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的疗效分析
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血瘀阻证

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血瘀阻证
血府逐瘀汤
药方: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各9g,川芎、桔梗各4.5g,赤芍、枳壳、甘草各6g,柴胡3g。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方义:本方主治诸症皆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
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
胸中为气之所宗,血之所聚,肝经循行之分野。
血瘀胸中,气机阻滞,清阳郁遏不升,则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且有定处;胸中血瘀,影响及胃,胃气上逆,故呃逆干呕,甚则水入即呛;瘀久化热,则内热瞀闷,入暮潮热;瘀热扰心,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郁滞日久,肝失条达,故急躁易怒;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征象。
治宜活血化瘀,兼以行气止痛。
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
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为臣药。
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以上均为佐药。
桔梗并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症可愈,为治胸中血瘀证之良方。
颜德馨: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

颜德馨: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I导读:颜德馨老就是擅用活血化瘀法的名家,我特意找来看看颜老谈这两个逐瘀汤,就是寻找一下两方针对病机的答案。
宋柏杉老师在十大专病月经病痛经专题里,对气滞血瘀用血府逐瘀,对寒凝血瘀用少腹逐瘀,今读颜老,果然两位老师对两方的理解相同。
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组成,方中以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为君,活血化瘀,畅通血脉;气为血帅,故用桔梗、柴胡、枳壳、牛膝为臣,理气行滞,其中桔梗开胸膈,宣肺气,以行上焦气滞;柴胡、枳壳舒肝理气,以畅中焦气滞;牛膝导瘀下行,以通下焦气滞;生地、当归为佐,养血和血,俾活血而不伤血;甘草为使,调和诸药,防止他药伤胃,诸药相配,共奏活血化瘀、理气行滞、调畅气血之功。
《内经》曰:“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王清任亦谓:“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
”余以为六淫七情致病,所伤者无非气血,初病在经主气,久病入络主血,故凡久病不愈的疑难杂证,总宜以“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为治疗大法。
血府逐瘀汤既能活血,又可理气,用治多种疑难病证,随证加减,每获良效。
如阳虚而瘀者,加党参、黄芪,甚则加肉桂、附子;阴虚而瘀者重用生地,加龟板、麦冬;寒凝血瘀者去生地,加桂枝、附子;热熬成瘀者去川芎,加黄连、丹皮;兼有痰浊者,加半夏、陈皮;湿阻者,去生地,加苍白术、厚朴;气滞甚者加檀香或降香;出血者,加生蒲黄、参三七;腹泻者去生地、桃仁,加木香、焦楂曲等。
胸痹胸痹以胸痛彻背,背痛彻胸为主症,多见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胸背部为心肺之府,加上气之会穴膻中,血之会穴膈俞均在胸背部,故其病理以气血失畅为常。
胸中为阳之位,阳气不布,则窒而不通,故治疗冠心病等病,通阳亦至为关键,而通阳必用辛温,每取血府逐瘀汤加附子一味,以通阳活血,标本兼治;附子与方中生地同用,有通补阳气而不伤阴津之功。
甄某,男,70岁。
冠心病,脑、肾动脉硬化10余年,胸痛彻背,入夜尤甚,神萎乏力,动则气促汗出。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胸痹心痛效果好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胸痹心痛效果好患者,孙某某,男,60岁。
因为胸痛来门诊就诊。
胸痛呈阵发性,与劳累有关,劳累时胸痛,停下时好转。
情绪激动时胸痛。
夜间睡眠较差。
脉弦寸弱。
这个是什么疾病呢?这就是冠心病的心绞痛症状。
一般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
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
冠心病,心绞痛的形成。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是因为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冠状动脉的官腔是固定的,官腔内部发生粥样硬化。
就使血管官腔的内直径变小,也就是血管官腔变小。
血液的通过就要受到影响,就形成了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
