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发展现状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发展现状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发展现状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信息科学领域中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进行领域间交叉的结果。
无线传感器网络经历了智能传感器、无线智能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3个阶段。
智能传感器将计算能力嵌入到传感器中,使得传感器节点不仅具有数据采集能力,而且具有滤波和信息处理能力;无线智能传感器在智能传感器的基础上增加了无线通信能力,大大延长了传感器的感知触角,降低了传感器的工程实施成本;无线传感器网络则将网络技术引入到无线智能传感器中,使得传感器不再是单个的感知单元,而是能够交换信息、协调控制的有机结合体,实现物与物的互联,把感知触角深入世界各个角落,必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发展背景1996年,美国UCLA大学的William J Kaiser教授向DARPA提交的“低能耗无线集成微型传感器”揭开了现代WSN网络的序幕。
1998年,同是UCLA大学的Gregory J Pottie教授从网络研究的角度重新阐释了WSN的科学意义。
在其后的10余年里,WSN网络技术得到学术界、工业界乃至政府的广泛关注,成为在国防军事、环境监测和预报、健康护理、智能家居、建筑物结构监控、复杂机械监控、城市交通、空间探索、大型车间和仓库管理以及机场、大型工业园区的安全监测等众多领域中最有竞争力的应用技术之一。
美国商业周刊将WSN网络列为21世纪最有影响的技术之一,麻省理工学院(MIT)技术评论则将其列为改变世界的10大技术之一。
1.1 WSN相关的会议和组织WSN网络技术一经提出,就迅速在研究界和工业界得到广泛的认可。
1998年到2003年,各种与无线通信、Ad Hoc网络、分布式系统的会议开始大量收录与WSN网络技术相关的文章。
2001年,美国计算机学会(ACM)和IEEE成立了第一个专门针对传感网技术的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Sensor Network(IPSN),为WSN网络的技术发展开拓了一片新的技术园地。
无线电传感器网络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无线电传感器网络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近年来,无线电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简称WSN)在无线通信和物联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WSN是由大量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可以实时采集和处理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并通过网络传输给用户或其他节点。
WSN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监测和控制的范围,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技术挑战。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WSN的发展现状。
目前,WSN已经广泛应用在农业、环保、智能交通、无线医疗等领域。
在农业方面,WSN可以监测土壤湿度、环境温度等信息,帮助农民精确浇灌和施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在环保方面,WSN 可以监测大气污染、水质变化等信息,提供及时的环境监测和预警。
在智能交通领域,WSN可以监测道路交通流量、车辆状态等信息,实现智能化的交通控制和路况预测。
在无线医疗方面,WSN可以监测身体的生理参数,如心率、血压等,为医疗人员提供实时的健康监测和预警。
然而,WSN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能源管理问题。
由于传感器节点通常安置在野外环境中,并且需要长时间运行,能源消耗成为限制WSN持续工作的主要问题。
因此,如何设计低功耗的传感器节点和有效的能源管理机制成为WSN研究的重点。
其次是网络安全问题。
WSN中的传感器节点通常部署在无线环境中,容易受到恶意攻击和侵入。
因此,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是WSN 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议题。
未来,WSN的发展趋势将会是网络智能化和多样化。
首先,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WSN将与其他技术相互融合,形成更加智能化的网络。
例如,WSN可以与云计算结合,实现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另外,WSN还可以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自动化的数据分析和决策。
其次,WSN的应用场景将会更加多样化。
除了农业、环保、智能交通等传统领域外,WSN还将应用于智能建筑、智能家居等新兴领域。
例如,WSN可以监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能源消耗,提供智能化的建筑管理和控制。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及前景分析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无线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无线通信,形 成一个自组织的网络,实现对环境或物体的感知和监测。这种技术具有很多优点, 如灵活性、可扩展性、自组织性、鲁棒性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智能家居领域,可以利用无线传感 器网络技术实现对家电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监测,提高家居的智能化水平。在环境 监测领域,可以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对空气质量、水质、气象等环境因 素的监测,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在智能交通领域,可以利用无线传感器网 络技术实现对车辆的监测和控制,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2、技术创新推动未来,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 实现更高效、更稳定的网络连接和更精准、更快速的数据传输。例如,利用人工 智能技术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能够实现更精准的预测和决策; 采用5G技术可以让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更高速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稳定的网络连 接。
