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别称大全,长知识!
传统文化称谓常识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也叫粤绣~ )〖广东〗【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扑克人物】黑桃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丹麦人霍克拉红桃J:查尔斯七世的宫廷随从拉海亚梅花J:亚瑟王的著名骑士兰斯洛特方块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罗兰黑桃Q:帕拉斯o阿西纳,古希腊神话中智慧与战争女神红桃Q:朱尔斯,德国人,查尔斯一世的妻子梅花Q:英国的兰开斯特王族的约克王后方块Q:是《圣经o旧约》中的约瑟夫的妹妹,莱克尔皇后黑桃K:戴维,公元前10世纪的以色列国王索洛蒙的父亲,擅长弹奏竖琴红桃K:查尔斯一世,弗兰克国王沙勒曼梅花K:马其顿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最早go-vern-ment世界方块K:罗马名将和政治家朱亚斯o西泽,罗马统一后成为独裁统治者【十二生肖】〖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中国民俗别称大全,涨知识,值得收藏!

中国民俗别称大全,涨知识,值得收藏一讲月令(农历):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二讲季令: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
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三讲节令: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正月初七:人曰。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
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四讲婚龄:第1年纸婚第2年棉婚第3年皮婚第4年花果婚第5年木婚第6年糖婚第7年毛婚第8年铜婚第9年陶婚第10年锡婚第11年钢婚第12年丝婚第13年花边婚第14年象牙婚第15年水晶婚第20年瓷婚第25年银婚第30年珍珠婚第35年珊瑚婚第40年红宝石婚第45年青玉婚第50年金婚第55年绿宝石婚第60年白金婚五讲年龄:孩提——幼儿时期总角——童年时期及笄——女子15岁弱冠——男子20岁花信——女子24岁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命——5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喜寿——77岁米寿——88岁耄耄——80-90岁白寿——99岁期颐——100岁六讲时辰: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其“别称”分别为:子时——“夜半”丑时——“鸡鸣”寅时——“平旦”卯时——“日初”辰时——“食时”巳时——“隅中”午时——“日中”未时——“日映”申时——“哺时”酉时——“日入”戌时——“黄昏”亥时——“人定”。
中国古代雅称大全,全是干货

中国古代雅称大全,全是干货中国古代常用敬辞1、“拜”字族:拜读,读对方作品;拜会,和对方见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拜托,请对方帮忙。
2、“奉”字族:奉告,告诉对方;奉还,对方的物品归还;奉送,赠送对方礼物。
3、“高”字族: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高龄、高寿,指老人家年龄;高见,指对方的见解;高攀,和他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高堂,称对方父母;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
4、“贵”字族:贵姓,询问对方的姓;贵庚,敬辞,问人年龄;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5、“惠”字族: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存,多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6、“令”字族: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对方的母亲;令爱(媛),称对方的女儿;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令亲,称对方的亲戚。
7、“宝”字族:宝号,称对方的店铺;宝眷,称对方的家眷。
8、“呈”字族: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别人批评指正;呈报,指用公文向上级报告;呈请,指用公文向上级请示。
9、“垂”字族:垂询,称对方(多指顾客)对本企业事务的询问;垂问,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爱,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10、“光”字族:光临,称对方到来;光顾,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中国古代常用谦辞1、“家”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
家父、家严,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称自己的兄长。
2、“舍”字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龄小的亲属。
舍侄,称自己的侄子;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亲,称自己的亲人;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3、“鄙”字族: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自己的意见;鄙见,自己的见解。
