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读《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
读《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

其次,列宁又提出了本质和现象的关系问题。现象是事物表面的显著的东西,是能够被我们所直接感知到的。而本质则是更为深层次的东西,必须依靠我们认真研究,并通过正确的方法才能获得。以前的哲学家,片面强调本质或者现象,使得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能正确把握事物,从而产生了许多谬误甚至错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把见到的东西认为是事物的最终的东西,现在看来,这种看法是多么的可笑。
最后,列宁认为,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与螺旋上升的过程。正如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一样。人们最初的时候依靠感性认识来认识事物和身边的世界,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便产生了辩证法,后者是对于前者的批判与发展,推动着人类认识的不断前进。这就印证了列宁关于认识发展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极其深刻的部分。这对于我们端正思想,正确认识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列宁的文章虽然结构有些混乱,实际上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哲学思想,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很有必要去细细品味,从中汲取精神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我们青年学生正处在思想日臻成熟时期,形形色色的思想冲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而唯物辩证法,则是我们一个很好的选择。虽然我并没有很深的哲学造诣,我仍旧会积极学习唯物辩证法,从而为我的人生增加一个正确的精神动力,最终实现我的理想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阅读这本著作,对于我们了解唯物辩证法,端正思想认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首先,列宁认为矛盾学说是辩证法的本质。他认为整个世界是个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在万事万物的内部普遍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对立的两方面,换句话说就是矛盾普遍存在于事物之中。这两个方面不仅规定了事物的性质,特别是它们的对立,则是构成了事物的运动。世间万物正是在这种永不止息的斗争中,迂回螺旋上升,最终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而在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们都没有认识到这点,这就使得原先的哲学都变得枯燥与庸俗,从而为唯心主义开辟了道路。有些人认为,矛盾是可以泯灭的,是可以消除掉的,但是列宁认为,矛盾不仅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事物矛盾的统一性,不仅仅表现为矛盾的双方存在于同一个事物之中,同时也是同时存在,相互制约的。失去一方则都会消失。这种统一或者说是同一是相对的。而他们之间的对立却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这种观点,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会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列宁认为矛盾观点是辩证法的本质。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观读后感文章

---------------------------------------------------------------范文最新推荐------------------------------------------------------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观读后感文章《谈谈辩证法问题》写于1915年,1925年首次发表在《布尔什维克》杂志第5、6期合刊上,后编入《哲学笔记》。
这是列宁对1914—1915年研究哲学问题的总结,虽然全文只有三千多字,却是是寓意深刻、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标志着列宁的哲学思想从形而上学的认识水平进到辩证法的认识水平。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诡辩论的总结,也是对他在《辩证法的要素》一文中所提出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的思想的进一步说明和发挥。
文章把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强调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根本规律,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文中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阐述了形而上学发展观与辩证的发展观的根本对立,说明了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着重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分析了绝对和相对、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等哲学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提出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著名论断。
这篇论文是列宁研究辩证法问题取得的理论成果的突出表现。
它补充和深化了《辩证法的要素》一文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
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九十年后再读这篇文章,我们理当从更全面的哲学史角度来认1 / 9---------------------------------------------------------------范文最新推荐------------------------------------------------------识其的意义和思想内涵。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1000字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1000字辩证法是一种思考方式,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阅读辩证法问题时,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辩证法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辩证法不仅能够解释复杂的问题,还能够让我们更全面地思考问题,从而得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两个相互矛盾的部分组成的,这两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最终导致事物的发展。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辩证法的例子,比如人体的免疫系统,它由两个相互矛盾的部分组成:白细胞和癌细胞,这两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最终导致人体的健康。
再比如,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是建立在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上的,人类社会存在着各种矛盾,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不断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辩证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问题,还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辩证法告诉我们,要解决问题,首先要认识到问题的存在,然后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最后针对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比如,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上,辩证法告诉我们,要解决问题,首先要认识到环境污染的问题,然后找到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如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等等,最后针对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如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广清洁能源等等。
辩证法还具有强大的实用性。
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政策和决策。
比如,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辩证法告诉我们,要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不能只看到经济增长这一个方面,而是要实行全面的经济政策。
此外,辩证法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种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总结起来,辩证法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辩证法问题,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辩证法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也学会了如何运用辩证法来思考问题。
《探讨辩证法问题》读后感悟

