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1_10000地形图修测技术设计书

合集下载

1-1万地质填图规范

1-1万地质填图规范

1-1万地质填图规范篇一:1-13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a1,13 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川冶勘函[2003]160号)1、范围本要求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中地质填图工作的目的任务、一般要求、比例尺选择、不同比例尺地质观测研究程度等。

本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各阶段地质填图工作设计、实施、原始资料检查、成果验收等质量评估的依据。

2 依据本要求参考了下列文件:2.1 地质部1963年颁发的《固体矿产普查工作规范(草案)》;2.2 四川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82年《冶金地质勘探工作定额》;2.3 吉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75年《地质测量质量要1求》;2.4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2年《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细则》(征求意见稿);2.5 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规查范总则》。

3 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和一般要求地质填图是固体矿产勘查的一项基本工作方法,它为研究工作区地质构造、成矿控制因素及矿产分布规律提供基础图件。

不论哪种比例尺的地质填图,都应以地质观察为基础,其精度要求按不同比例尺地质测量规定要求。

比例尺的选择应以规床规模、形态复杂程度以及各勘查阶段的要求为依据。

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为矿产勘查、矿山建设设计服务的。

地质点要布设在界线上或有特殊意义的部位,对于薄矿体(层)、标志层及其他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必要时应扩大表示。

4 各勘查阶段地质填图比例尺的选择24.1 预查阶段:对有希望的地区,应选择几条路线,进行比例尺为1:50000或1?25000的路线地质踏勘。

在尚未开展1:50000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地区,应开展1?50000专项地质调查工作。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2003-12-12发布、实施?293?4.2 普查阶段:通过1?25000,1?50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和露头检查,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达到大致查明程度。

通过1? 10000~1?2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特征。

关于1:10000地形图航测外业的调绘方法

关于1:10000地形图航测外业的调绘方法

关于1:10000地形图航测外业的调绘方法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包括城镇建设、国防建设、矿山建设、铁路建设、水利建设等建设活动均日渐活跃,而1:10000地形图作为这些建设工程勘察、规划、研究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对1:10000地形图展开系统分析对于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基础保障性作用。

本文针对1:1万地形图航测外业调绘方法展开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些许参考作用。

标签:1:10000地形图航测外业调绘为满足经济建设需要,强化基础测绘工作的意义重大[1]。

1:1万地形图为城镇建设、国防建设、矿山建设、铁路建设、水利建设等建设活动在建设工程勘察、规划、研究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依据[2]。

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完善,航测外业调绘的方式也不再唯一,具体的测绘方式应当结合地形图的具体要求、用途、以及项目设计方案来确定。

1像片控制测量1.1准备工作这一阶段首先要进行人员安排、资料及设备的准备等工作。

这其中人员安排的工作环节具有很大意义,首先调派至少两名具备较强刺点能力且具备一定经验的人员作为核心工作人员,此外还要安排对内业数据处理具有扎实掌握的测绘工作者,因当前像片控制策略大多采用GPS技术,因此掌握GPS数据处理技术对于确保测绘质量来说,具有较大意义。

除以上人员外,对于其余测绘工作者的技术要求就相对较低,也可根据实地要求,安排经简单培训的临时测绘人员。

当人员安排完毕后,准备所需设备、资料、仪器以及车辆等。

并根据资料、仪器、车辆的准备情况,列出清单,以备测绘前后的清点。

1.2像片控制点布设由预先安排的核心测绘人员根据设计书确定测区像片控制点,并进行统一的控制点布设,利用影像标注技术,标注于地形图上。

像片控制点的绘制需要选取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核心绘图人员进行操作,这样可大大提高操作效率,事半功倍,从而为作业安排、质量控制起到更为高效的参考价值[3]。

像片控制点的布点图应当包含1:10万图廓图号、位于测区范围中的1:1万图廓、航线以及航线号、地形类别、所布设的像片控制点以及控制点所在的主片像片号和区域网号等多项内容。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6)凡土墙以及用草、油毛毡、石棉瓦、塑料制品等材料层顶和用铁皮构建的房屋,均用简易房屋符号表示。

(8)房屋中心或一角凹进,且上有盖顶,凹进部格外廓用虚线表示。

道路测绘,要求等级分明、位置正确,应按真实路边线位置表示,线段曲直和交叉位置的形式要反映传神,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停止,可依据实际情况正确表示。

