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发展史介绍ppt课件

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成果与影响
成果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和生活质量。
影响
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发展对医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医学的进步,为未来 的医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04 中医护理在现代的传承与 创新
中医护理在现代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护理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同时现代人对中医 护理的需求也在逐渐减少。
宋、元、明时期,中医护理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 体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强调预防保健和饮食 调理。
总结词
专业护理人员出现
详细描述
随着中医护理理论体系的形成,专业的护理人员开始出 现,负责病人的日常照护和病情观察,并参与治疗方案 的制定和实施。
总结词
护理技术发展
详细描述
宋、元、明时期,中医护理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包括 针灸、推拿、拔罐等多种护理技术,这些技术在当时广 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中医护理在未来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强化基础研究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中医护理的基础理论研究,深入挖掘 中医护理的优势和特色,为临床实践提供 有力支持。
加强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提高护理人员 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为中医护理事业 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推进标准化建设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制定和完善中医护理的标准化体系,规范 护理操作和服务流程,提高中医护理的规 范化水平。
挑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护理面临着来自西医等其他医疗体系的竞争压力。同时,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日益提高,对中医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机遇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中医护理在预防、康复、保健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国家对中医药事 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中医护理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医护理学精品PPT课件

(二)辨证施护
病、症、证 辨证与辨病
第一章 中医学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阴阳五行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一、阴阳 ~概念: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同
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阳--阴---
阴阳的相对性--阴阳的可分性--阴阳可转化----(二)~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对立统一 2、阴阳互根互用 3、阴阳消长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
胃--------功能:受纳与腐熟水谷,以降为
和 1、主受纳、腐熟水谷 脾胃为后天之本 2、主通降,以降为和
小肠--------功能: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1、主受盛和化物 2、泌别清浊 ‘得小便以实大便’
大肠----------功能:传导糟粕 与肺、胃的功能关连
膀胱-----------功能:贮尿与排尿 肾的气化作用
先天之精、后天之精、
肾阴与肾阳
肾主水:对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 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 调节作用。
肾主纳气:肾有攝纳肺所吸入的清气,而 调节呼吸的作用。
二、六腑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 三焦
特点:通、降 实而不能满
胆--------又属奇恒之腑 贮存和排泄胆汁,与肝、脾的关系。
• 新中国: 人才建设 中医专业学术会 内、外、妇、儿护理学等
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指人体自身及人与自然的完整
统一。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生理方面 (2)病理方面 (3)诊断方面 (4)治疗与护理方面
2、人与自然界的整体性 天人相应 (1)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2)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3)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4)人与社会相关
肝主疏泄:1调畅气机。2促进脾 胃消化。3调畅情志。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PPT精品文档

2009-06-02 8
现代护理 中西医结合护理
护理学专业
中医护理
社区护理 疗养康复护理
2009-06-02
9
中医护理学的形成
