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2_课程设计-谷物联合收获机脱粒工作部件的设计(喂入量10kg.s-纹杆式脱粒装置)
3010_课程设计-谷物联合收获机脱粒工作部件的设计(喂入量8kg.s-纹杆式脱粒装置)

1 设计目的本次设计一个纹杆式脱粒装置,其喂入量为 8kg/s。
在设计纹杆式脱粒装 置的过程中,要适用大小麦、水稻、釉粳、大豆、高粱、玉米和谷子等多种 作物,我们要对滚筒和凹板作出合理的构思,细致的分析,公益性的考虑, 并且进行零件的设计和计算,作出脱离装置的装配图,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明确设计丝路,掌握设计方法。
初步掌握结构分析、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2 脱粒装置的选择脱粒装置是脱粒机与水稻联合收割机的核心部分。
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了脱粒质量和生产率,而且对分离清选等也有很大影响。
脱粒方式可分为 纹杆式、钉齿式、双滚筒和轴流式。
根据表 9.6‐1 采用纹杆滚筒式脱粒装置。
纹杆分为 A 型和 D 型,由于 D 型纹杆抓取作物能力强,装卸方便,因此采用D 型。
滚筒采用开式即滚筒圆周方向不封闭,作物的喂入方式为纵喂。
3 结构设计3.1 滚筒滚筒的直径和长度大小与脱粒,分离装置的通过能力密切相关。
作物进入脱离装置呈薄层则得到的脱粒与分离效果最好,滚筒长度一定 时,增加滚筒凹板的包角能提高分离率,小直径滚筒采用大的凹板包角(加 大弧长),相当与增加脱粒分离时间,并有利于提高稻粒分离率。
因为对某种 作物脱粒所需的速度是一定的,使稻粒分离的主要因素是运动中稻粒所受的 离心力,而离心力与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小直径滚筒和高转速有利于 稻粒分离,且小直径滚筒结构小,效率高,比较经济。
但随着喂入量增大到 一定值后,滚筒凹板间作物层变厚,工作质量将降低。
直径大的滚筒配同样 的凹板包角,可以有较大的凹板分离面积,能提高其脱粒能力和生产率。
采用大直径滚筒使脱粒装置体积和重量增大,从而使整机的外形尺寸加大。
小 直径滚筒脱粒后的谷草比较碎,在同样脱粒负荷下,小直径的脱粒功率消耗 一般比大直径滚筒稍大,确定滚筒直径 D 时,应首先从可以配用的最大凹板 弧长来考虑。
只有在凹板弧长因包角限制不能增大时候才选用较大的滚筒直 径。
3006_课程设计-谷物联合收获机脱粒工作部件的设计(喂入量5kg.s-水稻弓齿式联合收割机脱粒部分)

1、引言半喂入型脱离装置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弓齿滚筒进行脱粒。
作物可在滚筒四周的不同位置进行脱 粒,分上脱、下脱和倒挂脱三种形式。
脱粒时夹持输送链将谷物根部整齐地夹住,使茎杆不进入滚筒, 仅谷穗部分进入滚筒和凹版筛之间的脱粒间隙 , 夹持输送链夹住谷物沿滚 筒轴向移动,在轴向移动的过程中,谷穗不断受到滚筒弓齿的梳刷、冲击将谷粒脱下。
脱下的谷粒将穿 过凹版筛落到清粮室或谷物搅龙上,而完整的禾秆则油出口端被夹持链排出,被弓齿拉断的短禾秆和断 穗等由滚筒排至副滚筒(排杂筒)的下方,经副滚筒再次脱粒后抛出机外。
这种脱粒装置基本上保持了茎杆的完整,并解决了脱粒不净与籽粒破碎之间的矛盾,由于茎杆不进入脱粒装置内,所以消耗的功率也比较少。
2、结构的设计与计算2.1 、方案确定水稻半喂人脱粒机由夹持输送装置、脱粒滚筒、副滚筒、切刀、清选装置、籽粒推运器和出粮筒等组成.其结构如图 l 所示。