冠心病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这个症状是可以恢复的。
活动中出现,停止活动,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
中医诊断的胸痹心痛。
中医认为此病是因为人的气血不足,瘀血、痰饮等邪气滞留胸部,郁阻脉络引起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个症状是可以恢复的。
活动中出现,停止活动,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
胸痹心痛与冠心病之心绞痛,对这个疾病的认识是相似的。
患者的症状也是相同的。
这些病理表现,王清任前辈很早就发现了。
王清任前辈,通过解剖尸体看到的瘀血,和现在西医的动脉硬化的机理是一样的。
就是瘀血停留于血府之中,也是西医所说的心脏的部位。
这样就形成了间断性的胸痛症状,因为血管没有完全堵塞,心脏的血液供应不是完全断绝。
就是西医的心绞痛,中医的胸痹心痛。
王清任前辈,通过对血瘀的观察,根据自己的中医经验。
并针对血府的瘀血,设立了一个著名的方剂,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主要用来治疗胸中血瘀之证。
以上这个患者,胸痛呈阵发性,与劳累有关,劳累时胸痛,停下时好转。
情绪激动时胸痛。
这些症状说明瘀血症状较轻。
夜间睡眠较差。
说明这个患者除了有瘀血症状以外,还有心血不足的表现。
脉弦为肝郁,寸弱为气虚的脉象。
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柴胡,枳实,赤芍,炙甘草,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桔梗,桂枝,黄芪,五灵脂,酸枣仁,茯苓,党参。
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瘀第一方

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瘀第一方胸中血瘀是常见的一种中医病症。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饮食习惯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导致胸中血瘀发病人数明显增多,严重降低了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
鉴于此,本文将带领大家一起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胸中血瘀的相关情况。
1.认识胸中血瘀1.1症状胸中血瘀的症状通常包括胸痛、头痛、长时间不能痊愈,或是长期呃逆不止、干呕、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等。
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嘴唇、双眼、舌质有异常等表现,例如嘴唇发黑或两眼暗黑,舌头上甚至还有瘀斑、瘀点。
这些症状都可能是胸中血瘀的表现。
1.2原因胸中血瘀的原因通常是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导致。
当血液瘀积在胸中时,就会导致气机的运行受到阻碍,从而引起胸部疼痛,并且痛有定处,像是被针扎一样的感觉。
体内的瘀血瘀阻在上焦,会遏制清阳之气的升发,清空失养,便会导致头部疼痛。
胸中有血瘀,还会影响脾胃的正常运行,并造成胃气上逆,出现呃逆干呕等多种症状。
1.3胸中血瘀的危害血瘀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阻碍血液供应和氧气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影响其正常功能。
这可能导致疼痛、肿胀和冷感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组织坏死或功能障碍。
血液凝聚和堆积在特定区域可能导致炎症反应和局部组织受压,引起疼痛和肿胀。
血瘀被认为是一些慢性病风险的因素。
它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和血栓形成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1.认识血府逐瘀汤2.1血府逐瘀汤治疗常见疾病血府逐瘀汤是一种非常经典的中医方剂,被誉为中国古代治疗血瘀证的第一个专方。
它主要用于治疗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胸中血瘀证,其中包括一些特定的症状和疾病。
血府逐瘀汤诸多中草药物通过相互配伍,共同发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胸中血瘀引起的各种症状。
血府逐瘀汤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症状和疾病:头痛:一些突发的头痛,特别是没有明显外感或内伤原因的头痛,可能是由于血瘀所致。
血府逐瘀汤可以活血化瘀,缓解头痛。
胸痛:对于冠心病等引起的胸闷、胸痛,中医称之为胸痹。
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痹阻型胸痹心痛疗效观察

21 年 1 0 1 2月第 9 第 3 期 卷 6
表 l 6 例 患者 治 疗后 临床 症状 变化 2
・
论
著 ・ 2 7 1
由表2 、表3 可以看 出,未 用乳果糖 治疗2 后和乳果糖 治疗 2 周 周后 血 氨变化 明显不 同,说 明乳果糖 能显著降低 体内血氨含量 ,对治疗肝 性脑病 具有很重要 的意义 。
重型肝炎 、肝硬化 及肝性脑 病等重肝病 患者 ,肝 脏功能衰 竭时 , 由于三 磷酸腺苷供 给不足 ,鸟氨酸循环 发生 障碍 ,肝脏将氨合 成尿素 的能力 下降 ,氨 的清除减少 以及肝脏 的解 毒功能 降低 ,肝脏合 成的维 持脑代谢 功能的必 须物质减少 ,而来源 与肠道和体 内的 一些有 害物质
