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

医院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

一、标本接收的质量控制

检验人员严格按照《实验室样品的核收、登记及保存程序》中的有关规定对标本进行验收和不合格标本处理。

二、标本前处理的质量控制

标本接收人员收到标本后,要及时分发标本至相应专业组,相应专业组及时对标本进行处理,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保存,检测人员对所有的样品进行规范化的编号和核对,在血液标本分离过程中要正确选择离心速度和时间,尽可能避免标本溶血。标本采集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标本的离心、保存。

三、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要素

(一)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检测方法的选择和评价符合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

(二)校准品、试剂、质控品的评价、使用和管理参见《实验室外部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管理程序》。

(三)仪器设备:仪器要定期检查并经常维护和保养,使仪器设备处于最佳状态下运转。按照《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程序》,确定仪器设备在安装时或常规使用中能够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标准,并且符合相关检验所要求的条件。

(四)作业指导书:检验者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作业指

导书进行操作,不可违反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操作程序。

(五)人员:检验人员的资格和经历必须能够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并有相关培训和考核。具体规定参见《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四、室内质量控制的常规要求

检测人员根据检验项目对质控的要求,准备质控物,与常规标本相同条件测定质控物,分析控制结果。若失控,则不能发出该分析批次的病人结果,应纠正失控状态后,重新分析当批次的病人标本。

五、室内质量质控品

(一)质控品的种类

1.校准品:校准品通常不可作为质控品使用,但某些项目的质控品难以获取,则可考虑使用校准品代替质控品,前提条件是当前校准曲线所使用的校准品不可作为质控品使用,即需采用不同批号的校准品。

2.质控品:可以使液体的或冻干的材料,内含一个或多个稳定浓度的组分,质控品应与待测样本具有类似的基质。质控品只能用于质控活动,不可用于校准仪器或方法。

(二)质控品的选择:控制品是指专门用于质量控制目的的标本或溶液,合适的质控品是做好质量控制的前提,实验室在选用质控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基质效应:应尽量选择与待检病人标本具有相同基质

的控制品。

2.稳定性:尽量选用稳定性好,有效期长的质控品,须遵循供应商的说明要求保存质控品。

3.瓶间差:质控品的瓶间差应尽量地小,对冻干质控品的复溶过程要规范,避免实验室自身造成新的瓶间差。

4.靶值:无论供应商(质控品)有无标明靶值,实验室必须使用自己的检测系统确定本实验室检测项目的均值和标准差。

5.分析物的水平:日常工作中,分析过程的控制只做一个水平的质控品时,它所反映的仅仅是整个检验结果可报告范围中一点的表现,只说明在接近该控制值的患者标本的检验结果符合要求,难以反映远离该控制值的患者检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因此,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应有几个浓度的、浓度分布较宽的、最好是医学决定水平的、有分析测量范围的上下限值的质控品。质控物具备条件的,可选2个或3个水平。

6.质控品的使用与保存:严格按质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要保证用于复溶冻干质控品的溶剂的质量;冻干质控品复溶时所加溶剂的量要准确,并尽量保持每次加入量的一致性;冻干质控品复溶时应轻轻摇匀,使内溶物完全溶解,切忌剧烈振摇;质控品应严格按使用说用书规定的方法保存,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质控品;质控品要在与患者标本同样测定条

件下测定。

六、室内质量控制程序

(一)设定靶值和质控限:新批号的质控品应与当前使用的质控品一起并行测定。根据20次以上的质控测定结果,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外的数据),计算出均值作为暂定靶值;以此暂定靶值和该项目我科能达到精密度要求(CV%)计算出标准差作X~S图;一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 20 个质控测定结果汇聚在一起,计算累积均值,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靶值。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3~5个月来确定可靠的靶值。

(二)更换质控品;相同批号的质控品通常要保有一年以上的使用量,拟更换新批号的质控品时,应在“旧”批号质控品使用结束前与“旧”批号质控品一起测定,设立新的靶值和控制限。

(三)绘制控制图及记录质控结果:根据质控品的靶值和控制限绘制 Levey-Jennings 控制图(单一浓度水平),控制图应有5条控制限,包括X平均值、+2S、+3S、-2S和-3S。或将不同水平的质控结果绘制在同一图上的Z-分数图,或 Youden 图。将原始质控结果记录在质控图表上,电子版或打印的原始质控记录应保存三年以上。半定量检测项目的控制限只需3条,即靶值、上控制限和下控制限。该控制限一般为1 个测定结果级别。定性检测项目以阴阳性作为靶值

来控制。

(四)质控频率:按照CLIA'88规定,临床化学检验最大质控频度时间为2小时,血液学检验为8小时。实验室根据检验项目的方法学性能、检测系统性能和允许误差等要素探索质控频度,但不得超出CLIA'88 规定。检验科规定:日常工作实验室质控频度每天一次,急诊检验根据各项目要求具体制定质控频率。