4、“愚”字族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自己的见解。
5、“敝”字族: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6、“拙”字族:拙笔,谦称自己的父亲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中国民俗文化】中国民俗别称大全

【中国民俗文化】中国民俗别称大全/2017/0508/20170508060131369.jpg" width="560" alt="优雅的中国民俗别称大全" />一讲月令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二讲季令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
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三讲节令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初七:人曰。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
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中国古代别称全集——(民俗)

中国古代别称全集——(民俗)*【时辰令称】1、夜半。
十二时的第一个时辰,就叫“夜半”。
人们最早把“夜半”作为时间名词来使用的例子,见于《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
”“夜半”所指的时间是前日夜11时~当日凌晨1时(北京时间,24小时制,下同)。
这个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子时。
孔颖达在为《春秋·庄公七年》中“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一句作疏云:“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
”天色由黑到亮的这段,都称为夜。
“夜半”是指天黑至天亮这一自然现象变化的中间时段,而人们平素所说的“半夜”则是笼统地指全部的天黑了的时间,其时间往往超出夜半的那两个小时。
一年之始为正;一月之始为朔。
我国现在的农历是以十一月为正,以夜半为朔的起点的。
尽管古代典籍中对于“朔之始”还有以“平旦”或“鸡鸣”等为起点的多种不同说法,但是,人们总是用夜半子时合朔作为起始点来计算历法的。
“夜半”一词常被文人用于诗词之中。
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不胜枚举。
2、鸡鸣。
“鸡鸣”《辞源》注为:“兵器名。
”《辞海》则注道:“《诗经·齐风》篇名。
乐府《相和歌》曲名。
戈的别称。
”这两部工具书都缺注了十二时中的“鸡鸣”的词义。
从字面上来看,“鸡鸣”确有“鸡叫”之意,但它在十二时中却是特指夜半之后、平旦以前的那一时段,即深夜过后的1~3时,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
鸡被古人褒称作“知时畜也”。
《韩诗外传》中赞颂鸡云:“守夜不失时,信也。
”曙光初现,雄鸡啼鸣,拂晓来临,人们起身。
“鸡鸣”一词,源于《春秋左传正义》中“鸡鸣而食,唯命是听”之句。
早于此例的句子里,即或有“鸡鸣”,也均非特指时间,而仅仅是表示“鸡叫了”这种情况。
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诗经·风雨》)等。
3、平旦。
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称“平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黎明之时。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民俗别称大全,长知识!建议收藏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民俗别称大全,长知识!建议收藏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
记载了甲骨文,四大发明,四大名著,易经,论语,唐诗,宋词,珠算,书法等等民族传统文化。
最值得我们祖孙后代传承下去,也是我们最骄傲的民族传统文化。
【二十个“之交”】普通老百姓交的朋友谓“布衣之交”有钱人与没钱人交朋友谓“车笠之交”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称“患难之交”吃喝玩乐结交的朋友称“酒肉之交”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称“忘年之交”幼年相交的朋友,称“竹马之交”交情深厚的朋友谓“肺腑之交”亲密无间的朋友谓“胶漆之交”生死与共的朋友谓“生死之交”情投意合的朋友称“莫逆之交”哪怕砍头也不改变友谊的朋友称“刎颈之交”无意中相遇而结成的朋友称“邂逅之交”在道义上互相支持的朋友称“君子之交”只见过一次面,交情不深的朋友称“一面之交”仅点头打招呼,感情不深的朋友称“点头之交”平淡而浮泛交往的朋友称“泛泛之交”见过面但不熟悉的人称“半面之交”旧时结拜的兄弟姊妹称“八拜之交”交友不嫌贫贱的称“杵臼之交”宝贵而有价值的交往称“金玉之交”【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科举职官】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祖宗十八代的称谓】上序依次称谓:父母、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
下序依次称谓:子、孙、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耳孙。
从小到大:耳、云、仍、晜[kūn] 、来、玄、曾、高、天、烈、太、远、鼻。
中国传统特定称谓大全

中国传统特定称谓⼤全中国古代⼈物并称、特定称谓、民俗说法⼤全:⼈物⼆圣:(1)周⽂王、周武王 (2)周公、孔⼦。
⼆王: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
⼆陆:西晋⽂学家陆机、陆云兄弟。
⼆乔:三国时期⼀对姐妹花,以美貌出名。
⼤乔为孙策妻⼦,⼩乔为周瑜妻⼦三皇:燧⼈、伏羲、神农。