《探讨辩证法问题》读后感悟
哎呀,我看了《探讨辩证法问题》这本书,感觉好复杂啊!书里面说的那些问题啊,我都听得一头雾水的。
可是呀,我也不灰心,慢慢想,终于明白了一些东西,嗯,真是有点意思呢!
书里说,世界上什么事情啊,都有两面性,不能只看一个方面。
就像我平时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打游戏时,我们常常争得吵吵的,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一定是对的,但其实大家的想法也有道理。
嗯,辩证法就是要看到这些不同的方面,才能更好地理解问题。
我还记得书里说,“事物是会变的”,嘿嘿,我也发现了,天气有时候晴得好好的,突然就下雨了,变化真快呢!就像我们玩玩具的时候,有时候一个玩具好好地玩着,突然就坏了,也许是因为它用了太久,哦哦,这就是变化嘛。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很多,也觉得自己变聪明了哦!下次和小伙伴们争论时,我会先想一想,看问题不能只看一个面,要看全局,这样就能更明白了呢!
—— 1 —1 —。
读《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

读《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谈谈辩证法问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的指标,而且也是俄国革命的向导;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了系统严谨的论述,全面揭示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识过程的辩证法以及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等内容,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体系。
列宁认为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本质。
列宁还认为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都存在相互对立的两面,这两个对立面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是能够统一到一起的。
也就是说,事物具有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的绝对性与对立面有条件的统一的相对性。
在这其中,发现事物对立面间的矛盾性并进行深入的探讨,是辩证法的实质。
辩证也可以说是通过相互争辩的方式来达到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的目的,并对观察这些事物所得到的认识进行证明阐释,验证认识的正确性与否。
在这里,我认为我们需要有两个观点。
首先,认识是外界事物在意识中的反映。
根据上面第一点所提到的辩证法的实质,事物又是对立面的统一,因此认识也必然是对立统一的。
认识的基本形式是判断,判断中则包含个别与一般、必然与偶然、本质与非本质的辩证关系,因此辩证法也就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
只有科学史才能检验对统一的事物之间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的正确性,列宁首先论证了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性和正确性,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由科学发展史所证明了的普遍规律。
列宁说:“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
”就是说,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普遍的客观世界的规律和人们认识的规律,是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因为它是以科学的发展为依据的,是为全部科学发展史所证明了的.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
列宁在把它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进行论述之后就把它作为认识规律来论述。
在列宁看来,对立面是同一的,也即是个别跟一般的联系。
个别和一般互相依存,缺少任何一个,另一个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读《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

读《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谈谈辩证法问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的指标,而且也是俄国革命的向导;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了系统严谨的论述,全面揭示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识过程的辩证法以及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等内容,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体系。
列宁认为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本质。
列宁还认为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都存在相互对立的两面,这两个对立面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是能够统一到一起的。
也就是说,事物具有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的绝对性与对立面有条件的统一的相对性。
在这其中,发现事物对立面间的矛盾性并进行深入的探讨,是辩证法的实质。
辩证也可以说是通过相互争辩的方式来达到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的目的,并对观察这些事物所得到的认识进行证明阐释,验证认识的正确性与否。
在这里,我认为我们需要有两个观点。
首先,认识是外界事物在意识中的反映。
根据上面第一点所提到的辩证法的实质,事物又是对立面的统一,因此认识也必然是对立统一的。
认识的基本形式是判断,判断中则包含个别与一般、必然与偶然、本质与非本质的辩证关系,因此辩证法也就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
只有科学史才能检验对统一的事物之间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的正确性,列宁首先论证了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性和正确性,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由科学发展史所证明了的普遍规律。
列宁说:“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
”就是说,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普遍的客观世界的规律和人们认识的规律,是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因为它是以科学的发展为依据的,是为全部科学发展史所证明了的.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
列宁在把它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进行论述之后就把它作为认识规律来论述。
在列宁看来,对立面是同一的,也即是个别跟一般的联系。
个别和一般互相依存,缺少任何一个,另一个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范文四篇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范文四篇辩证法,即辩证方法,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它来源于希腊语&delta&怒族a&lambda&εx&epsilon&极少量x&tau&chi&如新希腊字母表的第7个字母也就是说,语言的艺术,一般认为是指抽象的逻辑过程,即研究词语、推理、描述、概念和解释的过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的文章4篇 ,欢迎品鉴!《自然辩证法》导言,彰显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总体思想。
历史的发展是任何力量也阻止不了的。
“哥白尼革命”使“自然科学从此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获得了自我发展的权利,开始了新的历程。
当然,在中世纪,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是科学家们用鲜血和生命顽强斗争而开创的历史。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科学的发展必将促进人类重新认识的提升、推动哲学思维的发展。
正由于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经过对自然科学的历史实地考察,阐释了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恩格斯还以很多的科学史实乃依据,表明由于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替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已沦为历史的必然。
近代,自然科学多数处于搜集材料阶段。
由于力学有了较高发展,人们似乎以为力学规律是万能的,企图用力学的观点去说明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把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机械论的观点,从而逐渐构成自然科学研究中长达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被培根和洛克移植到哲学中来,就构成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其中心思想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从本质上来说,是与自然科学相悖的,阻碍着自然科学的提高和发展,并且最终使它陷入神学的禁锢之中。
由于产业革命的推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也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搜集材料的阶段进入到系统地整理材料并把它们上升到理论概括的高度。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