(五)质控方法(规则)的应用

1.定量检测项目

(1)12s:一个水平测定值处于±2S~±3S界限内,可作为“警报“信号。

(2)13s:一个水平测定值超过±3S界限,为“失控“。

(3)22s:同批两个水平测定值同方向超过±2S 限值,(Z-分数质控图)或同一水平连续两次测定值同方向超出±2S限值为“失控”,多由系统误差造成。

(4)R4s:同一批测定中两个水平测定值一个超出+2S 限值,另一个超出-2S 限值,为“失控”,或同一水平连续两次测定,一次超出+2S限值,另一次超出-2S 限值,也为“失控”,此规则失控多属随机误差。

(5)41s;当一个水平测定值连续4次超过+1S或-1S 界限,或两个水平测定值同时连续2次超过+1S或-1S界限时(Z-分数质控图),为“失控”,由系统误差所致。

(6)10x:当一个水平测定值连续10次偏于一侧,或两个水平测定值同时连续5次偏于一侧时(Z-分数质控图),“失控“,是系统误差所致。

2.半定量和定性的检测项目

(1)半定量检测项目以阳性质控结果上下一个滴度或稀释度以及阴性质控结果为阴性即为在控,否则视为失控。

(2)纯定性试验检测项目以阴阳性作为质控规则。阴、阳性质控的检测结果分别为阴性和阳性即表明在控,否则为失控。

(3)以CUT OFF 值判断标准的定性项目:质控品浓度为阳性质控物浓度宜2×CUT OFF值左右,阴性质控物浓度宜0.5×CUT OFF值左右,使用Levey-Jennings 质控图,引出中心线和上下失控限;阴、阳性质控物的测定值均应在质控图中标出。

七、室内质量控制失控原因分析和处理

(一)失控原因分析。

(二)误差类型分析:质控图出现22s、41s、10x规则提示系统误差;质控图出现12s、13s、R4s提示随机误差。

(三)失控因素分析;主要包括试剂、校准品、质控品因素;仪器维护不良;分析操作等因素。

失控纠正方法:针对原因,通常可采取以下思路。单项目、单水平失控,首先考虑同一质控品重测;单项目、多水

平失控,首先检查试剂问题;多项目、多水平失控,首先考虑质控品质量问题,然后考虑仪器状态和校正问题。

(四)失控处理程序:

1.保留原始数据,如实记录质控结果,填写记录表。

2.分析失控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3.记录纠正后的在控结果,并点画在质控图上。

4.应确定失控的标本数,并对该批次失控的患者标本进行重新测定。

5.室内质控数据的管理。

6.室内质控的数据可以是纸质或电子,原始质控数据和原始记录保证3年可查。

7.每个月的质控统计数据(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应当有纸质报表,保存3~5 年以上。

8.失控记录报告由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名后保存3年,用于质量评审。

9.室内质控资料由各组质量管理员审核、签字后,在部门保存。

八、室内质控数据的周期性评价

管理评审前由各组质量管理员负责对本组室内质控数据进行周期性评价,必要时制定改进措施,交科主任批准。

临床生化组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程序

临床生化组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程序临床生化组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程序 1、目的:控制本实验室检测工作的精密度,确保常规检测工作结果的一致性 2、适用范围:临床化学实验室 3、职责:检验科主任负责组织人员制定质量控制程序,临床化学实验室组长负 责组织人员具体实施。 4、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程序:室内质量控制是由实验室技术人员采用一系列统计 学方法,连续评价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可行程度,判断检验报告是否可发出的整个过程。室内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质量控制保证体系中的基本要求之一。 4、1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前的准备工作 4、1、1培训工作人员:在开展质控前,每个实验室工作人员都应对质控的重要 性,基础知识,一般方法有较充分的了解,并在质控的实际过程中不断进行和提 高,在实际工作中实验室应培养一些质控工作的技术骨干; 4、1、2建立标本操作规程:实施质控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标准操作规程文件做保 障。如仪器的使用,维护操作规程,试剂,质控品,校准品等的操作规程。 4、1、3仪器的检定与校准:对测定临床样本的种类仪器要按一定要求进行校对, 校准是要选择合适的标准品,如有可能,校准品应能溯源到参考方法或参考物质。

4、1、4质控品的选择:质控品是保证质控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物理性状 可有冻干质控品,液体质控品,混合血清等;根据有无测定值可有定值质控品和 非定值质控品。实验室可根据各处的情况选用以上任何一种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 品。 作为较理想的质控品至少应具备以下一些特性:人血清基质,分布均匀;无传染性;添加剂和调制物的数量少;瓶间变异小;冻干品其复溶后稳定性好,多 数常规生化项目2~8?稳定7天,-20?不少于20天,某些不稳定成分在复溶后前4小时的变异应小于2%;到实验室后应有1年以上的有效期。 4、2室内质量控制的方法。 一般来说,生化组通常应将质控品与患者标本同时测定,并将质控结果标在质控图上,然后观察质控结果是否超过质控限,从而判断该批病人的检测结果是 否失控。 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是Levey-Jennings控制图。此图的优点是可以从两个角度观察误差,批内误差和批间误差。 室内质量控制的实际操作如下: 4、2、1设定靶值 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确定质控图的均值和质控限。实验室应对新批号质控品的各个测定项目自行确定靶值。靶值必须在实验室内使用自己现行的测定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 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预期标准的关键过程。在检验科中,质量控制流程是保证实验室测试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的标准格式,包括流程步骤、操作规范和数据分析等内容。 一、流程步骤 1. 样品接收与登记 a. 检验科人员接收样品,并核对样品信息与送样单是否一致。 b. 登记样品信息,包括样品名称、样品编号、送样人、送样时间等。 c. 将样品存放在指定位置,确保样品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 样品准备 a. 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对样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样品研磨、样品稀释等。 b. 在准备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样品受到外界污染或干扰。 3. 样品测试 a. 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行测试。 b.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样品测试操作,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c. 在测试过程中,及时记录测试数据,包括测试数值、测试时间等。 4. 质量控制样品测试

