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构造-机油泵(精选)
机油泵的结构与分解见图1

机油泵的结构与分解见图1-128和图1-129所示,机油泵所用油为SAE20号润滑油,在温度为80℃、转速为1000r/min,进口压力为0.01Mpa,出口压力为0.6MPa的条件下,最小流量应为8.3L/min,实测可达到10L/min。
低压压力开关报警压力为30kPa;发动机转速为2150r/min时报警压力为0.18MPa。
图1-128 AFE型发动机的机油泵1-密封垫片(0.1mm) 2-分电器轴 3-中间轴驱动齿轮 4-分电器从动齿轮 5-定位销6-机油泵轴上支承座 7-定位螺孔 8-机油泵轴 9-机油泵轴下支承及定位套 10-机油泵壳体 11-机油泵从动齿轮 12-机油泵的主动齿轮 13-从动齿轮轴 14-衬垫(0.2mm)15-吸油管 16-吸油管支承套 17-集滤器 18-O形密封圈 19-机油泵盖 20-短螺栓21-垫片图1-129 机油泵分解图l-机油泵壳体 2-主动轴 3-从动轴 4-从动齿轮5-机油泵泵盖 6、7、8-螺栓 9-机油集滤器 10-密封垫 11-阀弹簧1、机油泵的拆卸(l)旋松分电器轴向限位卡板的紧固螺栓,拆下卡板。
(2)拔出分电器总成。
(3)旋松并拆下两个机油泵壳与发动机机体的连接长紧固螺栓,将机油泵及吸油部件一起拆下。
(4)拧松并拆下吸油管组紧固螺栓,拆下吸油管组,检查并清洗滤网。
(5)旋松并取下机油泵盖短螺栓,取下机油泵盖组,检查泵盖上限压阀(旁通阀)。
观察泵盖接合面的磨损情况。
(6)分解主从动齿轮,再分解齿轮和齿轮轴。
2、机油泵的检修(l)检查齿轮啮合间隙。
检查时,将机油泵盖拆下,用厚薄规在互成 120度角三个位置处测量机油泵主、从动齿轮的啮合间隙,如图1-130所示。
新机油泵齿轮啮合间隙为0.05mm,磨损极限值为0.20mm。
(2)检查机油泵主从动齿轮与机油泵盖接合面的间隙。
主从动齿轮与机油泵盖接合面间隙为检查方法如图1-131所示,正常间隙应为0.05mm,磨损极限值为0.15mm。
机油泵概述

概述通常我们认为润滑油是一种减少运动面之间摩擦的物质,但是在发动机内部循环流动的润滑油还具有其它的作用。
总之,润滑系统必须:1、在运动部件之间提供光滑的油膜2、xx活塞环和气缸壁之间的间隙3、带走发动机部件过多的热量4、清洁发动机内部部件部件系统发动机润滑系统主要部件有:1、机油盘或油底壳金属制成的油底壳安装在气缸体下面,用来存放发动机机油,同时机油的热量通过油底壳向外界空气散发。
2、机油泵集滤器从油底壳中吸取机油供给机油泵。
集滤器中有一过滤网,可过滤出机油中较大的杂质。
3、机油泵的作用是使机油在发动机内循环流动。
4、主油道气缸体中的主油道将机油送至各个需要润滑的地方。
5、机油压力指示器当机油压力过低时,警告驾驶员的装置。
这个功能要求有两个独立的装置:安装在气缸体上的机油压力传感器(探测机油压力)和仪表板上的指示灯或机油压力表(警告驾驶员)。
6、油封或密封垫用来阻止发动机内部和外部的机油泄漏。
7、机油深度尺用来测量机油油面高度的可拆式金属制测量工具。
从机油尺导管中取出机油尺,检查其端部的油迹可知道机油油面高低。
机油尺端部有刻度线,以决定是否需要添加机油。
系统如何工作油底壳加入发动机的机油流到油底壳中,油底壳中的挡板可防止集滤器周围缺油。
放油塞通常安装在油底壳的最下部。
机油尺测量油底壳中机油的油面高度,机油尺上的刻度线可以准确地标记机油油面高度,并显示是否需要添加机油。
集滤器通常有两种方法从油底壳中吸取机油至机油泵:浮动式集滤器一些发动机采用浮动式集滤器,其随油底壳中的机油浮动。
当汽车转弯时,机油从一侧流向另一侧,集滤器就随机油浮动。
为使集滤器浮动,就必须保证油底壳中有足够的机油。
当机油油面下降时,集滤器随之下降,以保证恒定的机油流量。
固定式集滤器一些发动机采用固定式集滤器,它是一根插入油底壳的油管。
由于不是伸向油底壳底部的所有方向,因此可避免吸取油底壳底部的沉淀物。
上面两种集滤器都有过滤网,以过滤出较大的沉淀物。
柴油发电机组结构图解

