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火灾防治课程设计
矿井防灭火课程设计

矿井防灭火课程设计《矿井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课程设计矿井预防性灌浆灭火系统设计前言一、矿井防灭火与灌浆系统课程设计概述 1、矿井防灭火与灌浆系统课程设计的目的进行《矿井防灭火与灌浆系统》课程设计,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理论学习结束后,进行的一项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矿井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和其他课程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综合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计算、绘图和设计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2、进行矿井灌浆灭火系统设计的目的和作用 2.1 进行矿井灌浆灭火系统设计的目的:《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的煤层时,必须对采空区、突出和冒落孔洞等空隙采取预防性灌浆或全部充填、喷洒阻化剂、注阻化泥浆、注凝胶、注惰性气体、均压等措施,编制相应的防灭火设计,防止自然发火。
在矿井设计、延伸、新水平、新采区设计时,应同时设计相应的预防性灌浆系统。
2.2进行矿井灌浆灭火系统设计的作用预防性灌浆:将水与浆材作适当配合制成浆液,借助输浆设备送到可能发生自燃发火的地点,防止煤炭的自燃。
泥浆起到三个作用:⑴ 包裹煤体,隔绝煤与空气的接触,防止氧化;⑵ 加强采空区的致密性,防止漏风;1《矿井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课程设计矿井预防性灌浆灭火系统设计⑶ 冷却已发热的煤体与围岩,降低温度。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根据课程设计大纲的要求,对龙口矿业集团公司梁家煤矿矿井进行预防性灌浆防火设计,具体内容包括:1、说明防火灌浆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2、确定灌浆系统与灌浆参数3、防火灌浆设计计算 4、灌浆管道系统设计 5、灌浆泵设计 6、水枪设计7、灌浆站及主要设施设计三、设计课题名称龙口矿业集团公司梁家煤矿――矿井预防性灌浆防火设计2《矿井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课程设计矿井预防性灌浆灭火系统设计梁家煤矿矿井预防性灌浆防火课程设计1 防火灌浆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1.1煤层赋存条件1.1.1煤系地层及煤层数龙口矿业集团公司梁家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80万t/a,位于山东省龙口市黄县煤田西北隅,井田范围由国土资源部以国地资矿通字20001130号文批复,由1-41号矿界坐标点顺序圈定,西至龙口渤海,北以1-10号矿界坐标点与梁家煤矿相邻,东北以10-17号矿界坐标点与桑园煤矿分界,至20号勘探线,南以F13、F14,F40,F43、F59,断层及煤2-800m等高线为界。
安全课程设计(火灾防治)

前言矿井火灾是煤矿生产中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
事故一旦发生,会造成煤炭资源、设备的重大损失和人员的重大伤亡,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会诱发更为严重的事故,如瓦斯、煤尘的燃烧与爆炸,使灾害进一步扩大。
矿井火灾不仅能使矿井遭受巨大的物质损失,同时它也是导致井下职工伤亡的重大渊源。
矿井火灾发生的都十分突然,常常出人意料,而且发展迅猛、激烈,会使井下风流的热力状态发生急剧变化,导致井下正常通风出现紊乱;而燃烧后所生成的有毒有害气体不依既定的线路流动,会使灾区或灾区波及的区域中的人员中毒伤亡;也可能引起可燃气体爆炸致人死亡,酿成重大事故,使矿井蒙受难以弥补的损失和危害。
我国煤矿自燃发火非常严重, 有56 %的煤矿存在自燃发火问题, 而我国统配和重点煤矿中具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约占47 %,矿井自燃发火又占总发火次数的94%, 其中采空区自燃则占内因火灾的60 %。
