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哲学知识点总结
哲学课常识重要原理小结

哲学课常识重要原理小结1.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强调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世界的发展是由矛盾和对立面的斗争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以及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
2. 唯心主义原理: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和基础,世界是由意识或思维构成的。
唯心主义强调精神的独立性和优先性,而物质只是意识的产物。
唯心主义在哲学史上有不同的流派,如柏拉图的理念观、笛卡尔的主体观等。
3. 唯物主义原理: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意识和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意识的次级地位,认为物质存在的先于和独立于意识的存在。
唯物主义在哲学史上也有不同的流派,如唯物辩证法等。
4.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强调意识和物质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但又能主动地反作用于物质,推动物质的发展。
意识和物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这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
5. 客观真理原理:客观真理原理认为真理存在于客观世界中,不依赖于主观主义的意识。
真理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实践认识和经验总结得到的,是能够被验证和证明的。
这一原理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6. 主观相对性原理:主观相对性原理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的、相对的。
人的认识受到个体的主观感受、思维方式和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主观认识。
这一原理在哲学和文化研究中有重要意义,要求对不同主观观点进行尊重和理解。
7. 价值相对性原理:价值相对性原理认为价值是相对于人的主体而言的,不同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与个体的文化、环境和教育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每个人的价值观念可能不同。
这一原理指导我们在价值判断和价值冲突中保持开放和多元化的态度。
8.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原理:这一原理认为社会是处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规律性。
哲学考点知识点总结

哲学考点知识点总结一、哲学的起源和发展1. 哲学的起源: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试图通过理性思考和讨论来探索世界的本源和真理。
2. 哲学的发展:哲学经历了古典哲学、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等不同的阶段和发展方向。
二、形而上学1. 形而上学的概念: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大分支,研究存在、实在、本体、本质等问题,包括物质与意识、时间与空间、因果与自由等问题。
2. 形而上学的主要理论:包括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心主义等不同的理论体系。
三、认识论1. 认识论的基本问题: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认识能力及其运作规律,包括感觉、知觉、理解、思维和判断等问题。
2. 认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唯象主义、批判实证主义等不同的认识观点和立场。
四、伦理学1. 伦理学的对象和内容:伦理学主要研究道德、价值、行为和选择等问题,包括道德认知、道德实践、伦理规范等内容。
2. 伦理学的主要理论:包括伦理经验主义、伦理理性主义、伦理实用主义、伦理相对主义等不同的伦理理论。
五、政治哲学1. 政治哲学的概念和内容:政治哲学主要研究政治权力、政治制度、社会秩序、公共利益等问题,包括政治理论、政治伦理、政治价值等内容。
2. 政治哲学的主要观点:包括政治权威、政治合法性、社会契约、法治原则等不同的政治理论观点。
六、美学1. 美学的范畴和内容: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审美、美感、艺术等问题,包括审美感受、审美价值、艺术创作等内容。
2. 美学的主要观点:包括美的本质、美的标准、艺术形式、审美判断等不同的美学观点和态度。
七、哲学方法1. 哲学方法的基本特征:哲学方法是哲学思维和探索的基本方式,包括理性思辨、逻辑分析、辩证推理、历史考察等不同的方法。
2. 哲学方法的应用:哲学方法在认识世界、理解人生、探索真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人类思维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八、哲学思想家1. 古希腊哲学思想家: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古代哲学思想家,对哲学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哲学答题知识点总结大全