(1)等级道路应绘出铺面线、路基线。

路肩宽度图上大于1mm 依比例尺表示;小于1mm时以1mm绘出,并在图上每隔1520cm注出道路技术等级代码,并加注材质。

1.2.4管线及附属设施(1)永久性的电力线、通讯线均表示,电杆、铁塔均按真实位置测绘。

同一杆架上有多种线路时,只表示重要的一种,但在分叉、停止处需交待清晰。

电力线、通讯线图内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和内图廓处绘出10KV以上电力线连线方向。

进入房屋的简易线路可不表示。

(2)重要道路上、两边及单位内部的上水、下水、电力、通讯等检修井宜测绘表示。

消防栓均应逐个表示。

1.2.5水系及附属设施(1)池塘岸边线以上边线内侧绘出。

水塘、鱼塘应加注“塘”或“鱼”,有水生作物的水塘,应加注水生作物名称。

1.2.6地貌(1)等高线不绘制。

(2)比高大于0.5m的堤、坎、坡等均应表示。

各种陡坎、斜坡图上长度小于5mm的可不表示;当坎、坡较密时可适当取舍。

(3)田埂宽度大于0.5m的用双线符号表示,其余用单线表示。

田埂较密时可适当取舍。

(1)沿道路、沟渠、土堤、河流、水塘等成行排列的树林以行树符号表示。

(2)一年内分几季莳植不同作物的耕地,应以夏季重要作物为准配置符号表示;其它旱地、水生经济作物以及园地均按《图式》规定表示。

房前屋后、单位院子里的零星菜地不表示。

植被符号按“品”字型标注,间距应匀称。

(3)居民住宅前的水泥场地面积大于图上1C㎡的用地类界表示其范围,并加注“水泥”,有线状地物的其范围以线状地物代替。

1.2.8碎部点高程测注(1)高程注记点用RTK直接施测。

1:10 000数字高程模型(DEM)生产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

1:10 000数字高程模型(DEM)生产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与建库技术设计暂行规定1:10000数字高程模型生产技术规定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oducing1:10000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征求意见稿)国家测绘局二○○一年一月本规定的编写汇集了我国测绘部门近几年有关“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生产经验与试验研究成果,同时参考了美国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基础制图分委员会制订的《数字高程数据内容标准草案》(1997.1)及美国内务部USGS制订的《数字高程模型标准》(1998.1)等重要资料。

本规定配合《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数字高程模型》标准,专门用于指导生产1:10000数字高程模型(DEM)产品。

本规定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定由广东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陕西测绘局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起草。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周一。

前言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术语 (1)4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2)5 总体技术要求 (2)6生产流程与技术要求 (3)7作业规程 (8)8数据文件管理 (17)9产品归档 (19)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与建库技术设计暂行规定1:10000数字高程模型生产技术规定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oducing1:10000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1 范围本规定规定了1: 10000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数据采集技术、生产工艺流程及作业规程。

本规定适用于1:10000数字高程模型的采集与建库,其它以DEM为基础的复合地图产品的制作以及DEM修测亦可参照有关部分执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定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定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定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10000地形图更新与建库项目专业技术设计书1