三圣:(1)尧、舜、禹。
(2)禹、周公、孔⼦。
(3)⽂王、武王、周公。
三杰:西汉张良、萧何、韩信。
三曹:三国曹操、曹丕、曹植⽗⼦。
三李:唐朝李⽩,李贺,李煜称为“诗家三李”三袁:明代⽂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被称为“公安三袁”三苏:北宋散⽂家苏洵(号⽼泉,字明允)和他的⼉⼦苏轼、苏辙被称为“三苏”三绝:唐⽂宗时,诏以李⽩之歌诗,裴旻之剑舞,张旭之草书为三绝四君:春秋孟尝君(齐)、平原君(赵)、春申君(楚)、信陵君(魏)。
四杰:唐代⽂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
四家:北宋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芾、蔡襄被称为宋四家。
四才⼦:明朝祝枝⼭、唐寅、⽂征明、周⽂彬被称为江南四才⼦。
四学⼠: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称为“苏门四学⼠”四圣:草圣张旭,诗圣杜甫,画圣吴道⼦,茶圣陆⽻为唐朝四圣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五圣:孔⼦及其弟⼦(含再传弟⼦)颜⼦、曾⼦、⼦思和孟⼦的合称。
孔⼦,儒家学派的创始⼈,被后世尊为“⾄圣”;颜⼦,即颜渊,孔⼦弟⼦,被后世尊为“复圣”;曾⼦,孔⼦弟⼦,被后世尊为“宗圣”;⼦思,孔⼦之孙,被后世尊为“述圣”;孟⼦,孔⼦再传弟⼦,被后世尊为“亚圣”。
五霸:两种不同的说法:⼀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五⼦:宋朝哲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
六君⼦: (1)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害死杨涟、左光⽃、魏⼤中、周朝瑞、袁化中、顾⼤章等六⼈于狱中,号称“六君⼦”。
(2)清戊戌变法运动失败时,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弟、杨深秀、康⼴仁同遭杀害,世称“戊戌六君⼦”。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10种事物的别称与雅称,真的涨知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10种事物的别称与雅称,真的涨知识一讲月令: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二讲季令: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
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三讲节令: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初七:人日。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
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四讲婚龄:第一年纸婚第二年棉婚第三年皮婚第四年花果婚第五年木婚第六年糖婚第七年毛婚第八年铜婚第九年陶婚第十年锡婚第十一年钢婚第十二年丝婚第十三年花边婚第十四年象牙婚第十五年水晶婚第二十年磁婚第二十五年银婚第三十年珍珠婚第三十五年珊瑚婚第四十年红宝石婚第四十五年青玉婚第五十年金婚第五十五年绿宝石婚第六十年白金婚五讲年龄:孩提幼儿时期总角童年时期及笄女子15岁弱冠男子20岁花信女子24岁而立 30岁不惑 40岁知命 50岁花甲 60岁古稀 70岁喜寿 77岁米寿 88岁白寿 99岁耄耋 80-90岁期颐 100岁六讲时辰: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其'别称'分别为:子时——'夜半'、丑时——'鸡鸣'、寅时——'平旦'、卯时——'日初'、辰时——'食时'、巳时——'隅中'、午时——'日中'、未时——'日映'、申时——'哺时'、酉时——'日入'、戌时——'黄昏'、亥时——'人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俗别称大全,长知识!来源公众号盆景微世界一讲月令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二讲季令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
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三讲节令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正月初七:人曰。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
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四讲婚龄第一年:纸婚。
第二年:棉婚。
第三年:皮婚。
第四年:花果婚。
第五年:木婚。
第六年:糖婚。
第七年:毛婚。
第八年:铜婚。
第九年:陶婚。
第十年:锡婚。
第十一年:钢婚。
第十二年:丝婚。
第十三年:花边婚。
第十四年:象牙婚。
第十五年:水晶婚。
第二十年:瓷婚。
第二十五年:银婚。
第三十年:珍珠婚。
第三十五年:珊瑚婚。
第四十年:红宝石婚。
第四十五年:青玉婚。
第五十年:金婚。
第五十五年:绿宝石婚。
第六十年:白金婚。
五讲年龄幼儿时期:孩提。
童年时期:总角。
女子15岁:及笄。
男子20岁:弱冠。
女子24岁:花信。
30岁:而立之年。
40岁: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
60岁:花甲。
70岁:古稀。
77岁:喜寿。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
90岁:鲐背之年。
99岁:白寿。
100岁:期颐之年。
108岁:茶寿。
六讲时辰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其“别称”分别为:子时:夜半。
丑时:鸡鸣。
寅时:平旦。
卯时:日初。
辰时:食时。
巳时:隅中。
午时:日中。
未时:日映。
申时:哺时。
酉时:日入。
戌时:黄昏。
亥时:人定。
