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一(岭南建筑)
岭南建筑研究报告

岭南建筑研究报告
岭南建筑是指中国广东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该风格源于古代岭南地区的建筑文化,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岭南建筑主要体现在住宅建筑、庙宇建筑和园林建筑等方面。
岭南住宅建筑以“天井式”为主要特点,即以庭院为中心,围绕庭院布置房屋。
这种布局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还可以形成私密而开放的生活空间。
房屋通常采用木结构和砖木结构,庭院内常种有花草树木,形成独特的建筑景观。
岭南庙宇建筑主要体现在寺庙和宗祠等建筑中。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悬山式的布局,即以主殿为中心,前后左右依次排列其他建筑,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景观。
庙宇建筑通常采用大理石和彩绘瓦等材料,外观装饰非常精美,内部宏伟庄重。
岭南园林建筑是岭南建筑中的瑰宝,以广州的荔枝湾和梅花园为代表。
这些园林建筑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山水、假山、亭台、曲廊等元素为主要特点。
园林建筑内常种有花草树木,形成美丽的景色。
这些园林建筑具有独特的观赏和居住价值,被誉为“人间天堂”。
总的来说,岭南建筑以其特有的布局和装饰风格,展现了中国南方地区丰富的建筑文化和人文特色。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在现代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岭南建筑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保护困境,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以保留和传承这一宝贵的建筑遗产。
什么是岭南建筑

什么是岭南建筑那么什么是岭南建筑的呢?以下带来关于什么是岭南建筑的历史,具体内容供以参考。
一、岭南建筑历史岭南建筑历史悠久,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从发展历程上看,可上溯远古至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南朝、隋唐南汉、宋元、明清、晚清民国时期的岭南建筑各具特色,亦各有其代表作。
先秦时期的岭南建筑初步形成了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建筑体系。
宋元时期是广东大规模开发的时期,这时的岭南民居建筑开始出现鲜明的地方特色。
广州光孝寺大殿后石栏杆望柱头石狮,为南宋遗构,雄健威严。
明清时期,岭南建筑文化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体系,建筑种类扩展,建筑布局趋向大型组群,建筑装饰达到高超的水平。
广州在很长时间是我国唯一的通商口岸,较早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西式建筑以及用欧洲人物形象、罗马字钟、大理石柱为建筑装饰,采用套色玻璃等进口材料。
直至清末,在岭南兴建了一批西式建筑,有教堂及附属的医院、学校、育婴堂等,如广州石室是远东最大的哥特式石构教堂。
清末,钢材等建筑材料和近代建筑技术也开始应用,1905年建成的岭南大学马丁堂,是中国最早采用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之一。
清末到民国时期,高层的商业楼宇、钢桁材料的桥梁出现,显示建筑技术向近代化发展。
1922年,广州建成岭南第一座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大新公司,高12层50米,1937年建成岭南第一座钢框架高层建筑爱群大酒店,高15层64米多,都是当时称为南方建筑之冠的高层建筑。
1929-1936年,陈济棠主政广东时期,广东建筑得到较快的发展。
综观清末、民国时期在建筑发展上的突破,留下了一批显示这一时期成就的建筑范例,为现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岭南建筑风水岭南建筑是风水建筑的健康优选。
岭南建筑注重骑楼、天井、屏风。
有利于遮阳避雨,吸收阳光,可以净化空气,吸纳好的气体,使住宅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还具有防震、防灾的意识。
从岭南建筑的特点来看,客家民居、西关大屋为什么要有天井,一个是通气,取得一线阳光,最关键是如果有火,人在天井处可以逃避、逃生,前面要有水,水可以救火。
岭南建筑

岭南建筑1.骑楼:骑楼是一种商住建筑,骑楼这个名字描述的是它沿街部分的建筑形态。
它的沿街部分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立面形态上建筑骑跨人行道,因而取名骑楼。
它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可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其商业实用性更为突出。
在两广、福建、海南,赣南有很多这样的建筑。
如广州的上下九、厦门的中山路、北海珠海街以及上海金陵路(早期广东人聚居区)。
