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辩证法》
《谈谈辩证法问题》语句摘抄

《谈谈辩证法问题》语句摘抄《谈谈辩证法问题》其中包含了许多有关辩证法的深刻见解。
以下是一些《谈谈辩证法问题》中的重要语句摘抄:1.“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实质和核心。
”2.“统一物之分解为两个部分以及关于矛盾——既互相对立、排斥,又联结、依存、渗透、贯通的哲学范畴——是辩证法的一切方法即对立统一法的基础。
”3.“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
”4.“发展似乎是在重复以往的阶段,但它是以另一种方式重复,是在更高的基础上重复(“否定的否定”),发展是按所谓螺旋式,而不是按直线式进行的。
”5.“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
”6.“时间是现实的新陈代谢这个抽象的表现,而这个抽象本身同其他抽象一样是虚构的、无内容的。
”7.“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8.“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9.“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
我们决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犯错误和防止僵化。
”10.“人对自然界的独立性在这里表现为:人作为自然的产物,一出生就镶嵌在自然的、时间的和空间的联系中;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并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按照自己直接的自然规律(如动植物的生长和枯萎、时间的推移等)发展着;而且人作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的孤立的有机体,又不得不把自然条件作为自己的生活资料和生命活动的前提。
”。
第二讲哲学部分-《谈谈辩证法问题》

第二讲哲学部分-《谈谈辩证法问题》第一篇:第二讲哲学部分-《谈谈辩证法问题》第二讲哲学部分第四篇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阐释[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的实质和核心,是区分辩证法与诡辩论的标志。
理解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理解矛盾是发展的动力、源泉,把握两种发展观的本质区别;领会对立统一规律是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
掌握认识的辩证本质,领会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理解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
2、难点:列宁关于认识的辩证本质的论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领会事物、认识的矛盾本性,把握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自觉地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分析今天的现实问题。
[学时] 4学时 <学习指导>一、应知知识通过本讲的学习,同学们应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掌握认识的辩证本质,领会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理解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
二、知识、能力拓展方面把握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自觉地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分析今天的现实问题。
<内容精析>一、中心思想《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长期研究辩证法的总结。
全文20个自然段。
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了认识的辩证本性,论述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揭露和批评了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哲学基础和阶级根源。
二、背景介绍1、列宁生平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地位列宁(1870---1924):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的笔名。
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建者、苏联缔造者。
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
被全世界共产主义者广泛认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革命导师和领袖”。
1870年4月22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的笔名。
读《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

其次,列宁又提出了本质和现象的关系问题。现象是事物表面的显著的东西,是能够被我们所直接感知到的。而本质则是更为深层次的东西,必须依靠我们认真研究,并通过正确的方法才能获得。以前的哲学家,片面强调本质或者现象,使得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能正确把握事物,从而产生了许多谬误甚至错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把见到的东西认为是事物的最终的东西,现在看来,这种看法是多么的可笑。
最后,列宁认为,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与螺旋上升的过程。正如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一样。人们最初的时候依靠感性认识来认识事物和身边的世界,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便产生了辩证法,后者是对于前者的批判与发展,推动着人类认识的不断前进。这就印证了列宁关于认识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极其深刻的部分。这对于我们端正思想,正确认识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列宁的文章虽然结构有些混乱,实际上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哲学思想,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很有必要去细细品味,从中汲取精神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我们青年学生正处在思想日臻成熟时期,形形色色的思想冲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而唯物辩证法,则是我们一个很好的选择。虽然我并没有很深的哲学造诣,我仍旧会积极学习唯物辩证法,从而为我的人生增加一个正确的精神动力,最终实现我的理想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阅读这本著作,对于我们了解唯物辩证法,端正思想认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首先,列宁认为矛盾学说是辩证法的本质。