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氏腹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腹针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腹针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观察李春颖;庞莉;高俊虹;逯波【摘要】颈源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以眩晕、颈项僵硬疼痛为主的1组临床症状.本研究观察了腹针治疗3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并与体针进行治疗前后积分和症状改善程度比较.结果显示,腹针组与传统针灸同样有较好的疗效.腹针对于改善头晕症状更快捷,且对于视物不清症状的改善优于体针组,并以无痛、起效快、体位舒适等优点更易被人们所接受.【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17)007【总页数】2页(P782-783)【关键词】腹针;体针;颈源性眩晕;临床观察【作者】李春颖;庞莉;高俊虹;逯波【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院,北京,100035;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北京,10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31颈源性眩晕是以眩晕、颈项僵硬疼痛为主的一组临床症状,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是颈部疾患所致的椎动脉受剌激(或受压),使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综合征。
颈源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且发病率曾低龄化。
2007年以来,笔者应用腹针治疗颈性眩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与传统针灸相比有很多独特之处,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护国寺中医院门诊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腹针组与体针组各30例,2组间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表1 治疗前相关数据组别 n 年龄(岁)病程(d)症状积分情况(例)>15 10~15 5~9治疗前积分腹针组30 55.23±5.22 21.23±6.20 0 19 11 9.97±2.24体针组30 53.2 ±6.21 27.57±7.74 0 16 14 11.27±3.201.2 诊断标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颈椎病中椎动脉型的诊断标准》:①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②旋颈征阳性;③X线片有异常所见;④多伴交感神经症状;⑤应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⑥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Ⅲ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等)。
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2例临床观察

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2例临床观察
祝晓忠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4(020)008
【摘要】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其中的一种类型,多见于中年以上的人群。
近几年有年轻化的趋势。
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部肌肉紧张,颈肩部疼痛和手指麻木感,部份病人出现上肢肌力减弱,肌肉萎缩等一系列症状,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薄智云教授发明的腹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本文通过设立对照组较系统地观察该疗法的临床疗效。
【总页数】1页(P871)
【作者】祝晓忠
【作者单位】526100,广东省高要市中医院针灸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电针结合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J], 曹兴博
2.薄氏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8例临床观察 [J], 杜健民;王升旭;黄泳
3.腹针疗法结合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J], 李冰;曹春梅;黄丽华;张万峰;黎兴华;陈伟
4.腹针结合留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J], 杨海峰
5.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J], 敏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薄氏腹针治疗老年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薄氏腹针治疗老年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摘要]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治疗老年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北京市平谷区医院中医科诊治的老年性眩晕患者1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71例)与对照组(71例)。
