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盆地控制油气赋存的规律及油气藏保存条件

合集下载

常见的四种找油理论-胡见义

常见的四种找油理论-胡见义

常见的四种找油理论:1.沉积盆地找油论2.有效生油区控制油气田分布论3.含油气系统理论4.圈闭带控制油气聚集论一、沉积盆地找油论(一)盆地、沉积盆地、含油气盆地盆地:地球上周围被高地包围的低地,或者说岩石圈表面三维空间的凹地,充满水和空气。

地质意义上的盆地:指岩石圈表面三度空间上的凹地,其内部充填有沉积物,而且要具有时间的概念,即四维。

也就是指沉积盆地。

沉积盆地:在地质历史某一阶段形成的被水域占据的一个断陷或坳陷地带,它以负向运动占绝对优势,同时接受了足够厚的沉积物充填,形成了中间沉积厚度大,向边缘逐渐减薄的沉积体。

含油气盆地指已经发现油气田(藏)或已有油气显示的沉积盆地,以及具备油气生运聚条件的沉积盆地。

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首先必须是沉积盆地;2.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曾经不断地沉降、接受沉积,具备油气生成与聚集的有利条件;3.在地质历史时期中曾经发生过油气生运聚,或者已经发现过油气显示或工业油气田。

(二)沉积盆地是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基本构造单元在人类长期的找油实践过程中,人们认识到油气不仅可以在背斜中聚集,也可以在非背斜中存在,它们必然受更高一级的沉积和构造单元控制。

油气有机生成说,以及油气运移、聚集和保存理论的建立,揭示了形成油气田(藏)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们受一个基本地质单元——沉积盆地的控制。

世界上目前已经发现的油气田几乎都分布在各种类型的沉积盆地中。

并不是所有的沉积盆地都是含油气盆地,有没有油气,取决于沉积盆地具不具备油气生、运、聚的基本条件。

(三)沉积盆地控制油气赋存的因素油气的成藏→温度、压力及有效受热时间控制的化学动力学过程→压力、浮力和流体势所控制的流体动力学过程油气是沉积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生成的流体矿产, 要弄清油气形成与分布规律,必须开展盆地分析。

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包含生、储、盖、圈、运、保存和配套。

这些条件的合理的、最优化的组合将形成油气储量丰富的含油气盆地,较差的组合则形成低储量丰度甚至非含油气盆地。

沉积盆地油气储层形成机理研究

沉积盆地油气储层形成机理研究

沉积盆地油气储层形成机理研究一、引言沉积盆地是油气资源的主要储集地,研究沉积盆地油气储层形成机理对于油气勘探开发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从沉积盆地的基本特征入手,详细阐述沉积盆地油气储层形成机理的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

二、沉积盆地基本特征沉积盆地是由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凹陷地带,具有以下特征:1.地表比周边高,向中央倾斜;2.盆地中部地层厚度较大,边缘变薄;3.开口方向向现代河流相反;4.盆地具有良好的储油容地性质。

三、沉积盆地油气储层形成机理研究现状油气储层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沉积物质源、运移途径、深度和温度等。

以下为现有研究对于沉积盆地油气储层形成机理的探讨:1.油气生成机理油气生成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腐殖质类型、生物质含量、成熟度和温度等。

其中,成熟度是影响油气生成最重要的因素。

高温高压下,腐殖质和生物质分化为一系列烃类。

这样的过程在碳酸盐岩储层中可以很好地解释。

但是,在砂岩和泥岩储层中油气生成的机理较为复杂,研究难度较大。

2.储层形成机理沉积盆地中的油气储层主要由砂岩和泥岩组成。

其中,砂岩因为其孔隙度和渗透率高,使其成为理想的油气储集层。

而泥岩由于其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使其往往作为油气封存层。

对于沉积盆地油气储层形成机理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沉积物源的影响:沉积物源可以影响沉积岩的成分和性质,从而影响油气储层的形成。

(2)古气候变化的影响:古气候变化对沉积岩的沉积环境有很大影响,从而导致储层类型和密度的变化。

(3)构造作用的影响:构造运动可以改变岩石的成分和构造,从而影响储层的形成和分布。

四、沉积盆地油气储层形成机理研究未来方向目前,沉积盆地油气储层形成机理的研究面临着模拟不准确、定量分析难度大等问题。

因此,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方向:1.基于数值模拟的研究:利用计算机模拟和数值实验来探究沉积盆地油气储层形成机理,可以更精确地分析影响储层形成的各种因素,并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油气藏分布规律

