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食性
0173鱼类的食性

根据消化道各段的消化程度用数字进行记录, 如某鱼消化道第一段(食道)内食物很完整,属第1 级;第二段胃的食物稍微消化,属第2级;第三段 (肠)的食物已被消化得很厉害,但根据残渣仍可作 种的鉴定,属第4级,这条鱼食物团消化程度的记录 数字为124。又例如,045,即表示消化道第一段内无 食物,第二段的食物已被消化得很厉害,但尚能根据 残渣鉴定,第三段的食物消化得更厉害,已无法鉴定。
个体数量法还有一种简便、迅速但很粗糙的方 法,就是对饵料生物按“少”、“中等”、“多” 三级统计,或以“+”、“++”、“+++” 符号表示。也有以更详细的“零星”、“少”、 “中等”、“多”、“大量”五级来表示。这在 研究浮游生物食性鱼类时有应用。
30
3.体积法
这个方法需首先测定整个食物团的体积,然后, 把大型的生物体(如软甲亚纲、箭虫、水母等)从食 物团中拣出,计数,并测定它们的体积。从整个食物 团的体积中除去大型生物体的体积,就得出其他小型 生物体的体积。然后求出各饵料成分的体积百分数。 在研究浮游生物食性鱼类营养时常采用体积法。
17
(2)样品固定 (2)样品固定
目测肠胃饱满度之后,将胃肠从食道处剪下, 连同标签纸放入小瓶,或包扎于纱布之中,用5—10 %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固定。标签号码必须同生物 学测定的记录号码相一致,以便对照分析。 如有可能,最好现场就将新鲜标本称重,福尔 马林固定后会失重。 以上几项工作都要在现场进行测定和处理,然 后将材料带回实验室进行室内分析研究。
含有该成分的实胃数 出现频率(%) = ×100 总胃数
出现频率百分组成( 该成分出现次数 %)= 各成分出现总次数
28
× 100
为了统计鱼类摄食情况,有时需要统计鱼的摄食 率:
已摄食个体数 摄食率(%) = ×100 总鱼数
锦鲤是草食性鱼吗

锦鲤是草食性鱼吗
锦鲤鱼吃草的,要知道锦鲤鱼是杂食性的动物,而且它也不怎么挑食,在饲养的时候好好的注意。
锦鲤是杂食性鱼类,不挑食,因此喂养起来较为方便,一般来说只要按时投喂鱼食即可,在日常生活中,煮熟切碎的各种肉类,如猪牛肉、鸡鸭肉,米糠,杂粮等粮食,各类细小昆虫,水藻等水生植物,锦鲤都可以当作食物,而且吃的精精有味,但是这并不代表就可以随便去喂食锦鲤,锦鲤的喂食有自己的方法,下面具体讲解每天如何给锦鲤喂食。
科学表明,在锦鲤养殖中,锦鲤最适合的生活温度在20—27摄氏度,超过30度,锦鲤的食欲就会减弱,根据具体情况,饲养者每天可以喂养三到四次,但是要保证锦鲤在5—10分钟内吃完即可,同时在炎热的夏季或者寒冷的冬季,饲养者应注意,每天喂食在1—2次,喂食量适当减少,尽量在10分钟之内吃完,没有残渣最好。
夏季炎热时可以提前喂食,提前到早上7、8点时,在水温还没有升上来之前喂食,冬季严寒时,水温多在7度以下,因此投饵时间可放在光照时间较强的中午,水温在1—2度时就应该停止投饵。
一般个人饲养锦鲤每天也可以喂食1次,投喂鱼食供锦鲤七八分饱最好,在春秋季节,水温适宜,要保持足够的饵量,保证锦鲤吃饱吃好,如果一次投饵之后锦鲤还有寻饵的迹象就要二次投饵,在给锦鲤换
水的一两天之内,投饵量要略少一些,在水转绿之后就要定时投饵,保证锦鲤吃饱;如果是繁殖季节,锦鲤饵量可减少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体弱有病的锦鲤可减少三分之二的饵量,减少锦鲤鱼病的发生。
在给锦鲤鱼喂食,需要注意喂食的食量。
淡水鱼类的栖息环境与食性

淡水鱼类的食性也影响了它们对栖息环境的适应。有些鱼类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 食,它们可能选择在有较多遮蔽物的水域栖息,以躲避天敌的捕食。
栖息环境与食性的协同进化
协同进化
淡水鱼类的栖息环境和食性之间存在协同进化的关系。随着环境的变化,淡水鱼类的食性 和栖息环境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适应性进化
淡水鱼类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其食性和栖息环境也会发生适应性进化。例如,一些 鱼类可能逐渐适应了新的食物来源或栖息环境,从而改变了其食性和栖息习性。
生态系统恢复
