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润滑与密封概述(《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第3版)解析
2.润滑与密封概述(《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第3版)

都已标准化,可查阅手册选取适当的形式。 综上所述,在设计机械时,选择适当的润滑装置和密封装置是必
不可少的,在使用机械时,更应注意机械的润滑和维护。还应注意密封 情况,如有漏油现象,应查找原因,及时更换密封件。
在一般常用的机械中,用得较多的密封装置是密封圈和填料。
第2章 润滑与密封概述
§2.1 摩擦与磨损 §2.2 润滑 §2.3 密封装置
2.1 摩擦与磨损
摩擦是机器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物理现象。世界上1/3~1/2的 能源消耗在摩擦上,各种机械零件因磨损失效的也占全部失效零件的一 半以上。磨损是摩擦的结果,润滑则是减少摩擦和磨损的有力措施。
一、摩擦及其分类
(3)条件粘度 以 0 E t 表示恩氏粘度(即为条件粘度)。 运动粘度和恩氏粘度之间可通过下式进行换算: 当1.35≤E≤3.2时 当E>3.2时
8 .0 E -
8.64 E
7.6E -
4.0 E
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粘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加大,但当压强小于 20MPa时,其影响甚小,可不予考虑。 润滑剂的最主要性能指标:凝点、闪点、燃点、油性 常用润滑油的性能和用途见表2.2。
(a)
化学吸附膜 中等载荷、速度和温度
化学反应膜 重载、高速和高温 三、混合摩擦(润滑) 膜厚比
hlim /( Ra1 Ra 2 )
(b)
λ越大,油膜承载比例大,,f越小
四、流体摩擦(润滑) 膜厚比λ >5 全液体摩擦
4机械基础陈立德版教案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教案首页年月日第周第四课润滑与密封一、相关知识(一)润滑润滑的作用主要是:(1)减少摩擦,减轻磨损(2)降温冷却(3)清洗作用(4)防止腐蚀(5)缓冲减振作用(6)密封作用2.2.1润滑剂的性能与选择生产中常用的润滑剂包括润滑油、润滑脂、固体润滑剂、气体润滑剂及添加剂等几大类。
其中矿物油和皂基润滑脂性能稳定、成本低,应用最广。
固体润滑剂如石墨、二硫化钼等耐高温、高压能力强,常用在高压、低速、高温处或不允许有油、脂污染的场合,也可以作为润滑油或润滑脂的添加剂使用。
气体润滑剂包括空气、氢气及一些惰性气体,其摩擦因数很小,在轻载高速时有良好的润滑性能。
当一般润滑剂不能满足某些特殊要求时,往往有针对性地加入适量的添加剂来改善润滑剂的粘度、油性、抗氧化、抗锈、抗泡沫等性能。
1.润滑油润滑油的特点是:流动性好,内摩擦因数小,冷却作用较好,可用于高速机械,更换润滑油时可不拆开机器。
但它容易从箱体内流出,故常需采用结构比较复杂的密封装置,且需经常加油。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有:粘度、油性、闪点、凝点和倾点。
粘度是润滑油最重要的物理性能指标。
它反映了液体内部产生相对运动时分子间内摩擦阻力的大小。
润滑油粘度越大,承载能力也越大。
润滑油的粘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温度和压强而变化的。
当温度升高时,粘度降低;压力增大时,粘度增高。
润滑油的粘度分为动力粘度、运动粘度和相对粘度,各粘度的具体含义及换算关系可参看有关标准。
油性又称润滑性,是指润滑油润湿或吸附于摩擦表面构成边界油膜的能力。
这层油膜如果对摩擦表面的吸附力大,不易破裂,则润滑油的油性就好。
油性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温度越高,油的吸附能力越低,油性越差。
润滑油在火焰下闪烁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它是衡量润滑油易燃性的一项指标,另一方面闪点也是表示润滑油蒸发性的指标。
油蒸发性越大,其闪点越低。
润滑油的使用温度应低于闪点20~30℃。
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润滑油冷却到不能流动时的最高温度,润滑油的使用温度应比凝点高5~7℃。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第三版)课后答案(1-18章全)

当 、 、 时的位移 、 、 分别为
(1)用极标法求理论轮廊上对应点的坐标值。
选取凸轮转轴中心为坐标原点,OX通过从动件的运动起始点,则理论轮廊上某点的极坐标方程为
因该凸轮机构为对心直动从动件,故 、 、 、
可求得
当 时:
当 时:
当 时:
(2)用极坐标方法出实际轮廓上对应点的坐标值。
紧螺栓连接中,螺纹部分受轴向力作用产生拉伸正应力σ,因螺纹摩擦力矩的作用产生扭转剪应力τ,螺栓螺纹部分产生拉伸与扭转的组合变形,根据强度理论建立强度条件进行强度计算。
7.10铰制孔用螺栓连接有何特点?用于承受何种载荷?