3讨 论
而减少氨的吸收,降低血氨,在肝性脑病的防治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 2 4
。
血氨监测是肝性脑病诊 断、治疗 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 。本结
果表 明 ,通 过给予 重型肝炎 患者乳果 糖治疗2 ,发现 可 以明显的降 周 低血 氨,起 到治疗 和预防肝性脑病的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参考文献
[】 H h e , i e M, l r . mmo i d t mi t ni h p t 1 o n r R e l Mul A U d eR na e r n i e a c e ao n i e cp a p t [ . i hMe c e sh, 9 , (1:8 . neh l a yJDs d o h ] c Woh n c r 9 5 2 1) 3 1 1 3
X ANG a u I Y- n j
D e r m e fCa dil g , ns n pa t nto r o o y La ha TCM Hos t lYo z ou42 8 , pia , ng h 5 00 Chi na
陈伟医案: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

一、患者基本情况冯某,男性,52 岁。
二、诊疗进程初诊(2024 年 5 月 23 日)主诉:胸闷症状持续一周,且近 3 天有所加重。
患者呈现腹型肥胖体征,日常偶有心前区不适感,不过在稍作休息后,该症状能够自行缓解。
经测量,血压值为135/85mmHg,空腹血糖达7.06mmol/L,此前体检报告提示患有混合型高脂血症。
患者饮食及食欲方面尚属正常,然而存在大便干结问题,舌象表现为颜色暗红,舌苔薄,脉象弦涩。
诊断结论:胸痹。
辨证分型:心血瘀阻型。
治疗策略:采取活血化瘀之法。
用药方案: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进行调理,具体处方如下:燀桃仁 10g、红花 10g、当归(调剂)15g、川芎 10g、桔梗 10g、牛膝 15g、降香 10g、郁金 15g、地黄 15g、麸炒枳壳 15g、赤芍15g、醋北柴胡 12g、炒山楂 15g、白术 15g、生蒲黄 10g。
医嘱要求:上述中药共计 7 付,以水煎服方式,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同时,叮嘱患者遵循低盐低脂饮食习惯,并保持适度的运动量,以辅助病情改善。
二诊(2024 年 6 月 1 日):患者反馈胸闷症状相较于初诊时有了显著缓解,大便也恢复通畅状态。
鉴于治疗成效良好,治疗方案予以延续,再次开具前方 7 剂,巩固治疗效果。
三、按语胸痹心痛并非仅局限于老年群体发病,像本案 52 岁患者这般的中青年人,由于长期偏好肥甘厚腻食物,致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衡,水湿难以正常代谢,凝聚成痰,痰湿之邪阻滞,遏制心阳正常运行,体内气机不畅,最终心脉痹阻,引发心痹胸痛症状。
血府逐瘀汤源自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这一经典医籍,其组方精妙,配伍严谨。
方中,川芎、桃仁、红花、赤芍、蒲黄协同发力,发挥强大的活血化瘀功效,以疏通心脉,调和营血;柴胡、桔梗、牛膝各司其职,调节全身气机升降出入,促使气血运行顺畅;当归、生地相互配伍,在活血化瘀同时兼顾补血养阴,以防活血过度耗伤阴血;降香、郁金有理气止痛之能,疏解胸中气滞血瘀所致疼痛;白术健脾助运,增强脾胃运化之力,助力改善大便干结状况,且兼顾通便之功;山楂既能健脾助化,又可发挥化瘀降脂效用,契合患者混合型高脂血症病情特点,全方多靶点作用,契合心血瘀阻型胸痹病机,故而收效显著。
观察血府逐瘀汤与补气活血通脉汤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效果

观察血府逐瘀汤与补气活血通脉汤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效果【摘要】本文旨在观察血府逐瘀汤与补气活血通脉汤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效果。
在介绍了胸痹心痛疾病概述及中医药治疗心痛的优势。
在分别探讨了观察血府逐瘀汤和补气活血通脉汤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效果,以及两者的配伍应用、适应症和不良反应。
结论部分总结了两方药物的综合疗效,展望了中医药治疗胸痹心痛的前景。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医药在治疗胸痹心痛方面的临床应用及优势,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胸痹心痛、中医药、血府逐瘀汤、补气活血通脉汤、临床效果、药物配伍、适应症、不良反应、综合疗效、治疗前景。
1. 引言1.1 胸痹心痛疾病概述胸痹心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胸部胀痛、闷痛、剧痛等不适感觉。
这种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群中,尤其是存在心脏病史或有心脏病风险因素的人群。
胸痹心痛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脏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胸痹心痛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情绪压力、饮食不当等多方面因素。
