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
循环系统疾病总论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共100页文档

常见病种排序(前六位)
50
9.89
风心病、高心病、梅心病、肺心病、冠心病、先心病
60
15.69
风心病、冠心病、先心病、肺心病、高心病、梅心病
70
20.90
风心病、冠心病、先心病、肺心病、心肌炎、心律失常
80
23.54
冠心病、风心病、先心病、心肌炎、心律失常、高心病
90
24.24
冠心病、心律失常、风心病、高心病、心肌炎、心肌病、 先心病、肺心病、心包炎
心血管病的预后
• 器质性心血管病较严重,常影响患者的劳动力,预后 也较差,并有猝死可能。但不同病种间预后不一,在 常见的心脏病中:
• 先心病多可手术纠治,预后较好; • 慢性肺心病多有严重呼吸系统病变,预后差,住院病
死率最高; • 风心病、高心病、冠心病皆可通过有效治疗而使预后
改善。 • 心血管病的病程中发生并发症常使预后更为严重。
心力衰竭
定义
• 心功能不全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 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 要的一种综合征。伴有临床症状的心功能不全称为心 力衰竭。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 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 循环淤血的表现,故亦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
心血管病诊断-器械检查
• 传统检查:动脉血压测定、静脉压测定、心脏X线及心电图检查 • 新的检查方法:又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 • 侵入性检查:心导管和选择性心血管造影、心腔内心电图、希氏
束电图、心脏电生理检查、心内膜心肌活组织检查以及心脏和血 管腔内超声显像、心血管内镜检查 介入性治疗 • 非侵入性检查:各种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CT
第9版内科学循环系统总论

循环系统疾病
包括心脏和血管病,合称心血管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
是危害人类健康和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疾病
名人的意外事件
2005年7月2日晚,成功扮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古月在广东省 三水区因突发大面积心肌梗死,抢救无效去世,享年66岁。
2005年8月17 日晚,著名表演艺术家高秀敏在长春的家中因心脏病 突发辞世,享年46岁。
心脏彩超检查
二维超声心动图是各种心脏超声技术中心最重要和 最基本的方法
X线胸片
观察心脏的结构,心肌,心包和大血管改变
心脏CT
筛查和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
放射性核素 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
右冠状动脉 LAO 45
圆锥支
右室支
PLV PDA
支架置入处 4.0*19mm
心脏电生理检查
诊断依据
病史 临床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 综合分析
诊断思维
病史——仔细询问 症状——描述具体 体征——认真检查 实验检查——全面分析 器械检查——有的放矢
诊断格式
需将各分类诊断先后同时列出 病因诊断 病理解剖诊断 病理生理诊断
诊断举例
1.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2.二尖瓣狭窄 3.心律失常-心房纤颤 4.心功能IV级(D级)
心血管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ICD CRT 先天性心脏病经皮封堵术 外科治疗
心血管病的预后
大多数器质性心血管病预后较严重,但不同 病种间预后不一。
心血管病的病程中常发生并发症使预后更为 严重。
心血管病的防治
冠状动脉 栓塞
心肌缺血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自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心血管病的种类分类、诊断方法和防治策略。
2、了解心血管病的预后、研究进展、我国人口死亡率和流行情[重点及难点]心血管病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及研究进展。
【主要内容】一、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发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
二、心血管病的分类病因分类:先天性和后天性。
病理解剖分类:心内膜病、心肌病、心包疾病、大血管疾病、各组织结构的先天性畸形。
病理生理分类:主要是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
三、心血管病的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等资料作出综合分析(包。
诊断内容应该包括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理生理诊断等。
括传统检查项目和新的检查项目)四、心血管病的防治需要针对病因、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和康复等几方面进行治疗。
五、心血管病的预后评价心血管病的预后。
六、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了解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循证医学指导临床。
第二章心力衰竭[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诱因和病理生理特点。
2、掌握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3、掌握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
着重掌握洋地黄类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合理应用;以及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方法。
心衰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主要内容】概述一、心力衰竭定义二、心力衰竭的病因(一)基本病因1、原发性心肌损害(1)缺血性心肌损害(2)心肌炎和心肌病(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2、心脏负荷过重(1)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2)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二)常见诱因1、感染2、心律失常3、血容量增加4、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5、治疗不当6、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三、病理生理1、代偿机制:(1)Frank-Starling机制(2)心肌肥厚(3)神经体液代偿机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2、心力衰竭时各种体液因子的改变(1)心钠肽(ANP)和脑钠肽(BNP)(2)精氨酸加压素(VAP)(3)内皮素(ET)3、关于舒张功能不全4、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四、心力衰竭的类型1、按病理解剖分:左心衰、右心衰及全心衰2、按病情缓急分:急性心衰、慢性心衰3、按心肌舒缩功能分:收缩性心衰、舒张性心衰五、心功能分级第一节慢性心力衰竭一、流行病学: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病患者的最终归宿。
