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汉中的反译法
英汉互译翻译技巧

• They, not surprisingly, did not respond at all.
• 他们根本没有答复,这是不足为奇的。
• 短语的分译即将英语的某个短语单独拿出 来译成一个独立成份、从句或并列句。如:
• 例1:We tried in vain to persuade him to give up his wrong belief.
• He told me such experience as I had never heard of before.
• 他给我讲述了他的经历,那些经历是我以 前从未听说过的。
• He did not remember his father who died when he was three years old.
• The time was 10:30, and traffic on the street was light.
• 10点30分的时候,街上来往的车辆稀少了。
英汉翻译中常用的各种技巧
• 一、词类的转换 •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习惯上存在差
异,在描述同一事物时,两种语言会使用 不同的词性。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 有时 需要变换原词的词性,以有效的传达原文 的信息。常见的词类转换有一下几种。
5.英语副词→汉语名词
• It was officially announced that Paris is invited to the meeting.
• 官方宣布, 巴黎应邀出席会议。
二、词类的增减
• 1. 增词:
• 增词法按照汉语的习惯,在中文译文中适 当添加英语中所没有的词语,以便满足汉 语语法修辞的需要或更明确的表达原文的 含义。如:
英汉互译的几种方法

英汉互译的几种方法英汉互译的几种方法在翻译中,针对词汇空缺现象,在词汇的借用、引用方面通常采取四种形式:音译、直译、改编、意译1.音译: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而本族语里又找不到对成词来表示时,均可采用音译法介绍到译文语言中去,如: [汉译英]磕头(kowtow),荔枝(litchi);[英译汉]、engine (引擎),motor (马达),sofa(沙发),logic (逻辑)2.直译:paper tiger(纸老虎),lose face (丢脸),Seeing is believing.(百闻不如一见。
)Out of mind, out of sight.(眼不见,心不烦)3.改编:所谓“改编”指的是音译或直译如意义补充的翻译,在翻译的“改编法”中,译者总是一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文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更希望译文含义明朗,使读者一目了然。
比如,汉语的“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译成This is like 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 其中,"鲁班”变成了"Lu Ban the mater carpenter否则鲁班究竟是什么人,不知道典故的外国读者就会感到茫然。
这类译法在英译中比较常见,如巧克力糖(chocolate),鸦片烟(opium),高尔夫球(golf),来福枪(rifle),尼龙布(nylon)等。
4.意译法:填补语言中的词汇、语义空缺,采用“并行法”即意译法是一种常见的有效方法。
如果某一语言观象,在译文语言中只的用意义相同的不同语言形式即“并行”的词汇来翻译时,那么就等于说译文语言的形式中存在着一个“空缺” o 比如,有许多词以及由这些词代表的思想概念,最先只存在于某种语言中,当把这些词或概念介绍到另一种语言中去时,我们可采取音译,直译法,同时也可采用意译法,而且意译译文可从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都合乎译文语言的规范,因此最易为读者接受。
英译汉常用方法简述

人们在进行英译汉时,为了把英语句子表达的清楚并更符合汉语习惯,往往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现将人们常用的几种英译汉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供翻译爱好者参考。
1. 选词法:
英语同汉语一样,有一词多义的现象。因此,在进行英译汉时,译者必须弄懂英语句子结构后,选出关键词最佳的词义。这种方法叫做选词法。但必须注意,在选词义时,首先应确定该词的词类,这样才能保证与原文不变。如:
与这个女孩结婚,他有点吃不消。(浅化法)
9. 倒译法:
英译汉时,有时会采取倒译手段使译文更符合汉语习惯。如: a. I shall have it where I want her.
我要它向东,它就不敢向西。
当然,在进行日常英译汉时,并不是所有的英语句子一定要按照上述介绍的翻译方法才能译成汉语,并且有些句子确实是无法按规则翻译的。因此 译者只要是用精炼、通俗和明了的汉语翻译出原文的原汁原味,就可说是成功了。
我喜欢中国食品。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这种情况算是有点赶时髦吧!
e. He has been pursued, day by day and year by year, by a most phenomental
a stonishing luckiness.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他一直是吉星高造,无与论比。这真是令人惊叹。
a. - The son: How much did you suffer?"
- The old man: " Plenty."
孩子: "你吃了多少苦"?
老人:"一言难尽"
这里"plenty" 不译作"很多",而译作"一言难尽"更佳。
常用十大英汉互译翻译技巧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
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
1、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
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
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
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
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
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
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
另外,在汉译英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
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
如:(1)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 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译主语和谓语)(2)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3)Indeed, the reverse is true 实际情况恰好相反。
(增译名词)(4)就是法西斯国家本国的人民也被剥夺了人权。
英译汉翻译方法

