细胞的作用机制及其毒性评估方法毒素是指对生物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它们可以引起中毒和疾病。
近年来,由于人类污染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毒素的存在和影响越来越重要。
毒素对人体的危害不仅仅是彻底的破坏,同时也会导致许多疾病和症状的发生。
毒素对细胞的影响毒素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化学物质,它可以对生物体的细胞进行严重的损伤和杀死,甚至影响整个器官的功能和生命力。
这种影响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因为毒素可以改变生物体内部的化学平衡和生物信息传递的速度、质量和途径。
毒素的作用机制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 作用于膜层。
某些毒素可以改变膜层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内外界物质的交换失去平衡。
这种失衡可能导致细胞的死亡,例如病毒、链球菌等。
2. 作用于细胞内途径。
毒素对细胞内信息传递的途径有影响,例如抑制酶的活性或改变蛋白结构,导致信号传递异常。
3. 作用于细胞生命力。
毒素可能影响细胞的DNA复制或细胞的新生,导致基因突变或细胞的生命周期出现问题。
例如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
毒性评估方法在评估毒性的时候,必须考虑到细胞和人体的生理特点和差异性。
这是因为毒素在不同的环境中作用方式可能不同,相反也可能导致细胞的代谢和生命力指标的改变。
以下是常见的毒性评估方法:1. 透析膜毒性试验透析膜毒性试验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毒性试验方法,它通常用于毒素的筛选,测试毒素是否会对生物体产生毒性,两种物质的对比测试等。
2. 细胞毒性试验细胞毒性试验是在培养皿中进行的,它通常是向一组正常细胞培养中加入毒素,以此评估出毒素的危害程度。
3. 动物毒性试验动物毒性试验是一种比较全面的毒性试验方法,它通常用于毒素对人类的危害评估,测试毒素的致癌性、致畸性、急性毒性等等。
毒素对细胞的影响和危害常常不为人类所知,需要科学家和医学专家们的不断探索和研究。
当然,在进行毒素研究时,要尽量避免使用易受伤害和易受危害的生物,采用合理的科学方法,尽力减少不必要的生命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测定
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活性测定是研究机体细胞免疫功 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传统的51 Cr释放法虽然有效 ,但也 存在某些不足。随着荧光标记、流式细胞分析和报告基 因等技术的广泛应用 ,促进了寻找灵敏可靠、简单易行 的非同位素法测定CTL活性的方法学研究。
LAK细胞并非是一个独立的淋巴群或亚群,而是NK细胞或T细 胞体外培养时,在高剂量IL-2等细胞因子诱导下成为能够杀 伤NK不敏感肿瘤细胞的杀伤细胞,称为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 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LAK)。目前应用 LAK细胞过继免疫疗法(adoptive immunotherapy)与直接注 射IL-2等细胞因子联合治疗某些肿瘤,已获得一定的疗效。
NK细胞分离方法
• 密度梯度离心
Ficoll 密度梯度离心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
• 磁化细胞分离器分离法
同位素释放法
同位素释放法
G0
Na2 51
G1
S
3 125 CrO4、 H-TdR、 I-UdR
New DNA Or Protein
cpm
试验孔cpm均值-自然释放孔 均值 cpm SI 最大释放孔cpm均值-自然释放孔 均值 cpm
1-3
4-6
7-9-1 cells+ 100ul 10% 1640 100ul YAC-1 cells+ 100ul spleen Cells 100ul YAC-1 cells+ 50ul spleen Cells + 50ul 10%1640 100ul YAC-1 cells+ 25ul spleen Cells + 75ul 10%1640 100ul YAC-1 cells+ 100ul 1% NP-40 100ul 1% NP-40 + 100ul 10% 1640
