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哲学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合集下载

浅谈哲学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

浅谈哲学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只是说 明现实 与不现 实 只是 历史 的 。
“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 凡是合乎理性 的都是现实
我们同黑 格尔一起纠缠着 “ 现实 ” 纠缠着 “ 乎理 , 合
, 必然”但是 , , 纠缠了这么久却依 旧发现它们 的” 个命 题 为例 , 向我们 说 明他 在 黑格 尔 那里 所 发 现 性” 纠缠着“ 这 来
恩格 斯对 这句 话 理解 的共 识 或是 一 种 同感 。这 是 我 在 理
系列 的推 论 , 我希 望这 些 推论 能 够 非 常 的接 近黑 格 尔 ( 因 为我想 与他 对 话 ) 。这 些 推论 既 然 是一 个命 题 , 么 它 一 那 定是 通过 某种 检 验 而得 出 的 结 论 , 而这 个 结 论 在 黑 格 尔
收 稿 日期 :0 1—0 21 7—2 8
作者 简介 : 白军 彭 (9 5一)男 , 18 , 山西 阳城 人 , 西 师 范 大 学 政 法 学 院 教 育 学 硕 士 , 究 方 向 : 程 与 教 学论 ( 想 政 治 ) 山 研 课 思 。

5 ・ 2
烈 反对 黑 格 尔这 种 使 头 脑 混 乱 的 哲 学 。所 以 , 格 斯 以 恩
例, 来向我 们说 明他在 黑格 尔那里所发现的革命 的东西。那么到此为止 , 我们要 想与恩格斯 进行 对话 , 我们 必须说一
些有关革命 的话题 , 而且就从黑格 尔的这个命题说起 。在 黑格 尔看来 , 实性 绝不是 某种社 会状 态或政 治状 态在一 现
切 环境和一切 时代所具有 的属 性 , 恩格斯在这 里提 到 了罗马共和 国的现 实 , 取而代之 的罗马帝 国的现 实 , 也提 到 了法

唯物论理想主义

唯物论理想主义

恩格斯论唯物主义的理想主义——《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摘要一、举个例子来说吧。

不论哪一个哲学命题都没有像黑格尔的一个著名命题那样引起近视的政府的感激和同样近视的自由派的愤怒,这个命题就是:“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这显然是把现存的一切神圣化,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警察国家、专断司法、书报检查制度祝福。

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是这样认为的,他的臣民也是这样认为的。

但是,在黑格尔看来,决不是一切现存的都无条件地也是现实的。

在他看来,现实性这种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是必然的东西;“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明为必然性”;所以,他决不认为政府的任何一个措施——黑格尔本人举“某种税制”为例——都已经无条件地是现实的。

167但是必然的东西归根到底会表明自己也是合乎理性的。

因此,黑格尔的这个命题应用于当时的普鲁士国家,只是意味着:这个国家只在它是必然的时候是合乎理性的,是同理性相符合的。

如果说它在我们看来终究是恶劣的,而它尽管恶劣却继续存在,那么,政府的恶劣可以从臣民的相应的恶劣中找到理由和解释。

当时的普鲁士人有他们所应得的政府。

但是,根据黑格尔的意见,现实性决不是某种社会状态或政治状态在一切环境和一切时代所具有的属性。

恰恰相反,罗马共和国是现实的,但是把它排斥掉的罗马帝国也是现实的。

法国的君主制在1789年已经变得如此不现实,即如此丧失了任何必然性,如此不合理性,以致必须由大革命(黑格尔总是极其热情地谈论这次大革命)来把它消灭。

所以,在这里,君主制是不现实的,革命是现实的。

这样,在发展进程中,以前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会成为不现实的,都会丧失自己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权利、自己的合理性;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就会代替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西,——如果旧的东西足够理智,不加抵抗即行死亡,那就和平地代替;如果旧的东西抗拒这种必然性,那就通过暴力来代替。

这样一来,黑格尔的这个命题,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身,就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成为不合理性的,就是说,注定是不合理性的,一开始就包含着不合理性;凡在人们头脑中是合乎理性的,都注定要成为现实的,不管它同现存的、表面的现实多么矛盾。

阐述《费论》的语录

阐述《费论》的语录

阐述《费论》的语录恩格斯著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采用了其他人的语录,在此进行说明。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这句话是恩格斯引用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序言中的话。

