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作品赏析
世界上最名贵的20幅油画赏析

一、《蒙娜·丽莎》——达·芬奇这幅肖像花了达.芬奇四年的时间,当他完成这幅肖像之后,不愿把它交给佐贡多(富商,蒙娜.丽莎的丈夫)或其他任何人。
当他受到法国国王的邀请时,便带着这幅肖像离开意大利去了法国。
达.芬奇是在法国去世的,这就是为什么《蒙娜.丽莎》这幅画在法国的缘故。
多少世纪来,人们一直在谈论她那神秘的微笑,她的微笑的确神秘:它似乎在变化。
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
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象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
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象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
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陷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
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关于这幅画有一个故事。
达.芬奇在为蒙娜.丽莎绘画时,请了位乐师在她旁边弹奏,以便她能象个模特儿那样耐心平静地坐着。
她眼中的神情告诉我们她正在倾听。
而现在,如果我们看她那双美丽的手,并把它们与她的脸联在一起考虑,我们会觉得那神情更诚挚。
她的右手轻轻地放在左手上,中指根本没有任何依托,我们感到它正和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地打着拍子。
当我们看着这幅如此逼真的肖像画背后的景色,我们会为那不真实的背景吃惊。
山峰、道路、小桥、流水都在一种梦幻般、飘拂不定的气氛里出现,仿佛以此证明蒙娜.丽莎的思绪沉浸在一个梦的世界里。
二、《最后的晚餐》——达·芬奇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
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
格尔尼卡画作作品赏析

格尔尼卡画作作品赏析《格尔尼卡》画作作品赏析。
《格尔尼卡》是西班牙著名艺术家毕加索的一幅著名油画作品,它描绘了1937年西班牙内战中德国纳粹飞机轰炸巴斯克地区小镇格尔尼卡的场景。
这幅作品被认为是毕加索的代表作之一,也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作品之一。
《格尔尼卡》通过其深刻的主题和震撼人心的图像,深深地触动了观众的心灵,成为了一幅永恒的艺术经典。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幅作品的构图。
《格尔尼卡》以黑白灰色调为主,画面中央是一头受伤的公牛,它的身体被划分成了几块不同的部分,象征着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分裂。
公牛的身体被刺穿了长矛,鲜血淋漓,表现出了极大的痛苦和绝望。
在公牛的周围,有一些人和动物的形象,它们也都受到了伤害,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痛苦和恐惧。
整幅画面给人一种深沉的压抑感,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共鸣和悲悯之情。
其次,我们来谈谈这幅作品所表达的主题。
《格尔尼卡》所描绘的是一场战争的惨状,它呈现出了人类在战争中所经历的种种苦难和痛苦。
毕加索通过这幅作品,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切反感和悲悯之情,呼吁人们远离战争,珍爱和平。
这幅作品也成为了反战主题艺术的经典之作,激励着人们对战争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思考。
再者,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幅作品的艺术风格。
《格尔尼卡》采用了立体主义的绘画技法,将不同角度的物体和人物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扭曲的、不真实的效果。
这种绘画风格使得作品更具有表现力和震撼力,能够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主题。
此外,作品的色调也非常深沉,以黑白灰为主,给人一种沉重和艰难的感觉,与作品所表达的主题相得益彰。
最后,我们来谈谈这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格尔尼卡》以其深刻的主题和震撼人心的形象,成为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作品之一,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在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成为了一种反战主题艺术的经典之作,激励着人们对战争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思考。
同时,作品还记录了历史上一段重要的事件,成为了人们对于战争和苦难的永恒纪念。
经典作品赏析