N系列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设计特点
增压器 采用小轮径,结构尺寸紧凑,压比高,流量范围广,可以有效降低发动机的排气温度,改善发动机的排放状况和提高可靠性,可以满足大功率发动机的需要和高原发动机的匹配要求。
NTA855通用技术规格
N系列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设计特点
PT燃油系统 康明斯独特的PT燃油系统,是康明斯公司的专利。其中: P------指的是PT燃油泵输出的燃油压力(Pressure) T------指的是喷油器允许燃油流入油杯的有效时间(Time)
N系列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设计特点
N系列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设计特点
03
活塞和连杆
活塞采用合适的铝合金材料,高速运转时惯性小,导热性好,强度能够满足工作要求。
活塞裙部精确的桶面设计,保证在工作时有精确的配合,具有足够的承压面,而间隙不会过小,也不会因间隙过大而引起敲缸。
连杆用高强度合金钢材料锻造,提高了强度
I型连杆结构,用最少的材料保证设计要求的强度
01
02
润滑系统的结构组成
组成:油底壳、油底滤网、吸油管、机油泵、主,副油道(活塞冷却小喷嘴)、机油冷却器、齿轮室上的油道、机油粗、细滤清器、压力调节阀以及缸盖和摇臂室上的油道构成。
N系列发动机润滑系统
发动机种类
N系列发动机润滑系统
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润滑系统容积(单位:升)
低位油面
高位油面
NTA-855
N系列发动机主要零部件设计特点
凸轮轴 高强度合金钢材料制造,提高凸轮轴强度和寿命。 采用大直径凸轮轴和大凸轮结构,改进了进气形线,使气门落座速度减缓,冲击力减小,从而改善气门磨损,而且,振动减少,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凸轮表面超精抛光,保证凸轮运动轨迹精确可靠。
润滑系统机油泵的工作原理(一)

