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走进哲学,问辨人生教学设计4

走进哲学,问辨人生教学设计4

《走进哲学问辩人生》教学设计【内容分析】《走进哲学问辩人生》是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综合探究内容,在学习本单元知识后,学生对关于哲学的基本知识仍然存在模糊的认识。

这此,本单元的综合探究进一步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们人生的作用。

因此完成本探究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本单元的内容,完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进一步掌握哲学是什么?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是什么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什么关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思考生活中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学是世界观的学问,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3、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深刻理解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义,教育学生重视哲学学习,指导自己的人生和学习。

【探究过程】◇课前准备:分组收集资料第一组收集包含哲学智慧的成语故事第二组收集蕴含哲学道理的寓言故事第三组收集科学发明事例,思考世界观有其发明创造过程中的作用。

第四组收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资料,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上的重要地位和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交流总结: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资料和汇报成果(略)◇教师补充:哲理与人生----学好哲学,终身受益案例:朱镕基总理访日遭刁难舌战群猪体现大国风范和哲学智慧□(一个年青的日本女子问)“昨天我家中被贼偷了,有人说是中国人干的,你对这件事怎幺看?”答:南桔北枳﹕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中华民族是知书达理的民族,人民勤劳、善良,在华夏大地创造出了璀璨的中华文明,贵国的先民早在唐朝就曾经拜揭过中华帝国,学习过礼仪和文化。

但我想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洗礼以后,贵国在礼仪上已经遗忘了许多,以至于生长于礼仪之帮的中国人民,来到贵国就有可能迷失本心。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公开课教案_27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公开课教案_27

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走进哲学问辩人生一、教学内容和地位本课时探究了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是本单元的总结与升华,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合作探究易于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哲学智慧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同学们较为感兴趣,同学们可结合哲理小故事及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讨论和交流。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感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帮助同学们提升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难点:感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重要意义五、课时、教具1课时,多媒体教学六、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七、教学过程提问诱思导入:教师:今天我们进入综合探究的学习,标题内容为《走进哲学问辩人生》,思考,哲学离我们的生活近还是远?同学:近教师:不错,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古代最著名的哲学小故事,大家都熟知的“揠苗助长”,其结果是苗都死了。

启示我们什么哲学道理。

展示PPT图片:揠苗助长同学: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过渡:这个哲理小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我来分析一个不熟悉的“为猪把脉”,能否把脉成功?展示PPT图片:为猪把脉同学:不能教师:为什么不能同学:因为猪的脉和人的脉不同教师:确实,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怎么办?同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过渡:教材还有六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分析,讨论其蕴含的哲学道理。

(将学生安排成六小组,每小组各完成一个任务。

每组派两名代表,一名讲述故事,一名总结启示。

如有问题,其他同学给出自己的见解,最后合作探究总结其中的哲学道理)活动交流:1.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代表发言后总结概括)展示PPT:活动交流:2.这些哲理与人们的生活实践有什么关系同学:产生于生活实践中教师:生活实践属于物质还是意识的范畴?同学:物质教师:哲学属于物质还是意识的范畴同学:意识教师:谁决定谁同学:物质决定意识教师:以此类推,生活实践决定哲学知识点过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哲学同样对生活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目标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这些哲理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有什么关系?自然科学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哲学的作用?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导入新课【探究路径参考】哲学是人生之导师,至善之良友,罪恶之劲敌,假使没有了哲学,人生又值得什么?——西塞罗生活与哲学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其负责人对三个应聘者:甲、乙、丙提出了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以10日为限,想办法木梳尽量多的卖给和尚。

”10天后,负责人问甲:“卖了多少把?”答:“1把。

”“怎么卖的?”甲讲述了历尽的辛苦,游说和尚应当买把梳子,无甚效果,还惨被和尚的责骂,好在下山时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

甲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了一把。

负责人问乙:“卖了多少?”答:“10把。

”“怎么卖的?”乙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他找到了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

应当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木梳,供善男善女梳理头发。

”住持采纳了他的建议。

那座山有十座庙,于是买了10把木梳。

负责人问丙:“卖了多少把?”答:“1000把。

”负责人惊问:““怎么卖的?”丙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宝刹,朝圣者络绎不绝。

丙对住持说:“凡来进香参香者,都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

我有一批木梳,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个字,鼓励其多做善事,便可做赠品。

”住持大喜,立即买了1000把木梳。

人生充满着哲理哲理是生活的原色平庸的人,无视于生活的原色浅薄的人,漠视于生活的原色只有热烈地投身于生活,并力求成为生活的主人的人,才能透过生活的多重色彩,窥视到生活的原色走进哲学——生活处处有哲学探究1、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2、这些哲理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有什么关系?3、自然科学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哲学的作用?4、这段话表达了什么观点?5、为什么马克思的话对他影响如此深刻?6、“四个同样重要”、“两个不可替代”强调的是什么?探究:1、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田忌赛马”的故事说明量变会引起质变。