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总论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循环系统疾病的病因
先天性心血管病 后天性心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 风湿热 高血压 肺循环阻力增加 感染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的 主要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 (见症状1)
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大、心率和心律的变化、心音 的变异、杂音、心包摩擦音、脉搏、周 围血管征、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和水肿 等。
第三节 循环系统疾病的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检查、血脂、肝肾功能、 心肌酶、血清抗体和体液微生物培养等。
器械检查
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心导管、 心血管造影和漂浮导管血流动力学检查 等。
第四节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
诊断方法
病史的采集和综合分析判断。
诊断要求
病因、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心 功能和并发症诊断。
第五节 循环系统疾病防治 原则和进展
防治原则
包括病因治疗、病理生理治疗和康复 治疗。
主要进展
溶栓疗法、介入性治疗、磁共振显像 等新技术。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吕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吕教案总览:一、循环系统简介教学目标:了解循环系统的定义、功能和组成。
教学内容:循环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及其重要性。
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心脏的解剖结构、心脏的生理功能及其调控。
三、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了解血管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教学内容:血管的分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生理调控。
四、血液循环的途径教学目标:明确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教学内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血液循环的意义。
五、血液循环的调控教学目标:理解血液循环的调节机制。
教学内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心脏和血管的协调调控。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吕(续)六、血液的组成与功能教学目标: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血液的功能(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废物等)。
七、淋巴系统与血液循环教学目标:了解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与血液循环的关系。
教学内容:淋巴系统的结构、淋巴系统的功能、淋巴系统与血液循环的联系。
八、血液循环的障碍教学目标:认识血液循环障碍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内容:血液循环障碍的类型(栓塞、炎症等)、血液循环障碍的影响及预防。
九、心脏疾病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的心脏疾病及其危害。
教学内容: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
十、血管疾病教学目标:掌握常见的血管疾病及其危害。
教学内容:动脉硬化、静脉曲张、血管瘤等血管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吕(续)十一、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检查教学目标:了解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和常用检查技术。
教学内容: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等)、常用检查技术(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
十二、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教学目标: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药物治疗(抗高血压药、抗心脏病药等)、非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等)、预防措施(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等)。
循环系统疾病.ppt

:
4. β -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症状改善常在2~3说后出现,禁用于支气管哮喘,心
动过缓,II以上AVB.
5.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应用
也可改善这期预后
6. 肼苯达嗪和硝唆异山梨酯.
小结 I 级:控制危险因素;ACEI
II级:ACEI,利尿剂, β -受体阻滞剂,洋地黄
III级:ACEI,利尿剂, - β受体阻滞剂
b. 适应症及禁忌症 C. 制剂选择 d. 中毒及其处理 影响中毒因素: 缺血,缺氧,低钾,胃功能不好与其
它药合用.如胺碘酮,异搏定,阿司匹林. 中毒表现: 最总要的反应是各种心律失常,胃肠道
反应,中枢神经症状. 处理: 停药,补钾,利多卡因,阿托品等. (2)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 a. 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b.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氨力农, 米力农(是前者10~20倍) 重症心衰短期应用.
4. 心脏移植.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
患病率: 高血压:5.11%(50年代) →7.73%(70~80年代) →11.88%(90年代) 接 近世界水平
构成比: 50~80年代 风心病 80年代后 冠 心病.
[诊断]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内容包括侵入性及 非侵入性.
[预后]
影响劳动力
心脏性猝死: 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章 总论 循环系统: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 体液装置. 循环系统疾病:心脏和血管,合称心血管病. [死亡率] 从80年代开始即占人口总死亡率第 一位.是常见病.
