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案)
《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学设计.doc

《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基础知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识掌握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和中共七大等重要史实识图列表复述根据图例符号意思,识别战役空间分布情况,了解进程;配合列表,能力训战役捋顺知识要素;通过复述,学习论从史出的方法练过程重现情景体验通过课本插图以及收集到的资料,重现当年激战情景,体验中国军方法情感人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血肉筑长城”课题的涵义讨论探索多角度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情感态度价值爱国情感国共两党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惜流血牺牲,英勇抗击日寇,体现了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传统,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思想意识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中共七大起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教学方法循序善诱法、情景再现法、图表辅助法学情分析学生历史知识的来源主要还是乐意直观感受,所以适当选取音视频、图片、文字材料教学,经过阅读分析,得出学习历史的方法。
由于已经上到了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历史能力,在教学上侧重培养学生从历史知识中得出结论以及史论结合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电影《血战台儿庄》敢死队片断,感受战争的激烈和残酷。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的惨烈场景,中国军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抵御日本侵略的坚固长城。
经过全民族的英勇抗战,中国人民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第16课——《血肉筑长城》。
(板书):第16课血肉筑长城二、学习新课:1、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自做、自纠】请同学们打开《能力培养与测试》八年级上册第37页,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填写情况并进行提示,填不出的内容可同位、小组内交流,互相检查填写情况。
结合教材第79-80页的大字标题,找出中国军队英勇抗战的史实有哪些?(生答: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自学】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79-81页相关内容,并在小组内讨论完成《三次战役比较表》。
《血肉筑长城》教学设计

《血肉筑长城》教学设计教学主题第16课血肉筑长城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述中国军民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进行的著名战役,抗战胜利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三方面的内容。
本课内容上承七七事变、下启国共内战,它为整个第四单元整体感知历史发展脉络打下基础,从而也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一个转折点。
因此本课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教材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课的重点有二:一是台儿庄战役。
首先,因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二是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取得重大战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本课的难点:中共七大二、学生分析经过平时影片、电视剧、爱国主义教育等,学生对中国抗日战争有较多的了解,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多历史知识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可以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如展示大量历史图片,视频等,来进行新课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问题引导,明确学习内容,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环节,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合作、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六、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习,5、6、7、8组完成百团大战的学习。
汇报交流:台儿庄战役汇报交流:百团大战,第二篇:中共七大展示《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示意图,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到1945年,抗战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总结一下。
教学设计4: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及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奠定基础。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以问题带动学生思考,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完成本课的学习。
对于疑难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与他人协作学习的能力。
(2)全课总体上创设“战地小记者采访中国军民抗战”的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
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认识到和平的珍贵。
教学实录:导入新课教师:上课。
(出示“长城”图片)教师:屏幕上这幅图片所显示的是什么?学生齐声:万里长城。
教师: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同学们知道长城在古代历史上起到怎样的作用吗?学生:抵御外来侵略的军事防御作用。
教师:提起长城,我不禁想起一首歌曲,就是我们每周一在国旗下聆听的……学生齐声:《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对了,就是这首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即我们今天的《国歌》。
(出示《国歌》图片)教师:在国歌的歌词中有这样一段:“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这里也有一座长城,但这座长城是用什么筑成的?学生齐声:血肉筑成的。
教师:就是在抗日战争中,从大江南北到黄河两岸,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抵御日本侵略者。
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血肉筑长城”。
一、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教师: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军进军山西,企图夺取太原。
此时,改编后的八路军各师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下,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平型关大捷就是抗战初期,八路军为阻击日军西进而进行的一次伏击战。
教学设计2: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图片、地图、补充史料等,讲述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史实及意义,学习中国军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产生情感共鸣。
2.通过观看视频与阅读教材,掌握中共七大的内容,理解其意义。
3.通过史料研习和合作探究,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通过本课学习,树立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勿忘国耻的情感,领悟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付出巨大的牺牲。