2021_2022学年高中政治综合探究一走进哲学问辩人生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21_2022学年高中政治综合探究一走进哲学问辩人生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综合探究一走进哲学问辩人生议题在生活中感悟哲学的作用材料一南开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外国哲学博士生导师李教授在“知南开,知哲学〞系列讲座中以自己的求学生涯入题,联系个人生活实际,讲授哲学之大用“哲学无事不在,无处不有,无人不系。

哲学尽管烤不出面包,却可以给我们带来甘美的精神食粮,让我们确立坚决的信念,并得到思想的自由和心灵的净化,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1)为什么说“哲学无事不在,无处不有,无人不系〞?(2)联系李教授的人生感悟,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哲学之大用〞的认识。

提示:(1)①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在这些思考中,会触与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②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因此说“哲学无事不在,无处不有,无人不系〞。

(2)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开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开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②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材料二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可以说,这是总书记的“奋斗幸福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条件下中国人民的幸福何在、如何获得幸福而作出的精辟解答,是对广阔人民群众参与民族复兴大业、实现中国梦最有力的动员。

在新时代,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踏实的奋斗来实现自己的幸福生活。

请你运用“美好生活的向导〞的相关知识说明树立“奋斗幸福观〞的原因。

提示:(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真正的哲学能为生活和实践提供指导。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教学设计全面版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教学设计全面版

综合研究:《走进哲学识辩人生》教课方案一、研究活动目标找寻生活智慧,感悟生活中的哲学理解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加强学习哲学的兴趣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坚持今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研究内容剖析本单元综合研究活动主假如落实课程标准“1.1思虑平时生活富裕真理的案例,感悟哲学是对于世界观的学识,能够开启人的智慧”;“1.3剖析实例,说明真实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等内容要求。

使学生明确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们人生的作用。

三、研究过程设计1.课前准备阶段分组采集资料第一组:采集有关资料,如一些成语、典故等,证明哲学其实不神奇,它就在我们身旁;第二组:查阅有关资料,阐释生活与哲学的关系,证明哲学是智慧之学,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且能够指导我们更好地生活;第三组:采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资料,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上的重要地位和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2.小组沟通阶段小组内沟通、概括总结并制成课件以便下一步向全班同学展现和报告。

3.总结报告阶段每小组介绍一名代表,用课件向大家报告本小组的成就。

四、研究活动反省经过这个研究活动,学生在采集资料、整理资料、剖析资料以及小组合作方面的能力有很大提升。

学生对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也有了清楚的认识,理解了哲学源于生活又能够指导生活,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因为学生对哲学的认识其实不多,并且不够深刻和正确,所以,真实使学生领会到哲学的智慧,真实让学生爱哲学、学哲学、用哲学还需要一个过程。

选择朋友要经过周祥观察,要经过命运的考验,无论是对其意志力仍是理解力都应预先查验,看其能否值得信任。

此乃人生成败之重点,但世人对此极少操心。

固然多管闲事也能带来友情,但大部分友情则纯靠机会。

人们依据你的朋友判断你的为人:智者永久不与愚者为伍。

乐与某人为伍,其实不表示他是知已。

学生参与式议题教学,让政治学科素养入脑入心——《走近哲学问辩

学生参与式议题教学,让政治学科素养入脑入心——《走近哲学问辩

课程篇”詡■学生参与式议题教学,让政治学科素养入脑入心——《走近哲学问辩人生》议题式教学案例王姝旻(辽宁省锦州市第一高级中学,辽宁锦州)摘要:以新高考改革下的议题式教学为切入点进行了教学创新设计。

遵循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和讨论议题,让学生组织讲解和总结。

激发学生全员参与,提高思辨能力,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关键词: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角色反转一、新高考政治学科素养背景分析新高考改革要求我们结合2018年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从政治学科素养的培养角度设计教学,开展活动性课程。