这种火灾常造成工作面封闭、冻结大量的煤炭资源和昂贵的生产设备, 造成工作面、采区风流紊乱, 影响矿井正常的生产接续, 并造成人员伤亡。
“预防为主”是我们在开采过程中同各种自然灾害事故作斗争的指导方针,也是防治自燃火灾必须遵循的原则。
为了加强煤矿防灭火安全技术, 我国从50年代起就在煤矿推广了黄泥灌浆防火技术, 60 年代至70 年代又研究出了阻化剂防火、均压通风、高倍数泡沫灭火等技术, 80年代至90 年代则研究了矿井自燃发火预测系统、惰性气防灭火、快速高效堵漏风、带式输送机火灾防治等技术, 并逐步形成适应普通采煤法和高产高效采煤法的综合防灭火技术。
但是它们的费用高不容易操作,采空区灌浆是预防工作面火灾的有效措施之一。
它与均压防火、加注阻化剂防火、注氮防火等技术相比,具有投资少、服务时间长、见效快等优点。
由于我国火灾基础理论研究起步晚, 防灭火关键设备和技术有待完善和配套, 有一批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 矿井火灾防治工作仍然是矿井安全生产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矿井火灾的课程设计

矿井火灾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矿井火灾的成因、分类及危害,掌握矿井火灾防治的基本知识。
2. 使学生了解矿井火灾发生时的应急措施,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矿井火灾监测与报警设备的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矿井火灾防治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组织协调、迅速应对矿井火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矿井火灾监测与报警设备,进行火灾预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矿井安全问题,增强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生产的观念。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矿井火灾救援行动的责任心。
3. 培养学生具备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风貌。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矿井安全知识的一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矿井火灾防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矿井安全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要求:结合矿井火灾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矿井火灾防治知识,提高矿井安全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矿井火灾成因及分类- 矿井火灾原因分析- 矿井火灾的分类及特点2. 矿井火灾的危害- 矿井火灾对矿工生命安全的威胁- 矿井火灾对矿产资源的影响3. 矿井火灾防治措施-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 矿井火灾监测与报警设备的使用- 矿井火灾应急预案与实施4. 矿井火灾自救与互救- 矿井火灾发生时的自救方法- 矿井火灾救援原则与互救技巧5. 矿井火灾案例分析- 分析矿井火灾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探讨矿井火灾防治措施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矿井火灾成因及分类第二课时:矿井火灾的危害第三课时:矿井火灾防治措施第四课时:矿井火灾自救与互救第五课时:矿井火灾案例分析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 矿井火灾基本知识1.1 矿井火灾成因及分类1.2 矿井火灾的危害第二章 矿井火灾防治2.1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2.2 矿井火灾监测与报警设备的使用2.3 矿井火灾应急预案与实施第三章 矿井火灾自救与互救3.1 矿井火灾发生时的自救方法3.2 矿井火灾救援原则与互救技巧第四章 矿井火灾案例分析4.1 矿井火灾案例分析与总结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实际案例,使学生全面掌握矿井火灾相关知识。
