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本章复习和总结 (6)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第六章复习和总结》

小丽同学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
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发现天平的指针指在甲
图所示位置,若要使天平平衡,应将
向
(填“左”或“右”)移动.图乙是一次正确
测量的情景(天平下方为游码标尺的放大图),
则物体的质量是 g.用这架天平测量某一金
属块的质量时,估计金属块的质量在150g左
右.试加砝码时,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
知识点二 密度及其测量
1.定义: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 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物理量符号:ρ 3.单位: kg/m3,g/cm3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多 少、体积的多少无关. 5.密度计算公式:ρ= m
V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
(1)用天平测得烧杯 和酱油的总质量m总为 140g. 图(a)显示的是 将烧杯中一部分酱油倒 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 酱油的总质量m,则m= 106.4 g;
(湖北黄冈中考)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
能源. 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 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
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
度比水小).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 头裂开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
(2)图(b)显示的是 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的 酱油的体积V,则V=
30 cm3;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3)酱油的密度ρ=1.12 g/cm3.
解析: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
量为100g+5g+1.4g=106.4g,
则倒入量筒内的酱油的质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的归纳如下:
1. 物理学概述:物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方法、物理学的意义。
2. 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和单位的概念及其国际单位制。
3. 运动:速度、加速度和运动的图像法。
4. 力和压强: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等效、压强的概念及计算。
5. 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受力分析、物体静力平衡和平衡条件。
6.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7. 万有引力和行星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地球的运动、行星的运动。
8. 功和机械能:功的概念及计算、功率的概念、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守恒定律。
9. 动量和碰撞:动量的概念及计算、动量守恒定律、碰撞的类型和碰撞公式。
10. 电学概述:电荷和电流、电路和电器。
11. 电流和电阻:电流的概念、电流和电荷的关系、电阻和电阻率。
12. 欧姆定律和电功率: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
13. 线路电压和电路计算: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压的分配和电流的分配、电路的计算。
14. 电能和磁学概述:电能和电能转化、磁学的概述。
15. 电磁感应和摩擦电: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定律、摩擦电和静电。
16. 电磁感应和发电机:电磁感应定律、发电机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17. 电磁感应和电磁铁: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电磁感应和电磁铁的应用。
18. 波形和波浪:波的概念和分类、波的特征和传播、波动现象和应用。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课程的一些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可以帮到你!。
2020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梳理归纳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1km=1000m=103m 1dm=0.1m=10-1m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μm =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时间的测量1h=60min 1min=60s运动描述1、机械运动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2020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6章质量与密度(测量)

6章质量与密度(测量)一、选择题1.只测一次,要求较准确的测出90cm 3的酒精,请你在下列四种规格的量筒中,选出适当的量筒( )A .量程是100mL ,分度值是1mLB .量程是200mL ,分度值是2mLC .量程是50mL ,分度值是1mLD .量程是50mL ,分度值是2mL2.电子秤有“清零”功能,例如,在电子秤上放200g 砝码,电子秤显示为200g ,按清零键后,显示变为零;随后再放上100g 砝码,电子秤显示为100g 。
利用电子秤的这种功能,结合物理知识可测定玉镯的密度。
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a :向烧杯内倒入适量水,放在电子秤上,按清零键,显示数变为零;步骤b :手提细线拴住玉镯,浸没在水中,且不与烧杯底和壁接触,记下此时电子秤示数为m 1;步骤c :把玉镯接触杯底,手放开细线,记下此时电子秤示数为m 2。
则下列判断中( )①玉镯的质量为m 1 ②玉镯的质量为m 2③玉镯的密度为21m m ρ水④玉镯的密度为12m m ρ水 A .只有①③正确B .只有①④正确C .只有②③正确D .只有②④正确 3.如图所示是小敏的爸爸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金手镯,为了了解金手镯是否是纯金制作,小敏利用学过的密度知识来判断,先用天平称量金手镯的质量,再测出金手镯的体积。
下列几种测量体积的器材中能够较精确测出金手镯体积的是( )A .量筒、烧杯、水B .溢水杯、小烧杯、量筒、水C .溢水杯、小烧杯、天平、水D .弹簧测力计、烧杯、水 4.一个薄壁的瓶子内装满某种液体,已知液体的质量为 m 。
瓶底的面积为 S ,小明同学想测出液体的密度,他用刻度尺测得瓶子高度为 L ,然后倒出小半瓶液体(正立时近弯处), 如图所示,测出液面高度1L ,然后堵住瓶口,将瓶倒置,测出液面高度2L 。
则液体的密度为( )A .()21-m S L LB .()12+m S L LC .()12+-L m S L LD .()12+-m S L L L 5.在室温下,小明利用一个质量为 300g 的玻璃瓶,设计测量某液体密度的实验,其步骤如下:①将玻璃瓶装满水(水的密度为 1.0g/cm 3),称得总质量为 900g ;②倒掉瓶中的水,待玻璃瓶干后,改装满某液体,称得总质量为 1800g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完美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完美版)本文档是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章:机械的基本概念- 机械是指利用物体的力和运动进行能量转化和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
- 力有大小和方向,用矢量表示,单位是牛顿。