a. 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样品进行测试,以验证实验室的测试方法和仪器设备 的准确性。 b. 与标准值进行比对,评估实验室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c. 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样品的测试,以确保实验室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5. 数据分析与评估 a. 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相对偏差等统计指标。 b. 根据分析结果,评估实验室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c. 如发现异常结果或偏差超过预设范围,及时进行问题排查和纠正措施。 6. 报告编制与审核 a. 根据测试结果,编制检验报告,并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b. 报告需要经过质量控制主管或质量管理部门的审核,确保报告符合质量标 准和要求。 c. 完成报告的审核后,及时将报告交付给客户或相关部门。 二、操作规范 1.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且经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 2. 操作人员在进行样品接收、准备和测试等操作前,必须进行必要的洗手和穿 戴个人防护装备。 3. 样品接收时,操作人员必须核对样品信息与送样单是否一致,并记录样品的 接收时间和状态。 4. 在样品准备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样品受到外 界污染或干扰。

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

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 1.目的 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报告。 2.依据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3.适用范围 检验科 4.职责 4.1 检验科主任:质量管理小组负责人,全面负责科室质量控制工作。 4.2 质量管理小组:主要由各组室组长和副组长及干事组成,负责各专业组日常质量控制工作。 4.3 操作人员;执行检测项目的质量控制。 4.3 专业组:检测项目质量评价按要求参加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等机构组织的质量调查。 5.内容 5.1 室内质量控制 5.1.1 应使用上海市临检中心规定的质控品进行室内质控,注明质控品来源、浓度水平和质控规则。若有上海市临检中心以外的质控,也应注明质控品的品牌和质控规则。 5.1.2 室内质控数据必须及时输入计算机,生成质控图,及时观

察并判断在控或失控。各项目建立室内质控的天间均值和标准差,不可随意更改质控图上的标准差。 5.1.3 失控时应有失控处理和纠正措施,并保留失控数据和质控图上的失控点,必须填写失控分析,纠正失控后才能发出检验报告。 5.1.4 各专业组要配备电脑,使用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质控分析统计软件,室内质控数据应按要求定期上报结果,分析、反馈,结果有记录。 5.2 室间质量控制 5.2.1 各专业组均须参加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调查计划。 5.2.2 在接到室间质控统测的样品后,应按照常规临床检验方法与临床标本同时进行,必须按统一规定在测试日期内测试完毕,并经组内及时核对,保存原始资料,写出结果报告,按规定时间上报。 5.2.3 测试结果作好登记备查,多余样品应密封保存以备复查。 5.2.4 室间质评反馈结果由质量管理小组及时分析,查找失控原因,提出纠正方案,交科主任审阅,有记录。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 引言概述: 在医学检验领域,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室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之一。质量 控制流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措施来监测和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的四个部分,包括质量控制样本的选择与制备、质量控制样本的测试与分析、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与解释、以及质量控制结果的处理与改进。 一、质量控制样本的选择与制备 1.1 选择适当的质量控制样本:质量控制样本应具有与实际患者样本相似的特性,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选择质量控制样本时,应考虑样本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和代表性。 1.2 制备质量控制样本:质量控制样本的制备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首先,确定样本的浓度范围和目标值。然后,选择合适的基质和添加物,将目标分析物加入基质中,并进行均匀混合。最后,根据需要进行稀释或浓缩,以得到不同浓度的质量控制样本。 二、质量控制样本的测试与分析 2.1 设定质量控制样本的测试频率: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和要求,确定质量控制 样本的测试频率。通常情况下,每个批次或每天的第一个样本应进行质量控制测试。 2.2 进行质量控制测试:使用标准操作程序和合适的仪器设备,对质量控制样 本进行测试。确保测试过程中的操作准确无误,避免人为误差的产生。 2.3 分析质量控制结果:根据测试结果,计算质量控制样本的测量值和目标值 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分析。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均值、标准差、偏差和相关系数等。