矿 井 防 灭 火 教 案

矿井防灭火教案一.矿井火灾的基础知识1.什么叫火灾通常把违背人们意愿而发生的非控制性燃烧称为火灾。
2.什么叫矿井火灾矿井火灾是指发生在煤矿井下巷道、工作面、硐室、采空区等地点的火灾,是煤矿生产中的主要灾害之一。
3.矿井火灾按引火热源分类外因火灾:可燃物在外界火源(明火或高温热源)的作用下,引起燃烧而造成的火灾。
内因火灾:自然物在一定的外部(适量的通风供氧)条件下,自身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产生并积聚热量,使其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形成的火灾。
4.火灾三要素产生外因火灾的三个必要条件是:有可燃物存在、有足够的氧气、足以引起火灾的热源。
5.煤炭自燃的征兆(1)煤体温度增加,出现“煤壁挂汗”。
但应注意,在冷热两股气流汇合的地方,也会在巷道中出现雾气和“出汗”现象。
因此,识别和判断时一定要谨慎。
(2)在巷道中闻到煤油、汽油和松节油气味,尤其当闻到煤焦油的恶臭时,表明煤炭自燃已发展到严重程度(3)一旦发生煤炭自燃,那么其附近空气的温度以及从其附近流出的水的温度高于正常情况下的温度。
(4)煤炭自燃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使人感到憋气、头痛、四肢无力、疲劳等症状。
二.矿井防火措施及有关规定1.煤炭自燃的预防措施(1)采用合理的采煤技术。
(2)坚持正规循环作业,加强回采速度和工作面浮煤清扫工作,提高回采率,并及时放顶或充填。
(3)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正确设置控制风流的设施,加强通风防火管理。
(4)掌握自然发火预兆,及时进行发火预测预报,把自然发火消灭在初始阶段。
(5)及时采用注浆、注阻化剂、均压等防灭火措施灭火。
(6)对采掘生产过程遗留下的各种发火隐患要及时处理,减少自然发火的几率。
2.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1)预防明火。
(2)规范井下各种油类的使用及存放。
(3)井下只准使用矿用安全炸药。
(4)杜绝电火花及摩擦火花的发生。
(5)井下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位置及使用方法。
3.矿井常用灭火灾的方法(1)发生火灾时的行动原则最先发现火灾的人员,一定要根据火灾的性质采用一切可以采用的方法,力争在火灾初起阶段就把它扑灭,同时迅速向矿调度室汇报火情,情况严重时迅速撤离,及时封闭。
矿井防火课程设计内容

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矿井交通位置条件 (2)1.2 煤层特征 (2)1.3矿井开拓系统与采煤方法慨况 (3)1.4其他条件 (4)第二章灌浆系统设计 (5)2.1 灌浆系统及方法的选择 (5)2.2 灌浆参数计算及选择 (6)2.3 灌浆材料选择 (7)2.4 制浆工艺及设备选择 (8)2.5 制浆站主要设备、设施 (9)2.6 灌浆管道及泥浆泵的选择 (10)2.6.1 灌浆管道系统布置 (11)2.6.2 输送倍线计算 (7)2.7 管径计算 (7)2.7.1 主要灌浆干管直径计算 (7)2.7.2 管材确定 (9)2.7.3 管壁计算 (9)2.7.4 泥浆泵选择 (9)2.8 供水系统 (10)2.9 供电系统 (11)第三章劳动组织与技术指标 (11)3.1 劳动组织 (11)3.2灌浆技术指标 (17)第四章局部单项防火工程设计 (14)4.1临时性防火墙 (14)4.2半永久防火墙 (15)4.3永久性防火墙 (19)4.4防爆墙 (19)第五章工作措施与制度 (19)5.1制定预防性灌浆防火工作措施 (20)5.2制定使用防火墙防火的工作措施 (20)第六章灌浆安全措施 (21)6.1 安全措施 (22)6.2 注意事项 (22)致谢 (23)参考文献 (24)第一章矿井概述1.1简述矿井的位置交通某矿井位于××省××市东部,距××市区中心约7.5km,某矿井井田东与×矿为邻,西与×矿为邻,南到煤层露头,北至李口向斜轴。
矿区工业广场有矿区专用铁路与国铁京广线、焦支线相连接。
公路以××市为枢钮,有柏油公路(沟)通向附近各县市,与四通八达的公路相连,交通便利。
新建北山风井工业场地,距现工业广场2.5km,有公路相连接,交通较为便利。
矿井火灾防治教案范文

易燃易爆物品 管理不善:存 放不当、泄露 等
安全意识薄弱: 员工缺乏消防 安全知识,未 遵守操作规程