在第一章第三自然段与第四自然段中出现。

黑格尔说的这句话表明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

这显然是把现存的一切神圣化,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替警察国家、替王室司法、替书报检查制度祝福。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就讨论了这句话,以下就是对恩格斯本人理解的一个提炼。

恩格斯认为,黑格尔对这句话的陈述和当时政府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不同的。

“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明为必然性。

”故而,恩格斯认为,黑格尔的意思是,只有现实只其展开过程中表明了自己的必然性之后,才是合乎理性的;现实绝不是无条件地合乎理性。

因而,虽然某种制度是现存的,但如果它没有表明自身的必然性,那么它就是不现实的。

恩格斯举出了君主制和革命的例子:现存的君主制不合必然性,所以是不现实的;而革命是必然的,因而革命是现实的。

到这里为止,恩格斯还能在黑格尔哲学之中来理解这个问题,而之后,恩格斯就得出一个似乎有些偏激的推论。

即,恩格斯认为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这句话就变成了:“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成为不合理性的,就是说,注定是不合理性的,一开始就包含着不合理性;凡在人们头脑中是合乎理性的,都注定要成为现实的,不管它同现存的、表面的现实多么矛盾。

”进而,恩格斯的推论是:“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

”以上就是恩格斯对那句话的基本理解。

这里简要评论一下:恩格斯之理解的前半部分,还是比较合理的。

但是,恩格斯得出的推论,则不甚合理。

因为现实的某些事物也是会发展的,并不必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不合理性,因而也就未必是要灭亡的。

这里黑格尔说的“合理”不是说合乎人的理性,而是指合乎规律、合乎必然。

从“合理”与“现实”浅谈黑格尔哲学体系

从“合理”与“现实”浅谈黑格尔哲学体系

从“合理”与“现实”浅谈黑格尔哲学体系作者:梁露文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07期摘要:黑格尔在其《法哲学原理》序言中提出:“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而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

”[1]这句话不仅体现出黑格尔思维与存在同一的观点,也反映出黑格尔哲学逻辑、认识论和本体论三者统一的特点。

本文通过对“合理”、“现实”等概念的阐释,简述黑格尔这两个命题的概念与=内涵,并进而理解黑格尔的哲学见解。

关键词:现实;理性;逻辑;思维;存在;本质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以其在哲学史上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至在他之后的哲学家都以批判黑格尔为出发点来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而黑格尔的“合理的即为现实的,现实的即为合理的”两个命题更是属于被集中批判的对象,有人说他是为资产阶级的辩护,也有人说他是屈服于当时的政治压迫而不得已说出的论断,但黑格尔的这两个命题真的是完全错误、一无是处的吗?我反而认为这两个命题是黑格尔哲学思想的浓缩和体现。

一、合理的和现实的黑格尔作为一个彻底的理性主义者和逻辑主义者,强调把能动性纳入纯粹理性的概念中,使它逻辑化,把能动性逻辑化。

这种能动性不是一种神秘的、不可把握的、偶然的冲动,而是一种逻辑化的、可以学习的、可以掌握的神秘的力量。

在黑格尔看来意志和思维就是一个东西,都是理性。

合乎理性即合乎逻辑、合乎思维、合乎意志。

“现实”一词在德语里面是“Wirklichkeit”,它有具有能动性的意思,词根“Wirken”意为工作、活动、生产。

所以“现实”从它的词根来看实际上就是发展着的东西,是要自己努力去争取的东西,并不是现存的东西。

现存的很有可能不是现实的,现存的东西已经不现实了,它必将被现实的东西所扬弃、所否定。

“Wirklichkeit”这个词确实包含着现存的意思,只不过它是指现存的东西里面含有的积极性的和革命性的那部分。

现存的事物中有些东西是过时的,那些东西已经不现实了,但是还有些东西是要往前推进了,是要进步的,而这些内容才是合理的。

论黑格尔哲学中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论黑格尔哲学中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论黑格尔哲学中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马克思说:黑格尔“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

”黑格尔的辩证法继承和汇集了前人和当时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优秀成果,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打破了长期在人们头脑中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为人类社会各门科学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即思维辩证法。

可以说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类思维的解放。

人们已“不再敬重还正在不断流行的形而上学所不能克服的对立”。

在哲学史上,从古希腊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出现了两次质的飞跃。

在古希腊哲学中,以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辩证法是对客观事物辩证法的反映,是朴素的、直观的客观辩证法。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关于思维运动的主观辩证法,是以近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的思维成果为其内容。