按照要求,本设计主要设计水稻半喂入脱粒机的喂入和脱粒部分。
2.2、喂入方式采用下脱式,具有以下特点:(1)、凹版包角小,分离面积小,分离率低,夹带损失大(2)、凹版筛孔被茎杆遮挡,分离效率低,湿脱时筛孔容易阻塞(3)、喂入性能好,断穗、带柄均少(4)、脱到和脱麦的通用性好2.3、滚筒的长度用最少的弓齿数、最短的滚筒长度达到净脱、分离、消耗动力少而负荷均匀是设计的目的。
而滚筒 长,配置的总齿数多,凹版面积大,脱净率高,分离干净,夹带损失小,生产率有所提高。
所以,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较小的滚筒长度。
根据实验研究和给定的喂入量 s kg q / 5= , 取滚筒长度 mm L 700 = 能满足脱粒要求。
2.4、滚筒直径弓齿滚筒式脱粒装置工作时茎杆是被夹持进行工作的。
滚筒的直径D (不包括弓齿高度)与茎杆的喂 入长度l ,以及茎杆的喂入部分对应滚筒的圆心角a 之间有一定的关系:ap p pa l D D 2 , 1 2 ³ ³ · 茎杆的喂入长度必须大于谷物结穗部分的长度,不然将产生漏脱现象。
自走轮式谷物联合收获机(全喂入)在谷物收获过程中的颗粒损失控制

自走轮式谷物联合收获机(全喂入)在谷物收获过程中的颗粒损失控制概述谷物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收获过程中的颗粒损失一直是农民和农机运营商关注的问题。
自走轮式谷物联合收获机可以高效地收割谷物,但颗粒损失需要得到严格控制。
本文将探讨自走轮式谷物联合收获机在谷物收获过程中的颗粒损失控制方法和机制。
颗粒损失的影响因素自走轮式谷物联合收获机对谷物的损失主要包括颗粒脱离、颗粒破碎和颗粒丢失等。
这些损失的产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收割速度、作物品种、农作物湿度、机械结构和操作者技术水平等。
控制颗粒脱离与破碎首先,要控制自走轮式谷物联合收获机在收割作物时颗粒的脱离和破碎问题。
为了避免颗粒脱离,可以选择合适的刀片和刀具,并且及时进行磨损和更换,确保其在收割作物时的切割效果。
此外,可以调整收割速度和托架高度,使得作物能够顺利进入和通过收割装置,减少颗粒脱离的可能性。
颗粒破碎是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谷物在收割过程中,有可能被收割装置强烈撞击,导致颗粒破碎。
为了减少颗粒破碎,可以调整收割机械的速度和托架高度,以及利用避震装置减轻谷物受到的冲击力。
此外,对于特别易碎的谷物品种,可以选择适当的收割技术,并减少机械运转速度,以降低颗粒破碎的风险。
减少颗粒丢失颗粒丢失是指在谷物收割过程中,谷物从收割装置中脱离的情况。
颗粒丢失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对农田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颗粒丢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设置防护装置:自走轮式谷物联合收获机应该配备防护网或装箱装置,以防止谷物在收割过程中从收割装置中掉落。
2.调整收割装置:合理调整收割装置的高度和位置,确保作物能够顺利通过收割装置而不会从侧面或底部脱离。
3.优化作业技术:操作者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收割技术,如保持适当的速度、调整刀片和刀具以及及时清理和维护收割装置等。
4.合理选择收获时间:谷物的湿度对颗粒丢失有重要影响。
