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鱼类的饵料、食性及其研究方法2
鱼类增养殖讲义

《鱼类增养殖》讲义绪论绪论重点鱼类增养殖学-掌握鱼类增养殖业简史-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鱼类增养殖的成就-掌握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了解我国鱼类增养殖存在的问题-掌握我国鱼类增养殖的发展趋势-掌握水产养殖业面临21世纪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强劲挑战-了解加快渔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了解一、鱼类增养殖业与鱼类增养殖学我国的鱼类增养殖业包括养殖和增殖二个部分:鱼类养殖包括池塘养鱼、河道养鱼、湖泊水库养鱼、稻田养鱼、工业化养鱼、港养、海水网箱养鱼等;鱼类增殖包括天然水域(江河、湖泊、水库、海湾与海域等)鱼种人工放流增殖、水域养殖环境保护和自然增殖等。
鱼类养殖包括以下四个阶段:①通过鱼类人工繁殖取得鱼苗;②鱼苗经过数十天至数月培育成鱼种;③鱼种经过数月或经1~2年养成食用鱼;④食用鱼经挑选培育成供繁殖用的亲鱼。
池塘养鱼则完整地包括上述四个生产阶段;而河道、湖泊和水库养鱼、港养往往由池塘供应鱼种,养成食用鱼。
至于鱼类增殖中的鱼种人工放流,其鱼种来源也是由池塘养殖供应。
鱼类增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鱼类增养殖学科的发展,相继建立起: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水产增养殖学、特种水产养殖学、海水鱼类增养殖学等学科。
由于这些学科的基本原理相同,故合并为一门学科——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以研究养殖对象的生态、生理、个体发育和群体生长为基础,研究其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养殖和增殖技术等的一门科学。
学科性质:应用科学鱼类增养殖学研究的目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我国水域的鱼类资源,提高单位面积鱼产量和经济效益,为人类提供优质的鱼体蛋白质。
二、鱼类增养殖业简史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技术精堪,是世界上养鱼最早的国家。
1.甲骨卜辞证明我国殷商时代即开始在池塘中养鱼。
2.公元前460年左右的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养鱼史上有名的始祖范蠡就著有《养鱼经》,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养鱼著作。
(鲤鱼养殖场、繁殖、养殖密度)。
浅谈鱼的食性和钓鱼用饵技巧_[标签-饵料种类]_2021-04-13
![浅谈鱼的食性和钓鱼用饵技巧_[标签-饵料种类]_2021-04-13](https://img.taocdn.com/s3/m/e41660fc2f60ddccdb38a023.png)
浅谈鱼的食性和钓鱼用饵技巧从鲤鱼、鲫鱼、草鱼喜欢吃一些高等植物碎屑和甲壳类生物;鲶鱼、翘嘴喜欢吃活鱼、活虾等得知,鱼的杂食性和肉食性都是天生的,了解到这一点对于我们选择饵料有不小的帮助。
但是这一点对我们钓鱼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了解到鱼的后天食性,因为这鱼儿为了生存而决定的食性。
因此对我们用饵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鱼有尝新的兴趣就如神农尝百草一样,没有这种大胆探索鱼就会在新环境中饿死。
尝新是不会多吃的,就如神农尝百草一样,一次吃太多,没准一不小心吃到了毒药,我们就没有伟大的神农氏了。
一种新的钓饵下水,鱼在不太饱的情况下会去吃上一点的。
商品饵,加台钓的神奇就在于:只要鱼尝一口就会送命。