火灾教训与启示
01
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02
完善消防设施: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撤离路线:选择最近 的安全出口,避免进 入危险区域
撤离过程中,注意保 护头部和身体,避免 吸入有毒气体
撤离到安全区域后,及 时清点人数,确保所有 人员安全撤离
矿井火灾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火灾原因分析
电气设备故障: 短路、过载、 漏电等
通风不良:导 致可燃气体聚 集,遇火源易 发生爆炸
明火管理不当: 吸烟、使用明 火等
04
听从消防指 挥中心的指 示,配合救 援行动
初期火灾扑救
发现火灾后,立即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迅速组织人员撤离,确保人员安全 使用灭火器、消防水带等设备进行灭火
及时关闭电源,防止火势蔓延 加强通风,降低有毒气体浓度 及时报告,请求外部支援
紧急撤离
发现火灾后,立即组 织人员撤离
撤离过程中,保持冷 静,听从指挥
05
外因火灾:由外部火源 引起的火灾
06
机械火灾:由机械设备 故障引起的火灾
火灾原因分析
煤层自燃:煤层中存在可燃物质, 01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自燃
电气设备故障:电气设备故障可 02 能导致火花或电弧,引发火灾
明火管理不善:矿井内明火管理 03 不善,可能导致火灾
通风不良:矿井通风不良,可能 04 导致可燃气体聚集,引发火灾
安全设施设备
通风系统:确保矿井内 空气流通,降低火灾风 险
矿井防灭火灌浆课程设计

矿井防灭火灌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矿井防灭火的基本原理,掌握灌浆技术在矿井防灭火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矿井火灾的类型及危害,了解灌浆材料的性质和选用原则。
3. 学生掌握矿井防灭火灌浆的操作流程,了解相关安全规定及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矿井火灾案例,提出合理的灌浆防灭火方案。
2. 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矿井防灭火灌浆的模拟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矿井防灭火灌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矿井安全生产的责任感,认识到矿井防灭火工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增强安全意识,养成遵守安全规定的好习惯。
3. 学生通过学习矿井防灭火灌浆技术,激发对煤炭行业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设计,结合矿井防灭火灌浆的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同时满足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矿井火灾概述- 矿井火灾的类型与危害- 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2. 矿井防灭火灌浆技术原理- 灌浆材料的分类和性质- 灌浆防灭火的原理及优缺点分析3. 矿井防灭火灌浆操作流程- 灌浆设备的选用与维护- 灌浆操作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灌浆效果的评价与监测4. 矿井防灭火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矿井火灾案例- 探讨案例中灌浆防灭火方案的有效性5. 实践操作与模拟演练- 模拟矿井环境下的灌浆操作- 小组合作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问题6. 安全规定与注意事项- 矿井防灭火灌浆相关的安全规定- 培养学生遵守安全规定的好习惯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矿井防灭火灌浆技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12《矿井火灾防治》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专科)