[分类]
一 病因 先天性心血管病(先心病)
心病等
后天性心血管病:冠心病, 高心病, 风
二 病理解剖: 心脏病(心内膜病,心肌病,心包疾 病及大血管疾病,动脉硬化,动脉瘤,血管炎,夹层, 血栓形成)
内科学(第9版)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全

• 内科学(第9版)
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ACEI、ARB、β受体拮抗剂、扩血管药、利尿剂、α-受体拮抗剂、正性肌力药物、调脂类药物、抗心 律失常药、钙通道阻滞剂、抗栓药物
(二)介入治疗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2.射频消融术(cathe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冠状动脉
• 内科学(第9版)
一、心脏的解剖和生理
(一)心肌细胞生理特性 (二)心肌动作电位 (三)压力容积曲线变化
• 内科学(第9版)
(二)心肌动作电位
1.除极过程(0相) 2.复极过程 ①1期(快速复极初期) ②2期(平台期) ③3期(快速复极末期) ④4期(静息期)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离子转运示意图
第一章
总论
一、心脏的解剖和生理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 内科学(第9版)
重点难点
掌握 心血管系统的解剖 心血管系统的生理 心血管疾病常用的诊断方法
熟悉 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 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了解 心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
• 内科学(第9版)
(一)心脏结构 (二)心脏传导系统 (三)冠状动脉
• 内科学(第9版)
➢ 侵入性检查 1.右心导管检查 2.左心导管检查:左心导管检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3.心脏电生理检查 4.腔内成像技术:心腔内超声,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5.血管狭窄功能性判断: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 6.心内膜和心肌活检 7.心包穿刺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学大纲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的主干课程,根据现代医学分类方法,将西医疾病与相对应的中医病证分为十一章,分别讨论疾病的概念、病因病理、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思路及中西医治疗。
目的:使学生掌握西医内科学和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了解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掌握中医辨证论治。
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知识诊断、治疗及防治临床常见疾病。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必须修完中医基础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西医基础课程〔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三、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充分认识和研究中、西医基础理论和临床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方式,使中、西医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解决内科临床问题。
四、课程学时分配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共216学时,其中理论课时189学时,临床见习课时27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教学内容]一、介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二、介绍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
0.5学时第二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目的要求]掌握本病定义、临床表现与分类、诊断要点、西医治疗措施及中医辨证施治。
本病中医病因病机、中医疾病鉴别诊断。
熟悉本病的西医病因、病理。
了解[教学内容]一、介绍本病的概念二、介绍本病的病因病理。
主要病原体。
一般病理改变。
三、中医病因病机。
正气不足,外感六淫之邪,邪郁卫表,肺失宣肃。
四、主要分类与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鉴别诊断。
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的鉴别,与急性传染病前驱期的鉴别。
六、治疗思路。
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抗病毒无特效药物,继发细菌感染时可以使用抗菌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心脏的解剖和生理——心脏的生理 (一)心肌动作电位
除极过程(期)
复极过程 期(快速复极期)
期(平台期) 期(快速复极末期) 期 (静息期)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症状、体征和实验室 检查
• (一)症状
•
发绀、呼吸困难、胸痛、心悸、水肿、昏厥、咳嗽、
头痛、头昏或眩晕、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少尿、咯血、
(二)心脏传导系统
✓窦房结 ✓房室结 ✓房室束 ✓浦肯野纤维
一、心脏的解剖和生理——心脏解剖
(三)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
✓左主干: 有时发出中间 支 ✓左前降支: 室间隔支、 对角支 ✓回圆旋锥右支冠支状:动脉钝()缘支
窦房结动脉 锐缘支 后降支 左室后支
一、心脏的解剖和生理——心脏解剖
(三)冠状动脉
• (二)侵入性检查— —腔内成像技术
心腔内超声() 血管内超声()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辅助检查
• (二)侵入性检查——心内膜和心肌活检
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基础,是最为重要和首选的方法之一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剂制剂
β受体拮抗剂
抗心律失常药物
α受体拮抗剂
内分泌)