三、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与解释 3.1 制作质量控制图:将质量控制数据绘制成质量控制图,以直观地反映实验 室的质量控制情况。质量控制图通常包括均值图、标准差图和西格玛图等。 3.2 判断质量控制结果的可接受性:根据质量控制图的分析结果和质量控制标准,判断质量控制结果是否可接受。常用的判断方法包括规则检测法、质控限法和西格玛限法等。 3.3 解释质量控制结果的异常:如果质量控制结果异常,需要及时进行分析和 解释。可能的原因包括仪器故障、试剂变质、操作失误等。通过排除异常的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能力。 四、质量控制结果的处理与改进 4.1 处理异常结果:对于质量控制结果异常的情况,首先应检查实验室的操作 过程和仪器设备,确认是否存在问题。如果问题确实存在,应及时修复或更换设备,并重新进行质量控制测试。 4.2 改进质量控制流程:根据质量控制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对质量控制流程进 行改进。可能的改进措施包括优化操作流程、提高仪器设备的性能、加强人员培训等。 4.3 持续监测和评估:质量控制流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实验室应定期监测和 评估质量控制结果,以确保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能力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 总结: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是确保实验室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通过选择合适的 质量控制样本、进行准确的测试与分析、分析解释质量控制数据以及处理异常结果和持续改进,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能力。实验室应始终将质量控制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并加强人员培训和质量管理,以保证患者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医院检验科内部质量控制程序

医院检验科内部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对检验程序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适用范围 检验科开展的检验项目。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3.2各组组长负责制定本组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3.3检测人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岗位室内质控进行分析和处理。 3.4质量监督员监督本组内是否按照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检验过程质量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 4程序 4.1标本接受的质量控制 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样品管理程序》中的有关规定对标本进行验收和不合格标本处理。 4.2标本前处理的质量控制 标本接收人员收到标本后,要及时分发标本至相应专业

组,相应专业组及时对标本进行处理。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保存;检验人员对所有的样品进行规范化的编号,防止检测过程中或检测后出现错号;在血液标本分离过程中要正确选择离心速度和时间,尽可能避免标本溶血。标本采集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 4.3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4.3.1方法的选择和评价 检测方法的选择和评价参见《检验方法的选择和评审确认程序》。 4.3.2校准品、试剂、质控品 校准品、试剂、质控品的评价、是、使用和管理参见《标准物质管理程序》、《检验试剂耗材控制程序》。 4.3.3.仪器设备 仪器要定期检查并经常维护和保养,使仪器设备处于最佳状态下运转。按照《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程序》,确定仪器设备在安装时常规使用中能够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标准,并且符合相关检验所要求的条件。 4.3.4作业指导书 检验者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具体规定参见《作业指导书管理程序》,检验程序不得任意更改,正式修改前必须经过《检验方法选择和评审确定程序》和《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比对程序》,证明修改后比原来更准确、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流程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流程 一、引言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室分析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它涵盖了实验室的操作流程、设备维护、人员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本文将介绍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流程及其重要性。 二、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流程 1. 样品接收和登记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流程的第一步是样品接收和登记。在接收样品时,应仔细检查样品的标识、采样日期、采样位置等信息是否完整和准确,并进行登记。此外,还需要记录样品的保存条件和样品数量等信息。 2. 样品处理和准备 样品处理和准备是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流程的重要环节。在处理样品时,需要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还需要注意样品的保存条件和样品处理过程中可能引入的污染。 3. 仪器设备校准和维护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流程中,仪器设备的校准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定期维护仪器设备,检查其运行状态,及时修复

故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4. 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是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流程的基础。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规范实验室的操作流程,明确各项质量控制的责任和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5. 样品分析和数据处理 在样品分析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分析方法进行操作,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还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对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和评价,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6.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 质量控制样品是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样品分析过程中,需要使用质量控制样品进行质量控制,并记录质量控制样品的分析结果。通过与质量控制样品的对比,可以评估实验室的分析准确性和稳定性。 7. 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和评价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流程的最后一步是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和评价。通过对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实验室的分析准确性和稳定性,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提高实验室的质量水平。 三、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程序

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对检验结果的质量实施有效控制,保证结果数据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准确度和可信度。 2范围 适用于检验结果室内质量控制的方式过程。 3职责 3.1科主任审批指控计划 3.2质量负责人 3.2.1负责制定年度质量控制计划和适时质量控制计划; 3.2.2组织质量控制活动的实施; 3.2.3负责对指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2.4组织对上述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评审。 3.3各专业组长 3.3.1组织本组人员完成室间质评活动的试验及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 3.3.2审核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结果。 3.4检验人员 3.4.1完成卫生部及省、市级室间质评活动的检验工作; 3.4.2完成质控活动中应承担的检验工作; 3.4.3认真填写检验记录。 4工作程序 4.1室内质量控制的方式

(1)人员比对和方法比对 (2)质控样品检验 (3)平行双样检测 (4)留样的再检验 4.2检验科内部比对 (1)在筹备开展新的检验项目时,质量负责人组织有可能参加此项目的检验人员开展人员间比对和检验方法间比对。 (2)当某个测试项目参加人员有变动时,或作为新参加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质量负责人应及时安排人员间比对试验,并对比对结果作出评审。 (3)当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或可靠性有怀疑时,质量负责人要及时安排并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仪器间比对和不同方法间的比对。 4.3质控样品检验 (1)质量负责人每年对在岗检验人员不定期进行密码指控样考核。检验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检测,上报质量负责人,并对其评价。 (2)检验人员应在每日检验时进行质控样测定。 4.4平行双样测定 单次测定结果可疑时,需做平行样,平行样与样品同时测定。 4.5留样的再检验 留样的再检验结果与原样品的检验结果进行比对。

