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调查表123

合集下载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一、引言通过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进一步认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掌握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变化,预测矿山环境发展趋势,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整治、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二、工作任务(1)开展单个矿山的地质环境监测和区域集中开采区或群采点矿山地质环境监测;(2)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库和信息系统;(3)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处理及共享;(4)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与预测;(5)提出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控制措施以及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对策建议;(6)编制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年报;(7)向社会提供矿山地质环境方面的信息服务。

三、工作流程四、监测指标(1)侵占、破坏土地及土地复垦监测:侵占和破坏土地类型、面积,破坏土地方式,破坏植被类型、面积,可复垦和已复垦土地面积。

(2)固体废弃物及其综合利用监测:固体废弃物的种类、年排放量、累计积存量、来源、年综合利用量,固体废弃物堆的主要隐患、压占土地面积等。

(3)尾矿库监测:尾矿库数量和规模,年接纳尾矿量,尾矿的主要有害成分、主要隐患、年综合利用量等。

(4)采空区地面沉(塌)陷监测:塌陷区数量,塌陷面积,塌陷坑最大深度、积水深度,塌陷破坏程度等。

(5)山体开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监测:本年度发生次数、造成的危害,地质灾害隐患点或隐患区的数量,已得到治理的隐患点或隐患区的数量。

(6)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监测: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区域面积及治理情况等。

(7)矿区地表水体污染监测:废水废液类型、年产出量、年排放量、年处理量、排放去向,地表水体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污染程度及造成的危害、年循环利用量、年处理量。

(8)土壤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污染程度及造成的危害等。

(9)地裂缝监测:地裂缝数量、最大地裂缝长度、宽度、深度,地裂缝走向、破坏程度。

(10)废水废液排放监测:年废水排放量及达标排放量,废水主要有害物质及排放去向,废水年处理量和综合利用量等。

2023矿山安全生产综合整治检查表

2023矿山安全生产综合整治检查表

2023矿山安全生产综合整治检查表一、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1. 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情况在此次检查中,了解到贵矿山充分重视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工作。

已建立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确保其与矿山生产工作的变化相适应。

2. 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通过实地检查和询问相关人员,发现贵矿山在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上存在一定问题。

部分员工对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认识不到位,对于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存在一定程度的松懈现象。

因此,建议贵矿山进一步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和教育,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得以切实执行。

二、安全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1. 设备运行是否符合要求经检查发现,贵矿山的安全生产设备运行良好,未发现明显的设备故障和安全隐患。

设备使用人员对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保养技术娴熟,并能够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2. 安全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贵矿山针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做了一系列的规定和要求,并建立了相应的维护保养记录。

然而在此次检查中,发现有个别设备的维护保养记录不完整,建议贵矿山对维护保养记录的填写进行规范化,确保记录的真实可靠性。

三、生产作业场所的安全状况1. 作业场所的布局和环境贵矿山的作业场所布局合理,通风状况良好,对于有毒有害气体有相应的处理和排放设施。

但是在一些更加狭窄的作业场所,需要加强对通风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清理和更换通风设备,以改善作业场所的环境。

2. 作业人员的劳动保护和个人防护贵矿山在劳动保护和个人防护方面做了一些努力,配备了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

然而,在此次检查中,发现仍有部分员工在作业过程中没有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建议贵矿山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监督,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和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四、应急救援措施的准备情况1. 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的配置贵矿山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并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应急救援培训。

但是,在此次检查中发现,一部分应急设备和器材的检查和维护保养记录不完整,建议贵矿山加强对应急设备和器材的日常管理,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非煤矿山检查情况汇报总表

非煤矿山检查情况汇报总表

非煤矿山检查情况汇报总表根据《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了及时掌握非煤矿山生产安全状况,确保矿山生产安全,现对我单位非煤矿山检查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检查时间及地点。

本次检查时间为2022年10月,地点包括我单位所属的各个非煤矿山。

二、检查人员。

本次检查由我单位安全监管部门组织,检查人员包括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共计30人。

三、检查内容。

1. 现场安全生产情况,检查了各个非煤矿山的现场安全生产情况,包括作业人员是否佩戴安全防护用具、作业场所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

2. 设备设施运行情况,检查了矿山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包括矿井通风系统、排水系统、安全监测设备等的运行情况。

3. 生产管理情况,检查了非煤矿山的生产管理情况,包括生产计划执行情况、安全生产制度执行情况等。

四、检查结果。

经过本次检查,我单位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情况总体良好,未发现重大安全隐患。

但在检查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 部分作业人员存在安全防护用具佩戴不全的情况,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2. 部分设备设施存在一定的老化和磨损,需要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换。

