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1-2)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内能》word教案
分子动理论-教案

分⼦动理论-教案⼀、分⼦动理论的三个观点 1.物体是有⼤量的分⼦组成的这⾥的分⼦是指构成物质的单元,可以是原⼦、离⼦,也可以是分⼦。
在热运动中它们遵从相同的规律,所以统称为分⼦。
⼀般情况来说,除有机物质的⼤分⼦外,分⼦直径的数量级均为10-10m .(1)这⾥建⽴了⼀个理想化模型:把分⼦看作是⼩球,所以求出的数据只在数量级上是有意义的。
⼀般认为分⼦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
(2)固体、液体被理想化地认为各分⼦是⼀个挨⼀个紧密排列的,每个分⼦的体积就是每个分⼦平均占有的空间。
分⼦体积=物体体积/分⼦个数。
(3)⽓体分⼦仍视为⼩球,但分⼦间距离较⼤,不能看作⼀个挨⼀个紧密排列,所以⽓体分⼦的体积远⼩于每个分⼦平均占有的空间。
每个⽓体分⼦平均占有的空间看作以相邻分⼦间距离为边长的正⽴⽅体。
(4)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mol -1,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
它把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体积这些宏观物理量和分⼦质量、分⼦体积这些微观物理量联系起来了。
(纳⽶技术1nm =10-9m)2.分⼦的热运动物体⾥的分⼦永不停息地做⽆规则运动,这种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通常把分⼦的这种运动叫做热运动。
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可以很好地证明分⼦的热运动。
⑴扩散现象是两种不同物质接触时,没有受到外⼒影响⽽能彼此进⼊到对⽅⾥去的现象。
扩散现象是分⼦的直接运动形式。
⽓体、液体和固体都有扩散现象。
扩散快慢除和温度有关外,还和物体的密度差、溶液的浓度有关。
物体的密度差(或浓度差)越⼤,扩散进⾏得越快。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体)中的微粒所做的⽆规则运动,其运动的激烈程度与微粒的⼤⼩和液体(或⽓体)的温度有关,微粒越⼩,液体温度越⾼,布朗运动越明显。
注意:微粒的尺⼨⼀般在710-~610-m ,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布朗运动,⽤眼睛直接看到的微⼩颗粒(如灰尘)则不做布朗运动。
(2)布朗运动与扩散现象是不同的现象,但也有相同之处。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第1节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如分子的体积、质量、运动状态等。
2.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等。
3.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如扩散、压缩、热胀冷缩等。
2.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详细讲解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等观点,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内能的概念:阐述内能的定义,即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同时,介绍内能与温度、压强等物理量的关系。
4.分子动理论的应用:举例说明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扩散、压缩、热胀冷缩等现象。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阶段,我将设计以下题目:
1.选择题:针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设计选择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计算题:设计与内能相关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阶段,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3.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能力。
4.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他们对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心,具备初步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节的分子动理论,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面临以下挑战:
新课标人教版1-2选修一1.2《物体的内能》WORD教案5

物体的内能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1)知道分子的动能,分子的平均动能,知道物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2)知道分子的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知道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定性规律。
(3)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与哪个宏观量有关,能区别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
(4)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知道两者的区别。
2.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这节课中要让学生建立:分子动能、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热量等五个以上物理概念,又要让学生初步知道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关系。
因此,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能力。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在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关系的讲授中,渗透统计的方法。
在分子间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上和做功与热传递关系上都要渗透归纳推理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三个概念(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掌握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距离关系、热传递与功的关系)。
2.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势能曲线是教学上的另一难点。
三、教具1.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的演示实验:圆形玻璃筒、活塞、硝化棉。
2.幻灯及幻灯片,展示分子间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
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产生的。
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则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1.分子的动能、温度物体内大量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对于每个分子来说都有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由于物体内各个分子的速率大小不同,因此,各个分子的动能大小不同。
人教物理选修1-2课件:第一章本章优化总结

