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凝土组合梁.详解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概况

一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概况(一)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一般概念组合结构定义:组合结构的种类繁多,从广义上讲,组合结构是指两种或多种不同材料组成一个结构或构件而共同工作的结构(Composite Structure)。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继木结构、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之后发展兴起的第五大类结构。
从广义概念上看,钢筋混凝土结构就是具有代表性的组合结构的一种。
组合结构分类:组合结构通常是指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其中钢又分为钢筋和型钢,混凝土可以是素混凝土也可以是钢筋混凝土。
国内外常用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主要包括以下五大类:(1)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板;(2)钢—混凝土组合梁;(3)钢骨混凝土结构(也称为型钢混凝土结构或劲性混凝土结构);(4)钢管混凝土结构;(5)外包钢混凝土结构。
(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概况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这门学科起源于本世纪初期。
于本世纪二十年代进行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
到了五十年代已基本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至今组合结构在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目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高层建筑、桥梁工程等许多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国外,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最初大量应用于土木工程旨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的欧洲急需恢复战争破坏的房屋和桥梁,工程师们采用了大量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加快了重建的速度,完成了大量的道路桥梁和房屋的重建工程。
1968年日本十胜冲地震以后,发现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修建的房屋,其抗震性能良好,于是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日本的高层与超高层中得到迅速发展。
60年代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英、美、日、苏、法、德)根据本国的试验研究成果及施工技术条件制定了相应的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1971年成立了由欧洲国际混凝土委员会(CES)、欧洲钢结构协会(ECCS)、国际预应力联合会(FIP)和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IABSE)组成的组合结构委员会,多次组织了国际性的组合结构学术讨论会,并于1981年正式颁布了《组合结构》规范。
钢-混凝土组合梁组合楼板试用阶段挠度限值

钢-混凝土组合梁组合楼板试用阶段挠度限值钢-混凝土组合梁(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是由钢梁和混凝土楼板共同构成的一种结构形式。
由于钢和混凝土在强度和刚度上具有互补的特点,组合梁能够充分发挥两种材料的优势,同时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组合楼板的挠度问题可能会对结构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组合楼板试用阶段的挠度限值进行控制。
在实际工程中,组合梁的挠度限值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结构设计、使用功能、技术要求等。
一般来说,组合楼板的挠度限值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建筑使用功能要求。
不同类型的建筑有不同的使用功能,对组合楼板的挠度限值也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对于办公楼、商业中心等对地板平整度要求较高的建筑,挠度限值应相对较小,以保证地板的平整度和使用舒适度。
