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导论

一. 知识.学习

知识类型划分1

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发布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知识可分为四大类:其一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属于描述事实方面的知识;

其二是有关“为什么”的知识,属于探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基本原理方面的知识。

其三是有关“如何做”的知识,属于操作、实验、技能方面的知识;

其四是有关“源于何处”的知识,属于寻找信息和知识源头的知识。

知识类型划分2

英国著名哲学家波兰妮(Polanyi)1958年提出了缄默知识的概念,把知识划分为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两类,其中缄默知识也称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就是人们通常接触的用文字、语言、或音频、图表、公式等符号记载、表达和传递的知识。

缄默知识(隐性知识)就是那些难以用语言、文字等加以表达、记载和传播的知识,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许多技能、方法、能力、交往、态度、体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都是缄默知识。

显性知识是人们通过明确的推理过程获得的,因此也能够通过理性过程而加以反思和批判;而缄默知识则是人们通过身体的感官或理性的直觉而获得的,因此不能通过理性过程加以批判和反思,具有“非逻辑性”、“非公共性”和“非批判性”。

波兰妮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认识论命题:“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在波兰妮看来,知识犹如一座冰山,水面以上的部分是显性知识,水面以下的部分则为缄默知识。

长期以来,中国学生显性知识有余,隐性知识不足;理论知识有余,实践知识不足。显性知识方面的优势使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与发达国家似乎难分上下,但隐性知识教育方面的劣势则致使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处于明显落后状态。

单纯的书本知识即显性知识的学习,是一种通过文字符号间接获取知识的形式,其缺点是,由于知识的学习脱离知识的应用,且间接习得的知识因没有融入个体亲身经历的心理体验,故难以使知识经个体思维的参与而加工、升值,并且造成了学得快、忘得快的结果。

在成功的过程中,隐性知识的作用远远大于显性知识,因为隐性知识对显性知识具有潜在的制约作用。由此,无论是培养能力还是开发创造力都要从隐性知识的获得入手,而隐性知识的积累、组合、转换都是以参与综合性实践活动为前提的。这意味着,隐性知识是与综合能力相辅相成的。

学习类型划分

1965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Reber在人工语法的实验中,发现被试能在无意识作用下获得字母所蕴含的语法规则,他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内隐学习,提出了“内隐学习”的概念,把学习区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用Reber早期著作中的话说,内隐学习就是“无意识地获得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并没有意识到或者陈述出控制他们行为的规则是什么,但却学会了这种规则。在内隐学习中,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缺乏明确意识,因而该学习表现出自动性、模糊性。

学者们认为,内隐学习广泛存在于人们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应用到语文、外语、艺术、体育等教学中。

传统语文教育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涵泳”、“吟诵”等教学方法是符合内隐学习规律。在外语教学中,词汇、语法的掌握,语感的形成都与内隐学习有关,数学教学中通过做习题来掌握数学公式、定理也内涵着内隐学习的过程。

二. 课程学习

基本主张1

(1)在原点上思考

就是要求大家在学习中要从最基础的问题进行探讨,在理论基点处生发学习,围绕元问题进行思考。

在问题中探索;就是要求大家在学习中要有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不要把所学内容加以理所当然的接受,而是要不断进行理论反思。

(2)在阅读中拓展

就是要求大家在学习中立足课堂而又走出课堂、立足书本而又超越书本,要围绕理论主题进行广泛涉猎,拓展问题域限与理论视野。

(3)在实践中领悟

就是要求大家学习要联系实践加以领悟,要善于把课堂的理论分析与现实的实践观察相结合,以实践领悟学理。

(4)在意境中表达

学习绝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本身,作为研究性、提高性学习,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更好地思考、探索,推动理论发展。当我们表达所学所思所得时,一定要有境界的追求。

(5)在逻辑中展开

无论是学习,还是写作,本身有其内在固有的逻辑。在学习中,我们要力图把握所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写作中,我们也要学会遵循一定的逻辑进行展开。

基本主张2

(1)宏观把握

课程学习着眼于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建立基本的分析框架,本课程限于时间不可能对所要学习的问题作细致入微的分析和探讨。

(2)课程地图

一个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是经历时间沉淀和过滤后剩下的东西,而不是为考试而记忆的内容。

一门课程的学习要达到最终能绘就课程地图(课程内容及其相互关联构成的逻辑图谱)的学习目的。(3)问题导向

任何一门课程都应着力于探讨本课程研究对象的一些基础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分析逻辑,以问题为线索贯穿具体内容。

三. 学科课程学习

学习一门学科的课程,应该把课程放到学科的整体框架中去考量,明确课程所处的方位。不知大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多少了解?也不知大家心目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个什么形象?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

1984:学科初创 1984:开办双学位班 1988:硕士学位点设立 1996:博士学位点设立第一,注意学科名称的变化:本科一直都称为“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博士曾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1995—2005),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后,现称为“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注意学科归属的变化:门类归属上一直属于法学门类,一级学科归属上经历过由政治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转变,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的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

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科定位

第一,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视野看,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之下的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属性,不能割舍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家园。

第二,从哲学社会科学群的视野看,思想政治教育是哲学社会科学群之中的一门具体学科,既具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一般的共性,也有其特殊的个性,与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群中的其它学科构成“学科生态”关系。

第三,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视野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担负着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的学科使命的特殊学科,具有典型的意识形态性。

第四,从人才培养的视野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一门二级学科,在人才培养上既区别于一般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又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其他二级学科,学科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