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柏林 克罗一茨贝格地区生态城市更新示范项目
柏林绿色城市建设经验

柏林绿色城市建设经验柏林作为德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一个以绿色城市建设为目标的先进城市。
柏林的绿色城市建设经验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对其他城市的绿色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柏林绿色城市建设的背景、实践经验和未来规划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和分析,旨在为其他城市的绿色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柏林绿色城市建设的背景柏林是欧洲著名的绿色城市,城市中有大片的森林、湖泊和自然保护区,同时城市内还有许多公园和绿地。
这得益于柏林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始终把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20世纪初,柏林就开始将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相结合,积极进行城市绿化,不断增加绿地和森林覆盖率。
如今,柏林的绿地面积占比高达44%,是欧洲绿地面积最大的城市之一。
柏林还积极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推广绿色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循环经济等措施,为城市的环保和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 城市绿化,增加绿地面积。
在柏林的城市规划中,绿化始终是重中之重。
为了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柏林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园林改造,建设了许多公园、花园和绿地,如著名的蒂尔加丁公园、格吕尼瓦尔德公园等。
柏林还大力推动城市森林化,将城市的一部分用于种植树木和草坪,使得城市的森林覆盖率不断增加。
通过这些措施,柏林的绿地面积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改善了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2. 倡导低碳出行,推广公共交通。
柏林作为欧洲的大城市,交通是一个常年的难题。
为了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柏林实施了低碳出行的政策,推广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出行。
柏林拥有发达的地铁、公交和有轨电车系统,此外还提供了自行车租赁服务,鼓励居民和游客选择环保出行方式。
通过这些举措,柏林的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城市的环境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改善。
3. 推动绿色能源,减少碳排放。
柏林大力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和利用,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前言 (2)1. 研究背景 (3)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3. 研究范围与方法 (5)二、湿地公园现状分析 (7)1. 自然地理条件 (8)2. 生态环境状况 (9)3. 社会经济状况 (10)三、湿地公园建设必要性分析 (11)1. 生态保护与恢复 (12)2. 生物多样性保护 (13)3.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14)4. 土地利用与规划 (16)5. 旅游开发与经济发展 (17)四、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分析 (19)1. 政策支持与法规保障 (21)2. 技术与人才储备 (22)3. 资金筹措与投资回报 (23)4. 市场需求与营销策略 (24)5. 社会效益与影响评估 (26)五、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 (27)1. 总体规划与布局 (29)2. 功能分区与设施配置 (30)3. 交通组织与游览路线 (31)4. 景观设计与艺术表现 (33)六、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 (34)1. 建设进度计划与实施安排 (36)2. 资源保护与管理措施 (37)3. 公园运营与维护方案 (38)4. 安全保障与应急预案 (39)七、结论与建议 (41)1. 结论总结 (42)2. 建议与展望 (43)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45)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环境和休闲娱乐的需求。
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态功能,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场所。
本报告旨在对湿地公园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力度。