1:10000地形图更新与建库项目专业技术设计书1

目录1项目概况 (1)1.1 任务来源 (1)1.2 测区概况 (1)1.3 工作任务 (2)2已有资料情况 (2)2.1 已有基础控制资料情况 (2)2.2 已有图件资料 (3)(1)基础地形图情况 (3)(2)数字正射影像图情况 (3)(3)数字高程模型情况 (4)2.3 已有卫星影像资料 (4)3引用文件 (4)4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6)4.1 数学基础 (6)4.2 数据精度指标 (6)4.2.1 DOM数据精度指标 (6)4.2.2 DLG数据精度指标 (7)4.3 成果数据形式 (8)5要素更新指标 (9)5.1要素更新内容及指标的确定 (9)5.2 要素更新指标的应用原则 (9)5.3 要素更新内容指标 (10)6数据衔接与一致性处理 (14)6.1 更新数据与原始数据的衔接 (14)6.2 更新数字产品之间的一致性处理 (14)7设计方案 (15)7.1 软件和硬件的配置要求 (15)7.2 更新类型、技术方法及技术路线或流程 (15)7.2.1 更新类型 (15)7.2.2 数字产品更新技术方法 (16)7.2.3 总体技术路线 (16)7.2.4 DOM数据更新技术流程 (17)7.2.5 DLG数据更新技术流程 (17)7.3 DOM数据更新 (18)7.3.1 资料准备 (18)7.3.2 纠正方法与精度 (19)7.3.3 影像融合处理 (20)7.3.4 图像增强处理 (20)7.3.5 镶嵌和拼接 (21)7.3.6 图幅裁切 (21)7.3.7 图幅接边 (21)7.4 DLG更新数据采集 (21)7.4.1 DLG数据预采集 (21)7.4.2 DLG数据高程要素更新 (22)7.4.3 外业调绘 (23)7.4.4 DLG数据编辑 (29)7.4.5 DLG数据接边 (32)7.5 元数据更新 (32)7.6 数据入库 (34)7.6.1 数据库组成及结构 (34)7.6.2 数据入库流程 (34)7.6.3 元数据检查和入库 (34)7.6.4 DOM数据检查和入库 (35)7.6.5 DLG数据检查和入库 (35)7.7 标准地形图编辑、检查和输出 (36)7.7.1 标准地形图数据提取 (37)7.7.2 标准地形图数据编辑 (37)7.8 项目成果质量控制 (38)7.8.1 质量目标、遵循原则及依据 (38)7.8.2 质量检查组织管理 (39)7.8.3 质量检查内容 (40)7.9 安全与保密 (41)7.9.1 安全生产 (41)7.9.2 保密工作 (41)7.10 更新成果上交 (41)8进度计划 (43)9提交成果资料 (45)附录A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大类、中类) (46)附录B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 (48)附B.1 代码结构 (48)附B.2 定位基础(100000) (49)附B.3 水系(200000) (51)附B.4 居民地及设施(300000) (65)附B.5 交通(400000) (93)附B.6 管线(500000) (113)附B.7 境界与政区(600000) (123)附B.8 地貌(700000) (128)附B.9 植被与土质(800000) (136)附录C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分层 (144)附录D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分层属性表 (146)附D.1 一般规定 (146)附D.3 坐标公里网(CPTL) (148)附D.4 水系点(HYDP) (148)附D.5 水系线(HYDL) (149)附D.6 水系面(HYDP) (151)附D.7 居民地点(RESP) (153)附D.8 居民地线(RESL) (155)附D.9 居民地面(RESP) (156)附D.10 交通设施点(LRDP) (158)附D.11 交通设施线(LRDL) (159)附D.12 交通设施面(LRDP) (161)附D.13 管线点(PIPP) (163)附D.14 管线线(PIPL) (164)附D.15 管线面(PIPP) (164)附D.16 境界与政区点(BOUP) (164)附D.17 境界与政区线(BOUL) (165)附D.18 行政区面(BOUP) (165)附D.19 地貌点(TERP) (165)附D.20 地貌线(TERL) (166)附D.21 地貌面(TERP) (167)附D.22 植被与土质点(VEGP) (168)附D.23 植被与土质线(VEGL) (169)附D.24 植被与土质面(VEGP) (169)附D.25 文本注记 (170)附录E 元数据样本 (171)1项目概况1.1 任务来源根据辽宁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度工作安排和省财政厅《关于批复2020年省本级部门预算指标的通知》(辽财指预〔2020〕1号),辽宁省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组织辽西测区1:10000地形图更新与建库项目招标。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第一章项目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该项目测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XXXXXXXX,属于高山地区、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测量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项目内容该项目为XXXXXXXX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

主要内容有:(一)、控制测量,布设约6平方公里的E级或一级GPS 控制网。

(二)地形测量1、对测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进行全面测绘,比例尺为1:1000。

2、编制1:1000比例尺地形图。

第二章项目进度安排- 1 -第三章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1.平面、高程控制资料根据GPS(E)级控制网,该网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1.5cm,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85590)作为测区首级控制起算点。