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避免谷物湿度过高或过低,有助于减少颗粒丢失。
3005_课程设计-谷物联合收获机脱粒工作部件的设计(喂入量5kg.s-双滚筒脱粒装置)

1.引言所谓双滚筒式脱粒装置,就是两个脱粒装置的组合。
它的第一滚筒为钉齿式,第 二滚筒为纹杆式。
脱粒时作物经第一滚筒脱出的成熟麦粒通过第一凹板分离后,未 脱下的较难脱的麦粒和茎杆进入第二滚筒,然后将麦粒完全脱净。
4LQ-2.5联合收割 机滚筒转速(转/分)的调整范围:钉齿:400/1330,纹杆:400-1200共八级,滚筒 与凹板间隙(毫米)调整范围,钉齿上侧间隙5,纹杆入口:0-60、出口:0-45。
由于 这些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选择的不恰当,脱粒过程中常常引起麦粒的破碎。
麦粒的 破碎率是衡量脱粒装置工作性能的重要指标。
因此,合理选择滚筒的速度和正确的 调整滚筒与凹板的间隙, 用正交法对4LQ-2.5联合收割机脱粒机构进引室内性能试验 是降低麦粒破碎率的必要措施。
2.理论介绍本次设计的是纹杆——钉齿双滚筒,第一个滚筒有喂入的谷物层均匀和拉薄作用, 进入第二滚筒谷物层较均薄,因而脱净率高,而破碎较低,但作物经二次脱粒,碎 秸草增加,清选工作负担大,因此功率消防大。
双滚筒装置对潮湿的作物适应性较 强。
双滚筒脱粒装置的第一滚筒大多采用钉齿式滚筒,第二个滚筒为纹杆式滚筒。
第一滚筒用钉齿式有利于抓取作物,脱粒能力强,第二滚筒 用纹杆式有利于提高分 离率,减少碎茎杆。
这种形式适用于收获稻麦。
配置双滚筒要注意保持作物脱粒工艺流程通畅。
要使第一滚筒脱出的作物秸杆 能顺利地喂入第二滚筒,中间设置过渡板,过渡板作用是保证正确的喂入第二个滚 筒,保证脱粒工作顺利的进行。
脱粒装置工作复杂,工作原理主要靠冲击,揉搓,梳刷等原理脱粒。
双滚筒脱粒装置采用前后两个脱粒滚筒,前脱粒滚筒为钉齿式,转速较低。
使 成熟饱满,易脱落的谷粒快速脱落下来,然后将未脱净的稻杆投入后齿杆脱粒滚筒, 使稿杆上剩余的较不易脱落的不十分成熟和不饱满的谷粒在较高速滚筒更强力的打 击落下来。
常用滚筒型式有圆柱形和圆锥形钉齿滚筒,滚筒圈有闭式也有开式:考虑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脱粒质量要求,选择圆柱形滚筒连同钉齿整体铸造。
农业机械学课程设计-纹杆式脱粒装置设计-8KG(含图纸) .doc

农业机械学课程设计-纹杆式脱粒装置设计-8KG(含图纸) .doc1 设计目的图纸加153893706本次设计一个纹杆式脱粒装置,其喂入量为8kg/s。
在设计纹杆式脱粒装置的过程中,要适用大小麦、水稻、釉粳、大豆、高粱、玉米和谷子等多种作物,我们要对滚筒和凹板作出合理的构思,细致的分析,公益性的考虑,并且进行零件的设计和计算,作出脱离装置的装配图,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明确设计丝路,掌握设计方法。
初步掌握结构分析、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2 脱粒装置的选择脱粒装置是脱粒机与水稻联合收割机的核心部分。
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脱粒质量和生产率,而且对分离清选等也有很大影响。
脱粒方式可分为纹杆式、钉齿式、双滚筒和轴流式。
根据表9.6-1采用纹杆滚筒式脱粒装置。
纹杆分为A型和D型,由于D型纹杆抓取作物能力强,装卸方便,因此采用D 型。
滚筒采用开式即滚筒圆周方向不封闭,作物的喂入方式为纵喂。
3 结构设计3.1滚筒滚筒的直径和长度大小与脱粒,分离装置的通过能力密切相关。