油气藏分布规律

油气藏分布规律油气藏分布规律:在地质环境中,油气藏的分布往往与特定的地质构造、地层条件以及沉积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常来说,油气藏多集中在具有良好生油条件、储集条件和盖层条件的区域。

想象一下,大地就像一个巨大的油气“宝藏箱”,而油气藏则是藏在这个“宝藏箱”里的宝贝。

地质构造就像是“宝藏箱”的隔板和分区,有的分区宽敞又舒适,油气在这里能自由自在地聚集,形成丰富的油气藏;而有的分区狭窄崎岖,油气很难存留下来。

沉积环境呢,好比是“宝藏箱”里的不同“收纳盒”。

在一些水流平稳、沉积物丰富的“收纳盒”里,容易形成厚厚的、孔隙度高的岩层,这就为油气的储存提供了绝佳的空间,油气藏也就更可能在这儿安家落户。

而在那些水流湍急、沉积物稀少的地方,岩层薄且孔隙度低,油气藏自然就不太愿意光顾。

再说说地层条件,它就像是“宝藏箱”的“门锁”和“防护栏”。

如果地层结构稳定,密封性好,油气就像被锁在了一个安全的密室里,不容易泄漏和散失,油气藏就能稳定存在。

可要是地层不稳定,到处都是裂缝和漏洞,油气就会像调皮的孩子从破了的口袋里溜走,根本没法形成大规模的油气藏。

比如说我国的大庆油田,它所在的区域有着丰富的沉积物质,形成了良好的储集层。

而且那里的地质构造稳定,为油气的聚集和保存提供了理想的条件,所以才能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产区。

还有中东地区,那里有着广阔的沉积盆地和良好的地层封闭条件,使得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据统计,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占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的很大一部分。

总之,油气藏的分布可不是随随便便的,而是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

了解这些分布规律,对于我们寻找和开发油气资源至关重要。

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助我们打开地下油气宝库的大门。

有了对油气藏分布规律的认识,我们在能源开发中就能更加有的放矢,提高勘探和开采的效率。

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能源战略,保障能源的稳定供应。

如果你对油气藏或者其他地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不妨去阅读《地质学原理》这本书,或者浏览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网站,那里有更多丰富精彩的内容等待着你去探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全套课件第8章油气赋存规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全套课件第8章油气赋存规律

四、描述方法
➢含油气系统具有地层学、地理学和时间性方面的 内容。 ➢传统的描述方法一般用“四图一表”进行描述。
含 油 气 系 统 分 析 中 的 “ 四 图 一 表 ”
➢但是,中国盆地往往具有多旋回发育与叠置复合发 展等特点,简单的“四图一表”难以表现其丰富内涵。 故应着眼于地质演化历史来分析。 ➢中国含油气系统的特点:多源多灶导致系统的迭置 与交叉,多阶段多期生烃、成藏和变动导致系统窜通 与油气混生。 ➢赵文智等(2000)将中国含油气系统类型划分为: ✓单源单(多)灶一期成藏简单含油气系统 ✓多源单灶多期成藏复合含油气系统 ✓多源多灶多期成藏复杂含油气系统
(2)周边
➢主要指盆地内沉积物(新) 与边界地质体(老)的接触 关系。 ➢包括两种基本型式:一是 超覆接触,又称沉积接触; 二是断层接触。
➢两种接触关系对盆地的沉积、演化特征具有重要影响: ① 超覆接触-→坳陷式 ② 断层接触-→断陷式 ③ 两侧分别呈超覆、断层接触-→断坳式
2、构造
盆地内构造单元的划分一般采用三级四分法:
造 单 元
区 划 图
三、含油气盆地的分类
1、分类概况 前人分类依据:盆地的规模、形态、构造类
型、基底性质和时代、盆地形成的时代或构造阶 段、地动力环境、盆地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槽台/ 板块观)、大陆边缘类型、盆地形成的机理等。
2、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盆地分类 首先根据盆地形成时的应力场和重力场将盆
四 川 盆 地
新疆诸盆地
伊犁盆地
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尔盆地 吐鲁番-哈密盆地
塔里木盆地
新疆及邻区地貌图
东亚地貌图
一、概 述
1、概念
石油赋存于盆地之中。 地貌盆地: 构造盆地: 沉积盆地:是一种被沉积物所充填的地壳坳 陷,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沉积中心,沉积物的发育 特征明显受盆地的限制。 从地质历史上讲,如果沉积盆地中发生过油 气生成作用,并运移、富集有商业性油气田时, 便可称为含油气盆地。