这种建筑适应南方天气潮湿多雨,商业楼宇密集等情况而建造的。
楼下做商铺,楼上住人。
其跨出街面的骑楼,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防雨遮晒,方便顾客自由选购商品。
是东南沿海城镇一种极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广州骑楼形式多样,保存完整,是粤派骑楼的代表。
2.围屋:客家围屋(也称为围龙屋、围屋、转龙屋、客家围龙屋)是中华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
围屋始见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狭义的围屋指的是围龙式的围屋,而广义的围屋可以指各式的客家围楼或围屋。
广义上的围屋的外形基本分同心圆形、半圆形和方形三种,此外也有椭圆形状的。
围屋结合了中原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文化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
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够见到围龙屋的踪迹,包括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福建省,台湾南部屏东、云林,台中东势等等。
围龙屋大门前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
大门之内,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俗称横屋,一直向后延伸,在左右横屋的尽头,筑起围墙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围起来,小的十几间,大的二十几间,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
小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则有四条五条甚至六条围龙,在兴宁花螺墩罗屋就有一座6围的围龙屋。
在建筑上围屋的共同特点是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组合成一个整体,里面以厅堂、天井为中心设立几十个或上百个生活单元,适合几十个人、一百多人或数百人同居一屋,讲究的还设有书房和练武厅,令人叹为观止。
岭南园林和岭南建筑特色

岭南园林和岭南建筑特色岭南文化-岭南建筑岭南建筑及其装饰是我们国家建筑之林中一枝奇葩,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充分采用了南国的自然资源,结合南国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在我们国家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以其简练、朴实、通透、雅淡的风貌呈现在南国大地上。
它主要分为广府建筑,潮汕建筑以及客家建筑。
岭南建筑的特点,通常表现有:在功能上具有隔热、遮阳、通风的特点;建筑物顶部常做成多层斜坡顶;外立面颜色以深灰色、浅色为主;以及方形柱的运用。
岭南建筑的布局、装饰的格调特别自由和自然。
由于气候温柔,人们活动空间向外推移,因而,露台、敞廊、敞厅等开放性空间得到了充分的支配,人们从封闭的室内环境中走向了自然,形成岭南建筑装饰空间的自由、流畅、开敞的特点。
岭南文化-岭南园林岭南园林是主要指狭义的广府园林(潮州园林另树一支)。
岭南园林作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国造园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特殊是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进展上,更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岭南,是我们国家南方五岭(大庚岭、骑出岭、都庞岭、萌诸岭和越城岭)以南地区的概称。
岭南山水秀丽,层峦叠翠,乂濒临沧海,环境风物别具特色。
岭南人追求自然化、艺术化园居生活,这孕育了岭南园林的独特风格:求实兼蓄,精致秀丽。
在建筑形式上,岭南园林有比较鲜亮的特色:一是体型轻快、通透、朴实,体量较小。
二是装修精致、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在颜色光影的作用下,如同一幅幅玲珑剔透织绵。
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纳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条石砌筑规整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
岭南园林主要植根于民间,没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常规祖制,也不具江南文人园林的严谨章法,园景构图依据生活内容的需要适当处置,随机应变,各种设施求实重效,服从人意。
岭南建筑屋顶

岭南建筑屋顶岭南建筑屋顶:承载着传统和文化的层层瓦片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蕴含了丰富的美学和历史意义,而岭南建筑作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屋顶设计令人称道。