12《矿井火灾防治》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专科)第一篇:12《矿井火灾防治》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专科)矿井火灾防治课程设计大纲《矿井火灾防治》课程设计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矿井火灾防治课程设计大纲课程编码:0440080 课程英文名称:Mine fire prevention course design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适用年级:三年级适用专业:矿井通风与安全、采矿工程总学时:30学时先修课程:矿井通风、燃烧学、流体机械、流体力学后续课程:无编写人:关键、李诚玉审定人:丁永明、陆卫东一、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1、设计目的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理论和实践上使学生掌握内因火灾发火的机理和防治方法,以及相关预防技术措施;掌握外因火灾时期风网变化理论以及预防技术措施。
2、设计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矿井火灾基本知识,包括矿井火灾的产生机理、煤的自燃过程、矿井内因和外因火灾的预防以及矿井发生火灾时的灭火方法等内容;向学生传授矿井火灾防治的基本手段,包括防止煤炭自燃、和火灾事故的处理手段;传授矿井防灭火的基本技能,和灾害时矿井通风的主扇管理等内容二、课程设计方式(1)讲课;(2)习题课;(3)讨论课;(4)实验课;(5)其它;三、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中着重考察学生对矿井防灭火基础知识了理解和运用,进而研究矿井火灾发生的规律和控制火灾发生的相关措施以及降低火灾的影响范围飞方法。
重点研究一下几个方面:1、煤炭自燃理论;2、煤炭自燃预测预报;3、防灭火技术4、均压防灭火;5、火灾时期风流控制四、课程设计时间、地点1、时间安排:(1)课程设计时间安排为一周。
(2)指导教师要提前布置设计任务,使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提前进行设计前期准备工作。
(3)在课程设计期间,学生进行设计计算、绘图和编写设计说明书,指导教师每天进行巡回指导。
(4)课程设计最后三天每位学生都要进行课程答辩,由指导老师提问,学生对设计问题进行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防火灌浆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01.1矿井概况 01.2煤层赋存条件 01.3地质构造 (2)1.4煤的碳化程度、煤岩成分、自燃倾向性、发火期 (2)1.5浆材的质量、数量、开采条件 (3)1.6矿井开拓方式和采区布置图 (3)1.7灌浆站工作制度 (3)2.防火灌浆系统与参数确定 (6)2.1灌浆系统确定 (6)2.2灌浆材料的选择 (6)2.3地面制浆工艺流程(图) (6)2.4 灌浆方式的确定 (6)2.5灌浆参数确定 (7)2.5.1水土比 (7)2.5.2灌浆系数K (8)2.5.3取土系数—a (8)3.灌浆量计算 (9)3.1灌浆用土量计算 (9)3.2灌浆用水量 (9)3.3灌浆量计算 (9)3.4 泥浆容重 (10)4.浆管道系统设计 (11)4.1灌浆管道布置 (11)4.2 输送倍线的计算 (11)4.3 管径计算 (12)4.4 管壁计算 (13)4.5 管材确定 (14)5.水枪的选择 (15)6.泥浆泵选择 (16)7.浆站主要设施 (18)7.1 泥浆搅拌池及搅拌机 (18)7.2 储土场 (19)设计小结 (20)参考文献 (21)摘要矿井火灾是指发生在矿井地面和井下,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形成灾害的一切非控制燃烧。
矿井火灾是煤矿主要灾害之一,每一场火灾的发生,轻则影响生产,重者可能烧毁煤炭资源和矿井设备,更为严重者则可能引燃瓦斯煤尘爆炸或火烟度化矿井,酿成人员伤亡的重大恶性事故。
此次的灌浆防火课程设计,就是针对该煤矿煤炭易自然的状况,采取灌浆的方法,达到防火的目的。
浆液灌入采空区之后,固体物沉淀,充填于浮煤缝隙之间,包裹媒体,杜绝漏风,防止氧化,而浆水所到之处,增加煤的外在水分,抑制自热氧化进程的发展。
同时,对已经自热的煤炭有散热冷却的作用,从而达到防火的目的,本次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灌浆系统及参数的确定,灌浆量的计算,浆管道系统设计,灌浆站主要措施,水枪的选择等。
