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切除不同颈部食管胃吻合术式的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与手工吻合治疗食管上段癌对比分析

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与手工吻合治疗食管上段癌对比分析

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与手工吻合治疗食管上段癌对比分析【摘要】目的总结左胸左颈两切口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治疗食管上段癌临床经验。

方法2004年11月至2008年1月应用常州WGW-II型管状吻合器行左胸左颈两切口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治疗食管上段癌10例做为治疗组,将右胸、腹、右颈三切口食管胃颈部手工吻合治疗食管上段癌8例做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组两切口较对照组三切口减少了手术切口,减少了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出血;有效地防止了吻合瘘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无声音嘶哑、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

对照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经保守治疗,好转出院。

两组无住院死亡。

结论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食管癌首选和主要的治疗方法,食管胸上段癌多用右胸、腹、右颈三切口,颈部食管胃吻合均行传统手工吻合方法,存在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出血较多,术后遗留胸、腹、颈三个切口瘢痕,患者心理负担重,生活质量差等不利因素。

食管术后吻合口瘘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食管胃机械吻合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采取左胸左颈切口行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治疗食管胸上段癌,减少了手术切口,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污染及并发症发生,简便可行,效果肯定,可替代传统颈部手工吻合方法,易于推广应用。

【关键词】食管上段癌;颈部;机械吻合;手术治疗2004年11月至2008年1月,我科应用常州WGW II型管状吻合器行左胸左颈两切口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治疗食管上段癌10例,将右胸、腹、右颈三切口食管胃颈部手工吻合治疗食管上段癌8例做对比分析,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将左胸左颈两切口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治疗食管上段癌10例做为治疗组,将右胸、腹、右颈三切口食管胃颈部手工吻合治疗食管上段癌8例做为对照组。

两组资料各项指标。

见表1。

1.2 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

治疗组:左胸左颈两切口手术,先经左胸第五肋间切口进胸游离食管及肿瘤,清除局部淋巴结,经膈肌切口游离胃,保护胃网膜右动脉及血管弓,游离大弯时沿横结肠无血管区游离大网膜,使整块大网膜连于胃体大弯侧,一并带入胸腔,于胃贲门处切断,食管端结扎,胃贲门切端肠钳夹闭;再行左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游离颈段食管,将胸段食管及肿瘤经颈切口拉出,于肿瘤上方2~4 cm横行切开食管前壁,根据颈段食管扩张程度置入国产WGW管型吻合器抵钉座,10-0丝线荷包环扎及结扎固定食管于抵钉座芯轴,距结扎线0.5 cm切断食管,切除食管肿瘤,将抵钉座芯轴经颈部切口倒插入胸腔,经胸腔自贲门切口置入吻合器主机,于胃底最高点打孔伸出主机弹簧管并连接芯轴,调节螺母使主机与抵钉座两端组织紧密接触,主机经胸顶伸入颈部击发吻切行食管胃颈部机械吻合,缝合颈部切口;在胸腔内用7号丝线荷包环扎及结扎胃贲门切口黏膜,4-0丝线间断缝合浆肌层包埋封闭贲门切口,固定胃体浆肌层于胸顶胸膜,带蒂大网膜覆盖包裹一周,封闭胸膜顶,固定胃体于食管床,重建膈肌食管裂孔,常规引流关胸。