药物临床试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标准操作规程

药物临床试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标准操作规程 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受试者检验结果和报告准确性、可靠性的关键,也是药物临床试验是否成功的关键。实验室质量控制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设施和环境,检验方法、仪器及外部供应品,操作手册,方法的建立和确认,仪器和检测系统的维护和功能检查,校准和校准检验,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纠正措施,质控记录。由此可见,实验室检测质量的控制是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临床试验过程。为了保证受试者检验结果和报告的准确性、可靠性,应制定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标准操作规程。其主要内容包括: 1.实验室应具备一定数量的、符合资质要求的实验室检测人员。 2.实验室应具备有助于检测活动正确实施的设施和环境条件,如照明、能源、通风、温湿度、生物消毒等。 3.选用的检验方法、器材、仪器、试剂、质控品和校准品应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4.所有的检验方法都应有符合实际工作情况并为操作人员熟悉和遵守的操作手册,操作手册需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并签字和注明日期,更新时应重新签字。 5.所有的检验方法都应符合相应的方法学评价要求,在检测标本前应对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确认,必要时对报告范围、参考值等进行确认。

6.定期对仪器和检测系统进行维护,建立仪器和检测系统的维护记录,定期接受计量检定机构对天平等计量设备的校验,并保留校验证书。 7.定期对仪器和检测系统进行功能检查,并建立功能检查记录。 8.至少6个月或在出现下述情况时进行一次校准:①改变试剂种类或批号;②对仪器进行了大的预防性维护或更换了重要部件;③质控结果出现异常趋势或偏移。 9.进行室内质量控制以监测方法或检测系统的稳定性,间接评价检验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10.参加国家卫生部或省市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并保留室间质评证书。 11.建立纠正措施的政策,确保实验室出具的检验结果准确可靠,并对纠正措施进行记录。 12.所有质控活动都应有完整记录,并建立质控记录的管理程序。

PCR实验室室间质量控制操作程序

PCR实验室室间质量控制操作程序 一、目的: 二、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PCR实验室室间质量控制的操作。 三、定义: 1.PCR实验室:进行PCR实验的专用实验室。 2.室间质量控制操作:对PCR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的一系列操作,包 括设备校准、环境监测、试剂品质检查等。 四、程序: 1.PCR实验室设备 1.1定期校准PCR仪和热盖加热装置,确保温度准确无误。 1.2检查PCR仪、热盖加热装置的温度传感器,确保传感器工作良好。 1.3定期维护PCR仪的铜块组件和热盖加热装置的矽胶垫,确保其表 面平整无磨损。 1.4检查PCR仪和热盖加热装置的控制面板、显示屏等部件,确保其 正常工作。 2.PCR实验室环境 2.1定期监测PCR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确保其符合实验要求。 2.2定期检查PCR实验室的通风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2.3检查PCR实验室的灭菌设备,确保其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 2.4清洁PCR实验室的工作台、操作台和实验设备,确保无灰尘和杂质。 3.试剂品质检查 3.1定期检查PCR反应试剂盒的保存条件,确保其处于推荐温度范围内。 3.2检查PCR反应试剂盒的有效期,确保试剂的有效性。 3.4校正试剂的浓度,确保PCR反应的准确性。 五、操作流程: 1.PCR实验室设备 1.1按照设备厂商提供的操作手册进行校准操作。 1.2使用温度计等工具检测温度传感器的准确性。 1.3定期更换铜块组件和矽胶垫。 1.4定期进行控制面板和显示屏的检查。 2.PCR实验室环境 2.1每天记录PCR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 2.2定期检查通风设备的运行状况。 2.3每天使用生物指示剂测试灭菌设备的杀菌效果。 2.4每天清洁工作台、操作台和实验设备。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 一、引言 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质量控制流程对于检验科的正常运转和提高工 作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的标准格式,并提供相应的内容和数据作为参考。 二、质量控制流程概述 质量控制流程是指在检验科工作中,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和措施来确保检验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过程。以下是质量控制流程的标准格式: 1. 流程目标:明确质量控制流程的目标,例如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降低误 差率等。 2. 流程范围:界定质量控制流程的范围,包括涉及的检验项目、设备和人员等。 3. 流程步骤: 3.1 样品接收:详细描述样品接收的流程,包括检验申请单的填写、样品的 标识和记录等。 3.2 样品准备:说明样品准备的步骤,如样品的分装、稀释等。 3.3 仪器校准:介绍仪器校准的方法和频率,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4 质控样品检测:说明质控样品的选择和检测方法,用于评估检验结果的 准确性。 3.5 检验操作:详细描述检验操作的步骤,包括试剂的配制、检测条件的设 定等。

