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公交场站与线网规划
苏州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

目录1、市域交通概况 (1)1.1公路 (1)1.2内河、港口 (1)1.3铁路 (1)1.4航空及联运 (1)2、市区对外交通 (2)3、市区现状道路网络特征 (3)3.1市区道路网络建设情况 (3)3.2市区现状道路交通网络质量分析评价 (5)4、市区道路交通结构特性分析 (7)4.1市区道路交通组成分析 (7)4.2现状居民出行方式结构特征分析 (9)5、苏州市城市交通系统供求特征综合分析 (11)5.1苏州市城市对外交通特征要求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11)5.2苏州市现状道路网络特征要求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12)5.3苏州市道路交通结构特征要求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13)苏州市城市交通系统分析苏州市城市交通系统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的交通建设发展迅速。
从苏州的综合运输地位来看,它是襟长江、守津沪、环抱上海、挟太湖、接钱塘、沟通江浙的交通走廊,是江苏的门户,上海的咽喉。
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得苏州市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同时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城市内外交通需求迅速增大,城市交通压力日趋严重,这对苏州市公交路网的优化以及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1、市域交通概况1.1公路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与上海外围的青浦、嘉定接壤,上海沟通内地的四条国道(G204、G312、G318、G320)有三条经过苏州,联系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沪宁高速公路贯穿其间,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放射状布局并与南北向的S205构成了“丰”字型的交通主骨架。
1.2内河、港口苏州境内有航道2,893.5km,航道密度为34.09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等级航道41条,共1,078km。
苏州历史上一直以水运为主,并以上海港作为出入门户,随着公路运输的发展,水路运输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尤以水上客运最显著。
目前,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市都在积极建设长江港口及专业码头。
可以预见,未来苏州的港口吞吐量将有较大的提高。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精编版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能适应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其站、场、厂等主要设施能根据规定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的设计应结合城市规划合理布局,计划用地,做到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畅通安全、使用方便、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城市公共汽车、无轨电车、轮渡和出租汽车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站、场、厂。
有轨电车、索道缆车的站、场、厂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4条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我国现行的其它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车站和渡轮站第一节城市公共电、汽车首末站第2.1.1条首末站的规模按该线路所配营运车辆总数来确定。
一般配车总数(折算为标准车)大于50辆的为大型站;26~50辆的为中型站;等于或小于25辆的为小型站。
第2.1.2条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道路网的建设与发展应根据城市公共交通的需要和规划,优先考虑首末站的设置,使其选择在紧靠客流集散点和道路客流主要方向的同侧。
第2.1.3条首末站一般设置在周围有一定空地,道路使用面积较富裕而人口又比较集中的居住区、商业区或文体中心附近,使一般乘客都在以该站为中心的350m半径范围内,其最远的乘客应在700~800m半径范围内。
在缺乏空地的地方,城市规划部门应根据此要求利用建筑物优先安排设站。
第2.1.4条首末站宜设置在全市各主要客流集散点附近较开阔的地方。
这些集散点一般都在几种公交线路的交叉点上。
如火车站、码头、大型商场、分区中心、公园、体育馆、剧院等。
在这种情况下,不宜一条线路单独设首末站,而宜设置几条线路共用的交通枢纽站。
不应在平交路口附近设置首末站。
第2.1.5条在设置无轨电车的首末站时,应同时考虑车辆转弯时的偏线距和架设触线网的可能性;车辆特别集中的首末站要尽量靠近整流站,充分考虑电力供应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公交车站的场地选择与布局研究

