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梁题刻

合集下载

文化遗产——白鹤梁题刻

文化遗产——白鹤梁题刻

目然而却永不熄灭的光芒。”
——专题片《白鹤梁石刻大观》前言
3、利用与保护
3.2白鹤梁题刻水下保护工程
在长江白鹤粱题刻的原址上建立水下博物馆的 “无压容器”方案,在白鹤梁外修建一个钢筋 混凝土“罩体”,与长江水隔离。“罩体”内 是充满过滤后的长江水。这样,“罩体”基本 处于水压平衡的状态,同时又能防止江水长年
宋 韩震题记
白鹤时鸣
清康熙 董维祺石鱼
3、利用与保护
3.1十年生死之路
长江三峡工程: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修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意味着白鹤梁将永远淹 没在30余米的水下。
泥沙自然掩埋保护方案:让白鹤梁水下淹没自然保护,在岸上建立博物馆,把白鹤梁题刻以:112/的比例复制陈列其中。 “黄真理方案”:运用现代技术对白鹤梁题刻进行修复和加固,使它能在江底长久留存。而在白鹤梁近旁高程1662米 至1756米的变动回水区选择一个地点.把按1:1比例原样复制的白鹤梁碑林放置其上。当库水达到飞65米时复制的白鹤 梁隐没在水里;当库水降到145米复制的白鹤梁又会现身。 白鹤梁题刻水下保护工程:葛修润“无压容器”概念保护,2003年2月13日开始实施。 “当你有幸畅游长江,醉心于波光潋滟的涪陵江域时,别忘了,还有一块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江低静静地发出不甚炫
切可靠的科学依据。石鱼水标和现代水文站测量水位升降的原理相同。这
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和聪明才智的体现。
2、主要特征
2.2文学艺术价值——水下碑林
100多段文字题刻共三万多字,题刻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记述石鱼出
水的枯水现象和枯水程度;二是就石鱼出水现象与本年或来年农业丰收的
关系发表议论和感言;三是来观看石鱼人们的题名。 书法:篆、隶、行、草、楷诸体皆备,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 (公权)欧(阳询)各派书体并呈。例如,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元府 庚辰涪翁来”七个字。 雕刻:18尾石刻“石鱼”,有立体浮雕1尾、浅浮雕2尾、平面线雕15尾,反 复论证了“石鱼现,果大稳”的历史事实。

国宝“白鹤梁”

国宝“白鹤梁”

国宝“白鹤梁”“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题刻位于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水库区涪陵城北长江中。

从唐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以来,我国人民用刻石鱼的方式将历年来的枯水位镌刻在白鹤梁岩壁面上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即将建成。

由于白鹤梁位于三峡水库库底,2009年以后她将永远不能再见天日。

为了保护好白鹤梁这一瑰宝,使她能够继续与国内和国际参观者见面,根据本文作者的建议方案,经国家批准,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目前水下部分的主体工程已经抢修完成,其它配套工程正在紧张施工。

一、白鹤梁古水文题刻概况从唐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以来,我国人民用刻石鱼的方式将历年来的枯水位镌刻在白鹤梁岩壁面上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故而白鹤梁题刻被人们视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因早年白鹤聚集梁上而得名。

白鹤梁位于重庆市所属涪陵城北江心,距乌江与长江汇合处约1km,是一道天然石梁,长约1600m,宽约25m,东西向延伸与长江平行。

白鹤梁梁脊标高为140m,比长江最高洪水位低约30m。

白鹤梁分上、中、下三段,题刻集中在长约220m的中段石梁上,特别是中段东区。

白鹤梁的岩面是较平整的浅色薄层砂岩,以14.5°的倾角北向长江主航道,为题刻提供了良好条件。

据不完全统计:白鹤梁有文字题刻165段,三万余字,其中唐代1段,宋代98段,元代5段,明代16段,清代24段,民国14段,年代不详者7段。

石鱼雕刻18尾,其中立体浮雕1尾,浅浮雕2尾,平面线雕15尾。

此外,尚有线雕白鹤1只,观音3尊。

这些题刻与浮雕分布于不同位置、没于冬季常年库水位线以下,只有在水位很枯的年份的冬季,江水枯竭时才显露水面。

据统计,每3、5年才能露出一次。

我国祖先刻石鱼作为水位标记,每当江水退石鱼现时,就预兆丰收年景来临,即“石鱼出水兆丰年”。

历代的人们将石鱼出水的时间,石鱼距水位线之间的尺度,观察者的姓名,以及石鱼显现时的情景用诗词、题文等形式刻记在石梁上。

国宝“白鹤梁”