3. 部分矿山存在一些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需要加强管理监督。

五、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单位将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安全防护用具的正确佩戴。

2. 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 加强对生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确保执行到位。

六、结语。

通过本次检查,我单位对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明确了下一步的整改方向。

我单位将继续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的力度,确保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为实现矿山安全高效生产目标而不懈努力。

贵州省盘县煤矿

贵州省盘县煤矿

贵州省盘江矿务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贵州省盘江矿务局2011年5月贵州省盘江矿务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单位: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证书类别: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乙级,黔国土资地灾勘资字第(20082224016)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2005124012)号编制:审核:项目负责:技术负责:提交单位:贵州省盘江矿务局提交时间:2011年5月15日目录前言 (5)第一节任务的由来 (5)第二节方案编制的依据 (7)第三节方案适用年限 (9)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10)第一节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 (10)第二节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11)第三节相邻矿山 (12)第四节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16)第一节矿区自然地理 (16)第二节矿区地型地貌 (16)第三节矿区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17)第四节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8)第五节矿区工程地质条件 (20)第六节矿山矿体(层)地质特征 (22)第七节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23)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24)第一节评估范围和级别 (24)第二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25)第三节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7)第四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27)第五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29)第四章矿山质地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36)第一节分区原则及方法 (36)第二节分区评述 (37)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目标和任务 (39)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 (39)第二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和任务 (39)第三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部署 (41)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44)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 (44)第二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50)第七章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53)第一节经费估算 (53)第二节进度安排 (53)第八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57)第一节保障措施 (57)第二节效益分析 (58)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60)附图目录顺序号图名比例尺1 贵州省盘江矿务局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1∶20002 贵州省盘江矿务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1∶20003 贵州省盘江矿务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部署图1∶20004 贵州省盘江矿务局矿山地质环境剖面图1∶2000附表目录1、贵州省盘江矿务局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

煤矿矿山地质部门年度总结与计划

煤矿矿山地质部门年度总结与计划

煤矿矿山地质部门年度总结与计划煤矿矿山地质部门是保证煤矿生产安全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煤矿矿山地质部门的年度工作进行总结,并制定下一年度的发展计划。

一、年度总结煤矿矿山地质部门在过去的一年中,以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和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核心任务,坚持科学规划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取得了以下成绩:1. 地质调查与勘探工作:通过深入开展地质调查与勘探工作,我们全面了解了煤层分布、储量、品质以及地质构造等信息。

并与生产部门密切合作,准确划定采煤区域的边界,指导合理的采煤方案,确保生产安全。

2.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针对煤矿地质灾害,我们加强了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工作,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质灾害隐患。

并开展了灾害治理的技术研究和应对措施,有效避免了潜在的灾害风险。

3.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在优化资源配置与煤炭开采过程中,我们注重煤炭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

通过合理规划和矿井排采设计,提高了采煤效率和安全性,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4. 技术创新与管理提升:致力于技术创新与管理提升,我们引入了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勘探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煤矿生产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二、明年工作计划基于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为进一步提升煤矿矿山地质部门的发展水平,我们制定了明年的工作计划。

1. 深化地质勘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地质调查与勘探工作,提高勘探区域的详细性与精确性。

加强对复杂煤层地质条件的研究,为矿井的合理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2. 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深入开展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工作,加强对矿井地质环境的动态监测与分析。

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并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环境。

3. 资源管理与绿色发展:加强煤炭资源的科学管理与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推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探索绿色矿山建设模式,促进煤矿产业的绿色发展。

4. 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研发,积极推广地质勘探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动态监测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动态监测

治理工程动态监测说明监测单位2017/8/28第一节项目简介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治理工程动态监测项目地点:XX村项目监测单位:监测单位项目提交单位:国土资源局二、项目背景由于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采矿活动,严重破坏了矿山的地质环境。

2016年3月,受国土资源局委托,XX设计公司编制了《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并通过验收。

2016 年8月底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开始启动,施工方依据《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对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山破坏的地质环境进行危岩清理、削坡' 坡面清理等综合治理。

2016年10月中旬,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因故暂停,施工中断。

2017年8月25 0接上级指示,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重新启动。

为了保护国家资源' 保证施工质量,国土资源局决定对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实施动态监测。

本次动态监测区为该设计方案指定治理区范围。

三' 目的' 任务(1)目的根据《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对治理工程定期进行动态监测,旨在施工方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治理施工,对在治理过程中未按设计要求的施工进行指正,最终由国土监管部门督促治理施工方严格按照要求规范施工。

(2)任务通过定期对治理区1:1000地形测量、野外地质环境调查、地质灾害调查等方法,纟吉合《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分析治理区是按照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对未按设计要求的施工进行指正,使矿山治理效果最大限度达到设计方案要求。