- 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 加速度是速度单位时间内的变化率。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合力为零。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二章:机械运动的描述- 位移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变动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量,与路径无关。
-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 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 平均加速度是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 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图线是一条直线。
- 物体匀加速度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图线是一条抛物线。
第三章:重力与压强- 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 重力的作用方向是向下的,符号为负。
- 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
-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 压力的大小与物体受到的力和受力面积成正比。
- 压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scal)。
第四章:浮力与飞行- 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浸没物体的上向力,大小等于排除所占的液体或气体体积。
- 物体完全或部分浸没时浮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 飞行是物体在空气中受到浮力的支持而保持在空中的运动状态。
- 机翼形状和空气动力特性是飞行器飞行的基本要素。
第五章:电的基本概念- 电是物质带电后产生的现象。
- 带电物体之间存在电力相互作用。
- 电荷是电的基本物理量,单位是库仑(Coulomb)。
- 电荷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 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单位是安培(Ampere)。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形状、质地、透明度等,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2. 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计算公式为P=F/A。
压力的大小与力的
大小和作用面积有关。
3. 浮力和浮力的大小: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上升力,计算公式为
F=ρ×g×V。
浮力的大小取决于液体的密度、重力加速度和物体的体积。
4.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受到平衡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越难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5.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计算公式为
F=ma。
力的单位是牛顿(N),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加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的
平方(m/s²)。
6.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利用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8. 热传导:热传导是热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传热的方式有导热和对流。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9. 物体的热胀冷缩:物体在温度升高时膨胀,温度降低时收缩,热胀冷缩会导致物体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发生变化。
10.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主要包括力和压力、简单机械、功和机械能、流体压力和浮力等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力和压力,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或者改变速度的原因,单位是牛顿。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单位是帕斯卡。
力的合成是指若干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其效果相当于一个合力的过程。
2.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轮轴、斜面和滑轮等。
杠杆原理是指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的乘积等于另一端两个力的乘积。
轮轴原理是指轮轴上的两个力的乘积等于另一端两个力的乘积。
斜面原理是指物体在斜面上受力情况的分析。
滑轮原理是指滑轮组能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 功和机械能,功是力作用于物体上产生的效果,功的计算公式为力乘以位移。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1/2mv²。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mgh。
4. 流体压力和浮力,流体压力是指液体或气体对容器壁面或物
体表面的压力。
浮力是指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的支持力。
浮力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方向垂直向上。
以上就是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章运动的基本概念
- 运动的定义
- 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
- 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点及判断方法
-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及公式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概念及说明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的概念及公式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的概念及应用
第三章力的概念与测量
- 力的定义及单位
-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及计算
- 摩擦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 力的合成与分解
第四章能量与机械功
- 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 功与能量的关系
- 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第五章物体的机械震动
- 物体的周期、频率和振幅的定义
- 简谐振动的特点及公式
- 波的定义及波的传播特性
-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以上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整理,内容涵盖了运动的基本概念、牛顿运动定律、力的概念与测量、能量与机
械功以及物体的机械震动等方面。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对于理解物理世界的运动规律和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
总
密度的应用
【例 3】某仓库有一捆铁丝,其质量为 7.9kg,测得直径为 1mm.问这捆铁丝有多
结
长?(ρ铁=7.9×103kg/m3)
测固体密度:(1)原理: ρ=m/V;(2)器材: 天平、量筒、水、细针
分析:铁丝的长度可用刻度尺量,但是一捆铁丝,用刻度尺量很不方便,利用 (适用于密度小于水密
变,A 和 B 选项错误;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由公式 V=m/ρ可知 体质量 m;②把适量水
体积变大,从而将石头胀裂,C 选项错误,D 选项正确.
