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其竞争力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其竞争力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其竞争力

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姓名:王雪勤 学号: 2011312200213 班级:经济学(金融与贸易)1101班 年级:2011级 专业:经济学(金融与贸易方向) 学院:经济学院 指导教师:向新 完成时间:2015年 04 月03日

作者声明 本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作者专业:经济学(注册经济师方向) 作者学号:2011312200213 作者签名: 年月日(手填时间)

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王雪勤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of China’s Service Trade and the Relative Strategies Wang, Xueqin 2015年4月3日

目录 引言 (1) 一、服务贸易概述 (2) 1、服务贸易的定义 (2) 2、服务贸易的类型 (2) 二、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3) 1、服务贸易总量增大,逆差扩大…………………………………………… 2、总体竞争力仍然偏低,但仍呈现出缓慢的提升趋势……………………… 3、服务贸易结构性失衡突出…………………………………………… 三、制约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1、服务贸易开放程度比较低……………………………………………… 2、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不完善………………………………………………… 3、国际服务贸易壁垒隐蔽而盛行…………………………………………… 4、服务贸易专业人才匮乏………………………………………………………… 四、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前景与对策分析………………………… 1、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潜力以及比较优势………………………………… 2、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分析………………………………………… 4.2.1 改善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环境,提高整体竞争力……………………………… 4.2.2 构建开放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4.2.3 完善服务贸易的管理体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2.4 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健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 4.2.5 积极应对贸易壁垒……………………………………………………………… 4.2.6 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加强企业自主创新…………………………………… 五、结论…………………………………………… 参考文献……………………………………………………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中国金融服务业进出口现状 金融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而金融服 务贸易也是服务贸易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际收支 平衡表统计中,金融行业的服务贸易进出口分为“保险服务”和“金融服务”两类。其中,“保险服务”包括所有 货物保险、直接保险(寿险和非寿险)和再保险;“金融服务”则包括所有金融中介服务和其他辅助服务,如信用证佣金和手续费、金融租赁服务、外汇交易服务、商业和消费信贷服务等,大致可归于“银行服务”和“证券服务”两类。 1、金融服务进出口 从进口的情况看,2003年—2008年的6年进口额 分别达到 2.33亿美元、1.38亿美元、1.59亿美元、8.91亿美元、5.57亿美元、5.66亿美元;2004年至2008年5年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40.61%、15.48%、460.00%、37.49%、1.62%。 从出口的情况看,2003年—2008年的6年进口额 分别达到 1.52亿美元、0.94亿美元、1.45亿美元、1.45亿美元、2.31亿美元、3.15亿美元,2004年至2008年5年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38.18%、54.59%、0.13%、59.31%、36.36%。 从总差额的情况看,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的国际 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2003年—2008年的6年进出 口差额分别为-0.81亿美元、-0.44亿美元、-0.14亿美元、-7.46亿美元、-3.26亿美元、-2.15亿美元(见图1)。 图1:2003—— —2008年中国金融业进出口概况统计 数据来源:2003—— —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整理得出 2、保险服务进出口 从进口的情况看,2003年—— —2008年的6年进口 额分别达到45.64亿美元、61.24亿美元、72.00亿美元、88.31亿美元、106.64亿美元、127.43亿美元;2004年至2008年5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34.16%、17.57%、22.66%、20.76%、19.50%。 从出口的情况看,2003年—、2008年的6年进口 额分别达到 3.13亿美元、3.81亿美元、5.50亿美元、5.48亿美元、9.04亿美元、13.83亿美元,2004年至2008年5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21.74%、44.29%、-0. 23%、64.96%、52.99%。 从总差额的情况看,近年来我国保险的国际服务 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2003年—、2008年的6年进出口差额分别达到42.51亿美元、57.43亿美元、66.50亿美元、82.83亿美元、97.6亿美元、113.6亿美元(见图2)。 图2:2003—— —2008年中国金融业进出口概况统计 数据来源:2003—— —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整理得出 二、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存的问题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尽管中国金融行业保持较 快发展,但金融服务贸易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中,保险服务贸易逆差较大且仍在扩大,银行服务贸易和证券 服务贸易总体呈现波动性增长。 1、金融服务业整体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较弱 与当今世界金融强国相比差距很大,发达国家金 融服务业增加值GDP的比重一般在6%左右,我国2005年金融服务业的实际比重大致为 3.4%。