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_分子动理论分子热运动

合集下载

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

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

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热运动是物质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在空间中无规则的运动。

热运动是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是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状态。

分子动理论是描述物质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在空间中无规则的运动的理论。

分子动理论是描述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的理论。

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是密切相关的,热运动是分子动理论的基础,分子动理论解释了热运动的本质。

热运动是物质微观粒子在空间中无规则的运动。

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不断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固体中的微观粒子在固定的位置上做微小的振动运动;液体中的微观粒子在液体中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气体中的微观粒子在气体中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热运动是物质微观粒子的固有属性,是物质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动理论是描述物质微观粒子在空间中无规则的运动的理论。

分子动理论认为,物质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在空间中不断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分子动理论认为,物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是由于微观粒子之间的碰撞和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分子动理论解释了物质的热性质、热传导、热膨胀等现象,揭示了物质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热运动是分子动理论的基础,分子动理论揭示了热运动的本质。

热运动是物质微观粒子的固有属性,是物质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动理论认为,物质微观粒子在空间中不断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这种热运动是由于微观粒子之间的碰撞和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相互印证,相互支持,共同揭示了物质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

总之,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是密切相关的,热运动是分子动理论的基础,分子动理论解释了热运动的本质。

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相互印证,相互支持,共同揭示了物质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

研究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有助于深入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有助于揭示物质的运动规律和行为,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热运动》 知识清单

《分子热运动》 知识清单

《分子热运动》知识清单一、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1、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常见的物质,如氧气、水、酒精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的大小分子的直径非常小,通常以 10^(-10) 米为单位来度量。

例如,水分子的直径约为 4×10^(-10) 米。

3、分子的运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被称为分子热运动。

二、分子热运动的表现1、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例子:在房间里打开一瓶香水,很快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将墨水滴入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会变黑。

(3)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也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2、布朗运动(1)定义: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所做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2)特点: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它反映了液体或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三、影响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因素1、温度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运动速度加快。

例如,将冷水加热,水中的分子运动更加活跃。

2、物质的状态在相同温度下,气体分子的热运动比液体和固体分子更剧烈。

因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小,分子更容易自由运动。

四、分子间的作用力1、引力分子间存在引力,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引力表现明显。

例如,固体很难被拉伸,就是因为分子间引力的作用。

2、斥力分子间也存在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很小时,斥力表现明显。

例如,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就是因为分子间斥力的作用。

3、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1)当分子间距离 r = r₀时(r₀约为 10^(-10) 米),引力和斥力相等,分子处于平衡状态。

(2)当 r < r₀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表现为斥力。

(3)当 r > r₀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阶段专题六分子动理论气体及热力学定律

阶段专题六分子动理论气体及热力学定律

分子动理论的发展历程
19世纪初
1857年
科学家开始提出分子概念,并尝试用分子 来解释物质的性质。
克劳修斯提出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认为物质的性质是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和运动所决定的。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能够直接 观测到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进一步证 实了分子动理论的正确性。
THANKS
感谢观看
量子力学的提出和发展,为分子动理论提 供了更深入的理论基础。
02
气体分子运动论
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01
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概念
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这种运动具有统计规律性。
02
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特征
分子的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不断变化,分子之间相互碰撞频繁,每个分
子的运动轨迹都是无规则的。
03
热力学定律及其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
定义
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 ,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 量不能凭空产生或消失,只能从 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应用
在热力学中,热力学第一定律用 于描述系统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是分析各种热力学过程的基础。
热力学第二定律
定义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自发过程中,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不可能自发地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 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应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机效率的限制, 也是分析自然过程方向和极限的重要 依据。
热力学第三定律
定义
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绝对零度是不可能达到的,而且物质的熵在绝对零度时 为零。
应用
热力学第三定律在制冷技术、低温物理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也是研究物质相变 和化学反应等过程的重要基础。

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

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

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热运动是物质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在温度作用下的无规则运动。

分子动理论是描述物质微粒行为的一种理论,它认为物质是由大量微观粒子构成,并且这些微观粒子通过无规则碰撞而形成热运动。

本文将从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的关系、实验验证、热力学和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的关系热运动是分子动理论的基础,分子动理论是描述和解释热运动现象的理论框架。

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微粒具有质量和速度,它们在空间中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通过碰撞相互作用。