答:铰制孔用螺栓连接在装配时螺栓杆与孔壁间采用过渡配合,没有间隙,螺母不必拧得很紧。工作时螺栓连接承受横向载荷,螺栓在连接结合面处受剪切作用,螺栓杆与被连接件孔壁相互挤压。
5.7用作图法求出下列各凸轮从如题5.7所示位置转到B点而与从动件接触时凸轮的转角 。(可在题5.7图上标出来)。
题5.7图
答:
如题5.7答案图
5.8用作图法求出下列各凸轮从如题5.8图所示位置转过 后机构的压力角 。(可在题5.8图上标出来)
题5.8图
答:
如题5.8答案图
题5.9答案图
5.10一对心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顺时针匀速转动,基圆半径 ,行程 ,滚子半径 ,推程运动角 ,从动件按正弦加速度规律运动,试用极坐标法求出凸轮转角 、 、 时凸轮理论轮廊与实际轮廓上对应点的坐标。
11.12 试分析如题11.12图所示的蜗杆传动中,蜗杆、蜗轮的转动方向及所受各分力的方向。
题11.12
答:蜗杆、蜗轮的转动方向及所受各分力的方向如题11.12答案图所示。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51润滑与密封.ppt

径向式
因考虑到
轴要伸长,轴 向间隙取大些, 宜1.5~2mm。
径向间隙 不大于0.1— 0.2mm。
离心式密封
利用旋转件带动流体 产生离心力以克服泄漏。
甩油密封 — 油润滑
在轴上开出沟槽或安 装甩油环,把欲流出的油 沿径向甩开,经集油腔及 与轴承腔相通的油孔流回。
挡圈密封——用 在脂润滑中,防止润 滑油流入轴承将润滑 脂带走。
单位换算
国际单位制 m2 / s
物理单位 cm2 / s 称为 St (斯)
常用单位 mm2 / s cSt(厘斯)
1 cSt 10 2 St 10 6 m2 / s
(2) 常用润滑油
名称
全损耗系统用油 (GB443—89)
轴承油 (SH0017—90)
牌号
L-AN10 L-AN15 L-AN22 L-AN32 L-AN46 L-AN68 L-AN100 L-AN150
油泵、油箱、 过滤器、冷却 器、 压力调节阀和油 量调节阀等。
齿轮减速器的压力供油系统简图
A-油泵 B-复式过滤器 C-冷却器 D-单向阀 E-压力表 F-流量控制阀 G-调压阀 T-油槽
第二节 密封
—阻止液体、气体工作介质或润滑剂泄漏,防止
灰尘、水分进入润滑部位。
密封的选择
使用时,应根据压力、速度、工作温度等工作条 件,选择经济、合理的密封类型和结构。
减速箱的润滑
3、油雾润滑 —高速、轻载的齿轮和轴承
齿轮: 圆周速度为 v > 5~15m/s 轴承: dn > 600000mm·r/min(d为轴承 内径,n为工作转速) 油雾润滑装置的组成:
喷管、吸管和油量调节器
油雾润滑装置
4、压力供油润滑 —高速、重载、供油量要求大的重要部件
《机械设计基础》 第五篇 通用机械零部件 第17章

• (2)油性。 • 油性是指润滑油在金属表面上的吸附能力。油性好的润滑油其油膜吸
• 1.润滑油 • 润滑油主要有矿物油(石油制品)、动物油、植物油和合成油。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7.1润滑
• 矿物油主要是石油产,因其来源充足,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且稳 定性好,故应用最多。无论是哪类润滑,若从润滑观点考虑,主要是 从以下几个理化性能指标评判它们的优劣。
• (1)黏度。 • 黏度是表示润滑油黏性的指标,即流体抵抗变形的能力,它表征油层
• 17.1.4 常用机械零部件的润滑
• 润滑方法有分散润滑和集中润滑两大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7.1润滑
• 分散润滑是各个润滑点用独立的分散的润滑装置来润滑,这种润滑可 以是连续的或间断的,有压的或无压的;集中润滑则是一台机器或一 个车间的许多润滑点由一个润滑系统来同时润滑。
第17章 机械的润滑与密封
• 17.1润滑 • 17.2密封 • 17.3密封材料
返回
17.1润滑
• 17.1.1 润滑的概念及作用
• 1.润滑概念 • 机械中的可动零部件,在压力下接触而做相对运动时,其接触表面间
就会产生摩擦,造成能量损耗和机械磨损,影响机械运动精度和使用 寿命。因此,在机械设计中,考虑降低摩擦,减轻磨损,是非常重要 的问题,其措施之一就是采用润滑。 • 润滑是在相互接触、相对运动的两固体摩擦表面间,引入润滑剂(流 体或固体等物质),将摩擦表面分开。
XXXX-最新陈立德版机械设计基础第1、2、3章课后题答案