他认为整个世界是个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在万事万物的内部普遍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对立的两方面,换句话说就是矛盾普遍存在于事物之中。这两个方面不仅规定了事物的性质,特别是它们的对立,则是构成了事物的运动。世间万物正是在这种永不止息的斗争中,迂回螺旋上升,最终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而在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们都没有认识到这点,这就使得原先的哲学都变得枯燥与庸俗,从而为唯心主义开辟了道路。有些人认为,矛盾是可以泯灭的,是可以消除掉的,但是列宁认为,矛盾不仅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事物矛盾的统一性,不仅仅表现为矛盾的双方存在于同一个事物之中,同时也是同时存在,相互制约的。失去一方则都会消失。这种统一或者说是同一是相对的。而他们之间的对立却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这种观点,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会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列宁认为矛盾观点是辩证法的本质。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观读后感文章

---------------------------------------------------------------范文最新推荐------------------------------------------------------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观读后感文章《谈谈辩证法问题》写于1915年,1925年首次发表在《布尔什维克》杂志第5、6期合刊上,后编入《哲学笔记》。
这是列宁对1914—1915年研究哲学问题的总结,虽然全文只有三千多字,却是是寓意深刻、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标志着列宁的哲学思想从形而上学的认识水平进到辩证法的认识水平。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诡辩论的总结,也是对他在《辩证法的要素》一文中所提出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的思想的进一步说明和发挥。
文章把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强调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根本规律,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文中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阐述了形而上学发展观与辩证的发展观的根本对立,说明了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着重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分析了绝对和相对、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等哲学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提出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著名论断。
这篇论文是列宁研究辩证法问题取得的理论成果的突出表现。
它补充和深化了《辩证法的要素》一文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
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九十年后再读这篇文章,我们理当从更全面的哲学史角度来认1 / 9---------------------------------------------------------------范文最新推荐------------------------------------------------------识其的意义和思想内涵。
《谈谈辩证法问题》谈谈辩证法问题

《谈谈辩证法问题》谈谈辩证法问题话题:谈谈辩证法问题经验总结科学知识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在1915年写的一篇笔记式的短文。
1914~1916年列宁被迫侨居在瑞士的伯尔尼。
在这期间,列宁阅读了大量的哲学书籍,写了很多笔记。
汇集起来,就是后来出版的《哲学笔记》一书。
《谈谈辩证法问题》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关于《哲学笔记》一书的写作,本书在《辩证法的要素》一文的释义中已说过了。
这里不再重复。
在《辩证法的要素》中,列宁曾经说过:“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统一的学说。
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看来,《谈谈辩证法问题》就是这种“说明和发挥”。
这篇短文大致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内容。
第二部分论述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法,揭露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
辩证法的实质是研究事物的矛盾的(第1段)列宁在这篇文章的开始就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这就是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法的实质,就是研究这两个部分、方面的矛盾关系的。
关于这个问题,列宁在括弧里还说,可以参看斐洛的一段话。
斐洛说。
“因为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所以,把它分为两半时,这两个对立面就显露出来了。
用古希腊人的话来说,他们伟大而光荣的赫拉克利特不就是把这个原理作为自己哲学的中心,作为一个新的发现而引以自豪吗?”(注:列宁:《哲学答记》第396页.)斐洛(约公元前5——公元40年)是罗马帝国的一个宗教神秘主义者,他往往对希腊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进行唯心主义的歪曲,把它归源于旧约圣经。
但不管斐洛这个人怎么样,列宁对他说的这一段话还是肯定的,并且显然受到了启发。
所以,列宁把斐洛的话,也看作是对辩证法的实质的表述。
如果说,“统一物之物之分为两个部分可以看作是“一分为二”的话,那么“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就可以看作是“合二而一’’。
这两种说法,列宁并没有加以区分。
谈谈辩证法读后感

谈谈辩证法读后感辩证法这玩意儿,就像是生活中的魔法棒,一旦你开始了解它,就会发现整个世界都变得更有趣、更复杂,也更有规律可循了。
我刚接触辩证法的时候,就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充满谜题的奇妙世界。
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什么东西是孤立存在的。
这就好比在一个超级大的蜘蛛网里,每一个小节点都和其他节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比如说我早上没赶上公交车这件小事,表面上看只是我自己起晚了或者运气不好,但用辩证法一分析,这可能和昨晚熬夜刷剧导致早上没精神有关,也可能和公交公司调整了班次时间表有关,甚至可能和城市交通规划、人口流动等大因素都能扯上关系呢。
这就像是一个连锁反应,一个小小的事件背后隐藏着无数的关联因素,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张倒了,其他的也跟着动起来。