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的改进与并发症防治

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的改进与并发症防治

维普资讯

5 0・ 8
安徽 医科 大学学报
A t U i r t iMein l n u 20 c;2 5 c n e l t d i lA h i 07O t4 ( ) a v sa s c as
人 抵针 座 , 胃底 提 至 颈 部 尽 可能 多 ( 般 均 能 拉 将 一 出 1 m左 右 ) 在食 管 一胃拟 施 吻合 口后 壁缝 合 3 0c , 针( 待结 扎 ) 拟 施 吻合 口对 侧 壁 电刀 切 开 4c 放 , m 人吻合 主件 , 围缝 线 提起 放 人 吻合 器 主 件 。抵 针 周 座 与吻合 主件 对接 有时较 为 困难 , 意 : 注 吻合器 主件
部 x线 片和腹 部 B超 检查 排 除 肺 部 及腹 腔 脏 器 的
术, 对于食 管 上段 或 中段 主动 脉 弓后 左侧 开 胸 易损 伤周 围组 织 的 , 右胸 部 ( 五肋 间 ) 腹 部 、 部三 经 第 、 颈
切 口行食管癌根治术 , 其余采用左胸 ( 第七肋 间) 、 左颈部切 口。关键步骤 : 左侧经胸时分 出肿瘤 , ① 清扫肿大淋 巴结 , 游离食管至主动脉 弓下后 , 手指沿 食管钝性 分离至胸廓人 口( 尽可能高 的位置 ) 。此 时注意 不要撕 脱食 管 肌层 及 损 伤 大 血 管 和气 管 , 因 此必须将肿瘤粘连完全分开后再钝性分。② 左经 胸时经膈肌游离 胃, 右经胸时经腹游离 胃, 留胃右 保 动脉 和 胃 网膜 右 血 管 弓。 注 意 在 尽 可 能 游 离 至 幽 门。③ 清除 胃小弯胃左动脉旁网膜组织 , 缓解小弯 张力 , 同时清扫可疑转移淋巴结。④ 肿瘤外侵明显 时, 予以胸导管结扎。⑤ 贲门处 国产 6 ’ 端闭 0型残 合器 切断 食管 , 断端 包埋 , 在 胃底最 高 点 缝 两 针 7 并 号线 , 连于食管断端缝线上。⑥ 颈部沿胸锁乳突肌 前缘 切 口, 内动 静脉 内侧 进 入食管 床 , 颈 手指 钝性 分 离, 必要时切 断甲状腺 中静脉。⑦ 器械吻合 : 颈部 拉出食管向上游离干净, 荷包钳夹住食管做荷包放

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的临床分析

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的临床分析
的所 有 头 孢 菌 素 类 均 呈 耐 药 性 ,原 因 可 能 是 IU患 者 病 情 严 C
[] 倪语星 , 6 王金 良, 徐英春. 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规范[ I 海科 M. 上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0 2 7 — 1 2 0 :7 8 .
重 ,加 上 广 谱 抗 菌 药 的 大 量 使 用 导 致 I U病 区 内 G 菌 对 头 孢 C 一 菌 素 类 呈 严 重 的 耐 药性 。 我 院 IUG 菌 中 以肺 炎 克 雷 伯 菌 居 首 位 , 2 . 肺 炎 C 一 占 86 %. 克 雷 伯 菌 是 产 生 质 粒 型 广 谱 或 超 广 谱 8 内 酰 胺 酶 的 条 件 致 病
男女之 比 1 1年龄 3 . , 5: 6岁 ~ 5岁, 7 平均年龄 5 岁 。 8 食管下段 癌 2 7例, 0 食管 中段癌 3 7 。 5 例 术前患者均经食管钡餐造影 、 纤 维 内镜 和病 理活检 明确 诊断 ,手术 后病 理学 检查 报告 鳞癌 59 , 3 例 腺鳞癌 8例 , 癌肉瘤 5例 , 食管多发癌 1 例 。手术后分 2
1 临床 资 料
下层相互 吻合形成广泛丰富的血管 网, 只要保 留任何一支主干
供血 , 就能满足全 胃的供血需求 , 这在临床已被证实和应用。 影 响吻合 口瘘 的因素很多 , 中胃的血供和吻合 口胃壁张力极为 其
1 一般资料 . 1
本组患 者 54例 , 3 9例 , 2 5例 , 6 男 3 女 2
酰胺 酶 ( S L ) 典 型 细菌 , 头 孢 类 、 基 糖 苷 类 等 抗 菌药 耐 E B s的 对 氨
再 造结 构合理 , 术后并发症少 , 病死率低 , 术后生活质量高 的术
式, 仍是当今食管外 科的重要研究课题 。 院从 2 0 年5月一 我 05