目录第1章机械设计概述 (1)第2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3)第3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2)第4章平面连杆机构 (16)第5章凸轮机构 (36)第6章间歇运动机构 (46)第7章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 (48)第8章带传动 (60)第9章链传动 (73)第10章齿轮传动 (80)第11章蜗杆传动 (112)第12章齿轮系 (124)第13章机械传动设计 (131)第14章轴和轴毂连接 (133)第15章轴承 (138)第16章其他常用零、部件 (152)第17章机械的平衡与调速 (156)第18章机械设计CAD简介 (163)第1章机械设计概述1.1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产品规划主要工作是提出设计任务和明确设计要求。
2.方案设计在满足设计任务书中设计具体要求的前提下,由设计人员构思出多种可行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从中优选出一种功能满足要求、工作性能可靠、结构设计可靠、结构设计可行、成本低廉的方案。
3.技术设计完成总体设计、部件设计、零件设计等。
4.制造及试验制造出样机、试用、修改、鉴定。
1.2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哪几种?答:断裂,过量变形,表面失效,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等几种。
1.3什么叫工作能力?计算准则是如何得出的?答:工作能力为指零件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抵抗可能出现的失效的能力。
对于载荷而言称为承载能力。
根据不同的失效原因建立起来的工作能力判定条件。
1.4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可使零件、部件的种类减少,简化生产管理过程,降低成本,保证产品的质量,缩短生产周期。
第2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2.1按摩擦副表面间的润滑状态,摩擦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答:摩擦副可分为四类:干摩擦、液体摩擦、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
干摩擦的特点是两物体间无任何润滑剂和保护膜,摩擦系数及摩擦阻力最大,磨损最严重,在接触区内出现了粘着和梨刨现象。
《机械设计基础》 项目14 机械的润滑和密封简介 项目14 机械的润滑和密封简介

任务14.1 润滑剂及其选择
3. 固体润滑剂
用固体粉末代替润滑油的润滑,称为固体润滑。固体润滑剂呈粉末或薄膜状态,隔离摩擦表面 以达到降低摩擦、减少磨损的目的。常用的固体润滑剂有无机化合物(如石墨、二硫化钼、氮化 硼等)、有机化合物(如蜡、聚四氟乙烯、酚醛树脂等)还有金属(如Pb、Zn、Sn等)及复合材 料。
其中石墨和二硫化钼在实际中应用最广,使用时将石墨和二硫化钼用气流输送到摩擦表面上, 利用其良好的粘附性充填不平表面的波谷,增大了接触面积,减少了压强,易于滑动。
复合材料是将固体铁合金粉末和其他固体粉末,如塑料粉、金属粉混合、压制、烧结制成润滑 复合材料,具有摩擦小、磨损少的特性。
固体润滑剂还可用作添加剂以改善润滑油、润滑脂的性能。
任务14.1 润滑剂及其选择
(2)润滑脂的种类 钙基润滑脂 这种润滑脂具有良好的抗水性,但耐热能力差,工作温度不宜超过55~65℃,常 用于露天条件下工作的轴承,价格比较便宜。 钠基润滑脂 这种润滑脂能抗水,耐高温性好,其最高温度可达120℃,比钙基润滑脂有较好的 防腐性,但抗水性差。 锂基润滑脂 这种润滑脂既能抗水,又能耐高温,可在-20℃~150℃的条件下长期工作。有较 好的机械安定性,是一种多用途的润滑脂,有取代钙基润滑脂的趋势。 铝基润滑脂 有良好的抗水性,对金属表面有较高的吸附能力,有一定的防锈作用。在70℃时 开始软化,适用于50℃以下的工作。 常用润滑脂的主要性能和用途可查询相关设计手册。
4. 气体润滑剂
空气、氢气、水蒸气及液态金属蒸气等都可作为气体润滑剂。常用的为空气,其价格低廉,适 用于高速、高温、低温的场合。
任务14.1 润滑剂及其选择
14.1.2 润滑剂的选择