二、鱼对食物有祖传记忆越低等的生物祖传记忆越多,鱼天生就知道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三、什么食物易获得,越喜欢吃我们姑且认为只要是有机物,鱼都爱吃。
如果假定成立,那么在有机物里越有营养价值,越易消化,越没毒情的鱼就越爱吃。
很难想像,鱼会吃又干又硬,营养低,又难消化的干了的芦苇叶子碎(这是我亲眼所见)。
但这里面又有必然的道理:容易获得,没毒,营养会比其它树叶要好。
鲜干芦苇都是牛羊等牲畜的食物。
这是小坑鱼类最易获得的食物。
所以只要有芦苇叶子碎漂流的地方都是上好钓点。
另外小坑鱼类最易获得的食物莫过于打窝料了,有疯狂的钓鱼者动辄上百斤花生麸打窝,大量的鱼给引来,总会有鱼吃钩的。
因为钓饵比窝料好,鱼有尝新和吃营养高的食物的习性。
所以就有了只用花生麸钓鱼的钓鱼者,鱼获不比用商品饵的差(比较稳定)。
也有钓者在开口饵(花生麸)的基础上加口感好,营养高的东西,鱼获也高(程宁的理念)。
四、活饵活饵(小虾,红虫,水蚯蚓,小蝌蚪,蚊子幼虫等等)都是些高营养的东西,鱼类最喜爱经久不变。
如果是肥水塘,很多虫类大量繁殖,商品饵在这些地方大大降低功效。
鱼有探知哪些东西能吃不能的能力,食物有其天然的香气和味道,鱼是很容易探知的。
用台钓的方法,多打杆做窝,鱼诱来了,必吃钩。
鱼类的四大主要食性:滤食性、草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

鱼类的四大主要食性:滤食性、草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
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
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随着鱼体的生长,鱼的食性开始分化。
当鱼类度过了幼年期后,便会开始出现明显的食性分化。
成年鱼类的食性,因鱼的种类不同而异。
不同鱼类会具备不同的食性,同时也因此而改变其生活的水层。
根据鱼类采食食物对象的不同,固有的食性主要分为滤食性、草食性、杂食性、肉食性四大主要食性鱼类。
1.滤食性鱼类浮游生物食性,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鱼类,代表鱼种:鲢鱼(白鲢)、鳙鱼(花鲢)、䱗条等。
吃食浮游生物的鱼类,大多是以滤食方式摄取(比如鲢鱼鳙鱼),以咬食方式来吃食浮游生物的鱼类较少(比如小杂鱼)。
鲢鱼(白鲢)鲢鱼和鳙鱼即属于滤食性鱼类的典型鱼类,中上层鱼类和许多小杂鱼大多以摄食浮游生物为主。
其特点是口大,鳃细长、密集。
这种特点有助于鱼类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鲢鱼食物以浮游植物为主,以浮游动物为次;鳙鱼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以浮游植物为次。
鳙鱼(花鲢)浮游生物以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为主,浮游生物就是漂浮在水体中的细小的物质,这些物质有动物性质的(浮游动物),比如轮虫,桡足类虫,枝角类虫,小蚊虫等。
也有植物性质的(浮游植物),比如藻类物质,植物的碎屑,小颗粒状的种子等。
(䱗条)滤食性鱼类之中还有一种以腐泥沉渣碎屑为主食的鱼类,代表鱼类:鲴鱼、鲮鱼、梭鱼、鲻鱼等。
(鲴鱼)这类腐食性鱼类主要以水底和泥中的动物和植物尸体为食,同时也采食底栖藻类和无脊椎动物等,理论上又归划于同鲢鳙鱼的类似滤食性鱼类。
鲴鱼、梭鱼和鲻鱼即属于此类。
(鲮鱼)鲮鱼,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的一种,热带鱼类,种类很多,俗名土鲮、雪鲮、鲮公、花鲮。
又名雪魿(《纲目拾遗》),魿鱼(姚可成《食物本草》),土鲮鱼(《本草求原》)等。
鲮鱼大致分为麦鲮,泰鲮,土鲮三种。
(梭鱼)梭鱼为近海鱼类,喜栖息于沿海、江河的入海口或者咸水中,亦能进入淡水。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第六章 鱼类的饵料、食性及其研究方法

•(3)生态效率 • 在食物网中,当能量从一个环 节转入下一个环节,后一营养级所 获得的能量大约只有前一营养级能 量的10%,大约90%的能量损失掉 了,这就是著名的“百分之十定
能量金字塔