从古希腊的客观辩证法到黑格尔的主观辩证法是一次质的飞跃。

从黑格尔的主观辩证法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又是一次质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在更高程度上的统一。

是古希腊客观辩证法和黑格尔主观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

在此可以看出黑格尔辩证法在哲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主要集中地体现在《逻辑学》里,它表现为一个完整的范畴的逻辑体系和范畴推演的逻辑过程。

在黑格尔的辩证法的体系中“现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包括了“存在论”和“本质论”中的一切范畴(如质、量、度、同一、差别、矛盾、本质、现象等等范畴)于自身内。

现实就是这诸多范畴的统一。

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现实又是绝对理念(或真理)的基本内容。

理念就是内容(现实)与形式(概念)的统一。

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的逻辑体系是建立在绝对理念的基础上,逻辑范畴的推演和转化就是绝对理念自身的运动,一切运动都是从绝对理念那里开始最后又回到绝对理念,其中每一个范畴、概念都是绝对理念的环节和内容。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 ——黑格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             ——黑格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黑格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这样一些命题常常被当作黑格尔的“名言”来引用,并且用来调侃或证明一些歪理。

黑格尔的原命题究竟是什么?文章从原命题及其译文的追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原命题的理解、分析出发,依据黑格的相关论著内容尝试着探寻黑格尔的原命题及其内容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存在;现实;合理;黑格尔“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这样一些说法经常被冠以黑格尔的大名来加以引用。

有的引用者对黑格尔的了解也仅止于这么一句并非他本人原命题的一句话。

但是这样一些说法并不是黑格尔原命题的简单表述方式,而是严重扭曲了原命题的本意,失去了原命题重大的革命与现实意义。

恩格斯对此做过分析和说明,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只是提高了黑格尔及这一命题在我国知识分子中的知名度,而对原命题的理解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原命题的价值与合理性远远超过这些伪命题,我们应该认真了解原命题的来龙去脉,理解它所包含的真正内容与意义。

一、原命题的历史探寻(一)命题的提出。

黑格尔的这一命题是他在1820年为其《法哲学原理》(写于1820年,出版于1821年)所写的序言中提出的。

德语原文是:Was vern-ünftig ist,das ist wirklich;und was wieklich ist,das ist vernünftig。

他在《小逻辑》导言的第六节里又加以引用和发挥。

(《小逻辑》出版于1820年在《法哲学原理》之前,据我国著名黑格尔哲学专家贺麟先生的分析,关于这个命题的说明可能是1827年《小逻辑》出第二版时加进去的。

)此外,黑格尔《逻辑学》第二编第三部分第二章,关于“现实”的论述以及《小逻辑》第二篇关于“实在”的论述,虽不是直接阐述这一命题,但对于我们理解这一命题的真实意义很有帮助。

马克思主义对“存在即合理”命题理解的纠偏

马克思主义对“存在即合理”命题理解的纠偏

马克思主义对“存在即合理”命题理解的纠偏作者:王润瑾来源:《法制与社会》2019年第31期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存在即合理” 纠偏黑格尔在其《法哲学原理》的序言中提到“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即后来被简化的“存在即合理”命题,这一论断后来被独裁者用来为欧洲封建君主专制做辩护,由此引发后世人对这一命题的极大误解。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明确阐释了这一命题,笔者结合马恩原著现做如下梳理。

“存在即合理”命题的原文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由此可见,“现实的东西”被归纳为“存在”,进而又被归纳为“现存的东西”。

“合乎理性的”被归纳为“合理”。

现实与存在,存在与现存,现实与现存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吗?现实,指一切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现存,指现在存在的,在当前历史时期内存在的事物。

存在,可以是现存的事物,也可以是过去曾经存在过但现在已经不存在的事物。

由此可见,这三者的意思虽有一定联系,但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后人在看到“存在即合理”时很容易就在脑中自动转化为“现存即合理”,这是人的思维惯性决定的,是一种直观感受,很难避免,尤其是对于不了解哲学和辩证法的人来说。

存在与现存不能直接等同,现存和现实更不能。

而之所以后人会轻易将其等同,原因就出现在名词的语言转换上。

要想规避这一点,就要对它本来的意思进行重新归纳,“存在即合理”其实是“现实即合理”。

然而世人已经熟悉“存在即合理”的叫法,将其改变意味着更新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很有一定难度。

