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ppt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ppt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与防护ppt课件目录CATALOGUE•职业暴露概述•职业暴露的处置•职业暴露的防护•法律法规与伦理要求•培训与教育•总结与展望01CATALOGUE职业暴露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职业暴露。

分类根据暴露源的不同,可分为感染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等。

医务人员面临的风险感染性职业暴露风险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

化学性职业暴露风险医务人员接触化学消毒剂、抗肿瘤药物等,可能受到化学物质的损害。

放射性职业暴露风险医务人员从事放射诊疗等活动,可能受到放射性物质的辐射损害。

职业暴露的危害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医务人员因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可能导致中毒,损害健康。

医务人员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职业暴露可能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焦虑、抑郁等。

感染疾病中毒致癌心理影响02CATALOGUE职业暴露的处置应急处理措施立即停止操作发生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应立即停止可能导致暴露的操作,并尽快离开污染区域。

清洗消毒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清洗污染部位,尽可能清洗掉污染物和动物血液、动物组织等。

再用碘酒棉球或碘伏棉球精细擦拭消毒。

伤口处理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清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填写记录表医务人员应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详细记录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等。

及时报告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尽快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保存相关证据医务人员应妥善保存与职业暴露相关的证据,如污染的衣物、锐器等,以便后续调查和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ppt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ppt课件

总结词
生物暴露对医务人员的 身体健康危害极大,需 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
制措施。
详细描述
常见的生物暴露源、危 害及症状、预防措施、
控制方法等。
图片或图表
生物暴露源分类图、预 防措施流程图等。
相关链接
生物暴露相关法律法规 、标准等。
06
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
加强培训和教育
定期开展职业防护培训课程,提 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和
防护技能。
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暴露的危害 、防护措施、应急处理等方面, 确保医务人员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培训形式可以采取讲座、案例分 析、模拟演练等多种方式,以增
强医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完善防护设施和用品
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如手套 、口罩、隔离衣等,确保医务 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必要的 保护。
定期检查和更新防护设施和用 品,确保其有效性。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 待遇,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
满意度。
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 纷和冲突。
04
05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 医务人员缓解工作压力和情
绪困扰。
04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与报 告
监测制度与体系
监测制度
建立完善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制度,确保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全面、及时、准确的监 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 施ppt课件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03
目录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概述 • 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 • 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与报
告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案例分析 • 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
0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概述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普遍性
01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指医
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因 接触患者、患者体液、血 液、分泌物等而感染疾病 的风险
03 防护措施:医护人员需要
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如 佩戴口罩、手套、防护服 等
02 职业暴露风险:医护人员
职业暴露风险较高,包括 感染病毒、细菌、真菌等
04 培训与教育:提高医护人
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意识, 加强培训和教育,降低职 业暴露风险
保环境安全
露防护培训和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培训与教育
培训内容与方式
01
培训内容:职业暴露的定义、分类、危害
及预防措施
02
培训方式:讲座、研讨会、实践操作、案
例分析等
03
培训对象: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后勤人
员等
04
培训频率:定期进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培训计划
05
培训效果评估:通过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
危害
感染疾病:医护人员可 能因职业暴露而感染各 种疾病,如艾滋病、乙 肝等。
01
职业倦怠:职业暴露可 能导致医护人员对工作 产生倦怠感,影响工作 效率。
03
02
04
心理压力:职业暴露可 能导致医护人员产生心 理压力,影响心理健康。
社会影响:职业暴露可 能导致医护人员的社会 形象受损,影响公众对 医护人员的信任。
02
定期对药物和医疗器械进行检查和维护,
确保其性能稳定和可靠。
03
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避免因操作不当
导致的职业暴露风险。
04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药物和
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和维护能力。
加强对患者的感染监测与预防
加强患者卫生管 理,保持病房清

护士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ppt课件

护士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ppt课件

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重症医学科8
危险因素
生物因素
细菌性因素
病毒性因素
重症医学科9
危险因素
物理因