在生产设备事故中,由于润滑不当引起的事故占很大的比重,因润滑不良造成的设备精度降低 也比较严重。应根据摩擦副的工作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润滑剂。润滑剂的选用原则为: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版教案课程

绪论本章学习后,要使学生能解决三大问题,学什么,为啥学,怎样学三大问题。
01 机器的组成人们广泛使用过,接触过机器,放一课件(单缸内燃机、颚式破碎机),图01,02所示,但定义如何,为什么称它为机器,学生们是不大清楚的。
它要有三个特征,才能称上机器。
1)是一种人为的实物组合。
2)各部分形成运动单元,各单元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关系。
3)能实现能量转换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
什么叫能量转换,指的是机械能转换成电能,或反之。
这样具备三个条件者就称为机器,这样学生就可说出车床是机器吗?电动机是否也是机器,电动机根据三个条件可得出一定为机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出各种新型机器,故对机器的定义也有了更广泛的定义,什么叫机器,是一种用来转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信息的,能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那么一台机器由什么组成,从装配角度来看:由零件→构件→机构→机器,因此设计制造一台机器必有零件开始,组装成构件,再由构件组装成机构,加上原动件装置就成为一台机器了。
接下来说说什么叫机构、构件、零件。
什么叫机构:具备前二个条件的称为机构,即为多个实物的组合,又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例齿轮机构、连杆机构等,放课件(连杆机构、齿轮机构)。
什么叫构件,构件为组成机械的各个相对运动的实物。
例连杆,放课件(构件)从中可看连杆为多个零件装配而成的。
什么叫零件,零件是机械中不可拆的制造单元,因此构件可以是一个零件组成也可以由多个零件组成的。
因此可以看出从运动观点来看,机构和机器是无什么差别的,例如缝纫机本身为机构,由多种机构所组合起来的,再加上能量转换就成为机器了,如加上电动机或加上人力都可以成为机器了,在习惯上把机器与机构总称为机械。
因此机器,机械这二个名称都可统起作用的。
零件又可分为二大类:1)通用零件:各种机器中都经常使用,并完成同一功用的零件,例螺钉等。
2)专用零件:只适用于一定类型机器使用的零件,例曲轴等。
02 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本课程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二条:1)机械中常用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物体接触区产生阻碍运动并消耗能量的现象,称为摩擦。 有些情况下却要利用摩擦工作,如带传动,摩擦制动器等。
摩擦与磨损
根据摩擦副表面间的润滑状态将摩擦状态分为四种: 1.干摩擦 两物体的滑动表面为无任何润滑剂或保护膜的纯金属。 2. 液体摩擦 两摩擦表面不直接接触,被油膜隔开。
一、干摩擦 摩擦理论: 库仑公式
磨损量q
t
O
2、稳定磨损阶段 经磨合的摩擦表面加工硬化,形成了稳定的表面粗糙度,摩 擦条件保持相对稳定,磨损较缓,该段时间长短反映零件的寿命
时间t
3、急剧磨损阶段 经稳定磨损后,零件表面破坏,运动副间隙增大→动载振动 →润滑状态改变→温升↑→磨损速度急剧上升→直至零件失效
q
二、磨损的类型 1、粘着磨损 当摩擦副受到较大正压力作用时,由于表面不平,其顶峰 接触点受到高压力作用而产生弹、塑性变形,附在摩擦表面的 吸附膜破裂、温升后使金属的顶峰塑性面牢固地粘着并熔焊 在—起,形成冷焊结点。在两摩擦表面相对滑动时,材料便从 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成为表面凸起,促使摩擦表面进 一步磨损。这种由于粘着作用引起的磨损,称为粘着磨损。 粘着磨损按程度不同可分为五级:轻微磨损、涂抹、擦伤、 撕脱、咬死。 合理地选择配对材料(如选择异种金属),采用表面处理(如 表面热处理、喷镀、化学处理等),限制摩擦表面的温度,控制 压强及采用含有油性极压添加剂的润滑剂等,都可减轻粘着磨 损。
F f f Fn
新理论:分子—机械理论、能量理论、粘着理论 简单粘着理论:
b a Fn A ri
F f Ar B