热运动的性质可以通过分子速度和能量分布以及碰撞频率等参数来描述。

例如,在高温下,分子的平均速度和能量增加,碰撞频率也增加,导致热传导、扩散等过程加快。

分子动理论为我们理解和解释热力学现象提供了基础。

根据宏观物理学,温度是描述热状态的一个量,而根据分子动理论,温度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分子的平均动能。

因此,热运动和温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之间的关系,科学家们开展了许多实验研究。

其中最著名的实验之一是布朗运动实验。

19世纪末,生物学家罗伯特·布朗观察到在显微镜下悬浮于液体中的颗粒不断做无规则抖动。

他解释这种现象是因为液体中的分子对颗粒产生了随机碰撞推挤的结果。

这个实验成果验证了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之间的关系,并为后来更深入地探索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提供了基础。

熵与热力学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也是热力学中重要概念之一。

根据分子动理论,系统微粒的无序运动对应于系统的高熵状态。

而熵增加往往与能量传递、物质扩散等过程相关。

根据统计力学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可以推导出系统的熵与分子自由度、能量分布等参数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些方法解释和预测热力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例如相变、化学反应速率等。

工程应用除了在基础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外,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还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

材料科学:在材料科学中,认识到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专题7.2 分子的热运动

专题7.2 分子的热运动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第2节分子的热运动一、扩散现象1.对扩散现象的认识(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产生原因:由物质分子的运动产生。

(3)发生环境:物质处于固态、液态和气态时,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4)意义:证明了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5)规律: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6)应用: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分子的扩散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来生产半导体器件。

2.影响扩散现象明显程度的因素(1)物态①物质的扩散现象最快、最显著。

②物质的扩散现象最慢,短时间内非常不明显。

③物质的扩散现象的明显程度介于气态与固态之间。

(2)温度:在两种物质一定的前提下,扩散现象发生的明显程度与物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显著。

(3)浓度差:两种物质的浓度差越大,扩散现象越显著3.分子运动的两个特点(1)永不停息:不分季节,也不分白天和黑夜,分子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无规则:单个分子的运动无规则,但大量分子的运动又具有规律性,总体上分子由浓度大的地方向浓度小的地方运动。

二、布朗运动1.对布朗运动的认识(1)概念: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不停地做。

(2)产生的原因:大量液体(或气体)分子对悬浮微粒撞击的不平衡造成的。

(3)布朗运动的特点:永不停息、无规则。

(4)影响因素: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

(5)意义: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气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2.影响因素(1)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悬浮微粒越小,某时刻与它相撞的分子数越少,来自各方向的冲击力越不易平衡;另外微粒越小,其质量也就越小,相同冲击力下产生的加速度越大。

因此,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2)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温度越高,液体分子的运动(平均)速率越大,对悬浮于其中的微粒的撞击作用也越大,产生的加速度也越大,因此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3.实质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固体微粒的运动。

13.1 分子热运动(复习讲义)(解析版)

13.1 分子热运动(复习讲义)(解析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物质的构成及分子动理论★ 2 216二扩散现象★ 3 3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3 3一、物质的构成及分子动理论:1.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2.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固体分子排列整齐,气体分子可以到处流动。

【例题1】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核组成B.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答案】C【解析】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且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比质子中子还小的微粒还有夸克。

故选:C。

【变式1】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证明了()A.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B.原子是可以再分的C.质子是可以再分的 D.中子是可以再分的【答案】B【解析】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从而证明原子是可分的;故选:B。

【例题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A.10﹣4米 B.10﹣6米 C.10﹣8米 D.10﹣10米【答案】D【解析】解:根据分子的动理论可知,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或原子组成,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

故选:D。

【变式2】分子是自然界中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宏观世界的物质都是由粒子组成。

以下粒子中: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病毒,不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分子直径的尺度其数量级为10﹣10m=0.1(填写单位),现在流行的新冠病毒直径约为10﹣7m。

【答案】化学;病毒;nm。

【解析】解:分子是自然界中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病毒不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直径的尺度其数量级为10﹣10m=0.1nm。

故答案为:化学;病毒;nm。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人教版)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人教版)

第1节:分子热运动知识点精析1.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

(2)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间距离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也容易被压缩。

液体间分子之间距离比气体小,比固体大,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考点概览1.考点解析分子热运动是本章基础,也是物质分子了解物质分子运动规律的基础。

分子热运动可以从许多生活中的现象中提现出来,如扩散现象、物质三态的物理性质等。

本节主要知识点有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考点主要集中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两个方面;主要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并以选择题居多。