通过植被恢复、湿地保护等措施,恢复水生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 样性。
栖息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栖息地保护
划定鱼类栖息地保护区,禁止非法捕捞和破坏栖息地行为。
栖息地恢复
对受损栖息地进行生态修复,如疏浚河道、清理垃圾等,改善鱼 类栖息环境。
人工鱼巢建设
在鱼类繁殖季节,建设人工鱼巢,为鱼类提供繁殖场所和产卵条 件。
采用生物、化学和物理等方法,对受损水体进行 生态修复,提高水质。
水质监测
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水体进行检测,确保 水质符合鱼类栖息要求。
水生植物与浮游生物的保护与恢复措施
水生植物保护
保护水生植物群落,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浮游生物恢复
通过人工投放或自然恢复,增加浮游生物数量,为鱼类提供食物来 源。
分类
淡水鱼类种类繁多,根据其生活习性 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多个科、属和 种。常见的淡水鱼类有鲤鱼、鲫鱼、 草鱼、鲢鱼、鳙鱼等。
淡水鱼类的分布与数量
分布
淡水鱼类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球各地的淡水水域。在我国 ,淡水鱼类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种类和数 量都非常丰富。
数量
由于淡水鱼类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因此在适宜的条件 下,它们的数量可以迅速增加。然而,由于过度捕捞、污染 等原因,一些地区的淡水鱼类数量已经受到威胁。
鲈鱼食性杂

鲈鱼食性杂,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只要是生活在水中的生物,不论是小泥鳅、小虾、小鱼、沙蚕或乌贼鱼,它都喜欢吃。
它生性凶猛,又很贪食。
正由于它有贪食这个弱点,咬钩不大犹豫,不多疑,发现有饵料可吃就冲上来大口吞食,所以较易垂钓。
具体到浙江周边沿海地区,正常情况下,大致在每年的3-5月份(农历二月十五以后)天气逐渐回暖,当气温回升至15-25摄氏度时,海面上的一些小鱼开始孵化出来,在深水里蛰伏过完冬季的鲈鱼就会渐渐变得活跃起来,从深水处游到近岸的浅水区觅食。
此时也正是一年中垂钓鲈鱼的黄金时间。
从浙江北部的舟山到中部的台州一直到南部的温州一带均可见到成群的鲈鱼靠岸。
二、鲈鱼钓组配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大家也都明白,有了趁手的钓具,或许会玩得更加尽兴些。
笔者建议选用下面的钓具配置。
钓竿:2号以上的4.5米或5.4米的矶钓(矶钓钓法简介)竿。
或者10号以上的4.5米投竿。
绕线轮:质量可靠的3000-5000型号的纺车轮。
钓钩:尽量选大点的,如8号以上的子又钩,10号以上伊势尼钩等。
不要考虑钩大鲈鱼咬钩不牢,在路亚甩鲈鱼中,十几厘米长的米诺或铅头钩,看上去很大了吧?鲈鱼照咬不误。
渔线:主线用5号以上的尼龙线或PE线,3号以上的碳素子线。
浮漂:可使用浮游矶钓中的2.0以上的阿波,或淡水钓鲢鱼、鳙鱼的大浮漂。
铅坠:根据浮漂的大小或潮流的流速选择相对应的合适的坠子。
坠子容易卡住礁石或钓线挂住海底损失掉,应多备。
钓饵:选择活饵效果很好,海蜈蚣、对虾、泥鳅、小鱿鱼等等是最常见的选择。
其他:挡珠、太空豆、棉线结、8字连接环、剪刀必备,条件许可可选购手套、退钩器、毛巾、养虾桶、增氧泵、小打水桶、抄网等一些配件。
此外防风防寒衣物要带足。
三、鲈鱼钓场选择不管垂钓什么鱼种,都应根据鱼类的生活习性选择钓场。
钓场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鱼喜欢在哪里生长栖息?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喜欢在什么地方觅食?这三点至少要心中有数。
这几个方面都考虑到了,再考虑一些天气变化、地理环境等,胜算就多了几分。
鱼的食性分类:

鱼的食性分类:
按鱼的食性分类:
(1)草食性鱼类.这类鱼以摄食植物为主.如:水草.丝状藻类以及生长在水中的其他各种植物.草食性鱼类以草鱼.鳊鱼为代表.尤其是草鱼.是专食草类食物而的名的.