岭南建筑屋顶的形式和结构不仅具有实用性,更代表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
深入了解并欣赏岭南建筑屋顶的特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岭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省份,其建筑风格因地域和气候等因素而受到独特的影响。
岭南建筑屋顶是岭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层叠悬挑、欧式向外拼控、厚重的瓦面等。
游走在岭南小镇的巷弄间,可以看到一排排层叠的瓦片,宛如一曲古老的乐谱,谱写着岭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岭南建筑屋顶的设计追求的是简洁而优美的形式,它们承担着遮风挡雨、采光通风和室内温度调节等多种功能。
瓦片是岭南建筑屋顶的核心元素,种类繁多,有古朴的青砖、彩绘的琉璃瓦以及精致的琉璃琨瑶瓷等。
每一块瓦片都雕刻着工匠的心血,反映着岭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瓦片的表面绘有各种花纹和图案,如鱼、鸟、花卉以及传统的神兽等,这些图案不仅起到装饰作用,更象征着祥瑞、吉祥和丰收等美好寓意。
岭南建筑屋顶的瓦片不仅美观,还具备一定的实用性。
由于岭南地区气候湿热,屋顶通风和排水是非常重要的。
岭南建筑屋顶的瓦片采用特殊的连接方式,使得雨水可以顺利排出,起到了防水和抗震的作用。
这种特殊的瓦片铺设方式还能够减轻屋顶的负担,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
除了实用性和美观性,岭南建筑屋顶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瓦片的制作和使用在岭南地区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它们见证了岭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岭南建筑屋顶的形式和结构融入了岭南地区的传统价值观和宗教信仰。
例如,岭南的庙宇和寺庙常常选择尖顶和层叠的瓦片来象征宗教中的山川和神灵,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岭南建筑屋顶对当地人民来说,不仅是一种传统建筑的代表,更是身份认同的象征。
岭南人民通过保护和传承岭南建筑屋顶的技艺和技术,维护了自己的文化独特性。
建筑学岭南建筑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当古典的骑楼穿上了现代的“广告服”又是另一番风情。
Company Logo
连续的假阳台,实际是连续窗, 极大地增加了立面的活泼感。 露台顶遮雨板采用古希腊神庙 三角形山花装饰 人民南路的骑楼底,是广东乃至全国最大 最豪华的骑楼空间,有5米多高,近4米宽, 符合古典黄金分割法则。
Company Logo
广州的骑楼,不但诉说着广州的历史故事,还是 这个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满洲窗
假阳台
Company Logo
满洲窗
Hale Waihona Puke Company Logo岭南园林建筑
岭南园林建筑兴起于明代,后历清朝、民国和新 中国成立后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与苏州园林齐名。现存的佛山的梁园、东芜的可 园、顺德的清晖园和番禺的余荫园(余荫山房) 合称广东四大名园,是岭南园林建筑中的佼佼者。 此外,到广州解放前已有诸如文塔花园、晚景园、 唐荔园、清华池馆、环翠园、荔香园、海山仙馆 等一大批明清时代的名园。 广州除余荫山房和小画舫斋两处清代园林建筑外, 现存的园林建筑多是如泮溪、北园、南园等几家 现代园林建筑。
Company Logo
余荫山房——“小家碧玉”储藏半个岭南
余荫山房以其“嘉树浓荫,藏而不露,缩龙成寸, 小巧玲珑”的建筑特色,展现了岭南园林开放、 多元、务实的特点,被誉为岭南园林的经典之作。
八角形的玲珑 水榭掩映在绿荫 里——“缩龙成寸” 的建筑特色。
Company Logo
岭南建筑风格ppt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岭南建筑风格概述 • 岭南建筑风格元素 • 岭南建筑风格的应用 • 岭南建筑风格的传承与创新 • 岭南建筑风格案例分析
01
岭南建筑风格概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岭南建筑风格是指中国南方特别是广东地区的传统建筑风格 。
特点
岭南建筑风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内涵,以及与 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而著称。
建材运用
岭南公共建筑善于运用地方特色建材,如瓷砖、琉璃瓦等,既符合实用要求,又能体现地 方特色。
住宅设计
01
布局灵活
岭南住宅设计注重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和周边环境进行灵活布局,充
分利用空间资源。
02
功能实用
岭南住宅设计强调功能实用性,注重生活流线的组织和生活功能的满
足。
03
装饰简约
岭南住宅设计在装饰上较为简约,讲究材料质地和纹理的自然美,追
细节
在细节处理上,岭南建筑风格注重精致和细腻。例如在建筑物的檐口、栏杆、门 窗等部位,会运用各种精细的木雕和石雕工艺,使建筑物更加精致和美观。
植被与环境
植被