治疗组采取腹针疗法,1次/d,40~60 min/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每晚10 mg。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59%,明显高于对照组(9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薄氏腹针疗法在治疗老年性眩晕方面有效,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关键词] 老年性眩晕;腹针;盐酸氟桂利嗪片[中图分类号] R25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7)11(a)-0096-03Clinical efficacy of Bo abdominal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vertigoCHEN Wei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Pinggu Hospital,Beijing 1012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oabdominal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vertigo.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orty-two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enile vertigo treated in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Pinggu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71 cases)and control group (71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aken abdominal acupuncture,once a day,40-60 min each time,10 times were as a course,total for 3 cour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Flunariz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orally,10 mg every night.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8.59%,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90.14%),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Bo abdominal acupunctur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vertigo is effective,which is better than drug therapy.[Key words] Senile vertigo;Abdominal acupuncture;Flunariz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眩??是一种运动幻觉或者错觉,是患者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或平衡障碍[1]。
薄氏腹针疗法及其治疗颈肩腰腿痛简介

h
44
❖天枢
脐正中旁开2寸处! 主治:呕吐、泄泻、赤白痢、消化不良、水 肿、腹胀肠鸣、冷气绕脐切痛、烦满便秘、 赤白带下、月经不调、淋浊、不孕、癫痫等 疾病 相当于侧腰,治疗各种腰肌的疼痛及疾病
❖外陵
阴交旁开2寸处 主治:腹痛心下如悬、下引脐痛、疝气、月 经痛、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相当于髋,治疗髋关节及股骨头周围疾病
❖ 穴位的加减:方剂常因穴位的加减而改变 其功用和适用范围。
❖ 腹针的处方分类:腹针的处方分类,主要 以疾病分类和症候分类。
h
32
❖ 天地针组成及适应证
天地针是一组腹针常用处方,由中脘、关 元组成。腹针以神阙为中心,中脘为天, 关元为地。中脘是胃之募穴,胃与脾相表 里,有水谷之海之称;关元是小肠募穴, 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之功。二穴合用可 调补脾肾。
h
39
下脘
神阙上2寸 主治: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 腹泻、反胃等疾病。 相当于第七颈椎,可以治疗相应部位的疾病
水分
神阙上1寸 主治:腹水、呕吐、腹泻、肾炎、肠鸣泄痢 、小便不通等疾病 ;相当于第七胸椎,治疗 相应部位疾病
h
40
❖ 神阙
脐之正中 主治:急慢性肠炎、慢性痢疾、小儿乳痢脱 肛、肠结核、水肿、臌胀、中风 脱症、 中暑、妇人血冷不受胎气等疾病。
安全 无痛 高效 快捷 适应症广
h
22
由于在腹针疗法形成的的过程中吸纳了许 多现代解剖学、西医诊断学和现代科学的新 理念,形成了腹针临床特点和从调理脏腑入 手,兼顾经脉、局部的腹针辨证特点:
❖ 处方标准化 ❖ 操作规范化 ❖ 辨证条理化
为针灸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同时 也为中医的医学保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腹针治疗颈性眩晕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双向调节作用

腹针治疗颈性眩晕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双向调节作用摘要目的:观察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的调节作用。
方法:75例颈性眩晕病人经颅彩色多普勒仪(TCD)检测,根据其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分为血流加快组和血流减慢组。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TCD 数值的变化。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血流加快组治疗后血流减慢,血流减慢组治疗后血流增加,组内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 <0.05或P<0.01)。
结论:腹针治疗颈性眩晕具有较好疗效,并对椎-基底动脉血流有双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腹针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血流双向调节颈性眩晕(CSA)除极少数需要手术外,多数采取保守治疗。
自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笔者采用腹针治疗CSA,获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5例均为门诊病人,根据治疗前经TCD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快慢分为两组。