在现代医学治疗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
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常常伴有副作用和药物耐受性问题。
中医药治疗胸痹心痛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
中医药治疗胸痹心痛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调整体内阴阳平衡等方法,达到缓解疼痛、舒缓症状、改善心脏功能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胸痹心痛疗效确切,不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和耐受性,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1.2 中医药治疗心痛的优势1. 个体化治疗:中医药注重从整体出发,根据患者的气血状况、体质特点等个体化因素进行诊断和治疗。
每个人的心痛症状可能不尽相同,中医药能够根据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2. 综合调理:中医药治疗心痛不仅仅局限于对症治疗,而是注重调整整体的气血运行,尽可能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通过药物及针灸、推拿等综合手段,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和调理。
3. 辨证施治:中医药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特点进行辨证施治。
胸痹心痛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胸痹心痛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袁立海(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中医院,江苏 徐州)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胸痹心痛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胸痹心痛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其中给予研究组患者血府逐瘀汤进行中药治疗,给予对比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
统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形成对比。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接受中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胸痹心痛病患者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大幅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同时还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治疗。
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胸痹心痛病;血府逐瘀汤;临床疗效;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256.2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102.153本文引用格式:袁立海.胸痹心痛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245,247.0 引言胸痹心痛病是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常见疾病,其主要指由气血亏损、痰浊、血瘀等引起的左胸、膻中疼痛的症状,该疾病会对人体循环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并进一步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1-2]。
随着我国老年化社会的深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胸痹心痛病的病发率与日俱增,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3-5]。
本文通过对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意在为提高该疾病临床治愈率和治疗有效率提出可行性方案,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胸痹心痛病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其中研究组患者26例,对比组患者26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痹之血府逐瘀汤治疗疗效分析
