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海陵区1998—2013年疟疾疫情分析
2010—2020年常州市疟疾流行特征及病例诊断情况分析

2010—2020年常州市疟疾流行特征及病例诊断情况分析郭燕丽;谢轶青;朱仕英;何明祯【期刊名称】《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年(卷),期】2022(20)2【摘要】目的分析2010—2020年常州市疟疾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0—2020年常州市疟疾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信息,运用SPSS 22.0软件对疟疾疫情和病例的三间分布、感染来源、发病及诊治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0—2020年,常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233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30例,本地感染病例2例,外省输入病例1例。
境外输入病例主要来源于非洲(220例,95.65%)和东南亚(8例,3.48%)。
除4例为临床诊断病例外,其余229例确诊病例中,恶性疟164例(71.62%),卵形疟42例(18.34%),间日疟16例(6.99%),三日疟7例(3.06%)。
病例主要分布在金坛区(92例,39.48%)和溧阳市(85例,36.48%);以男性为主(225例,96.57%),主要为22~59岁青壮年(230例,98.71%);出境事由以务工为主(213例,92.61%)。
境外输入病例入境到发病时间中位数为8 d,大部分病例(171例,77.03%)在入境14 d内发病。
发病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3 d,其中门诊治疗病例、一般住院治疗病例和危重症住院治疗病例发病到确诊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 d、3 d和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3,P=0.043)。
初诊、确诊单位均以地市级及县级医疗机构为主。
病例首诊确诊率为73.82%(172/233),其中地市级及县级疾控机构、地市级及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及以下机构的首诊确诊率分别为100.00%(52/52)、79.07%(102/129)、34.62%(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36,P<0.001)。
1995~2015年南京市疟疾疫情分析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6 年第 14 卷 第 4 期 Journal of Tropical Diseases and Parasitology 2016. Vol 14. No. 4
doi:10.3969/j.issn.1672-2302.2016.04.014
·研 究 报 告·
1995~2015 年南京市疟 14 卷 第 4 期 Journal of Tropical Diseases and Parasitology 2016. Vol 14. No. 4
· 229 ·
318 例,阳性率为 0.038%;流动人口阳性 437 例,阳 性率为 0.676%,本地居民与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有 显著差异(χ2=2 907.07,P<0.01)。
【关键词】疟疾; 监测; 输入性; 南京市
南京市辖 11 个区,人口 820 万,历史上属于疟 疾流行的不稳定地区,传疟媒介主要为中华按蚊, 部分地区曾有嗜人按蚊。1985 年全市疟疾发病率 高达 30.79/10 万,是江苏省疟疾防治的重点地区之 一。1988 年起全市达基本消除恶性疟标准后,通过 20 多年的积极防治,疟疾流行逐步得到有效控制, 2012 年起已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发病率持续 控制在 1/10 万以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和对外经济交流的增加,劳务人员的输出不断增 加,自境外输入我市的疟疾病例明显增多[1],全市面 临的疟疾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为掌握疟疾变化情 况和制订防治措施,现将 1995~2015 年南京市疟疾 疫情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单位:210003 南京市,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口主要是外来务工或短期及常住我市的人员。以 感染地来源划分疟疾病例,在统计时以南京市辖区 内感染并发病的疟疾病例为“本地病例”,以非南京 市辖区内感染而在南京市辖区内发病的疟疾病例 为“输入性疟疾病例(国内与国外)”。
某地区疟疾病例分析

某地区疟疾病例分析第一章绪论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通过蚊子咬人传播,世界上疟疾病例数量仍然巨大。
有关专家指出,疟疾对全球卫生安全构成严峻挑战。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统计,2019年全球新增疟疾病例2290万例,死亡40万例。