国宝“白鹤梁”

国宝“白鹤梁”“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题刻位于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水库区涪陵城北长江中。

从唐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以来,我国人民用刻石鱼的方式将历年来的枯水位镌刻在白鹤梁岩壁面上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即将建成。

由于白鹤梁位于三峡水库库底,2009年以后她将永远不能再见天日。

为了保护好白鹤梁这一瑰宝,使她能够继续与国内和国际参观者见面,根据本文作者的建议方案,经国家批准,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目前水下部分的主体工程已经抢修完成,其它配套工程正在紧张施工。

一、白鹤梁古水文题刻概况从唐朝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以来,我国人民用刻石鱼的方式将历年来的枯水位镌刻在白鹤梁岩壁面上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故而白鹤梁题刻被人们视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因早年白鹤聚集梁上而得名。

白鹤梁位于重庆市所属涪陵城北江心,距乌江与长江汇合处约1km,是一道天然石梁,长约1600m,宽约25m,东西向延伸与长江平行。

白鹤梁梁脊标高为140m,比长江最高洪水位低约30m。

白鹤梁分上、中、下三段,题刻集中在长约220m的中段石梁上,特别是中段东区。

白鹤梁的岩面是较平整的浅色薄层砂岩,以14.5°的倾角北向长江主航道,为题刻提供了良好条件。

据不完全统计:白鹤梁有文字题刻165段,三万余字,其中唐代1段,宋代98段,元代5段,明代16段,清代24段,民国14段,年代不详者7段。

石鱼雕刻18尾,其中立体浮雕1尾,浅浮雕2尾,平面线雕15尾。

此外,尚有线雕白鹤1只,观音3尊。

这些题刻与浮雕分布于不同位置、没于冬季常年库水位线以下,只有在水位很枯的年份的冬季,江水枯竭时才显露水面。

据统计,每3、5年才能露出一次。

我国祖先刻石鱼作为水位标记,每当江水退石鱼现时,就预兆丰收年景来临,即“石鱼出水兆丰年”。

历代的人们将石鱼出水的时间,石鱼距水位线之间的尺度,观察者的姓名,以及石鱼显现时的情景用诗词、题文等形式刻记在石梁上。

白鹤梁最有名的题刻

白鹤梁最有名的题刻

白鹤梁最有名的题刻白鹤梁是中国四川省的一座著名的景点,位于长江三峡的巫山县境内。

这里有一处最为著名的题刻,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的瑰宝之一。

这处题刻位于白鹤梁的一块巨大的岩石上,高耸入云。

它的名字叫做《白鹤梁诗石》,是一位明代文人所题刻的。

这位文人名叫杨守敬,他是明代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白鹤梁诗石》是一首长诗,共有七十二个字。

这首诗以白鹤梁的壮丽景色为背景,描绘了长江的奔腾和巫山的秀美。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修辞手法,使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人类的渺小。

这处题刻的字体工整,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庄重而又优雅的感觉。

它的刻工非常精细,每一个字都刻画得非常清晰,仿佛是在岩石上生长出来的一样。

这种精湛的刻工技艺,展示了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卓越成就。

《白鹤梁诗石》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重要价值,还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它记录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白鹤梁作为中国的一处重要景点,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

每年,成千上万的人们都来到这里,欣赏《白鹤梁诗石》的壮丽和美丽。

这首诗的题刻成为了白鹤梁的象征,也成为了中国石刻艺术的代表之一。

除了《白鹤梁诗石》,白鹤梁还有许多其他的题刻,它们记录了不同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题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

白鹤梁的题刻是中国石刻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研究者前来欣赏和研究。

这些题刻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

总之,白鹤梁最有名的题刻《白鹤梁诗石》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石刻艺术的瑰宝之一。

它记录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

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游客,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白鹤梁题刻内容