5%CO2 37℃培养 2小时
30l /孔 1mol/L柠檬酸
离心,取100ul上清移入新 孔, 37℃孵育10min
酶标仪测吸光度值:
OD570nm
加入底物 100ul/well 结果判定: 室温避光孵育15min
实验步骤
• 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1. 小鼠脱臼处死,用酒精棉球擦试皮毛消毒。 2. 于超净台内取出脾组织,放入预先盛有2ml 1640培养液的平皿内。 3. 用纱网将脾组织包裹住,用直头镊子固定组织,用弯头镊子轻压组织,将其捣 碎。然后用1000ul加样器隔着纱网将细胞悬液吸出,放入50ml 离心管中,用剩 余2ml培养液冲洗,将细胞悬液吸出,也放入同一50ml离心管中。 4. 1000rpm,常温离心10分钟,弃上清,加1ml 1640培养液重悬细胞。 • 细胞计数: 1. 取上述制备好的细胞悬液混匀后取出20ul,加到盛有980ul计数液的EP管中, 混匀后取出20ul到一个新的EP管中,再向其中加入20ul台盼蓝染料,混匀后取 20ul计入到细胞计数版上,在显微镜下计数,计数方法见后。 2. 调脾细胞浓度至1×107/ml,每组所需总量为1ml 3. 调YAC-1细胞浓度至1×106/ml,每组需2ml
• 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试图寻找可以替代51Cr释放法的 CTL活性测定方法,如采用荧光标记、流式细胞分析 和报告基因等技术的灵敏可靠、简单易行的非同位素 测定法。
MTT(或MTS)还原法
本法根据细胞代谢活动与活细胞数直接成比例的原理,通过测定靶细 胞代谢活性的减少来反映效应细胞所致靶细胞的死亡。氧化型MTT进 入细胞后被线粒体脱氢酶还原生成蓝色formazan颗粒,经溶剂溶解后 比色定量,其颜色深浅直接与活细胞数有关,与靶细胞对照孔比较可 计算效应细胞杀伤靶细胞%。本法简便易行,无需预标靶细胞,与 51Cr释放法比较相关性好,还可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NK细胞活性。 MTT类似物MTS在细胞内还原的formazan产物具有水溶性,性质较稳定, 其测定简单快捷,特别适合于大批量测定。微生物污染可导致本法假 阳性结果。
1.2.1 PE-mAb/FITC-annexin V 荧光标记法 正常细胞的磷酯酰丝氨(PS)位于细胞膜内表面,细胞凋亡时翻转露于 膜外侧,可与annexinV高亲合力结合。研究发现PS外翻为细胞凋亡的早 期事件,先于膜通透性增加所致51Cr或其他染料的释放。将效应细胞与 靶细胞充分共育后,用PE结合的效应细胞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如CD8PE)标记效应细胞(不能与PE-mABA结合的细胞即为靶细胞),再用 FITC-annexin V标记凋亡靶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区分并定量此三类不同 的细胞群,即可计算出效应细胞杀伤靶细胞%。本法①简单快捷,无需 预标记,直接将上二试剂加入测定管即可;②与51Cr法相关性好 (r=0.989),在早期时段更为灵敏,还可在进行分析,尤其适用于动力 学分析;③可允许效应细胞与靶细胞长时间共育,对探讨E通过合成及 分泌某些细胞因子(如TNF)而杀伤靶细胞的机理性研究特别有利;④ 可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测定。
同位素释放法
•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 如51Cr)标记靶细胞, 当靶细胞受到NK细胞攻击,靶细胞被破坏, 释放出51Cr。51Cr辐射γ射线,通过测定受损 伤或死亡靶细胞释放到上清中51Cr的放射脉 冲数 (cpm),即可计算出NK细胞活性。
同位素释放法
NK细胞
攻击
Cr标记靶细胞
利用测Cr的放射脉 冲得效应细胞活性
培养YAC-1细胞 +10%FBS 1640培养液
操作流程
无菌取脾 研磨成单细胞悬液+2ml 1640
调细胞浓度 6 1×10 /ml
(无FBS)
加板(三复孔) 细胞计数 【?/ml】 取20ul细胞+980ul的1640 混匀后取出20ul细胞+20ul台盼蓝
调细胞浓度 7 1×10 /ml
(加法见附图)
细胞毒实验的分类、原理性 检测方法与应用
可健吉70090310 季敏70090312 李壮70090313
2011年11月
分类
原理
检测方法
应用