在我国,疟疾病例数量虽然逐年下降,但在一些贫困山区仍然很高。
本文主要围绕某地区疟疾病例分析展开,分析该地区疟疾的发病情况、传播途径、防治措施等方面,以期为该地区的疫情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章疟疾病原体及传播途径疟疾病原体主要由5种疟原虫引起,分别是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地方疟原虫、半乳状疟原虫和疟原虫。
疟原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红细胞内,通过蚊子叮咬人体皮肤,投放到人体血液中,从而引起疟疾。
传染疟疾一般是通过蚊虫来传播的。
蚊虫是疟原虫的中间宿主之一,成虫咬人后,疟原虫从其口中进入人体,经过寄生后,传播疟疾病原体。
另外,移植疟疾患者的脾脏、骨髓、肝脏等组织也可以传播疟疾,但这种传播方式非常罕见。
第三章某地区疟疾发病情况据某地区疾控中心统计,该地区疟疾病例数量逐年呈下降趋势。
但是该地区还是疟疾的高发地区之一。
特别是在某些偏远山区和乡镇地区,疟疾病例数量仍然很高。
在过去的几年里,该地区主要发生了恶性疟的疫情,约占总病例的60%-70%。
该疫情主要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症状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全身乏力、头痛、呕吐等。
通常出现在疟疾高发地区或者农村地区。
第四章某地区疟疾控制措施针对该地区疟疾高发情况,当地卫生部门采取了多种控制措施,如人群普遍用药、环境卫生改善、疫苗注射等措施。
同时,还对疟疾高发地区进行了加强监测,发现病例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有效控制病情蔓延,降低疫情风险。
针对蚊虫传播的疫情,当地政府采取了草原化、扫除雨水、采用蚊帐、驱蚊剂等积极措施,防止蚊虫分布和繁殖,进一步控制疟疾病情。
此外,当地疾控中心还采用了信息化手段,实现了疟疾病例在线上报和数据分析,进一步提升疫情监测和控制水平。
疟疾

(二)控制流行阶段(1970—1977年)
受多种因素影响,1970年以后,泰州地区疟疾疫情大幅 度回升,1971-1973年泰州全境发生疟疾广泛暴发流行, 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70年代中期,各地卫生防疫防病机构得到恢复和加强, 在疟疾防治工作上,逐步建立起县、乡、村三级防治网 络,培训了大批技术骨干,充分发挥基层医务人员和生 产队卫生员在疟疾防治工作上的作用。
据统计,2010年以来,共开展培训2942人次,发热病 人血检21.0067万人次,规范治疗疟疾病例 215人次。
防治成果
1、疟疾发病数从最高年份1972年的92.1898万例下降 至最低年份1998年的7例;自1989年起,各市(区)间 日疟发病率一直控制在1/万以下; 自2011年起,全市 范围内除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外,再未发现本地感染 的疟疾病例。 2、靖江、姜堰、泰兴和兴化先后通过基本消灭疟疾考 核验收,泰州市于2008年通过考核验收,实现基本消 灭疟疾阶段性目标。 3、2013-2015年,高港、泰兴、海陵、靖江、兴化、 姜堰和医药高新区均先后通过省、市血地办组织的消 除疟疾考核,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
(五)消除疟疾阶段(2010-至今)
自2010起,泰州市疟疾防治工作进入消除阶段。在此 阶段,全市疟疾防治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为:一是认 真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努力提高疟疾病例 诊治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扎实开展发热 病人疟疾血检工作;三是规范处置疟疾病例及其疫点, 严防发生疫情扩散;四是强化流动人口管理,严防输 入性疟疾病例在本地传播。
(四)巩固监测阶段(1989—2009年)
自1989年起,泰州地区各县(市)疟疾年发病率全面 控制在1/万以下,疟疾防治工作进入巩固监测阶段。 本着巩固防治成果,严防疫情回升的精神,各地主要 落实三项措施:一是继续认真开展发热病人疟疾血检 工作;二是切实加强传染源治疗和管理;三是加强对 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减少输入性疟疾的发生和流行。 在此期间,泰州地区共开展疟疾血检133.38万人次, 现症病人治疗891人次,清理复治1.9506万人次,休 止期根治5.2913万人次,流行季节预防服药9.0541万 人次。
泰州市海陵区2009--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_— ■—
—
合 计 计
平 均 发 病 率
1 . 2 检测 方 法
采集 病例 咽拭子 和肛拭 子标 本 , 4。 C
城 南
城 西 城 北
保存 , 在2 4 h内送 达实 验 室 , 采 用 HF MD 病 毒 R NA
荧光 P C R 检测 试 剂 盒 , 应 用 逆 转 录 一 聚 合 酶 链 反 应 ( R T — P C R) 进行 肠道病 毒 核 酸检测 。对 总 E V荧 光 定 量 P C R检 测 阳性 的标 本 , 在 AB I 7 5 0 0型 荧 光 定 量 P C R仪 上检测 E V7 1 和 C o x AI 6 核酸( 双通 道检测 ) 。
封 卫 群
江 苏省泰 州市 海陵 区预 防保健 办公 室 , 泰州 2 2 5 3 0 0