还有辩证法里讲的矛盾。
矛盾可不是我们平常吵架那种矛盾,而是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就像白天和黑夜,它们是完全对立的吧,一个光明一个黑暗,但它们又统一在一天这个时间概念里,缺了谁都不行。
再看看我们自己,每个人身上都有矛盾的地方。
比如说我们既想偷懒休息,又想努力奋斗取得成就。
这两种想法就像两个小人在心里打架,但正是这种矛盾促使我们不断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从而推动我们成长和进步。
如果没有这种矛盾的存在,我们可能就会像一潭死水,没有任何变化和发展的动力。
而且辩证法让我明白,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肯定是不一样的,哪怕只是多吃了一顿饭,多长了一点见识,那也是一种变化。
世界也是如此,从原始社会到现在的现代社会,从马车到汽车、飞机,从烽火传信到互联网通信,一切都在不停地发展变化着。
这就像是一场永不停歇的马拉松比赛,每个事物都在赛道上奔跑,不断进化、升级。
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就像不能用看待小时候的自己的眼光来对待现在已经长大成人的自己一样。
辩证法有时候也挺让人头疼的。
因为它不是那种非黑即白的简单逻辑,而是充满了各种灰色地带和复杂的关系。
(精品)列宁《谈谈辩证法心得》读后感【整理】

(精品)列宁《谈谈辩证法心得》读后感【整理】
对于列宁《谈谈辩证法心得》这篇文章,我多方思量后最后得出的读后感是,辩证法
是人类思维和 formulating 技能的重要激励力,它有助于大家更全面、更加科学的去发
现和投入到问题的分析中去。
首先让我们谈谈辩证法心得,首先,我们需要全面把握周围的形势和变化。
通过对于
外部环境、相关细节和被调查分析所涉及事物等方面的研究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
些变化。
其次,我们需要结合情况和形势,准确分析各种变化的原因,并用正确的思维去
演绎出各种可能出现的后果。
最后,通过对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形成对未来的预测,并
且有效的去解决水平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困惑。
此外,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整体思考,它要求我们考虑到外部环境和主体之间的联系,我们不能只关注主体单方面,而要全面考虑客观条件和周围情况,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从而更有效地处理问题。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了解,我受益匪浅,感受到了辩证法所提出的独特观点,带动了我
的以新的思路去看待问题,从而更轻松地去把握外部形势,把应对难题的有效方法。
总的来说,列宁的文章提醒我们,面对技术问题和复杂问题,应通过系统思考、综合
思考及辩证思维来有效解决。
这是一种人类智慧的升华,也是更有效的行动的起点。
只有
充分利用辩证法进行深度思考,才能引领我们步入正确的解决方案。
试述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的主要观点

一.试述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的主要观点答:它是列宁研究辩证法的总结.它深刻地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既是普遍的客观规律,也是认识规律,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指明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诡辩论的对立,剖析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该文主要论述了四方面的问题.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对立统一规律既是普遍的客观规律,也是认识规律;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承认矛盾是唯物辩证的发展观与形而上学的发展观根本对立的标志.第二,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列宁指出,马克思的方法既符合事物的辩证法,也符合人的认识的辩证性质,既是客观辩证法,又是主观辩证法.列宁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认识辩证法是事物客观辩证法的观念形态,所以,认识论所揭示的认识的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客观事物的辩证法是一致的;辩证法既是揭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客观辩证法,又是人的认识活动规律的主观辩证法.因此,“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第三,认识过程是近似于一串圆圈或螺旋的曲线.列宁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认识圆圈的思想,并以此概括说明哲学发展的辩证性质.第四,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从认识的结构上说,唯心主义是由于把认识的某一成分无限夸大而产生的;就认识过程说,唯心主义是由于把认识曲线上的某一片断变成独立完整的直线而产生的.唯心主义是对现实世界的歪曲反映,在阶级社会里,它适应了反动统治阶级的需要.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利益与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相违背,所以,它们歪曲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用唯心主义为其利益和地位作辩护,为其政权和社会制度作论证.因此,反动统治阶级总是竭力宣扬、推崇唯心主义,把它法定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就是唯心主义长期存在的阶级根源.? 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写于1915年,编入《哲学笔记》和《列宁全集》第55卷.它是列宁研究辩证法的总结.它深刻地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既是普遍的客观规律,也是认识规律,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指明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诡辩论的对立,剖析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该文主要论述了四方面的问题.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对立统一规律既是普遍的客观规律,也是认识规律;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承认矛盾是唯物辩证的发展观与形而上学的发展观根本对立的标志.第二,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列宁指出,马克思的方法既符合事物的辩证法,也符合人的认识的辩证性质,既是客观辩证法,又是主观辩证法.列宁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认识辩证法是事物客观辩证法的观念形态,所以,认识论所揭示的认识的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客观事物的辩证法是一致的;辩证法既是揭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客观辩证法,又是人的认识活动规律的主观辩证法.