Fn
sy
B
B f Fn sy
Ff
干摩擦
机械摩擦啮合理论 分子机械理论 粘着理论 能量理论
二、边界摩擦(边界润滑) 物理吸附膜如图 常温、轻载、低速
3、表面疲劳磨损
两摩擦表面为点或线接触时、由于局部的弹性变 形形成了小的接触区。这些小的接触区形成的摩擦副 如果受变化接触应力的作用,则在其反复作用下,表 层将产生裂纹。随着裂纹的扩展与相互连接,表层金 属脱落,形成许多月牙形的浅坑,这种现象称为疲劳 磨损,也称点蚀。
合理地选择材料及材料的硬度(硬度高则抗疲劳磨 损能力强),选择粘度高的润滑油,加入极压添加剂或 MoS2及减小摩擦面的粗糙度值等,可以提高抗疲劳磨 损的能力。
处于摩擦、液体摩擦与边界摩擦的混合状态。
干摩擦—最不利
弹性变形
液体摩擦
塑性变形
边界膜
边界膜
液体
液
边界摩擦—最低要求
混合摩擦
边界膜
液体
磨损
物体表面物质在摩擦过程中不断损失的现象。
§2—1.2 磨损
一、典型的磨损过程 1、跑合磨损过程
磨合磨 损阶段 稳定磨损阶段 剧烈磨损阶段
I
II
III
在一定载荷作用下形成 一个稳定的表面粗糙度, 且在以后过程中,此粗糙 度不会继续改变,所占时 间比率较小
2、磨粒磨损
由于摩擦表面上的硬质突出物或从外部进入摩擦表面 的硬质颗粒,对摩擦表面起到切削或刮擦作用,从而引起 表层材料脱落的现象,称为磨粒磨损。这种磨损是最常见 的一种磨损形式,应设法减轻这种磨损。 为减轻磨粒磨损,除注意满足润滑条件外,还应合理 地选择摩擦副的材料、降低表面粗糙度值以及加装防护密 封装置等。
润滑剂
液体润滑剂:石油润滑剂、合成润滑剂 润滑脂: 气体润滑剂:空气、氢气、氦气、氮气、一 氧化碳和水蒸气 固体润滑剂:石墨、二硫化钼、氮化硼、尼 龙、聚四氟乙烯、氟化石墨
润滑油
2.2 润 滑
润滑的主要作用是:
减小摩擦系数,提高机械效率;
减轻磨损,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还可起到冷却、防锈、密封、 吸振等作用。
一、润滑剂的性能与选择
润滑剂种类:润滑油、润滑脂(常用) 固体润滑剂 气体润滑剂 1.润滑油 主要有矿物油、合成油、动植物油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为 矿物油。 润滑剂的最主要性能指标:粘度 粘度的大小表示了液体流动时其内摩擦阻力的大小,代表液体稀稠程度 粘度愈大,内摩擦阻力就愈大,液体的流动性就愈差。
3
ρ为密度,单位为 kg / m
ν 为运动粘度,单位为 m s 。
一般润滑油的牌号就是该润滑油在40C(或100C)时运动粘度
2
(以
mm2 s 为单位)的平均值。
2、粘度常用单位 (1)动力粘度η
F =1N
v=1m/s
单位:N· s/m2
1m
1m
(2)运动粘度v
v ( Pa s) / (kg / m )
第2章 润滑与密封概述
§2.1 摩擦与磨损 §2.2 润滑 §2.3 密封装置
2.1 摩擦与磨损
摩擦是机器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物理现象。世界上1/3~1/2的 能源消耗在摩擦上,各种机械零件因磨损失效的也占全部失效零件的一 半以上。磨损是摩擦的结果,润滑则是减少摩擦和磨损的有力措施。
一、摩擦及其分类
粘性定律与润滑油的粘度
1、粘性定律
u y
u=v
牛顿粘性定律 η——流体的动力粘度
A F =1N x u
O
y
u=0
B
润滑
粘度可用动力粘度、运动粘度、条件粘度(恩氏粘度)等表示。
我国的石油产品常用运动粘度来标定。 (1)动力粘度
η为动力粘度,单位为Pa•s (2)运动粘度
4、腐蚀磨损
在摩擦过程中,摩擦面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而 产生物质损失的现象,称为腐蚀磨损。腐蚀磨损可分为氧化 磨损、特殊介质腐蚀磨损、气蚀磨损等。腐蚀也可以在没有 摩擦的条件下形成,这种情况常发生于钢铁类零件,如化工 管道、泵类零件、柴油机缸套等。
2.2 润滑
相对运动物体表面加入第三种物质—润滑剂, 降低摩擦、减少磨损。 改善摩擦副的摩擦状态以降低摩擦阻力、减 缓磨损的技术措施。一般通过润滑剂来达到 润滑的目的。 另外,润滑剂还有防锈、减振、密封、传递 动力等作用。
(a)
化学吸附膜 中等载荷、速度和温度
化学反应膜 重载、高速和高温 三、混合摩擦(润滑) 膜厚比
hlim /( Ra1 Ra 2 )
(b)
λ越大,油膜承载比例大,,f越小
四、流体摩擦(润滑) 膜厚比λ >5 全液体摩擦
摩擦与磨损
3.边界摩擦
两摩擦表面被吸附在表面的边界膜隔开。
4.混合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