润滑系统机油泵的工作原理(一)润滑系统机油泵的工作润滑系统机油泵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为发动机提供足够的润滑油,以确保各个摩擦面之间的摩擦不会产生过多的热量和磨损,从而延长发动机寿命。
下面我们来一步一步了解润滑系统机油泵的工作原理。
机油泵的主要部件润滑系统机油泵一般由以下几个部件组成:•泵体•齿轮•泵轴•安装基座•进出油口•滤清器机油泵的工作原理润滑系统机油泵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
吸油过程1.润滑油从进油口流入机油泵的泵体内;2.随着泵轴的转动,齿轮开始运转;3.齿轮转动时,齿轮的凹槽内会产生一个低压区域,使润滑油被吸入齿轮的一个齿槽中;4.随着泵轴和齿轮的不断转动,润滑油被推移到泵体出油口处。
推油过程1.润滑泵将润滑油推出泵体的强制性过程;2.润滑油进入进油口,并填充齿轮的凹槽;3.同时随着齿轮的转动,润滑油被推入出口;4.润滑油通过出口到达相应的润滑点,起到润滑作用。
机油泵的故障与维护机油泵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故障:•泵体失灵•齿轮轴承损坏•润滑油流量不足为了保证机油泵的正常工作,我们需要经常进行以下维护:•定期更换机油和机油滤清器•检查机油泵的进出口连通情况•检查机油泵的齿轮磨损情况•定期清洗泵体和齿轮,消除泥沙等杂质对机油泵的影响润滑系统机油泵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但其工作对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影响极大。
因此,我们需要对机油泵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机油泵的类型和选用机油泵有多种类型,主要有齿轮泵、螺杆泵、液压泵等。
不同类型的机油泵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性能要求。
在选用机油泵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发动机的转速和功率•润滑油的粘度和流量要求•润滑系统的压力和温度•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选用适合的机油泵,才能保证润滑系统的正常工作和设备的长久使用。
结语机油泵是润滑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
因此,了解机油泵的工作原理和故障维护方法,对于保障设备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柴油机机油泵结构设计及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柴油机机油泵结构设计及零件加工工艺设计一、引言柴油机是一种内燃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高温高压使燃料自燃,从而产生动力。
在柴油机中,机油泵是一个重要的部件,其作用是将润滑油送入发动机各个部位,以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
本文将介绍柴油机机油泵的结构设计及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二、结构设计1. 机油泵的基本结构柴油机的机油泵通常由泵体、泵轮、轴承和密封件等组成。
泵体是由铝合金或钢材制成的外壳,内部有多个叶片和进出口通道。
泵轮则是由铝合金或钢材制成的叶轮,通过轴承与电动机相连。
密封件则是为了防止润滑油外漏而设置的。
2. 泵体设计在泵体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流量、压力、精度和可靠性。
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泵体的润滑油量;压力指润滑系统所需的最大压力;精度指各个零件之间配合精度要求;可靠性则是指泵体的使用寿命和维修保养方便程度。
3. 泵轮设计泵轮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叶片数、叶片形状、叶片角度和材料。
叶片数越多,流量越大;叶片形状和角度则直接影响泵轮的效率;材料则需要具有耐腐蚀、耐磨损等特性。
4. 轴承设计轴承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负荷能力、转速、摩擦和寿命。
负荷能力指轴承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转速指轴承所能承受的最大转速;摩擦则会影响泵轮的效率;寿命则是指轴承使用寿命。
5. 密封件设计密封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机械密封和软包装密封。
机械密封通常由机械密封环和静环组成,其作用是防止润滑油外漏。
软包装密封则由填料和填料箱组成,其作用也是防止润滑油外漏。
三、零件加工工艺设计1. 泵体加工工艺泵体的加工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铸造、粗加工、精加工和表面处理。
铸造是将铝合金或钢材熔化后浇注到模具中,形成泵体的基本形状;粗加工则是将泵体进行初步的切割和车削等处理;精加工则是对泵体进行精细的车削和钻孔等处理,以达到精度要求;表面处理则是对泵体进行喷涂或阳极氧化等处理,以提高其耐腐蚀性。
2. 泵轮加工工艺泵轮的加工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锻造、车削和平衡测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习题 项目六 润滑系统构造与拆装 习题集

项目六习题集一.判断题1,发动机润滑系统主要由油底壳、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喷嘴、油路等组成。
()2.润滑作用的好坏,关键在于能否形成油膜。
()3.机油滤清器工作的好坏,决定着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故必须定期更换滤芯。
()4.机油滤清器主要由上盖、壳体、滤芯、内孔管、旁通阀等组成。
()5.在新机油滤清器的衬垫上需要涂抹一层干净的发动机机油。
()6.佩戴防护服和手套,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皮肤,或使用免水型洗手剂清除所用的发动机机油。
切勿使用汽油、稀释剂或溶剂。
()7.转子式机油泵主要由壳体、内转子、外转子、限压阀等组成。
()8.机油变黑说明机油已经变质。
()9,对负荷大,相对运动速度高的摩擦面均采用压力润滑,所以活塞与气缸壁之间一般也采用压力润滑。
()10.润滑系中旁通阀一般安装在粗滤器中,其功用是限制主油道的最高压力。
()11.细滤器能过滤掉很小的杂质和胶质,所以经过细滤器过滤的润滑油应直接流向机件的润滑表面。
()12.排放机油时应该注意机油不要流在手上,以免烫到手,并且废机油中有多种有害物质,不要长时间接触。
()13.发动机更换保养时,更换机油时,放油螺栓衬垫每次都必须更换。
()14.机油泵的功用是保证机油在润滑系统内循环流动,并在发动机任何转速下都能以足够高的压力向润滑部位输送足够数量的机油。
()15.油压警告灯是机油压力过低的警告装置。
()16.为保证发动机部件得到良好润滑,润滑油路中机油压力越高越好。
()17.气缸磨损过大会造成机油消耗过多。
()18.油底壳为了加工方便,一般各处是等深的。
()19.机油细滤器滤清能力强,所以经过细滤器滤清后的机油直接流向润滑表面。
()20.加注润滑油时,加入量越多,越有利于发动机的润滑。
()21.为既保证各润滑部位的润滑要求,又减少机油泵的功率消耗,机油泵实际供油量一般应与润滑系需要的循环油量相等。
()22.过滤式机油滤清器的滤芯可反复多次使用。
()23.更换发动机机油时,应同时更换或清洗机油滤清器。
机油泵的结构特点