萌芽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夏-春秋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 当代 战国-东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2009-06-02
10
第一节 古代中医护理学
各时期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一、萌芽时期(原始社会)
(四)预防思想
(五)其他:按摩、隔离、用酒
2009-06-02 15
三、战国-东汉时期
(一)《黄帝内经》 (二)《伤寒杂病论》
(三)华佗
2009-06-02
16
黃 帝 內 經
2009-06-02
17
《黄帝内经》与中医护理学基础
1. 天人合一学说与生活护理 2. 饮食护理
3. 情志护理
4. 病情观察
2009-06-02
11
神 农
2009-06-02
12
古代针具的演变
2009-06-02 13
二、夏-春秋时期
卫生保健
护理 饮食护理 传染病护理
2009-06-02
14
二、夏-春秋时期
洗脸、洗手、洗 脚、沐浴和洗涤 食具等
(一)个人和环境卫生的改善
(二)饮食卫生 (三)心理卫生
“以五味,五谷 ,五药 养其病” 及“凡疗疡, 以五毒攻之,以五气 养之, 以五药疗 之……
腹水病人的饮食指导 瘿病的治疗 狂犬病的治疗
2009-06-02
27
五、隋唐五代时期
《诸病源候论》 《千金方》
《外台秘要》
《食疗本草》 《刘涓子鬼遗方》
2009-06-02
现代护理 中西医结合护理
护理学专业
中医护理
社区护理 疗养康复护理
2009-06-02
9
中医护理学的形成
萌芽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夏-春秋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 当代 战国-东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2009-06-02
10
第一节 古代中医护理学
各时期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一、萌芽时期(原始社会)
(四)预防思想
(五)其他:按摩、隔离、用酒
2009-06-02 15
三、战国-东汉时期
(一)《黄帝内经》 (二)《伤寒杂病论》
(三)华佗
2009-06-02
16
黃 帝 內 經
2009-06-02
17
《黄帝内经》与中医护理学基础
1. 天人合一学说与生活护理 2. 饮食护理
3. 情志护理
4. 病情观察
2009-06-02
11
神 农
2009-06-02
12
古代针具的演变
2009-06-02 13
二、夏-春秋时期
卫生保健
护理 饮食护理 传染病护理
2009-06-02
14
二、夏-春秋时期
洗脸、洗手、洗 脚、沐浴和洗涤 食具等
(一)个人和环境卫生的改善
(二)饮食卫生 (三)心理卫生
“以五味,五谷 ,五药 养其病” 及“凡疗疡, 以五毒攻之,以五气 养之, 以五药疗 之……
腹水病人的饮食指导 瘿病的治疗 狂犬病的治疗
2009-06-02
27
五、隋唐五代时期
《诸病源候论》 《千金方》
《外台秘要》
《食疗本草》 《刘涓子鬼遗方》
2009-06-02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 (三)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阶段
(战国-东汉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黄帝内经》
关于《内经》
饮食护理 生活起居 心理护理 疾病护理
中医护理技术
2、《神农本草经》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三)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阶段
3、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三)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阶段
4、华佗
▲ (四)中医护理学的发展阶段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
1、孙思邈
• (1)医德高尚 • (2)重视妇、儿科的护理 • (3)重视食疗 • (4)饮食护理 • (5)生活起居 • (6)用药护理 • (7)精神调养 • (8)老年人养生 • (9)护理技术 首创细葱导尿法
▲ (四)中医护理学的发展阶段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
2、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3、王焘与《外治秘要》 4、专科护理发展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一、中医护理学
一、中医护理学
★二、中医护理学发展过程
(一)医药起源阶段(原始社会时期)
(二)中医护理的起源阶段(夏 -春秋时期)
• 1、个人卫生保健 • 2、改善环境卫生 • 3、饮食方面 • 4、重视情志 • 5、认识疾病方面等
(五)中医护理学的充实阶段(宋 金元时期)
(六)中医护理学成熟阶段 (明清时期)
1、李时珍 《本草纲目》
2、温病护理 (1)吴有性:《温疫论》 (2)吴鞠通: 口腔护理 (3)叶天士:《温热论》
(七)当代中医护理学的蓬勃发展阶段 ——(建国到至今)
•
感 谢 阅
读感 谢 阅
读
中医护理学绪论PPT课件

47
因此在对病人作诊断和决定治疗 方案时,必须注意分析和考虑外 在环境与人体情况的有机联系以 及人体局部病变与全身情况的有 机联系,这就是中医学的重要特
点--整体观念。
48
社体 会生 环理 境的 对影 人响
社会环境对人 体病理的影响
社会环境与疾 病防治的关系
49
(二)辨证施护
症:即症状是某主观感觉到的不适或病态变化,是 辩证的依据。如发热、咳嗽等。
人体的脉象也有春弦、夏洪、秋 浮、冬沉的不同。许多疾病的发 生、发展和变化也与季节变化密 切相关,如春季常见温病,夏季 多发中暑,秋季常见燥症,冬季 多有伤寒。
44
(2)昼夜晨昏的变化过程对人体的 影响:
白昼为阳,夜晚为阴,人体也是早 晨阳气初生,中午阳气隆盛,到了 夜晚则阳气内敛,便于人体休息, 恢复精力。许多疾病的发病时间及 引起死亡的时间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15
(二)汉唐时期
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 《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奠定了中医辨 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开创了临床辨证施护的先河。 该书对煎药方法、服药的注意事项以及观察服药 后的不同反应、处理方法、饮食禁忌都有具体论 述。