•三、鱼类的食性类型 • 鱼类的食谱是十分多样的; • 通常鱼类具有某种特定的食性类型, 这与鱼类的摄食器官的形态以及捕食 方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
• 鱼类对食物具有—定的选择能力,这 种选择能力是依据鱼类对饵料生物的一 定需要和环境中这种饵料生物多寡、可 获得的程度来决定的。这两种情况称为 鱼类对饵料生物的喜好性和易得性。
•四、鱼类食性的更替现象
•(一)随鱼类体长的变化 随着鱼类的生长发
育,体长逐渐增大,口器发育完善,对于食 饵的种类组成和个体大小的要求发生变化。
•2.刮食性鱼类 鱼类以独特的牙齿和口腔 结构,专门刮食岩石上的生物,特别以门
•3. 捕食性鱼类 以其游泳迅速、牙齿锐利为特点, 能迅速、准确追食猎物并一口吞入胃中,如带 鱼、海鳗。
•4.吸食性鱼类 它们以特化的口腔形成圆筒状, 专门将食物和水一同吸入口腔中,造成吸引流, 将小型的动植物饵料吸入胃中,如海龙、海马 等。
•
五 点 斑 鲆
条 鳎
何 氏 鳐
中 国 团 扇 鳐
齐 氏 魟
• (3)以游泳性鱼类为食,如带鱼、蓝点马鲛等。 •3.杂食性鱼类 以植物性或动物性饵料为食, 口型中等,两颌牙齿呈圆锥形或臼齿状,鳃耙 中等,消化管长度小于食植性鱼类,如小黄鱼 等。
尖 头 黄 鳍 牙
•(二)依据鱼类所摄食食物的生态类型划分 (3类)
•依据鱼类摄食的特点可以有以下五种划 分方法: •(一)依据鱼类所摄食的食物性质划分 (3类) •1.草食性鱼类 •以水生植物性饵料为食。分4种情况: •
鱼类养殖中的饵料类型与投喂方法

鱼类养殖中的饵料类型与投喂方法在鱼类养殖中,饵料的选择和投喂方法是关键的因素,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鱼类养殖中常用的饵料类型以及适宜的投喂方法,帮助养殖者提高养殖效益。
一、饵料类型1. 活饵活饵是指在养殖水体中直接投放的活动生物,如浮游生物、水蚤、水蚯蚓等。
活饵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为鱼类提供全面的营养。
但是,活饵存活能力一般较弱,需要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定期添加新的活饵。
2. 干饵干饵是将活饵加工成干燥的形式,便于运输和储存。
常见的干饵有鱼粉、虫粉、豆粉、玉米粉等。
干饵具有较长的保质期,能够提供饵料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但营养价值相对活饵较低。
3. 饲料颗粒饲料颗粒是将各类饵料加工成不同大小的颗粒,便于鱼类食用。
常见的饲料颗粒有粉状、颗粒状、颗粒状等不同规格。
饲料颗粒具有均匀分布、易于观察摄食量、减少污染等优点。
二、投喂方法1. 定时投喂定时投喂是指按照固定时间间隔投喂饲料。
选择定时投喂可以让鱼类形成规律的进食习惯,提高鱼类的采食率。
投喂时间应尽量避免在鱼类活动频繁的时间段,避免鱼类因为紧张而减少进食。
2. 定点投喂定点投喂是指将饵料投放在特定位置,使鱼类围绕某个区域摄食。
选择定点投喂可以减少饵料浪费和水质污染,提高鱼类的利用率。
投喂点的选择应根据鱼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合理布置,避免过于密集或过于分散。
3. 饵料悬浮投喂饵料悬浮投喂是指将饵料均匀地撒在水体中,使其悬浮在水中,鱼类自由采食。
选择饵料悬浮投喂可以保持水质的稳定,减少底部积聚的饵料残渣。
悬浮投喂的饵料应根据鱼类的食性和口齿情况,选择适合的饵料颗粒大小。
4. 饵料沉降投喂饵料沉降投喂是指将饵料投放在水体的底部,鱼类通过探头进食。
选择饵料沉降投喂可以满足底栖鱼类的取食需求,避免上浮鱼类无法取食的问题。
投喂的饵料应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避免过于浮沉不定的情况。
总结:鱼类养殖中的饵料类型和投喂方法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和鱼类的健康。
006——【鱼类诱食剂】(转)

006——【鱼类诱食剂】(转)【鱼类诱食剂】——《垂钓宝典》之饵料篇-001渔夫注:80年代早期人们钓不上花白鲢来的缘由是尚不知道大蒜味、酸味对花白鲢有诱食作用,随着鱼类饲料的研发进步、鱼类诱食剂已经广泛应用于鱼类饲料的生产中;为什么鱼儿对颗粒饲料疯抢、那就有诱食剂的功劳,商品饵中最值钱的部分也就是其添加的鱼类诱食剂。