2007年中国金融业出口11.34亿美元,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 0.9%,进口112.21亿美元,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 8.7%,处于逆差状态。同期的西方发达国家以美国为 例:出口58.3亿美元,进口18.9亿美元,分别占服务贸 易进出口总额的23.1%和17.9%,处于顺差状态。主要原因在于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保险业的竞争力极强。此外,从分析中可以看到中国在金融服务贸易上存在着 总量低,结构不合理和市场份额低等问题,这充分反映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文/张武郑磊 实证分析 12 2009.6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综述 服务贸易是以服务作为交易标的的一种贸易行为。《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所界定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以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这四种形式进行的各国间的服务交易。该定义已成为有一定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定义为各国接受。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服务部门清单,可以将服务贸易分为12类:商业性服务,销售服务,金融服务,娱乐服务,通讯服务,教育服务,卫生服务,运输服务,建筑服务,环境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服务。而对于金融服务贸易,国内外并没有确切的定义。本文将对金融服务贸易国外及国内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GATS与OECD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 根据GATS的定义,金融服务贸易是指由一成员国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金融性质的服务。它包括两个部分:所有保险和保险相关的服务、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保险除外),其中其他金融服务指证券和金融信息服务。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为由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收入,或者接受付出的支持,包括得到的和付出的直接投资收益(未分配收益和利息);从其他金融投资得到的和付出的收益(得到的和付出的利息和红利);得到的、付出的手续费和佣金。 可见,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对金融服务贸易的界定强调了金融服务贸易交易的提供方,而忽略了金融服务贸易的消费方。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是以此换取其他贸易领域的发展,而且金融服务贸易可以促进本国金融业与国际金融业的接轨,从而在国际竞争中促进本国金融业的发展。 二、国外对金融服务贸易相关研究 对于金融服务贸易研究,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看法。 列为恩(1996)认为,各种金融服务可以实现五种基本功能:方便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易于风险管理;加速资源流动;获取信息,评估企业和配置资本;提供公司法人治理。同时,更多的相关文献表示,金融中介可以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管理成本(戴蒙德1984;威廉森1987)也可以对规模经济产生积极的效应。 莫施里安(Moshirian 1994)认为,金融服务贸易和制造业类似,一些基本要素赋予了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国际贸易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际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相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飞速发展,逐渐成为开放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根据WTO统计,1980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为3650亿美元,到2000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到14928亿美元,2008年达到37300亿美元。2000年到2008年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年均增长率约为16.6%,相比之下,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增长率较低,约为服务贸易出口额的一半。 在21世纪前五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平均水平为10.1%,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19.8%,但是整体结构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传统的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贸易在2007年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为58.3%,知识、智力或资本密集型的服务贸易,例如信息、金融、咨询等新兴服务贸易,增速虽然比较快,但竞争力仍然较弱,只占我国服务贸易比重的41.7%。 英国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其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也相当迅速,在世界金融界的地位举足轻重。2003年,金融服务业为英国经济总增加值(GrossValucAdded,相当于GDP减去税收和补贴)贡献了5.3%;在对外贸易方面,英国金融服务业出口在2003年为200亿英镑,占英国服务业出口的23%、商品和服务总出口的7.2%,是国际收支经常账户最大的贡献者,金融服务业成为英国贸易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英国金融服务业所提供的就业人数超过100万人,占英国就业人数的3.2%;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服务业对英国生产率的提高的作用也非常突出,从1997年到2001年,金融服务业每小时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6%,而同期英国经济整体只提高了2%。 相对而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还比较落后。金融服务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稳定关系到一国经济、社会的稳定乃至整个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2006年,金融服务贸易额只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 5.4%,在金融服务贸易领域,发达国家具有明显优势。WTO的数据显示,金融服务贸易在我国其他商业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远远落后于世界金融服务贸易在其他商业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中国作