锐器
辐射
噪音
其他
重症医学1科0
危险因素
化学因

甲醛
过氧乙酸 84消毒液
戊二醛
其他
重症医学1科1
危险因素
社会心理
疲惫感
负性刺激
重症医学1科2
正确使用防护措施 合理配备人力资源 改善病区环境 增强防护意识
重症医学2科0
正确处理针刺伤
一、接触后的应急处理
1、非锐器伤: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 污染的粘膜。 清除污染源、阻断接触的基本措施
2、锐器伤:一挤二冲三消毒。 挤压: 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和吮吸) 冲洗: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消毒:(用70%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
• 其中针刺伤是导致职业性感染的最主要途径
国际
• 由新针出刺现伤的所传造成染的病职,业或暴重露新而流引发行血的源传感染染病的,危如险果正日是趋飞严沫重传;播 • 每医年务全人球员每可年大能约是有首2当0万其名冲护的士高被危针头人刺群伤,存在感染20多种血源
性疾病的危险。
趋势
• 随着患者安全已经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时,对患者安全 起关键保障作用的护士安全问题也已经被提到议事日程
防护措施
重症医学1科3
增强防护意识
标准预防是指:
⑴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具 有传染性; ⑵ 医务人员在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⑶ 同时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 隔离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生物性暴露的种类
医务人员接触细菌、病毒等微生 物的机会多,可能引发感染。
生物性暴露的危害
医务人员感染微生物后,可能对 自身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危及生
命。
化学性暴露:药物、化学消毒剂等的 危害
0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种类
医务人员长期接触各种药物和化学消毒剂,可能 对其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02 危害的具体表现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与心 理支持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流程
应急处理
立即停止工作,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感染扩 散,同时向医生报告。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医务人员缓解紧张情绪, 增强信心和勇气。
提供心理支持,减轻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
为医务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 们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医务人 员更好地应对职业暴露带来的心理 影响。
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统,为医务人员 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资源,以减轻 他们的心理负担。
心理支持
专业辅导
建立支持系统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法律法规与伦 理规范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的法律法规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法律法规
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活动时,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保障自身安全和权益。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隔离衣等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是预防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医务人员应始 终佩戴手套、口罩、隔离衣等防护用品,并定期更换和消毒。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应始终遵循手卫生规范,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侵入 性操作时都要正确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加强职业安全培训和教育
未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控的趋势与展望
国际经验借 鉴

2024版(医学课件)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

2024版(医学课件)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
护服等。
建立个人防护用品领用、使用登 记制度,确保用品的及时更换和
补充。
定期对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检查和 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提高护理人员防护意识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培训, 提高其防护意识和技能水平。
在护理人员中开展职业暴露防护 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其防护意
识。
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职业暴露 防护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加强继续教育
鼓励护理人员参加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培训活动,不 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提高社会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关注与支持
加强社会宣传
通过媒体、社交网络等途径,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问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护理 人员职业暴露的认知和理解。
倡导社会支持
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和安全,为护理人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共同营 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
负重伤
如搬运重物、长时间站立等,可引 起肌肉骨骼损伤。
辐射伤
如X射线、紫外线等,长期接触可引 起皮肤炎、眼炎等。
心理性危害
工作压力
护理工作繁重,长期处于高压状 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
题。
暴力事件
医院内有时会发生暴力事件,护 理人员可能受到言语或身体上的
攻击,造成心理创伤。
悲伤情绪
面对患者痛苦和死亡,护理人员 易产生悲伤和同情心疲惫。
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职业暴露防护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护 理人员参与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医学课件)护理 人员职业暴露与 防护措施
目录
• 引言 • 职业暴露的危害与影响 • 防护措施与建议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 未来展望与建议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课件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课件
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 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 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 消毒措施
40
防护措施
增强预防职业暴露自我防护意识。 坚持洗手: 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技
28
Karen Daley
Karen Daley(公共卫生硕
士, 注册护士)以她自己
1998年在丢弃使用过的针头
时刺伤了手指不幸感染上
HIV和丙肝的遭遇, 对提出
设立防止针尖扎伤法案做了
一个非常生动的陈述, 因此
加快了该法案的立法进程。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正在与麻省护理 学会主席Karen Daley握手
8
艾滋现状(国际)
全球快速蔓延 去年增500万人 联合国: 去年300万人死于艾滋 亚洲数激增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中国有艾滋孤儿童7.8万 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已超过84万 每天以感染1000个儿童的速度蔓延 全球每天16000人感染艾滋病 全球感染艾滋病的成人和儿童将超过3300万 全世界死于艾滋病的人已达1400万
心理危害: 恐惧、悲伤等,甚至影响家庭 和工作
经济危害: 本底检查和追踪检查、预防用 药、预防接种、因伤不能工作的损失等。 Lee报道发生1例锐器伤所产生的医疗相关 费用为51~3766美元,如果发生感染则更 高
社会危害: 双向传播途径。HBV传染力强, 一些国家限制HBV阳性医务人员为患者从事 有创性操作
★多发生在非传染科室。
24
不会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
不直接接触血液和感染性 体液的情况下给HIV感 染者或艾滋病人做常规 体检
接触到HIV感染者或艾滋 病人的尿液、汗液、粪 便、泪流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ppt课件