经典作品赏析经典作品是流传于历史长河中的艺术珍品,它呈现出来的是人类智慧、美感和文化传承。
这些经典作品别具风采,可以在历史长河中享誉千古。
在这里,我们精选了几件经典作品进行欣赏。
作品一:《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世界文化遗产级别的艺术珍品,作品体现了巨匠达·芬奇的天才思想和卓越技巧,成为人类文化艺术史上的巅峰之作。
这件油画作品于1503年至1506年期间完成,尺寸为77 x 53厘米。
《蒙娜丽莎》的构图独特,借助了“三角形”和“金字塔形”两种形态。
巨匠通过将莫娜·丽莎放置在左下方,右侧再描绘桥道,突出了画面的层次感。
莫娜·丽莎的笑容在视角的变换中也有所改变,展示出了艺术品生动的特点。
作品二:《天坛》“天坛”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群之一。
在东方文化中,《天坛》代表了尊贵、庄重和神圣,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精髓的代表之一。
《天坛》占地面积为270万平米,建筑群包括“皇乾殿”、“祈年殿”、“回音壁”、“环龙壁”等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皇乾殿,由鹤盛昌、张惠言、于冕等人创作。
皇乾殿的檐部、柱头、梁架之间的线条流畅,而又不失凝聚力,体积宏大而各部相互协调。
同时,在《天坛》内还有内外圆环状墙,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作品三:《吕布与貂蝉》《吕布与貂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爱情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件艺术品描绘了一个豪气英俊的男人和一个美丽温柔、智慧明达的女人之间爱情故事。
作品呈现了古代文学精髓,以及中国古代男女关系和文化传统。
《吕布与貂蝉》的构图十分恰当,幽默风趣,文笔纯熟流畅。
作品描写了男主角吕布是一个雄风隆盛、正义而具有强悍决断力量的英雄。
而女主角貂蝉则是一个美丽如花、温柔聪慧的大家闺秀。
两者在作品中的搭配非常天衣无缝,塑造了两个不同性格、不同阶层的形象。
以上就是我们为大家精选的几件经典艺术品,它们展示了人类文化和艺术的智慧,拥有着不朽的艺术价值。
达芬奇十幅名画赏析

达芬奇十幅名画赏析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被誉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作品,其中包括了一些最著名的油画作品。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达芬奇的十幅名画进行赏析,探讨其艺术风格、创作技巧和艺术意义。
1.《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之一。
这幅作品以神秘的微笑和深邃的眼神而闻名于世。
达芬奇通过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细腻的表现力,将蒙娜丽莎的神秘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运用了光影效果和色彩对比,使得蒙娜丽莎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2.《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另一幅著名作品,它描绘了耶稣和十二使徒共进最后的晚餐的场景。
达芬奇通过精确的透视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再现了这一宗教场景。
他巧妙地运用了光影和色彩的对比,使得整幅画面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给人以深刻的震撼。
3.《圣母子像》。
《圣母子像》是达芬奇的一幅宗教题材作品,它描绘了圣母玛利亚和圣婴耶稣的亲子情景。
达芬奇通过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细腻的表现力,将母子之间的深情和温馨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运用了光影效果和色彩对比,使得整幅画面充满了温暖和祥和的氛围,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受。
4.《维特鲁威人像》。
《维特鲁威人像》是达芬奇的一幅肖像画作品,它描绘了一位意大利维特鲁威贵族的形象。
达芬奇通过精确的人物刻画和细腻的表现力,将这位贵族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他运用了光影效果和色彩对比,使得这位贵族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5.《圣母子与圣安妮》。
《圣母子与圣安妮》是达芬奇的一幅宗教题材作品,它描绘了圣母玛利亚、圣婴耶稣和圣安妮的亲子情景。
达芬奇通过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细腻的表现力,将母子和祖母之间的深情和温馨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运用了光影效果和色彩对比,使得整幅画面充满了温暖和祥和的氛围,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受。
蒙娜丽莎作品赏析

蒙娜丽莎作品赏析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画家达·芬奇的代表性作品,被誉为“世界上最具神秘感的绘画作品”。
这幅画以油彩在木板上绘制,高约77厘米、宽53厘米。
该画作的主体是雅致、神秘的女子,她端庄而微笑,眼中透着一种灵秀与深情。
从画面角度来看,蒙娜丽莎正面对观众,身体略向右转,左肩微微提起,右手轻抚左手腕。
此外,画面背景还包括了远山、道路和桥梁等元素,形成了一幅宁静而恬淡的环境氛围。
这幅画最让人称奇异的是女子的微笑,她的微笑既明显又含蓄,仿佛有无尽的故事和情感在其中。
达·芬奇运用了色彩与光影的变化,让这个微笑产生了动态效果,让观者不禁陷入思考:这位女子究竟在想些什么?
此外,画面中还有许多细节处理得十分精细。
例如女子的头发,达·芬奇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细微的卷曲和光泽,让人感受到了头发的柔软和丰盈。
总之,《蒙娜丽莎》不仅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油画之一,更是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所展现的神秘与美丽,引领着人们走进一个充满深情、梦幻、真实与虚幻的意境。
世界传世十大名画赏析(附图)