2. 结构安全要求。
挠度过大可能导致结构的破坏和失稳,因此需要对组合楼板的挠度限值进行合理控制,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结构安全要求通常由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规定。
3. 用户需求和舒适性要求。
组合楼板的挠度限值还应考虑用户的需求和舒适性要求。
对于某些用户对舒适性要求较高的建筑,挠度应控制在用户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在试用阶段,组合楼板的挠度限值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并进行合理控制。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控制组合梁的挠度:1. 合理的结构设计。
通过合理布置梁的尺寸、间距和混凝土楼板的厚度等参数,控制组合楼板在设计荷载下的挠度。
2. 采用适当的材料。
选择合适的钢材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以满足组合楼板在试用阶段的挠度限值要求。
3. 合理的施工工艺。
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收缩带来的变形。
钢-混凝土组合楼板的试用阶段挠度限值应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结构安全要求、用户需求和舒适性要求等多种因素进行合理确定和控制。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适当的材料选用和施工工艺,可以有效减小组合楼板的挠度,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
钢与砼组合梁计算

钢与砼组合梁计算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是一种常用于建筑和桥梁结构中的梁。
它由一块钢板和一块混凝土板组成,这种结构使得梁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和抗弯刚度。
以下是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计算的一般步骤。
1.确定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
根据设计要求和荷载条件,选择合适的梁截面形状,如矩形、T型或箱形梁,并确定梁的净高、有效宽度和厚度。
2.计算混凝土梁的自重。
根据混凝土的密度和梁的净高、有效宽度、厚度来计算混凝土的自重,并与设计荷载进行比较。
3.计算混凝土梁的弯矩承载力。
根据混凝土的弯矩-曲率曲线和挠度极限的要求,计算混凝土组合梁的弯矩承载力,并进行比较。
4.计算钢梁的弯矩承载力。
根据钢材的强度和弯矩-曲率曲线,计算钢梁的弯矩承载力,并进行比较。
5.计算混凝土梁与钢梁的相对刚度。
根据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惯性矩,计算混凝土梁与钢梁的相对刚度,并进行比较。
6.判断梁的工作状态。
根据设计荷载和比较结果,判断梁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上述步骤仅为一般计算步骤,具体计算过程可能会因设计要求和荷载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同时,在计算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梁的支座条件、横向荷载效应、动力荷载、温度变形等。
需要注意的是,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计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
因此,在进行钢混凝土组合梁计算时,需要遵循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并交由专业人士进行计算和审查。
总结起来,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计算过程涉及到多个步骤,其中包括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的确定、混凝土梁和钢梁的弯矩承载力的计算、相对刚度的比较以及梁的工作状态的判断。
这些步骤需要考虑到设计要求和荷载条件的不同,并且需要遵循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计算。
在进行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计算时,应该委托专业人士进行计算和审查,以确保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概述和发展历史

钢-混凝土叠合板连续组合梁
1995