公交车站的场地选择与布局研究一、场地选择的因素1.人口分布:公交车站应当尽可能接近人口密集区,以便乘客的出行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2.交通网络:公交车站应当位于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便于乘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
3.场地规模:公交车站的规模应当与乘客的需求相匹配,不宜过大或过小。
4.场地条件:公交车站应当选择平整、无障碍的场地,便于乘客进出车站。
二、布局的原则1.便利性原则:公交车站应当布局便利,乘客能够方便地进出车站,换乘其他线路。
2.安全性原则:公交车站应当布局安全,包括站台的设置、车流与行人交通的分离等。
3.舒适性原则:公交车站应当布局舒适,包括有足够的座椅、防晒雨棚等设施。
4.可持续性原则:公交车站应当布局可持续,例如设置太阳能光伏板、雨水收集系统等。
三、具体设计要点1.站台设置:公交车站的站台宜设置在道路旁边,尽量不占用车行道。
2.候车设施:公交车站的候车设施应当充足,包括座椅、遮阳棚、广告牌等。
3.信息提示:公交车站应当设置信息提示牌,包括线路图、发车时间等,方便乘客了解出行信息。
4.环境美化:公交车站应当进行适当的环境美化,例如绿化、艺术装饰等,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
5.安全设施:公交车站应当设置安全设施,例如监控摄像头、紧急报警装置等,确保乘客的安全。
综上所述,公交车站的场地选择与布局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考虑到人口分布、交通网络、场地规模以及场地条件等因素。
在具体设计上,应当遵循便利性、安全性、舒适性和可持续性原则,并考虑站台设置、候车设施、信息提示、环境美化以及安全设施等要点。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够设计出满足乘客需求的公交车站。
苏州汽车南站规划方案

苏州汽车南站规划方案苏州汽车南站规划方案概述苏州汽车南站位于苏州市工业园区,是苏州市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当前,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苏州汽车南站所承载的交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为此,苏州市政府决定对苏州汽车南站进行规划,以缓解其周边交通拥堵状况,提升城市交通运输能力。
规划目标本次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提升苏州汽车南站的交通枢纽地位,建设一座现代化、高效率、安全舒适、绿色环保的综合交通枢纽。
规划内容建设二期候车大厅苏州汽车南站规划将建设新的二期候车大厅,该大厅总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按设计容量计算,将可以容纳1.2万人同时候车。
大厅将配备现代化、高效率的安检设施、信息屏幕、座椅等,以提高乘客候车体验。
建设直达地铁站与城市巴士总站规划还将建设直达地铁站和城市巴士总站,将两种交通方式紧密结合起来,让乘客不需要换乘就能直达目的地,从而缩短乘车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建设停车场为解决周边居民和车主的停车难题,规划还将建设停车场。
预计停车场总面积为6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00台车辆停车。
绿化环保规划还强调绿化环保。
苏州汽车南站周边将建设绿化带和绿色屏障,对现有的绿地进行升级改造。
同时,对于车站周边的交通污染,将配置垃圾分类设备和污染治理设施,做到垃圾分类、污染治理等方面的环保要求。
总结通过此次苏州汽车南站规划,苏州市政府将建设一座现代化、高效率、安全舒适、绿色环保的综合交通枢纽,为市民带来更方便、更舒适、更环保的出行体验。
同时,该规划也是苏州市加强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
1 / 1。
苏州市公交线网优化技术导则(2015)

8-15
外围区 域可适 当加长
主要服务于较小
范围内区域性出
行,可以作为轨道
站点接驳线路、片
4-8
区公交的运营方
式,线路较短并且
运营方式灵活
0.3-0. 5
不做 要求
不做优先设 无要求 施要求
Hale Waihona Puke 不做优先设施要求无要求
特殊线路
主要服务于一些
特殊时段和出行
特
目的的公交出行
需求,部分在运营
模式上采用一些
较为特殊的方式
2.定位和目标
2.1 常规公交定位
2.1.1 随着城市空间范围不断扩大,交通出行方式更加多元,城市公共交通 体系也不断丰富和完善。随着轨道交通的逐步成网和新型公共交通方式的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将逐步进行市场细分,原有常规公交服务群体逐步分化,公城 市公共交通将不断完善来满足不同层面公交出行需求,提供多元化服务,从而提 升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服务质量,体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优势。
平均 发车 间隔
车型 配置
正 点 率
满
千公
载
里客
率
流量
人/ 里/小
日) 时)
公交 快线
快
公交
主干
线
普通
主干 主
线
1-2
0.81.5
≥25, 最高 限速
60
5-10 分钟
20-25
5-10 分钟
11-14 米车
型
10-12 米车
型
≥ 90%
≤90%
3000 -500
0
≥ 90%
≤90%
2000 -350
不做
特殊线路 特 —