食管癌两种不同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情况比较

食管癌两种不同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情况比较

食管癌两种不同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情况比较目的探讨食管癌两种不同吻合术式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情况。

方法2010年2月~2013年2月本院100例食管癌患者接受不同吻合手术治疗,在术后3个月行电子胃镜检查。

其中55例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床颈部吻合术(A组),45例行食管癌切除胸腔胃吻合术(B组)。

结果A组胃食管反流率为36.36%,B组为57.78%。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床颈部吻合术具有较低的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食管癌切除术;胃食管反流;食管癌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早中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1],食管胃吻合术是常用的消化道重建方法,而术后的食管反流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甚至造成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和肿瘤复发。

本研究通过分析本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使用不同吻合方式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术后胃食管反流情况进行比对,发现胃食管床颈部吻合具有更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选100例均为本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41~75岁,平均(52.17±3.31)岁。

将100例按术式不同分为A、B两组,其中A组55例,为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床颈部吻合;B组45例,为食管癌切除胸腔胃吻合。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即是切除食管绝大多部,仅保留颈段食管部分,将胃提至颈部与近端食管吻合手术;食管癌切除胸腔胃吻合即是切除食管远端部分,在胸腔内行近端食管与胃吻合手术;前者手术创伤较大,切除食管组织较多,吻合位置偏高,后者手术简单易行,创伤较小,二者是目前食管癌切除比较常用的两种手术方式。

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分级: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均行电子胃镜检查。

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术与传统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对比分析

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术与传统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对比分析

食管癌是指食管鳞状上皮或腺上皮异常增生所致的恶性肿瘤,该病在临床上较常见,我国是全球食管癌高发地区,每年有10多万人死于该病[1]。

手术切除是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方法,本研究旨在对比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术与传统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2月-200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48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性233例,女性115例;年龄38-67岁,平均48.7±7.3岁;肿瘤位置:颈段139例,胸段209例;病理分期:Ⅰ期29例,Ⅱ期195例,Ⅲ期124例。

纳入标准:①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食管癌。

②符合食管癌手术适应症:全身状况良好,心肺功能较好,无明显远处转移。

排除标准:①符合食管癌手术禁忌症:如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已有远处转移的患者;病变侵犯范围较大,已有明显外侵以及穿孔症状。

②随访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将上述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7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研究方法实验组患者接受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术,主要步骤如下:①完成食管癌根治术与淋巴结清扫术。

②将粘膜延长,全程间断行食管胃底端侧吻合术。

③在将前壁吻合时,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胃管至胸腔胃。

④在吻合完成后再将颈部切口皮肤全层缝合,在胸腔将十二指肠营养管送至空肠起始部。

⑤关膈,缝合胸部切口,术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吻合术治疗。

1.3 随访方式在患者治疗结束后,我们对其进行随访,随访期3年,随访方式主要为门诊就诊,记录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与否等情况。

本研究中末次随访日期为2012年5月。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吻合口狭窄等级的比较采用结果变量为有序变量的单向有序R×C 列联表资料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术与传统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对比分析徐宝珠【摘要】 目的 对比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术与传统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