岭南建筑风格注重绿化和植被的运用,常在建筑物周围种植 各种植物和树木,如竹子、芭蕉、桂花等。这些植物不仅美 化了环境,还起到了遮阳、防风、调节湿度等作用。
历史与发展
历史
岭南建筑风格起源于唐代,历经多次文化交流和融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 的风貌。
发展
在明清时期,岭南建筑风格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南方建筑的主流 之一。
代表建筑与分布
代表建筑
广州的陈家祠、佛山的祖庙、东莞的虎门炮台等都是岭南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中国传统建筑的流派及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的流派及特点大家有没有留意过中国传统建筑呀?那可真是有着超级丰富的流派和独特的特点呢,今天咱就一起来好好唠唠这个事儿。
一、北方合院建筑流派。
咱先说说北方合院建筑哈。
这种建筑在北方那可是相当常见,尤其是在北京、西安这些历史悠久的城市。
想象一下,一个大大的四合院,中间是个宽敞的庭院,四周被房屋环绕着。
庭院就像是四合院的心脏,大家可以在这儿乘凉、聊天、晒太阳。
房屋的布局一般是对称式的,体现出一种庄重、规整的美感。
比如说北京的四合院,正房一般坐北朝南,住着家里辈分最高的长辈,东西厢房则是晚辈居住的地方。
北方合院建筑的墙体比较厚实,这是为啥呢?嘿因为北方冬天比较冷呀,厚墙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
而且屋顶的坡度相对较平缓,这样下雪的时候,雪就不容易堆积在屋顶上,减少了屋顶被压垮的风险。
这种建筑的大门也很有讲究哦,一般都比较高大、气派,像是一个家族的门面。
门楼上还常常会有精美的雕刻,展示着家族的文化和地位。
二、江南水乡建筑流派。
哎呀呀,一提到江南水乡建筑,那脑海里立马就浮现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啦。
像苏州、杭州这些地方,到处都能看到这种充满韵味的建筑。
江南水乡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和水的紧密联系啦。
房子常常依水而建,河网交错,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光。
你看那一条条小河,就像一条条丝带,把一个个建筑串联起来。
在建筑风格上,江南水乡建筑的屋顶坡度比较大,这是因为江南地区雨水比较多,大坡度的屋顶有利于排水。
而且建筑的外形比较轻巧、秀丽,白墙黑瓦,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江南水乡建筑里还有很多精美的园林,亭台楼阁、假山池沼一应俱全。
这些园林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世外桃源,充满了诗意和情趣。
比如苏州的拙政园,那可是江南园林的经典之作,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三、岭南建筑流派。
岭南建筑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等地。
这里气候炎热潮湿,所以岭南建筑的设计就充分考虑到了通风和防潮的问题。
你看那些岭南建筑,常常有很多的庭院和天井,这样可以让空气在室内外自由流通,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岭南派建筑的主流和成就
‘两广’人的近代生活方式及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条件 则是它产生的根基。它的发展经过以下几个过程。首先是 洋人带来的洋建筑的输入。接着是由侨乡开始的土洋结合、 中西合璧式的建筑(也有园林庭园的大量出现)。再就是中 外建筑师有意识地将中西建筑揉合在一起(其中有强调民 族形式的广州中山纪念堂、原中山大学及岭南大学等,有 强调西方形式的而且数量较多)。最近40年则是和西融合、 古为今用的初步成熟期。”艾定增先生从八个方面概括了 岭南派建筑的主流和成就: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岭南派建筑的主流和成就
(1)宁变勿仿,宁今勿古。现代岭南建筑的先驱,华南 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夏昌世教授以现代建筑风格设计 广州文化公园水产馆、中山医学院和华南工学院校园中 的建筑群,在全国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中山医学院医疗 教学建筑群还荣获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佛山梁园
梁园鼎盛时期,建筑规模宏大。整个家族有200多人 都在院内起居生活,由于气候闷热,建筑密集,为了通 风除湿,房屋修建得高大宽敞,地面采用了吸水性能极 好的青砖。密集的房屋很容易攀爬,为了防盗,住宅的 窗户都建得很小,并且加装铁棍。每户住宅的大门都安 装了趟栊门,既能防盗,又便于通风采光。
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原称陈氏书院。在广 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清代中叶以后,广东各县多在广州 建书院,以供同宗子弟读书或参加科举考试,又是祭祖的宗 祠。该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 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陈家祠