北京 西客站工程
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
1998
上海 金贸大厦
钢-混凝土组合梁
2000
深圳 赛格广场
图(1.4) 钢-混凝土组合梁
2000
芜湖 芜湖长江大桥
预应力混凝土板与钢桁架组合梁
2002
沈阳 沈阳市东西干道高架桥
钢-混凝土组合梁
2004
北京 LG 大楼(在建)
钢-混凝土组合梁
组合梁在我国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在改革开放以前,虽有少数工程曾经应用过钢-混凝 土组合梁,如武汉长江大桥,但当时未考虑组合效应而仅仅把它作为强度储备而提高安全度 或者是为了方便施工而己,当时我国有关设计规范都未涉及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内容。 1978 年以来,原郑州丁学院、原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华北电力
截面设计方法
内力分析方法
宽厚比要求
备注
连续梁:塑性机构分析法
I 类截面
满足塑性分析 4 条件
简支梁
II,I 类截面
塑性设计
等截面模型+弯矩调幅法 30% I 类截面 等截面模型+弯矩调幅法 20% II 类截面
满足塑性分析 4 条件
变截面模型+弯矩调幅法 15% I 类截面
规范方法
变截面模型+弯矩调幅法 10% II 类截面
2 长期效应 4 混 凝 土 纵 向 剪 切
组 合 下 的 面计算
组 合 下 的 面计算
挠度
挠度
决定调幅效果的截面分类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如表(1.3)所示:
表 1.3 组合截面的分类 [9]
截面类型
翼缘
腹板
I 类截面 塑性设计 1:要求塑 性铰有转动能力
组合结构设计原理 第2版 第6章 钢-混凝土组合梁

第六章 钢-混凝土组合梁
主讲人
目录
content
6.1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概念和特点 6.2 组合梁的构造要求 6.3 组合梁的设计方法 6.4 简支组合梁的弹性设计方法 6.5 简支组合梁的塑性设计方法 6.6 组合梁的纵向抗剪计算 6.7 组合梁抗剪连接件的计算 66.8 组合梁的变形计算 6.9 连续组合梁设计方法 本章小结
由混凝土板和钢梁组成的楼盖中,如果在两者交界面处没有连接构造措施,在弯矩作用下,混凝土板截面和 钢梁截面的弯曲变形相互独立,各自有其中和轴。如果忽略交界面处的摩擦力,两者之间必定发生相对水平滑移 错动,因此其受弯承载力为混凝土板受弯承载力和钢梁受弯承载力之和,这种梁称为非组合梁(图6-1)。
(a)交界面的滑移错动
(a)交界面的滑移错动
(b)交界面应力
应变
弹性应力 塑性应力
(c)截面应力、应变分布示意图
图6-2 组合梁受力情况及截面应力、应变分布示意图
剪应力
当钢梁与混凝土板间设置的抗剪连接件数量较少,受剪承载力不足时,梁在弯矩作用下的受力状态介于非组 合梁和组合梁之间,混凝土翼板和钢梁上翼缘交界面处产生一定的相互滑移,这种梁称为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 相应设置了足够数量抗剪连接件的组合梁也称为完全抗剪连接组合梁。部分抗剪连接组合梁的受弯承载力和刚度 介于非组合梁和完全抗剪连接组合梁之间。一般用于跨度不超过20m,以承受静力荷载为主、且没有太大集中荷 载的等截面组合梁。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采用部分抗剪连接也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6.1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概念和特点
6.1.1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概念
组合梁有两类:一种是将钢筋混凝土板锚固在钢梁上形成的组合梁(Composite Beam);另一种是将型钢 或焊接钢骨架埋入钢筋混凝土梁而形成的组合梁,又称为型钢混凝土梁(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或 Concrete Encased Steel Beam)。本章介绍的组合梁是指第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
浅谈钢-混组合梁结构在大跨度连续梁桥中的应用

浅谈钢-混组合梁结构在大跨度连续梁桥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3-01-29T08:41:55.448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37卷16期作者:姜传杆[导读] 钢-混凝土组合梁是指将钢梁与混凝土桥面板通过抗剪连接件连接成整体并考虑共同受力的桥梁结构形式。
姜传杆南京交通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钢-混凝土组合梁是指将钢梁与混凝土桥面板通过抗剪连接件连接成整体并考虑共同受力的桥梁结构形式。