因此,“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第三,认识过程是近似于一串圆圈或螺旋的曲线.列宁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认识圆圈的思想,并以此概括说明哲学发展的辩证性质.第四,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从认识的结构上说,唯心主义是由于把认识的某一成分无限夸大而产生的;就认识过程说,唯心主义是由于把认识曲线上的某一片断变成独立完整的直线而产生的.唯心主义是对现实世界的歪曲反映,在阶级社会里,它适应了反动统治阶级的需要.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利益与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相违背,所以,它们歪曲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用唯心主义为其利益和地位作辩护,为其政权和社会制度作论证.因此,反动统治阶级总是竭力宣扬、推崇唯心主义,把它法定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就是唯心主义长期存在的阶级根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辩证法问题》
一、写作背景和意义
(一)写作背景
本文是列宁《哲学笔记》中的一篇短文,写于1915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为了替他们的沙文主义立场辩解,公然用诡辩论冒充辩证法,列宁为了批判第二国际社会沙文主义者的诡辩论,为了解决社会主义革命所面对的新问题,潜心研究辩证法,做了大量的笔记,并在此基础上写了《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
《谈谈辩证法问题》和《辩证法的要素》是列宁专门论述辩证法学说的上下篇。
上篇即《辩证法的要素》是讲构成辩证法本身的基本内容,列宁在概括十六要素的实质时指出:“可以把辩证法简要的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抓住了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的”。
作为下篇《谈谈辩证法问题》就是对这个核心的说明和发挥。
该文即是阐发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要求,也是当时俄国革命运动的实践要求。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奠定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基础,但是没有完成系统阐述辩证法理论的夙愿。
列宁通过一系列哲学著作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研读,准确的把握了古希腊朴素辩证法、黑格尔唯心辩证法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对辩证法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阐述,该文就是这一理论努力的成果之一。
(二)意义
在本文中,列宁第一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说明和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
首次阐发了对立面斗争的绝对性和对立面统一的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是否承认对立统一是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对立的关键,并提出阐发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深刻的揭示了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这篇文章文字虽然不多,但却是列宁辩证法思想的纲要和精华,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内容简介
共分为四个部分
(一)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及其在辩证法中的地位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这里既包括统一物分解为对立面的客观法则,又包括反映这些矛盾的认识法则,强调客观意义的辩证法实质上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2、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对立统一规律不是“实例的总和”,而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
列宁认为为了通俗化而举例说明对立统一规律存在的普遍性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像普列汉诺夫那样举例来替代论证,甚至举例来代替对规律的揭示。
3、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
对立面的统一就是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
这就是说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具有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二者又统一又斗争构成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不断发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两种发展观根本对立的关键。
对立统一的内涵即统一的过程或现象具有两个相互排斥的对立面,正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和斗争才导致事物的发展,两种发展观的对立。
是否承认矛盾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事物自己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的发展和形而上学的发展观的根本区别。
5、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列宁认为,两种发展观的对立首先就在于辩证法发展观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而形而上学发展观则否定对立面的统一,而把发展看成简单的量的增减。
由于这一根本对立导致
了第二个对立。
辩证法将发展看成是事物的“自己运动”,即认为事物运动发展的泉源在于事物的内在矛盾,而形而上学将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放到事物的外部,主张外因论,因为物质世界之外的原因只能到神或主体那里去寻找。
由于这个队里又产生了第三个对立。
辩证法把发展理解为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
而形而上学的发展观是死板的,贫乏的,认为是同类事物的简单的重复,实质上否认事物的发展,列宁在这里指出只有从对立面的斗争和转化出发才能理解事物的发展何以经历否定之否定的道路,才能理解事物何以由量变转化为质变。
辩证法的发展观和形而上学发展观的根本对立焦点在于是否承认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即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运动的真正动力或内在源泉,由于这一根本对立,便产生了其他方面的对立。
6、对立面的统一是相对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
辩证法认为相对的和绝对的区别也是相对的,诡辩论则只承认相对而排斥绝对。
由此引申的理论问题是:辩证法和相对主义、诡辩论的划界等问题。