3.6 数据分析:说明对检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的 计算等。 3.7 结果报告:说明检验结果的报告方式和内容要求,确保结果的准确传达 给相关人员。 4. 流程控制: 4.1 质量控制标准:确定质量控制标准,如参考值范围、误差限等。 4.2 质量控制记录:建立质量控制记录,记录每一次质控样品检测的结果和 分析。 4.3 异常处理:制定异常处理的流程,如对异常结果的复检和原因分析等。 4.4 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定期评估质量控制流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 流程评估: 5.1 内部审核:定期进行内部审核,评估质量控制流程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5.2 外部评估:接受外部评估机构的评估,确保质量控制流程符合相关标准 和要求。 三、内容和数据编写示例 为了更好地说明质量控制流程的标准格式,以下是一些内容和数据的编写示例: 1. 流程目标: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流程范围:涉及血液常规检验、尿液分析等常见检验项目,使用的设备包括 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涉及的人员包括实验室技师和质控专员等。 3. 流程步骤:

临床生化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操作程序

临床生化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操作程序 1 目的:随时了解并控制实验室检测的精密度变化。 2 适用范围:生物化学实验室。 3 操作人:本实验室人员 4 操作步骤 4.1 血清质量控制品 a)质控品的来源:RANDOX公司提供。 b)质控品与样本同时处理,排列顺序为:标准品或校准品,临床样本。 c)质控品的处理及分析判断。 d)实验结果的判断:实验结果合格,即发报告;实验结果不合格,报告室主任,会同有关人员,查找原因,妥善解决。 e)每次检测质控结果须有记录。 f)失控原因及纠正措施须有记录。 4.2 室内质控图的使用方法 4.2.1 描点 a)图中x线为靶线,X±2s为警告线,X±3s为失控线。 对于同一批号的质控血清不论使用几个月,其控图均不变化。只要将图纸上方“起止日期”项填入每个月的实际起止日期即可。

b)每天将该批号质控血清按有关规定程序复溶随同病人的标本同时检测。将日期、检测结果和操作者如实记录在图下方的相应位置,并按前面的方法画出图上的对应点,用直线将该点与前一天的点连接。 c)月底计算当月全部质控血清检测结果的X、s和CV,并进行图形分析和小结,将质量控制图存入质控资料档案。 4.2.2 图形分析 a)如果在X±3s线以外,则为失控,应立即报告有关负责人,迅速查找原因。必要时复测标本,然后方可发出报告,并将失控情况、查找过程及处理结果等详细记录。 b)如果在X±2s线以外,或出现连续6点以上在一侧等规律变化,均 应即使向有关负责人反映,并积极查找原因。但当天的检验结果一般可以发出。 4.2.3 通过观察图形的规律性变化进行误差分析,消除误差来源 a)曲线漂移:提示有系统误差,准确度发生了一次性的向上或向下改变。这种变化往往是由于一个新的情况引起的。如更换不同批号试剂,启用新批号的质控血清、操作人员的变换等。在找原因时,应重点注意“漂移” 前后发生了那些变动的因素。

医院实验室质量管理方案

医院实验室质量管理方案 医院实验室质量管理方案 一、临检组质控方案(一)血细胞分析仪使用的全面质量控制全面质量控制,是指从临床医生申请实验开始至实验室完成检测,以及登记和发出报告的全过程中一系列保证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随着高新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技术人员培训已成为当务之急,先进的血细胞分析仪需要高素质的人员去使用,这些人员必须经过良好的技术培训,包括以下方面: (1)上岗前应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或接受专业的培训。要对仪器的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细胞分布直方图的意义、异常报警的含义、引起实验误差的因素及仪器维护有充分的了解。 (2)注意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每一质控步骤,注意病人生理或病理因素给实验造成的误差或服用药物的干扰作用,随时监控仪器的工作状态,注意工作环境的电压变化和磁场、声波的干扰。能根据质控图的变化及时进行仪器的调试。

测试后要根据临床诊断、直方图变化、各项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确认无误后方能发出报告。 (3)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因此必须重视抓技术人员医德医风的思想教育和业务知识水平的提高。 (4)仪器的校正:按要求定期用校准物校准仪器。 (5)标本的采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保证标本质量。 2.分析中质量控制(1)标本要求:血样要符合要求,检测前标本要充分混匀。 (2)使用的一次性采血管要经过严格鉴定,产品合格。 (3)注意仪器的运行情况,如发现堵孔、空白错误等应及时处理。 (4)注意病理因素对血液分析仪使用的影响。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转移瘤、感染及某些原因不明疾病血中含有冷球蛋白或骨髓瘤,癌症、白血病、妊娠、血栓疾病、糖尿病患者血中存在有冷纤维蛋白,可使血液中非晶体物质聚集,因而导致血细胞计数值增高。此时将稀释标本放在37℃水浴,10min 后立即计数可消除此影响。 (5)血液中白细胞显著增高影响红细胞计数,或有核红细胞出现影响白细胞计数。

