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语六下练习3 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3》教案

练习3教学目标:1、积累、运用关于笑的词语。
2、诵读与积累3、写好钢笔字4、口语交际5、写好毛笔字教学重点: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教学重点。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语文与生活》一、阅读《红楼梦》中描写笑的片段。
1、《红楼梦》中有一段描写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情节,十分精彩。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说说文中所描写的个人笑的形态。
2、读后交流。
(史湘云笑得喷饭,开朗活泼;林黛玉笑得叫哎呀,娇弱婉约;宝玉恃宠,贾母娇惯……众人各有其态。
)3、同样是笑,笑的形态各相同,仔细阅读有关句子,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4、自由读,想想这段关于笑得描写出自哪里?作者是谁?你了解他的什么?5、题目中说这段描写十分精彩,你们知道精彩在哪里吗?从这里你明白了什么?6、有感情朗读片段,脑中再现当时的情景。
二、选词填空1、指名读题,明确题意。
2、“讥笑、狞笑、微笑、冷笑、哄笑、大笑、苦笑“分别是怎样的笑?集体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填空。
4、订正:(1)大笑(2)哄笑(3)微笑(4)讥笑5、齐读句子。
三、照样子写词1、审题。
2、联系生活体验进行填写。
3、集体交流。
4、总结:笑有如此多的形态,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写笑的时候多观察多用心,把笑写得生动形象。
二、学习“诵读与积累”1、学生自由读。
2、你发现了什么?3、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4、你最喜欢哪个词?读给大家听。
5、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孙悟空是个怎样的人?6、齐读。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写好钢笔字1、审题。
2、读一读这段文字,从整体上观察一下行款布局,看一看每一个字的字行。
3、从这段话中找出难写的字,如“选、领、掌、能、帮、获“,讨论一下怎么写才好看。
4、描写钢笔字,要一边描红一边记忆,一气呵成,注意字距、行距的安排,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
5、反馈。
二、诵读与积累1、审题2、凭借工具书,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3、交流,利用《西游记》的有关情节,充分发挥想象,说说词语的大体意思。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教案(六)《练习三》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教案(六)《练习三》【教学要求】 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
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
3、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
4、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商量。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唤起学生对歌曲的记忆。
2、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己小声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查字典。
3、交流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4、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学生质疑、讨论。
(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
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
歌词中的“荡漾”应该怎样理解?(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故乡,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从诗中找一找,“我”难忘什么?补充想象,还有什么难忘的?(3)再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仅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4)想象着歌词描绘的境界,想象着风雪中驻守者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读诗。
5、再次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
6、学生试着吟唱歌曲。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钢笔字1、出示:区、臣、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
3、仔细看字帖,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1)笔顺。
(2)外框的形状要写得上窄下宽,底边要平稳。
(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临帖,在田字格内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6、反馈。
①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同学注意观察、评析。
②展示写得好的同学作业,进行评析、表扬。
③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1、读背成语。
(1)出示八个成语。
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懂的成语做个记号。
(2)交流朗读成语,纠正读错的字音。
(3)交流对八条成语的理解:或根据已学的课文、了解的人物来理解,如“才思敏捷、后生可畏”可联系前面学习的课文《少年王勃》;或根据著名人物的故事来加深印象,如理解“力透纸背”时可举怀素写字的例子;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造造句子,学会运用;或让学生根据平日里的课外阅读说说自己的感悟,如“风华正茂、出类拔萃” … …(4)再次朗读,加深印象。
最新新课标SJ苏教版 小学六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春季 第三单元 练习三 教案 教学设计

练习3教学目标:语文与生活①体会《红楼梦》中描写“笑”的一段的精妙之处,领悟同是写“笑”表达的方式却不同。
②积累、运用关于笑的词语。
2、诵读与积累熟读并背诵描写孙悟空的词语,体会人物性格。
3、写好钢笔字描红《读书要有选择》,注意行款整齐,字体工整。
4、口语交际漫话三国英雄。
5、写好毛笔字学写毛笔字“画”“闹”。
教学重点: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教学重点。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红楼梦》中描写“笑”的一段的精妙之处,领悟同是写“笑”表达的方式却不同。
2、积累、运用关于笑的词语。
3、熟读并背诵描写孙悟空的词语,体会人物性格。
教学重点:体会《红楼梦》中描写“笑”的一段的精妙之处,领悟同是写“笑”表达的方式却不同。
教学难点:积累、运用关于笑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教学《语文与生活》1、自由读,想想这段关于笑得描写出自哪里?作者是谁?你了解他的什么?2、题目中说这段描写十分精彩,你们知道精彩在哪里吗?从这里你明白了什么?3、完成练习,集体交流。