作物进入脱离装置呈薄层则得到的脱粒与分离效果最好,滚筒长度一定时,增加滚筒凹板的包角能提高分离率,小直径滚筒采用大的凹板包角(加大弧长),相当与增加脱粒分离时间,并有利于提高稻粒分离率。
因为对某种作物脱粒所需的速度是一定的,使稻粒分离的主要因素是运动中稻粒所受的离心力,而离心力与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小直径滚筒和高转速有利于稻粒分离,且小直径滚筒结构小,效率高,比较经济。
但随着喂入量增大到一定值后,滚筒凹板间作物层变厚,工作质量将降低。
直径大的滚筒配同样的凹板包角,可以有较大的凹板分离面积,能提高其脱粒能力和生产率。
采用大直径滚筒使脱粒装置体积和重量增大,从而使整机的外形尺寸加大。
小直径滚筒脱粒后的谷草比较碎,在同样脱粒负荷下,小直径的脱粒功率消耗一般比大直径滚筒稍大,确定滚筒直径D 时,应首先从可以配用的最大凹板弧长来考虑。
只有在凹板弧长因包角限制不能增大时候才选用较大的滚筒直径。
农业机械学课程设计-谷物联合收割机清选装置工作部件的设计-3KG(含图纸) .doc

农业机械学课程设计图纸加153893706学院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中国·大庆2008 年 06 月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 (1)1.设计目的 (2)2.构造与工作原理 (2)3.形式选择 (2)4.结构设计 (2)4.1风扇与筛子配置 (2)4.2阶状抖动板的设计 (2)4.3清选筛的主要尺寸和需用功率(长度 宽度) (2)4.4清选筛的设计 (3)4.5筛子的选择 (3)4.6筛架的设计 (3)4.7驱动机构 (3)4.8风扇的设计与选择 (4)4.9清选筛主要参数的确定 (4)5.结论 (5)参考文献 (6)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谷物联合收割机清选装置工作部件的设计一、已知条件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喂入量3kg/s,工作部件类型轴流式收割机清选装置。
二、设计要求1、系统地了解谷物收割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及相关的实验设备。
2、要求准确掌握收割机的各个工作部件及工作原理。
3、学会数学建模的方法分析实际收割机的各个工作部件。
4、独立完成谷物联合收割机工作部件的设计与计算。
5、应符合课程设计报告的基本要求,独立完成你的论文。
三、撰写论文要求1、论文内容包括中文封皮、目录、综述、正文(设计与计算)、参考文献、附录(设计图0号)、等主要部分组成。
2、论文开本要求:A4;左边距:25mm,右边距:20mm,上边距:20mm,下边距:25mm,页眉边距:14mm,页脚边距:18mm;正文行间距:五号字自然排版。
3、标题四号黑体。
标明参考文献的出处。
4、素材收集真实有效,论述图文并茂。
四、相关参考书目(自行检索)五、本课程论文答疑人(注明各答疑人答疑的部分):六、时间分配比例(供参考)06月19日至06月21日根据论文的基本条件进行资料查阅。
06月22日至06月23日确定方案,初步编辑。
06月22日至06月30日计算、画图、编辑撰写与修改。
06月30日至06月31日论文装订、答辩。