论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

湖南师范大学 学年论文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论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 学生姓名:笑嘻嘻 学号: 2011070606 年级专业: 201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指导老师:笑嘻嘻 完成时间: 2011年11月13日

论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 11级商学院国贸班笑嘻嘻学号:笑嘻嘻摘要:在国际化日益加深、中国经济强劲崛起的今天,我们应理性审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立足自身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金融服务贸易的水平,改善金融服务贸易的结构,为我国迈向经济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金融服务贸易的现状与环境,积极思考解决当前我国遇到的困难,提出了个人认为有益于发展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金融服务贸易跨境交付商业存在现状建议 一、金融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1.概念:金融服务贸易是指发生在国家与国家或地区与地区之间的金融服务的交易活动和交易的过程。 2.内涵:根据世贸组织的条款,我们可以推定金融服务贸易的内涵包括以下要点: (1)金融服务贸易是商业性的金融服务活动,它排除所有基于公共利益的政府行为,且不管行为主体是国有的或私营的实体; (2)服务的内容涵盖银行、保险、证券、金融信息等诸多领域; (3)服务的提供方式为:跨境交付(Cross-border Supply in Financial Services)、国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 in Financial Services)、商业

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 in Financial Services)和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Natural persons in Financial Services)。 3.模式:金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比的主要差别体现在,它不仅涉及金融服务产品的移动,而且还要涉及金融服务生产要素的移动。同时,在大多数情况下,金融服务贸易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的移动。因此,可以按金融服务在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移动方式来进行分类。按这种分类方式,根据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协定(GATS)可以将金融服务贸易划分为如F四类: (1)分离式国际金融服务贸易 分离式国际金融服务贸易是指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使用者)不需要在国与国之间移动而实现的金融服务贸易,即一个国家从其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金融服务而产生的金融服务贸易,此类金融服务的跨国境移动,主要是通过电话、电讯、邮电、计算机网络等的传输实现的。由于作为贸易对象的金融服务跨越了国界,故又可称为跨境金融服务贸易。(2)需求者所在地的金融服务贸易 它是指金融服务的提供者转移到金融服务的需求者所在地而产生的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这种金融服务贸易一般要求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在需求者所在国奠定商业存在,建立分支机构,如一家美国银行想要在英国提供某种银行服务,它就必须在英国投资建立银行分支机构。因此,这种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必然伴随着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涉及金融服务业

金融服务贸易

The ?nancial services cultural orientation matrix Deborah Stephenson a ,Steve Worthington b ,1,Rebekah Russell-Bennett a ,? a School of Advertising Marketing and Public Relations,QUT Business School,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risbane,Queensland,Australia b Department of Marketing,Monash University,Melbourne,Australia a r t i c l e i n f o Article history: Received 24October 2011Revised 1June 2012Accepted 3July 2012 Available online 10October 2012Keywords: Financial services Culture Marketing strategies Market entry a b s t r a c t With saturation within domestic marketplaces and increased growth opportunities overseas,many ?nan-cial service providers are investing in foreign markets.However,cultural attitudes towards money can present market entry challenges to ?nancial service providers.The industry would therefore bene?t from a strategic model that helps to align ?nancial marketing mixes with th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a foreign market.The Financial Services Cultural Orientation (FSCO)Matrix has therefore been designed,with three cultural dimensions identi?ed which in?uence preference for ?nancial products;preference for cash,aversion to debt and savings orientation.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these dimensions and their relative strength within a culture,eight different consumer segments for ?nancial products are identi?ed,and 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each consumer segment are then proposed.Three cultural clusters from the GLOBE Project House et al.(2002)are used to highlight possible geographic markets for each of these con-sumer segments.In particular,this paper focuses on GLOBE’s Confucian Asia,Southern Asia and Anglo cultural clusters,as these clusters represent the most well established ?nancial markets in the world and the fastest growing ?nancial markets for the future.The FSCO Matrix provides the ?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with an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tool for addressing cross-cultural challenges and developing successful 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entry into foreign markets. ó2012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Marketing Academy.Published by Elsevier Ltd.All rights reserved. 1.Introduction Corporations are facing an increasingly global business world (Javidan and House,2002)and Saturation in the domestic market and increased growth opportunities overseas are encouraging many ?nancial service providers to invest in foreign markets.As an example following China’s entry in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in 2001,major United States (US)and European banks made inroads into the Chinese credit card market as part of their efforts to strengthen their retail banking business (Mollet,2004).With domestic growth stagnating in the early 2000s,Japan Credit Bureau (JCB),the largest credit card brand in Japan,has expanded into Chi-na by forming an alliance with the Bank of China (Mollet,2004).More recently,India has also started to open up its ?nancial sector to foreign investment.Credit Suisse recently received in-principle approval for a banking license in India,with other global players now lined up for entry,including Goldman Sachs,Morgan Stanley,ICBC and National Australia Bank (Leahy,2010;The Financial Express,2010). However,entry into a new ?nancial market is challenging,as consumer culture in?uences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speci?c prod-ucts (Solomon et al.,2007).Culture is the accumulation of shared meanings,rituals,norms and traditions among the members of a society and ‘‘consumption choices simply cannot be understood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cultural context in which they are made:culture is the ‘lens’through which people view products’’(Solomon et al.,2007,p.468).However the whole area of consumer culture theory (CCT)is not,‘a uni?ed,grand theory,nor does it aspire to such nomothetic claims’(Arnould and Thompson,2005).Nonethe-less these authors claim that CCT researchers share a common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towards the study of cultural complexity,that links their research efforts.Furthermore CCT theorists study consumption in its contexts,in order to generate new constructs and theoretical insights.These research aspirations have high-lighted that the ‘real world’for any given consumer,is neither uni?ed,monolithic nor transparently rational.This research ‘lens’then leads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cultural attitudes toward money,present challenges in marketing ?nancial products,within foreign markets. In China,for example,negative perceptions of borrowing through formal channels have created a resistance to bank loans (Worthington,2010).Instead,Chinese consumers prefer to borrow through family and friends and tend to pay cash,even for ‘big ticket’items,such as cars and houses (Worthington,2010).More 1441-3582/$-see front matter ó2012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Marketing Academy.Published by Elsevier Ltd.All rights reserved.https://www.360docs.net/doc/751975753.html,/10.1016/j.ausmj.2012.07.001 ?Corresponding author.Tel.:+61731382894;fax:+61731381811. E-mail addresses:debluey@https://www.360docs.net/doc/751975753.html, (D.Stephenson),steve.worthington@https://www.360docs.net/doc/751975753.html,.au (S.Worthington),Rebekah.bennett@https://www.360docs.net/doc/751975753.html,.au (R.Russell-Bennett).1 Tel.:+61399032754;fax:+61399032900.