二、学习“诵读与积累”1、学生自由读。
2、你发现了什么?3、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4、你最喜欢哪个词?读给大家听。
5、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孙悟空是个怎样的人?6、齐读。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指导学生写好钢笔字、毛笔字。
教学重点:继续学习写包围结构的字。
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写好钢笔字1、观察字帖2、交流观察所得3、教师补充:诗歌书写应注意的问题4、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5、评比书写情况三、写好毛笔字1、复习毛笔字书写要点2、读帖①字形特点②笔画特点3、教师示范书写,讲解要点4、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5、评讲书写作业四、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第三课时口语交际:漫话三国英雄教学要求:学会在表演时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1、启发谈话:《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智勇双全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巨滑的曹操……同学们可以就自己熟悉的人物来说说。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练习3教案

3.我先请一个同学将这一段读一读。
现在谁来说说, 每个人是如何笑的?4.同是写笑, 每个人笑的又各不相同。
有的笑弯了腰, 有的笑岔了气, 还有的笑得要揉肠子。
可见当时刘姥姥的行为是多么地令人发笑。
4.因为人物的性格不同, 所以笑的方式也就不同。
下面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这个片段,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 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1~2人物来说说从她们的“笑”中, 你读出些什么?(史湘云: 性格开朗好爽, 不拘小节。
林黛玉: 娇弱, 经不起大笑, 都“岔了气”。
贾宝玉: 最得贾母宠爱, 一个“滚”反应了他受到了贾母娇惯的待遇。
王夫人:笑得忘情了, 她知道这场闹剧是王熙凤导演的, 但她不点破, 只是指着她。
薛姨妈: 本来想撑住的, 控制情感的, 虽然在这里最后笑得忘乎所以, 但还是可以看出她一贯的性格。
仆人: 不能像主子一样笑得肆无忌惮, 所以只能“躲”着, “蹲着”, 而且要忍着, 还不能忘了自己的职责, 服侍笑闹中的主子。
)5.看, 这一大段的描写, 作者虽然都是在描写笑, 但是通过对每个人不同的笑的描写, 惟妙惟肖地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以及他们的身份、地位。
这在我们写作中叫做“间接描写”。
而作者开始先写集体的笑, 而后再一一展开详细描述。
这叫做“点面结合”。
6.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片断, 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场景。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性地朗读, 达到欣赏美文的目的, 以及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生活运用1.在我们生活中, 也有各种各样的笑。
我们看书本60页, 我们先来看看“讥笑”“狞笑”“微笑”“冷笑”“哄笑”“大笑”“苦笑”这些笑各是怎样的笑。
请同桌之间相互表演一下这些笑。
2.各种各样的笑, 下面这些句子中该是什么笑呢?。
练习3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练习3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本文是关于练习3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要求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
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
3、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
4、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商量。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唤起学生对歌曲的记忆。
2、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己小声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查字典。
3、交流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4、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学生质疑、讨论。
(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
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
歌词中的“荡漾”应该怎样理解?(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故乡,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从诗中找一找,“我”难忘什么?补充想象,还有什么难忘的?(3)再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仅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4)想象着歌词描绘的境界,想象着风雪中驻守者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读诗。
5、再次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
6、学生试着吟唱歌曲。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钢笔字1、出示:区、臣、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
3、仔细看字帖,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1)笔顺。
(2)外框的形状要写得上窄下宽,底边要平稳。
(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临帖,在田字格内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6、反馈。
①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同学注意观察、评析。
②展示写得好的同学作业,进行评析、表扬。
③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1、读背成语。
(1)出示八个成语。
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懂的成语做个记号。
(2)交流朗读成语,纠正读错的字音。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练习3(附教案)

哈哈大笑 仰天)大笑 (捧腹)大笑 (开怀)大笑( 咯咯地笑 偷偷)地笑 (微微 )地笑 (浅浅)地笑( 笑得直不起腰 笑得( 合不拢嘴 ) 笑得( 前俯后仰 ) 流出了眼泪 ) 笑得(
除了我们刚才说到的几种笑,你能照样子再写 几个表示“笑”的词语吗?