提高防护意识
定期培训
建立奖惩机制
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 识
建立奖惩机制,对严格执行防护 措施的医护人员进行奖励,对疏 忽防护的医护人员进行惩罚,以 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防护意 识。
鼓励员工参与改进
01 提高防护意识
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防护措施的改进,提高他 们的防护意识。
让医护人员参与到防护措施的决策过程中,提高 他们对防护措施的认同感和执行力。
医护人员职业暴 露与防护ppt课 件
汇报人:XXX
01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来源
02
职业暴露对医护人员的影响
03
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04
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
目 录
01
医护人员职业暴 露的来源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来源
病原体传播是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来源之一,包 括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
病原体传播
化学物质暴露
02
职业暴露对医护 人员的影响
健康损害
影响身体健康
职业暴露可能对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如感染病毒、细菌等。
心理压力
职业暴露对医护人员的影响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经常面临职业暴露的风险, 如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这会给他们的心
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影响心理健康
职业暴露不仅会导致医护人员出现身体上的不 适,更严重的是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长期 的影响。
பைடு நூலகம்3
职业暴露防护措 施
建立安全操作规程
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医护人员应建立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配备防护用 品
01
防护用品
医护人员需配备口罩、手套、隔离 衣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职业暴 露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诊疗和 护理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除需佩戴手套和口 罩外,还应带防护眼镜;当有可能发生血液、 体液大面积飞溅,有污染操作者身体的可能时, 还应穿上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服;
13
四、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
3医务人员在进行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 和护理操作时,若手部皮肤存在破损时,必须 戴双层手套;
断挤出血液,由近心端向远端驱血挤出,同时在 流水下连续冲洗伤口,然后用3%碘伏消毒浸泡 3 min ,最后,待干再贴上无菌敷贴。报告手术 室护士长。
17
六、完善规章制度或管理办法
(2)报告和登记 发生职业暴露后,在按处理原则处理后,
报告院感科,院感科对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进 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暴露日期、暴露类型、 暴露者姓名、科室、基本身体情况等,逐级上 报至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根据暴露病原 体的情况酌情向领导申请使用艾滋病预防用药 或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18
六、完善规章制度或管理办法
(3)监测 发生职业暴露后,对暴露者进行监测。 1、HIV暴露的监测内容:暴露发生后立即、4
周、8周、12周和6个月检测HIV抗体,有条件 时可作HIV P24抗原和HIV RNA测定。对所服 药物的毒副作用进行观察、处理,并记录,同 时观察记职业防护教育未受到重视 医院和社会对防护知识的宣传和重视力度不够 “不怕脏、不怕累”
5
二、针刺伤情况严重
1. 针刺伤发生率高。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
器伤的调查. 432 名实习护士10个月实习期间发生锐器损
伤的占93. 3 % ,平均6. 4 次/人,以针头和玻璃 为主占80. 33 % ,被污染物刺伤的占37. 72 %。
能较规范处理的仅占4 %左右,有0. 33 %的护 士未做任何处理
8
二、针刺伤情况严重
4. 刺伤后主动汇报率低 调查实习护生刺伤后尽管有54. 4 %的人感
到害怕,但仅有2. 3 %的护生向带教老师汇报, 不汇报的原因44. 2 %的人认为没必要,34. 6 % 不知向谁汇报
9
三、化学药物的防护不到位
调查107 家医院,化疗药物配置多以分散式管 理为主,不设化疗配药中心,有竖式层流生物安 全柜(BSC) 设备的占17. 7 %
护士在操作中均戴口罩,穿防护服、戴目镜者 极少,,能正确使用乳胶手套和聚乙烯手套的 仅9 家占8. 4 %