交通发展转型期城市常规公交专项规划实践——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关 键 词 公交都市 f 盐变线回施化 f 公交场站规划
Ky od ew rs h , i t p h n 』T nin toke l z t al t l o t s o me a r s ew r pl ai a t mi t
7 『规 划 实 践 5
2规翔理念与 目标
作者简介
2 2规划目标
以“ 建设苏州公 交都市示 范区 为导向制 定 划目标, 规 引导打造线网层次更丰富、 设施规横 有 障馐 营服务更可靠的常规公交系统 ( ) 保 袁1
工程师
夏 胜 目
“ 合一体 ”向 “ 混 统筹一体 ”的转 变。 ()阉 边坼调 。 体运营 。 3 一 博调 园 区与古
whc am i t id u ih i ng o bu p a t  ̄ stm et n i r opoi lan’ T e us n wor nt t ’ h b et k i er
Ab t c sat r
oga z i eho a r n i d potr ult eto r niat on m t d nd ta t e eg al m hd wor pr s t on e e en e r ci f t at e s m e orbll e/ o ac h h a o e
工程师
城 、 区、 城、 中等 中心 区的 干线 公 交联 新 相 吴
1项 目背景
一
表 1 规 划 目标分 项指 标
系l 变化迫 切要 求苏州 工 业园 区对常 刊
规公 交发屉 进行 霞新思考 () 城市空 间结构 1 和功 能布局 正在发 生着重 大的变 化. 苏州 工业
园 区将取 代 苏州古 城 区成为新 的城 市辎 射 中
关于城市公交线网的分层规划方法研究

关于城市公交线网的分层规划方法研究城市公交线网的分层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使公交线路更加合理、高效地服务城市居民,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可达性和都市可持续性。
本文探讨了城市公交线网的分层规划方法。
一、规划目标城市公交线网的分层规划首先需要制定清晰的规划目标,以便确定规划的重点和方向。
规划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覆盖范围:规划出公交线路覆盖的范围,应根据城市整体交通发展计划、城市化发展思路等综合因素。
2.服务质量:通过规划优化公交线路的布局、调整公交站点、提高公交车辆发车频率、提高运行效率等措施,提高公交服务质量。
3.安全性:规划应确保公交线路的运行安全,如避免上下坡段和弯道过多,保证公交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行驶速度和方向变化减小,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4.可持续性:规划应考虑公交线路在城市整体交通系统中的可持续性,包括公交的环保、能源消耗等。
二、规划方法城市公交线网的分层规划主要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完成,如GIS、多源数据分析技术等。
下面介绍具体的规划方法:1.数据采集:通过包括交通数据、人口数据与人口流动数据、交通状况数据等多种方法,获取城市公交运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等数据。
2.评估模型建立:根据上述数据,从影响公交线网分层规划的因素中挑选出必要的因素建立评估模型。
例如,通过交通流量、交通拥堵指数等地理信息指标,评估公交线路覆盖范围;通过众包等数据挖掘技术,挖掘乘客出行需求,以优化公交线路调度与人群管理等方面。
3.分层规划:结合目标评估中的结果,采用分层规划或逐层优化等方法,确定各个层次的公交线路及其相关因素。
4.方案优化:在规划方案确定后,可以通过多方案对比等方式,进行方案的优化及确定最终方案。
三、案例分析在北京市地铁拓展之前,该市公交线路较为分散,覆盖面积较广,但公交线路结构不合理、交通拥堵指数较大等问题较为普遍。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1.合理布局:根据城市交通流量、人群出行需求等数据,合理布局公交线路,避免覆盖范围过大、车辆路段过于拥堵的情况。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7.09•【字号】苏政发[2014]80号•【施行日期】2014.07.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80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城市公共交通具有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转变交通发展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全面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切实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条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将公共交通发展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坚持方便群众、综合衔接、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在规划布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运营服务等方面落实保障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切实做到资金投入优先、土地划拨优先、财税扶持优先、路权保障优先,形成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新格局。