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教学难点:如何探讨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教学评价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主,以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及时进行即时评价、小组评价、课堂检测等多元性评价。
学习过程1.示标导学出示学习目标,学生1分钟快速阅读,明确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地图、补充史料等,讲述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史实及意义,学习中国军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2)通过观看视频与阅读教材,了解中共七大的内容,理解其意义。
(3)通过史料研习和合作探究,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走进历史第一乐章民族怒吼学生自主学习3分钟。
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三次重要战役纳和梳理,掌握三次战役的主要史实,为下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自主学习反馈,合作探究13分钟。
平型关大捷材料:蒋介石贺电:“有日(9月25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指挥得宜。
捷报南来,良深嘉慰。
”中共中央贺电:“八路军首战告捷,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1937年9月解决问题:“首战告捷”指的是哪次战役?如何评价这次战役?参战部队是哪支?台儿庄战役材料:蒋介石通电:“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
”—— 1938年4月7日师带有感情色彩的朗诵:台儿庄战役老兵的回忆。
解决问题:这是在哪次战役结束后蒋介石发出的通电?指挥台儿庄战役的司令长官是谁?如何评价这次战役?并通过台儿庄战役老兵的回忆,体会这次战役的激烈以及这次战役的胜利是用生命为代价换取的。
《血肉筑长城》教案

第16课血肉筑长城导入新课:每当这首庄严的国歌在耳畔想起,我们不仅想起千万个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他们是如何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保卫国家,保卫民族的抗日长城。
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血肉筑长城(板书)而在这血与肉的搏斗战中,又以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最为典型。
(板书)1.平型关大捷师: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向山西进犯的日军,企图夺取内长城线上的平型关要隘,然后与从大同南下的日军会合,想要攻占太原。
为了不让日军的阴谋得逞,国民党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一一五师开赴前线,与国民党协同作战。
1937年9月一一五师集中隐蔽在平型关以东地区,从侧面伏击敌人的精锐部队,一举歼灭日军一千多人,击毁汽车一百多辆,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品,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请同学和老师一起完成平型关大捷的知识点。
师: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向中国大地迈进的步伐加快了;继日军在南京犯下滔天罪行,并占领济南后,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中国军队与日军在台儿庄展开激战。
2.台儿庄战役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日军要向徐州进攻吗?请看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徐州是哪两条铁路的交汇点啊?生:略师: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汇点,那么它向南可以到达哪里呢?学生回答:略师:它向南可以到达国民政府的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而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
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
(视频,书79页小字)。
正是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取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填知识点)3、百团大战师:同学们,在全面抗战开始之后,除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之外,中国共产党在敌后也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图:地道战、地雷战)不断的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图)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党领导的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沉重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案)

备课人:王建辉温故知新:1.抗日战争全面开始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爆发B.一二八事变爆发C.七七事变爆发D.中共瓦窑堡会议召开2.七七事变爆发的地点是()A.沈阳城B.台儿庄C.平型关D.卢沟桥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D.淞沪会战4.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30万人以上,而现在却被日本右巽势力称之为“二十世纪最大的谎言”的事件是()A.济南惨案B.皇姑屯事件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5.“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下列军队,以实际行动唱响这首战斗歌曲的是国民革命军()A.第二十九军B.第八路军C.第十七路军D.新编第四军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2.讨论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知识重点与难点:1.知识重点: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2.知识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学法指导:1.学习战役的方法。
有关抗日战争这几节课,涉及到众多的战役。
那么,怎么学习这些战败呢?首先,学习一个战役要掌握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
其次,了解这个战役发生的原因、经过。
最后根据战役发生的原因和经过分析战役的意义。
如何掌握众多的战役呢?可以利用列表的方法。
表头可以包括这样几项内容: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原因、简单经过、意义等知识。
2.本节课要学习三个战役,学生可以选择给大家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学习。
第一,事先要做充分的准备。
围绕要讲述的战役,搜集材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影像的;然后把所收集的材料按背景、经过、意义等方面进行整理;最后从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的来龙去脉理清楚。
(上课用)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案)

第16课血肉筑长城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及其意义;掌握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意义;了解中共七大的召开的内容及理解其意义。
通过总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比较问题能力。
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过程中,辅之以图片、影像等课件资料,声情并茂,身临其境,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史实;同时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加强合作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中,学生利用表格归纳知识,初步掌握利用表格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认识到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共七大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讲故事。