实验室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保证和证明监测过程得到有效控制、监测结果准确可靠,需采取科学、合理、可行的质量控制措施对监测过程予以有效控制和评价,将各种影响因素所引起的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实施和结果评价的控制。 3.职责 (1)质量负责人负责制定质量控制计划、质量控制工作的组织管理并负责对监控结果的有放性进行评审。 (2)质控人员负责本实验室质控工作的实施与检查,对监测有效性实施监控。 (3)各监测室负责人负责本室质控工作的组织落实和质控结果的审核。 (4)质控室负责质量控制实施、质量控制结果分析和评价、质量控制总结报告编写等。 4.工作程序 (1)质量控制计划 ①编制质量控制计划,填写《质量控制计划表》,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②质量控制计划的周期应与监测任务周期相对应,每项监测任务均应有质量控制计划,多年度的监测任务还应有年度计划。 ③质量控制计划应覆盖监测任务所涉及的监测领域、监测场所、监测环节、监测项目、监测技术手段类别和监测人员等,每个监测项目应尽量控制多个监测环节,保证各种监测技术要素和环节均得到控制。 ④质量控制计划应包括控制项目、控制措施、控制环节、统计分析方法和评价方法、质量评价指标和标准、实施频次和时间、实施部门和人员等。应考虑监测人员的经历和能力、技术难易程度和质量目标等。每项监测任务应尽量选择多种质量控制方法。 (2)质量控制方法 按照内控(含分析人员自控、他控)、外控进行控制,从监测人员、仪器设备、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数据记录、报告等方面严把质控关 ①监测人员

监测人员应经培训,并按照要求持证上岗,临时监测人员或实习人员应在持有相应上岗证的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 ②监测仪器设备 a.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每年初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制定年度仪器设备送检校准计划,对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应依法送检,并在合格期内使用;非强制检定仪器设备按照相关规程进行自校或核查。每年对仪器与设备检定及校准情况进行核查,未按规定检定或校准的仪器设备不得使用。 b.仪器设备的运行和维护 年初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制定仪器与设备年度核查计划,并按计划执行,保证仪器设备运行正常。 ③现场采样 a.现场采样操作程序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b.采样瓶抽检 采样时,采样人员定期抽检采样瓶并记录,质控人员随即检查。每批已清洗的水质采样瓶抽取3%,气体采样吸收瓶抽取5%,检测其待测项目(不包括溶解氧、生化需氧量、细菌等特殊项目)能否检出。若检出,可根据该项目分析精度要求确定是否合格,一旦发现不合格采样瓶,应立即对采样瓶来源及清洗状况进行调查,找出原因,予以纠正。 c.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和记录 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和记录应符合相关采样技术规范的规定。采样现场质量保证措施应符合相应技术标准规范相关要求,填写所有相关记录。 ④实施质量控制可采用(但不限于)以下方法: a.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和质控样进行监控和核查。 b.空白实验、平行样测定和加标回收率测定。 c.方法比对、人员比对、仪器比对或实验室间比对等。 d.对有效期内的存留样品进行再测试。 e.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监测结果的相关性。 f.对监测过程的各种技术要求进行复核。

XX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方案及流程

检验科质量控制方案及流程 一、质控内容:从临床医生申请实验开始至实验室完成检测,以及登记和发出报告的全过程中一系列保证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 二、质控方案: (一)血细胞分析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上岗前应清楚工作程序,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并通晓仪器操作规程及仪器维护。 (2)仪器的校准:首先,lH750长期使用原装配套试剂和标准液,每年对仪器校准一次。同时,测新鲜血样,并用此血样结果校准其他血球仪并作记录。 (3)仪器的质控:每日先用lH750的配套质控品测WBC.RBC.Hb.PLT四项作日间质控,用多规则(1 2SD警告、2 2SD失控、1 3SD失控、10X失控)判定,如在控,正常进行标本测量工作,如失控需分析原因纠正后再进行标本测量工作,并作记录和绘制质控图。同时,每日测新鲜血样一个,用此血样对比其他血细胞分析仪结果, 结果差率小于总误差。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表1-2-17。 (4)比对:WBC.RBC.Hb.PLT四项按检验项目检测系统间的比对程序每季度比对一次。要求结果偏差不超过1/2PT,参照(CLIA'88)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P80表1-2-18 (5)室间质评——参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并及时分析结果。 (6)标本的采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保证标本质量。 2、分析中质量控制 检测前标本要充分混匀,严格按操作规程上机检测。 3、分析后质量控制 发报告前认真核对每项结果,不明原因异常结果与临床沟通并作记录。凡WBC<3.5×109/L 或>20.0×109/L、RBC<3.0×1012/L、HGB<100g/L、PLT<100×109/L或>400×109/L的结果无明显诱因者,复查并涂片镜检,组长审核。 附血涂片及分类的质量控制:a推制薄厚适宜、分布均匀有头体尾无空泡的血涂片并迅速干燥 b 尽快染色并根据温度控制染液浓度 c 分类时选择体尾交界处并遵循一定方向连续进行如“城垛式”,不遗漏和重复视野并全部记录白细胞 d 计数100个细胞。 (二)尿液分析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1)上岗前应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熟悉仪器操作规程及仪器维护。 (2)标本的采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宜新鲜随机中段尿,避免污染,不加防腐剂保正标本质量。 (3)尿液分析质控程序(标准条每日一次,质控物同批号每周一次) 1.用质控物进行质控 超出质控范围在质控范围内 进行第2步开始进行标本测定 检查质控物是否失效、是否正确储存、是否污染 是这些问题没有明确说明