因此我们暂时能做的,是理清这个命题的根本含义,即使简要命题的语言有歧义,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也不会因为语言表述的更改而有所改变。

(一)对“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的理解1.现实的东西不等同于现存的东西,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

现存的东西并不全是现实的,只有当现存事物表现出必然性时,它才是现实的,才是合理的。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合乎理性的,在黑格尔哲学中,是指合乎历史必然性的,即是指合乎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发展趋势的,合乎辩证发展的。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凡是合理的(合乎理性的东西)都具有历史必然性,都要变成现实的。

凡是现实的东西都具有其历史必然性,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

即使是现实当中我们认为它是不合理的,也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

2、按照黑格尔的辩证逻辑,现实的东西都具有历史必然性,如果现实的东西不具有历史必然性,它就是要灭亡的。

这告诉我们,对于现实之中存在的不合理的东西,要相信它终有一天是要灭亡的。

3、同理,按照黑格尔的辩证逻辑,一切都是暂时的,都要变化的,那么,现实的东西即使具有历史必然性,它终有一天会丧失其历史必然性,变为不合理的东西,矛盾的一方走到它对立的一方,即合理的转化为不合理的,它也是要灭亡的。

4、综合上述结论得到一个推论:凡是现存的都是要灭亡的。

(现实的一切,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都是要灭亡的)。

这个推论是黑格尔辩证逻辑的必然结论。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指出,黑格尔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

”使保守派感到欣喜若狂,而使激进派感到愤怒,因为黑格尔并没有得出“凡是现存的都是要灭亡”的结论,这是黑格尔的保守性,但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必然要得出这样的革命性结论,这是黑格尔哲学的革命性。

其实,黑格尔用保守性的话语说出了非常革命性的结论。

黑格尔哲学的双重性(保守性与革命性),与德国资产阶级的双重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对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性)的反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哲学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
的都是现实的
摘要:“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这是黑格尔在其《法哲学原理》序言中的一句话。

恩格斯在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开篇引用了这句话,并将它作为理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关系的入手点。

恩格斯以“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这个命题为例,来向我们说明他在黑格尔那里所发现的革命的东西。

那么到此为止,我们要想与恩格斯进行对话,我们必须说一些有关革命的话题,而且就从黑格尔的这个命题说起。

在黑格尔看来,现实性绝不是某种社会状态或政治状态在一切环境和一切时代所具有的属性,恩格斯在这里提到了罗马共和国的现实,取而代之的罗马帝国的现实,也提到了法国君主制在1789年的不现实,大革命的现实,为的只是说明现实与不现实只是历史的,然而真正不变的是革命,革命是合是乎理性的,甚至是现实的。

命题;理解;革命
与其说要理解该话的本身,倒不如说是我们对来自恩格斯对这句话的理解的理解。

作为一个初涉哲学的人来说,我仅仅能也仅仅只能去冥思苦想,去努力达到一种与恩格斯对这句话理解的共识或是一种同感。

这是我在理解一个哲学命题时,给自己的理解的一种定位。

我们都不想墨守成规,我们向往发现,我们知道辩证的方法,我们清楚真理的相对,但纵使我们有这么多的想法,作为一个哲学
初涉者,我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够保持一份智慧的淡定,我们要稳步前行,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颗冷静的心,慢慢走近恩格斯,走近黑格尔,试图与他们对话,参与他们的讨论,至少应该清楚地知道他们所谈及的内容,至少不要背离他们的话题,冷静、淡定地去接受、学习他们的一些东西。

积极、努力地用思维参与他们的对话,这样做也许会比你不安、躁动地寻找所带来的智慧更多。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1](p.6)这是黑格尔的一个著名的命题,但我并不知道它的由来,我只知道它是一个命题,之后,我便有一系列的推论,我希望这些推论能够非常的接近黑格尔(因为我想与他对话)。

这些推论既然是一个命题,那么它一定是通过某种检验而得出的结论,而这个结论在黑格尔的世界里具有普遍性……我不能再推了,我害怕会距离黑格尔越来越远。

也许,我的推论是徒劳的,因为我和黑格尔无法面对面,但我们或许会与恩格斯有更好的交流,我们无法知道恩格斯与黑格尔的对话,但恩格斯清楚地告知了我们他们的对话结果。

事实上,恩格斯在其对这个命题的理解上作出了对自己的理解的应用,恩格斯在他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上使用了这个命题,他究竟要说明什么,这是我们与恩格斯对话后所应解决的问题。