矛盾两方面同一性的相对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就构成了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列宁不仅第一次提出了对立面的统一和对立面的斗争的关系式相对和绝对的关系,而且还进一步指出辩证法和诡辩论在绝对和相对的关系上是根本对立的。
列宁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相对中有绝对。
列宁系统的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并把此规律概括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列宁对辩证法理论的贡献,它不同于黑格尔把否定之否定规律作为辩证法核心的思想。
(二)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辩证法是客观世界发展的逻辑而是人类历史认识发展的逻辑,辩证法与认识论是一致的。
1、分析矛盾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列宁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例,说明马克思以商品的内在矛盾的发展为核心,采用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构建的资本论的逻辑,既揭示了资本主义辩证转化的规律,也反映了人类对资本主义认识的辩证发展规律,因而作为客观意义的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所以马克思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方法就是辩证的分析矛盾的方法。
2、任何事物、命题都有个别和一般的辩证法。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体,人们对客体事物的认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A.个别和一般是同一的。
个别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的,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个别也一定是与一般联系而存在,一般和个别相互连结,不可分割。
B.个别和一般是对立有差别的。
个别和一般之间存在着对立的关系,每个个别的特性并不完全的包含在一般之中,个别比一般要丰富。
C.个别和一般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D.个别和一般的关系中包含着偶然和必然、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3、辩证法和认识论是一致的。
认识离不开辩证法,辩证法就是认识论。
正是在辩证法这个本质的为题上,普列汉诺夫没有注意到这一方面,因为他不懂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懂对立统一规律也是认识的规律,不懂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方法。
(三)认识是螺旋式发展的过程
1、黑格尔和福尔克曼都把人类的认识看作是一串圆圈。
由于外部世界是无限广大的,因而人对世界的认识只能是一个圆圈一个圆圈的进行。
在圆圈的往复过程中,认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精确。
2、哲学思想的螺旋式上升运动。
三个时期,四个圆圈,十三位代表性哲学家。
A.第一个圆圈是从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开始,经过柏拉图到赫拉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柏拉图:理念世界,否定了德谟克利特的哲学。
赫拉克利特:火本原说。
B.第二个圆圈是文艺复兴是到的笛卡尔、伽桑迪和斯宾诺莎。
C.近代,列宁认为有两个圆圈,一个是从霍尔巴赫经过贝克莱、休谟、康德、到黑格尔。
第二个圆圈是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构成了近代哲学思想的发展。
3、列宁指出,由于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从而使认识获得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调到丰富的发展,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在于没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将辩证法引入认识论。
(四)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1、认识论根源。
在认识过程中,由于人的认识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的近似于一串圆圈,这就存在产生唯心主义的可能性,而使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条件是思想方法上的直线性和片面性。
由于思想方法上的直线性就会把无限曲折前进辩证发展的螺旋式认识过程中的任何一小段抽取出来,就会人为的把曲线变为直线,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并加以扩大使其脱离物质自然界,变成超然于客观世界之外而独立存在的东西,而陷入唯心主义。
2、阶级根源。
剥削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反动统治,不仅依靠暴力镇压而且还从精神方面进行欺骗,他们是利用唯心主义和宗教作为精神武器,竭力支持它,吹捧它,雇佣和收买一批反动文人宣扬它。
列宁在这里说“唯心主义时人类认识这棵树上的一朵无实花”。
这段话表明,第一,唯心主义时有根基的,有他产生的认识论和阶级根源,他不是偶然的产物,从人类社会产生那天起就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唯心主义这朵无实花适合唯物主义这朵结果实的花生长在同样这棵人类认识之树上,也就是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总是想比较而存在的,相斗争而发展的。
第二,唯心主义这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一种华而不实的欺人之谈,对于人类的认识和实践不仅无益而且极端有害,它阻碍着人们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加以批判。
思考题:
1、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怎样论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的?
2、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怎样论述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
3、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怎样论述个别和一般的辩证关系的?
4、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怎样分析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
5、如何正确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6、简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和形而上学发展观的区别?
7、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
8、为什么说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9、简述唯心主义产生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