本课知识内容是哲学第一单元综合探究《走近哲学问辩人生》,设计活动是以2019年的美国挑起贸易战的时政为背景素材,由学生组织和加工,运用学过的哲学知识重温哲学的作用,以生动的事实结合科学的理论对学生进行了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运用科学的哲学思维与时俱进地观察和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现象,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二、案例描述《走近哲学问辩人生》时政活动课教学中我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收集相关素材,让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

本节课既是一节新授课(时政课),又是一节复习课(用哲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现实问题来理解哲学的思想方法,今天教学角色互换,是由同学组织时政学习,同时落实高二学习过的《走近哲学问辩人生》这一探究命题。

检验大家把哲学的思想方法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老师成为学生,学生教师上来组织)。

学生教师1:给大家介绍中美贸易争端的背景材料,请大家思考能否用辩证法的知识讨论中美贸易战只是一次贸易争端吗?(学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视频和文字素材)生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贸易争端由来已久,这次贸易战是一个阶段量变达到了一定程度,产生了质变。

生2:贸易争端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思想文化问题。

(学生问题回答不切题,学生教师1进行引导补充)学生教师1:那就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要孤立地认识经济现象,要把它与政治文化联系起来看问题,因此不只是一次贸易争端。

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用

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用

3、对于这四个话题,我先让学生进行讨论2分钟, 由学生各自用一句话来表述它们的关系。(这样 处理这部分的内容,是为了后面操作的过渡,积 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回答都很正确)
4、教师引言,表示这四个问题是第一单元的重点 知识,需要同学们在运用中理解它们。提出分成 四个小组展示他们课后准备的材料(我之所以想 到要让学生去准备材料,是因为我认为哲学深刻 的道理需要学生运用身边的实际去理解,更何况 这一节是归纳性和综合性的课文)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 课堂分析
首先,介绍对于这节课的课前构思:
1,我认为这节课是具有综合复习第一单元的特点。 我不能处理得像新课一样,这节课一定要突出他 的总结性特点,体现学生对第一单元知识的概括 和自我理解。 2,学生对于刚接触的哲学知识难免怀有一种恐惧 和不知所措。我想如果转变角色,让学生自主去 探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效果应该会不同 的。
5、教师在学生展示讨论成果的过程中,充当了穿 针引线的作用,对学生的质疑进行了答疑。(充 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并不取代学生的主体 地位)
6、回归教材,指导学生回答教材中的第一项和第 五项问题,(本来是想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其它的问题留给学生课后完成。
7、教师进行小结(略)指导学生朗读教材中的 “理论评析”。(让学生再度对今天各个内容进 行总结,体现知识的准确性)
结束 谢谢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说课文稿
同江市第一中学 政治教研室
一、说课程
1:背景
《 生活与哲学》这门课程是相对枯燥的学 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过分追求对知识 点的记忆,而忽视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与反 思,缺少把哲学知识用于生活实践的过程。 因而对哲学原理的内化尤为薄弱。因此,在 《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环节中, 我们实施探究课程,提高学生综合探究的能 力与素质。

哲学教案

哲学教案

走进哲学问辩人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中国古代成语的寓意。

马克思的话对后代人的影响,以及中国治国的方略体现的道理。

能力目标: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事情。

情感目标: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引人生的道路。

教学过程:导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单元,初步了解了哲学的一些内容,有的同学有这样的想法,哲学这东西太申奥,可不能随便用,万一用坏了呢,必须把他记在本上,束之高阁。

这种想法显然是错的。

那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门来学习本单元的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

首先,我们来布置一下本节课的探究内容。

1、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2、这些哲理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有什么关系?3、自然科学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哲学的作用?4、“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让保尔·拉法格“把握了世界历史的逻辑,并且能够找到社会发展和思想发展表面上如此矛盾的共同的物质原因”这段话表达了什么观点?5、“四个同样重要”、“两个不可替代”强调的是什么?1、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田忌赛马”的故事。

有哪位同学来知道这个故事。

(提问)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

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

第二场比赛。

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

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说明量变会引起质变.“围魏救赵”的故事。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

孙膑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

这个成语说明了看问题要分清真象和假象.“塞翁失马”故事说明看问题要全面,要一分为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哲学问辩人生》教学案例
通化一中王宏楠教材分析
《走进哲学问辩人生》是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综合探究内容,在学习本单元知识后,学生对关于哲学的基本知识仍然存在模糊的认识。

这此,本单元的综合探究进一步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们人生的作用。

因此完成本探究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本单元的内容,完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加深对哲学的来源、含义、作用、基本问题、基本派别和基本形态以及哲学与时代关系,哲学对生活的作用等基础知识巩固,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材料,交流分析、合作探究的能力,总结和系统表述的能力。