血流减慢组45例,平均年龄58.6±9.6岁,病程20.3±3.2天,症状积分11.31±2.64;血流加快组30例,平均年龄为53.1±11.5岁,病程18.0±1.7天,症状积分11.37±2.87。
两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性眩晕的诊断依据。
①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②旋颈征阳性;③X线片有异常所见;④多伴交感神经症状;⑤应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⑥除外椎动脉I段和椎动脉Ⅲ段受压所引起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治疗方法2.1取穴:主穴:中脘、上脘、气海、关元。
辅穴:商曲(双),下脘上(下脘穴上5分),滑肉门(双)。
根据颈椎诸椎体增生的部位取穴(例如第几节颈椎增生的加其在腹部的相应点)。
肝肾阴虚者加气旁(气海旁开5分),气血亏虚者加双侧气穴(关元旁开5分),痰湿阻滞者加大横(双),头痛者加阴都(双)。
2.2手法:采用腹针方法。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进展“颈性眩晕”中医称“项痹”,其有痹阻不通之意。
临床症状一般有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等,最突出的特点为体位性眩晕,即当改变体位尤以扭转头部时眩晕加重,严重者可发生猝倒,但一般不伴有意识障碍,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症[1-2]。
针灸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3-4],但不同的针灸方法取得的治疗效果是不同的。
此次研究分析了近年来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针刺疗法1.1体针疗法体针疗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对人体十二经穴及奇穴进行针刺,通过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体针疗法的理论依据是刺激感应和传导,探明体针疗法的作用原理,可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
阮建国等研究结果表明[5],针刺颈夹脊(双侧)、风池(双侧)、太阳(双侧)、百会等穴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
1.2头针疗法头针是针刺头皮的刺激区(大脑皮层功能在头皮上的相应投射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头针疗法又称头皮针疗法,具有简便易行,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优点。
夏秋芳的研究结果表明[6],针刺四神聪、风池、太阳、神庭、印堂、大椎穴,实施快速捻转手法,可以增加刺激量,改善眩晕症状。
1.3电针疗法电针疗法是在针刺腧穴的基础上,加以脉冲电的治疗作用,针与电两种刺激相结合,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可代替手法运针,节省人力。
罗仁浩等研究结果表明[7],取百会、风池(双侧)、风府、颈C1-3夹脊穴,行电针治疗的效果很好,疾病治疗总有效率可达100.0%,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的60.9%。
1.4腹针疗法腹针疗法是针刺腹部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腹部与全身脏腑经络均有密切联系。
范彩霞等研究结果表明[8],薄氏腹针疗法可以有效提高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5芒针疗法芒针是一种特制的长针,一般用较细而富有弹性的不锈钢丝制成,其形状细长如麦芒,通过深刺腧穴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腹针治疗眩晕的体会

・ 3 7・ 40
腹 针 治 疗 眩 晕 的 体 会
刘 玉 芹 , 满 立 潘
( 京 市 门 头 沟 中 医骨 伤 医 院 , 京 12 0 ) 北 北 030
[ 要 ] 目的 观 察 腹 针 治 疗 眩 晕 的 疗 效 。方 法 将 7 摘 0例 眩 晕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治 疗 组 4 0例 ( 曲 克 芦 丁 注射 液 予 静 点 加 腹 针 治疗 ) 对 照 纽 3 和 O例 ( 单 纯 曲 克 芦 丁 注 射 液 静 点 ) 结 果 治 疗组 症 状 改善 的 总 有 效 率 为 9 % , 照 组 予 。 2 对
3 典 型 病 例 患 者 , ,O岁 , 师 。2 0 女 5 教 0 8年 6月 初 诊 , 者 间 断 性 头 患 晕 3 a 加 重 3d 伴 头 部 昏沉 , 物 旋 转 , 敢 睁 眼 , 心 、 吐 , , 视 不 恶 呕 2次 为 胃 内容 物 , 闷 纳 呆 , 身 乏 力 。 既 往 有 颈 椎 病 病 史 , 胸 周 否认 高 血 压 病 史 。 来 诊 时 血 压 1 0 8 m g( H 4 / 0 m H 1mm g= 0 1 3k a , 背 人 诊 室 , 目喜 闭 , 淡 胖 , 白腻 , 滑 细 。 . P ) 人 3 双 舌 苔 脉
12 排 除 标 准 .
低 血压 、 血 、 血 糖 、 血性 脑 血管疾病 、 贫 低 出
转, 未再 呕 吐 。 第 2天 复诊 时患 者需 人 搀 扶 入 诊 室 , 头 晕 大 但 减 , 视 物旋 转 , 恶 心 及 心 悸 ,0mm g 精 走 路 时 觉 双 腿 乏 力 。第 3天 复 诊 时 患 者 不 用 扶 杖 , 自行 人 诊
现 代 中 西 医 结合 杂 志 Mo enJ un l f n ga d Ta io a C ieea d Wet n M dcn 0 0 N v 9 3 ) d r o ra o It rt rdt n l hn s n s r e i e 1 o ,1 ( 3 e e i e i 2
一位腹针前辈的腹针运用心得

一位腹针前辈的腹针运用心得腹针是由针灸名家薄智云教授集自己四十余年临床经验不断总结完善而成,腹针疗法以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通过腹部针刺,调节脏腑、经络治疗全身疾病,具有安全、无痛、高效、快捷、适应证广等优点,我自几年始开始接触腹针,共参加腹针培训多次,自腹针培训以来,我在临床治疗中,运用腹针及以腹针为主,结合其它针种而医治各种疾病,疗效独特。
经过不断的深入运用和研究临床实践精炼。
窥及腹针的冰山一角不忍自秘,与同道共飨。
以下谈谈我个人的腹针临床运用心得。