(二)主要目标。
通过提高运输保障能力、提升服务品质、增强公共交通竞争力和吸引力,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构建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便捷高效、舒适文明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到2015年,全省万人公交车辆标台数平均达到15标台,首末站发车准点率达到95%以上,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平均达到23%,城市轨道交通营运里程达到350公里、快速公交营运里程达到600公里,苏南地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平均达到26%以上,市区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平均达到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r ba n Tr a n spor t Pla n n in g
苏州市公交场站与线网规划
樊 钧 杨秀英 徐媛媛 李新佳 吴 红
【摘要】 本文回顾了苏州公交发展历程,分析 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苏州公交发展的目 标和战略,并就公交场站、线网和优先设施等 方面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字】 公交场站;线网
1 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城市公交发展历程 苏 州 公 共 交 通 事 业 起 步 于 1959 年 , 1999 年成立巴士公交公司引入竞争机制后 运 力迅速增加, 截止 2008 年 7 月底, 全市已有 公交车辆 2597 辆, 更新欧 3 排放标准的公交 车 400 辆, 2008 年末市区将拥有公交运营车 辆 2897 辆, 线路总里程 4367km (表 1)。 近 两年公交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 心, 公交运力以每年 300-400 辆的速度快速 增加, 扩容力度很大。 自 1999 年巴士公交公司成立以来, 随着 7 家公交运营公司的相继成立 “区域分工” 的经营模式逐步形成, 中心区由巴士公交和 公共交通两家公司经营, 园区、 新区、 吴中 和相城公交以经营分区内部线路为主。
交主骨架的作用, 满足城市居民长距离、 快 速出行需求, 具有准点、 可靠性好、 发车频 率高等特点; 公交次干线和支线一起为轨道 交通和公交主干线提供接驳和换乘, 承担居 民大部分中短距离出行, 具有出行便捷、 线 路覆盖面广等特点点, 覆盖服务盲区和薄弱点; 部 分区域结合正在开展的相关用地规划工作根据 需求将站点进行落实; 以综合交通规划、 公交 专项规划、 重点地区交通专项规划设计中的相 关成果为重要的依据, 与规划的轨道交通线 网、 公交客流走廊充分衔接。
图 3 公交主干线规划
公交支线, 通过在换乘枢纽截断, 换乘进入中 心区, 以缩短线路长度、 减少中心区重复系数。 同时调整次干线走向, 围绕枢纽布设, 为枢纽 的支线提供换乘衔接, 从而实现 “零换乘”, 形 成功能清晰、 衔接合理的公交线网。
在主要公交客流通道已形成公交主干线 网的基础上, 以降低重复系数、 避免线路走 向重复为原则, 对中心城区主要公交客流通 道上的现状公交线路进行逐条梳理, 尤其针 对公交线路超过 15 条的道路, 对功能相似的 线路通过调整走向、 取消、 截断等措施, 充 分发挥主干线的功能, 减少通道上的公交线 路数。 最后新辟公交次干线或支线, 以填补 公交空白, 增加线网覆盖率。 (图 4)
1.3 存在问题诊断 苏州市公交系统发展也存在着很多矛盾 与问题。 虽然近几年加大了对车辆购买、 线 路增加和场站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 但是, 公交运行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却没有显著的提 高, 使得城市公交的吸引力和在城市交通总 出行中的比重受到很大的制约。 1.3.1 公交场站设施不足, 功能单一 目前苏州公交首末场站和保养场站的人 均拥有水平均低于国家标准。 由于公交停车 和保养用地的不足, 造成了部分新开发区域 车辆停车保养难的问题。 随着城市规模和人 口的增加, 公交场站设施不足的矛盾将进一 步凸显。 现状公交停车保养场大多位于中心 区内部及各分区与中心区交界处, 分布不均 衡; 现有公交停保设施集中在中心区无法更 好的服务各分区公交的发展。 公交首末站与 客流集中区域没有实现很好的结合, 功能单 一; 在开发模式上, 现有具有独立产权的首 末站均为单一的地面利用模式。 1.3.2 公交线网层次不明, 重复系数过高 苏州市公交线网层次单一、 服务水平低, 线 路 过 长 。 线 路 的 平 均 长 度 为 21.7km, 以 15~20km 和 20~25km 长 度 为 主 , 线 路 两 端 延伸过长, 走向曲折, 绕行现象严重, 许多 外围线路均接入中心城市内部; 全市线路重 复 系 数 为 3.46, 中 心 城 区 内 部 重 点 地 区 和 路
表 3 苏州市公交线网层次结构
6 江苏城市规划 JIANGSU URBAN PLANNING 2011 年第 3 期 总第 196 期
城市交通规划
Ur ba n Tr a n spor t Pla n n in g
图 2 苏州市公交线网总体模式 横向主干线沿东西城市发展主轴, 通过 “一心” (即中心城区) 连接 “两区” (即高 新区和工业园区); 纵向主干线沿南北城市发 展主轴, 通过 “一心” (即中心城区) 连接 “两片” (即相城片和吴中片); 环行主干线 连接四个分区中心与中心城区, 并环绕中心 城区 ; 联络线是两个具有强吸引性的客流集 散点之间的直通公交干线。