华佗创立了“五禽戏”,首创剖腹术的护理,开 创了我国体育保健的先河。
7
(二)春秋战国时期 《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奠定了
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 天人合一说与生活护理、饮食护理、情志
护理、病情观察、护理诊疗技术 成书时间:春秋至战国时代
8
神农
9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 或《本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 “神农”为托名。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 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 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 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 代本草书中集辑的。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 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对 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 做了概述。更可贵的是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 通过大量的治疗实践,已经发现了许多特效药物, 如麻黄可以治疗哮喘,大黄可以泻火,常山可以治 疗疟疾等等。
因此在对病人作诊断和决定治疗 方案时,必须注意分析和考虑外 在环境与人体情况的有机联系以 及人体局部病变与全身情况的有 机联系,这就是中医学的重要特
点--整体观念。
48
社体 会生 环理 境的 对影 人响
社会环境对人 体病理的影响
社会环境与疾 病防治的关系
49
(二)辨证施护
症:即症状是某主观感觉到的不适或病态变化,是 辩证的依据。如发热、咳嗽等。
人体的脉象也有春弦、夏洪、秋 浮、冬沉的不同。许多疾病的发 生、发展和变化也与季节变化密 切相关,如春季常见温病,夏季 多发中暑,秋季常见燥症,冬季 多有伤寒。
44
(2)昼夜晨昏的变化过程对人体的 影响:
白昼为阳,夜晚为阴,人体也是早 晨阳气初生,中午阳气隆盛,到了 夜晚则阳气内敛,便于人体休息, 恢复精力。许多疾病的发病时间及 引起死亡的时间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15
(二)汉唐时期
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 《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奠定了中医辨 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开创了临床辨证施护的先河。 该书对煎药方法、服药的注意事项以及观察服药 后的不同反应、处理方法、饮食禁忌都有具体论 述。
华佗创立了“五禽戏”,首创剖腹术的护理,开 创了我国体育保健的先河。
7
(二)春秋战国时期 《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奠定了
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 天人合一说与生活护理、饮食护理、情志
护理、病情观察、护理诊疗技术 成书时间:春秋至战国时代
8
神农
9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 或《本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 “神农”为托名。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 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 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 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 代本草书中集辑的。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 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对 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 做了概述。更可贵的是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 通过大量的治疗实践,已经发现了许多特效药物, 如麻黄可以治疗哮喘,大黄可以泻火,常山可以治 疗疟疾等等。
《中医护理学》 PPT课件

2、寒 冬天主气。 寒伤肌表----“伤寒”;寒中脏腑----“中寒”。
寒邪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致病伤阳---寒象。 2)寒性凝滞。
3)寒性收引。 特点 寒束肌表:毛孔收缩,腠理闭---无汗。 寒犯经络、关节:肢体拘急、屈伸不利。
3、暑
夏天主气。
暑邪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特点:高热、烦渴、汗出。
如寒---热;内---外;男---女。 3、阴阳的相互消长
阴阳在一定的限度内“阴消阳长”、 “阳消阴长” ,以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 (见下图)
阴阳失调示意图
阴阳平衡 生理状态
阴盛 实证
阳盛 病理状态
阴虚 阳虚 虚证
4、阴阳的相互转化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二、六腑 腑:府也,为库府之意。
形态:中空器官。 功能:受纳、腐熟水谷----“泻而不藏”。 (一)胆
六腑之一,又为奇恒之腑。 生理功能: 1、贮存和排泄胆汁:依赖肝的疏泄,排泄胆汁, 以助消化。 2、主决断:胆气喜生发条达,主决断。
(二)胃 概述:又称胃脘,分为上、中、下脘。 生理功能: 1、受纳、腐熟水谷:
(2)朝百脉:百脉入心汇于肺。
(3)主宣发、肃降
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
宣发—呼+布精。
肃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
肃降 —吸+布精。
(4)通调水道:
输布
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进行 运行
--------- “肺为水之上源”。
排泄
生理上:呼吸顺畅、精微布散、水液排泄。