白鹤梁题刻内容

白鹤梁题刻内容
白鹤梁是位于中国四川省的一个风景名胜区,以其险峻的悬崖和古老的题刻而
闻名于世。

在白鹤梁上,分布着许多历代名人的题刻,这些题刻记录了古人的心情、智慧和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

白鹤梁上的题刻内容多样,涵盖了诗词、文章、书法等各种形式。

其中最著名
的是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的《白鹤梁》题刻,该题刻以其雄浑有力的笔触和深刻的意境而著称于世。

米芾在《白鹤梁》题刻中写道:“白鹤梁,崔嵬巍峨。

氤氲炊烟,瑞气吞吐。

千峰万壑,崖谷幽深。

鲤鱼跃龙门,神女倾丹穴。

凝睇宸游,晴丽冠世。

梁川扬威,烟柳含烟。

古木垂丹,苍翠河川。

流觞群仙,悠然梦寐。


除了米芾的《白鹤梁》题刻外,白鹤梁上还有许多其他名人的题刻,如唐代诗
人王昌龄的《题白鹤梁》、清代书法家郑板桥的《白鹤梁诗》等。

这些题刻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情怀,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白鹤梁的题刻内容丰富多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这些题刻,
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风采和智慧,也可以领略到白鹤梁这一美丽景区的独特魅力。

每一处题刻都是历史的见证,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欣赏。

愿我们能够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千年题刻缘起双鱼

千年题刻缘起双鱼

“大家来看,距离眼前水面以下的37米处,就是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顺着讲解员的手势,游客们看向窗外。

只见远山如黛,白雾萦绕,水流平缓,江面开阔。

很难想象,如此平静的水面之下,竟然藏着一块中华民族的瑰宝。

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有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名曰“白鹤梁”。

唐朝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以前,有人在露出江面的白鹤梁上镌刻了两尾石鱼,作为记录当年水枯的水位线。

千百年来,人们观之爱之咏之叹之,以刀作笔、以石为纸,留下洋洋大观的白鹤梁题刻。

一项绵延千载的文化盛事由此发轫,“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自此诞生,世界首座遗址类水下博物馆因此造就。

文化盛事绵延千载“石鱼是否露出了水面?”千百年间,逢冬春相交的枯水季节,一个期待便涌上人们心头。

自唐朝广德二年以前,两尾石鱼被镌刻于白鹤梁上之后,后人便通过长年观察发现,当江水退、石鱼现时,来年就有丰收年景。

于是,一旦石鱼露出,人们奔走相告,观者如潮。

在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馆长杨邦德看来,这也成就了一项延续千年的文化盛事。

自唐以来,过往涪陵的历代文人雅士、官吏商贾,逢水枯石现,多结伴泛舟来此梁上,踏青游春、观鱼览文、吟诗作赋、咏叹民俗、题铭纪事,后渐成雅事风气,成为当地传之久远的民间风俗。

据统计,白鹤梁题刻上留名者达727人,郡望可考者达300余人,其籍贯遍及今四川、重庆、湖南、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湖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等近20个省区市。

诸人中史有传者朱昂、之名碑名刻白鹤梁题刻文化54-64千年题刻缘起双鱼■首席记者宋婷婷今年7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

名录包含碑刻、摩崖石刻等1658通(方),年代覆盖了从战国至清代的18个主要历史时期,涵盖了碑、碣等主要类型,文字有汉文、藏文等20种,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涉及文保单位323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221家。

其中,重庆共有19处不可移动碑刻石刻文物、11件可移动碑刻石刻文物入选。

白鹤梁题刻

白鹤梁题刻

白鹤梁题刻白鹤梁梁体分上、中、下三段。

题刻区位于中段长约米,宽约15米的梁体上,迄今发现有题刻约段,文字内容约三万余字。

题刻始于唐广德元年,现存有明确纪年的最早年代为北宋开宝四年(公元年),其中宋代最多,元、明、清代次之。

汇集了唐宋以来千余年各派书家遗墨,隶、篆、楷、行、草皆备,还有巴思巴文,书体风格颜、柳、欧、苏俱全,题刻内容或诗或文、可记事或抒情,涉及到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层面,石鱼雕刻精巧流畅,颇具功力,因此白鹤梁又被誉为"水下碑林"。