摘要 : 目的 分 析 海 陵 区 2 0 0 9 —2 0 1 0年 手 足 口病 流行 病 学 和病 原 学 特 征 。方 法 利 用 国家 疾 病 监测 信 息 管 理 系统 搜 集手 足 口病 监 测 资 料 , 采 用 描 述 流 行 病 学 方 法 对 监 测 资 料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采用荧光定量 R T — P C R方 法 对 部 分 手 足 口病 例 进 行 肠 道 病 毒 核 酸 检测 。结 果 海 陵 区 2 0 0 9 —2 0 1 1 年 手 足 口病 年 平 均 发 病 率 为 1 8 8 . 8 2 / l O 万, 发病 高峰 集 中在 4 —7月 份 。不 同 乡镇 ( 街道) 报告发病率在 I 1 4 . 4 8 / 1 0万 ~ 3 7 8 . 3 8 / 1 0万 之 间 ( 一4 1 9 . 0 3 , P< 0 . 0 1 ) ; 以 5岁 以下 的 散 居 儿 童 或 幼 托 儿 童 为 主, 占8 5 . 6 6 。男 性 发 病 高 于 女 性 , 男 女 比为 1 . 6 6 : i , 普 通 病 例 以肠 道 病 毒 E V 7 1 和 柯 萨奇 病 毒 C o x AI 6为 主 要 流 行 株 , 重
江苏省近年疟疾流行态势及防治概况

江苏省近年疟疾流行态势及防治概况
杨仲炎
【期刊名称】《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年(卷),期】1993(0)2
【摘要】本省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疟疾大流行,如1960年及1971年发病人数分别为1060万和926万,年发病率分别为24.95%和17.64%,呈现十年一次的流行周期。
经过几十年来的综合防治,至1990年和1991年,病人分别减少为2906人和2272人,年发病率分别为0.45/万和0.34/万,江浦、六合、盱眙等县通过大面积灭蚊已连续五年未发现当地感染恶性疟病例,近十年疫情相对稳定,流行程度降低。
但是随着防治工作不断深入。
【总页数】2页(P111-112)
【关键词】疟疾流行;恶性疟;病人数;灭蚊;输入性疟疾;流行周期;间日疟;现症病人;疟区;疟疾中心镜检站
【作者】杨仲炎
【作者单位】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32.21
【相关文献】
1.福建省近年疟疾流行态势及防治 [J], 张山鹰;许龙善
2.盱眙县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及消除疟疾的措施和评价 [J], 袁守国;许松;滕建
玉
3.1989~2003年江苏省疟疾流行态势分析 [J], 王伟明;金小林;周华云;李菊林;顾亚萍;高琪
4.海南省近年来疟疾流行态势和防治对策 [J], 蔡贤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4~2007年泰州市海陵区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告发病 总数 的1 .2 , 度报告 发 病率 以 2 0 54 % 年 0 4年 最 2 4 5 其 他 传 染病 此类传染 病 包括 我 省一些重 点 .. 高 , 9 9/ 0 ,0 6年 最 低 , 3 .8 1 万 , 为6 . 】 l 万 2 0 为 6 8 / 0 经趋 监 测类传 染 病 , 水痘 、 如 急性 出 f 性 结膜 炎 等 。2 0 『 } L 04
势检验 ,04~ 07年 问 , 道 传 染病 呈 现 出逐 年 下 20 20 肠
降 的趋 势 ( = 6 3 , 0 O ) 见表 3 x 3 . 3 P< . 1 。 。 2 4 3 呼吸道 传 染病 .. 4年 累计 报 告 发 病 1 7 例 , 2 0 占报 告 发 病 总 数 的 2 . 0 , 度 报 告 发 病 率 以 30 % 年
病 中, 肺结核 、 淋病 、 病毒性 肝 炎、 疾、 痢 梅毒 为 前 5位 病 种 , 占总报 告数 的8 .6 。血 源及性 传 56 %
播疾病 发病 率最 高 , 道传 染病 呈现 逐 年 下 降 的趋 势 , 肠 呼吸 道 传 染病 总体 上 呈 现 上 升 的 趋 势 。
结论 : 在加 强 乙类 传染病报 告和 管理 工作 的同 时, 丙类传 染病 和呼 吸道 传染病 的报 告和 应 急处置
江 苏卫 生 保 健 20 0 9年 3月 第 1 第 2期 1卷
・
Hale Waihona Puke l ・ 5 20 20 0 4~ 0 7年泰 州 市 海 陵 区法 定 传 染 病 疫 情 报 告 分 析
周锦 江
( 州市海 陵 区预 防保健 办公 室 , 苏 泰 州 2 5 0 ) 泰 江 230
【 摘 要】 目的 : 探讨泰州市海陵区近4年来的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方法: 20 20 年 对 04~ 0 7 泰 州市海 陵 区报告 的 法定传 染病疫 情资料进 行统 计分析 。结 果 : 共报告 乙丙类法 定传染病 I 5种 46 1 , 6 例 乙类传 染病报告 发病 率保持 平稳 态 势 , 丙类 传 染病报 告 发 病 率呈 上 升趋 势 。 乙类 传 染
2005-2015年泰兴市疟疾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C HEN Xi u . 1 a n , ZH ANG Ni a n - k u n, Z HAO L a n — me , XU C h a o