山东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学年论文 题目山东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国际商务 班级商务0901 学生王艳红 学号20092221347 指导教师李森 二〇一二年 3 月 22 日

摘要 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正迅速提升,如何快速稳定的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一大问题。中国为提高其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正积极的鼓励和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因此研究中国服务贸易在发展中存在何种问题并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和统计数据结合的办法,以山东省为例,通过对其服务贸易现状的分析调查,指出其中存在的诸如服务贸易企业竞争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贸易额偏低,产业基础薄弱和对外开放程度偏低等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了统筹政府规划,扩宽贸易领域,加强品牌建设和人才培养,开展服务贸易统计分析工作以及大力吸引外资技术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力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world economy structure adjustment, trade in services of the status of the world trade is in rapid promotion, how fast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trade has become a big problem of the governments concerned. China's economy is to improve i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re actively encouraging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trade. So the service tra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xisting problem and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how should appear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ased on empirical research and statistical data, combined with the method of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ervice trade,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research, such as service trade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service trade, industrial foundation is weak and low low degree of opening,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o the overall planning, widen the trade fields, strengthen the brand construction and talents training, service trade statistics analysis work to attract foreign capital and technology of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Trade in Service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银行业关于金融支持服务贸易发展情况调查

银行业关于金融支持服务贸易发展情况调查 一、我行金融支持服务贸易发展基本情况 截止2017年末,虽然金融服务贸易总量正在不断上升,但从金融服务贸易内在结构来看存在着诸多不平衡。首先是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和其他金融服务贸易间的结构不平衡,其次是进出口结构的失衡。 (一)金融支持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整体水平偏低。我行金融支持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炼钢、水泥、船运等比较传统的领域,相对于其他商业服务贸易差距还是比较明显。尤其是信息服务、专利服务、咨询等新兴服务出口所占比例很低。 (二)服务贸易进出口不平衡。我国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沿海发达地区由于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较发达的现代服务业相对于内陆有明显的优势。交通银行贵港分行目前未有金融支持服务贸易进出口业务。 (三)积极创新金融服务。目前,我行正在努力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供应链融资、海外并购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融资租赁等业务的建设。鼓励在现有业务范围内加大对服务贸易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并购等业务的支持力度,支持服务贸易重点项目建设。