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的重要载体,对于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不足、管理滞后等。
柏林绿色城市建设经验

柏林绿色城市建设经验柏林是德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一个充满绿色城市建设经验的城市。
柏林由于历史的原因分为了东柏林和西柏林,但是在统一后,柏林通过城市绿化和可持续发展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柏林在城市绿化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城市中有大量的森林、公园和绿地,占地面积超过1/3。
绿地面积最大的是大型城市公园“泰尔加滕”,面积超过2000公顷。
柏林还有许多小型的社区绿地和花坛,使得城市处处充满着绿意。
柏林市政府还鼓励市民种植花卉,为市民提供免费的种子和苗木,并为优秀的花园提供奖励。
这种积极的绿化政策使得柏林成为了一个充满花香和绿意的城市。
柏林在可持续交通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柏林的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发达,包括地铁、电车和公交车等。
市政府还鼓励市民使用自行车和步行代替汽车出行,为此修建了许多自行车道,并提供了充足的自行车停车位。
柏林还推出了一项共享单车计划,市民可以租借自行车进行出行。
这些举措既减少了交通拥堵,又减少了空气污染,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柏林还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能源的利用。
柏林市政府设立了许多环保机构和项目,致力于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推动环保技术的发展。
柏林还拥有多个市中心的太阳能发电站,利用太阳能发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柏林市政府还推出了许多废物回收和垃圾分类的计划,并对市民进行教育,提倡节约用水和能源等环保行为。
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柏林在绿色城市建设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城市绿化、可持续交通和环境保护等项目的推进,柏林成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
柏林的经验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希望更多的城市能够积极倡导绿色发展,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德国鲁尔工业区大区域转型更新分析——以IBA艾姆舍公园项目为例

德国鲁尔工业区大区域转型更新分析——以IBA艾姆舍公园项目为例陈荻【摘要】This thesis introduces what IBA had already done before 1999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Ruhr Area; then a series of explorations had been done focus on actor, if-nance, function and achievement of IBA Emscher park. Finaly, renewed as wel as transformational methods in IBA Emscher park, which make Ruhr Area transformed from industrial region to cultural region, have been summarized.%本文阐述了IBA已完成的项目与鲁尔区的历史背景;探究了艾姆舍公园项目的参与者、资金来源、功效与成果;总结出该项目对于工业区域向文化区域转型的更新方法.【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3页(P90-92)【关键词】IBA;鲁尔区;艾姆舍公园;参与者;遗迹处理【作者】陈荻【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德国鲁尔大学地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IBA组织的全称是国际建筑展(德文Internationale Bauausstellung),它起始于1901年,至今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历史,是德国最有经验的建设机构之一[1]。
至今为止,IBA已经完成了多个包括建筑方面以及规划性质的项目,项目除了坐落鲁尔区,还包括达姆施塔特、斯图加特、柏林、汉堡等地,IBA的主旨是努力去解决涉及美学、经济、政治等领域的社会问题。
自1989年起,德国北莱茵州政府建立了IBA,以应对鲁尔区出现的社会突出问题。
德国生态住区建设研究(全文)

德国生态住区建设研究XX:16749944(20XX)180143041康斯伯格项目背景及概况康斯伯格住区位于德国汉诺威市(下萨克森州首府)东南部,康斯伯格山脉下,是该市最大的居住开发区,紧邻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展区。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州市政府就此区域讨论了各种规划方案,直到2000年世博会在汉诺威市召开,最终促成了康斯伯格规划的实施和完成。
康斯伯格住区占地160 hm2,正式规划始于1990年,到20XX年一期建设基本完成,约3000户住宅建成,可容纳居民6500人。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遵从《二十一世纪议程》(gend21)的核心精神,提出了“人-自然-技术”的主题。