在陈家祠各厅堂、廊、院、门、窗、栏杆、屋脊、 砖墙、梁架、神龛等处,随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 陶塑、灰塑等传统建筑装饰以及铁铸工艺,琳琅满目。 陶塑工艺集中在19座厅堂屋顶上的瓦脊;砖雕以东、 西倒座外墙的最具规模;灰塑集中在瓦脊及院廊上, 是南海灰塑艺人所作;木雕除梁架与大门及聚贤堂的 屏风外,后座的11座双层透雕神龛,体型高大,有 “光绪十六年”、“回澜桥刘德昌造”、“源昌街时 泰造”等题款。祠堂中的各种装饰,丰富多彩,题材 广泛。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佛山梁园
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布局精妙,岭 南式"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拘一格, 追求雅淡自然、如诗如画的田园风韵;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 建筑轻盈通透;园内果木成荫、繁花似锦,加上曲水回环、 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 百态、设置组合之巧妙脱俗而独树一帜。因此,梁园是研究 岭南古代文人园林地方特色、构思布局、造园组景、文化内 涵等问题不可多得的典型范例,展现了古代佛山文人对远离 大都会凡嚣、享受林泉之乐的追求,也体现了"广府文化"中 对花园式宅第和自然的空间环境的向往;其典型丰富的历史 文化内涵,是反映佛山名人荟萃、文风鼎盛的实物例证。
佛山梁园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馀荫山房,位于广州市 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距广州17千米。余荫山 房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五年 (公元1866年)(一说为同治六年),距今已有130多 年历史。园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珑、布局 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岭南派建筑的主流和成就
(7)景园文脉,推陈出新。岭南建筑最大限度地吸收、 借鉴中国古园林空间手法,移植到建筑与城市设计中, 从而产生出鲜明的特色。如白云山、越秀山、流花湖 公园、兰圃、烈士陵园、麓湖、东山湖公园等。 (8)神似之路,殊途同归。岭南建筑学派主张新建筑与 传统形式风格要神似,不要形似。要神似,反映了一 种文脉意识,对传统精神及集体无意识的关注,对环 境整体性及人性空间的尊重,对与世界潮流同步的强 烈愿望。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坐北朝南,以廊 桥为界,将园林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余荫山房吸收 了苏杭庭院建筑艺术风格,整座园林布局灵巧精致, 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在有限的空 间里分别建筑了深柳堂、榄核厅、临池别馆、玲珑水 榭、来薰亭、孔雀亭和廊桥等,在面积并不大的山林 里,浓缩了园林的主要设施和景致,使有限的空间注 入了幽深广阔的无限佳景。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 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通过名工巧匠的精雕细刻,使 全园的文饰做到丰富而精致、素色而高雅,给人们一 种恬静和雅淡的美感,如置身于“波暖尘香”之中。
(2)追求意境,力臻神似。广东人在每一种艺术创作中 都刻意追求岭南特色,建筑创作也一样,追求意境,立 意在先,体现中国岭南的情调和神韵。例如白云山庄的 诗情画意,白天鹅宾馆的能唤起海外游子思乡之情的 “故乡水”。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岭南派建筑的主流和成就
(3)因借环境,融为一体。岭南建筑重视选址立基,与 环境融为一体,继承了传统建筑的精华。“白云宾 馆”、“双溪别墅”、“白天鹅”等宾馆建筑是其中 的佼佼者。 (4)群体布局,组合空间。岭南建筑结合气候特点,使 建筑物具备现代景园特色,在门厅、中庭、休息廊、餐 厅、走道、卧室之中布置园林花木,赋予环境以大自然 的情趣。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将中国园林的精神与现代 建筑的格调浑然一体的东方宾馆庭园。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围龙屋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陈家祠
陈家祠是集岭南历代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典型代表,整 个建筑根据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美的原则,把众多大小不同 的建筑物巧妙地组合布局在平面方形的建筑空间里,前后 左右,严谨对称,虚实相间,极富层次,形成各自独立而 又相互联系的整体。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围屋
