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对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最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得体会:对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最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围绕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思路和举措进行了发言。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是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中有三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是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首先,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系统性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统一。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增长动力的转换;在中观层面上,表现为经济结构的优化,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产品和服务质量、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以及市场活力的提升。可以说,微观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基础,是提升供给质量的着力点。其次,高质量发展不是片面强调经济和产业的发展,而是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更加兼顾效率与公平,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享的发展理念。因此,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和全面开放体系等方面系统推进,从而解决我国经济体系内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二是真正发挥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我国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过程也是从后发追赶向前沿迈进的过程,创新是引领这一历史性转变的第一动力。改革开放40年,我国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有了长足进步,但基础研究薄弱、关键技术不足、创新底子不牢等问题亟待破局。迈向高质量发展正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会窗口,能不能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关键靠创新。创新是我国实体经济的最大短板,相当多的企业创新能力低、创新动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效率、信息化水平和产品质量效益等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因此,需要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等投入,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掌握核心技术和主动权;需要提高创新效率,建立与创新型国家相适应的富有活力的创新体系;需要促进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等各种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催生新经济增长点,形成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切实发挥改革的关键作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过去的5年,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四梁八柱式的改革框架已经基本确立,下一步关键是如何推动重大改革举措切实落地。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表明,推进改革也要秉承“工匠精神”。要更加聚焦关键领域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实施精细化改革和精准打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根基。

对在内陆发展核电的几点思考

我国核电发展是从沿海起步的,目前国内对“内陆是否有必要发展核电”和“内陆核电是否安全可行”或存争议。但从国际经验和一次能源供求形势来看,发展内陆核电是可行的。

核电布局规划要与时俱进

我国的核电建设是在沿海率先开放的总体战略下起步的。核电站首先建在沿海地区主要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起步阶段对核电的安全和环保极其谨慎,滨海

核电站的取水和排水条件被认为更安全稳妥;二是便于缓解沿海地区突出的一次能源短缺问题;三是核电投资大、电价贵,沿海地区有能力承受“高来高去”的电价。

事易时移,今天核电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国核电建设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日臻成熟,内陆滨河核电站的安全和环保问题可以解决;内陆地区一次能源和电力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内陆地区对核电电价承受力已经大大增强。因此,核电布局规划应与时俱进,适时调整。

在法国、美国、德国等核电大国,内陆核电站的数量都超过滨海核电站。法国的20座核电站58台机组中,内陆滨河电站数量占75%,机组台数占69%,装机容量占65.1%。美国内陆核电的站址数、机组数和装机容量则分别占总数的77.3%、75.7%和75.7%。而且,国外也没有先发展滨海核电后发展内陆滨河核电的规划思路。

核电站是建在滨海还是内陆滨河,国外首先考虑的是当地的电力需求、一次能源情况和电源布局等经济社会因素,对两者的厂址选择标准并未刻意区别。

能源短缺是发展核电的动因

一次能源短缺将取代装机不足成为主要矛盾。装机滞后直接导致了2002年以来的全国电力短缺,也激发了各地空前高涨的电力投资热情。2003年和2004年,全国新投产的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484万千瓦和5055万千瓦,打破了世界纪录。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4.3亿千瓦。

但隐忧是:以火电为主的装机骤增,必将使一次能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2005年煤炭缺口在1亿吨左右,煤炭的增产和运力紧张问题短期难从根本上改观。随着电力项目陆续投入运行,一次能源短缺和装机骤增的矛盾可能愈加突出。

一次能源自给率低的内陆地区将受更大影响。内陆相当一部分地区的一次能源自给率很低,煤炭消费对外部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湖北的情况最严重,丰富的水电资源将基本开发完毕,一次能源自给率只有10.8%,远低于广东(21.8%)、江苏(21.8%)和福建(21.1%)。而山西、河南、内蒙古、陕西和河北等产煤大省也在奋力自保,要求产煤优先满足本省需求。河南甚至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本省煤炭缺口将达到2000万至4000万吨。

近一轮的全国电力紧张中,部分内陆地区的电力短缺严重程度并不亚于沿海发达地区。沿海地区尚可进口一次能源,而许多内陆地区只能依赖国内。面对以两位数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越来越高的对外能源依存度,一次能源短缺将严重制约内陆经济发展。因此,发展核电就成为缓解内陆一次能源和电力紧张,优化电源结构的较佳方案。

消除内陆发展核电的忧虑

现有技术可以解决内陆核电的安全和环保问题。由于内陆厂址的取水、人口和扩散条件等环境因素较滨海厂址复杂,国内对内陆建核电站在技术上的担心主要集中在“安全性”和“环保”两个问题上。从国外经验看,在厂址选择、设计、建设的标准和法规上,内陆滨河(湖、水库等)核电站与滨海核电站没有本质区别。主要差异是选址评价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