(2)肉食性鱼类.这类鱼一般生性雄猛.以捕捉其他鱼类为食.甚至能捕杀比它自身体积更大的动物为食.这类鱼一般长有牙齿.常见的鱼有鲶鱼.乌鳢.马鲛鱼等.
(3)浮游生物食性鱼类.这类鱼使用细长而密集的鳃耙去滤取食物.常见的食物有.枝角类.挠足类.轮虫以及无节动物的幼体.此外浮游生物还包括一些水生殖物中的藻类.如:绿藻.黄藻.平藻.硅藻.裸藻.黑藻等.常见鱼种类有鲢鱼.鳙鱼.鲋鱼
(4)杂食性鱼类.这类鱼食性很广.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都能接受.如甲壳类小动物.昆虫的幼虫.蠕虫.贝类.植物性的如.米饭屑.面包屑.栗类.豆类食物的碎屑.常见鱼类有鲫鱼.鲤鱼等......还有很多鱼类.如:一些杂屑食性的鱼类.底栖生物性鱼类等等......。
七年级上册生物鱼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鱼知识点总结生物学是一门探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广泛地涉及到了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进化等等各个方面。
在生物学的基础课程中,鱼类是一类非常基础且重要的物种。
本文将对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的鱼类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提高对鱼类生命现象的理解和认知。
一、鱼类的分类鱼类是指一类脊椎动物,它的外形、结构以及栖息环境各不相同。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鱼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按照鳞片分类:无鳞鱼、硬鳞鱼、软鳞鱼;2.按照口位分类:下口鱼、上口鱼、前口鱼;3.按照鳃条分类:真骨鱼、软骨鱼。
二、鱼类的运动方式鱼类是依靠鳍进行游动的。
不同的鳍在不同的方式下能实现不同的功能,常用的鳍有胸鳍、臀鳍、尾鳍。
它们的运动方式分为以下几类:1.滑翔运动:这是鱼类在水中行进最为基础的一种方式。
鱼类依靠体侧肌实现身体的摆动和推动,胸鳍和背鳍协同运动,得以降低水阻并且游得更远;2.俯冲运动:这是鱼类在水中快速向下、向上运动的一种方式。
鱼类通过向下弯曲鳍腕和吐出气泡的方式,能够很快地加速向下,同时也能迅速上浮;3.爆头运动:这种运动方式能够帮助鱼类突然从水中脱离,很有效地规避掠食者的袭击。
当鱼类感觉到危险或者不太适应环境的时候,就会猛然向上冲刺,然后利用头部的重量在水面上跑几步,最终实现跳出水面落入其他地方的目的。
三、鱼类的繁殖鱼类能够繁殖后代,这是地球上所有动物所共有的特性。
不同的鱼类在繁殖上也各有特点,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1.卵生鱼类:这种鱼类的繁殖方式是在水中散落卵子,等待卵子受精后孵化出小鱼崽。
常见的卵生鱼类有鲫鱼、鲤鱼等;2.胎生鱼类:这种鱼类的繁殖方式与哺乳动物比较相似。
孕育卵子和受精都在母体内完成,等到胚胎发育完毕后,产生幼鱼借以之外。
常见的胎生鱼类有猫鲨和鸟鲤;3.半胎生鱼类:这种鱼类的繁殖过程可以被看做一种卵生和胎生的混合过程。
母鱼会在体内容纳卵子并为其提供养分。
当卵发育到一定程度之后,孵化过程就在母体内完成,最后产生幼鱼。
鱼类食性

鱼类食性鱼类从环境中摄取食物,关系到鱼类的生存、生长、发育和繁殖。
掌握鱼类食性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测定鱼类食性的方法,对于增养殖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节鱼类食性的类型及其变化鱼类的食性与咽齿和鳃耙有直接关系食性类型根据各种鱼类脱离幼年时期后所摄取的主要食物,可将鱼类的食性分为以下类别: 1、草食性以摄食水生高等植物为主,也摄食附着藻类和被淹没的陆生嫩草及瓜菜叶片等,如草、鳊和团头鲂等。