英译汉翻译方法
英译汉翻译方法是指将英语文本翻译成中文的过程。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语言的差异、文化背景、语法结构等因素。
以下是英译汉翻译的一些方法:1. 理解原文:在翻译前,需要仔细阅读原文,理解其含义和语境。
只有理解了原文,才能准确地翻译出来。
2. 选择合适的词语:英语和中文的词汇有很大的差异,需要根据语境和意义选择合适的词语。
同时,还需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用法。
3. 注意语法结构:英语和中文的语法结构也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根据语法规则进行翻译。
例如,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在中文中通常使用“被”字结构。
4. 考虑文化背景:英语和中文的文化背景也有很大的差异,需要根据文化背景进行翻译。
例如,英语中的“thanksgiving”在中文中通常翻译为“感恩节”。
5. 保持语言风格: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语气。
例如,如果原文是正式的,翻译也应该保持正式的语气。
总之,英译汉翻译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准确地翻译出来。
需要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才能做好翻译工作。
英汉词汇互译的方法

•
我们桑给巴尔人愿意建立一个机会均等而肤色人种不同的 社会。
• The battlefield became something holy. It was not
touched.
•
这个战场几乎已成为一个圣地了,它仍然保持着当年的旧 观。
• The Great Wall is a must for most foreign visitors to
oil and vinegar 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 a family
smell a rat a bull in a china shop pull sth out of one’s hat put the finger on hold [carry] the baby quick on the trigger; think on one’s feet the milk of human kindness keep sth under one’s hat
level best to win this game.
a
9
• 56) 照当时情况,他除了忍气吞声又能怎么办呢? As things stood, what else could he do but swallow the insult?
• 57) 侵略者已经走投无路。 The invaders had come to the end of their tether.
• 47) She is an easy-going woman. She always throws her cares to the winds. 她是个大大咧咧的 女人,总是把忧愁抛至九霄云外。
• 48) That fellow is always fair without but foul within. 那个家伙总是口蜜腹剑。
汉译英翻译方法

3.核对检查
认真阅读自己的译文,要用挑错的眼光来检查译文是否正确表达了原文的意思,是否有
漏译、错译,译文语法如时态、语态、单复数形式和拼写上是否有错误。
汉译英翻译技巧:
1.选择恰当的英语词汇
有些英语词汇不仅有字面意思,还有内含意思。
e.g.“国家”:country, nation, state, land
The new manager is capable but stubborn.
2.
理清汉语的句子结构
(
1
)
看清句子的主语与谓语
e.g.
①晚上躺在这张陌生的床上实在使我难以入睡。
At night, being on a strange bed prevented me from sleeping.
At night, I couldn’t fall asleep on a different bed.
②这所大学有许多国内外著名的教授。
The university has many well-known professor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university has many professors well-known at home and abroad.
(2)要注意词的广义、狭义、具体的意思和抽象意思的不同
e.g.①他讲的笑话逗得我们都笑了。
②他讲的话使我们大家都笑了。
①His joke made us laugh.
②What he said make us laugh.
We all smile at what he said.
(3)选词时不要望文生义,不要死译,要考虑与汉语对应的英语词汇真正的意思。
英译汉翻译技巧