ISO15189:2012程序文件-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

分发部门:全公司 仅供内部使用 第 1 页 共 8 页 1 目的 制订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以验证是否达到预期的结果质量。 2 范围 对检验前过程、检验过程和检验后过程进行控制。 3 职责 3.1 各部门负责组织本专业内部质量控制活动的管理。 3.2 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执行相关的规定。 4 工作程序 4.1 检验前过程控制 4.1.1 严格执行《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手册》和《标本运送、接收与处理程序》中关于标本前处理的要求,确保用于检测的标本质量符合要求。 4.1.2 根据《质量指标管理程序》要求,对与样品前处理过程相关的质量指标进行监测,同时将每月各临床科室不合格标本的统计情况上报护士,必要时实施改进。 4.2 检验过程控制 4.2.1 总体要求 4.2.1.1 所有检验项目均应有质量控制措施,检验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一般通过检测质控物实行,某些检验项目无法使用质控物的,可制订其他合适的质量控制措施﹔ 4.2.1.2 各专业科应结合其专业特点,根据本程序的要求,制订适合本专业检验项目特点的具体的室内质量控制程序,保证每检测批次至少有1次室内质控结果。 4.2.2 质控物要求 4.2.2.1 质控物的选择 (一) 应使用检验系统响应方式尽可能接近患者样品的质控物﹔ (二) 可以使用试剂或仪器制造商提供的配套质控物,也可以使用独立的第三方质控物,作 为配套质控物的替代或补充﹔ (三) 如果没有商品的质控物,可以自制质控物,但应将质控物制备的程序文件化﹔ (四) 选择的质控物的浓度应能够反映有临床意义的浓度范围的变异,宜选择临床决定值水 平或与其值接近的质控物浓度,以保证决定值的有效性。

医院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

希望帮到您! 检验科质量安全管理制 度及流程 文件编号:x -x 第A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x年1月1日 x市x医院检验科 欢迎下载,精选文档

目录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 组长:刘维华 成员:李莹婕岳亭如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1、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与持续改进 2、根据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质量手册》,拟出程序文件,标准化操作规程;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的质控工作制度、人员岗位职责; 3、在医务科和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定期或不定期、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检查,每次对查出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都要详细记录。督促本科室工作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4、对科室的质量控制进行检查和考核,分析科室质控数据、临床反应情况、质量缺陷问题,查找质量隐患。 5、经常到临床科室听取其对检验科各方面的要求和建议,及时改进和加强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检验质量,满足临床诊疗工作的需要。 具体职责分工: 刘维华:负责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李莹婕:协助主任负责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实验室室内质控规则 室内质控是实验室内部对所有影响检测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控制,目的是控制本实验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提高常规工作前后的一致性。室内质控品的选择质控品应当选用与人血清基质相同、分析物含量均一、无传染危险性、稳定性好、瓶间差小、有较可靠的靶值或预期结果等。我室目前常规开展了生化、血液学. 一、质控品的保存和使用 购买回质控品后,严格按照要求保存,并做好标识。使用时应根据实验用量,有规律、有计划地对其融解,不要一次融解过多。冰冻状态融化使用时,应轻轻摇匀,切忌剧烈振摇。未用完部分可在4℃冰箱内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质控血清在室温的放置时间,加样完毕后及时收回放进冰箱。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控血清内各成分相对稳定,从而使监测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得到保证。 二、均值和质控限的确定 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确定质控图的均值和质控限,将质控品应与常规标本一起测定。根据20次质控结果对数据进行离群值检验(剔除超过3s外的数据),计算出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暂定均值和暂定标准差,以此暂定值作为下一个月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室内质控。一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20个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平均数和累积标准差(第一个月),以此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重复上述操作过程,连续三至五个月。以最初20个数据和三至五个月在控数据汇集的所有数据计算的累积平均数和标准差作为质控品有效期内的常规均值和标准差,并以此作为以后室内质控图的均值和标准差。 三、室内质控图的绘制 我室主要采用Levey-Jennings质控图。 四、质控规则的选择 1.1_2s:1个测定值超过X士2s质控限,这是L-J质控图的警告 限; 2.1_3s:1个质控点落在士3s之外,这是L-J质控图的失控限; 3.2_2s:连续两个点超过X+2s或X-2s,或同一天不同水平同时超 过士2s; 4.R4s:连续2个质控点相差超出4s范围; 5.41s:连续4个质控点落在同一侧士1s之外; 6.10x靶:连续10个质控点落在均值之一侧; 7.7t:连续7个质控点呈连续上升或下降,或周期性波动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