胸痹(冠心病)在心血管疾病中属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病种之一,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我科室在诊疗方案协定外方的形式使用本组方多年,对120例各类胸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结果表明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具有起效快而可靠,适应各类胸痹(冠心病),又有各重复性的特点。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收治120例病人,年龄在40-70岁不等,其中男82例,女38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高20余年。
1.2收治标准:依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命名及诊断标准拟定为胸痹(冠心病)的患者。
1.3治疗方法: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冶疗、方药:桃仁、红花、四物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胸痹(冠心病)疗效确切,当归30g、川芎15g、赤芍12g、生地20g、桃仁15g、红花12g、丹参30g、三七粉8g,每次4g冲服),黄芪20g、太子参20g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两次分服,3周为一疗程,轻者一疗程,重者3疗程,临床治愈。
另以冠心苏合丸以善其后,胸痛发病时给予丹参滴丸舌下含服,全部停用其它治疗胸痹(冠心病)的西药。
1.4疗效判定标准:冶疗后病人主症消失,随访一年以上未复发为近期治愈;治疗后病人主症基本消失,随访一年以上偶尔复发但不严重为显效;治疗后病人主症有改善,但随访一年内曾多次复为发好转;治疗的病人主症无改善,停止治疗为无效。
胸痛症状疗效:胸痛症状完全消失为治愈;剧烈活动后胸痛偶发,而静止期胸痛完全消失为显效;胸痛发作间期延长,时间缩短为好转,无改变为无效。
心电图疗效: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为治愈;心电图ST-T的基本恢复为显效;心电图ST -T的有所改善为好转。
2结果
2.1 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近期治愈33例(27.50%),显效56例(46.67%),好转26例(21.66%),无效5例(4.17%),总有效率95.83%,受治患者均在受治当天起效。
随访一年以上,个别患者病情复发,可仍用原方,亦获同样的疗效。
胸痛疗效:治愈63例(52.50%)显效36例(30.00%),好转16例(16.33%),无效5例(4.17%)
心电图疗效:治愈26例(21.66%),显效32例(26.67%),好转39例(32.50%),无效23例(19.17%)
2.2 典型病例:
2.2.1 病例l。
男,42岁。
于2009年04月11日就诊。
该患者阵发性胸闷,心前区不适,气短,头晕近10年。
曾诊断为“气滞血瘀胸痹(冠心病)”,近3个月来,胸痛频繁发作,向左上肢放射,常于运动时发作,休息时缓解,伴有气短,曾自服多种中西药物无好转而来我院就诊。
查体:BP180/110mmHg.心尖部第一心音低钝,A2>P2余无阳性体征。
心电图示:下壁心肌缺血。
临床诊断:高血压病、胸痹(冠心病)、气滞血瘀型。
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冶疗,l剂,d,水煎分两次早晚分服。
服药当天,胸闷、气短、胸痛缓解,疗效显著。
继续治疗,已运动时无发作,服药1个月后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
随访1年无复发。
2.2.2病例2男,60岁。
于2010年03年20就诊。
该患者因于10年前诊断为“高血压病”“胸痹(冠心病)”而在各大医院多次治疗,时好时重,1月前开始无诱因晚间频发胸痛.自服速效救心丸等稍有好转,20d前开始不仅晚间胸痛发作而且白天亦频发,近日来口含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不得缓解。
而到我院就诊。
查体BPl60/110mmHg,心尖部第一心间低钝.A2>P2余阳性体征。
心电图示:心肌缺血。
临床诊断:高血压病、胸痹(冠心病)、气滞血瘀型。
给予桃红四物加减治疗,1剂/d,水煎分两次早晚温服。
停用其他扩冠药物.服
药当天,胸闷,气短,胸痛缓解,病情好转,疗效显著,继续治疗,服药1个月后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
3结论:胸痹之为病,传统认为只有阳虚寒凝、气滞血淤、痰湿侵犯、痰热灼络导致血脉淤阻,郁遏于胸所致。
我科室在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
胸痹的病机根本在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血淤滞,郁久化热,热聚成毒,热毒犯心,心脉不通,胸阳不振。
轻者发生心脏疼痛,心悸怔忡,胸闷气短,重者导致猝死。
据此,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取得了可喜的疗效。
血府逐瘀汤加减中桃红、红花活血化淤。
当归、川芎、阳血理气化瘀。
三七双向调解,活血止痛,和血止血。
黄芪、太子参、补气健逼、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血则行。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淤,理气止痛,温阳通络,胸痹自解疗效。
该方组方独特,严谨,药味精,药力专,活血化淤.理气宽胸,通络止痛之效。
有人实验证实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胸痹(冠心病)有效,经现代药理研究临床观察证明,加味血府逐瘀汤加减具有扩血管,缓解血管痉挛作用,故用于胸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