把鱼类诱食剂应用到垂钓活动中、肯定有一定的效果,但绝不可将其效果神秘化和扩大化,试问清水菜与加了味精的菜到底有多大的区别?本帖为渔夫转帖,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可以阅读和了解,进行深入的研究那就没有必要了,市场上对鱼诱食的复合小药非常多、直接购买就行,但这些产品往往是宣传的成份远远优于实际使用,故要客观地对待、即信而不迷信氨基酸类鱼类诱食剂氨基酸分D型、L型和DL型,作为鱼类诱食剂来讲,L型比D型的诱食效果高一倍。
1.L-丙氨酸(L-α-丙氨酸)L-丙氨酸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属于甜味型氨基酸,甜度约为蔗糖的70%。
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和乙醚,由蚕丝蛋白质水解制成。
制作鱼类诱食剂时建议添加量为0.04-lg/kg,除对虹鳟鱼之外,几乎对所有的海、淡水鱼类及水产动物都具有诱食性。
销售单位:化学试剂商店(5-20g/瓶)、食品添加剂商店。
2.L-精氨酸白色结晶性粉末,水溶液为强碱性,由胶原蛋白质分离制得,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醚,微溶于乙醇。
对鲤鱼、鲫鱼、鲂鱼和大麻哈鱼有诱食作用。
鲶鱼有暂时性忌避反应。
制作钓饵时建议添加量为:0.3-1.5g/kg。
销售单位:化学试剂商店、食品添加剂商店、饲料公司。
3.L-天冬氨酸(L-氨基琥珀酸)无色透明至白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酸味型的氨基酸,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和酸、碱及食盐水中。
不溶于乙醇和乙醚。
对牙鲷有诱食效果,对其他鱼类诱食效果不明显。
销售单位:化学试剂商店。
4.甘氨酸(氨基乙酸)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用明胶水解经分离制成,甜味型氨基酸。
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和乙醚。
基本鱼饵性质和钓鱼小药(太齐全了)!☆☆☆☆☆

基本鱼饵性质和钓鱼小药(太齐全了)!☆☆☆☆☆基本鱼饵性质和钓鱼小药,太齐全了!鱼饵钓鱼小药· 2015-12-04 13:23基本鱼饵性质:拉丝粉、小麦蛋白:增加饵料的持钩性,能使饵料蓬松减轻比重,钓各种鱼适用。
雪花粉:增加饵料的雾化效果,减轻饵料的比重,改善饵料的适口性,主钓鲫、鲢、鳙鱼用,钓鲤慎用,否则易招小杂鱼。
☆☆☆☆粘粉:增加饵料的粘度,可与拉丝粉,雪花粉共同来调整饵料的物理状态。
成品饵:丸九的饵很好,价格奇高,太不厚道,带表作:天下无双、荒食、丸5,黄鲫。
老鬼饵料用着不错,国内老大,工薪一族的首选,其带表作:老鬼918:开创钓鱼革命的先锋,家喻户晓,比重轻,雾化快,诱钓鲫鱼效果显著。
老鬼5号鲫:改善饵料状态的利器,特别是饵料开的稀了,可直接添加。
速攻2、野战918:比重大,舞化合适,是野钓鲫鲤草鳊的好帮手。
蚯蚓:主钓鲫鱼,野钓很好用,但天热不如面饵好用。
蚕蛹粉:有特殊的惺味,鲤鱼较喜食。
☆☆☆☆☆虾粉:增加饵料的惺味,天冷气温低时,加虾粉可增加咬钩率,主钓鲫鲤、罗非,但要注意添加量---小杂鱼多,就少加,否则适得其反;钓小鱼多加,钓大鱼少加;气温低多加,气温高少加。
红虫:冬季天冷气温低鱼不爱活动时最好用,很难找到冬季比红虫更好用的饵。
黄豆面:黄豆炒香磨碎,天然香饵,鲫鲤草鳊鲢鳙均爱吃,有一定的粘性,雾化性一般。
红薯:蒸,煮,烤均可,水库钓大鲤的利器,不散化,防小杂鱼。
红薯面:有红薯的特有甜味,水库钓鲫鲤草鳊鲢鳙均可用,比重大,雾化很好。
蚕豆粉:适合传统钓鲫鱼,雾化极差,不适合台钓加用。
麸皮:小麦的外皮,散化效果很好,炒香后适合钓鲤、草、鲢鳙添加。
嫩玉米沥:适合夏秋专钓鲤、草鱼。
老玉米粒、小麦:适合长期在水库钓大鱼打大窝用,用时最好采用橡皮船送窝,送钩抛竿钓。
玉米面:可炒、蒸、煮,适合钓鲫鲤草鳊鲢鳙,雾化散化性一般。
面粉:极难雾化散化,主要用来增加饵的粘度。
☆☆☆☆☆红糖、蜂蜜:用来改善饵料的适口性,钓鲤最好用。
淡水鱼类食性的分析方法