东方欧鳊2、浮游植物食性以摄食浮游藻类为主,典型的如鲢,这类食性的鱼,鳃耙的滤食性能最佳。
鲢3、鱼虾类食性以摄食鱼虾类等游泳生物为主,有的甚至捕食较大的哺乳动物。
这类鱼通常游泳活泼,口裂大、牙齿锐利,而且性格凶猛,所以又称凶猛鱼类,如海洋中的噬人鲨,淡水中的鲸、鳜、鲶和狗鱼等。
鲨4、底栖动物食性以摄食底栖的无脊椎动物为主,如青鱼以螺蚬为食,铜鱼等以水生昆虫、水蚯蚓、淡水壳菜等为主。
这类鱼有的采食底面上的动物,有的挖食埋栖在底泥中的动物。
圆口铜鱼5、浮游动物食性以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枝角类为主。
鳙、鲥等主要通过鳃耙滤食,短吻银鱼等小型鱼类则主动捕食。
银鱼6、腐屑食性以吸取或舔刮底层的动植物腐屑为主,也同时刮食周丛生物和摄取腐屑中的小型底栖动物,典型的如鲴类和鲮等。
圆吻鲴7、杂食性这是一类兼食各类食物的鱼类,典型的例子有鲤和泥鳅,它们的食物种类广泛,食性的适应能力强。
泥鳅食性的变化鱼类的食性在整个生活过程中不是固定不变的,会由于年龄、季节和栖息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因发育阶段(或年龄)不同而产生的变化*鱼类从小到大,和不同的发育阶段相适应,存在一个食物的变化系列。
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在卵黄囊吸收完毕后的仔鱼期有一个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如一些无脊椎动物的幼虫和轮虫等饵料的阶段。
进入稚幼鱼期时为第二个阶段如乌鳢此时以水生昆虫的幼虫和小虾为主,其次为小型鱼类。
成鱼食性阶段乌鳢此时主要捕食鱼虾类。
凶猛性鱼类的食物链*也有一些鱼类食性的过渡阶段不十分明显,例如鲢开始以摄食小型浮游动物为主,随着鳃耙、牙齿和肠管的发育,食物中浮游植物的比例逐渐增大,而后以摄食浮游植物为主。
鱼类摄食情况的判断

夏季摄食低谷期
随着夏季的到来,水温升高,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鱼类食物充足,因此它们的摄食量会相对减少,进入摄食 低谷期。
在夏季摄食低谷期,钓鱼爱好者需要调整钓鱼策略,选择更 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以增加钓鱼的成功率。同时,这也是观 察鱼类避暑和降温习性的好时机。
秋季摄食恢复期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水温也逐渐下降,鱼类开始储备能量 ,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准备。此时,它们的摄食量开始逐 渐恢复。
口是摄取食物的器官,食道是输送食物的管道,胃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肠道则 是吸收营养的主要区域。
不同种类的鱼,其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有所不同,这决定了它们对食物的消化 能力和偏好。
消化酶的活性
消化酶是鱼类消化系统中的重要成分,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 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