围龙屋大门前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 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大门之 内,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俗称横屋,一直向后 延伸,在左右横屋的尽头,筑起围墙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围起来, 小的十几间,大的二十几间,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 屋。小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则有四条五条甚 至六条围龙,在兴宁花螺墩罗屋就有一座6围的围龙屋。在建筑上 围屋的共同特点是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 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 组合成一个整体,里面以厅堂、天井为中心设立几十个或上百个生 活单元,适合几十个人、一百多人或数百人同居一屋,讲究的还设 有书房和练武厅,令人叹为观止。
陈家祠堂
陈家祠
陈家祠
陈家祠堂木雕
陈家祠堂铸铁构件石栏
陈家祠
陈家祠堂
陈家祠
陈家祠堂
陈家祠堂
陈家祠堂
陈家祠堂
陈家祠堂
陈家祠堂
陈家祠堂
陈家祠堂
流派之——
佛山梁园
佛山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主体位于佛山市松风 路先锋古道,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芦"、 "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是最典型 的岭南住宅园林。 始建于1796年清代嘉庆年间的梁园,是 佛山梁氏家族梁蔼如等叔侄四人历时41年所营造的大规模的 私家园林,它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及东莞可园并称 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 梁园总体布局以住宅、祠堂、园林三者浑然一体。这种 融入当地"聚族而居"习俗的造园手法,是最典型的岭南住宅 园林。宅第区不仅规模较大,而且布局整齐划一。宅第是梁 氏家族的居室,全部是三间两廊的建筑格局,这也是当时佛 山民居中通用的建筑式样。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岭南派建筑的主流和成就
(5)清新明快,千姿百态。岭南建筑善于利用钢筋混凝 土框架特点,创造通透空间及虚灵形体,形成清新明快 的建筑形象,同时借鉴古代亭台楼阁原型,使新建筑千 姿百态,气象万千。 (6)室内设计,丰富多彩。岭南建筑在室内设计上利用 传统手法,如灰塑、陶塑、砖雕、木雕、洞门景窗、空 花博古、贴地铺地、彩色玻璃、镶拼壁画、盆景几架、 特色家具、匾名对联等等,使室内景观琳琅满目。
陈家祠
陈家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于光绪二十年 (1894),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五座三进、九 堂六院,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以大门、聚贤堂和后座为 中轴线,通过青云巷、廊、庑、庭院,由大小19座建筑组 成建筑群体,各个单体建筑之间既独立又互相联系。聚贤 堂位于书院主体建筑的中心,堂宇轩昂,庭院宽敞。梁架雕 镂精细,堂中横列的巨大屏风,玲珑剔透,为木刻精品。中 进聚贤堂屋顶上的陶塑瓦脊长27米,全高4.2米,是清代广 东石湾陶塑商号文如璧的作品。堂前有白石露台,石雕栏 杆嵌以铁铸的花卉等图幅。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岭南派建筑的主流和成就
现代岭南建筑学派的代表作有友谊剧院、白云山庄、 白天鹅宾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广州泮溪酒家、天 河体育中心、白云宾馆、大都会广场、中国市长大厦等。 这些作品分别荣获中国城市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奖、国 家教委优秀建筑设计奖、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 现代岭南建筑学派能与“京派”、“海派”鼎足而 立,三分天下,广州建筑大师和设计大师们功绩至伟。 在此向大家介绍几位现代岭南建筑学派的大师。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岭南建筑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
岭南派建筑的主流和成就
岭南派建筑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 逐渐形成的,人们把这支极具岭南地方特色的建筑流派 称为“广派”或“岭南派”。关于岭南派建筑的产生、 发展以及其特色和风格,我们引用著名建筑评论家、清 华大学教授曾昭奋和艾定增教授所作的评论来概述。曾 昭奋教授最早把中国建筑新风格定为北京的“京派”、 上海的“海派”和广州的“广派”(“岭南派”)并归 纳出“岭南派”建筑风格的特色是自由、自然和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