1诊疗思路1.1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故临床上,无论何疾首先诊脉,再结合四诊资料确立疾病的基本病机。
继而,按后天八卦太极数结合患者生日日期获得其后天脏腑缺陷。
综上一系列诊断,尔后按症论治开设处方。
1.2 脾胃失调乃诸病根本从我的实践和学习过的各大医案中发现一规律。
一切疾病,其根本皆因脾胃之土失调不和而致。
治病必求于本,此本实为五脏之首,五行之首。
脾胃之土也。
土生万物,土为五脏之母。
且婴儿脐带剪断时刻起,一切为后天了。
那么从先天而来的肝,脾,肾的能量要在后天以不断的消耗同时得以不断补给。
那唯有补后天之脾胃了。
因此所有有病之人皆可以引气归元来调之,然我在临床中发现一些病人引气归元因肝气郁结、脾胃寒虚中焦堵塞而不能把气机能量一下归元,那么我在中脘上五分以1.5寸的针斜54度向下深刺来加强引气归元。
把中焦之能量归流于下焦丹田处。
此引气归元加强方适用于一切病人。
1.3 左升右降调理阴阳在临床中我们遇到最多的病人为体虚多病之人,如50岁以上之群体:阳虚,阴虚之症皆有之。
但就症状而言,阴虚比阳虚病人症状严重的多。
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阳虚之体,其肾阴还是可以的。
或阴过了点导致病人怕冷,虚弱之状,补阳平阴即可。
但阴虚之症,阴少了,无力不能抱固阳,使得阳气无穷尽的散发、消耗,出现手足心热,面热等热症。
实为虚阳外越之虚热,乃阴虚而阳枯的大疾之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s y c h o l o g i c l a s y m p t o m s l e v e l o f t h e o b j e c t i v e g r o u p w e r e l o w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a n d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a n d l i f e q u li a t y o f t h e
C HI NA) A 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B o o s a b d o m i n a l a c u p u n c t u r e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c e r v i c a l v e r t i g o a c u t e e p i s o d e s . Me t h o d s 8 0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e r v i c l a v e r t i g o a c u t e e p i s o d e s 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o b j e c t i v e g r o u p a n d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u s e d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学 科 分 类 代 码 :3 6 0 . 1 0 4 7
中 图 分 类 号 :R 2 4 6 . 2
文 献 标 识 码 :B
Ef fe c t Ana l y s i s o f Bo o s Ab d o mi n a l Ac u p u n c t u r e i n t he Tr e a t me n t o f Ce r v i c a l Ve r t i g o Ac u t e Ep i s o d e s / FAN Ca i—x i a,W ANG
较两组患者疼痛水 平、 眩 晕程度 、 临床 治疗效果、 心理 症状水平和 生活质 量 间的差异 。结果 观 察组 患者疼痛 水平 、 眩 晕程 度、 心
理症状水平低 于对 照组 , 临床 治疗效果和 生活质 量高于对照组 , 其差异 均有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 结论
关键词 : 薄 氏腹针疗 法; 眩晕急性发作 ; 疗效观察
We i ,Mo S h u n—j i n g / / ( E me r g e n c y De p a r t me n t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l a Ho s p i t a l o f D o n g g u a n C i t y , Do n g g u a n 5 2 3 0 0 6,
第3 8 卷 2 0 1 4年第 2期
黑
龙
江
医
学
Vo 1 . 3 8, No . 2
HE I L ONG J I ANG MED I C AL J OURN AL
F e b . 2 0 1 4
1 5 l
薄 氏腹 针疗 法 治 疗颈 性 眩 晕 急性 发 作 的 疗效 观 察
t r e a t m e n t p l a n nd a t h e o b j e c t i v e g r o u p a d d e d B o o s a b d o m i n a l a c u p u n c t u r e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o f p a i n l e v e l , d i z z i n e s s d e g r e e , c l i n i c a l e f e c t ,
范彩 霞 , 王 伟, 莫顺景
( 广东省东莞市 中医院急诊 科 , 广东 东莞 5 2 3 0 0 6 ) 摘要 : 目的 探 讨薄 氏腹针疗 法治疗颈性 眩晕急性发作的疗效 。方 法 以我 院 2 0 1 1 一 O 1 ~ 2 0 1 3— 0 1间收治的 8 0例颈性 眩晕
急性发作 患者 为研 究对象 , 随机分 为观 察组 与对照组 , 所有 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 , 观 察组在此基础上 增加使 用薄 氏腹针 疗法 , 比
nd a p s y c h o l o g i c l a s y mp t o ms l e v e l a n d l i f e q u a l i t y b e t we e n t h e t wo g r o u p s w e r e c o mp a r e d . Re s u l t s T h e p a i n l e v e l ,d i z z i n e s s d e re g e nd a
d o i: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5 7 7 5 . 2 0 1 4 . 0 2 . 0 2 2
薄氏腹针 疗法 可以有
效提 高颈性 眩晕急性发 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提 高临床 治疗有效 率, 改善 患者心理健康水 平和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