七讲花卉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王”,雅称“贵客”,还有称是“国色天香”、“百两金”、“木芍药”、“富贵者”。
莲花:是花中“高尚君子”。
美称“花君子”,雅称“净客”,别称“水华”、“水旦”、“水苏”、“泽芝”、,还有称“君子者”。
兰花:“美称”空谷佳人”,雅称“幽客”。
其他有称之为“香祖”、“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空谷幽兰”、“话中君子”。
梅、兰、竹、菊共称花中“四君子”。
月季花:历来被称为“人间不老春”。
她的美称为“月月红”、“四季花”、“长寿花”、“斗雪红”。
菊花:别称:“黄花”,雅称“寿客”。
还有称“隐逸者”,与兰花、水仙、菖蒲称“花草雅”。
茉莉:古尘“没利”,美称“人间第一香”,雅称“神客”。
梅花:雅称“清客”。
它和松、竹合称“岁寒三友”,与山茶、水仙、迎春合称“花中四友”。
杜鹃花:雅称“山客”,与山茶花、仙客来、石腊红、吊钟海棠称“盆花五姐妹”。
八讲老人老先生:年高学博者之称。
《史记·贾谊传》:“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力为之对。
”老父:对老年人的尊称。
《汉书·张良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老丈:对老年男人的尊敬之称呼。
《称谓录》:“周孟阳春卿,英庙宫僚也。
圣眷素隆,书简以老丈称之。
”老宿:年老而在学艺上有造诣的人。
汪启淑《鹿菲子小传》:“黄景仁著有《浮湘赋》,老宿咸称之。
”老骥:老年人自喻。
古人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老苍:谓头发苍白的老人。
杜诗:“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老子:老人自称。
《晋书·庚亮传》:“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老夫:老人自称。
《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称曰老夫。
”老身:老人自称。
《北史·穆崇传》:“老身二十年侍中。
”老拙:老人自谦之称。
苏轼诗:“卷赠老夫惊老拙。
”老朽:老人自谦之称。
苏轼《与冯祖仁书》:“辱笺教累幅,文义粲然,礼意兼重,非老朽所敢当。
”九讲器物笔(管城子、中书君):古时人毛颖,封成管城,累拜中书令,与用管做成的笔能书写有联系,故得名。
砚台(石虚中、即墨侯):石虚中被封过即墨侯,又为人器度方圆。
墨(松使者):传说唐玄宗用的墨土,有一道士是墨精,号松使者。
纸(楮先生、剡藤、玉版):称“楮先生”,传说纸是由楮叶造的;又称“剡藤”,浙江嵊县剡溪产的藤枝能造纸,故又名:又称“玉版”,成都尝花溪制造出来的纸如同玉片一样而得名。
剑(干将莫邪):因春秋时铸剑名家干将莫邪得名。
扇(仁风、便面):仁风,系晋朝袁宏因谢安送他扇子,称是“当奉扬仁风”;便面,传说汉朝张敞走马章台街,以扇挡面,故得名。
小船(蚱蜢):小船很轻快,像小虫一样,所以叫蚱蜢。
镜子(菱花,专指女性用):菱花本是水里开的一种花。
竹箫(玉参差):因姜白石两句诗“剪烛屡呼银凿落,倚窗闲品玉参差”而得名。
手杖(鸠杖):老年人用的手杖叫鸠杖,因鸠是一种不噎的鸟,取其老人安全的意思。
钥匙(鱼样):传说周穆王时造的一种门锁,样子同鱼一样,因为鱼在水中昼夜不闭眼,取其能守夜意。
琴(绿绮、焦桐):绿绮系汉司马相如的琴名,焦桐是汉代蔡邕的琴名。
香(龙涎、鸡舌):皆以珍贵材料得名。
弓(繁弱):繁弱系地名,以出弓闻名。
十讲中国的别称九州: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为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
《淮南子地形》又载: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为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
后来,九州泛指中国。
赤县神州:《史记·孟子荀子列传》战国邹衍言:“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赤县,《诗北山传》:“中国名曰赤县。
赤县内,自有九州。
”《谷梁恒五年传》又载:“九州之内,名曰赤县。
”神州,《中华大字典》:“神州,中国之别称。
”始于战国后。
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外国叫海外。
华夏:《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
”《左定十年传》:“夷不乱华。
”夏原为国号,华原为国名。
后称华夏为中国。
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
”晋朝张景阳《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谧宁。
”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
”又据《汉书?郊祀志》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九区:晋朝陆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咸,燕歌以咏。
”九域:《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
”据宋朝《九域图》、《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地理图志。
八州:《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别称、借代杂集钱的别称:泉、方孔兄、邓通、阿堵物、青蚨、上清童子、白水真人、没奈何。
酒的别称和雅号:琼、玉液、金浆、家酿、香醪、红友、玉友、欢伯、杯中物、三酉、般若汤、杜康、白堕、曲生、曲秀才、金浆太醴、福水。
雪的别称:琼玉、碎玉、冰花、六出、碎琼乱玉。
月亮的别称:蟾宫、月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望舒。
书信的别称:鸿、鸿雁、尺牍、尺素、函杞。
竹子:抱节君、碧虚郎、不秋草、此君、冰碧、寒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