10
四、心理社会问题
对西安市4 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的调查发现, 临床护士有情绪疲溃感的占59. 1 % ,无成就感 者占53. 2 %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
1
探讨的问题
护士的职业危害有哪几方面? 护士的职业防护现状怎样? 我们应该掌握哪些防护措施?
2
护士的职业危害
1. 生物性危害 2. 化学性危害 3. 物理性危害 4. 运动功能性危害 5. 心理社会性危害
3
护士的职业防护现状
一、职业防护知识缺乏 二、针刺伤情况严重 三、化学药物的防护不到位 四、心理社会问题
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冲洗 伤口; 4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对伤口局部进行消 毒、包扎处理。
15
六、完善规章制度或管理办法
医院感染控职业暴露报告系统 举例:意外伤害处理程序
16
六、完善规章制度或管理办法
以台上护士被缝合针刺伤为例,处理程序如下: (1) 现场处理。洗手护士立即下台,脱去手套,不
24
医务人员的防护
3、三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 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 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 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 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 感病毒属。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有囊膜,为 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 敏感;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消毒 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甲型H1N1流感感染的 重要措施之一.
21
常用防护用品
口罩(包括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防护 眼镜或面罩、手套、隔离衣、鞋套
19
六、完善规章制度或管理办法
2、HBV暴露的监测内容:暴露发生后3个月 末复查HBsAg抗体,若HBsAg抗体阳性、抗 原阴性则表示预防成功,若抗原、抗体皆阴性, 说明该次暴露对暴露者无感染危险,则于暴露 后180天,再次注射乙肝疫苗10ug,以完成一 个免疫程序。
20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
11
我们应该掌握哪些防护措施?
一、增强职业防护意识 二、防护屏障 三、严格医疗废物管理 四、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
五、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六、完善规章制度或管理办法
12
四、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
1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 工作时,必须佩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 应立即洗手;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不能刺穿的利器 盒内或毁型器内进行安全处置;抽血时建议使 用真空采血器,并应用蝶型采血针;禁止用手 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14
五、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1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清洗被污染局部; 2污染眼部等粘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
对粘膜进行冲洗; 3存在伤口时,应轻柔挤压伤处,尽可能挤出
6
二、针刺伤情况严重
2. 针刺伤时的操作环节多发生在处理用后的针 头上。 发生针刺伤不同环节的刺伤率分别为操作 前占25. 6 % , 操作中占20. 0 % ,操作后占54. 4 %。 注射后针头处理:收废弃针、毁形浸泡、取 下针头及重套针帽
7
二、针刺伤情况严重
3. 针刺伤后对伤口的处理不规范 6 %的人采取一般的消毒措施(碘酒+ 酒精) ,
22
医务人员的防护
1.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 房的医务人员。 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认真执行手 卫生。
23
医务人员的防护
2、二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 人员。 (1)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 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3)严格执行手卫生。 (4)结束工作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 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