分类
细胞毒检测技术主要根据原理 不同进行区分
补体依赖细胞毒实验 细胞介导细胞毒实验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细胞毒实验(ADCC)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测定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活性测定
B
(E:T=100:1)
C
(E:T=50:1)
D
(E:T=25:1)
E
最大释放孔
F
最大释放对照孔
加 法板 方
G
培养基对照孔
200ul 10% 1640
SI=
B,C,D A 实验孔值-自然释放孔值 Max- S自发 ×100%
Max=E-F S自发=A-G
结果处理
算出不同E:T时的SI值,用Excel作图,横坐标 为E:T,纵坐标为SI值。 把用酶标仪读出的原始数据(每人一份)和用 Excel作的图一起贴到实验记录本上。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活性测 定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活性测定
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到的淋巴细胞称为“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TIL细胞),并发现这种细胞在体外经白细胞介素2刺激后可 大量增殖。这种刺激后增殖的TIL细胞又称之为“肿瘤来源的 激活细胞”。它具有比LAK细胞更强的特异的杀瘤活性。由于 其特异高效的杀瘤活性,在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已展现出 用于临床治疗肿瘤的良好前景。
1.1.2 Calcein-AM荧光扫描测定法 Calcein acetoxymethy1酯(Calcein-AM)是一种胞浆荧光标记物,本 身无荧光,渗入细胞后细胞内酯酶催化生成的水溶性绿色荧光物质不易透 出细胞。靶细胞用其标记后与效应细胞共充,再加Fluoro-Quench试剂 (一种以Ca2+螯合的小牛血红蛋白主要成分、还含溴化乙啶试剂,它对 细胞无毒,不能进入活细胞但可能进入膜已破损的死细胞),淬灭培养液 中的荧光,在板式荧光扫描仪上定量测定活细胞内的荧光强度,与靶细胞 对照孔(代表细胞100%存活)比较。即可计算效应细胞杀伤靶细胞%。 本法简便可靠,无南收集和转移培养上清,重复性高,变异性小,测定数 据自动输入计算机,适于大批量测定;可测CTL、LAK及NK细胞活性,还 可在光学显微镜或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细胞。不足的是对某些高核浆比 的细胞染色效果不太好;Calce-in-AM在高浓度时可能损害细胞功能。
NK细胞可非特异直接杀伤靶细胞,这种天然杀伤活性既不需要预先由抗
YAC-1细胞为Moloney鼠科白血病毒(Mo-MuLV)感染的鼠T淋巴瘤细
胞,对NK细胞敏感,可用于检测NK细胞的杀伤活性。 原致敏,也不需要抗体参与,且无MHC限制。
系统中主要的效应细胞,是与T、B细胞并列的第三类群淋巴细胞。
检测方法
• 血红蛋白酶释放法(HbE-Assay)
• 同位素释放法:
51Cr、125I-UdR
、3H-TdR 等
• 乳酸脱氢酶释放法 • MTT比色法 • 测定法
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同位素释放法 乳酸脱氢酶释放法 MTT比色法
原理
NK(natural killer )细胞属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为机体的天然免疫
死亡靶细胞 Cr释放
未死亡靶细胞
同位素释放法
• 本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但存在以下不足:
• ①使用放射性的51Cr不利于安全操作及废物处置,且需特殊测 定仪器; • ②51Cr自发释放率高,常因不同靶细胞标记效率变化差别大而 影响结果判定; • ③51Cr半衰期(27.8天),无法用于需多次测定的动物试验。 • ④细胞共育时间短而试验操作步骤多,不能在单个细胞水平进 行测定。
LDH底物:
2.
3. • 1.
室温避光保存15min。
取出,加入1mol/L柠檬酸, 30l /孔。酶标仪读数前保证没有气泡。 结果测量:用酶标仪测定光密度值:OD570nm。记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