淡水鱼类食性的分析方法记得在一本杂志上曾经看到过,一位外国钓鲤鱼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钓鱼人应该象鱼一样思考”。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他的话还是有道理的。
鱼类是水生动物,它在水中生活,而我们钓鱼人见到的只是一些表象的东西。
于是,有的鱼人就通过人类的推理方法,去推断鱼的生存方式。
近而得出,在我们人类看来十分合理的,而又符合人们生活规律的结论来。
比如在用饵方面就有:春荤、夏素、秋吃肉;在选钓位方面就有:钓铧尖、钓水草、春天要把暖窝找等等。
这些都是人们在长期的钓鱼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般性的规律。
而在具体的钓鱼过程中,往往出现与之相左结果,特别是在鱼饵方面。
鱼友们经常会有这样抱怨:这鱼饵就连我闻了都想吃一口,可鱼怎么就不吃呢-----!起初,我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时甚至气的把和好的鱼饵,使劲抛到水中转身离去;有时,恨不的自己变成一条鱼,跃入池中看看这鱼到底想吃什么!好在我是学农学的,对小动物有所了解,后来经实践发现,自己对鱼的食性分析方法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我们必须站在鱼的角度来思考,才能真正地了解它们。
经常在一些地方看到关于鱼饵方面的配方-----秘方,把它拿到池中一试,往往没有如其所说的那样有效,相信朋友们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吧,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就是我们脱离了鱼的具体生活环境,而主观的去认为鱼应该吃什么,如若沉迷于此道而不能自拔,就会象有的鱼友那样,到处寻找鱼饵秘方、满池子要鱼饵,结果最终也没有获得一种使自己满意的鱼饵来。
现在,我就把一种比较另类的方法介绍给朋友们,也许会让同志们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尽快摆脱紧随人后问这问那的窘竟。
首先,我要从原理讲起,也许枯燥了点,希望朋友们能看下去。
在以前我的《鱼人》文章中,简要地说过关于鱼与其所处生态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在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体系中,能量是逐级传递的,就是说鱼必须在这一体系中,通过吃别的生物或有机物而获得能量。
如果我们找到鱼在这个体系中所吃的食物,那不就是找到了最对口的鱼饵了吗?道理如此简单而已,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寻找水中鱼儿所吃的食物呢?当然,我们是钓鱼人,没有必要把它搞到原子水平,而只要通过细致的观察,来了解所垂钓水域的生态基本构成就可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印度洋中西部黄鳍金枪鱼的食物组成 (2008) 帆蜥;鲐;鹦鹉螺;虾;蟹;鱿鱼;杂鱼;鲣;沙丁 鱼;章鱼;鳞鲀;竹荚鱼;未辨认甲壳类
例2:黄海鳕鱼食物组成分析
鳀鱼;脊腹褐虾 ;叫姑鱼 ;玉筋 鱼;日本枪乌贼 ;对虾 ;黄鲫;小黄 鱼幼鱼,鱚,枪乌贼,鹰爪虾,火枪 乌贼,寄居蟹,鳕鱼幼鱼, 绵鳚,珊瑚类, 蚶, 牡蛎, 胡桃蛤 ,双喙耳乌贼, 中国毛 虾, 细螯虾, 日本鼓虾, 霍氏三强蟹, 海
二、鱼类摄食等级的现场观察
一种常见标准:
00级:胃、肠内均无食饵存在 ;
0级:胃内无食物,肠内有残食;
1级:胃内有少量食物;
2级:胃内食物适量,或占1/2; 3级:胃内充满食物,但胃壁不膨大; 4级:胃内充满食物,胃壁膨大。
三、鱼类摄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一)定性分析
鉴定食物团中的生物种类并列出名录。
2出现频率法 指某种饵料生物在所检测的胃含 物样品中出现的次数, 而不计算其总 数量, 最后求出食饵生物占全部检测 样品的百分比。
3视野计算法 分析浮游生物食性鱼类的方法。 0.1-0.2g 食糜; 稀释10倍摇匀, 吸取一 滴于玻片上, 在显微镜下计算20个视野。 可计算 3-5 次求出平均值。 表示相对数量的比较, 不反映鱼类个体 的大小和摄食的数量。