哲学答题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哲学概念及基本理论1.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研究宇宙、人类和社会的本质、原理和规律的学科,是对世界的普遍性认识和探索的理论体系。
2.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存在、认识、价值、自由、道德、政治、美学等方面的问题。
3. 哲学的三个基本领域哲学包括论辩性哲学、科学性哲学和存在性哲学三个基本领域。
4. 哲学的基本方法哲学的基本方法包括辩证法、演绎法、归纳法、实证法和逻辑分析法等。
5. 哲学的基本学派哲学的基本学派包括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实证主义、实在主义、实用主义等。
6. 哲学的主要理论哲学的主要理论包括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形而上学、心灵哲学、社会哲学等。
7. 哲学的意义哲学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指导实践、解释生活、提高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古代哲学1.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包括前苏格拉底哲学、柏拉图学院哲学、亚里士多德学派哲学等。
2. 古印度哲学古印度哲学包括吠陀哲学、佛教哲学、耆那教哲学等。
3. 古中国哲学古中国哲学包括儒家哲学、道家哲学、墨家哲学、法家哲学、名家哲学等。
4. 古哲学人物古哲学人物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泰戈尔、莫泰桑、孔子、老子、孟子等。
三、近代哲学1.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包括启蒙思想、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等。
2. 德国哲学德国哲学包括康德哲学、黑格尔哲学、尼采哲学等。
3. 法国哲学法国哲学包括笛卡尔哲学、康德哲学、威特根斯坦哲学等。
4. 英国哲学英国哲学包括休谟哲学、罗素哲学、爱德华·伯克哲学等。
5. 美国哲学美国哲学包括新洛克哲学、实用主义、实证主义等。
6. 近代哲学思潮近代哲学思潮包括唯心主义、新康德主义、精神分析学等。
四、现代哲学1. 批判哲学批判哲学包括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等。
2. 分析哲学分析哲学包括逻辑实证主义、语言哲学、认知科学等。
3. 东方哲学东方哲学包括印度哲学、中国哲学、日本哲学等。
哲学必考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哲学必考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哲学是一门探索人类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基本问题的学科。
以下是哲学必考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哲学的起源与发展- 哲学起源于古希腊,由泰勒斯等人提出自然哲学问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
- 中世纪哲学以基督教神学为中心,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
- 近代哲学以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洛克、休谟和康德为代表,强调理性和经验。
- 现代哲学包括存在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等流派。
哲学的主要分支1. 形而上学: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宇宙的根本结构。
2. 认识论:探讨知识的本质、起源和范围。
3. 伦理学:研究道德行为的规范和价值判断。
4. 美学:分析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美的本质。
5. 逻辑学:研究有效推理的形式和结构。
6. 政治哲学:探讨政治权力、正义和法律的哲学基础。
哲学的基本问题- 存在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如何获得知识?- 什么是善与恶?- 什么是美?- 什么是真理?哲学的主要方法- 逻辑分析:使用逻辑工具来分析概念和论证。
- 思想实验:通过设想情景来探讨哲学问题。
- 比较研究:比较不同哲学流派或文化中的哲学思想。
哲学的重要概念- 存在与非存在- 因果关系-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 知识与信仰- 道德责任与义务- 美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认为理念是真实存在的。
-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形而上学、逻辑学和伦理学的基础概念。
- 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为起点,奠定了现代哲学的基础。
- 康德:提出了先验哲学,区分了现象界和物自身。
- 黑格尔:发展了辩证法,认为历史是精神的自我实现过程。
- 尼采:批判了基督教道德观,提出了超人哲学。
哲学的现代发展-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存在的独特性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 分析哲学:关注语言分析,以解决哲学问题。
- 现象学:研究意识如何构成我们对世界的经验。
哲学的高考知识点总结

哲学的高考知识点总结一、哲学的基本概念1.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思维、存在、价值和道德等问题的学科,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哲学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2.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哲学起源于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是毕达哥拉斯和赫拉克利特,后来又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著名哲学家。
哲学在西方和东方都有着深厚的传统,包括中国的儒家、道家和佛家等。
3.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思维、存在、价值和道德等问题,通过逻辑推理和思辨等方法进行探讨。
4.哲学的意义和作用哲学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提高思维能力和道德素养,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古代哲学1.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开端,包括毕达哥拉斯学派、苏格拉底学派、柏拉图学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等。
2.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兵家和纵横家等,其中儒家和道家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最为深远。
3.印度哲学印度哲学包括吠陀哲学、奥义哲学、耆那教、佛教和耆那教等,其中佛教对印度哲学的影响最为显著。
4.哲学思想的特点古代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宇宙论、形而上学、伦理道德和政治哲学等,对于后世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近代哲学1.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近代哲学的重要事件,尼采、伏尔泰、卢梭和康德等思想家对启蒙运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西方现代哲学西方现代哲学包括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形而上学和存在主义等,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3.东方近代哲学东方近代哲学包括新儒学、新儒家、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当代哲学1.西方当代哲学西方当代哲学包括分析哲学、逻辑实证主义和存在主义等,对当代哲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2.中国当代哲学中国当代哲学包括现代化问题、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等,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3.哲学研究方法和学派哲学研究方法包括逻辑研究和思辨研究等,不同的学派有着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哲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哲学概论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哲学的起源和历史1. 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最早的哲学思想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他们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思考方法,奠定了哲学的基础。
2. 哲学的发展- 在古希腊之后,哲学在欧洲和世界各地有了不同的发展。
例如,中国的儒家、道家和墨家等思想体系,印度的佛教和耆那教,都是哲学的重要发展。
3. 哲学的分支- 哲学分为多个分支,包括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等。
每个分支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问题。
第二部分:哲学的基本概念1.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大分支,主要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原理。
主要问题包括什么是存在、存在的特点和存在的本质等。
2. 认识论- 认识论是哲学的另一大分支,主要研究人的认识活动和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
主要问题包括知识的来源、知识的限制和真理的标准等。
3. 伦理学-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哲学分支,主要问题包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正确的和人应该如何行为等。
4. 政治哲学- 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问题和社会组织原理的哲学分支,主要问题包括政治权力的性质、政府的正当性和公民的权利等。
第三部分:哲学的思考方法和逻辑学1. 唯理主义和唯物主义- 唯理主义和唯物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立场,分别强调理念和物质的决定作用。
唯理主义强调精神和观念的重要性,而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和客观存在的决定作用。
2. 辩证法- 辩证法是哲学中的一种思考方法,强调事物的矛盾和变化。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对立面推动的,包括了矛盾的概念、辩证思维和辩证方法等。
3. 逻辑学- 逻辑学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思维的规律和推理的方法。
逻辑学包括了命题逻辑、谬误分析、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等内容。
第四部分:哲学的应用和意义1. 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哲学的基本方法和思考方式可以帮助人们理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哲学可以应用在伦理道德、政治决策、社会发展等方面。
2. 哲学的意义- 哲学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有深远的影响,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哲学专业重要知识点总结