2.图件资料用已有测区1:1万地形图, 作为本次测量工作的选埋、埋石、控制点联测提供参考。

第四章坐标高程系统及技术标准一、坐标高程系统1、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二、技术标准- 2 -第五章控制测量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平面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二、平面控制测量(一)平面控制点的基本精度要求三、四等GPS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一、二级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二)一、二级GPS控制网控制测量1.一、二级GPS控制网布设该测区E级GPS控制网共布设12点,平均边长0.6 km;E级GPS控制网基础下加密一级GPS控制网,共布设约60 点,平均边长0.2 km。

2.选点、埋石- 3 -GPS点之间由于边长较长,原则上不要求相互之间通视,但为了便于以后的发展使用,每个控制点至少有一个方向与同等级或高一等级的控制点通视;同时点位还应满足以下要求:视野开阔,通视条件好,便于发展;坚实稳定,易于永久保存;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200米和高压输电线路50米;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满足GPS观测条件;交通便利;符合上述条件的旧有控制点可利用其标石和觇标。

1:10000地形图更新与建库项目专业技术设计书1

1:10000地形图更新与建库项目专业技术设计书1

1:10000地形图更新与建库项⽬专业技术设计书1⽬录1项⽬概况 (1)1.1 任务来源 (1)1.2 测区概况 (1)1.3 ⼯作任务 (2)2已有资料情况 (2)2.1 已有基础控制资料情况 (2) 2.2 已有图件资料 (3)(1)基础地形图情况 (3)(2)数字正射影像图情况 (3)(3)数字⾼程模型情况 (4)2.3 已有卫星影像资料 (4)3引⽤⽂件 (4)4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6)4.1 数学基础 (6)4.2 数据精度指标 (6)4.2.1 DOM数据精度指标 (6)4.2.2 DLG数据精度指标 (7)4.3 成果数据形式 (8)5要素更新指标 (9)5.1要素更新内容及指标的确定 (9)5.2 要素更新指标的应⽤原则 (9)5.3 要素更新内容指标 (10)6数据衔接与⼀致性处理 (14)6.1 更新数据与原始数据的衔接 (14)6.2 更新数字产品之间的⼀致性处理 (14)7设计⽅案 (15)7.1 软件和硬件的配置要求 (15)7.2 更新类型、技术⽅法及技术路线或流程 (15) 7.2.1 更新类型 (15)7.2.2 数字产品更新技术⽅法 (16)7.2.3 总体技术路线 (16)7.2.4 DOM数据更新技术流程 (17)7.2.5 DLG数据更新技术流程 (17)7.3 DOM数据更新 (18)7.3.1 资料准备 (18)7.3.2 纠正⽅法与精度 (19)7.3.3 影像融合处理 (20)7.3.4 图像增强处理 (20)7.3.5 镶嵌和拼接 (21)7.3.6 图幅裁切 (21)7.3.7 图幅接边 (21)7.4 DLG更新数据采集 (21)7.4.1 DLG数据预采集 (21)7.4.2 DLG数据⾼程要素更新 (22)7.4.3 外业调绘 (23)7.4.4 DLG数据编辑 (29)7.4.5 DLG数据接边 (32)7.5 元数据更新 (32)7.6 数据⼊库 (34)7.6.1 数据库组成及结构 (34)7.6.2 数据⼊库流程 (34)7.6.3 元数据检查和⼊库 (34)7.6.4 DOM数据检查和⼊库 (35)7.6.5 DLG数据检查和⼊库 (35)7.7 标准地形图编辑、检查和输出 (36)7.7.1 标准地形图数据提取 (37)7.7.2 标准地形图数据编辑 (37)7.8 项⽬成果质量控制 (38)7.8.1 质量⽬标、遵循原则及依据 (38)7.8.2 质量检查组织管理 (39)7.8.3 质量检查内容 (40)7.9 安全与保密 (41)7.9.1 安全⽣产 (41)7.9.2 保密⼯作 (41)7.10 更新成果上交 (41)8进度计划 (43)9提交成果资料 (45)附录A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类、中类) (46)附录B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 (48)附B.1 代码结构 (48)附B.2 定位基础(100000) (49)附B.3 ⽔系(200000) (51)附B.4 居民地及设施(300000) (65)附B.5 交通(400000) (93)附B.6 管线(500000) (113)附B.7 境界与政区(600000) (123)附B.8 地貌(700000) (128)附B.9 植被与⼟质(800000) (136)附录C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分层 (144)附录D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分层属性表 (146)附D.1 ⼀般规定 (146)附D.3 坐标公⾥⽹(CPTL) (148)附D.4 ⽔系点(HYDP) (148)附D.5 ⽔系线(HYDL) (149)附D.6 ⽔系⾯(HYDP) (151)附D.7 居民地点(RESP) (153)附D.8 居民地线(RESL) (155)附D.9 居民地⾯(RESP) (156)附D.10 交通设施点(LRDP) (158)附D.11 交通设施线(LRDL) (159)附D.12 交通设施⾯(LRDP) (161)附D.13 管线点(PIPP) (163)附D.14 管线线(PIPL) (164)附D.15 管线⾯(PIPP) (164)附D.16 境界与政区点(BOUP) (164)附D.17 境界与政区线(BOUL) (165)附D.18 ⾏政区⾯(BOUP) (165)附D.19 地貌点(TERP) (165)附D.20 地貌线(TERL) (166)附D.21 地貌⾯(TERP) (167)附D.22 植被与⼟质点(VEGP) (168)附D.23 植被与⼟质线(VEGL) (169)附D.24 植被与⼟质⾯(VEGP) (169)附D.25 ⽂本注记 (170)附录E 元数据样本 (171)1项⽬概况1.1 任务来源根据辽宁省⾃然资源厅2020年度⼯作安排和省财政厅《关于批复2020年省本级部门预算指标的通知》(辽财指预〔2020〕1号),辽宁省⾃然资源事务服务中⼼组织辽西测区1:10000地形图更新与建库项⽬招标。