农业机械应用技术教案:第五章 谷物收获机械02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教学环节教学主要内容与过程说明组织教学5‘课程导入5‘讲解新课65‘课前准备工作;作业检查提问:1、简介谷物收获方法有哪些2、简述收割机的工作过程?脱粒机械是收获过程中最重要的机具之一,在分别收获法中占主导地位,利用脱粒机械可使收获周期比人工收获缩短5~7天,在联合收获机上他作为核心部件,对整机的工作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5-1-3 脱粒机的构造及工作过程一、类型按脱粒程度分类简易式脱粒机半复式脱粒机复式脱粒机按谷物喂入的方式分类全喂入脱粒机半喂入脱粒机➢简易式脱粒机——只有脱粒装置,不能分离和清粮,处理结果为混合物,尚需后续加工处理。
➢半复式脱粒机——有脱粒、分离和清粮功能,能获得比较干净的籽粒,但脱粒不太彻底,仍有少量的混合物。
➢复式脱粒机——除了有脱粒、分离、清粮功能外,还设有复脱、复清和分级装置,能获得不同级别的干净籽粒。
师生互礼提问板书黑体黑板演示图示学生记录➢二、脱粒机的一般组成脱粒装置、分离装置、清粮装置、传动装置和机架等。
三、脱粒机械的工作过程被割谷物经脱粒机械的喂入口进入由脱粒滚筒和凹版组成的脱粒间隙进行打击和搓擦后,短脱出物通过栅格状凹版进入由清选筛和风机组成的清粮装置进行清选。
长脱出物则进入分离装置进行茎秆与籽粒的分离,长茎秆被排出机外,而籽粒等短脱出物则通过分离装置上的筛孔进入下方的清粮装置进行清选;在风机和清选筛的联合作用下,颖壳等细小轻杂物被吹出机外,干净的籽粒经由籽粒收集装置进入集粮装置。
讲解课程内容类比讲解学生提问学生列举对比讲解图示讲解谷物粮食短脱出物长茎秆籽粒杂余籽粒。
农业机械学课程设计-谷物联合收获机玉米脱粒机工作部件的设计-4KG(含图纸)

农业机械学课程设计图纸加153893706学院:工程学院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中国·大庆2008 年 6 月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 (1)一、设计要求 (2)1.1适应性 (2)1.2脱粒质量要求 (2)1.3生产效率指标 (2)二、结构设计 (2)2.1 滚筒的选择与工作原理 (2)2.2 凹板的主要参数 (4)2.3 脱粒速度 (4)2.4 需用功率 (4)三、清选装置 (4)3.1清选类型 (4)3.2清选装置结构设计 (4)参考文献 (7)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谷物联合收获机玉米脱粒机工作部件的设计一、已知条件:谷物联合收获机的喂入量4kg/s ,工作部件类型玉米脱粒机。
二、设计要求:1、系统地了解谷物收获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及相关的实验设备。
2、要求准确掌握收获机的各个工作部件及工作原理。
3、学会数学建模的方法分析实际收获机的各个工作部件。
4、独立完成谷物联合收获机工作部件的设计与计算。
5、应符合课程设计报告的基本要求,独立完成你的论文。
三、撰写论文要求:1、论文内容包括中文封皮、目录、综述、正文(设计与计算)、参考文献、附录(设计图0号)、等主要部分组成。
2、论文开本要求:A4;左边距:25mm,右边距:20mm,上边距:20mm,下边距:25mm,页眉边距:14mm,页脚边距:18mm;正文行间距:五号字自然排版。
3、标题四号黑体。
标明参考文献的出处。
4、素材收集真实有效,论述图文并茂。
四、相关参考书目:(自行检索)。
五、本课程论文答疑人(注明各答疑人答疑的部分):。
六、时间分配比例(供参考)6月17日至6月19日根据论文的基本条件进行资料查阅。
6月20日至6月22日确定方案,初步编辑。
6月23日至6月27日计算、画图、编辑撰写与修改。