第二节矿山的自然地理安徽省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位于城130°方向,距县城约17km处,马山头南坡。

治理区中心经纬度坐标为东经117° 05 '49 ";北纬34° 06 ' 17" o矿山有村道与S301省道衔接,交通较畅通(见交通位置图)。

唐山市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析及其分布特征

唐山市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析及其分布特征
12 4 唐 山市非金 属 ( 石 ) .. 岩 资源开发 利 用现状
目前 , 唐山市已发现非金属矿产 3 种 , 2 其中制碱灰岩及水泥灰岩、 溶剂灰岩 、 冶金 白云岩为优势矿产 , 共 有非金属采石场 62家 , 中大型 3 , 9 其 家 中型 3 , 家 小型 66家 , 8 私营小的采石场数量很大, 山市北部和东 唐 部均 有分 布 。

收稿 日期 :0 1 11 2 1- -8 0
第4 期
陈瑶 , 唐 山市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析及其分布特征 等:
13 1
金和岩石共有矿山企业 l9 个 , 12 其中煤矿企业 l6 , 1 个 铁矿企业 3 5 , 5 个 金矿企业 3 O个 , 非金属采石场 6 2 9
个 , 12 1 唐 山市煤 炭 资源 开发利 用现状 ..
1 唐 山市矿产资源概括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11 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市矿产 资源概 括 . 唐 山市矿产 资 源 丰富 , 至 20 截 09年底 , 山市 已发现 各类 矿产 4 唐 9种 , 主要 包 括 煤 、 、 、 土矿 、 、 铁 金 铝 铜
锌、 白云岩等。在 已发现的矿种中, 已上矿产储量表的固体矿产有 2 O种 , 矿产地 14处 , 中煤炭产地 4 8 其 3 处 , 矿产 地 7 铁 0处 , 金矿产 地 1 , 金属 矿产地 5 6处 非 5处 , 油及 天然 气产 地 7处 。未 上矿 产储 量 表 的矿 产 石 地 12 , 3 处 其中煤炭产地 2 , 处 铁矿产地 8 5处, 金矿产地 1 , 4处 非金属矿产地 3 处 。累计探明固体矿产资 1 源储量 13 1 × 0t 3 .3 1 , 保有资源储量 155 × 0t 1 .8 1。, 其中基础储量 7 .4× 0t可 ( ) 74 1。, 预 采储量 3 .4× 0 t 6 1 1 , 资源量 3 .6× 0t 8 1 1。 。石油地质储量 10 × 0t .3 1。 天然气 7 .1 1。 。 主要矿产储量见表 1 , 95 × 0m ( )¨。

5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质量记录表

5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质量记录表

5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质量记录表一、调查项目及位置序号矿产名称区域/矿山名称经度纬度1 铁矿兴隆山铁矿113°E 40°N2 煤矿沙河口煤矿123°E 41°N3 铜矿纳哈尔铜矿121°E 49°N4 锰矿岷县锰矿104°E 34°N5 钼矿曲靖钼矿103°E 25°N二、调查报告质量评价本次调查对矿产资源的储量、品位、采厚、工艺矿物学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评价,以下为评价结果:1. 铁矿在兴隆山铁矿调查中,我们发现该矿床质量较高,矿石品位在50%以上,经充分勘探,矿体规模较大,储量较为可观。

但是在矿体中存在明显的夹杂岩层和脉石,对矿石的选择和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 煤矿沙河口煤矿的调查发现,该煤矿层位分布较广,但煤质差异较大。

其中主要煤种为无烟煤和弱粘结煤,总储量较大。

但由于该区域地质构造较复杂,矿井深度较大,对于开采和运输的要求较高。

3. 铜矿纳哈尔铜矿调查中,发现该矿区地质构造简单,矿物品位较高,为低铁硫化铜矿。

经勘探,矿床规模大,存在较为丰富的卫星矿体。

但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对于后续的开采建设提出了较高要求。

4. 锰矿岷县锰矿在调查中发现,该矿床矿体规模较大,储量丰富。

但矿床倾角较陡,对于设备和工艺的安排提出了挑战。

另外矿床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夹杂矿物,矿石处理难度较高。

5. 钼矿曲靖钼矿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该矿床品位较高,主要矿物为钼铜矿,经过勘探,矿体规模较大,资源丰富。