测绘项目项目1:1000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测绘项目项目1:1000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年月日
目录
1.测区概况 ................................................................................................................................................. 1 2.项目任务 ................................................................................................................................................. 1 3.测区已有资料分析与利用 ..................................................................................................................... 1 4.基本技术要求 ......................................................................................................................................... 1 4.1 作业依据 ................................................................................................................................................ 1 4.2 平面和高程系统 .................................................................................................................................... 2 4.3 控制测量和测图的主要技术要求 ........................................................................................................ 2 4.4 总体技术方案 ........................................................................................................................................ 3 4.5 地形图编辑要求 .................................................................................................................................... 4 5 航带设计技术要求 ................................................................................................................................... 4 9.1 作业环境准备 ....................................................................................................................................... 4 9.2 模型定向精度指标 ............................................................................................................................... 4 9.3 数据采集原则 ....................................................................................................................................... 4 9.4 测绘地物、地貌的要求 : .......................................................................................... 6 10 图形编辑 ................................................................................................................................................11 10.1 作业环境准备 ....................................................................................................................................11 10.2 编辑作业原则 ....................................................................................................................................11 10.3 地形图编辑注意事项 ....................................................................................................................... 12 10.4 成图要求 ........................................................................................................................................... 13 11.图幅拼接 ............................................................................................................................................. 13 15.质量控制 ............................................................................................................................................. 14 16.提交资料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区1:10000地形图修测技术设计书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目的与任务由于近几年上海庙西矿区5个矿井正处于筹建和改扩建中,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工程,致使地物变化较大,原有的地形图已不能满足正常生产及地质报告编制的需要。

根据《上海庙西矿区1:10000地形图修测及1:20000地形地质图修编》技术设计(该设计已于2013年 11 月通过集团公司审查),新矿集团地质勘探公司于2014年1月~5月完成了上海庙西矿区地形图修测工作。

第二节测区地理概况测区位于黄河东岸、古长城以北,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处,行政区划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管辖,距鄂托克前旗政府所在地敖勒召其镇方位294°,直线距离约56公里。

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6′29″-106°41′09″,北纬:38°20′24″-38°26′58″。

测区距宁夏银川市40余公里,距青银高速公路5公里,距银川市河东国际机场25公里,距在建的太中银铁路9公里,省道S203从勘查区西北侧经过,从定边到银川的307国道沿本工作区外南部通过。

区内沙丘纵横,但交通较为便利。

气候情况:测区位于内陆大西北,受中纬度和西伯利亚高原冷空气的影响,全年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年平均气温7.1℃。