引导服务贸易企业积极运用金融、保险等多种政策工具开拓国际市场,拓展融资渠道。推动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小微企业综合信息共享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企业在交易所上市、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发行公司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等。 二、金融支持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贸易持续逆差, 整体竞争力不足。具体到各行业,传统的劳动力密集行业(如旅游等)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而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如专有权使用费、保险服务等)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二)监管制度不完善。尽管中国金融行业保持较快发展,但金融服务贸易监管还处于初级阶段,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样要规范部分法律。《广告法》与《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在中国的法律中占有较大的使用部分,但是其应用和领域中仍有较大的不足,很多方面需要弥补,从而来增加法律的规范性。因此,多头监管、自律组织弱化、法律配套措施不足、执行法力度不够等缺陷仍是当前金融监管存在的顽疾。、 (三)金融支持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整体水平偏低。我行金融支持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炼钢、水泥、船运等比较传统的领域,相对于其他商业服务贸易差距还是比较明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摘要:本文着眼于中国近年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通过对贸易竞争优势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的计算,分析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可以看出,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薄弱,但正在逐年提高,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本文也分析了影响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最后提出提高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自由化,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逐步兴起,世界经济服务化趋势十分明显。服务贸易正逐步赶上并将最终超过货物贸易居于主导地位。在服务贸易当中,金融服务贸易又因金融业的巨大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备受世人关注。 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现状 金融服务贸易是指由一成员方的金融服务贸易提供者向另一成员方提供的任何与金融有关的服务①。学术界常用的评价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指标有: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一)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也称TC指数,指一国某一产业或商品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即:TCit=(EXit-IMit)/(EXit+IMit) 其中,TCit为目标国第t年在服务贸易i部门的竞争优势指数; EXit为目标国第t年在服务贸易i部门的出口额; IMit为目标国第t年在服务贸易i部门的进口额。 该指数的优点在于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通货膨胀、经济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影响,无论进出口绝对值是多少,它均介于-1和1之间,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间是可比的。若TCit大于0,说明该国第t年在服务贸易i 部门具有竞争力,TCit小于0,则该国第t年在i部门不具竞争力。数据的绝对值越大,说明该国该产业竞争力越强(大于0)或越弱(小于0)。

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进展趋势 摘要: 2007年以来,世界物资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出口贸易量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贸易爱护主义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高筑。为了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大国地位迅速崛起和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危机的需要,充实和增加我国进口贸易、服务进出口贸易,改变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 优化贸易结构,增强我国在进出口贸易在世界上的地位,从而使我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进展趋势建议 长期以来。国际贸易中差不多上以物资贸易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进展对外贸易,物资贸易是我国要紧的贸易形势。但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进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数额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展。其中,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第三产业蓬勃进展,新产业、新部门不断涌现,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面向世界进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随着开放步伐的加快,形成了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服务贸易的相关概念 国际服务贸易定义为:物资的加工、装配、修理以及货币、人员、信息等生产要素为非本国居民提供服务并取得收人的活动,是一国与它国进行服务交换的行为。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有形的、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并符合于严格的服务定义的。直截了当的服务输出与输人。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服务输人和输出,也包括在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实体接触的情形下发生的无形的国际服务交换。 一样我们所指的服务贸易差不多上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概念,只有在特定情形下“国际服务贸易”或“服务贸易”才是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那个地点的“服务贸易”及“国际服务贸易”均指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概念。 而通常服务贸易又称劳务贸易,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服务贸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服务贸易是指一国以提供直截了当服务活动形式满足另一国某种需要以取得酬劳的活动。广义的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活劳动,也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直截了当接触下交易的无形活动。服务贸易一样情形下差不多上指广义的。 世贸组织依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将服务贸易分为11大类,如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等。服务贸易包括一系列的产业、职业、行政机关的产出:空运业、银行业、保险业、旅社业、餐饮业。理发业、教育、建筑设计与工程设计、研究、娱乐业、按摩院、旅行业与旅行代理、运算机软件业、信息业、通信业、医疗与护理、印刷、广告、租赁、汽车出租服务等。因此“国际服务贸易”定义为这些行业部门的产出品向其他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目录 摘要 (1) 一、金融服务贸易的含义 (1) 二、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特点及现状分析 (1) (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特点 (1) (二)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 (2) 三、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2) (一)市场占有率分析 (2) (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分析 (3) 四、我国金融服务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5)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5) (二)金融服务创新能力不足 (5) (三)人力资本供给不足,流失加剧 (5) (四)信息技术相对落后 (6) (五) 经营模式阻碍发展规模 (6) (六)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技术含量不高 (6) (七)外资金融机构的类型结构不合理 (6) 五、提升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6) (一)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7) (二)增强创新能力 (7) (三)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7) (四)提升金融服务业的信息技术水平 (7) (五) 加快创新多元化金融产品 (7) (六)加强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 (8)