组合结构桥梁将抗拉性能强的钢材、抗压性能强的混凝土分别合理地用在构件的受拉区及受压区,极大限度地追求高性能和经济性;由于钢、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合理组合,组合结构桥梁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性均好过钢结构桥梁或者混凝土桥梁。
目前国内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多应用在25-60m,更大跨度组合梁桥多采用斜拉桥。
在大跨度连续梁桥中由于负弯矩区桥面板受拉的受力特点,目前还未得到大面积应用。
本文将通过南京市绿都大道跨秦淮新河大桥的工程实例,对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大跨度连续梁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钢-混凝土组合梁、大跨度连续梁、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1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特点组合结构桥梁将抗拉性能强的钢材、抗压性能强的混凝土分别合理地用在构件的受拉区及受压区,钢梁和混凝土板通过抗剪连接件组合成一个整体而共同工作的梁,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板主要承受压力,钢梁主要承受拉力,更好地发挥钢和混凝土各自的材质特点,极大限度地追求高性能和经济性。
2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在国内的应用国内桥梁过去多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以及圬工拱桥等结构形式,对于等级较高、跨度较大的桥梁则选用钢桁桥,近20年为建设大跨度跨线桥及高架桥,可以降低结构高度的钢混组合结构得到了快速发展。
1991年,上海市南浦大桥建造了首座钢混组合梁斜拉桥;1993年北京市国贸桥是首座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板组合梁的桥梁;2000年,芜湖长江大桥是国内首座钢桁混凝土组合结构;2000年,深圳北站大桥是国内首座组合梁悬吊桥面系的钢管混凝土拱桥;2004年,云南祥临澜沧江大桥是国内首座钢混组合梁悬索桥;2005年,河南省泼河大桥是国内第一座波形钢腹板连续箱梁桥。
钢-砼组合梁

1.钢-砼组合梁(1)钢一混凝土组合梁的构成在城市桥梁工程中,钢-混凝土组合梁一般用于大跨径或较大跨径的桥梁结构,目的是减轻结构自重,尽量减少施工对现况交通与周边环境的影响。
①钢-砼组合梁一般由钢梁和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两部分组成。
钢梁由工字型截面或槽型截面构成,钢梁之间设横梁(横隔梁),有时在横梁之间还设小纵梁。
钢梁上浇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在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板之间设剪力连接件,二者共同工作。
对于连续梁,可在负弯距区施加预应力或通过“强迫位移法”调整负弯距区内力。
②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流程一般为:钢梁预制并焊接剪力连接件→架设钢梁→安装梁(横隔梁)及小纵梁(有时不设小纵梁)→安装预制混凝土板并浇筑接缝混凝土或支搭现浇混凝土桥面板的模板并铺设钢筋→现浇砼→养护→张拉预应力束→拆除临时支架或设施。
③钢梁的架设方法一般在设计时已考虑好,因此钢梁安装应按施工图进行。
(2)安装方法钢梁工地安装,根据跨径大小、河流情况、交通情况和起吊能力选择安装方法。
城区内常用架设方法有以下几种:白行式吊机整孔架设法、门架吊机整孔架设法、支架架设法、缆索吊机拼装架设法、悬臂拼装架设法、拖拉架设法等。
(3)安装前检查①钢梁安装前应对临时支架、支承、吊机等临时结构和钢梁结构本身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
②应对桥台、墩顶顶面高程、中线及各孔跨径进行复测,误差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方可安装。
③应按照构件明细表,核对进场的构件、零件,查验产品出厂合格证及材料的质量证明书。
(4)安装要点①钢梁安装过程中,每完成一节段应测量其位置、标高和预拱度,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调整。
②钢梁杆件工地焊缝连接,应按设计的顺序进行。
无规定时,焊接顺序宜为纵向从跨中向两端、横向从中线向两侧对称进行。
③钢梁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前,应复验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
高强螺栓连接前,应按出厂批号,每批抽验不小于8套扭矩系数。
穿人孔内应顺畅,不得强行敲人。
穿人方向应全桥一致。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概念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概念