区别
共同点 联系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例2 关于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在气体、液体、固
体中发生 B.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是分子的运动 C.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是温度越高越明显 D.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是永不停息的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本章优化总结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知识体系构建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专题归纳整合
微观量的估算
1.宏观量与微观量的关系 M ρ Vm (1)分子的质量:m0= = . NA NA Vm M (2)分子的体积:V0= = . NA ρ NA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精讲精析】
物体的机械能和内能是两个完
全不同的概念。物体的动能由物体的宏观速率 决定,而物体内分子的动能由分子热运动的速 率决定,分子动能不可能为零,而物体的动能 可能为零,所以A、B选项不正确。物体体积
减小时,分子间距离减小,但分子势能不一定
减小,例如将处于原长的弹簧压缩,分子势能 将增大,所以C选项也不正确;
kg.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房间空气分子个数为 m0 58×6.02×1023 N = nNA = NA = -2 M 2.9×10 ≈1.2×1027 个. 每个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体积为 V0 45 V1 = = m3=37.5×10-27 m3. N 1.2×1027 个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5篇)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5篇)高二物理《内能》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2.知道内能的变化可以分别由功和热量来量度.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难点:对做功和热传递等效性的理解.三、教与学教学过程:我们知道,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对给定的物体其内能跟温度和体积有关,温度和体积的变化导致物体的内能变化,那么通过怎样的物理过程来达到物体内能的变化是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演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棉花,尽快压下活塞,可看到棉花燃烧起来.1.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演示】厚壁容器的一端通过胶塞插进一只灵敏温度计和一根气针;另一端有一可移动的胶塞(用卡子卡住),用打气筒慢慢向容器内打气,增大容器内的压强.当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读出灵敏温度计的示数,打开卡子,让气体冲开胶塞后,再读出该温度计的示数,实验时可以观察到,胶塞冲出容器后,温度计的示数明显变小.2.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二)热传递可改变物体的内能【演示】点燃酒精灯,将铁丝的一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让一名同学手握铁丝的另一端,一会就觉得发烫.此实验说明:热量从铁丝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这一端的温度升高了,内能增加了.1.热传递:没有做功而使内能改变的物理过程叫做热传递.做功使物体内能发生改变的时候,内能的改变就用功数值来量度.外界对物体做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对外界做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减少多少.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的时候,内能的改变是用热量来量度的.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增加多少;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物体的内能就减少多少.2.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3.做功和热传递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做功使物体的内能改变,是其他形式的能量和内能之间的转化(不同形式能量间的’转化)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改变,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同种形式能量的转移)【例1】金属制成的气缸中装有柴油与空气的混合物,有可能使气缸中柴油达到燃点的过程是()A.迅速向里推活塞B.迅速向外拉活塞C.缓慢向里推活塞D.缓慢向外技活塞【解析】物体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而且两者是等效的.迅速向里推活塞,外界对气体做功,而且没来得及进行充分热交换,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如果达到燃点即点燃,故A正确.迅速向外拉活塞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B错.缓慢向里推活塞,外界对气体做功,但由于缓慢推,可充分进行热交换无法确定温度情况,故C错.同理D错.正确答案是A.【例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质量的两种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内能增量一定相同B.一定量0℃的水结成0℃的冰,内能一定减少C.一定量气体体积增大,但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内能一定减少D.一定量气体吸收热量而保持体积不变,内能一定减少【解析】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相互作用的势能之和.相同质量的两种物体,分子数不同,初始温度及分子间相互作用都不尽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内能增量不一定相同,选项A不正确.0℃的水结成0℃的冰,既放出热量,又增大体积对外做功,因此,其内能一定减少,选项B正确.一定量气体经历绝热膨胀过程,对外做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减少,选项C正确。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word教案

教学重点
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学方法
讲述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媒体设计
师生活动
备注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二.引入新课
大家都有这方面的经验: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并,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是这样的 。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2)分析现象:瓶塞跳起是水蒸汽对瓶塞做功,那么水蒸气的内能就减小,温度就降低,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有雾的产生。
3.内能的改变可用做功来量度。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是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4.小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5.练习、布置做业。
板书设计
5.通过实例认识做功过程、热传递过程都是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热传递和内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
判定内能改变的方式
教学方法
讲述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媒体设计
师生活动
备注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1)什么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
教学反思
科目
物理
分子动理论教案

《分子动理论》教案(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4 、小雪同学在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在注射器筒内先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降筒内空气排除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嘴,再用力推活塞,如图所示,结果她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一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_______。
(选填“引力”、“斥力”)二、选择题1、小明在卧室里,闻到了妈妈在厨房炒菜的香味儿。
这个现象说明了( )A.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B.气体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C.气体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D.气体分子是非常小的2 、下列现象中,与分子运动有关的是()A .余音绕梁B .尘土飞扬C .人声鼎沸D .花香扑鼻3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春天:春江水暖鸭先知B .夏天:满架蔷薇一院香C. 秋天:数树深红出浅黄 D .冬天:纷纷暮雪下辕门4 、如图所示,上瓶内装有空气,下瓶内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将上下两瓶间的玻璃板抽掉后,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这个现象主要说明()A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 .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C .分子间有作用力D .分子有一定的质量☆教学反思1、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备课过程中尽量用直观的方法准备素材,想通过学生的直观感受帮助理解知识:演示墨水的扩散现象,观察颜色的变化、打开风油精瓶盖,闻气味、小米与花生豆的混合类比法、感受分子力模型的力的作用、视频展示物质三态结构模型,让学生从直观感受中获取知识。
2、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感受缺乏顺理成章,仍有些生硬,教学中还要更多地联系生活,尽量让学生起身体验,如:课前可布置学生自己观察墨水的扩散现象,给他们充足的、轻松的思考交流的时间,课堂上不会太突兀,又要从宏观世界来到微观世界,又要感受由现象及本质的方法。
3、能用实际器材演示实验不用软件模拟,酒精与水的混合等,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到世界的物质性、真实性。
人教物理选修1-2课件:第一章第二节