关键词:矿井火灾灌浆防火灌浆系统及参数1.防火灌浆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1.1矿井概况下石节煤矿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县北部,距铜川市区约54km,行政区划属于铜川市耀县瑶曲乡。
井田的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1′,北纬35°13′。
下石节煤矿交通方便,咸铜铁路梅七支线(梅家坪至前河段)经过附近的瑶曲镇,矿井有运煤专用铁路接轨于瑶曲车站,全长2.5km。
另外,有公路至金锁关与西(安)包(头)线相接。
矿井1980年以60万吨/年的能力简易投产,现采用综放回采工艺回采,生产能力已达160万吨/年。
井田范围东至荒草湾—上石节一线,西到断头川北侧的4-2号煤层零点边界线,南与陈家山煤矿相毗邻(人为边界),北与崔家沟煤矿七木桥背斜相望。
井田走向长约3.5km,倾向宽约3.5km,总面积为13.2km2。
1.2煤层赋存条件井田内煤层属于易自燃,自然发火期最短1个月,煤系地层属中侏罗纪直罗群及下侏罗纪延安群,共含煤五层:1、2、3、4-1、4-2,焦坪矿区煤层特征如表2.4.1。
3煤和4-1煤局部可采,厚0~3m,埋藏极为不稳定,主要可采煤层为4-2号煤,平均厚度10~12m,最厚达34m。
煤层倾角浅部为18~20°,深部为5~10°。
煤系地层呈单斜构造,倾斜北西。
井田系长庆油田边缘浸染区,煤层顶板岩系中有3~4个含油层,底板岩中有两个含油层,油气的溢出对矿井瓦斯含量有极大的影响。
煤系地层岩性自下而上描述(含4-2号煤层):泥岩:紫杂色、灰绿色(俗称花斑泥岩),含团块状,易碎,常有鲕状结核,遇水膨胀,一般厚8~10m,最厚达40m,厚度变化大。
根土岩:粉砂质、灰~深褐色,含植物根部化石,较坚硬,一般厚2~6m。
炭质泥岩:0~5m,为煤层直接底板。
4-2号煤:中部有1~2层夹矸,局部地区加厚至2~5m,使煤层分为4-1煤。
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含植物化石及黄铁矿结核,水平层理,厚2~3m。
中粗砂岩:厚度为0~30m,局部为砂岩,含植物化石、黄铁矿结核及煤屑。
细粉砂岩互层:灰~灰黑色,厚度0~73m,缓波状、微波状层理,含黄铁矿结核及植物化石,中下部局部含油。
下石节矿煤系地层情况见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如图1-1所示:图1-1 下石节煤矿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1.3地质构造下石节井田位处黄陇侏罗系煤田焦坪矿区西部,鄂尔多斯台向斜的南缘。
井田总体构造为:浅部为一向北西倾斜的波状单斜构造,深部水平以新民村向斜为主体,呈一向斜构造。
断裂构造不太发育。
总之井田构造较为简单。
褶皱构造主要有:七木桥背斜:位于本井田和杏树萍井田交界处,轴向N60°W,向NW倾没,轴部出露T3和J1地层,两翼为侏罗系地层,延展约2.5Km。
桦树渠背斜:分布在井田一水平同陈家山井田交界处,为向NW倾没的鼻状背斜构造,井田内延展约1300m,轴部缺失。
延安组和直罗组下部地层,两翼倾角15°~20°,局部可达25°以上。
新民村向斜:分布在井田二水平深部的1004—8940—8946钻孔一线,为深部水平主要的褶皱构造,轴向NE36°左右,两端呈弧型向东弯曲。
延展约3000m以上,西延进入陈家山井田,两翼倾角平缓,一般在5°以下,幅度约40m。
向斜轴部延安组,富县组沉积厚度较大,如8935号孔,延安组厚度162.43m,其中4-2号煤层以下沉积厚度为25.44m,并沉积了4-2下煤层。
8940号延安组厚度172.06m,其中4-2号煤层以下沉积度厚度21.98m,富县组厚度28.02m。
向斜两翼沉积厚度相对较薄,如8941号孔,延安组厚度114.8m,富县组厚3.9m。
8942号孔延安组厚度126.67m,富县组厚7m。
次要褶皱构造有:王台背斜:分布在井田二水平的8945-8949-8955号孔一线,其轴向为NE30°,向SW倾没,延展约1000m,两翼倾角在10°左右,幅度40~50m。
轴部沉积厚度小,向两翼厚度增大,如8955号钻孔,延安组厚仅58.57m,且缺失富县组沉积。
又如8949号孔,延安组厚度65.32m,富县组厚1.03m。
草滩向斜:分布在二水平的8944孔-8950-8954孔一线,轴向NE65°,向东渐转NE20°,延展约1600m,幅度约20m。
上述褶皱构造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对井田煤系、煤层的沉积起了控制作用。