不翻身食管癌切除上腹右胸颈部三切口食管胃手工吻合和上腹右胸二切口食管胃胸顶机械吻合的对比分析

不翻身食管癌切除上腹右胸颈部三切口食管胃手工吻合和上腹右胸二切口食管胃胸顶机械吻合的对比分析

管 残 端 行 端 侧 手工 四层 吻 合 。即 先 作 后 壁 “ 肌 ” 和 全 层 , 浆 层 后 作 前 壁 全 层 和“ 肌 ” 的 双层 吻合 , 置 引 流 后 , 后 关 闭 浆 层 放 最 三 处 切 口 。手 术 均 遵 循 食 管 癌 手 术 切 除原 则 。 13 统 计 学 分 析 .
者, 宜采 用 上腹 右 胸 二 切 口机械 吻 合 , 量 避 免 使 用 三切 口。 尽 【 键 词 】 食 管 肿 瘤 外 科 手 术 关
我 国 是 食 管 癌 的 高 发 区 , 世界 每 年 有 3 人 死 于 食 管 全 O万
癌, 中 1 其 5万 在 中 国 。 手 术 和 放 疗 是 目前 治 疗 食 管 癌 的 主 要 方 法 。 但 食 管 癌 手 术 创 伤 大 , 后 并 发 症 多 , 求 更 合 适 的手 术 寻 术 方 法 、 少 手 术 并 发 症 、 高 患 者 术 后 生 存 质 量 , 低 围 手 减 提 降 术 期 死 亡 率 是 胸 外 科 医 生 不 断 追 求 的 目标 。
平均年 龄 6. 5 2岁 。 1 2 手 术 方 法 .
结 果 两 组 计 数 资 料 比较 采 用 检 验 , 用
S P 0 0 计 软件 进 行 统计 学处 理 。 S S 1. 统
患 者 均 顺 利 完 成 手 术 , 手 术 死 亡 。平 均 手 术 时 间 二 切 无 口组 ( 5 . 2 5 mi , 1 0 5 ±4 ) n 三切 口组 ( 2 . 3 5 ) n 术 中 出 血 2 0 2 土 0 mi , 二 切 口组 ( 5 . 0 5 ml三 切 口组 ( 0 . 0 0 ml 然 二 2 0 5 ±8 ) , 4 0 1 士9 ) , 虽

两种吻合方式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两种吻合方式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第 3 7卷 第 3期 2 0 1 5年 6月
右 江 民族 医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Yo u j i a n g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a t i o n a l i t i e s
联合 会 与 国 际 抗 癌 联 盟 共 同 制 定 的 p TN M 分 期 标 准E 4 ] 进 行分 段 、 分期 , 术前均排 除心、 肺、 肝、 肾 功能 严 重损 害或 其他 的 手术 禁 忌 证 患 者 , 术 后 均 进 行 3年 随 访, 资 料完 整 。根据食 管 切 除术 吻合 方式 的不 同 , 将 食 管 胃在 颈部 吻合 的 4 3 例 患者 纳入 观 察组 , 在 胸 腔 内吻 合的 3 7例 患 者 纳 入 对 照 组 。 观 察 组 有 男 性 患 者 3 2 例, 女 性患 者 1 1例 ; 年龄 4 3 ~6 4岁 , 平 均 年龄 ( 5 9 . 7 ±
Vo1 . 3 7 NO . 3
J u n . 2 0 1 5
两种 吻 合 方式 在食 管癌 切 除术 中 的应 用效 果 比较
李 日著 。 陈宏 明 , 罗世 官 , 高洁 , 曾德创 ( 右 江 民族 医学 院 附属 医院心 胸外科 , 广 西 百 色 5 3 3 0 0 0 E—ma i l : l i r i y y f y @1 6 3 . c o n) r
1 资料 和方 法 1 . 1 病 例资 料 以 2 0 0 9年 1月 ~2 0 1 1年 1 2月 我 院 收治 的 8 O例食 管 癌患 者为 研究 对象 , 研 究 方案 经 医院 伦理 委员 会批 准 , 所 有 研 究 对 象 均 知情 同 意本 研 究 且 签署 知情 同意 书 。所有 患者 术前 均 经上 消 化道 钡 餐造 影、 胃镜 以及病 理 活检确 诊 为食 管癌 , 并 根 据美 国癌症

食管癌的食管胃颈部手工吻合230例临床分析

食管癌的食管胃颈部手工吻合230例临床分析

食管癌的食管胃颈部手工吻合23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比较食管和胃壁局部涂抹蛋白生胶和吻合口外局部减压的手工吻合方式与常规手工吻合方式。