油气成藏条件与过程-2

油气成藏条件与过程-2

三、油气成藏机制
断层
2、输导体系
A.流体沿断层带的流动 a.流体沿活动断层的流动 b.超压流体沿断层的流动 B.流体垂直断层带流动 a.断层带侧向封闭机理:碎裂/成岩胶结与泥岩涂抹 b.断层面两侧渗透性岩层的对接
泥岩砂涂泥抹涂系抹数比:S率SF评= T价/L标(准断:距S/M泥G岩R大层于厚2度时)渗评漏价标 准:SSF=T/L 大于7时渗漏.
油润性较好的输导层部分
三、油气成藏机制
2、输导体系
非均质储层含油气性统计
非均质储层内油气 分布的非均质性证 明油气优先通过高 孔隙度、渗透率储 层部分运移或优先 在高孔隙度/渗透率 储层部分聚集
输导层
三、油气成藏机制
输导层
2、输导体系
区域性油气运移准则与方式
油气从源岩排出进入输导层后,将在浮力的作用下通 过 通道网络垂向运移至封闭层底面;
垂向运移的特点
❖输导效率较高
❖垂向运移一般具有周期性,
呈“幕式运移”或“幕式成藏”。
N
N E
E
F1
F5
F4 F4 K
K J+T
K
F2
K
1
1
3
J+T
J+T J+T
K J+T
2
三、油气成藏机制
25 20 15 10
5 0
时间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y = 0.0947x R2 = 0.9578
400 800 1200 1600 2000 断距(m)
三、油气成藏机制
不整合面
2、输导体系
不整合面通道:由不整合面上下高渗透性岩层形成的油气油

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

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

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油气,是指石油和天然气。

它们是地球上的化石能源,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农业、医药等领域,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油气的形成与保存并非偶然,而是有着一定的机理和规律。

以下将从油气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两方面进行阐述。

油气的形成机理油气的形成与地球的物质组成以及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油气的生成源主要分为有机质和天然气水合物。

(1)有机质有机质主要是由生物残体和有机物质构成。

在地球形成早期,陆地和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和沉积物堆积形成了各种有机化合物,如植物、动物、细菌等,这些有机物质在地质作用下逐渐成为了油气的母质。

在随后的几个阶段中,这些有机物质经过地球多种物理、化学、生物学过程的作用下,发生了生物降解、沉淀、干酪化等反应,并逐渐转化成了石油和天然气。

(2)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固态油气共存物。

当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甲烷气体和烷烃时,它们会在寒冷的海底或冰层下形成水合物晶体,逐渐形成大块的天然气水合物,这些物质就是有很大的能源潜力。

油气的分布规律油气在地球上的分布并不均匀。

一般来说,油气的分布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地质构造、沉积环境、构造演化等。

(1)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球内部形成的结构构造,包括褶皱、断层、岩浆活动等方面。

在这些结构中,油气成藏有较高的可能性,一般来说,油气成藏的构造类型有构造圈闭、构造盆地和复杂构造等。

(2)沉积环境沉积环境是指地球上沉积物质形成的环境和条件。

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的类型直接影响到油气成藏的物质来源、沉积环境的特点以及沉积油气类型等。

它直接影响了所形成的含油气储层的储集能力和储层属性。

(3)构造演化构造演化是指地球内部结构变化的演变过程。

在构造演化之中,油气藏的性质和分布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构造演化阶段的不同,可以导致早期油气成藏结构的改变和油气族群互相转化,因此,掌握油气藏的演化规律也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西部沉积盆地特点与油气富集规律(简)

中国西部沉积盆地特点与油气富集规律(简)

中国西部沉积盆地特点与油气富集规律1.中国西部沉积盆地我国西部盆地受控于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的离散、汇聚与拼接,同时受到西伯利亚板块和青藏高原的影响,其发展经历了多期、多阶段构造运动的叠加和改造,多发育挤压性质的大型坳陷沉积盆地,如其北部(昆仑山以北,亦称西北地区)的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河西走廊一带(包括酒泉盆地,亦称走廊盆地),合称四盆一走廊。

2.中国西部主要含油气盆地特点中国西部地区主要受印度洋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相互作用。

这里的盆地形成与造山带的基岩活动有关,因而多为压性盆地。

主要的含油气盆地有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吐哈等。

图11 吐哈盆地大地构造位置与内部构造单元划分综合中国西部主要的含油气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吐哈盆地(图1)。