世界十大名画之一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该作品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作品折射出来的女性的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最喜爱的作品,作者生前一直把它留在自己的身边。
直到达·芬奇去世后,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用了一万二千金币,才从达·芬奇的弟子手中买下。
现藏|法国罗浮宫世界十大名画之一最后的晚餐《最后的晚餐》是艺术家达·芬奇于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大型壁画,是达·芬奇代表作之一,世界著名画作,收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
达·芬奇以《圣经》中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将人物的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
1980年该画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幅在格雷契寺院食堂墙壁上的宏大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画家艺术的代表。
它也是人类最优秀的绘画作品之一,由于它的问世而使达·芬奇名扬世界。
现藏|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世界十大名画之一格尔尼卡《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帕勃洛·鲁伊斯·毕加索于20世纪30年创作的一幅巨型油画,长7.76米,高3.49米。
该画是以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暴杀害无辜的事件创作的一幅画,采用了写实的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营造出低沉悲凉的氛围,渲染了悲剧性色彩,表现了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的灾难。
这幅画运用立体主义的绘画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
罗中立油画作品《父亲》赏析

罗中立油画作品《父亲》赏析罗中立油画作品《父亲》赏析油画《父亲》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正是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历史阶段。
人们从革命与领袖的空洞口号中解放出来,开始关注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前途,开始关怀底层民众的疾苦。
罗中立深刻把握住了时代的脉络,通过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精细刻画了中国农民的内心世界:面对苦难的泰然与麻木。
这是历史的悲剧更是人的悲剧。
是作者对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
看到这样一幅画,上层社会的浮躁会渐趋平息;底层民众的热泪将夺眶而出。
他是罗中立的父亲,更是全中国人的父亲。
那千沟万壑的皱纹是民族悲情的历史写照;那擎起的粗瓷大碗,以及那碗中的黄泥水又在时刻警示着人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并不多,后世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进步,才能求得菲薄的生存。
虽说当时的气氛已经相当轻松,但也难免受到政治的束缚。
作家将一支笔极不协调的放在了父亲的耳朵上,虽是无奈之举,但无异于佛头着粪,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整幅画面以老人的面部为核心,形成三角构图,使画面稳固而突出,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心灵震慑。
从着色角度来讲,整幅图画以冷色调为主要色彩,黑褐色的皮肤,黄色的背景。
黄色是北方农村的主色调,是黄土的颜色,更是中华民族的肤色。
同时他也暗示出了农民本初的肤色。
如果说黄色是起源,那么黑褐色就是现状——生活的种种压迫与苦难,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活生生的将农民的金色皮肤熬煎成了黑褐色。
通过这种对比,更加深刻的刻画出了人物的悲剧命运。
《父亲》是美术学的父亲,也是历史学、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的父亲。
《父亲》象一座丰碑,屹立在人们的心中。
名作欣赏:罗中立《父亲》背后的故事昨天和前天,中央电视台连续两天播出《一路走来的父亲》,揭秘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创作《父亲》的故事——二十年前一幅名为《父亲》的油画感动了整个中国,今天再看这幅画的背后,原来还经历许多不为人知的坎坷——与其说罗中立创作了《父亲》,还不如说是那个年代选择了父亲。
含辛茹苦的父亲一路走来,他那张布满皱纹的脸见证了中华民族沧桑的历史,他养育了罗中立,养育了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
作品赏析桦树林列维坦