3、应用场景拓展未来,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涵盖 农业、林业、海洋、能源等多个领域。例如,在农业方面,通过布置土壤、湿度、 气象等传感器,可以实现农作物的智能化生产和科学管理;在林业方面,通过安 装环境传感器和视频监控设备,可以实现森林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火险预警;在海 洋方面,通过部署水文、气象、生物等传感器,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指由一组能够 自组织形成网络的低功耗、微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 案例
1、智能家居领域在智能家居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主要应用包括环 境监测、电器控制、安全监控等。例如,通过在家庭环境中布置温度、湿度、光 照等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家庭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控制;通过安装门窗传感器、红 外传感器等,可以实现家庭安全的有效监控。
基于人工智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发与应用

基于人工智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发与应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项技术使得各种设备能够互相通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但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信号的不稳定性、功耗高以及数据容量有限等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成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现状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环境监测、资源管理、智能交通和军事侦察等等。
该技术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的互相通讯及数据交换,极大地增强了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
但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发和改进。
二、问题和挑战首先,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使用无线信号进行通讯,因此很容易受到信号的干扰和噪声的影响,导致信号稳定性差,通讯质量不佳。
其次,由于传感器设备大多是由电池供电的,因此功耗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如果传感器设备功耗较高,电池的寿命就会大大缩短。
另外,由于传感器设备要定时采集数据并传输数据,因此其数据容量有限。
这些问题都影响着传感器网络的性能和效率,需要研发出具有稳定性、低功耗、高数据容量的传感器网络。
三、人工智能技术改进无线传感器网络为了解决传感器网络存在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1.智能信号传输传感器网络中的每个传感器设备都可以对信号进行分析,获取实时的信号状况。
传感器能够自动调节数据传输方式,使得传输过程中信号的稳定性更好,不容易受到干扰和噪声的影响。
2. 基于深度学习的能源管理策略传感器设备功耗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传感器网络中,设备的能源是限制网络可用时间的主要因素。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能源管理策略,可以使传感器网络中的设备更加智能地管理电池能量,从而实现对能量的高效利用。
3. 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传感器网络采集的数据往往是海量的,如果将这些数据直接传送到中央服务器进行分析处理,显然是不现实的。
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现状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现状研究引言近年来,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大量低功耗、多功能、低成本的无线传感器问世,由多个传感器共同构成的网络系统吸引了大量学者的兴趣。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就是在监测区域内布置大量具有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及无线通信能力的节点,整体形成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系统,共同完成某些功能,在环境监测、交通运输、医疗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感器节点通常配备一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用于完成不同物理数据的采集。
同时节点上还配置有微处理器、存储器、电源、射频收发器和执行器等。
与传统的传感器网络不同,WSN体积小,价格便宜,因而节点的能量(如存储空间、计算能力、通信带宽、通信范围等)相对较弱。
此外,WSN节点常常由电池供电,并且常常工作于恶劣的环境甚至是敌方区域,不能提供电池补给或更换,因而电源也是约束传感器节点的一个重要因素。
节点通常由无线通信设备通过多跳的方式将数据发送到基站,再由基站传送到指挥中心。
WSN领域的研究目标是满足上述约束条件的同时完成指定任务。
引入新的设计理念,开发或改进现有的协议,开创新的应用领域,开发新的算法,都成为WSN研究热点。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WSN关键支持技术新的协议、算法以及应用。
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由许多不同类型的节点(如地震、低采样率电磁传感器、温度、视觉、红外声音和雷达等)构成。
WSN的应用,可以分为监测和追踪两类。
监测应用包括室外室内环境监测、健康状况监测、库存监测、工厂生产过程自动化、自然环境监测等方面。
跟踪的应用有目标跟踪、动物跟踪、汽车跟踪、人的跟踪等。
1.1 公共卫生WSN可用于残疾人监测、病人监测、诊断、医院药品管理系统。
C.R.Badker 等人指出,在公共卫生医疗监测中应用WSN能提高现有卫生和病人监测状况。