在这一理念下,康斯伯格规划参与了世博会“城市与区域展览”,分别展示了“康斯伯格生态最佳化”,“城市作为公园”和“城市作为社会化的生存空间”三大理念。
下文将重点研究“康斯伯格生态最佳化”。
2康斯伯格生态最佳化作为世博会参展项目之一,“康斯伯格生态最佳化”展示了德国住区建设先进的生态理念和技术,由能源效率最佳化,水概念,废物治理概念,土方治理概念4个部分组成。
2.1能源效率最佳化能源效率最佳化的核心在于尽可能降低住区的能耗,从而减少CO2的排放。
康斯伯格碳减排总目标为:在不影响住宿舒适性的情况下,相比传统的建筑标准,通过低能耗住宅、节电方案及区域供暖的措施,减少45%的建筑供暖、热水、电力能耗,由此减少60%的CO2排放,通过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其他创新技术措施减少另外20%的CO2排放,一共减少80%的CO2排放。
为了达到碳减排目标,康斯伯格采纳了低能耗住宅、节电方案、区域供暖、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技术措施。
2.1.1低能耗住宅住宅区中所有的建筑必须符合低能耗住宅标准,即建筑供暖能耗为每年50~55 kW・h/m2。
康斯伯格为此设计了一套专门的计算方法,建筑师在建筑设计阶段须填写相应的计算表格,只有当最大供暖能耗数值符合标准,建筑项目才可被批准施工。
全球七大典型城市更新案例

全球七大典型城市更新案例在全球范围内,城市更新是一项日益重要的任务,旨在解决城市面临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挑战,并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全球七大典型的城市更新案例。
1.纽约,美国纽约作为世界级城市,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城市更新。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是布鲁克林再生计划,旨在将这个传统的工业区变成一个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社区。
该计划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公园和绿地,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并促进经济发展。
2.倫敦,英国伦敦的伊丽莎白线计划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更新项目,旨在改善交通系统并促进城市发展。
该计划将在伦敦市中心建设一条新的地铁线路,连接传统的商业区和新兴的居住区,为市民提供更方便、高效的出行方式。
3.悉尼,澳大利亚悉尼正在进行一个名为巴拉马塔河口更新计划的大型城市更新项目。
该计划旨在改善河口地区的环境质量、基础设施和人们的生活条件。
通过修复湿地、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和改善道路交通,该计划将使这个地区成为悉尼的新兴中心。
4.东京,日本东京市正在进行名为王子社区再生计划的城市更新项目,旨在改善这个老旧的住宅区的居住环境和社会基础设施。
通过改建老旧的房屋、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该计划正在促进社区的发展并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5.伊斯坦布尔,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正在进行一个名为金角湾再生计划的城市更新项目,旨在改善这个历史悠久的海滨地区的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条件。
通过修复历史建筑、开发新的旅游设施和提供更多的休闲活动,该计划将提升这个地区的吸引力,并促进经济发展。
6.温哥华,加拿大温哥华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城市,正在进行一个名为谢勒岛再生计划的城市更新项目。
该计划旨在将这个废弃的工业岛屿改造成一个绿色、可持续的社区。
通过建设可再生能源设施、改善公共交通和提供更多的绿地,该计划将提高岛上居民的生活质量,并促进经济发展。
7.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以创新为核心的城市,早已成为全球城市更新的典范。
德国屋顶绿化 生态与经济双赢

德国屋顶绿化生态与经济双赢
佚名
【期刊名称】《地理教学》
【年(卷),期】2009(000)012
【摘要】世界上屋顶绿化发展最早、技术最成熟的是德国,德国的屋顶绿化率已达10%以上,屋顶绿化这种发挥着重要的环保节能功效,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绿化方式,在德国越来越流行。
【总页数】1页(P4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5.125
【相关文献】
1.天泉生态屋顶绿化技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以湘江新区交通枢纽中心屋顶绿化工程为例 [J], 张翼维;马攀;陈善湘;李尝君;杨剑华
2.德国屋顶花园建设及对我国屋顶绿化的启示 [J], 郭屹岩
3.浅谈屋顶绿化在首都建设生态城市办绿色奥运中的重要作用——剖析屋顶绿化的必要性可靠性可行性和紧迫性 [J], 谭天鹰
4.营造屋顶生态环境——为我国屋顶绿化事业的发展助力 [J], 李树一
5.从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看城市屋顶绿化 [J], 丁新辉;刘孝盈;刘广全;谢永生;骆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德国城市更新的经验做法