属于干旱-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

第三节完成的主要工作量本次工作先后投入10人次,投入的仪器设备有GPS接收机四台套,全站仪两台套,水准仪一台套,微机三台套,打印机一台套,喷墨绘图仪一台套,交通车两辆。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如下:1、在国家控制点下布设D级GPS控制网一个,共27点;在D级GPS控制网下布设E级GPS控制网三个,共10点。

2、布设四等水准网一个,联测了所有地面上的D级GPS点,在国家Ⅱ等点“二墩子南”下布设,全网共计18点,共组成了4个闭合环,水准路线总长度为117.35km。

3、数字化修测地形图约260平方公里。

第四节已有测绘资料的分析利用一、已有控制点资料分析测区内有国家Ⅰ、Ⅱ、Ⅲ等三角网,其平面坐标为1954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56黄海高程基准。

我们对测区内的这些控制点进行了调查,发现部分表示保存完好,精度可靠,所以本测区内的国家三角点可以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的起算点。

控制点的基本情况如下:1954坐标系:1、Ⅱ等点2个:红墩子、二墩子南。

2、Ⅲ等点1个:双庙东1980西安坐标系:1.、Ⅱ等点2个:红墩子、二墩子南。

2、Ⅲ等点1个:双庙东起算点成果均来自内蒙古测绘科技档案资料馆。

二、已有图纸资料分析测区内现有1:10000地形图,可作为选点和指导测绘生产时使用。

第二章专业总结第一节作业的主要技术依据1、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以下简称《GPS规范》);2、GB 12898-200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以下简称《水准规范》);3、原煤炭部87年版《煤炭资源勘探工程测量规程》;4、GB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5、《煤矿测量规程》;6、GB/T20257.2-2006《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7、GB/T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以下简称《检查与验收》);8、本项目《技术设计书》(以下简称《设计》)。

第二节技术设计执行情况此项目在生产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了国家技术标准系列和项目的技术设计书,没有违章生产的事项发生。

第三节平面控制测量本次工程的首级平面控制为D级GPS控制网。

在D级GPS控制网下,又布设了3个E级GPS控制网。

一、D级GPS控制网的布设D级GPS网在国家Ⅱ等点“二墩子南”、Ⅱ等点“红墩子”、Ⅲ等点“双庙东”3点下布设,全网共计27点,构网方式为边连式,组成23个4边同步环,施测105条有效基线,56条复测基线,最长边为7.3km,最短边为0.7km,平均边长为4.2km。

二、E级GPS控制网的布设1、福城煤矿E级GPS控制网福城煤矿E级GPS网是在D级GPS控制点“GPS05”、“福城北小山”、“GPS11”、“南工广”4点下布设,全网共计8点,构网方式为边连式,组成4个同步环,施测18条有效基线,2条复测基线,最长边为4.5km,最短边为0.074km,平均边长为2.2km。

2、黑梁煤矿E级GPS控制网黑梁煤矿E级GPS网是在D级GPS控制点“黑梁矿”、“GPS05”、“GPS11”3点下布设,全网共计6点,构网方式为边连式,组成3个同步环,施测12条有效基线,2条复测基线,最长边为3.98km,最短边为0.13km,平均边长为1.74km。

3、沙章图煤矿E级GPS控制网沙章图煤矿E级GPS网是在D级GPS控制点“GPS01”、“GPS02”、“GPS03”3点下布设,全网共计6点,构网方式为边连式,组成4个3边同步环,施测12条有效基线,2条复测基线,最长边为2.17km,最短边为0.143km,平均边长为1.4km。

三、选点及埋石D级、E级GPS控制点均选在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被测卫星高度角大于15°、点位附近无大功率电磁波发射源和高压输电线、交通方便、有利于扩展和联测、点位基础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四、观测1、D级GPS观测D级GPS测量使用4台瑞士徕卡公司双频接收机(仪器标称精度:5mm+1ppm×D) 进行同步静态观测,观测时段在UTC时间0~24h之间任意选取,但没有跨越UTC时间0h (北京时间8h),观测前根据星历预报认真编制了观测计划,每一时段同步观测卫星有效颗数均大于4颗,有效观测卫星总数均大于6颗,卫星数据采样率为15s,卫星高度角均大于15°,GDOP值小于6,各条观测基线的整周模糊度倍率因子在1.5以上,保证卫星与接收机之间具有较强的图形强度。