T a i x i n g C e n t e r f o r Di s e a s e C o n t r o l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 J i a n g s u P r o v i n c e , T a i x i n g 2 2 5 4 0 0 , 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ma l a r i a p r e v a l e n c e a n d e p i d e m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 T a i x i n g C i t y f r o m 2 0 0 5 t o
例, 卵形疟 3 例 。输人性疟疾病例 发病 无明显季节性 。虽然疟疾发作次数与外 出时长无相关性 ( r =0 . 1 5 4 , P=0 . 2 5 3 ) , 但 与病例 就诊 及时性存在 负相关关 系( r =一 0 . 3 1 2 , P=0 . 0 1 4 ) 。结论 外输入性疟疾仍是本市疟疾 防控工作 的重点 。
2 0 1 5,s o a s t o p r o v i d e t h e e v i d e n c e s f o r f o r mu l a t i n g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s t r a t e g y . Me t h o d s T h e ma l a r i a d a t a o f I n t e r n e t r e p o te r d c a s e s a s we l l a s t h e r e p o r t s o n e p i d e mi o l o g i c a l s u r v e y o f ma l a r i a c a s e s i n T a i x i n g C i t y f r o m 2 0 0 5 t o 2 0 1 5 we r e c o l l e c t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wi t h t h e me t h o d s o f d e s c r i p t i v e s t a t i s t i c s a n d c o r r e l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 Re s u l t s A t o t l a o f 6 1 ma l a r i a c a s e s w e r e r e p o r t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州市海陵区1998—2013年疟疾疫情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12T10:16:18.2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5期供稿作者:赵扬
[导读] 同时,要加强对回国人员的宣传,让其回国后主动到当地疾控或医疗机构进行血检,力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赵扬
(江苏泰州市海陵区预防保健办公室 225300)
【摘要】目的分析泰州市海陵区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对泰州市海陵区疟疾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1998—2013年共报告疟疾 56 例,年均发病率为0.84/10万,其中间日疟疾 34 例、恶性疟疾 20 例、卵形疟疾1例、混合感染1例。
34例间日疟病例中有5例为流动人口,20 例恶性疟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疫情管理,开展“三热”病人血检监测,是当前我区控制疟疾传播与流行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疟疾疫情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177-02 Malaria Epidemic Situation Analysis in Taizhou 'area from 1998 to 2013
Zhao yang(Taizhou area 'preventive care office,Taizhou 225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aizhou 'area of malaria epidemic situation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malaria control measures.[Methods]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taizhou 'area of malaria epidemic. [Results] 1998-2013, a total of 56 cases of malaria reported an annual incidence of 0.84/10, the plasmodium vivax malaria 34 cases, 20 patients with falciparum malaria, oval malaria in 1 case, mixed infection in 1 case. 34 cases of plasmodium vivax malaria cases, 5 cases of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20 cases of malignant malaria cases are outside the input cases. [Conclusion] Strengthen the malaria epidemic situation management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to carry out the "SanRe" blood test monitoring, the patient is the 'area control malaria transmission and popular major measures. 【Key words】 Malaria The outbreak Analysis of the