五、鱼类的饵料保障
鱼类的饵料保障是指水域中不仅具有为鱼 类所提供的饵料种类,而且具备保证鱼类可以 进食的条件。消化吸收这些饵料用以制造自身
的有机体,从而保证鱼体新陈代谢过程的顺利
进行,促进鱼类的生长发育,称作饵料保障。
(一)影响鱼类饵料保障的生物因素 1.鱼类种间的食物关系 可通过食物种类、 摄食时间、摄食空间的分歧或生态位的分化来 协调。 2.鱼类种内的食物关系 种间关系的存在直 接依赖于种内个体间的关系。在种的形成过程
4记分法 规定各食饵的分数, 如吃鱼类、 头足类、虾类、蟹类, 据大小情况规 定1个分数范围, 然后按照整个胃含物 的饵料数确定分数。 对于觅食底栖动物的鱼类比较适 用。
5体积法 一般采用排水法测定胃含物的总体 积或分体积, 求出各种类型食物占有 的 百分比。由于繁杂, 采用此法的人 不多。
6重量法 (1)当场重量; (2)更正重量:首先统计出全部食物 团中各成分个体数( 残余个体也按完 整个体计之), 然后按预先测定的各成 分每个个体的平均重量, 换算出该种 成分全部个体的重量,即更正重量。
9选择指数 鱼类胃含物中某一食物的百分数与食饵基 础中这一食物百分数的比值。 E =Ri/Pi 式中 ,E :选择指数 ; Ri :食物中某成分的百分数; Pi :食饵基础中同一成分的百分数。
另一种公式 E=(Ri- Pi)/(Ri+ Pi ) 式中,E ——选食指数 ; Ri食物中某成分的百分数;Pi食饵基础中同 一成分的百分数。 参数值从-1.0(对某种饵料完全不选食或无 法获得) 至 +1.0(对某种满总指数与更正饱满总指数: 胃含物重量 ×10000/体重 胃含物更正重量 ×10000/体重 ⑵饱满分指数与更正饱满分指数: 胃含物某成分重量 ×10000/体重 胃含物某成分更正重量 ×10000/体重
8更替率 (%) 指胃含物中各种类的更替。 更替率=(增补率+减失率)/2 增补率 (%)= 新增种类的重量百分比 + 原有 种类所增加的重量百分比 减失率 (%)= 消失种类的重量百分比 + 原有 种类所减少重量百分比
(二)消化度系数的计算 鱼类的消化程度可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K=C/Q 其中,K为消化度系数;C为食物团更正重
量;Q为食物团实际重量。
(三)食饵密度指数的计算
在判断各类鱼类胃含物样品时,同时顾及该 食物成分的重量和出现频率的关系。将某一类 食物的重量(%)乘以该成分的出现频率(%),再 开平方,如下式:
中就形成了—定的种内关系。应该把这些特征
(二)影响鱼类饵料保障的非生物因素
可以归纳6个方面:
1.水温 3.波浪 2.光照 4.风力
5.海流
6.底质
第三节 鱼类摄食的研究方法
一、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一) 样品的采集
(1)样品应力求新鲜。
(2)样品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3)样品的数量。
(二)鱼类胃含物的分析
(四)摄食的昼夜变化 鱼类摄食的昼夜变化取
决于鱼类自身的生活习性,同时,又与饵料 生物的昼夜垂直移动有关。 鱼类并非在昼夜之间均匀地摄食饵料,
而是有规律进行摄食。
黄海的小黄鱼:从午夜前开始至翌日的
清晨激烈进食,饵料生物有小鱼、甲壳类和底
(五)随鱼类性别的不同而变化 某些不同性别 的鱼类在营养食物的要求上有差异,如黑海区 的鲟鱼,雄性个体摄食鱼类种类较多,而雌性 个体以鰕虎鱼和钩虾等为食。
(二)定量分析 饵料生物个体计算法 、出现频率 法 、视野计算法 、记分法 、体积法、
重量法 、饱满指数、更替率(%)、选
择指数
1食饵生物个体计算法 以个体为单位, 计算鱼所吞食各种 饵料生物的数量。 简单的方法是以 + 表示存在 ; ++ 表示较多 ;+++ 表示很多 ;++++ 表示极 多。
四、消化度和密度指数的分析
(一)消化度的等级划分
消化度是指饵料的消化程度,也就是鱼
类的消化能力大小。通过消化度可以判断鱼 类是刚进食或已经摄食过一段时间,或其消 化能力的强弱大小程度。
将消化管分前段和后段进行对照,通常对消化 度分三个等级:
Ⅰ级—食饵生物的个体外形较完整; Ⅱ级—食饵生物的外形不完整,已处于可分 辨的程度,属半消化状; Ⅲ级—强烈的消化,食饵生物已完全消化, 仅剩下难以消化的部分,如眼球、脊骨、耳 石、鳞片等残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