得出中国西部主要含油气盆地几点特征:(1)盆地的形成于造山带的挤压活动密切相关。

盆地的形态多不对称,发育了明显的山前坳陷,期沉积幅度可达万米,最厚达15000m(准噶尔盆地南缘)。

盆地无明显的岩浆活动,中央往往发育有古老地块。

(2)盆地边界都受逆冲断层的控制。

盆地的边缘常常发育数条你冲层,组成你冲断裂带,形成一种具有一定模式、规模较大的断裂带。

例如准噶尔盆地克——乌断裂带(图),他主要由超覆尖灭带、前缘断块带和前缘单斜带3个部分组成。

(3)盆地的局部构造类型多种多样。

这些构造多呈线性或雁列状排列,局部构造线的方向受邻近的造山带走向所控制,常有数个平行的构造带分布在盆地的边缘。

局部构造的形态,在平面上多呈长轴状、短轴状和鼻状,剖面上多为梳状、箱状等。

(图2)图2 中国西部挤压性盆地剖面结构示意图3.主要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分布特征3.1 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有上三叠统—下侏罗统、中侏罗统—下白垩统及下白垩统一第三系三个生储盖组合。

三叠—侏罗系组合主要分布于库车断陷,其次分布于满加尔地区、是重要勘探目的层。

油气赋存规律

油气赋存规律
1.盆地的结构 (1)基底和盖层 •基底:沉积盆地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底盘,按其地壳性 质:陆壳、洋壳和过渡壳。“基岩” •盖层:位于基底之上的盆地沉积充填物,一般未受变 质作用影响。
基底与盖层分别代表不同构造时期和阶段的产物,其 间常有显著的构造运动发生。
✓ 基底先被构造运动所改造,然后再被沉积盖层所覆盖。
形成于5°转换拉伸、理想化的早期拉分盆地之三维形态(类比模拟结果)
雁裂状、片段 化的侧壁断层
穿盆走滑 断裂带 下盘隆起
转换斜坡
盆地高地
沉积中心
不对称、负 花状构造
(Jonathan E. Wu et al,2009)
保定凹陷
高阳背斜
饶阳凹陷
沧县隆起
板桥凹陷
北歧口凹陷
埕宁隆起 南歧口凹陷
实例:渤海湾盆地 新生代构造变形和 动力学过程. Jiafu Qi, et al, 2010
般有一个或几个沉积中心,沉积物的发育特征明显 受盆地的限制。
•含油气盆地: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盆地,发生过油气 生成作用,并运移、富集有商业性油气田。
中国沉积盆地与油气田分布
面积为≥10万km2面积为10-1万km2及已见面积为1-0.5万
沉积盆地
工业油气井的盆地 km2沉积盆地
世界含油气盆地分布
二、含油气盆地的结构和构造
1. 裂谷盆地 Rift basin
•因岩石圈拉张、减薄、下沉而形成。 •在探明储量≥5亿桶的877个大油田中,31%位于大型裂谷盆地; 我国东部松辽、渤海湾等盆地的油气储、产量曾占70%。 (1)生烃:烃源岩厚度大、丰度高、分布广、类型多,地热梯度 高,生烃条件优越; (2)储盖组合:断陷型-沉积体系规模小,横向变化大、储层类 型多。前期-新生古储,断陷期-自生自储,后期-古生新储。 (3)运移:沿断层的垂向运移为主要特色,伴以侧向运移; (4)油藏类型:断块、背斜(滚动、基底活动)、岩性油气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盆地控制油气赋存的规律及油气藏保存条件
关键词:油气盆地油气赋存沉积相
一、引言
一般来说,是世界领先的石油和天然气盆地勘探早期,中期到达顶点后油气田的发现和外汇储备增长,勘探,发现越来越少的储备增长继续下降。

但是我们的国家如何构建复合盆地为主,经过多次构造活动和不同类型的叠加盆地、转换和沉积面孔和复杂,地层的储层,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时期,复杂的油气分布,结合发展失衡、陆相岩性圈闭构造变化大等因素,一方面,它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一方面,在平面上的投影与地层的油气分布相对集中足够的,知道过程和探索是逐步深化、发展阶段、形成、草原类型的探索,将变成新层系、字段或类型。

决定中国石油地质特征,这个特殊的、长期的、曲折和艰难的探索工作。

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和复杂的地质特征确定石油储量增长阶段非常明显,并与深化勘探储量增长。