德国城市更新的经验做法我以前研究德国城市更新的时候,那真是一头雾水啊。
最开始我就只觉得不就是把旧房子拆了盖新的嘛,后来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我发现德国城市更新很注重公众参与。
就好比盖房子,要是屋主都不知道怎么盖,肯定不行啊。
德国社区里经常搞这些公众参与的活动,像市民大会啥的。
我就从资料里看到这么个例子,有个小镇想要翻新老市场,不是说镇政府一拍脑袋就定了方案,而是先开市民大会。
刚开始啊,大家七嘴八舌,什么想法都有,这就像很多股麻绳乱糟糟地缠在一起。
但是他们没嫌乱,而是一点一点梳理。
政府派人把市民的意见都记下来,大到这个市场整体的风格,小到一个路灯的样式。
我觉得这就是他们成功的一个方面,尊重老百姓的意见。
再说保护历史文化。
德国城市里到处都是老建筑,他们可舍不得轻易拆了。
我觉得我之前就错在以为新的肯定好,老的都得让位。
德国不是这样的。
比如有些老房子的维护,他们不会简单地把墙皮刮了重新刷。
我看到有资料说,那些工人就像绣花一样,一点点修补老房子损坏的地方,用的材料也尽量是和原来一样的。
这就是很细致的功夫,就像对待一件古董一样。
这中间其实也遇到不少麻烦,因为找合适的材料很难,工人也得是经验很丰富的才行。
还有一个方面是混合功能区的打造。
这就像是一个百宝箱,啥都有。
德国城市更新不是说把居民区单一规划或者商业区单一规划。
拿我知道的一个街区来说,下头是商店、餐馆啥的,上头就住着人。
这样人们下楼就能买到东西,生活方便得很。
不过在这过程中,要协调好各种利益也挺难的。
比如说店铺招牌怎么设,不能影响居民休息,这些都得商量。
反正德国城市更新就是这么一个很细腻、很讲究平衡的过程,我也是慢慢才弄明白个大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采用全面、整合的规划哲学 体系;
y 整合所有环境媒体的概念; y 考虑社会和教育因素; y 经验与技术的传播;
城市概况
柏林约有 350 万人,其中大约 11% 是外国市民。其周围的卫星城另外还有 大约 100 万人。柏林的总面积为 889 平 方公里,其中南北长 38 公里,东西宽 45 公里。水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 24%,可用 于航行的水路长 197 公里。从面积上来 说,柏林与人口密集的北莱因-威斯特法 利亚(North Rhine Westphalia)的鲁尔区 差不多。柏林是德国最大的城市,同时 也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6 个联邦州之 一。 统一后的柏林自治市被划分为 23 个区(Bezirke),每个区约有 5 到 30 万 居民,他们承担着地区政治和行政管理职能。但是这些区又不同于独立的自治区, 他们没有财政自主权,依靠市政府和柏林议会拨款。城市的权力主要集中在议会 手中,它被划分成几个不同的行政部门(与德国其他地区的政府部门类似)。 尽管柏林的工业一直在衰退,但仍然有超过 20 万人在制造业的部门工作。 150 万在岗职工中,大约 23 万人从事商业工作,75 万人从事服务业工作,这其 中主要是公共服务部门。 此外,柏林还是环境技术和科研中心,很多商业活动都与环境有关。根据慕
想在柏林迅速蔓延并使论坛成为制度化。举办展览会的任务是以“宜居的内城”为主题设计 示范性的建筑。这次联合举办的展览 不仅展示出高超的技巧,而且也强调 居住质量、生态意识和艺术。由于城 市更新改造需要根据城区的特殊情 况采取不同的准则和解决方案,因此
标准化的开发、常规修补并非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
然而,即使是个别的一些项目
也必须有共同的基本原则,因此,
经过与当地居民的激烈讨论,最终
确定了柏林-克罗依茨贝格城 市更新改造的 12 条基本原则。 1982 和 1983 年,建设部部长 和地区议会批准了这些指导 性原则。这些原则主要与规划 程序有关:当地居民的参与, 用户和规划主体广泛协调一 致,更新改造活动的进度,技 术标准的保持,生态因素,公共关系问题,社会因素,公开决策,基金来源等等。 这些原则尤其适用于克罗依茨贝格地区。 柏林-克罗依茨贝格是前西德的人口密集区。大量废弃的建筑物和恶劣的居 住条件,成为柏林墙沿线靠近前东德的地区的特点。克罗依茨贝格是一个以战前 的邮递区号命名的地区——SO36 地区,在 1989 年柏林墙倒塌之前,该地区由于 政府计划建设新的高档居民区和一条高速公路而面临被毁坏的危险。然而,由于 居民期望的是价格合理的公寓而非闲置的高档公寓,因此在 70 年代后期,政府 的这个决定遭到了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到 1980 年,抗议活动升级为非法占用 房屋运动,并且范围从 SO36 地区扩大到全市。在这个过程中,空置的建筑物又 住进了居民,而屋顶和房间也被重新修葺,以便再次居住。最后,柏林政府不得 不中止了克罗依茨贝格 SO36 区的大规模拆迁计划。城市更新改造项目谨慎地实 施。这些项目正同时朝着自助式建设、合作式自主管理、居住和工作在同一区域、 以及以可承受的成本改造现有建筑物等原则发展。 规划方法是以小型供应网络的整 合系统为基础,街区结构由几条行道 以及单幢建筑组成。设计出可以代替 技术高度复杂的远程控制系统的方 案,使得围绕某一地点即可完成供 应、使用和处理三个程序,方便了用 户的使用。生态重建的试点项目由一 批 19 世纪后半叶的建筑物组成,其 工作包括大量隔热设施的建设,以及 整合燃油燃气锅炉和部分采用太阳 能发电的热电厂组成试验性的地区 能源系统。 所有与生态项目有关的合作和调研工作由城市更新改造公司 S.T.E.R.N 承 担,该公司负责整个地区(103 街区和 104 街区)的工作。生态示范点由 STATTBAU 规划和实施。STATTBAU 成立于 1983 年,是城市重建工作的一个管理机构,为当 地居民的利益服务。房屋以前的居住者和当地工匠对房屋进行了粉刷。更新改造 工程不仅要考虑生态因素,而且要兼顾自我决定和低租金。然而,由于创新性的 生态措施的成功和经济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自身的环境意识和行为, 因此项目在规划时充分考虑了居住者的愿望。