从历年中考来看,从现象解释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物质三态和分子热运动的关系等。

2.中考题型分析纵观各地中考考纲和近三年考卷来看,对本节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分子热运动上,对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考查也不容忽视;常见考查方式是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对分子热运动进行判断等。

此部分考题不多,一般在一个题目或者和其他知识点结合组成一个题目,分值在1-3分之间,平均分值在1.5分左右。

本节考点在2019年中考物理试卷中出现概率还会很高,也会延续以前的考查方式和规律,不会有很大变化。

考查思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2)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现象;(3)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现象等。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常考热点分子无规则热运动选择题或填空题较多,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现象一般考点分子之间作用力选择题和填空题较多,用规律解释现象冷门考点对组成物质的分子理解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对物质结构的理解典例精析★考点一:分子热运动◆典例一:(2018·东营)水煎包是东营特色名吃,其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嫩软,皮薄馅大,香而不腻。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1章 分子动理论 3.分子的热运动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1章 分子动理论 3.分子的热运动

知识点三 分子的热运动
【问题引领】
一般的分子热运动的速率很大,大多在200 m/s到600 m/s之间,但是,对于放 在一个宽度只有几米的房间里的香水,打开瓶塞后,房间里的人要过一会儿 才能闻到香味。为什么? 提示:虽然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比较大,但由于分子运动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并且与空气分子不断碰撞,因此要闻到足够多的香 水分子,必须经过一段时间。
【归纳提升】
1.影响扩散现象的明显程度的因素 (1)物态:扩散现象发生时,气态物质的扩散现象最快最显著,液态物质次之, 固态物质的扩散现象最慢,并且短时间内非常不明显。 (2)温度:在两种物质一定的前提下,扩散现象发生的明显程度与物质的温 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3)浓度差:扩散现象发生的明显程度还与两种物质的浓度差有关,浓度差 越大,扩散现象越明显。
【归纳提升】
1.对热运动的理解 (1)所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指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每个分子的运 动速度无论是方向还是大小都在不断地变化。大量分子的运动是十分混 乱的,也就是说是无规则的。 (2)热运动是对大量分子而言的,对个别分子无意义。 (3)虽然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受到温度影响,但分子的运动永远不会停息。
【变式训练1】 下列关于扩散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衣服时,洗衣粉撒入水中,发生了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斥力作用 C.利用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运动采用了转换法 D.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他元素 答案:B
解析:洗衣服时,洗衣粉撒入水中,是不同的两种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 入对方的现象,属于扩散现象,故A正确;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 规则运动,还体现了分子间有间隙,不能说明分子间有斥力作用,故B不正确; 转换法是将不容易观察的现象转换成容易观察的现象的一种物理研究方 法,分子的运动肉眼不能观察到,但可以根据扩散现象来研究分子的运动, 所以利用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运动采用了转换法,故C正确;分子是在不停 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因此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 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他元素,故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模块热学篇(高中物理)第九章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气体气体、热力学定律气体、热力学定律单分子油膜法气体压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温度是物体的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物体的内能Ⅰ1、去掉说明。

2、由原来的八、九两个板块合为一个。

3、“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永动机不可能”、“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是增加的。

4、原“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三种变化、气态图象”等删掉。

5、原“能量的开发和利用”改为“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2007全国理综I·16全国理综Ⅱ·14北京理综·16四川理综·14上海物理·11上海物理·20天津理综·20广东物理·9广东物理·10江苏物理·1江苏物理·10重庆理综·21海南理综·六气体密度、冲量、内能做功、气体的内能控制变量法做功、气体的内能气体压强气体状态变化内能、能量守恒气体状态方程内能、功能区别分子动理论内能、热传递内能热学综合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量、能量守恒定律2006 全国卷I·18全国卷II·21江苏物理·1广东物理·4、8重庆理综·16北京理综·15四川理综·19天津理综·14压强的微观解释、分子力做功气体状态变化的微观意义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定律分子热运动及压强的微观意义内能、热力学第二定律高考对本章的命题热点多集中在分子动理论【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分子动能和势能)】、估算分子大小和数目(分子个数、体积、质量等的计算)、单分子油膜法、内能、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温度、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等,题型多为选择题,命题特点多为本章内容的单独命题,由于去掉了理想气体的等温、等容、等压变化,气体图象问题等,少数题目可能与力学、电学等简单组合。