病理上:咳呛、喘息,小便不利(水肿)。
第五节 病因
中医护理精品PPT课件

⑤有根苔与无根苔:无论苔之厚薄,若紧贴舌面,似从舌里生 出者是为有根苔,又叫真苔;若苔不着实,似浮涂舌上,刮之即去, 非如舌上生出者,称为无根苔,又叫假苔。有根苔表示病邪虽盛, 但胃气未衰;无根苔表示胃气已衰。
(二)苔色:
①白苔:一般常见于表证、寒证。由于外感邪气尚未传里, 舌苔往往无明显变化,仍为正常之薄白苔。若舌淡苔白而湿润, 常是里寒证或寒湿证。但在特殊情况下,白苔也主热证。如舌 上满布白苔,如白粉堆积,扪之不燥,为“积粉苔”是由外感 秽浊不正之气,毒热内盛所致。常见于温疫或内痈。再如苔白 燥裂如砂石,扪之粗糙,称“糙裂苔”,皆因湿病化热迅速, 内热暴起,津液暴伤,苔尚未转黄而里热已炽,常见于温病或点
❖观察的基本内容 对病情的观察在中医护理中尤为重要,
通过神色、精神、体温、脉搏、呼吸、血 压、睡眠、饮食的观察提供施护依据,观 察还要重视病情的主要病证,在一系列病 证中最令病人痛苦或最易导致恶变的症状 是观察的重点。
围绕主证的观察而作为观察病情的重 点是辨证施护的又一特点。
望舌苔包括苔质和苔色两方面的变化。
(一)苔质:
①厚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凡透过舌苔隐约可 见舌质的为见底,即为薄苔。由胃气所生,属正常舌苔,有病见之,多为 疾病初起或病邪在表,病情较轻。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质的为不见底,即 是厚苔。多为病邪入里,或胃肠积滞,病情较重。
②润燥:舌面润泽,干湿适中,是润苔。表示津液未伤;若水液过 多,扪之湿而滑利,甚至伸舌涎流欲滴,为滑苔。是有湿有寒的反映,多 见于阳虚而痰饮水湿内停之证。若望之干枯。扪之无津,为燥苔,由津液 不能上承所致。
辩证施护观察的内容和特点
❖ 舌象 舌象是中医观察病情的重要内容,尤其在
外感热病的辨证施护中更为重要。舌为心之 苗,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极其丰富,其粘膜 上皮薄而透明,乳头反应灵敏,故机体一般 情况,消化系统和体液变化均可在舌上迅速 地反映出来。包括观察舌质、舌苔两个方面。
(二)苔色:
①白苔:一般常见于表证、寒证。由于外感邪气尚未传里, 舌苔往往无明显变化,仍为正常之薄白苔。若舌淡苔白而湿润, 常是里寒证或寒湿证。但在特殊情况下,白苔也主热证。如舌 上满布白苔,如白粉堆积,扪之不燥,为“积粉苔”是由外感 秽浊不正之气,毒热内盛所致。常见于温疫或内痈。再如苔白 燥裂如砂石,扪之粗糙,称“糙裂苔”,皆因湿病化热迅速, 内热暴起,津液暴伤,苔尚未转黄而里热已炽,常见于温病或点
❖观察的基本内容 对病情的观察在中医护理中尤为重要,
通过神色、精神、体温、脉搏、呼吸、血 压、睡眠、饮食的观察提供施护依据,观 察还要重视病情的主要病证,在一系列病 证中最令病人痛苦或最易导致恶变的症状 是观察的重点。
围绕主证的观察而作为观察病情的重 点是辨证施护的又一特点。
望舌苔包括苔质和苔色两方面的变化。
(一)苔质:
①厚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凡透过舌苔隐约可 见舌质的为见底,即为薄苔。由胃气所生,属正常舌苔,有病见之,多为 疾病初起或病邪在表,病情较轻。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质的为不见底,即 是厚苔。多为病邪入里,或胃肠积滞,病情较重。
②润燥:舌面润泽,干湿适中,是润苔。表示津液未伤;若水液过 多,扪之湿而滑利,甚至伸舌涎流欲滴,为滑苔。是有湿有寒的反映,多 见于阳虚而痰饮水湿内停之证。若望之干枯。扪之无津,为燥苔,由津液 不能上承所致。
辩证施护观察的内容和特点
❖ 舌象 舌象是中医观察病情的重要内容,尤其在
外感热病的辨证施护中更为重要。舌为心之 苗,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极其丰富,其粘膜 上皮薄而透明,乳头反应灵敏,故机体一般 情况,消化系统和体液变化均可在舌上迅速 地反映出来。包括观察舌质、舌苔两个方面。
【2024版】中医护理学ppt课件

6
时期 作品
主要贡献
二
汉唐 时期
华佗“五 禽戏”
葛洪 《肘后备 急方》
开创了我国保育保健的先河。 (注:模仿虎、鹿、熊、猿、 鸟(鹤)五种动物动作,以保
健强身的导引方法。)
首创了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 病人的复苏术。等
孙思邈 《备急千 金方》
创立了许多护理保健的方法。 如漱口、啄齿、摩眼、挽发、
及食后摩腹等。
李时珍 《本草 纲目》
8
※《黄帝内经》可分为: 《灵枢》《素问》 ※《伤寒杂病论》 可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 ※金元四大家:
刘河间→刘元素→火热论→寒凉派 张子和→张从正→攻邪论→攻下派 李东恒→李杲→脾胃论→补脾派 朱丹溪→朱震亨→相火论→滋阴派
9
(3)理论的突破: 陈无择的《三因极-病症方论》 确立了三因之病因分类法。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五、用于指导疾病的治疗
28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
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行的主要特性: (1)木:生长、柔和、能曲能直 (2)火: 温热、上升 (3)土:生化、承载、受纳 (4)金:沉降、肃杀、收敛 (5)水: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例如:感冒有风寒感冒与风热感 冒的不同,风寒感冒当辛温解表, 风热感冒当辛凉解表)
所谓“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 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性质相 同的证,可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
17
@ 同样的 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疾病,由
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不同或患者机体的反 应性不同,或出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而 采用不同的护理原则、措施和方法。 所谓“异病同护” 是指不同的疾病,由于 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性质相同的证,可 采用相同的护理原则、措施和方法。 (比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式不 同的疾病,但都表现为中气下陷的证候, 都可采用补中升提的护理原则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的地位