钢-混凝土组合梁是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型式。
它主要通过在钢梁和混凝土翼缘板之间设置剪力连接件(栓钉、槽钢、弯筋等),抵抗两者在交界面处的掀起及相对滑移,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而共同工作。
钢-混凝土组合梁同钢筋混凝土梁相比,可以减轻结构自重,减小地震作用,减小截面尺寸,增加有效使用空间,节省支模工序和模板,缩短施工周期,增加梁的延性等。
同钢梁相比,可以减小用钢量,增大刚度,增加稳定性和整体性,增强结构抗火性和耐久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 3.3 组合梁试验结果分析
3.3.1 组合梁正截面受力性能
由试验结果知;从加荷到破坏,组合梁 正截面经历弹性、弹塑性和塑性三个受力阶 段,见图3.3.1
塑性 弹塑性 A 弹性
B
30
31
简支组合梁破坏形态
32
连续组合梁破坏形态
33
3.3.1
1、弹性阶段
组合梁正截面受力性能
在荷载作用初期,组合梁整体工作性能良好,荷载-变形曲 线基本上呈线性增长,当荷载达极限荷载的50%左右时,钢梁的 下翼缘开始屈服,而钢梁其它部分还有还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2、弹塑性阶段 加荷至混凝土翼缘板板底开裂后,钢梁的应变速率加快,组 合梁的变形增长速度大于荷载的增长速度,荷载-变形曲线开始 偏离原来的直线。当钢梁下翼缘达到曲服后,组合梁的挠度变形
y0
Ay A
i i
i
(3.4.3)
Ai ——第个单元的截面面积,对混凝土单元 需将其换算成钢材单元进行计算 ; yi ——第个单元重心轴距截面顶边得距离。
当考虑混凝土得徐变影响时,应将公式3.4.2 代入公式3.4.3进行计算,即可求得考虑混凝土徐 变影响的组合截面的重心轴距组合截面顶边的距 c y 离,并用 0 表示。
22
3.1.4
组合梁的施工方法
2. 施工阶段组合梁下设临时支撑
施工阶段在组合梁下设置临时支撑,临时支撑的数量根据组合梁的跨度大小
来确定,当跨度L大于7m时,支撑不应少于3个,当跨度L小于7m时,可设置 1~2个支撑。支撑设置的精确数量应根据施工阶段的变形来确定。这时,组合梁 不必进行施工阶段的计算,按使用阶段进行计算,全部荷载均由组合梁承受。设 置临时支撑可以减少组合梁在使用阶段的挠度,但需要较多的连接件来抵抗钢梁 与混凝土板之间的相对滑移。
(1)荷载短期效应组合时
(2)荷期长期效应组合时
beq be / 2 E
beq be / E
(3.4.1)
(3.4.2)
式中 beq——混凝土翼板换算为钢材的等效宽度; be ——混凝土翼板的有效宽度; E ——钢材弹性模量E与混凝土模量Ec的比值 。
41
2、换算截面重心轴(中和轴)的位置
抗矩为按下式计算:
47
4、考虑混凝土徐变的截面抵抗矩
c A0 beq hc1 A
I
c 0
beq hc31 12
beq hc1
y
c 0
0.5hc1 I s As y y
2
c 2 0
c I W0tc c 0 y0 hc1
W0bc
W0cc
c I0 c H y0
19
3.1.2 组合梁工作的基本原理
组合梁
•本课程重点学习组合梁
20
3.1.3
组合梁截面分析方法
组合梁截面分析方法有 弹性理论 方法和考虑截面塑
性变形发展的塑性理论计算方法。 1、弹性理论计算方法 弹性理论计算方法就是材料力学方法。这种计算方 法适合组合梁构件的施工阶段计算。
2、塑性理论计算方法
施工阶段 有无 支撑 短期 使用阶段 长期
设 计 内 容
弹性 方法
压区 砼换 算为 钢
?
钢梁
抗弯 抗剪 折算应力 连接件 挠度 稳定 裂缝
6
塑性 方法
截面砼 和钢均 达设计 强度
§3.1 概 述
通过剪力连接件将混凝土板与钢梁连接成整体, 形成钢与混凝土组合梁。在这种组合梁中,混凝土与 钢梁共同受力,协调变形。这种组合梁能够充分的利
17
3.1.2 组合梁工作的基本原理
非组合梁
18
3.1.2 组合梁工作的基本原理
组合梁
若在钢梁的上翼缘设置足够的抗剪连接件并
深入混凝土板形成整体,则可阻止混凝土板与钢 梁之间产生的相对滑移,使二者的弯曲变形协调, 共同承担荷载作用,即形成组合梁。 在荷载作用下,组合梁截面仅有一个中和轴, 混凝土板主要承受压力,钢梁主要承受拉力。
c I0 c y0
48
3.4.2 施工阶段组合梁计算
在楼板的混凝土未达到强度设计值以前,全部荷载 由组合梁中的钢梁承受,所以,施工阶段只需对钢梁 进行计算,其计算内容为;钢梁的正应力计算、剪应 力计算、整体稳定计算和钢梁挠度计算。此时称为组 合梁的第一受力阶段。
在施工阶段,当钢梁受压翼缘的自由长度与其宽度
显著增大,组合梁的工作进入弹塑性阶段
34
3.3.1
3、塑性阶段
组合梁正截面受力性能
加荷至破坏荷载的
90%以上时,组合梁跨 中的挠度变形大幅度增
长,荷载-变形曲线基
本呈水平趋势发展,此 时组合梁的工作已进入 塑性工作阶段。
35
3.3.1 组合梁正截面受力性能
图3.3.3 组合梁截面实测应变图
36
3.3.2 组合梁交接面的滑移特征
对于箱形截面梁
b0 235 40 t fy
53
3、钢梁剪应力计算
在主平面内受弯的实腹式钢梁,其腹板的剪应力
应满足下列条件:
V1 S 0 1 fv Itw