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自己的人生和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寻生活智慧感悟生活中的哲学,理解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增强学习哲学的兴趣。

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坚持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重点和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难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生活的作用。

教学策略与手段
1.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体验更加丰富的情境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落实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形式,充分尊重学生的展示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实现生生互动。

3.创设探究情境,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基础,展开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讨论法
学法建议:课前复习本单元基础知识,熟悉本单元的知识讲解顺序,自主构建本单元的知识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中的智慧火花》,引导学生体会古希腊的哲思渗透在从文艺表演到火炬点燃的每一个瞬间,演绎着爱琴海的浪漫;不论是思维方式还是文化习俗,细心观察周围的点点滴滴,总是能找到哲学的影子。

引领学生走进哲学,开始问辩人生。

(二)新课讲授:
情境讨论一:讲述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塞翁失马”、“刻舟求剑”、“郑人买履”、“邯郸学步”、“拔苗助长”、“围魏救赵”,思考:这些故事中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这些哲理与人们生活和实践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预设:详细、生动地讲述成语故事的内容,对其中的道理有一定提炼。

教师活动预设:评价并补充学生回答,用通俗的语言表述成语故事中的哲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已有成语积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追寻生活智慧。

情境探究二:体会马克思“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以及恩格斯的观点,请同学们探究讨论:哲学思想的产生于时代课题之间的关系?理论思维与解决实践课题的关系?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系统地表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对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总结不全。

教师活动预设:引导学生补充对理论思维与解决实践课题的关系的认识。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探究新内容。

情境探究三:PPT展示多名自然科学家对哲学的评价,思考:自然科学家为何如此重视哲学的作用?结合相关理论,谈谈你对哲学和自然科学关系的看法。

学生活动预设:完整回答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教师活动预设:检测学生对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理解是否扎实。

设计意图:懂得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

情境探究四:PPT展示江泽民的一段讲话稿,思考:四个“同样重要”、两个“不可替代”强调的是什么?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哲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作用的理解?
学生活动预设: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教师活动预设:评价并补充哲学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指导作用,同时它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设计意图:全面学习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哲学对国家建设的重要作用。

情境探究五:播放视频《总理访日遭刁难舌战群猪体现大国风范和哲学智慧》媒体采访的实况,体会哲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一个年青的日本女子问:“昨天我家中被贼偷了,有人说是中国人干的,你对这件事怎幺看?”
朱总理答: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

战国时晏子出使楚国,曾经说齐国人可以在故园安居乐业,而到楚国却成为盗贼,原因仅在于民风问题。

因此我建议贵国的政府应该致力于民众道德礼仪的培养,只有环境好了,才可以杜绝偷盗,才可以从根本上防止贵国人民忘记廉耻。

一日本老头问:“我们很多日本人认为南京大屠杀根本没有发生过,你对这件事怎幺看”?
朱总理答:掩耳盗铃﹕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首先您的逻辑是错误的。

历史是事实,是不能改变的,不是贵国人民,无论多少认为没有发生就没有发生。

历史就是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任何掩耳盗铃的企图都是徒然的。

如果我说大多数的中国人都认为日本其实是中华民族的后裔,日本民族起源于我过秦王朝一个方士携三千童男童女东海寻访仙山的事件。

学生活动预设:谈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表达中国人的愤慨之情。

教师活动预设:
引导学生归纳:1.哲学的功能: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设计意图:从情感和知识两个层面过渡到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讲解上。

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堂精炼: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

被作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

”如何理解这段话?
教师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精神上之精华和思想智慧,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导,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好哲学,终生受益。

(三)本课小结:请同学们在品读名人对哲学的认识中,在整个人生成长中发掘哲学的魅力和作用。

西塞罗曾说:哲学是人生之导师,至善之良友,罪恶之劲敌,假使没有了哲学,人生又值得什么?黑格尔说“一个国家没有哲学,就像一座雄伟壮观的庙中没有神像一样,空空荡荡,徒有其表,因为它没有可信仰的东西,可尊敬的东西。

哲学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命脉。

如果说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冠,那么哲学就是社会科学的皇冠。


(四)作业设计:发掘生活中的智慧,写一篇哲学指导人生的哲理短文。

(五)板书设计:
一哲学的功能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程结构严谨,课堂教学密度设计合理,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面巩固复习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掘新知识,探究新结论。

对哲学的作用作了系统的总结。

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基础知识扎实,敢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