*中医护理是中医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护理学的 主要组成部分。
*归属于医学学科门类
I级学科---临床医学
学科专业---护理学
方向分化---中医护理
2009-06-02
8
Our greatest weakness lies in giving up. The most certain way to succeed is alway s to try just one more time
第一章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古代中医护理学
第二节 近代中医护理学
第三节 现代中医护理学
2009-06-02
40
7
Our greatest weakness lies in giving up. The most certain way to succeed is alway s to try just one more time
中医护理学基础的教学内容
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中医护理总则(1-6章) 第二部分是常用经络腧穴(7章) 第三部分是中医护理技术(8章)
2009-06-02
4
Our greatest weakness lies in giving up. The most certain way to succeed is alway s to try just one more time
二、夏-春秋时期
卫生保健 护理 饮食护理
传染病护理
2009-06-02
14
Our greatest weakness lies in giving up. The most certain way to succeed is alway s to try just one more time
第一节 古代中医护理学
各时期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一、萌芽时期(原始社会)
2009-06-02
11
Our greatest weakness lies in giving up. The most certain way to succeed is alway s to try just one more time
护理学专业
现代护理 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医护理 社区护理 疗养康复护理
2009-06-02
9
Our greatest weakness lies in giving up. The most certain way to succeed is alway s to try just one more time
2.熟悉近代中医护理学教学、医院体系的形成;护
理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熟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外科精
义》《侍疾要语》对中医护理学基础的贡献; 《千金方》在妇儿科护理的内容。 4. 了解中医护士队伍的形成和发展概况;了解现 代护理学与中医护理的关系
2009-06-02
6
Our greatest weakness lies in giving up. The most certain way to succeed is alway s to try just one more time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养生、保健、 康复及各项医疗护理活动等对患者加以照料, 并施以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以保护、维持、 恢复人类的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护理特点,又汲取了现代 护理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成就、新技术、 新进展。
2009-06-02
2
Our greatest weakness lies in giving up. The most certain way to succeed is alway s to try just one more time
Our greatest weakness lies in giving up. The most certain way to succeed is alway s to try just one more time
中医护理学基础
引
言
2009-06-02
1
Our greatest weakness lies in giving up. The most certain way to succeed is alway s to try just one more time
中医护理学的形成
萌芽时期
夏-春秋时期
宋金元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
明清时期 当代
战国-东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2009-06-02
10
Our greatest weakness lies in giving up. The most certain way to succeed is alway s to try just one more time
中医护理学基础
第一章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2009-06-02
5
Our greatest weakness lies in giving up. The most certain way to succeed is alway s to try just one more time
学习目标:
1.掌握中医护理学及现代护理学体系的概念内涵。
神 农
2009-06-02
12
Our greatest weakness lies in giving up. The most certain way to succeed is alway s to try just one more time
古代针具的演变
2009-06-02
13
Our greatest weakness lies in giving up. The most certain way to succeed is alway s to try just one more time
*是临床护理中最常用,最具普遍性的基 本理论与技术
*中医护理学基础起到了中医基本理论 与临床辨证施护之间的承上启下的桥 梁作用
2009-06-02
3
Our greatest weakness lies in giving up. The most certain way to succeed is alway s to try just one more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