4 、钢梁的整体稳定性 组合梁中的钢梁部件,当其受压翼缘的自由长度 与宽度比值超过表 3.4.1 中规定的限值时 , 应按下式 验算楼板混凝土未凝固前的钢梁整体稳定性: Mx f bW x
用钢材所具有的抗拉性能和混凝土所具有的抗压性能,
从而使这两种不同性能的材料得到合理的利用。
7
3.1.1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组成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截面由钢梁、翼板 ( 或加 板托)和抗剪连接件等组成,见图3.1.1。
8
9
1、翼缘板
(1)现浇钢筋混凝土翼缘板,见图3.1.2
10
(2)预制钢筋混凝土翼缘板,见图3.1.3
2
2
I0 y 0 hc1
I0 W H y0
b 0
I0 W y0
c 0
46
4、考虑混凝土徐变的截面抵抗矩
组合梁在永久荷载的长期作用下 , 受压翼缘混凝土
发生徐变,将使混凝土翼缘的应力减小,钢梁的应力增大。 为了在计算中反映这一效应 , 可将混凝土翼缘板有效宽 度内的截面面积除以2换算成钢材截面面积。 此情况下 , 组合截面的中和轴一般位于钢梁的截面 内(见图 3.4.3 )。换算后的组合截面面积、惯性矩、 对钢梁上翼缘、下翼缘的抵抗矩以及对组合梁顶面的抵
42
3、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截面弹性抵抗矩
(1)中和轴在板内(见图3.4.2)
43
3、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截面弹性抵抗矩(中和轴在板内)
A0 beq hc1 Abeq he1 yo 0.5hc1 I s As y y0
2
25
3、混凝土板的有效宽度
26
4、板托尺寸 板托顶部的宽度与板托高度之比应不小于1.5, 且板托的高度不应大于混凝土板得厚度的1.5倍
27
5、钢梁
(1)截面尺寸 组合梁中的钢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组 合梁截面高度(包括板托)的1 / 2.5 ,即 h 0.4H (2)截面形状和加劲肋
28
3.2.3 主、次梁的连接
塑性理论计算方法适用与计算承受静力荷载或间接 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组合梁截面计算。计算时考虑构件截 面上的应力重分布。
21
3.1.4
组合梁的施工方法
组合梁的施工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 施工阶段组合梁下不设临时支撑
对施工阶段不设临时支撑的组合梁,计算分析时应按两阶段考虑:
(1)在施工阶段,即混凝土板的强度达到75%以前,钢梁的自重、混凝土板的 自重和施工活荷载由钢梁承受,并按《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方法计算; (2)在使用阶段,即当混凝土板的强度达到75%的设计强度后,用弹性理论计 算承载力时,使用荷载和第二阶段增加的恒载由组合截面承受。用塑性理论方 法计算时,则全部荷载由组合梁承受。
37
3.3.2 组合梁交接面的滑移特征
2、影响组合梁交接面上滑移的因素
( 1 )由图 3.3.4 可以看出,在荷载作用初期,荷
载-滑移曲线明显呈线性关系,当荷载达到极限荷
载的70%时,滑移增长速度明显大于荷载的增长速度 。 (2)连接件的刚度对滑移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3)混凝土的强度对组合梁交接面上滑移有一定 的影响。
Mx f xWnx
(2)双向弯曲 钢梁在双向弯矩和的共同作用下,其截面正 应力应满足下列要求:
51
2、钢梁正应力计算
My Wx f xWnx yWny
式中 M x`M y ——绕X轴和Y轴的弯矩设计值,对工字 形截面, X轴为强轴 Y轴为弱轴;
Wnx`Wny ——对X轴和Y轴的净截面抵抗拒; x` y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工字形截面分别
23
§ 3.2 构造要求 3.2.1 材料
1.混凝土 强度等级不低于C20。
2.钢筋
混凝土板中一般采用HPB235与HRB335。 3.钢材 宜采用Q235与Q345。
24
3.2.2
截面尺寸
1、组合梁的截面高度 简支梁组合梁的高跨比为1/18~1/12,一般取1/15. 2、混凝土楼板的厚度 当楼板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板时 , 压型钢板凸肋顶 至混凝土板顶混凝土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 当楼板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板时,混凝土板的厚度 不应小于100mm. 组合梁混凝土板厚,一般以10mm为模数,经常采 用的板厚为100mm、120mm、140mm、160mm 。 3、混凝土板的有效宽度 be b0 b1 b2
38
§ 3.4 组合梁按弹性理论分析
3.4.1 截面几何特征值
1、换算截面
组合梁在正弯矩作用下按弹性理论进行截面分析时,应根 据截面应变相同且总内力不变的原则,将受压混凝土板的有效 宽度折算成与钢材等效的换算截面宽度,见图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