一、心脏的解剖和生理——心脏解剖
(一)心脏结构:空腔器官,四个腔 左右心房、左 右心室
一、心脏的解剖和生理——心脏解剖
(一)心脏结构:空腔器官,四个腔 左右心房、左
右心室
右心房
左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
一、心脏的解剖和生理——心脏解剖
(一)心脏结构:瓣膜
肺动脉瓣
主动脉瓣
二尖瓣
三尖瓣
一、心脏的解剖和生理——心脏解剖
抽搐、声音嘶哑等。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症状、体征和实验室 检查
(二)体征 视诊:呼吸状况(端坐呼吸等)、紫绀、贫血、颈静脉怒张、水肿等。
此外有提示意义的体征如: 环形红斑、皮下结节——风湿热 两颧紫红——二尖瓣狭窄及肺动脉高压 皮肤黏膜瘀点、结节、点等——感染性心内膜炎 杵状指——右向左分流的先心病
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介入治疗
.射频消融术:快速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
房室旁道及房室结双径路引起的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
室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
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经皮封堵术:
创伤小、康复快,效果 可以和外科修补术相媲美
✓触诊:心尖搏动异常、毛细血管搏动征、颈 静脉充盈或异常波动、脉搏的异常变化、肝 颈静脉回流征、肝脾大、下肢肿等 ✓叩诊:心界增大 ✓听诊:心音的异常变化、额外心音、心脏杂 音、心包摩擦音、心律失常征、肺部啰音、 周围动脉的杂音和枪击音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 查
• (三)实验室检查 • 动脉粥样硬化:血脂 • 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心肌酶谱 • 心力衰竭:脑钠肽 • 风湿性心脏病:抗“”、血沉、反应蛋白 • 酸感及染抗性体心检脏查病:体液的微生物培养、血液细菌、病毒核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辅助检查
• (一)非侵入性检查——线胸片、、、、心脏核医学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辅助检查
诊断先心病
• (二)侵入性检查——右心导管检查
判断手术适应症
评估心功能状态
床旁血流动力学检测用于 (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休克等) 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危重患者
(一)右房压力() (二)右室压力() (三)肺动脉压力() (四)肺小动脉嵌压() (五)连续压力曲线
按作用机制分类 利尿剂
扩血管药
调脂药物
正性肌力药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降压药 治疗冠心病的药物
按具体疾病治疗分类
抗凝抗栓药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已成为冠心病治疗 最常用
最成熟
技术
最有前途 的
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介入治疗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
•
一、心脏的解剖和生理——心脏的生理 (一)压力容积曲线
✓心室收缩期 期
✓ 射血期
✓ 射血期
等容收缩 快速 减慢
✓心室舒张期 等容舒张期
✓
快速充
盈期
✓
减慢充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辅助检查
• (一)非侵入性检查——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运动负荷试验
动态心电图 (监测)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辅助检查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辅助检查
• (二)侵入性检查——心脏电生理检查
✓记录心内电图、标测心电图、应用电脉冲刺激——研究和诊断心律失常 ✓窦房结、房室结功能评价 ✓预激综合征旁道定位 ✓室上速和室速机制研究及治疗方案的拟定 ✓起搏器的选择和临床功能参数的选定 ✓导管消融治疗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辅助检查
• (一)非侵入性检查——血压测定
✓诊所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意义 ——早期高血压的诊断 鉴别原发性、继发性和难 治性 指导合理用药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辅助检查
• (一)非侵入性检查——心脏超声
型超声心动图 二维超声心动图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经食道超声 心脏声学造影 实时三维心脏超声
.心脏瓣膜的介入治疗:
球囊扩张、瓣膜植入、 瓣膜修补
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其他治疗
干细胞移植 血管新生治疗 基因治疗
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外科治疗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心脏瓣膜修补及置换术 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 心包剥离术 心脏移植术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章 总论
大姚县人民医院心内 科
• 心脏的解剖和生理
主 要 •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内 容 •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心血管系
动力系统
循环系统组成
心脏 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
循环系统、组室成束
动脉
支、蒲体肯循野环氏纤维
血管 静脉
肺循环
毛细血管
冠脉循环
调节血液循环 的神经体液( 心房肽、内皮素、内皮舒张因子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辅助检查
(二)侵入性检查——左心 导管检查
左心导管检查:逆行至主 动脉、左心室等处进行压 力测定和心血管造影,了 解左室功能、室壁运动、 心腔大小、主动脉瓣及二 尖瓣功能、发现主动脉、 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肾 动脉、髂总动脉病变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目 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