哲学专业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哲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哲学是一门思考人类存在和世界本质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宇宙的起源、世界的本质、人类的存在意义等。
哲学思维主要包括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等。
1. 形而上学:研究宇宙的起源、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探讨存在的本体问题。
2. 认识论:研究认识的本质、真理的来源和认识过程中的规律。
3. 伦理学:研究道德、善恶、价值观念以及人的行为准则和社会行为规范等。
二、哲学史哲学史是以哲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历史学科,主要包括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等。
1.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哲学的重要起源,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提出了“理念世界”的概念,强调理念和形而上的存在。
亚里士多德强调形而上学的实证研究和逻辑学的发展。
2. 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主要是基督教哲学,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阿奎那。
奥古斯丁提出了“信仰与理智”的关系,强调信仰对于理智的超越和引领。
阿奎那将托马斯•阿奎那哲学综合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和基督教的神学思想。
3. 近代哲学:近代哲学主要是以启蒙运动为标志的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
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认识论观点,实事求是的哲学方法。
斯宾诺莎提出了“因果律”、“确定论”等伦理观点。
4. 现代哲学:现代哲学主要包括唯理主义、实证主义、唯心主义等哲学思想,代表人物有康德、黑格尔、尼采等。
康德提出了“经验批判”的哲学方法和“谬论”的认识论观点。
黑格尔提出了“辩证法”的哲学方法和“历史发展”的观点。
尼采提出了“超人”的伦理观点和“意志”的哲学思想。
三、哲学思辨方法哲学思辨方法是哲学研究中使用的一种思维方式,主要包括演绎思维方法、归纳思维方法和对比思维方法等。
1. 演绎思维方法:演绎思维方法是通过前提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2. 归纳思维方法:归纳思维方法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和归纳出规律性的认识,从而得出结论。
哲学怎么入门知识点总结

哲学怎么入门知识点总结1.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门涉及到人类思维活动的学科,它试图解答一些关乎人类存在和认知的重大问题。
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
哲学以理性思维为基础,通过借助逻辑推理和语言分析等方法,来探求人类思维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2. 哲学的主要分支哲学主要包括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其中,认识论研究人类认知的本质和方法,形而上学研究存在的本质和理性世界的构成,伦理学研究人类行为的价值和规范,政治哲学研究国家和政治权力的本质和作用。
这些分支学科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哲学学科体系。
3. 哲学的历史渊源哲学起源于古希腊,最早由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柏拉图等人提出并发展。
随后,哲学在欧洲和亚洲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传播,形成了不同地域和时期的哲学流派和学派。
整个哲学历史可以分为古代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等多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和成就。
4. 哲学的主要思想家哲学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哲学思想家的贡献。
古代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庄子、孔子等思想家,中世纪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思想家,近现代有笛卡尔、洛克、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思想家。
每位思想家都为哲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思想和理论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存在和实在、认识和思维、价值和规范等多个方面。
在存在和实在问题上,哲学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在认识和思维问题上,哲学关注的是人类认知的能力和方法;在价值和规范问题上,哲学关注的是人类行为的价值和规范。
这些基本问题贯穿于整个哲学领域,是哲学研究的核心。
6. 哲学的方法哲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逻辑推理、思辨分析、语言分析等。
在推理方面,哲学借助逻辑学的方法来进行论证和推理;在思辨方面,哲学通过思考和探讨来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在语言分析方面,哲学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和解释来理解和探讨一些思辨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大学哲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大学哲学知识点总结1、哲学是什么?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依据——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哲学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自然界具有物质性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A.产生: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B.构成: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C.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客观的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绝运动与相对静止: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③规律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②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内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意识能动性的表现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的表现: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表现: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6、.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地促进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主观符合客观,到达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思。
7、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是什么: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为什么:A、哲学依据:第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
B、现实意义:第一、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第二、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第三、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③怎么样做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二是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性的认识能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反之则阻碍。
方法论: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要把已用知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3.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5.认识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①联系的观点②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矛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3.联系的客观性含义: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不能否认客观存在的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客观上不存在的的联系。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虽然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原理:两者的区别:整体具有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两者的联系: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的发挥对整体性能和状态起着决定作用;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5.因果联系原理: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
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
联系: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有两者情形,一是某一现象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则是结果,反之亦然。
另一情形是,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象互为因果。
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实质: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