但是在矿床中存在着一定的铁镁卡片、粘土矿物等,处理难度较大。

另外需要对环境保护加强控制。

三、调查报告总评本次调查分别针对铁矿、煤矿、铜矿、锰矿和钼矿,对其资源质量进行了详细评估,为后续开采提供参考。

但是在调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地质数据不够全面和准确、对于环境和安全问题的关注不足等,希望在后续的调查过程中能够加强改进,提高调查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年度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调查表
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调查表填表说明
1. 矿山名称、采矿许可证证号、采矿权人名称、开采矿种、开采方式、矿区面积:按采矿许可证有关内容相应填写。

2.生产规模:按照《关于调整部分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8号)划分为大、中、小型。

3. 矿山中心位置坐标:应填写矿山所在的中心位置经纬度坐标,单位为度分秒。

4. 矿山生产状态:按矿山目前的状态选择,生产矿山要填写建矿时间,关闭矿山要填写关闭时间。

5. 保证金建立时间:填写该矿山建立保证金的准确时间。

6. 矿山企业保证金帐户金额:指截至填表之日矿山企业的保证金帐户资金数额,单位为万元。

7. 本年度采出矿石量:指本年度内矿山所开采出的矿石量,单位为万吨。

8. 累计已采出的矿石量: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共采出的矿石总量,单位为万吨。

9. 采矿活动累计占用损毁土地面积: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采矿活动占用和损毁的土地面积总和减去恢复治理的土地面积,其中单独填报地面塌陷损毁土地面积和固体废弃物堆放占用或损毁土地面积,单位为公顷。

10.固体废弃物累计积存量: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矿山所积存的固体废弃物总量,单位为万吨。

其中单独填报废石(土)累计积存量、煤矸石累计积存量和尾矿累计积存量。

11.本年度矿坑排水量:指本年度内采矿活动所排出的矿坑水量,单位为万吨。

12.累计已排出的矿坑水量: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共排出的矿坑水总量,单位为万吨。

13.矿坑排水点最低水位埋深:指自地表至最低矿坑排水点的深度,单位为米。

14.累计矿区地下水位下降区面积: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采矿活动造成矿区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区域面积,单位为公顷。

15.本年度矿山地质灾害情况:指本年度受采矿活动影响而发生的地面塌陷、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矿山地质灾害情况,每种灾害分别统计:
[1]发生次数:指本年度该类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
[2]直接经济损失:指本年度该类地质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单位为万元;
[3]死亡人数:指本年度该类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
[4]影响面积:指本年度受该类地质灾害影响的面积,单位为公顷;
[5]岩土方量:指本年度内发生该类地质灾害的土石方量,单位为万方。

16.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情况:本年度投入指本年度内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和企业自筹资金总数,单位为万元;累计投入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和企业自筹资金总数,单位为万元。

应治理恢复的面积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矿区应治理恢复的面积;本年度已治理恢复的面积指本年度内矿区已得到治理恢复的面积;累计已治理恢复的面积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矿区已治理恢复的全部面积总和,单位为公顷。

17.填表单位:应填写完整的单位名称,并加盖公章。

2
附件2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区、市、旗)矿山地质环境数据统计表
填表说明:
1.本表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地(市、州、盟)或县(区、市、旗)为统计单元进行数据统计;
2.生产矿山数量是指本行政区域内截至填表之日还在生产的矿山数量总和,关闭矿山是指本行政区域内截至填表之日被关闭或已闭坑的矿山数量总和;
3.累计已治理恢复的矿山数和本年度已治理恢复的矿山数分别是指本行政区域内截至填表之日和本年度内,通过矿坑封闭、矸石利用、尾矿坝绿化、塌陷区治理、矿坑治理、边坡治理等方法,使矿区地质环境得以恢复或重建的矿山数量;
4.累计已治理恢复的面积和本年度已治理恢复的面积分别指本行政区域内截至填表之日和本年度内矿区已得到治理恢复的面积,包括矿区土地复垦的面积、矿山地质灾害治理面积、矿区地形地貌景观修复面积和矿区地下含水层修复面积的总和;
5.投入治理资金是指本行政区域内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资金,累计投入治理资金指截至填表之日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各类资金的总和,本年度投入治理资金包括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企业自筹和其它资金;
6.累计矿山占用与损毁土地面积和本年度矿山占用与损毁土地面积分别指本行政区域内截至填表之日和本年度内采矿活动占用和损毁的土地面积总和减去已治理恢复的土地面积;
7.矿山固体废弃物累计积存量是指本行政区域内截至填表之日采矿活动所积存的废(土)石、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的总量;
8.矿区地下水位下降区面积是指本行政区域内截至填表之日采矿活动导致的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区域面积的总和;
9.本年度矿坑排水量是指本行政区域内本年度排出的矿坑水总量;
10.本年度矿山地质灾害情况主要指本行政区域内本年度因采矿活动造成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次数、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