方法同期进行食管癌手术食管胃颈部吻合23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30例)和对照组(100例)。

入组患者均行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颈部手工吻合术,研究组采用常规食管胃颈部全层吻合方式,吻合食管后壁和前壁时都涂抹生物蛋白胶,颈部手术区域行负压吸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吻合方式。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食管胃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发生后愈合时间、周围组织炎症程度、局部引流量、术后发生胸腔感染导致呼吸衰竭以及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情况。

结果研究组总引流量、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脓胸并呼吸障碍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5);研究组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较对照组轻。

结论吻合口食管和胃壁局部涂抹生物蛋白胶以及吻合口外局部减压在食管癌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颈部手工吻合时能明显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临床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食管癌手工吻合;生物蛋白胶;颈部吻合口瘘食管癌仍是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主要消化道肿瘤。

手术切除仍是早、中期食管癌治疗的有效手段。

中、上段食管癌以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为主[1]。

食管胃颈部吻合有两种方式,即手工吻合和吻合器吻合。

近年吻合器在食管癌手术中应用已很普遍,但作为食管癌手术,手工吻合仍然是各种吻合方式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河南省作为食管癌的高发省份,食管癌发病率高,手术率高,在基层医院,食管癌切除后手工吻合仍是一些医院的常用方式。

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胸一科2006~2013年行食管癌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颈部手工吻合的患者230例,入组患者均行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颈部手工吻合术,对两种手工吻合方式做进一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2006~2013年行食管癌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颈部手工吻合的患者2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30例)和对照组(100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 , 16例 , 中男 1 1例 , 5 共 5 其 0 女 5例 ; 龄 4 7 年 6~ 8
岁 , 均 年龄 6 . 平 4 6岁 ; 病史 3周 ~ 5个 月 , 均 2 7 平 .
层, 间距 0 5 c 至 两侧 角后 行 后 壁 食 管 黏 膜 与 胃 . m, 黏膜 的间 断缝 合 , 边距 0 5 CI间距 0 4 e . l, T . m。转 角 后置 入 胃管及 营 养管 , 后 行 前 壁黏 膜 及 浆肌 层 分 然
例 、I 10例 、V期 2 I期 8 I I 2例 。B组 采 用 分 情 况及术者临床经验综合考虑 。
【 关键词】 食管癌切除术 ; 颈部食管 胃吻合 ; 术式对 比研究
d i1 3 6 / .sn 1 7 o :0. 9 9 j i . 6 4—416. 0 0.4. 2 s 3 2 1 0 01
文 章编 号 :64— 16 2 l )4— 2 5— 2 17 4 3 (0 0 0 0 3 0
镇 , 黄 荣智
漳 州 , 建 医科 大 学 附属 漳 州 市 医 院 胸 外 科 福
第一作者 : 潘开云 , , 男 福建福州人 , 主任医师 , 主要从事胸 部肿瘤外科工作
【 摘要 】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颈部 食管 胃吻合术式 的合理选 择 。方 法 回顾 性分析 7 2例食 0
目前三切 口或 两切 口食 管癌切 除颈部 食管 胃吻 合 消化道 重建 术式 已 日渐普 及 , 种 吻 合 术 式也 日 各 益 增多 , 如何选 择合 理 的术 式 以减 少 各 种术 后 并 发
症 是 临床 研究 的热点 。本文 通 过 对 2 0 0 1年 1月 至
个 月 ; 瘤位 于胸 上段 1 肿 8例 , 中段 10例 , 下段 胸 0 胸 3 8例 ; 临床 分期 I l 期 2例 、I 4 I 期 3例 、 I 9 I 期 2例 、 I
差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 0 0 ) P> . 5 。
12 食 管 . . 胃吻 合 方 法
本组 共 7 2例 , 0 均行手 术 治疗 , 管 胃吻合 均采 食 用手工方 式 。将 所 有病例 随机 分成 3组 。A组 采用
12 1 食 管一 . . 胃单 层 宽 边 吻 合
吻 合 口后 壁 3~ 4
管癌切除颈部食管 胃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 单层宽边吻合( A组 )6 3 8例 , 分层吻合 ( B组 )5 16例 , 套入 式吻合 ( C组 )7 1 8例 , 3种吻合术式 的结果进行 比较分 析。结果 对 全 组无手术 死亡 , 平均 吻合时间 A 组 2 i, 5rn B组 3 i, a 8rn c组 2 i ( 0 0 ) 吻 合 口瘘 发生率 A组 2 7 (0 3 8 , a 6r n P< . 5 , a . % 1/ 6 ) B组 2 6 (/ . % 4
21 00年 8月 第 2卷 第 4期
C i s f ! hn g !