机油泵的结构:现代发动机的机油泵具有高效、可靠和结构简单的特点。
机油泵的入口处接有机油滤清器,用来除去杂质微粒。
机油泵通常是用曲轴驱动的。
大多数发动机使用的机油泵是齿轮式或叶轮式的。
齿轮式机油泵由油泵体及在其中啮合在一起的两个齿轮所构成。
当两个齿轮中的一个被驱动旋转时,另一个齿轮便作反方向的转动。
油进入到每个齿轮的外侧周围,并被挤入轮齿与泵体之间的空间内,从而在出口处产生压力。
在叶轮式(次摆线结构)机油泵中,主动叶轮和从动叶轮在泵体内啮合在一起。
主动叶轮轴对于泵体是偏心的,因此,当主动叶轮转动时,从动叶轮也转动,但两个叶轮之间的空间是变化的。
机油从叶轮之间空间较大的进口一侧进入,被送到空间较小的另一侧。
由于空间从大变小,故形成压力而将机油从出口处压出。
叶轮式泵的作用与齿轮式泵相同,但具有尺寸较小的优点。
汽车发动机基本构造

汽车发动机基本构造发动机基本构造发动机是将某一种型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其作用是将液体或气体燃烧的化学能通过燃烧后转化为热能,再把热能通过膨胀转化为机械能并对外输出动力。
发动机是一部由许多结构和系统组成的复杂机器,其结构型式多种多样,但由于基本工作原理相同,所以其基本结构也就大同小异,发动机的总体结构图如下所示。
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汽油机通常由曲柄连杆、配气两大机构和燃料供给、润滑、冷却、点火、起动五大系统组成。
柴油机通常由两大机构和四大系统组成(无点火系)。
1.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是由气缸体、气缸盖、活塞、连杆、曲轴和飞轮等组成。
这是发动机产生动力,并将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旋转运动而对外输出动力。
2.配气机构配气机构是由进气门、排气门、气门弹簧、挺杆、凸轮轴和正时齿轮等组成。
其作用是将新鲜气体及时充入气缸,并将燃烧产生的废气及时排出气缸。
3.燃料供给系由于使用的燃料不同,可分为汽油机燃料供给系和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汽油燃料供给系又分化油器式和燃油直接喷射式两种,通常所用的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由燃油箱、汽油泵、汽油滤清器、化油器、空气滤清器、进排气歧管和排气消声器等组成,其作用是向气缸内供给已配好的可燃混合气,并控制进入气缸内可燃混合气数量,以调节发动机输出的功率和转速,最后,将燃烧后废气排出气缸。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由燃油箱、输油泵、喷油泵、柴油滤清器、进排气管和排气消声器等组成,其作用是向气缸内供给纯空气并在规定时刻向缸内喷入定量柴油,以调节发动机输出功率和转速,最后,将燃烧后废气排出气缸。
4.冷却系机动车一般采用水冷却式。
水冷式由水泵、散热器、风扇、节温器和水套(在机体内)等组成,其作用是利用冷却水的循环将高温零件的热量通过散热器散发到大气中,从而维持发动机电动正常工作温度。
5.润滑系润滑系由机油泵、滤清器、油道、油底壳等组成。
其作用是将润滑油分送至各个相对运动零件的摩擦面,以减小摩擦力,减缓机件磨损,并清洗、冷却摩擦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