中国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各种沉积盆地在超过500年,沉积面积670平方公里。

其中,厚度的新生代沉积盆地,超过420超过420米,总面积约530平方公里。

二、沉积盆地控制油气赋存的规律
从有机生烃的角度说,现有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在地壳属于度,根据因素的生烃、积累和保存的有机协调。

地壳在盆地,这三个方面有最好的组合是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盆地;同样,在同一盆地带,不同盆地油气丰度,或在不同的构造单元,或在同一盆地油气聚集
区带油气的富集程度,也取决于有机合作这三个条件。

所以,简而言之,石油和天然气的控制因素发生的规则是:稳定的构造环境是一个大型沉积盆地,盆地,有利于油气生成和保存;沉积体系、沉积微相控制了油气的富集程度;长期继承了古隆起是一个大型油气田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出生、水库和帽、运气、圆、有机匹配条件,在时间和空间的关键是石油和天然气聚集成一个水库。

1、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
基于期望的稳定的一个大的生成和保存、石油和天然气,将它描述在理论上。

在各个构造环境,不管国家大小、沉降和相互矛盾的沉积盆地、发展,它通常是不一致的。

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和沉积盆地沉积和速度,需要逐步淘汰氟氯烃的补充来源,有助于维持自身繁衍,地理环境保护和沉积物掩埋迅速下降和深度来源roche 已经成熟。

此外,保护环境是为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地质条件是必要的和有效的陷阱,占longqidai矿床建起了多年以来,移徙的主要原材料来源油油、规模和发展和谐断层、打击贩毒活动的长距离碳氢化合物。

伛偻矿物、尤其是长期继承古隆起陷阱,直到水库、石油走私之前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演变和远离稳定和有效的源的特性。

2、沉积体系、沉积相带控制油气的富集程度
卡西欧电子词典直降冰点价气盆地在世界上的石油和天然气的
探测盆地,石油和天然气层形成和分布的储碳氢化合物源岩石严格按照、盆地演化的旧结构和古代填海造田条件控制。

碳氢化合物源
岩石,浅草寺反深海相、深圳、浅湖相,属于三角洲部长、滨海相在前长官、浅湖部长、光泽积岩石和碳酸盐岩平台。

各种各样的填海造田盆地是相对稳定的填海造田相、沉积的体制运作。

不同的填海造田体系、沉积环境的差异,炎热的污染物质,攀升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存并保存条件石油和天然气也是不同的。

如三角洲填海造田体系的岩石填海造田序列良好的成藏的条件。

因为在研究等不同类型的田海造地盆地填海造田体系和相带分布,以提高效率的勘探石油和天然气是非常重要的。

不整合是一座桥连接烃源岩和储集岩。

由于不整合面为长距离油气运移通道,和沉积间断面,所以它可以遥远或时差远源岩和储集岩。

不整合面通常是一个广泛的沉积间断,岩相突变界面,可以用作表面的阴影油气运移、地层的不整合圈闭和油气藏。

三、油气藏保存条件
油藏保存条件是指水库,已经形成了一个长期的地质历史、圈闭条件改变,石油和天然气的陷阱收集被摧毁。

在演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满足盆地、6个轮子的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有的时候,不能访问的效率性的油气聚集。

虽然有联系发展稍差,但其他演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满足盆地、6个轮子的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有的时候,不能访问的效率性的油气聚集。

发达,以弥补前者是不够的,所预期的目标可以形成。

因此,地行盆沉积附近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综合研究后,层形成的储在时间和空间适应关系是最重要的内容的石油和天然气盆地的分析。

只有用这种方
式,可以油气盆地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

油源、储层、盖层、圈闭、迁移和保存6个链接,是不可或缺的油气藏形成的有机整体。

沉积盆地富含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积累。

如果合格,可以形成的大工业条件恶化,以适应如果形成新华通讯和期望。

在演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满足盆地、6个轮子的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有的时候,不能访问的效率性的油气聚集。

有一定的联系发展稍差,但其他链接发达,以弥补前者是不够的,还可以形成预期的愿景。

四、结语
总之,控制因素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赋存规律是:稳定沉积盆地的结构环境是一个大的预期盆地的基础降低油气生成保存;填海造田体系、沉积微相控制了油的财富集左右;长期的继承了古隆起是大事件形成的区域结构的背景;出生、储层和盖,运气,日元,条件保持良好的状态,在时间和空间的钥匙的油为一个聚集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