由于受卷面长度的控制,如果要考,热学也可能只有一个题(6分)。

结合2003年考纲修改后的情况,在复习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①注重从实验和模型来建立物理图景②注重运用科学的估算和模型化的思维方略③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近年命题的热点,值得特别关注。

④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微观的方法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⑤关于气体压强、体积、温度间的关系是Ⅰ级要求,有可能计算气体的压强。

专题一分子动理论●考点聚焦●●网络知识结构●分子动理论热和功物体的内能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物体的内能: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气体气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温度、体积的关系●基础知识落实●1.分子运动论基本内容是:(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阿伏伽德罗常数N A= 6.0×1023 mol--1,分子直径的数量级d= 1.0×10-10m 。

3.布朗运动本身不是分子运动,却反映了液体内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4.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引力等于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斥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引力起主要作用。

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增大而减小,斥力减小的更快。

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5.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

知识点一、分子动理论的内容: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知识点二、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分子概念:(1)分子概念:是构成物质并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它可由单个原子组成,也可能由多个原子组成。

(3)在热学中由于原子(构成金属的微粒)、离子(组成化合物的微粒)、或分子(组成有机物的微粒)做热运动时遵从相同的规律,所以统称为分子。

2、分子体积:(1)分子模型:分子的大小计算有两种模型:① 一是球形模型,对于固体和液体,可以认为它们的分子是一个个紧挨着的球,可用306πV d =直接估算出分子体积;② 二是立方体模型,对于气体,由于分子间空隙很大,可用30V d =估算出的是一个分子所占据的体积(活动的空间).正方体的边长即为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作为分子直径数量级的估算,利用两种模型均可,但我们一般取第一种模型. (2)单分子的油膜法:① 分子直径的估测——单分子油膜法:单分子油膜法粗测分子直径的原理,类似于取一定量的小米,测出它的体积V ,然后把它平摊在桌面上,上下不重叠,一粒紧挨一粒,量出这些米粒占据桌面的面积S ,从而计算出米粒的直径SVd =. 这只是一个物理模型,事实上,分子的形状非常复杂,并不真是个小球,而且分子间存在空隙。

所以仅是一种粗略的测定.② 用单分子油膜法测得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

物理学中测定分子大小的方法有许多种,用不同的方法测出的分子大小并不完全相同,但数量级是一样的,均为10-10m 。

③ 注意:除一些有机物质的大分子外,一般分子的直径数量级为10-10m ,以后无特别说明,我们就以10-10m 作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3、分子质量:分子质量很小,一般分子质量数量级为:10-27~10-26kg 。

4、阿伏加德罗常数:(1)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1摩尔(mol )任何物质所含的微粒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 6.02×1023mol -1.(2)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 ① 已知物质的摩尔质量M A ,可求出分子质量AAA A N V N M m ρ==0.(V A 为摩尔体积ρ为物质的密度)分子质量数量级为10-27~10-26kg 。

② 已知物质的量(摩尔数)n ,可求出物体所含分子数N ,N = n ×N A .③ 已知物质的摩尔体积V A ,可求出分子的体积V 0,V 0 = V A /N A .分子体积的数量级为10-30m . ④ 在利用上述关系式进行计算时,有些数据的数字太大(如阿伏加德罗常数),有些数据的数字又太小(如分子的直径和质量等),为了书写方便,习惯上用科学计数法写作10的乘方,如3.0×10-10m 、6.02×1023mol -1等,我们称10的乘方(10-10、1023等)为“数量级”.对于分子的大小和质量,只要粗略地了解它的数量级就可以了.【释例1】只要知道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估算气体中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B 〗A .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质量B .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C .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质量和体积D .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 【解析】【点评】【变式】把冰分子看成球体,不计冰分子间空隙,则由冰的密度ρ= 9×102kg/m3可估算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B〗A.10-8m B.10-10mC.10-12m D.10-14m【解析】【点评】知识点三、分子的热运动:1、理论基础:各种物质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扩散现象:(1)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2)扩散是物质分子的彼此迁移和物质分子运动的结果;(3)扩散的结果是使物质分布趋于均匀,分子的运动就是要打破一切不均衡性;(4)从浓度处向浓度小处扩散;(5)扩散快慢的决定因素:①扩散现象随温度的升高而日趋明显;②扩散快慢与物质本身结构性质有关:分子结构紧密、相互作用力大,扩散就慢;(6)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发生;(7)扩散现象直接说明了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8)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由间隙;(9)扩散现象具有不可逆性;(10)扩散现象的应用: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在半导体材料中掺入一些其他元素来制造各种元件等;【释例1】扩散现象说明了〖 C 〗A .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B .分子间相互排斥C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D .不同分子间可相互转换 【解析】 【点评】【释例2】装有无色空气的广口瓶倒扣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上,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抽去玻璃板,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上下两瓶气体的颜色变得均匀一致。