一般向斜宽缓,含煤地层沉积厚度大。
背斜陡窄、含煤地层沉积厚度小,煤层厚度小,结构相对简单。
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未发现较大的断层。
据下石节煤矿和陈家山煤矿一水平开采揭露资料,一般只见到数量较少的落差仅0.3~3m断层,极个别断层落差在5~10m。
这些断层虽然落差小,对生产特别是回采工作仍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小断层多为高角度正断层,常见为NE和NW向两组,且多成组出现,并具有一定的组合规律,常呈雁行式排列,有时成扫帚状分叉成数条0.5~2m的小断层(如陈家山煤矿一、二采区)。
预计深部水平断裂构造也将以小型断裂为主。
1.4煤的碳化程度、煤岩成分、自燃倾向性、发火期设计工作面,综采放顶煤开采工作面,工作面走向长度886m,倾斜长度148.5m,工作面开采参数如图1-1所示,通风系统平面图图如图1-3所示,顶、底板状况为:1) 直接顶为煤4的41-42段煤层,厚度2.19m,煤夹泥岩。
2) 直接底为煤4的47-48段煤层,厚度3.3m,泥岩夹煤,泥岩易风化,遇水膨胀。
煤质以暗煤为主,丝碳化物物质含量高,加亮煤条带。
工作面煤尘具有爆炸性,属低瓦斯矿井。
工作面煤层易自燃,地温较高,一般在29-31℃左右。
各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由于该区煤的燃点低,油页岩用火柴即可直接点燃。
煤层节理发育,褐煤及油页岩易自燃发火。
矿井各煤层自燃倾向性为一类容易自然发火煤层。
煤2最短自然发火期为22天,一般为1-3月。
目前使用的防灭火注浆材料主要是黄土和凝胶,黄土浆主要用于采空区。
预防性注浆,凝胶用于封闭密闭间、小联络巷及处理高温点时使用。
1.5浆材的质量、数量、开采条件下石节煤矿采用的土水比为土源距煤矿风井5km,土质优良,容重1.3t/m3,属于亚粘土,塑性指数12,取土方便,矿井轻轨矿车可直接到达取土地点。
1:3-5,灌浆系数0.1-0.2。
1.6矿井开拓方式和采区布置图矿井采用平硐-斜井-暗斜井开拓,单采区分阶段布置。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综采放顶煤垮落法回采工艺,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
目前,采深350米,矿井采用一井一面的配置。
见图1-2所示:1.7灌浆站工作制度采用两班灌浆一班检修工作制度,每班灌浆8小时,各班都必须完整的做完本班工作,完成好交接班制度。
1、灌浆量:日灌浆量1839.6 m3时灌浆量122.64 m32、主要设备集泥池、泥浆搅拌池、泥浆搅拌机、储土场、输送管道等。
图1-2 下石节煤矿采掘通风系统图2.防火灌浆系统与参数确定2.1灌浆系统确定由于黄土采制方便,价格低廉而且水源充足,参照以上条件所以选择黄泥灌浆随采随灌系统。
2.2灌浆材料的选择土源距离煤矿风井5km,土质优良,容重1.3t/m3 ,属于亚黏土,塑性指数12,取土方便,矿井轻轨车可直接到达取土地点。
这里利用此土作为灌浆材料,由于土源较远,采用机械取土制浆,建立集中灌浆站、泥浆搅拌池制备泥浆。
为了提高泥浆质量,加大泥浆浓度,在制浆前将黄土充分浸泡使之粉化后再进行搅拌。
2.3地面制浆工艺流程(图)当矿井灌浆量大,土源较远或者限于地形条件,灌浆点分散等,则可采用人工或机图2-1人工或机械取土机械制备泥浆站1、取土矿车;2、轻便轨道;3、储土场及栈桥;4、水枪;5、输水管;6、自流泥浆沟;7、泥浆搅拌池及房屋;8、输浆管;9、风井;10、水源泵房,11、绞车房;12、取土场采土场——矿车运输——储土场——搅拌池——泵站——管道入井制备的泥浆在搅拌池内再放置半小时左右,使之沉淀,澄出清水,保持最大浓度,再灌入井下。
高浓度泥浆送入井下,隔绝供风,阻断煤炭自热、自燃过程。
2.4 灌浆方式的确定我国煤矿采用的预防性灌浆的方法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采前灌浆、随采随灌、采后灌浆等三种类型。
1.采前灌浆所谓采前灌浆即是尚未开采先行灌浆。
这种灌浆方法是针对开采老窑多、易自燃、特厚煤层发展起来的。
当岩石运巷和风巷掘出以后,分层航道尚未掘送之前,按设计的位置,由岩石区段巷道开钻窝向煤层打钻以探明古窑老虚的分布和位置,然后进行采前预灌。
2.随采随灌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同时向采空区灌浆。
其作用一是防止遗留在采空区内的浮煤自燃;二是胶结顶板冒落的矸石,形成再生顶板,为下分层开采创造条件。
另外,它还具有防尘、降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