文中提出了4种应用原型:婴儿监测、提醒聋人、血压监测与追踪、消防员身体特征信号监测。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与应用一、本文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是一种由许多在空间上分布的自动装置组成的网络,这些装置能够使用传感器协作地监控不同环境或对象的物理或化学现象,并通过无线方式进行信息传输。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受到关注,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和应用领域。
我们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关键技术进行介绍,包括传感器节点的设计与优化、网络通信协议、能量管理策略等。
接着,我们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农业物联网、医疗健康、军事防御等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在不同场景下的优势和挑战。
我们还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工程师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和应用概览,同时推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推广。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是近年来物联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微型化、低功耗、高性能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无线传感器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研究。
网络拓扑与协议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的研究主要关注如何有效地组织传感器节点,以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连通性。
针对传感器节点的能量限制,研究人员还设计了多种节能的通信协议,如跳频扩频、时分复用等,以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由于传感器节点数量众多,产生的数据量巨大。
因此,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数据融合旨在将多个传感器节点的数据融合成一条或多条有用信息,减少数据传输量并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隐私保护
数据加密技术
为了保护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隐私, 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的数据加密技术。这 些技术包括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 法、同态加密等。这些加密技术能够有效 地保护数据隐私,防止数据泄露和攻击。
VS
安全路由协议
安全路由协议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防止恶意攻击和数 据篡改。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安全路由 协议,如基于密钥的安全路由协议、基于 身份的安全路由协议等。这些协议能够有 效地保护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
特点
低功耗、微型化、分布式、自组织、抗干扰能力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和应 用场景。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场景
环境监测
用于气象、水文、环境保护等领域,实现 对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医疗护理
用于远程医疗和健康监测,实现对患者生 命体征的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
智能家居
用于家庭智能化管理,实现家居设备的互 联互通和智能化控制。
据传输。
网状结构
所有节点都通过多跳路由的方 式相互连接,构成一个自组织
的网络拓扑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
01
02
03
MAC协议
负责协调和安排网络中的 节点进行数据传输,避免 碰撞和冲突。
路由协议
负责将数据从源节点通过 网络转发到目的节点,同 时优化能量消耗。
同步协议
负责协调网络中各个节点 的时钟,以确保数据传输 的同步性。
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总结词
智能家居中,无线传感器网络被用于实现家庭环境的实 时监测和控制,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节能效果。
详细描述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智能家居成为了 新的趋势。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可以实 现家庭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例如,通过部署在室内 的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人体感应器等,可以实 时监测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和人员活动情况,并利 用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进 行分析和控制。此外,智能家居还可以实现家电的远程 控制和能源管理等功能,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节能效果 。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由许多小型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可以实时采集和传输各种环境信息。
它具有灵活、低成本、易部署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农业、医疗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现状1.1 环境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部署传感器节点监测空气质量、水质污染等环境参数,可以及时预警和应对环境污染事故。
同时,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可以应用于林火监测、地震预警等自然灾害监测领域,提高对灾害的预警和救援能力。
1.2 智能交通在智能交通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用于实时监测交通流量、车辆速度等信息,提供实时的路况信息。
基于这些信息,可以优化交通信号配时,减少交通拥堵,并提供个性化的导航服务。