6月28日至6月30日论文装订、答辩。
开始进行日期 200 8 年 6月17 日。
完成日期 200 8年6月27 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课程设计任务书 (2)1.设计目的 (3)2.脱粒装置的选择 (3)3.结构设计 (3)3.1滚筒 (3)3.2凹板 (4)3.3脱粒间隙与速度 (5)3.4凹板与滚筒的相对位置 (5)4.脱粒间隙调整机构 (5)5.生产率与所需功率 (6)6.总结 (7)参考文献 (8)1 设计目的通过参照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实体,查阅相关书籍以及机械设计手册,设计出传统谷物联合收割机的 纹杆式脱粒装置的合理结构以及具体尺寸,使其满足对小麦,大豆等常见农作物的脱粒要求。
同时脱粒 生产率,脱净率,以及籽粒的破损率等工艺都要满足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以实现谷物的联合收割。
2 脱粒装置的选择脱粒装置是脱粒机与水稻联合收割机的核心部分。
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脱粒质量和生产率, 而且对分离清选等也有很大影响。
脱粒方式可分为纹杆式、钉齿式、双滚筒和轴流式。
根据表 9.6‐1 采 用纹杆滚筒式脱粒装置。
纹杆分为 A 型和 D 型,由于 D 型纹杆抓取作物能力强,装卸方便,因此采用 D 型。
滚筒采用开式即滚筒圆周方向不封闭,作物的喂入方式为纵喂。
3 结构设计3.1 滚筒滚筒的直径和长度大小与脱粒,分离装置的通过能力密切相关。
作物进入脱离装置呈薄层则得到的脱粒与分离效果最好,滚筒长度一定时,增加滚筒凹板的包角能 提高分离率,小直径滚筒采用大的凹板包角(加大弧长),相当与增加脱粒分离时间,并有利于提高稻 粒分离率。
因为对某种作物脱粒所需的速度是一定的,使稻粒分离的主要因素是运动中稻粒所受的离心 力, 而离心力与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所以小直径滚筒和高转速有利于稻粒分离, 且小直径滚筒结构小, 效率高,比较经济。
但随着喂入量增大到一定值后,滚筒凹板间作物层变厚,工作质量将降低。
直径大 的滚筒配同样的凹板包角,可以有较大的凹板分离面积,能提高其脱粒能力和生产率。
采用大直径滚筒 使脱粒装置体积和重量增大,从而使整机的外形尺寸加大。
小直径滚筒脱粒后的谷草比较碎,在同样脱 粒负荷下,小直径的脱粒功率消耗一般比大直径滚筒稍大,确定滚筒直径 D 时,应首先从可以配用的 最大凹板弧长来考虑。
只有在凹板弧长因包角限制不能增大时候才选用较大的滚筒直径。
我国纹杆滚筒标准规定,滚筒直径系列尺寸为 400,450,550 和 600。
在国外联合收割机上有采用 直径达到 800mm 的纹杆滚筒脱粒装置。
喂入量为 10kg/s ,选滚筒直径 D =600mm纹杆滚筒长度L 主要根据生产率决定。
在纵喂的脱粒装置上滚筒长度按下式计算;0 () q L m q ³ ……………………………………(3‐1)式中 q ―脱粒装置的喂入量(kg/s )0 q ‐滚筒单位长度允许承担的喂入量(kg/s),现有一般纵喂脱粒机取 0 q =1.5~2.0,对 T 型和 型联合收割机 0 q =3~4,对直流型的滚筒长度随割幅而定。
010 2.50() 4 q L m q ³==取 L=2500mm在 NJ105-75 标准中规定滚筒长度系列为 500,700,900,1200,1350,1500mm ,1100mm 为保 留系列,在新设计的机器中不采用。
计算滚筒长度为2500mm ,需要特质。