分子的势能有关.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要点探究讲练互动
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 变化关系
由图1-2-1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分 子间距离的关系可以看出:
图1-2-1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1.在任何情况下,分子间总是同时存在着引 力和斥力,而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则是
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新知初探自学导引
一、分子的动能 温度
1.分子的动能:分子由于_____________而具 热运动
有的能量. 2.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平均动能是物体里所有 平均值 分子动能的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3.温度的微观意义: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 平均动能 __________的标志.温度越高,表示分子热
体的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
子势能的总和,由物体的温度、体积决定, 与整个物体宏观机械运动的动能和势能无关, 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其动能增大,但内能不 一定增大,故B、C错;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当物体运动的动能减小时,其温度可能升高,
如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行,因摩擦生热,
动能减小温度升高,故D项正确. 【答案】 D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内能 机械能 对应的运 热运动(微观 机械运动(宏观运动 运动状态) 状态) 动形式 物体的机械运动的 物质的量、物 速度、离地高度(或 决定因素 体的温度和体 相对于零势能面的 积及物态 高度或弹性形变) 永远不能等于 一定条件下可以等 是否为零 零 于零 联系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举例 打开香水瓶 盖,提问:为 什么我们能闻 到香味?香料 分子是怎样进 入我们的鼻 子?
3.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间隙。 (2)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的引力和斥
力 用弹簧连着两个乒乓球模拟分子间的 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 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 等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 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 时,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 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分 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 固体较难被 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原因.
2、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迅速地压下活 塞,可看到硝 三、进行新 (1)演示实验:压缩空气引火实验。 化棉燃烧发出 课 出示压缩空气引火器, 简单介绍它的构造。 的火光。 取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干燥硝化棉,用镊子 把棉花拉得疏松一些,放入玻璃筒底。将 活塞涂上少许蓖麻油(起润滑和密封作用), 放入玻璃筒的上口。此时要提醒学生注意 观察筒内的棉花。迅速地压下活塞,可看 到硝化棉燃烧发出的火光。 (2)分析现象:组织学生议论"实验 对物体做 现象说明了什么 " ,从而得出压缩空气做 功,物体的内 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棉花 能就会增大。 燃烧。 (3)生活事例:实际这种现象在日常 生活中,同学们也遇到过。例如,在给自 行车轮胎打气时,打气筒也会变热,这也 是由于压缩空气的缘故。用其他的方法对 物体做功,也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摩擦生 热就是一个例子。让学生解释课本图 2-9、 图 2-11 的事例,并列举其他事例。 (4)归纳学生所举事例,得出对物体 做功,物体的内能就会增大。 同学们所举的事例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 增加,做功能不能使物体的内能喊小呢? 3、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的内能会减
第一课时 ② 内能的概念 教师活动设计
热水
温水
冷水
(2)实验表明什么(教师作适当启发)。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 动越激烈,物体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 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内能也常称为 热能。
观察并回答问 题
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 都具有)。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所具有 的能量,而机械能是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 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③ 学生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1)什么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的内能跟 学生回忆思考 什么有关? 回答。 一、复习 1、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同 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也就 是说当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时,它的内 二、引入新 能就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物体的温度, 课 同学们能够从生活实际上举出许多的事 例。今天我们先研究一种改变内能的方法 --做功。
演示实验:比 较红墨水在冷 水和热水中扩 散快慢实验
(当 r 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分子相 互作用力可忽略不计) 4.练习 5、思考题(能力提高) 扩散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
板书设计: 5.小结: (1)、分了动理论的内容: ①.物质由分子组成。 ②.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 规则运动。 ③.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2) 、 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 无规则运动,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练习设计: 1、练习册 课题 第二节 内能和热量(3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 3.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这改变。 4.使学生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事例; 5.知道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 6.能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 理现象。 7.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事例; 8.知道热传递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 9.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及热量的单位——焦耳 10.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内能的概念和其与温度有关。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 热传 递和内能改变的关系 内能,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 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 象 判定内能改变的方式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I)
学生活动设计 ①.物质由分 子组成。 1.机械能分哪些? ②.一切物体 2.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的分子都在不 3.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 停地做无规则 运动。 二.新课讲 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 ③.分子间存 授。 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 在着引力和斥 体的内能。 力。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 4、分子间有间 (1)演示实验, 隙
(让学生讨 论,并归纳回 答,教师作启 发诱导)
5.小结和课后练习。 6.五分钟测试和评析。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内能和热量 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 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 体的内能。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 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练习设计: 1、练习册
教学内容:
改变内能的方式
课题
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 1.知道分子运动论的内容。 2.知道扩散现象。 3.知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①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1、分子的 认识
分子运动论的内容。 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扩散形象的判断和解释 实验探究法 多媒体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新课引入。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 周围有空气、 石 学生体会、理 头、水等,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解
二.新课教学 1.分子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 分子直径:10 10 米=1 埃。
2、分子性 质的探究
2.分子运动 (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 则运动。 (2) 扩散现象: 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 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3)举例说明扩散现象:墨水滴入清水 中、闻到香味、放煤的墙角变黑、腌(炒) 菜变咸、糖放进水中水变甜等。 (4) 如何判断是否扩散: 可以这样认为: 发生扩散后的两种物质不会自动分开,也 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如果会自动分开或发 生了化学反应的则不是扩散。 如水变浊了、 扫地时尘土飞扬、铁生锈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