哄堂大笑 笑逐颜开 笑容可掬 喜笑颜开 欢声笑语 眉开眼笑 嘻嘻哈哈 谈笑风生 嫣然一笑 笑里藏刀 嬉皮笑脸 满脸堆笑 破涕为笑 皮笑肉不笑 笑眯眯 笑嘻嘻 笑哈哈 偷笑 暗笑 干笑 怪笑 狂笑 狞笑 窃笑 奸笑
同是写笑,笑的神态各不相同。 仔细读读有关句子,你能想象出 当时的情景吗?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 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掌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 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哎哟;宝玉早 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着搂着宝玉叫“心肝”; 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 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 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 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 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 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姊妹 换衣裳的„„
练习3
玩个“我说动作你来做”的游戏
微笑
傻笑 捧腹大笑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 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掌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 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哎哟;宝玉早 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着搂着宝玉叫“心肝”; 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 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 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 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 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 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姊妹 换衣裳的„„
赵 云
血染征袍透甲红, 当阳谁敢与争锋! 古来冲阵扶危主, 只有常山赵子龙。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练 习 3 苏教版

练习3“语文与生活”的学习,主要是阅读《红楼梦》的精彩片段,在大家哈哈大笑的同时,说说大笑的理由。
阅读语句,展开联想,动作演示,了解人物的不同形态,模仿作家的表达手法,同时进行选词填空和写词填空的训练,加深对笑的不同形态及用词的把握能力。
“诵读与积累”是12个描写孙悟空形象的成语。
课前先布置预习,查阅工具书,读准字音,了解大意,结合《西游记》故事,发挥想象,理解巩固,加深积累。
“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要求表述清楚明白,语言通顺有条理,阅读情感鲜明突出。
1.阅读练习“语文与生活”中《红楼梦》的片段,了解各个人物笑的形态,想象当时的情景,增加习作积累。
进行选词填空的练习,体会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增强词语的积累。
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表示笑的词语,完成练习。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诵读与积累”,阅读理解并熟记12个成语,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丰富词汇量。
4.学写毛笔字。
5.“口语交际”的《漫话三国英雄》,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熟悉的三国英雄的故事情节,反映人物特点,表达情感。
【重点】通过诵读,结合背景资料,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词语积累。
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熟悉的三国英雄的故事情节,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难点】漫话三国人物,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写好钢笔、毛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1.语文与生活。
这一组练习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红楼梦》描写笑的片段,第二部分是选词填空,第三部分是填写笑的各种形态。
第一部分,《红楼梦》的片段主要是围绕众人笑的神态展开的,片段为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形态,笑中又尽显个人的性格。
如史湘云笑得喷饭,开朗活泼;林黛玉笑得叫哎哟,娇弱婉约;宝玉恃宠,贾母娇惯等等,众人各有其态。
教学时,可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读片段,然后再根据片段前的提示,让学生说说文中所描写的各人物笑的形态,接着让学生读读片段后的要求,联系有关句子及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当时的情景。
第二部分的选词填空,讲的也是不同笑的形态,可先让学生读读,联系生活想想,然后再根据体会填一填。
最新新课标SJ苏教版 小学六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春季 第三单元 练习三 教案教学设计

练习 3一、教学目标:1、语文与生活:阅读《红楼梦》描写笑的片断,联系生活体验描写笑的不同形式。