设环境温度不变,抽去玻璃板后两个广口瓶接触严密不漏气。

有关这个实验现象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该实验可以证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B.该过程瓶内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不变C.该过程外界对瓶内气体不做功,瓶内气体对外界也不做功D.该实验证明扩散现象是有方向性的 【解析】 【点评】【释例3】观察图中的四组图片,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图是( )A .1cm 3水中有3.35×1022个水分子B .肥皂膜实验空气NO 2【解析】 【点评】【释例4】图中展示了两个物理实验,写出它们所反映的物理原理或规律.甲图: ; 乙图: 。

【解析】 【点评】甲3、布朗运动:(1)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微粒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它首先是由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在1827年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时发现的.(2)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大量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时,对悬浮在其中的微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简言之:液体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3)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固体微粒的大小和液体的温度.固体微粒越小,液体分子对它各部分碰撞的不均匀性越明显;质量越小,它的惯性越小,越容易改变运动状态,所以运动越激烈;液体的温度越高,固体微粒周围的流体分子运动越不规则,对微粒碰撞的不均匀性越强,布朗运动越激烈.(4)布朗运动本身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但它反映了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注意】(1)任何固体微粒悬浮在液体内,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做布朗运动.(2)悬浮在气体中的微粒(足够小,一般数量级在10-6m)也存在布朗运动,它是由大量气体分子撞击微粒的不平衡性所造成的,反映了气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布朗运动中固体微粒的运动极不规则.实验得出的每隔一定时间微粒所处位置的连线,不是固体微粒的运动轨迹.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的区别:(1)产生的条件:①布朗运动:固体微粒(足够小)悬浮在液体中,也可在气体中;②扩散现象:两物质相互接触,在固、液、气中都可发生(2)影响快慢的因素:①布朗运动:温度的高低和微粒的大小;②扩散现象:温度的高低;(3)现象的本质:①布朗运动:固体微粒的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②扩散现象:是分子的运动;(4)共同点和不同点:①共同点:它们都证实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②不同点:布朗运动永不停止,扩散现象会停止;【释例1】布朗运动是说明分子运动的重要实验事实,则布朗运动是指〖C〗A.液体分子的运动B.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运动C.固体颗粒的运动D.液体分子与固体分子的共同运动【解析】【点评】【释例2】有关布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DE)A.布朗运动反映了大量分子的无规律运动B.布朗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了分子的运动C .液体的温度越低,布朗运动越显著D.液体的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E.悬浮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F.悬浮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显著【解析】【点评】【例题3】下面两种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都是错误的,试分析它们各错在哪里.(1)大风天常常看到风沙弥漫、尘土飞扬,有时在室内也能看到漂浮在空气中尘埃的运动,这些都是布朗运动?(2)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对固体小颗粒的撞击引起的,固体小颗粒的体积越大,液体分子对它的撞击越多,布朗运动就越显著?【解析】(1)能在液体或气体中做布朗运动的微粒都是很小的,一般数量级在10-6m,这种微粒是肉眼看不到的,必须借助于显微镜,风天看到的灰沙尘土都是较大的颗粒;另外,它们的运动基本上属于在气流作用下的定向移动,而布朗运动是受气体分子撞击引起的无规则运动.所以,它们的运动不能称为布朗运动.(2)布朗运动的确是由于液体(或气体)分子对固体微粒的碰撞引起的,但只有在固体微粒很小,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对它的碰撞不均匀才引起它做布朗运动.因此正确的说法是:固体微粒体积越小,布朗运动就越显著,如果固体微粒过大,液体分子对它的碰撞在各个方向上接近均匀的,微粒就不会做布朗运动了. 【点评】对基本知识要认真理解牢固掌握,这也是高考的基本要求.生活中应多观察、多思考,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联系,分析实际问题,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分析能力.【释例4】(2009北京理综·13)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