白鹤梁题刻中存有石鱼雕刻18尾,记述了多年来长江72个枯水年份的水文情况,系统地充分反映了长江上游枯水年代水位进化情况,为研究长江水文、区域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规律提供更多了极好的实物佐证,具备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应用领域价值。

白鹤梁最早的枯水题刻比年我国在长江上设立的第一根水尺--武汉江汉关水尺的水位观测记录,要早多年,因此有了"世界第一水文站"之称的美名。

白鹤梁题刻长年冲走在江下,只在每年冬春交错,长江处在最高水位时才偶茜尊容。

因此每每在那几天,前往观赏的人们络绎不绝。

白鹤梁题刻因它独有文物特性和以及在科学、历史、艺术具备极高价值,年被国务院发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是一块长约米,宽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

相传唐朝时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白鹤梁”。

年8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年4月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在首届三峡国际旅游节期间正式试运行对外开放。

白鹤梁,这个诗化的名字缘何而去,虽然众说纷纭,但都与一个叫做尔朱通微的人有关。

据说,在北魏时,尔朱通微不愿与篡位皇位的族兄尔朱荣合流,弃家学道,道变成,号尔朱真人。

白鹤梁水文题刻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价值

白鹤梁水文题刻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价值

白鹤梁水文题刻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价值(1)白鹤梁水文题刻:白鹤梁水文题刻,位于安徽省望江县白鹤梁乡西湖村,系古代人类在岩石表面雕刻的印章字版古籍文献,它记载了一段悠久的中国灌溉文化史,也是地理信息学家和水文学家熟知的大型古水文题刻。

(2)白鹤梁水文题刻的主要内容:白鹤梁水文题刻主要包括“杨志刻”、“符中凤刻”、“符云标刻”和“白鹤梁记录刻”。

其中,“杨志刻”是古代水文类文献中最为精美的一项,主要刻有关于建立水文系统的名字、修建水利工程的官名和诸多故事传说和记载。

“符中凤刻”也是一项古水文类文献,其中记载了安徽省六安市“金湖田地”的改进记录,“符云标刻”则主要记载了改进安徽省六安市的田地的具体工程措施。

“白鹤梁记录刻”记载的内容更加较多,包括安徽省46个县的水利记录,地质灾害说明和安徽省的水文数据。

(3)白鹤梁水文题刻的科学价值:白鹤梁水文题刻具有极高的科学及文化价值,它为研究中国古代水文文化提供了一种宝贵的资料来源,也是地理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白鹤梁水文题刻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记载了交通状况、古水文结构、古水文作用以及山河的地质灾害等,为近代及现代水利建设提供了科学的建议和宝贵的参考。

其次,白鹤梁水文题刻为水文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水文数据,可以为研究水利史和水文地质提供重要的实时观测资料,同时也可以作为古水文文献的研究对象,对研究古水文文献具有较强的意义。

此外,白鹤梁水文题刻还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探究气候变化的机制,为研究不同气候阶段的水文状况提供可行的依据。

总的来说,白鹤梁水文题刻是一项宝贵的遗产,其中所记载的各项信息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鹤梁石刻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就是位于长江三峡上游,涪陵区的北江中的一道天然石梁,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水文站,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会露出水面。

相传唐代时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得道后,乘鹤仙去故名‘白鹤梁’
白鹤梁上还有黄庭坚、朱昂、朱熹等历代文人墨客众多的诗文题刻,篆书、隶书、行书、楷书、等几种书法都有,更有颜柳苏黄并呈具有较深的艺术价值,故有‘水中碑林’
白鹤梁上的石鱼石刻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史料价值,与独特的艺术价值,历来为世人所重视,它既是长江苦水位的历史记录,又有石鱼出水兆丰年和年年有鱼之意,因此古人在白鹤梁上刻有:枯水季节若石鱼出水面,则兆年丰千年只许
白鹤梁题刻不仅为今天的长江水利航运事业提供了可靠地历史水文依据,而且还在历史地理、语言文学、书法艺术等方面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由于三峡工程的修建、白鹤梁将永沉江底,国家为了能让人们看到这一文物,投资32亿建设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同时也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座在深水原址中保护文物的水下博物馆,整个博物馆由水下博物馆、连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岸上陈列馆四部分组成、
白鹤梁水下保护体犹如一个璀璨的水晶宫、令人叹为观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