以及 1232 m2 的屋顶都覆盖着植物,约 574 m2 的屋顶 覆盖了了草坪和植物。
5.环境保型的建筑材料 外墙使用环保材料隔热,并且粉刷矿物质并涂有基于硅酸盐的颜料来加以保
护。与阁楼相连的天花板使用矿物棉或膨胀粘石土来隔热。条件允许的话保留老 的木地板,并且使用了硼砂以保护木料。
项目成果和影响 1.合理的能源利用
1. 能源的合理利用 能源规划的编制关注以下 4 个目标:
通过隔热措施节约能源; 减少供暖和发电过程中的能量散 失; 低供暖成本; 太阳能产生的复合能源、热电联产、城市能源供应商 BEWAG 提供的能源等试 点项目。 主电热厂使用高效燃气锅炉,与 2 台均为 55KW、用于发电和供热的发电机分 别相连。在能源使用高峰期,柏林能源公司(BEWAG)为主电热厂输入额外的能 源以满足需求。光电技术包含 180 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每年可以产生 14000KWh 的电力。
2.节水措施 节水的概念就是尽可能的节约有可能节约的每一滴水,水费以公寓为单位计
算而不是整幢建筑物,每户居民家中都装有一个仪器来记录住户冷水的用量。节 水设备安装在卫生设施里。
在一座建筑物里,4 家住户用过的污水被重新收集起来并进行生物处理,先 通过紫外线照射,然后经过一个垂直的生物过滤器进行净化。污水经过处理后可 以用来冲洗马桶。
柏林-克罗依茨贝格地区生态城市更新示范项目
国家:德国 类型:项目,政策,概念 区域:地区,人口超过 100 万 参与者:当地政府,地区政府,中央政府,经济部门,公私合营的企业 资金:当地政府,地区政府,中央政府,经济部门 主题词:建筑和建筑物
能源 住宅(以及新建居住区) 信息和公众参与 固体废弃物 城市更新改造/城市复原 目的:增加获取信息的途径 增强公众意识 推动清洁技术的应用 推动生态建筑材料的应用 推动可再生资源的重新利用 降低能源消耗 减少废弃物 循环利用废弃物 手段:示范和试点项目
市-城市开发的最佳实践库。
资料来源:
The database ‘SURBAN——Good practice in urban development', sponsored by: European Commission, DG XI and Land of Berlin,European Academy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Berlin: Model project of ecological urban renewal in Berlin-Kreuzberg S.T.E.R.N., (Hg.) 1987: Kreuzberg Kreisl.ufe. Block 103 - ein Modell für umweltorientierte behutsame Stadterneuerung, Berlin Gelfort, Petra / Jaedicke, Wolfgang / Winkler, B.rbel / Wollmann, Hellmut 1993: .kologie in den St.dten. Erfahrungen aus Neubau und Modernisierung, Basel Senatsverwaltung für Bau- und Wohnungswesen, (Hg.) 1994: Der Block 103 in Berlin-Kreuzberg. Sanierungsgebiet Kottbusser Tor. Ein st.dtebauliches und stadt.kologisches Modellvorhaben, St.dtebau und Architektur Bericht 28, Berlin EA.UE, (ed.) 1995: Energy: Urban ecology excursions in Berlin, Berlin www.stadtentwicklung.berlin.de/umwelt/klimaschutz/berlin_spart_energie/en/bauen_wo
1987 年,STATTBAU 和柏林政府部门就城市更新改造的生态试点项目达成协 议,根据协议,国家建设部、负责住宅开发和城市发展的柏林土地管理部门将在 联邦规划的框架内联合实施试点项目划。
项目实施 一般说来,试点项目是在 13 座建
筑物中的 110 套公寓和 20 个商店里实 施的。生态措施是根据以下原则制定和 实施:
3.垃圾垃圾收集系统 在 103 街区的建筑物由一个合作组织接管之后,居民决定建立一个垃圾收集
系统。该系统包括独立的塑料收集、有机垃圾堆肥处理系统、垃圾的分类回收, 还有一个收集所有其他废弃物的回收站(如铝,旧 衣服等等)。在收集系统的安装和前期的使用过程 中,柏林科技大学对此开展了一个研究项目。
4.绿地 大约一半面积的院子(840m2),4800 m2 的墙上,
4.绿地 进行生态改造的 13 座建筑物中,绿地的 sealing 面积降至 41%;整个 103
街区的绿地面积降至 63%,相比之下克罗依茨贝格地区平均为 85%。
项目参与者及组织结构
城市更新改造公司 S.T.E.R.N 成立于 1986 年,这家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每年都与柏林政 府签订一次合同,参与柏林城市更新改造工作。目前,这家私人有限责任公司正致力于普伦 茨劳堡(Prenzlauer Berg)等前东柏林地区的更新改造工作。公司提供多方面的协调、指 导和维修工作,包括街区和社区规划、基础设施规划、为自助工程提供建议和服务、城市现 代化和更新工程的预算控制、每年重建项目的管理工作等等。
摘要 20 世纪 80 年代初,以符合生态的方式进行的城市更新成为柏林城市发展备
受关注的问题。1987 年,国家建设部、柏林建设部联合当地的承租人和参与“城 区谨慎更新运动”的建筑协会,积极实施了一些建筑物更新改造的项目。克罗依 茨贝格(Berlin-Kreuzhurg)地区的 103 街区被选为实验性住宅和生态城市开发的典 型。这个项目被作为一个很好的实践案例来介绍,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