1.重译法(Repetition):为了忠实表达原文的意思,重复某些关键词。
作用:明确;强调;生动。
2. 增译法(Amplification)和减译法(Omission)增加或减少原文的一些词。
目的:使译文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与风格并使译文合乎表达习惯。
3. 词类转译法(Conversion)由于两种语言在语法和习惯表达上的差异,在保证原文意思不变的情况下,译文必须改变词类,这种方法不仅指词类的改变,而且还包括词类作用的改变和一定词序的变化。
Eg:(1)n.→v. the promotion of gender equality 促进性别平等(2)adj.→v. be independent of society 脱离社会(3)v.→n. be characterized by 特点是(4)adj→n. eloquent and elegant 既有口才,又有风度(5)n.→adj. independent thinking独立思考的能力注:词类转移要遵守忠实与通顺的原则。
4. 词序调整法(Inversion)翻译时对词序作必要或必不可少的改变,并不只是纯粹的颠倒词序或倒装。
5. 正义反译,反义正译(Negation)为了使译文忠实而合乎语言习惯地传达原文的意思,把原文中的肯定说法变成译文中的否定说法,或把原文中的否定说法变成译文中的肯定说法。
Eg: 正义反译:deny 否决,否定→不给予miss 错过→没赶上(交通工具);没听(看到)或没听(看懂)live up to one’s expectations 不(没)辜负……的希望divert attention from 将注意力从……移开→没有意识到be absent 未出席,没来far from 远非;完全不final 最终的→不可改变的idly 漫不经心地,无所事事地be at a loss 不知所措rather than/instead of 而不是absent-minded 心不在焉的but for 要不是;如果没有(2)反义正译no less than 实在是;正如;不少于no less…than 和……一样;不亚于no other than 只有;正是none other than (用以加强语气) 正是,恰恰是,不是别人,正是……nothing but 只有(是);只不过no choice but 别无选择,只(好)得unfold 展开,呈现disappear 消失,失踪carelessly 马马虎虎地,粗心地6. 分译法(Division)分译法主要用于长句的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译汉中的反译法
在英译汉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即原词所表达的并不是其字面意义,而是其字面意义的反义,或者说是对其字面意义的否定,可这种否定又往往不出现否定词,这种情况并不很少,给翻译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下面是常见的两个词组,请注意它们的汉语意思:
① riot police防暴警察(即anti-riot police,而不是暴乱的警察)
②crisis law反危机法案(即anti-crisis law)
这两个词组的翻译采用的就是反译法,译文都是其字面意义的否定或反义,这样既表达了原文的真正含义,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使人一看就懂。
另外,英文报刊文章标题的翻译有时也采用反译法。
如《中国日报》(China Daily)曾刊登一则新闻,题目是Inflation is target
of bank’s new policy,主要说的是银行在1995年将来取有力措施制止通货膨胀。
但题目的字面意思恰恰相反。
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必须把inflation看成是anti-inflation,使之文题一致。
这样的标题在英文报刊中比较常见,目的是为简练及醒目,在翻译时要格外注意,切勿望文生义。
再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1)Sidney Simon called the college grading system“archaic,prescientific,
bureaucratic invention,",and“about as accurate as police estimates of crowds
of peace marches.”
如果按字面翻译,这句话是这样的:
西德尼·西蒙称这种大学评级制度“是过时的,缺乏科学验证”,而且还是“官僚主义的产物”而且“简直同警察估计和平示威人数一样准确。
”
既然前面已说了这个评级制度“过时无用,缺乏科学验证”,而且还是“官僚主义的产物”,后面又怎么能说它“准确”呢?这显然自相矛盾,西蒙所表达的真正含义绝非如此。
以上译文,忽略了说话人的语气。
其实,西蒙是在抨击大学评级制度。
他说话时,前面直接用了archaic,prescientific和bureaucratic几个贬义词,而后面的褒义词accurate实际上是一个反语。
因为我们知道,警察在估计示威人数时只能说出大概,往往和实际人数出入很大,极不准确。
所以说话人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是not
accurate,或inaccurate。
这样,可理解成about as inaccurate,as police estimates of
crowds of peace marches,译成汉语就是:“简直同警察估计和平示威人数一样不准确。
”也就是把accurate 反过来译,即反译。
以上例句是通过分析说话人的语气来采用反译法正确表达语义的。
有的句子前面所表达的意思是否定的,但根据这个意思得出来的结论却是肯定的。
为了使其真正含义不至于前后矛盾,我们也采取反译后面结论的方法。
(2)This sort of situation highlights a critical weakness in the ANC leadership:
accountability.
如按字面则译成:
这种情况突出了非国大领导层方面的极为严重的弱点:有责任心。
“有责任心”怎么能是“弱点”呢?这种译文显然是错误的。
作者在句尾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其实和前面提到的“弱点”是一致的,即可理解成unaccountability。
那么全句应译成:这种情况突出了非国大领导层方面的极为严重的弱点,玩忽职守(无责任心)。
还有一些句子则通过正确理解上下文,仔细推敲关键同的实际含义,再相应采取反译法进行翻译。
(3)In fact, the willingness to experiment is 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features, and it seems to be rooted in confidence rather than security.
实际上,乐于进行试验是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它来源于信心,而不是出于不稳定感。
综上所述,所谓反译法即把原文中个别词语(大多为名词或形容词)否定或取其反义之后再翻译成汉语,以便译文和原文所表达的真正含义相一致。
这就要求我们能正确理解原文,弄清作者所抱的思想感情和运用的语气,同时又要熟知汉语已有的习惯表达方式。
而这些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翻译实践才能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