作品赏析桦树林列维坦桦树林列维坦是法国印象派画家克洛德·莫奈的一幅著名油画作品,创作于1879年至1880年间。
这幅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展现了莫奈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被认为是他在描绘自然风景方面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在这幅作品中,莫奈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捕捉了桦树林的景象。
画面中的桦树笔直地向上延伸,它们的树干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犹如一片片闪烁的银幕。
莫奈运用了大量的明亮色彩,如白色、黄色和绿色,来表现阳光透过树叶的效果,使整幅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在画面的远处,一片深色的树林映衬着天空中的云彩,给人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感觉。
莫奈在这幅作品中展现了对光影和色彩的敏锐观察力,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手法,将自然中微妙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不仅捕捉到了桦树林清晨的宁静和祥和,还通过对色彩和光影的处理,赋予了整幅画面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使观者仿佛置身于一片神秘而美丽的森林之中。
除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莫奈在这幅作品中还展现了对光线和氛围的独特把握。
他运用了大量的色彩层叠和斑驳的笔触,使画面充满了动感和生机。
他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对比和过渡,使整幅画面呈现出一种流动的感觉,仿佛树林中的阳光和树影在不断地变化和流动。
这种光影的流动感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还使观者感受到了自然界中微妙而细致的变化,从而产生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的享受。
桦树林列维坦是莫奈在印象派艺术风格中的一次突破和创新。
在这幅作品中,他摒弃了传统绘画中对于细节和精确度的追求,而是通过对色彩和光影的处理,来表现自然景观中的情感和氛围。
他以一种更加自由和开放的姿态,来描绘自然中微妙的变化和美丽的景象,使观者得以在艺术中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魅力。
总的来说,桦树林列维坦是克洛德·莫奈在印象派艺术风格中的一次杰出表现。
通过对色彩和光影的处理,他成功地捕捉到了自然景观中微妙而细致的变化,使整幅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在欣赏一幅油画作品时,主要从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两个方面来鉴赏。
油画起源于西方,任何的油画作品都需要靠视觉形象来反映一定的思想内容。
一方面油画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把观赏者带到了画家所反映的一个艺术境界之中,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产生审美作用。
另一方面观赏者又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认识和丰富了油画作品的内涵。
对一幅油画作品的理解,不同人所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样的,它同观赏者的素质条件相联系。
优秀的油画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容,起到了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作用关于艺术技巧上的鉴赏,要有对油画语言的认识和了解。
油画的材料本身具有区别于水墨画版画、水彩的特点,这种材料之美是油画的一大特性。
技巧高超的作品体现在画家掌握了材料的特性熟练运用材料和工具来塑造形象。
画面反映出了整体和局部的和谐关系,丰富和统一的对立关系。
《向日葵》是凡.高在法国南方时画的。
南方阳光的灿烂令画家狂喜,他用黄色画了一系列静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向日葵》便是这时的代表作。
画家以短暂的笔触把向日葵的黄色画得极其刺眼,每朵花如燃烧的火焰一般,细碎的花瓣和葵叶象火苗一样布满画面,整幅画尤如燃遍画布的火焰,显出画家狂热般的生命激情。
,《向日葵》的色彩是用不同明度、不同纯度的黄色绘成的,黄色的背景,黄色的花瓶,黄色的花。
深黄、浅黄、柠檬黄、橘黄、土黄……只用了少量的深绿和草绿画枝干和叶子,配一点天蓝色的花蕊。
凡·高把色彩用绝了。
他把黄色使用得如此动人,使黄色发挥出感人的魅力。
你看空气中流动着金色的阳光,瓶中的向日葵生气勃勃地张开花瓣,尽情地吸着空气和阳光。
饱吸了阳光的花朵似已融化在空气中,深黄、浅黄、柠檬黄、橘黄色的花辩,多么辉煌,多么灿烂夺目。
凡·高把心中全部的爱赋予可爱的向日葵,向日葵也为凡高吐出“爱的最强光”。
《向日葵》中注入的是凡·高心中强烈的感情,令人震撼、令人感动,这就是《向日葵》所产生的魅力。
他怀着强烈的感情不厌其烦地画他最喜欢的向日葵,强烈地表现画家对这一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
他擅长使用强烈的色调,充分发挥色彩的感情因素,使色彩成为他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这便是凡高艺术的重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