: !:

・2 5 ・ 3
短 篇论 著
食 管癌 切 除不 同颈部 食 管 胃吻合术 式 的 对 比研 究
潘开云 , 张 奕 , 张文 山, 林 涌 , 黄
作 者单 位 :60 0 福 建 3 30
1 资料 与方 法
1 1 一 般 资 料 .
病史 2周 ~ . 月 , 均 2 8个 月 ; 5 5个 平 . 肿瘤 位 于胸 上 段 8例 , 中段 14例 , 胸 3 胸下 段 3 6例 ; 临床分 期 I 期
1 8例 、 期 5 I I 8例 、I期 9 I I 0例 、V期 1 。全组 术 I 2例 后病 理 诊 断 均 为食 管 鳞 癌 , 患 者 一 般 资料 比较 3组
16 , 2 8 ( /7 ) P> .5 , 合 口狭 窄 发 生率 A组 7 1 ( 6 38 , 5 ) c组 . % 5 18 ( 0 0 ) 吻 .% 2 / 6 ) B组 7 7 (2 16 , . % 1/5 ) C组 7 3 (3 18 ( .% 1/ 7 ) P>0 0 ) 胃食 管 反 流 发 生 率 A 组 4 . % ( 4 / 6 ) B 组 3 . % ( 2 16 , 组 .5 , 02 18 38 , 9 7 6 /5 ) C 3 .% (7 18 ( 0 0 ) 76 6 /7 ) P> .5 。结 论 3种 颈 部食 管 胃吻合 方式 各 有 优缺 点 , 后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差 异 无 统 术
I V期 9例 。C组为 套入 式吻 合法 , 18例 , 中男 共 7 其
11 , 4 3 例 女 7例 ; 年龄 4 7 8~ 9岁 , 平均 年 龄6 . 5 8岁 ;
20 0 9年 1 收 治 的 72例食 管癌 切 除颈 部 食管 胃 2月 0
吻合 患者 随机分 组 的 临床 资 料 进行 总结 分 析 , 旨在 选择 合理 的吻合 术式 。
针问 断浆肌 层 缝 合 , 行 后 壁 全 层 间 断 缝 合 , 距 再 边
0 8 c 针 距 0 4 e 两 侧 转 角 后 置 人 胃管 、 . m, . m, 营养
单 层宽边 吻合 法 , 38例 , 中男 26例 , 12 共 6 其 5 女 1 例; 年龄 4 2~8 O岁 , 均 年 龄 6 平 6岁 ; 史 2周 ~ 病 4 个 月 , 均 25个 月 ; 平 . 肿瘤位 于胸 上段 2 2例 , 中段 胸
2 8例 , 6 胸下 段 7 8例 ; 临床 分期 I 3 期 1例 、 期 14 I I 3
管 。前 壁行 同样边 距 、 距缝 合 , 针 直至完 成吻合 。
12 2 食 管 一 .. 胃分层 吻合 食 管 及 胃黏膜 比肌 层 多
保 留 0 8~10 el . . l。先 间 断 缝 合 吻合 口后 壁 浆 肌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