GPS网每个同步环观测一个时段,每时段观测60分钟,GPS观测前后各量取仪器高一次读数至1mm,两次量测较差均小于3mm,取中数使用。

2、E级GPS观测E级GPS测量使用4台瑞士徕卡双频接收机(仪器标称精度:5mm+1ppm×D) 进行同步静态观测,观测时段在UTC时间0~24h之间任意选取,但没有跨越UTC时间0h(北京时间8h),观测前根据星历预报认真编制了观测计划,每一时段同步观测卫星有效颗数均大于4颗,有效观测卫星总数均大于6颗,卫星数据采样率为15s,卫星高度角均大于15°,GDOP值小于6,各条观测基线的整周模糊度倍率因子在1.5以上,保证卫星与接收机之间具有较强的图形强度。

GPS网每个同步环观测一个时段,每时段观测60分钟,GPS观测前后各量取仪器高一次读数至1mm,两次量测较差均小于3mm,取中数使用。

四、数据处理1、D级GPS控制测量(1)基线处理D级GPS网数据处理使用“LEICA Geo Office 7.0”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首先将GPS点观测数据转换成Rinex(*.yyo 、*.yyn)格式数据,然后导入Rinex数据(*.yyo 、*.yyn ),基线解算在WGS-84坐标系下以同步观测时段为单位,采用广播星历按单基线双差固定解进行解算。

各条基线均加入了对流层延迟修正;基线长度大于5km 时加入了电离层改正;通过删除卫星、删除时间和选择不同误差改正模型等方法进行人工干预解算基线,以单基线双差固定解作为最终结果。

(2)数据质量检核外业观测数据按GPS 数据处理规范要求的项目进行检核,根据数据处理后的基线双差固定解按照规范规定的主要精度指标对复测基线、同步环、异步环进行数据质量检核,如超限应剔除超限基线或重测,直到符合要求为止,D 级GPS 控制网的观测精度情况见下表。

表D 级GPS 控制网观测精度统计① 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精度用下式表示:σ = ±22)*(d b a式中: σ —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a —固定误差=5mmb —比例误差系数=1ppmd —相邻点间距离(km )② 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其值宜小于10%。

③同步环闭合差应满足下表要求:同步环坐标分量及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限定(1×10-6)④ 独立闭合环或闭合路线坐标闭合差应满足:Wx ≤3n σWy ≤3n σWz ≤3n σ Ws≤3n σ式中:n 为闭合环边数;σ—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Ws=222z y x W W W ++⑤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 ,两两比较应满足: ds≤22σσ—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3)三维无约束平差D 级GPS 网三维无约束平差主要进行了内部精度分析、粗差分析、单位权方差因子估算,提取纯净基线构网。

在基线向量检核合格后,利用“LEICA Geo Office 7.0”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D 级GPS 网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GPS 网的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为起算依据,进行GPS 网的无约束平差。

平差结果须提供各点在WGS-84系下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及其改正数和其精度信息。

无约束平差中,各基线分量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V △x ≤ 3σV △y ≤ 3σV △z ≤ 3σ式中:σ—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网的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各基线分量改正数绝对值均满足:V≤3σ; V△y≤3σ; V△z≤3σ。

△XD级GPS网无约束平差精度情况见下表:(4)二维约束平差D级GPS网约束平差采用“LEICA Geo Office 7.0”,利用无约束平差后的观测量,在1980西安坐标系以及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矿用)三套坐标系内采用经典3D法分别进行二维约束平差。

D级GPS网二维约束平差精度情况见经典3D 转换报告。

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2σdV⊿xd≤2σV⊿y≤2σdV⊿z式中:σ—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网的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2、E级GPS控制测量(1)基线处理E级GPS网数据处理使用“LEICA Geo Office 7.0”GPS数据处理软件,首先将GPS点观测数据转换成Rinex(*.yyo 、*.yyn)格式数据,然后导入Rinex数据(*.yyo 、*.yyn),基线解算在WGS-84坐标系下以同步观测时段为单位,采用广播星历按单基线双差固定解进行解算。

各条基线均加入了对流层延迟修正;基线长度大于5km时加入了电离层改正;通过删除卫星、删除时间和选择不同误差改正模型等方法进行人工干预解算基线,以单基线双差固定解作为最终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