纹杆根数 Z可按下列式计算……………………………………(3‐2)式中 S 是纹杆间距(mm ),一般为 180~250mm ,横喂滚筒直径较小,S 的最小值 150mm ,为便于滚 筒平衡,纹杆数一般都取偶数。
在 NJ105-75 标准中规定 D =400,450mm ,Z =6;D =550,600mm , Z =8取 D =600mm,Z=83.2 凹板凹板除配合滚筒起脱粒作用外,还应起分离脱出物作用。
使脱下的大部分稻粒能很快地分离,可避 免和减少稻粒破碎,同时也减轻了分离装置的负担,要提高凹板的通过性,必需尽可能地加大凹板的有 效分离面积,也称筛孔率。
纹杆滚筒式脱粒装置常用的凹板结构有栅格式与冲孔式凹板。
钢板冲孔式凹板的优点是制造工艺简 单,但筛孔率仅 25~30%,分离率一般不超过 50%,而栅格式凹板的筛孔率为 40~70%,凹板分离率 可高达 75~90%,故栅格式应用普遍。
栅格式凹板由横格板,侧弧板,筛条等组成,一般为整体结构,包角a 超过 的凹板分成两段 或三段制造。
通过调节机构可改变凹板与滚筒的间隙。
凹板上的栅格板与筛条构成分离筛孔,横格板均 布时格板间的孔长(b )约 30~40mm ,非均布为 30~50mm ,筛条间孔宽() a 为 8~15mm 。
筛孔宽大 时,稻粒破碎少而漏下的未脱净穗与碎秸秆增多。
横格板应用棱角,顶面一般高出筛条,使旋转滚筒对 作物冲击,振动充分发挥脱粒和分离作用,高度过大易使秸秆破碎增多。
凹板面积A 和凹板弧长l 对脱粒装置的脱粒和分离能力有显著影响,因而也与喂入量有关,其关系 式为: 2 (1) () 0.6 a q A Bl m q b - =³= …………………………………………(3‐3)式中 B ―为凹板的宽度(m )l ―为凹板的弧长(m )q ―为脱粒装置的喂入量(kg/s )b ―为喂入作物中谷粒所占重量的比率a q -当b =0.4 时,单位凹板面积允许负担的喂入量;对脱粒机取 2.5~3,对联合收割机取 5~8。
要求脱粒装置具有较高的分离性能时取最小值,发动机功率较大可取最大值。
凹板宽度 B 等于滚筒长度L ,因此当滚筒长度确定后,即可求出凹板弧长l 。
弧长大脱粒分离能力加强,允许的喂入量增大, 生产率提高。
但相应的秸秆增多, 功率消耗也加大。
滚筒直径一定,加大凹板弧长等于增加包角,凹板包角过大时,易使秸秆缠绕滚筒。
现有脱粒装置上凹 板包角 多数采用 ,少数达 左右。
在工作质量满意的前提下,凹板弧长取短些为好,一般弧长为 350~700mm 。
2 (1)(10.4)10 2.0() 0.60.65 aq A Bl m q b --´ =³== ´ B =2.0 2.0 1.0() 2.0A l mB === l =1000mm , A =2.0 180 1.0180 100 3.140.5l R a p ´´ === ´ o o ……………………………………(3‐4) 脱粒间隙:入口间隙为 20mm,出口间隙为 5mm.100 a = o 。
3.3 脱粒间隙与速度 滚筒凹板间组成的空隙称脱粒间隙。
为使脱粒装置能适应不同品种和不同湿度的作物,脱粒间隙一 般可调节。
在通常情况下脱粒间隙按一定规律变化,在作物进口处的间隙大,出口处的间隙小,间隙比 (入口间隙与出口间隙之比)为 2~4。
在作物能顺利喂入的条件下入口间隙可尽量调小,有利于提高 脱粒装置的工作质量。
常用的作物脱粒间隙范围见下表:纹杆滚筒式脱粒装置的脱粒速度与脱粒间隙脱粒间隙(mm) 作物种类滚筒速度 (m/s) 入口 出口 小、大麦27~32 16~22 4~6 水稻釉粳24~26 26~30 16~22 16~22 4~10 4~6 大豆10~14 20~30 6~15 高粱12~22 20~30 4~6 玉米10~16 35~45 12~22 谷子 24~28 15~20 2~4脱粒速度是指滚筒旋转时纹杆顶端的圆周速度。
