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 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熟记孔子的核心思想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理解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2.结合对孔子、老子思想的评价合作探究,学会以史鉴今。

3.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

2、认真研究探究案题目,在作答区写下想法并把不会的地方用红笔划出,以备小组合作探究。

3、依据训练案提示依次做A、B、C层次的练习题,各组选做题至少选做一题。

预习案

【知识梳理】

一、孔子的学说

1.孔子其人

(1)历史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的创始人。

(2)生平:生卒年月、出生地、家庭背景、仕宦经历、教育事业等。

(3)整理典籍:。

2.思想主张

(1)政治思想:

①“仁”:其主要内容是。

实现“仁”的途径遵循“忠恕”之道,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礼”:其主要内容是。

实现“礼”的途径“正名”。

③为政以德是要求统治者;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2)鬼神观: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3)教育思想:①指导原则:有教无类;②教学方法:因材施教;③学习方法:学与思相结合、“当仁不让与师”等。

3.历史地位:(1)孔子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2)汉代大一统之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步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老聃与《道德经》

1.老子其人

(1)历史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创始人。

(2)生平经历:

(3)《道德经》:又称,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

2.思想主张:

(1)哲学思想:①“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

②辩证法思想,他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2)政治思想:从“天道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出发,倡导“无为而治”,以“无

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

(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2)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要点解析】

1.孔子的“仁”与“礼”的关系。

(1)“仁”孔子思想的最精华是“仁”

①内容:“仁者爱人”

②“爱人”的含义:统治者要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热点联系:和谐社会、三农问题)

③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礼”

①内容:“克己复礼”——礼: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

③为了实现克己复礼,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正名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乱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

④“克己复礼”的实质: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孔子思想中保守的地方,也是当时统治者没有重视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因)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是“礼”的体现。

孔子主张礼、仁结合,纳仁与礼,用仁来充实礼。他认为礼乐只能由仁人来实行,不仁的人是无法奉行礼乐的。仁是礼的内在精神,礼是仁的表现形式。仁是礼的最高境界,礼是实现仁的途径。就仁和礼的本质来说,仁,归根到底,反映的是根源于血缘关系的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关系;礼,主要是规范社会的政治秩序和制度。孔子的思想体系注重仁和礼的结合,实质上是注重了人道与政治的结合,从而对周礼作了重大修改。仁与礼并不矛盾,仁是内容,礼是形式,二者的结合才是一种制度的完善。

2、为政以德

含义: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也不排除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孔子并不反对社会改革)

3、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

(1)孔子的学说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成为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学礼教德治的精神,能够有效地促进人格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进取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儒学在中国文化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现代同步的精神。

(3)其“礼”的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4、老子的思想

(1)老子将“道”抽象化:老子以前的天命观认为天是最高的主宰。而老子认为,在天之前已有“道”,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道”派生出来的。“道”是无意志的、无为的自然本体。史料引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宇中有四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发自然。”

(2)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任何事务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老子曾与朋友常枞讨论舌头与牙齿在与不在的问题,老子从中领悟到柔弱者的生命力可能比刚强者还强的道理。

(3)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圣人之治’”: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他认为统治者治理天下,要“无为而治”,只有“无为”,方能真正取得“无不为”的效果。他警告统治者不要过分威逼百姓。他还主张“圣人之治”,这些都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4)4、消极思想:

主张“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淳朴风气,“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知识体系】

人物学派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历史影响

孔子

老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