海陵区为原县级泰州市,1996年组建地级泰州市时改称海陵区,现为泰州市主城区,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中下游北岸,西临扬州,东靠南通,与苏州、无锡、常州隔江相望。
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热量充裕,降水丰沛。
年平均气温在13.9-15.7℃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049.1mm,为中华按蚊低疟区,以间日疟为主,非恶性疟流行区,2008年已经达到了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
近几年来,由于我区劳务输出人员不断增多,去非洲劳务回归的人员中恶性疟疾时有发生。
为了解疟疾发病现状,现对海陵区1998—2013年疟疾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998—2013年泰州市海陵区预防保健办公室疾病控制科收集汇总的疟疾疫情统计报表。
1.2 方法对疟疾症状典型、临床症状疑似和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进行疟原虫镜检,凡镜检阳性者确诊为疟疾病人。
对临床症状典型、疟原虫镜检阴性、药物试治有效者作为临床诊断病例进行疫情报告。
对回国人员尤其是从非洲回国人员进行疟原虫镜检,对镜检阳性者或有疟疾临床症状且药物试治有效者进行疫情报告。
2、结果
2.1发病情况 1998—2013年共报告疟疾56例,年均发病率为0.84/10万。
其中,间日疟疾34例、恶性疟疾20例、卵形疟1例、混合感染1例;间日疟疾病例中,有29例(占85.29%)为本地人口发病,年发病数分别为3、4、6、4、4、1、0、4、2、0、1、0、4、7、11、6例;有5例(占14.71%) 为流动人口,年发病数分别为1、0、1、2、0、1、0、0、0、0、0、0、0、0、0、0例; 20例恶性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年发病数分别为 0、0、0、0、0、0、0、1、0、0、0、0、4、7、3、5 例。
2.2人群分布 56例疟疾病例中男性44例,占78.57% 、女性12例,占21.43%;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19岁;工人8例,占14.29%、农民17例,占 30.36%、境外务工人员21例,占37.5%、其他10例,占17.86%。
2.3时间分布建区以来,除2004、2007、2009三年无病例外,其它每年每月均有病例发生,共计发病56例,见表1。
2.4地区分布病例散在分布所辖各乡(镇、街道) ,其中城东、城西街道最多,累计报告26例,占病例总数的46.43%,见表2。
表1 1998-2013年泰州市海陵区疟疾疫情分月统计
3、讨论
近10几年来,泰州市海陵区疟疾发病率一直控制在1/10 万以下,无继发病例及暴发疫情,说明目前采取的以消灭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诊治现症病人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有报道表明,目前江苏省疟疾发病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输入性病例占很大比例[1],本资料结果与之相同。
其原因是全国及全球尚未消除疟疾,随着经济全球化,大量的劳务输出导致输入病例增加,对疫情产生重要影响[2]。
因此,应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管理,严防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疟疾暴发。
同时,要加强对回国人员的宣传,让其回国后主动到当地疾控或医疗机构进行血检,力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对发热病人血检是发现疟疾病人的主要手段[3],今后应进一步将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镜检人员的培训,提高镜检水平,使输入性疟疾病例能得到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
参考文献
[1] 阮生荣,黄小妹.溧阳市1995—2007年疟疾疫情监测结果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8,19(4):21-22.
[2] 周水森,汤林华,盛慧锋.2003 年全国疟疾形势[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23(6):385-387.
[3] 潘波,林荣幸,吴军,等.广东省输入性恶性疟的应急处理措施及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