(七)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 (8) 六、结论 (8) 参考文献 (9) Abstract (10)

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了我国目前金融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国际竞争力水平,并就如何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金融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 一、金融服务贸易的含义 金融服务贸易是指发生在国家与国家或地区与地区之间的金融服务的交易活动和交易的过程,是一种商业性的金融服务活动,它排除所有基于公共利益的政府行为,且不管行为主体是国有的或私营的实体,服务的内容涵盖银行、保险、证券、金融信息等领域,服务的提供方式为:跨境提供、国外消费、商业存在和人员流动[1]。 二、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特点及现状分析 (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特点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商品、资金、人才和信息的跨国流动成为连接各国经济的重要纽带。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也被提上日程,不少国家相继不同程度地开放了本国金融服务贸易市场。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伴随着整个金融体系的逐步开放而向前推进。尽管现阶段并未达到金融市场要素与结构的全方位国际化,但是金融国际化的进程也是不可逆转的。如果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 年12 月)为界限,我国金融体系的开放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加入WTO 之前的金融对外开放,我国的主要工作是为引进外资服务,主要是银行服务的开放。第二个阶段是加入WTO之后,中国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政策研究 学号:20100003236 姓名: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002班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的加强,同时世界产业结构升级和转移,服务贸易的地位及作用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各国高度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典型代表。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市场上重要角色,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服务贸易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态势。随着我国服务贸易的迅速增长,服务业的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重逐渐提升。但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与不足,在国际上的处于劣势地位。本文主要用比较研究法、内容分析法、调查分析法等方法研究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首先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概况,预见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前景,并结合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要求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国际竞争力政策研究 1.当今国际服务贸易和我国服务贸易之间的概况 1.1)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总量中所占比重 服务贸易世界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它的地位在一国经济中越来越重要,比重也在逐步的增加,从2000年到2010年各国的服务贸易活动中,增长迅猛,规模也持续扩大。根据WTO不完全统计,2000年世界服务贸易额占全球贸易8.8个百分点,为1.44万亿美元。2004年超过2万亿美元,占有19.6个百分点,到2009年占到了21.1个百分点。虽然在十年的发展中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下降,可是在全体中还是发展迅速的。 表1 2000-2010年世界服务贸易与全球贸易的比重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全面的发展中,服务贸易也成为必不可少的组成。虽然国际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较低,只有17.97%的是服务贸易,而82.03%是货物贸易。所以服务贸易未来发展潜力也不断提升,我们要把握发展机会。 1.2)中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 我国服务贸易在总体上分析占比重低,但在发展速度上看较快,可是在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表中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还是比较低。在2000年进出口贸易占世界2.2个百分点,到2009年进出口贸易占世界4.5个百分点。如下表3:

浅析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0912130211 国贸0902 魏琪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金融服务贸易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它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更主要的是挑战。是各种社会资源以货币形式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领域,甚至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自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服务业获得了长足进步,金融资产总量快速增长,金融服务业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与此同时,已基本形成了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以信托、银行、保险、证券为四大支柱、以其他非银行金融业为补充的金融服务业体系。对于转轨时期的我国经济来说,金融资产快速增加且大大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其意义非同小可,而在刚刚过去的十年中,一个顺应市场经济的金融体系的初步建成,无论从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对微观经济活动,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数,对策 一、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发展现状 (一)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 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各类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体的比较健全和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到2001年底,全部金融机构(含证券、保险公司)总资产已达21.8万亿元,其中存款货币银行总资产14.1万亿元,所占比例64.7% l.银行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 1997年以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加快改革步伐,逐步完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强化统一法人制度,撤并分支机构,精简人员。为更好地支持广大中小企业,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中国还陆续增设和重组了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整顿规范的基础上,将2200多家城市信用社组建成109家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深化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组建了3家农村商业银行,3万多家农村信用社及其县市联社已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支 持农村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 2.证券类金融机构在规范中发展 近些年来,中国证券类金融机构快速发展,管理逐步规范。到2001年底,中国共有证券公司109家,证券投资基金51家,基金的发行总规模804.23亿元,基金资产总值804亿元。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证券类金融机构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