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食物种类等。在适宜的 条件下,酶的活性越高,食物的消化速度就越快。
杂食性鱼类
总结词
既吃动物也吃植物的鱼类
详细描述
杂食性鱼类既吃动物性食物,如昆虫、小鱼、虾等,也吃植物性食物,如藻类、果实和种子。它们的食性因种类 而异,取决于其生活环境和生存需求。
植食性鱼类
总结词
以植物为食的鱼类
详细描述
植食性鱼类主要食用植物性食物,如藻类、草、果实和种子。它们的牙齿通常比较软,适合磨碎和消 化植物组织。
深水区
深水区的鱼类摄食主要集中在深水区 域,这些区域由于水压较高,光照较 少,食物来源相对较少,因此鱼类的 摄食行为也较为特殊。
06
鱼类摄食的个体差异
不同鱼种的摄食差异
鱼类摄食习性的多样性
不同鱼种的食物选择和摄食方式存在显著差 异。例如,肉食性鱼类如鲨鱼和鲈鱼主要以 其他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而草食性鱼类 如草鱼和鳊鱼则以植物为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鱼类所吃的饵料生物的生态类型来划分: ➢浮游生物食性: ➢底栖生物食性: ➢游泳生物食性:
根据鱼类摄取食物种类的多少分为: ➢狭食性: ➢广食性:
有些鱼类吃的食物比较多样,往往可以划入两种 食性类型。
3
2.摄食方式
捕食:大多数凶猛肉食性鱼类的摄食方式。 滤食:食浮游生物的鱼类,通过细密的鳃耙过滤 食物。 研磨:以甲壳类或软体动物为食,常有臼齿。 刮食:以锐利的下唇刮食丛生植物或底栖硅藻。 如鲴鱼类、鲻、鮻鱼。 吸食:海马、海龙等,口呈长管状,以吮吸的方 式摄取水层的糠虾等无脊椎动物。 寄生:如七鳃鳗、盲鳗、角鮟鱇等。
16
胃肠饱满度划分标准(目测法)
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将饱满程度分为六个等 级,区分的标准如下:
“00级”:胃和肠内无食物; “0级” : 胃内无食物,肠内有残食; “1级” : 胃内食物不超过胃容积的1/2; “2级” :胃内食物超过胃容积的1/2 ,但未 充满; “3级” : 胃内充满食物,但胃壁不膨大; “4级” : 胃内充满食物,胃壁膨大变薄。
10
2.鱼类食性的转换
※因发育阶段不同而引起的食性转换 ※食性的季节变异 ※栖息场所不同而引起的食性变异 ※鱼类食饵的昼夜变化 ※不同年份的变化
鱼类食性的种种变异,往往一方面是受着食物 数量的波动所影响,另一方面也在极大程度上依食物 的易得性为转移。
11
三、摄食量及影响摄食量的因素
一次摄食量:鱼类一次所摄食的饵料量。 日摄食量:鱼类24小时所摄食的饵料量。 日摄食量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4
3.摄食的形态学适应
鱼类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 各自食性类型和摄食方式的形态学特征。一般来 说,每一种鱼对喜好的食饵生物都有特定的形态 学适应。鱼的体形、感觉器官适应于搜索、感知, 口、牙齿、鳃耙适应于摄取,而胃、肠构造也适 应于消化这种食物。
5
二、食物的选择性和食性的转换
1.食物的选择性
间;正常情况>生病期间;洄游前>洄游期间。 ➢ 饵料的质量(营养成分)。以饵料系数为指标。
13
四、鱼类食性的研究方法
1. 食性分析材料的收集 2. 胃肠道内含物的处理 3. 食性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
14
1.食性分析材料的收集
1)可自行用调查船对设定海区按要求捕捞采集。 2)可上渔船、码头或市场购买。 最好取自拖网、围网等主动性网具的渔获物,而 尽量少用在水中滞留时间较长的被动性网具(如刺网、 张网等)的渔获物。要求标本一定要新鲜,以保证胃 含物不腐败。标本数量按不同的研究目的确定,一般 每批不少于50尾。标本采集后一般需进行以下几项工 作:
18
(3)采集水生生物样品
采集鱼类食性样品时,必须在同一地点采集水生 生物样品(底牺生物、自游生物、浮游生物、周丛生 物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对揭露饵料基础、饵料基础 的利用程度、饵料生物的选择性问题、食饵相互关系 等是必须的,另一方面,对取得饵料生物平均标准重 量时也是极为重要的。
➢ 直接法:又称饵料减量法,即在已知容积的水体 加入已知数量的鱼和饵料,经24小时,计算该水 体内饵料减少量即该水体内鱼类的日摄食量。
➢ 间接法:
日摄食量
一次饱食量
24小时实际摄食时间 饱食时间 消化时间
12
影响鱼类摄食量的因素
➢ 食性。 ➢ 水域中饵料生物量的多少。 ➢ 外界水文条件:温度、溶解氧等。 ➢ 鱼类生理状态:幼鱼>成鱼;产卵前后>产卵期
第三节 鱼类的摄食
一、 鱼类的摄食类型和摄食方式 二、 食物的选择性和食性的转换 三、 摄食量及影响摄食量的因素 四、 鱼类食性的研究方法
1
一、 鱼类的摄食类型和摄食方式
1.摄食类型
根据成鱼阶段所摄取的主要食物性质,可以分为: ➢ 植物食性的鱼类 ➢ 动物食性的鱼类:又可分为:
★温和肉食性鱼类:以无脊椎动物为食。 ★凶猛肉食性鱼类:以鱼为食。 ➢杂食性鱼类 :其食物组成比较广泛,往往摄取 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的食物,有动物性也有植 物性的,亦食部分水底腐殖质。
17
(2)样品固定
目测肠胃饱满度之后,将胃肠从食道处剪下, 连同标签纸放入小瓶,或包扎于纱布之中,用5—10 %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固定。标签号码必须同生物 学测定的记录号码相一致,以便对照分析。
如有可能,最好现场就将新鲜标本称重,福尔 马林固定后会失重。
以上几项工作都要在现场进行测定和处理,然 后将材料带回实验室进行室内分析研究。
研究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一般根据两方面的因素来 判断:一是栖息环境中各种饵料生物的数量比例情况; 二是鱼类吞食各种饵料生物的数量比例情况。将这两 方面的情况加以对照分析,即可看出某种鱼对饵料有 无选择性。 可以有3种方法计算选择指数(E)。
6
第一种方法:
E ri pi
如果选择指数大于1,那就表明该饵料对象被鱼 所选择,如果小于1,就是被鱼所放弃。
9
根据鱼类对食物种类摄食的数量比例,可分为: (1)主要食物——构成食物组成的主要部分, 它完全满足生活的需要。 (2)次要食物——经常在鱼肠中见到,但数量 不多,它不能完全供应鱼类全部生活的需要。 (3)偶然食物——是偶然被鱼所摄取的饵料。 (4)应急食物——由于环境条件改变,缺乏主 要食物而摄取的食物,例如有时在鱼胃内能发现一 般不大摄取的棘皮动物蛇尾类动物,这显然是由于 缺乏食物而被迫吞下的。
7
第二种方法: E ri pi pi
E=0,表示对这种成分没有选择性; E>0,表示有选择性;E<0,则表示对这种食物不喜好。
第三种方法:
E ri pi ri pi
E=0,表示没有选择性;0<E<+1.0,表示有选择 性;
当0>E>-1.0,则说明对这种食物不喜好。 根据这个公式求出的数值都在+1.0和-1.0的范围 内。
15
(1)生物学测定
在取出胃肠之前,先要作生物学测定,大致内 容是记录它的产地、日期、编号、体长、全长、体 重;解剖观察性别,目测性腺成熟度、胃肠饱满度 等。然后取鉴定年龄和生长速度的材料——鳞片或 耳石、鳍条、鳃盖骨等骨片。
以上这些内容都要登记在统一设计的表格上, 年龄鉴定材料要单独放在鳞片袋内,标上鱼的编号、 采集日期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