四、课堂导入:上课之前我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能让我们热血沸腾的歌曲,(国歌),这首歌曲告诉我们,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面对日本的侵略,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固的血肉长城,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那个灾难沉重、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起去感受那条血筑的长城。
(PPT展示第16课血肉筑长城)五、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1、抗战爆发后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什么战役吗?而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又是哪一次战役?它们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在哪里?作战双方是谁?概况如何?2、百团大战是谁指挥的?为什么要发动百团大战?目的是什么?这次战役的目标又是什么?请说说战役的简单经过。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大战
心。百团大战的意义要引导学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
2、、回答七大的知识点:
名称 时间 地点
内容
中共
生逐字分析,重点掌握两个 取得的最大规模的战 意义
词:最大、主动出击。还要分 役。
七大
析出可以增加国人抗战的信
3、抗日战争胜利阶段,中国、美 心。 国、苏联都进行了哪些行动?抗战
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一、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大会。请你
1、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 重要的反侵略战争,对中国近代历
阅读“中共七大”一段,由你 来给同学们当老师,结合表格 为我们介绍一下“中共七大”。
史有着深远的影响,请你结合本课 本题是个难点,分析意义时,
所学知识并联系前面所学,分析一 可借助课后 84 页的“活动与
决心。
过台儿庄战役老兵的回
过渡: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 侵略者的铁蹄向中国大地迈
忆,体会这次战役的激 烈以及这次战役的胜利 是用生命为代价换取
进的步伐加快了;1938 年春, 的。
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 徐州,从而发生了台儿庄战
百团大战 囚笼政策、百团大 战形势图、战绩表、聂
役。
荣臻与日本小女孩等插
出现在哪次事变之后,共有多少中 国人遇难? 方案:展示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民族是不肯屈服的。千千万万 个中华儿女用他们的血和肉 筑成新的长城,奏响了民族抗
战》,看过吗?它发生在 哪儿?发生在哪次战争 中?今天,我们学习 16 课《血肉筑长城》。
的一组图片导入。
争、夺取胜利的新篇章。
自主
1、回答战役知识点: 名称 时间 地点
反思
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血肉筑长城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及其意义;掌握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意义;了解中共七大的召开的内容及理解其意义。
通过总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比较问题能力。
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过程中,辅之以图片、影像等课件资料,声情并茂,身临其境,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史实;同时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加强合作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中,学生利用表格归纳知识,初步掌握利用表格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认识到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共七大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讲故事。
四、课堂导入:上课之前我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能让我们热血沸腾的歌曲,(国歌),这首歌曲告诉我们,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面对日本的侵略,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固的血肉长城,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那个灾难沉重、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起去感受那条血筑的长城。
(PPT展示第16课血肉筑长城)五、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1、抗战爆发后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什么战役吗?而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又是哪一次战役?它们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在哪里?作战双方是谁?概况如何?2、百团大战是谁指挥的?为什么要发动百团大战?目的是什么?这次战役的目标又是什么?请说说战役的简单经过。
3、中共七大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的?其主要任务是什么?作出了什么重要的决定?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4、“八年浴血战,今日奏凯歌。
”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取得最后胜利的?抗战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抗战结束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又会怎样呢?六、合作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
)1、“八年浴血战,今日奏凯歌。
”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取得最后胜利的?抗战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抗战结束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又会怎样呢?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七、精讲点拨:[板书]第16课血肉筑长城一、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1.平型关大捷[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挂图“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略)从中找出日军在卢沟桥事变后的军事行动。
然后看课本第一段的描述。
[学生看书]……[投影显示](或用挂图)[教师讲述]八路军改编后,各师即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在总指挥部率领下,先后由陕西韩城县和潼关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为了阻止日军西进而进行的一次伏击战。
1937年9月,向山西进犯的日军华北方面军坂垣师团,已前进到广灵、灵丘、涞源一带,正企图夺取内长城线上的平型关要隘,尔后与自大同南下的日军会合,攻占太原。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为了配合国民党军队固守平型关正面的战斗,决心隐蔽集结于平型关以东地区,从侧面伏击敌人。
9月24日夜,第一一五师三个团冒雨进入指定位置设伏(另一个团和骑兵营已于23日向灵丘、涞源、广灵间活动,箝制敌人,保证全师侧翼安全)。
拂晓后,敌坂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以百余辆汽车、两百多辆马车和火炮等组成的行军纵队进入设伏地区,八路军预伏部队突然间发起猛攻。
敌遭意外打击,不知所措。
被击毁的马车、汽车充塞道路,敌行军纵队顿时瘫痪。
八路军战士勇猛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
一部分战士冲过公路,抢占老爷庙制高点,居高临下,对敌人形成夹击,将敌长蛇阵斩成数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激战至午后,小塞村、老爷庙、辛庄一线山谷中的敌人全部被歼。
随后,八路军继向东跑池发动进攻,因在此部署的国民党军队未能密切协同,致使敌人夺路而逃。
这次作战,充分发挥了八路军善于近战和山地战的特点,保持了战斗的突然性,歼灭日军一千多人,击毁汽车一百多辆,火车两百多辆,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品。
这是八路军出师以来的第一个歼灭战,也是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歼灭战。