4.1 线网模式选择与架构 苏州市规划公交形成 “主、 次、 支” 三 级的线网体系, 对各级线网的功能和建设要 求都进行了界定。 (表 3) 三级线网中, 主干线与轨道交通起到公
3.3 公交首末站规划 公交首末站的规划依据已有规划的人口数 量, 对公交运力和场站用地规模进行预测分 析, 保障场站设施在总体和片区层面基本上的 供需平衡; 与各层次用地规划充分衔接, 包括 总体规划、 分区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
2.2 发展战略要点分析 加强对轨道交通的衔接和配合。 到 2020 年, 中心城区城 市 轨 道 线 路 达到 145km, 成 为城市客运的骨架系统, 常规公交需要在场 站建设和线网布设上主动做好对接。
加强公交场站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建 立完善的公交场站体系, 为构建多模式、 一 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提供设施平台。
1.2 公交行业发展现状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 苏州市的公共交通发 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截止到 2008 年底, 全市
表 1 公交线路及车辆发展概况
共 有 公 交 线 路 191 条 , 公 交 车 辆 2897 辆 。 2007 年客运量达 4.29 亿人次。 公交车辆数和 公 交 线 路 数 分 别 比 2000 年 增 长 300% 和 355%。 出租车 3203 辆, 年客运量达 1.31 亿 人 次/年 , 约 占 公 共 交 通 系 统 总 运 量 的 25%。 为更好地满足乘客需求, 促进公交健康发展, 近年来公交行业在多层次服务、 新技术应用、 经营体制改革等方面, 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 有益的实践。
5 公交优先设施规划
5.1 公交专用道规划 苏州市设置公交专用道的道路基本条件确 定为: 道路红线宽度在 40m 以上,单向机动车 道条数 2 车道以上,道路功能为城市快速路或主 干道,道路需设有中央分隔带或机非分隔带。 综合考虑道路供给条件、 公交出行需求 和公共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等诸多因素, 以市区主要公交客运走廊为基础, 结合远期 用地和人口布局布设全市公交专用道网络。 共 规 划 31 条 公 交 专 用 道 , 总 长 度 315km, 方案线路组成、 特色及主要服务功能如下: 公交专用道网呈 “方格网+放射” 状布 局, 与全市总体人口和空间布局相一致, 串 连 起 中 心 区 与 园 区 CBD、 CWD, 相 城 中 心 区、 新区中心区和吴中中心区主要功能组团; 方案满足城市不同功能组团之间快速公交出 行需求, 在轨道交通系统建成前主要为轨道 培育客流, 轨道交通系统建成后起到弥补轨 道交通服务不足的作用。 公交专用道串连起 全市主要的公交换乘枢纽, 满足绝大多数公 交快线和干线的运行, 以保障公交快线和干 线功能的发挥; 规划方案经过轨道交通线路 经过主要道路, 包括人民路、 干将路和竹园 路等; 公交专用道网络以内环快速路为内环 向外放射连接中心区和园区、 新区、 吴中和 相城各分区中心区。
表 2 苏州市公交枢纽站体系构成
5 JIANGSU URBAN PLANNING 江苏城市规划 2011 年第 3 期 总第 196 期
城市交通规划
Ur ba n Tr a n spor t Pla n n in g
沪宁城际园区站, 京沪高铁苏州站和新汽车
南站。
· 一般对外交通枢纽 7 个
分别结合沪宁及苏嘉杭城际站和公路长
图 1 苏州市公交首末站规划 多。 规划首末站以新建场站为主, 个数占总 数的 70%。 (图 1)
架快速路四个角上, 承担由园区、 新区、 吴中 和相城进入中心区公交线路的截断和中转换
4 公交线网优化调整规划
乘, 以减少由各片区开往中心区公交线路的长 度, 控制中心区内主要公交走廊重复系数。
· 客流集散枢纽 10 个 客流集散枢纽的布设主要结合镇区中心 区设置, 满足镇区居民公交出行。
* 本文获 2010 江苏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竞赛三等奖。
4 江苏城市规划 JIANGSU URBAN PLANNING 2011 年第 3 期 总第 196 期
城市交通规划
Ur ba n Tr a n spor t Pla n n in g
段的公交线路高度集中, 部分道路的局部路 段的线路重复系数超过了 20, 严重影响了道 路交通的运行效率。
全市 区 共 规 划 公交 首 末 站 173 个 , 总规 模 79.3ha, 其 中 相 城 区 、 园 区 和 吴 中 区 为
4.2 公交主干线规划 公交主干线作为城市常规公交的骨架, 需要做好远期的规划预留。 根据 《苏州市城 市发展总体规划》, 中心城区形成 “一心两区 两片” 构成的 “T 型” 城市空间结构。 结合 枢纽的规划布设, 苏州市公交主干线网络形 成 “横向干线+纵向干线+环行干线+联络线” 的骨架结构。 (图 3)
3.1 公交停车保养场站规划 公交停车保养场站主要为车辆提供晚间 停车和修理保养功能的设施, 为主要的车辆 服务设施。 依据总体规划用地调整方案和全 市公交首末站布局方案, 充分考虑各方案的 可实施性和操作性, 结合各片区控规在城市 外围地区增设停保场及修理场, 共规划 24 个 停保场, 规划场站总用地面积为 88.4ha。
1.3.3 公交优先设施建设不成系统, 管理 力度有待加强
目 前 苏 州 市 公 交 专 用 道 设 置 有 29.6km, 里程较短, 只是在局部路段实施公交优先通 行, 还没有形成公交专用道网络。 同时, 社会 车辆在早晚高峰期间占用专用道现象较多, 影 响公交车的运行, 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