2、写好钢笔字:注意行楷运笔的活泼、简洁与保持字体工整、端正的关系,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
3、诵读与积累:积累12个描写《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词语。
4、口语交际:拓展阅读《三国演义》,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描述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三国英雄。
5、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重点:语文与生活三、教学难点:口语交际四、教具准备:小黑板五、教学时间:三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红楼梦》中描写笑的片断1、《红楼梦》中有一段描写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情节,十分精彩。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说说文中所描写的各人笑的形态。
2、读后交流3、同样是笑,笑的形态各不相同,仔细阅读有关句子,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4、有感情朗读片断,脑中再现当时情景。
二、选词填空1、指名读题,明确题义2、“讥笑、狞笑、微笑、冷笑、哄笑、大笑、苦笑“分别是怎样的笑?集体交流3、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填空4、交流订正5、齐读句子三、照样子写词1、审题2、联系生活体验进行填写3、集体交流4、总结第二课时一、写好钢笔字1、审题2、读一读这段文字,从整体上观察一下行款布局,看一看每一个字的字形3、从这段话中找出难写的字4、描写钢笔字,要一边描红一边记忆,一气呵成5、反馈二、诵读与积累1、审题2、凭借工具书,读准字音,了解大意3、交流,利用《西游记》的有关情节,充分发挥想象,说一说词语的大体意思4、整体吟诵,熟记成语5、用学习过的12个词语填空6、小结第三课时一、口语交际1、课前,老师请大家阅读《三国演义》,或重温看过的三国故事的电影、电视,并选择好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英雄作重点准备,说说三国英雄,做好准备了吗?2、课堂交流,漫谈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三国英雄。
要注意听,哪些地方讲得精彩?哪些地方讲得不够生动?3、评一评,谁漫谈的人物最形象生动,栩栩如生?4、读一读《三顾茅庐》中刘备、关羽、张飞之间的一段对话,边读边分析、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3
课时
3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阅读《红楼梦》描写笑的片断,联系生活体验描写笑的不同形式。
2、写好钢笔字:注意行楷运笔的活泼,简洁与保持字体工整、端2个描写《西游记》种孙悟空形象的词语。
4、口语交际:拓宽阅读《三国演义》,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描述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三国英雄。
3、练习临写。
4、反馈。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漫话三国英雄
关羽 曹操诸 葛亮等
教
后
记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预习要求
阅读《三国演义》
教学过程
旁注
第一课时
一、阅读《红楼梦》中描写笑的片断
1、阅读《红楼梦》中有一段描写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情节,十分精彩。
2、读后交流
3、同样是笑,笑的形态各不相同,仔细阅读有关句子,你能想像出当时的情景吗?
6、小结。
第三课时
一、口语交际
1、课前,老师请大家阅读《三国演义》,或重温看过的三国故事的电影、电视,并选择好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英雄作重点准备,说说三国英雄,做好准备了吗?
2、课堂交流,漫谈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三国英雄。要注意听,哪些地方讲得精彩?哪些地方讲得不够生动?
3、评一评,谁漫谈的人物最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4、读一读《三顾茅庐》中刘备、关羽、张飞之间的一段对话,边读边分析、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5、讨论、交流一下人物说话的语气、表情和动作,分角色表演。
6、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评议。
7、小结。
二、学写毛笔字
1、审题。
2、观察范字。
“画”字的三框儿呈下包上之势,“画”字的中间部分,须向下、向中间靠拢,外框取上展下收之势,位置不要太高。
4、总结:
第二课时
一、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读一读这段文字,从整体上观察一下行款布局,看一看每一个字的字形。
3、从这段话中找出难写的字,如“选、领、掌、能、帮、获”,讨论一下怎么写才好看。
4、描写钢笔字,要一边描红一边记忆,一气呵成,注意字距、行距的安排,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
5、反馈。
二、诵读与积累
4、有感情朗读片断,脑中再现当时情景。
二、选词填空
1、指名读题,明确题义。
2、“讥笑、狞笑、微笑、冷笑、哄笑、大笑、苦笑”分别是怎样的笑?集体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填空。
4、交流订正:(1)大笑(2)哄笑(3)微笑(4)讥笑
5、齐读句子。
三、照样子写词
1、审题。
2、联系生活体验进行填写。
3、集体交流。
1、审题。
2、凭借工具书,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3、交流,利用《西游记》的有关情节,充分发挥想象,说一说词语的大体意思。
4、整体吟诵,熟记成语。
5、用学习过的12个词语填空。
孙悟空本领高强,会使筋斗云、()、();拥有七十二变,()、();一双()可以()。他曾经(),赢得了“()”的美誉,后来保唐僧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