脱粒速度大,对作物的打击大,脱净率与分离率会 提高,谷粒的破碎和碎秸秆增多,功率消耗加大。
反之则小。
当脱净率与分离率能满意时应选用较低的 脱粒速度。
各种作物常用的脱粒速度可参照上表。
3.4 凹板与滚筒的相对位置把喂入口布置在脱粒装置的前部,凹板进口端设置在滚筒轴线以下,底部切线以上。
作物喂入方向 以位于 D/4 为半径的滚筒假想同心圆的切线处较易。
脱出物排出口位置在凹板面积确定后大体上已定, 但要求使秸草的抛出轨迹能适合脱粒工艺流程, 避免排出的秸草返绕至滚筒前部。
凹板包角的出口端通 常在滚筒水平轴线以下。
4 脱粒间隙调整机构脱粒间隙的调节采用移动凹板来实现。
凹板采用出入口快速大幅度调节的联动调节机构,以便遇滚 筒堵塞时,可以迅速降落凹板,使堵塞作物顺利通过。
该机构由两根等长吊杆和凹板侧板组成一个固定的等腰三角形。
在三角形各顶点侧壁上开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长孔。
扳动操作手柄,通过弯臂和拉 杆使支承臂绕支点转动,两等长吊杆沿长孔作直线移动,从而改变滚筒和凹板的间隙。
当调到需要的间 隙时,操作手柄可固定在齿板上相应的长孔内。
若滚筒即将堵塞时,把操作手柄向右扳动至极限位置, 间隙便迅速调到最大。
凹板由可调节吊杆与支承臂相连,由拉杆和凹板联接处侧壁上的导向孔定位。
扳 动操作手柄, 通过调节螺母拉动拉杆, 使支承臂绕支承点上下摆动, 可调节吊杆带动凹板沿导向孔移动, 改变滚筒和凹板的间隙。
这种机构对凹板进行三种调节:(1)调节可调节吊杆长度,改变滚筒与凹板的 相对位置。
(2)拧动调节螺母改变拉杆长度,获得不同的间隙。
(3)提起操纵手柄,可快速将滚筒与凹 板的间隙调大,以防止滚筒堵塞。
5 生产率与所需功率纹杆滚筒式脱粒装置的生产率习惯用喂入量表示,即每秒进入脱粒装置的作物总量。
生产率主要按 各种脱粒机和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的试验和统计所得到的数据资料来进行计算。
(1) 按纹杆单位长度脱粒能力计算生产率 q :0 60ZnL q m = ………………………………………………………(5‐1) 8764 2.50.02081019 2.50.020 5.09 6.79(/) 6060kg s ´´´´´´ == :: 式中 Z‐‐‐‐‐‐‐‐纹杆根数;n‐‐‐‐‐‐‐‐‐滚筒转速 r/minL‐‐‐‐‐‐‐‐滚筒长度 m0 m ‐‐‐‐‐纹杆单位长度脱粒能力kg/m ,与作物的特性,纹杆间距以及脱粒装置出口处茎秆速度有关,常采用 0.018~0.024kg/m 。
(2) 按凹板单位面积允许负担作物喂入量计算生产率 p 。
根据已知凹板宽度和弧长, 从式中求出 p 。
纹杆滚筒式脱粒装置总功率消耗N 包括克服滚筒转动时轴承的摩擦阻力和滚筒旋转时的空气 阻力等空转功率和脱粒滚筒在脱粒过程中功率消耗两部分。
230 1000(1) T q N N N A B f n w w =+=++ - ………………………………(5‐2) 234 31012 0.310700.521070 5.0492 1000(10.7) KW -- ´ =´´+´´+= ´- 式中 w ----滚筒角速度v ----滚筒圆周速度m/s A---- 系数,与轴承种类,传动方式有关取(0.2~0.5) 310 - ´ B------系数,与滚筒转动时的迎风面积有关,取 6 (0.48~0.68)10- ´ q -----喂入量kg/sf-----搓擦系数,与圆周速度,凹板间隙, 喂入量,谷物湿度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