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教师引导]同学们,从我刚才讲述的平型关大捷中,你们能想到些什么?[学生回答]回答一: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它鼓舞了全国的抗战士气。
回答二: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回答三: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提高了八路军在全国的威望。
回答四:证明只要有八路军在,中国就不会亡。
……[教师过渡]继八路军在山西取得平型关大捷后,李宗仁在1938年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又一次大的军事胜利。
下面,我们就来看具体内容。
[板书]2.台儿庄战役[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结合“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看课本关于台儿庄战役的内容。
对整个战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学生看书]……[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复述台儿庄战役的过程。
[学生复述]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
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
中国军队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并发起全面反攻。
日军腹背遭到打击,狼狈向北败退。
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教师引导]同学们根据已学过的地理知识,再参照“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说出徐州的地理位置。
[学生回答]徐州是陇海铁路(兰州到连云港)和津浦铁路(天津到南京对岸的浦口)的交汇点。
向南可以到达国民政府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结合地图来猜想日军的战略意图。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日军的作战意图是日军坂垣第五师团和矾谷第十师团企图与华中日军南北夹击徐州。
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
(接着,播放有关这场战役的影像资料,让学生通过动态画面,了解和感受中国军人在国家、民族危亡关头,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讲一讲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人奋起反击的表现。
真正理解“血肉筑长城”的含义。
[学生讲述]……[教师讲解]日军占领南京后,部队分为华北、华东两大块,为沟通南北,协同作战,日军统帅部决定南北两路沿津浦线对进,战略目标即是徐州。
中国广大官兵在台儿庄与敌人展开了惨烈的拼杀,台儿庄会战以中国方面的胜利而告结束,战后台儿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台儿庄的胜利充分体现了中国军人在国家、民族危亡关头,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中国军民共同奋战的结果,它鼓舞着抗战军民去进行新的战斗。
用李宗仁的话来说,就是“台儿庄捷报传出之后,举国若狂。
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透露出一线曙光。
全国各界、海外华侨、乃至世界各国同情我国抗战的人士,拍致我军的贺电如雪片飞来。
前来参观战绩的中外记者和慰劳团也大批涌到。
台儿庄区区之地,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
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颓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所说的一段话可以用投影打出)[教师过渡]同学们,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以来取得的最重大的胜利。
与此同时,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也在不断开辟,有力地配合着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而且抗日战争进入第二个阶段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百团大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板书]二、百团大战1.背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
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教师过渡]请同学们看小字内容里关于“囚笼”政策的含义。
并了解百团大战在军事上的直接目的就是打破敌人的“囚笼”政策。
[学生看书]……[板书]2.“囚笼”政策和百团大战[教师提问]什么叫“囚笼”政策?[学生回答]日军在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时,他们修筑了无数的碉堡、封锁墙和封锁沟,还利用铁路和公路,把根据地包围起来,这就叫“囚笼”政策。
[教师引导]请找出课本上最后一段内容中的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①目的:粉碎敌人的“囚笼”。
②时间:1940年8月开始。
③规模:一百多个团,两千多公里长的战线。
④指挥员:彭德怀。
⑤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⑥特点: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战役。
[教师引导]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一下百团大战的意义。
[学生讨论]……[学生回答]回答一: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回答二: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在占领区的嚣张气焰。
回答三: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振奋了抗日士气。
回答四: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
回答五: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锻炼了部队。
回答六:给国民党的投降、妥协活动以沉重打击。
到1945年春夏之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大反攻的前夜,这时,在中国人民面前明显展示着两条道路、两种命运和两个前途:一个是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即光明的道路,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光明的前途;一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分裂的、贫弱的旧中国,即黑暗的道路、黑暗的中国之命运及黑暗的前途。
这两个中国之命运和前途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中共“七大”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召开的。
[板书]三、中共七大1.背景;2.内容;3.意义[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叙述和我刚才讲解,概括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
[学生概括]抗战胜利前夕,中国面临两种前途。
[教师引导]由此可推知,中共七大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回答]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样的道路问题。
[教师提问]“七大”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学生回答]中共七大提出了中国的两个前途问题,要争取光明的前途。
从党制定的政治路线中可以看得出来。
[教师引导]请把其思路讲清楚。
[学生回答]①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③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讨论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
[学生讨论]……[学生回答]回答一:中共七大是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情况下召开的。
所以,它的召开必然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回答二:从中共七大制定的政治路线中,可以看出七大不仅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将来打败蒋介石奠定了基础。
回答三:中共七大给党和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进一步坚定了全党必胜的信心。
[教师小结]总之,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中国实现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