倒入量筒,记下体积
答案:D
V1;③用细线拴住物体
放入水中浸没,记下体
积 V2;④密度ρ=m/( V2-V1).
教 学 板 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密度公式间接求出就方便了.
度的固体);(3)方
解:根据ρ=m/V 得 V=m/ρ =7.9kg÷7.9×103kg/m3=1×10-3m3.
法:①用天平测得物体
又因为铁丝可视为圆柱体,可由公式 V=πr2L 得:
质量 m;②把适量水倒
L=V/πr2=1×10-3m3/3.14×(0.5×10-3m)2=1.3×103m.
()
=V2-V1;④密度ρ=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m/(V2-V1).或(2)器
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材:天平、量筒、水、
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细线(适用于密度大于
D.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水密度的固体);(3)
解析:无论有没有裂开,同一块石头的密度是相同的,故石头裂开后密度不 方法:①用天平测得物
密度及其测量 【例 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
(1)用天平测得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 m 总为 140g.图(a)显示的是将烧杯中
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 m,则 m=
g;
(2)图(b)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的酱油的体积 V,则 V=
cm3;
(3)酱油的密度ρ=
g/cm3.
1.观察法:观察天平和量筒的构造及其作用,观察天平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 2.实验法:会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简单实验.
多媒体课件.
教学 课时
1 课时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有针对性 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质量 【例 1】小丽同学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发
解析: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为 100g+5g+1.4g=106.4g,则倒入量筒内的酱
油的质量 m=140g-106.4g=33.6g;由量筒可以读出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的酱油的体
积 V=30mL=30cm3,酱油的密度ρ=m/V=33.6g/30cm3=1.12g/cm3.
答案:(1)106.4 (2)30 (3)1.12 本
现天平的指针指在甲图所示位置,若要使天平平衡,应
将向
(填
“左”或“右”)移动.图乙是一次正确测量的情景(天平下方为游码标尺的大
图),则物体的质量是 g.用这架天平测量某一金属块的质量时,估计金属块的质
量在 150g 左右.试加砝码时,用镊子夹取 100g、50g 砝码各 1 个放入右盘中,若
指针左偏.小丽同学接下去应进行的操作是:
2.量筒的使用: (1)看:观察量筒的量 程和分度值;(2)放: 将量筒放在水平台上; (3)读:量筒里的液面 是凹形的,读数时,视 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 平;量筒里的液面是凸 形的,读数时,视线要 和凸面的顶部相平.
3.测量液体的密度: (1)原理:ρ=m/V; (2)器材:天平、烧 杯、量筒、被测液体; (3)方法:①用天平测 得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 m1;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 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 量筒内液体的体积 V; ③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杯 中剩余液体的质量 m2; ④液体的密度ρ=(m1m2)/V.
入量筒,记下体积 V1;
【例 4】(2015·湖北黄冈)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古代劳动人民巧妙 ③放入物体,并用细针
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 把物体压没于水中,记
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下体积 V2,得物体体积 V
.
解析: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方法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从题图中看出指针向 右偏,则平衡螺母向左调;根据天平的读数规则,物体的质量为 50g+10g+3.4g=63.4g;称量物体时,指针指向左侧,表示左物重些,因此应向右移动 游码到适当位置,直到天平平衡.
答案:平衡螺母 左 63.4 向右移动游码到适当位置,直到天平平衡.
本章复习和总结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方 法 教具 准备
巩固 复习
本 章 总 结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 2.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4.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备课笔记 规律总结:
1.天平的使用: (1)看:观察天平的称 量和分度值;(2)放: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 零刻度线处;(3)调: 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 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 中央;(4)测:把物体 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 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 砝码,最后调节游码使 横梁重新平衡;(5) 读:右盘中砝码的质量 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 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