恩格斯信奉革命,他和他口中的亨利希·海涅看到了黑格尔的革命的东西,但这种东西,在与黑格尔同处一时代的政府和自由派都没有看到,正因为这种没有看到,当时的政府才会在某种程度上将黑格尔体系推崇为普鲁士王国的国家哲学!正
因为这种没有看到,当时的被认为是革命代表人物的自由派,才会激烈反对黑格尔这种使头脑混乱的哲学。

所以,恩格斯以“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这个命题为例,来向我们说明他在黑格尔那里所发现的革命的东西。

那么到此为止,我们要想与恩格斯进行对话,我们必须说一些有关革命的话题,而且就从黑格尔的这个命题说起。

然而什么是“现实的”?什么是“合乎理性的”?它们究竟各自指什么?这些只有在哲学家头脑中准确存在的词汇对我们来说,只能给我们带来不安与混乱,好在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做了些工作,他引用黑格尔的“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

恩格斯用“必然性”来化解我们的不安与混乱,来缩小我们对“现实性”、“合乎理性”的理解上的差异。

这同样也是将给上段我的与黑格尔同处一时代的政府和自由派的。

费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和他的臣民犯了一个可笑的错误,他们用他们短视的目光打量着黑格尔的这句话,似乎各自都想从其中找出些为自己的存在提供辩解的资本,终于还是被他们看见了,说出了,使用了,为他们的专制制度、为他们的警察国家、为他们的专断司法进行了振振有词的辩解。

但亨利希·海涅知道,恩格斯知道,你我也必将知道,它却是一个错误!
显然,费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和他的臣民错将“现实的”等于“现存的”,因此,它们将黑格尔的这个命题作为“现存的一切都是神圣的”佐证的这一做法就不难理解了。

但是,在黑格尔看来,绝不
是一切现存的都无条件地也是现实的。

在他看来,现实性这种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是必然的东西。

在这里恩格斯又向我们还有那个政府和自由派解释了那个政府和自由派之所以看不到的真正原因:“这个国家只在它是必然的时候是合乎理性的,是同理性相符合的。

”[1](p.6)那么当这个国家处于不必然的时候,这个国家也就不会走向现实。

当然,这种不必然性也就是不合乎理性的。

那么为什么一个国家会出现必然与不必然?什么时候必然,什么时候不必然?现实性究竟要经历些什么?在黑格尔看来,现实性绝不是某种社会状态或政治状态在一切环境和一切时代所具有的属性,恩格斯在这里提到了罗马共和国的现实,取而代之的罗马帝国的现实,也提到了法国君主制在1789年的不现实,大革命的现实,为的只是说明现实与不现实只是历史的。

我们同黑格尔一起纠缠着“现实”,纠缠着“合乎理性”,纠缠着“必然”,但是,纠缠了这么久却依旧发现它们依旧装不下整个宇宙。

现实?不现实?合乎理性?不合乎理性?必然?不必然?无论黑格尔把我们的思维带到哪里,无论黑格尔把可能准确表达他思维的词汇换做什么,似乎结果都逃不出是与非(哲学意义上的)的范畴,最终我们被困在了是非之中。

然而,解救我们的最终还是“历史”,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它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伟大的智慧,驯服了这匹桀骜不驯的是非之马。

历史同我们的认识一样,永远不会在我们的一种自认为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走到尽头,恰恰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
发展中的暂时阶段。

而每一个阶段都经历着从必然到不必然的历史变化。

当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允许历史存在着,那么历史就存在着,当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不允许时,或者说另一个时代和一些更高的条件不允许时,那么它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只好走向衰落和灭亡。

正如资产阶级依靠大工业、竞争和世界市场在实践中推翻了一切稳固的、历来受人尊崇的制度一样,这种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

[1](p.8)在它面前,除了产生和消失的连续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历史是发展的,变化的。

在其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我们似乎可以找到相似的东西,那就是变革,或者更为激烈一些的革命。

或许历史中不变的是革命,革命是合乎理性的,甚至是现实的。

恩格斯在这里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现实或不现实,合乎情理或不合乎情理,认为黑格尔哲学中的真正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彻底否定了关
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而我想,对于恩格斯本人,历史的才是现实的,合乎情理的。

凡是合乎情理的、现实的都应该是历史的。

历史的革命性质是绝对的。

参考文献
[1]恩格斯.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