此外,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可以实现车辆自动驾驶技术,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
1.3 农业在农业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监测土壤水分、温度、光照等参数,提供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信息。
基于这些信息,农民可以精确控制灌溉量和施肥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可以应用于畜牧业的动物监测,实现实时监测牲畜的健康状况和行为信息。
1.4 医疗在医疗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用于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氧含量等,提供实时的健康状态监测。
通过传感器节点的布设,医务人员可以有效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可以用于健康管理领域,定制个性化的健康监测方案,实现预防和康复的目的。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未来发展方向2.1 能源管理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由电池供电,能源管理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问题。
未来,可以通过能量收集技术,如光能、热能、振动能等,实现对传感器节点的自动供能,减少更换电池的次数,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可持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发展现状Development Statu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2009-09-25作者:朱红松,孙利民摘要:在对无线传感器网路(WSN)产生和发展、技术成熟程度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WSN 组网模式、拓扑控制、媒体访问控制(MAC)和链路控制、路由与数据转发及跨层设计、时间同步技术、自定位和目标定位技术等组网关键技术和应用支撑技术方面的研究内容。
基于应用中的典型实用和示范系统,文章对WSN的应用进行了分类。
关键字: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织网络;无线Mesh网络;分簇控制;能量效率;移动控制英文摘要: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startup, roadmap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and its maturity in techniques and market, and surveys key research topics and techniques supporting applications in this area, including networking model, topology control, media access and link control, routing, data forwarding and cross-layer design technique, time synchronization, node positioning, object tracking, etc. Based on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demonstration of the typicalsystems, the paper classifies applications of WSN.英文关键字: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d hoc network; wireless mesh networks; clustering control;energy efficiency; motion control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2006CB303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773055)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信息科学领域中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进行领域间交叉的结果。
无线传感器网络经历了智能传感器、无线智能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3个阶段。
智能传感器将计算能力嵌入到传感器中,使得传感器节点不仅具有数据采集能力,而且具有滤波和信息处理能力;无线智能传感器在智能传感器的基础上增加了无线通信能力,大大延长了传感器的感知触角,降低了传感器的工程实施成本;无线传感器网络则将网络技术引入到无线智能传感器中,使得传感器不再是单个的感知单元,而是能够交换信息、协调控制的有机结合体,实现物与物的互联,把感知触角深入世界各个角落,必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发展背景1996年,美国UCLA大学的William J Kaiser教授向DARPA提交的“低能耗无线集成微型传感器”揭开了现代WSN网络的序幕。
1998年,同是UCLA大学的Gregory J Pottie教授从网络研究的角度重新阐释了WSN的科学意义。
在其后的10余年里,WSN网络技术得到学术界、工业界乃至政府的广泛关注,成为在国防军事、环境监测和预报、健康护理、智能家居、建筑物结构监控、复杂机械监控、城市交通、空间探索、大型车间和仓库管理以及机场、大型工业园区的安全监测等众多领域中最有竞争力的应用技术之一。
美国商业周刊将WSN网络列为21世纪最有影响的技术之一,麻省理工学院(MIT)技术评论则将其列为改变世界的10大技术之一。
1.1 WSN相关的会议和组织WSN网络技术一经提出,就迅速在研究界和工业界得到广泛的认可。
1998年到2003年,各种与无线通信、Ad Hoc网络、分布式系统的会议开始大量收录与WSN网络技术相关的文章。
2001年,美国计算机学会(ACM)和IEEE成立了第一个专门针对传感网技术的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Sensor Network(IPSN),为WSN网络的技术发展开拓了一片新的技术园地。
2003年到2004年,一批针对传感网技术的会议相继组建。
ACM在2005年还专门创刊ACM Transaction on Sensor Network,用来出版最优秀的传感器网络技术成果。
2004年,Boston大学与BP、Honeywell、Inetco Systems、Invensys、Millennial Net、Radianse、Sensicast Systems等公司联合创办了传感器网络协会,旨在促进WSN技术的开发。
2006年10月,在中国北京,中国计算机学会传感器网络专委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WSN技术研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2 相关科研和工程项目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陆续展开分布式传感器网络(DSN)、集成的无线网络传感器(WINS)、智能尘埃(Smart Dust)、?滋AMPS、无线嵌入式系统(WEBS)、分布式系统可升级协调体系结构研究(SCADDS)、嵌入式网络传感(CENS)等一系列重要的WSN网络研究项目。
自2001年起,美国国防部远景研究计划局(DARPA)每年都投入千万美元进行WSN网络技术研究,并在C4ISR基础上提出了C4KISR计划,强调战场情报的感知能力、信息的综合能力和利用能力,把WSN网络作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设立了Smart Sensor Web、灵巧传感器网络通信、无人值守地面传感器群、传感器组网系统、网状传感器系统等一系列的军事传感器网络研究项目。
在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推动下,美国如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州大学、康奈尔大学、伊利诺斯大学等许多著名高校也进行了大量WSN网络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美国的一些大型IT公司(如Intel、HP、Rockwell、Texas Instruments等)通过与高校合作的方式逐渐介入该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并纷纷设立或启动相应的研发计划,在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微型化、低功耗设计、网络组织、数据处理与管理以及WSN网络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Dust Networks和Crossbow Technologies等公司的智能尘埃、Mote、Mica系列节点已走出实验室,进入应用测试阶段。
除美国以外,日本、英国、意大利、巴西等国家也对传感器网络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各自展开了该领域的研究工作。
中国现代意义的WSN网络及其应用研究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启动,首先被记录在1999年发表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领域方向研究》的信息与自动化领域研究报告中。
2001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微系统研究与发展中心,挂靠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旨在整合中科院内部的相关单位,共同推进传感器网络的研究。
从2002年开始,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开始部署传感器网络相关的课题。
截至2008年底,中国国家自然基金共支持面上项目111项、重点项目3项;国家“863”重点项目发展计划共支持面上项目30余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也设立2项与传感器网络直接相关的项目;国家发改委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工程项目(CNGI)也对传感器网络项目进行了连续资助。
“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提出的157个技术课题中有7项直接涉及无线传感器网络。
2006年初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信息技术确定了3个前沿方向,其中2个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直接相关。
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部在2008年启动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网”国家级重大专项中,有第6个子专题“短距离无线互联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研发和产业化”是专门针对传感器网络技术而设立的。
该专项的设立将大大推进WSN网络技术在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
1.3 WSN技术的成熟度分析Gartner信息技术研究与咨询公司从2005年到2008年对WSN网络的技术追踪和评估。
2005年,Gartner认为WSN技术的关注度已经越过了膨胀高峰并回归理性,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科研人员开始理性反思这种技术模式是不是有进一步推广和发展的机会。
当时的预期比较乐观,认为该技术将在2~5年内走向成熟。
2006年,Gartner的评估认为该技术正按照预定曲线前行,但成熟时间要更长一些;而到了2007年,Gartner发现对该技术的关注度又有大幅度回升,但其市场并没有走向高产能期,而是似乎又回到了技术膨胀期。
同时,距离成熟的时间仍然是10年以上。
超过5年的市场预测往往意味公司对该项技术缺乏准确的判断。
从这一点上看,WSN技术从市场的角度上看还有些扑朔迷离。
Gartner的2008年技术预测报告中没有对该领域进行预测也正是基于这一点。
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杀手级应用所需的几项关键性的支撑技术目前难于突破,微型化、可靠性、能量供给在目前看来是制约应用的最大问题。
另外,这些技术之间还彼此制约。
首先,微型化使节点通信距离变短,路径长度增加,数据延迟难于预期;其次,能量获取和存储容量与设备体积(表面积)呈正比,充足的能源和微型化设计之间的矛盾难于调和;再有,现有电子技术还很难做到可降解的绿色设计,微型化给回收带来困难,从而威胁到环境健康。
市场不会向技术妥协,如果一项技术不能在方方面面做到完美就很难被市场所接受。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要想在未来十几年内有所发展,一方面要在这些关键的支撑技术上有所突破;另一方面,就要在成熟的市场中寻找应用,构思更有趣、更高效的应用模式。
值得庆幸的是,WSN技术在中国找到了发展机会。
政府引导、研究人员推动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大大加快了WSN技术的市场化进程。
中国必将在WSN技术和市场推进中发挥重要作用。
2 WSN技术体系及其发展现状WSN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因而包含众多研究方向,WSN技术具有天生的应用相关性,利用通用平台构建的系统都无法达到最优效果。
WSN技术的应用定义要求网络中节点设备能够在有限能量(功率)供给下实现对目标的长时间监控,因此网络运行的能量效率是一切技术元素的优化目标。
下面从核心关键技术和关键支撑技术两个层面分别介绍应用系统所必须的设计和优化的技术要点。
2.1 核心关键技术2.1.1 组网模式在确定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应用系统设计后,首先面临的问题是采用何种组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