谈谈辩证法问题读后感在读了这一经典之作后,我的思绪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搅动着,不断地翻腾、思考。
这篇文章让我对事物的认知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往,我看待问题总是非黑即白,就像看一幅只有两种颜色的简笔画。
但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可不是这么简单,它充满了复杂性和多样性。
就拿我前段时间的一次经历来说吧。
那阵子,我特别痴迷于健身,满心想着要在短时间内练出完美的身材。
一开始,我简直是“拼命三郎”,每天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各种器械轮番上阵,锻炼的时间也是越来越长。
我心里就想着,练得越多,效果肯定越好,这不是明摆着的道理嘛!嘿,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不对劲了。
身体开始频繁地出现酸痛,甚至有时候连正常的活动都受到了影响。
我这才意识到,自己走入了一个误区。
按照我最初那简单直接的想法,锻炼越多就等于身材越好,这其实是片面的。
辩证法告诉我们,量变会引起质变,但这个量变必须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过度的锻炼,不仅没有让我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反而给身体带来了负担和损伤。
这让我想起了生活中很多类似的情况。
比如说我们学习,都知道努力学习是好事,可要是没日没夜地学,不注意休息和调整,那很可能会导致精神疲惫,学习效果反而大打折扣。
又比如说吃东西,大家都知道营养很重要,可要是一味地贪吃各种所谓的“有营养”的食物,不考虑身体的承受能力,那可能会引发肥胖或者其他健康问题。
再回到我健身这事上,我开始调整自己的计划。
不再一味地追求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而是合理安排锻炼的时间和强度,给身体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
我也更加注重饮食的搭配,保证摄入的营养均衡而不过量。
慢慢地,我发现身体的状态越来越好,健身的效果也逐渐显现出来。
肌肉线条开始变得明显,体力和耐力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通过这次健身的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辩证法的魅力。
它不是那些高高在上、难以理解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能指导我们生活的智慧。
它让我明白,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曲折的、充满变化的。
我们不能用僵化的思维去看待问题,而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谈谈辩证法问题》有感
《谈谈辩证法问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的指标,而且也是俄国革命的向导;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了系统严谨的论述,全面揭示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识过程的辩证法以及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等内容,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体系。
列宁认为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本质。
列宁还认为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都存在相互对立的两面,这两个对立面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是能够统一到一起的。
也就是说,事物具有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的绝对性与对立面有条件的统一的相对性。
在这其中,发现事物对立面间的矛盾性并进行深入的探讨,是辩证法的实质。
辩证也可以说是通过相互争辩的方式来达到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的目的,并对观察这些事物所得到的认识进行证明阐释,验证认识的正确性与否。
在这里,我认为我们需要有两个观点。
首先,认识是外界事物在意识中的反映。
根据上面第一点所提到的辩证法的实质,事物又是对立面的统一,因此认识也必然是对立统一的。
认识的基本形式是判断,判断中则包含个别与一般、必然与偶然、本质与非本质的辩证关系,因此辩证法也就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
只有科学史才能检验对统一的事物之间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的正确性,列宁首先论证了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性和正确性,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由科学发展史所证明了的普遍规律。
列宁说:“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
”就是说,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普遍的客观世界的规律和人们认识的规律,是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因为它是以科学的发展为依据的,是为全部科学发展史所证明了的.
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和认识的规律。
列宁在把它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进行论述之后就把它作为认识规律来论述。
在列宁看来,对立面是同一的,也即是个别跟一般的联系。
个别和一般互相依存,缺少任何一个,另一个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一般包含但不完全包含个别,个别也不能完全被包括在一般之中。
这样,任何个别都能通过一般,在经过或长或短的联系之后和另一个个别联系到一起,这就是社会间事物的联系。
而自然科学界也具有这个从个别向一般转变、偶然向必然转变、对立面的过渡、转换、相互联系的性质。
认可了对立面的同一,就是认可一切事物都是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而这种对立矛盾的倾向,在发展的过程的不断斗争中,它们的对立关系却渐渐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统一。
虽然列宁认为事物的对立面是矛盾而又统一的,但并不是一直都是如此。
矛盾性是绝对存在的,互相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存在于每一个时间地点,不会消失,但对立面的统一却不然。
如同物理学中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一样,虽然对立面的矛盾是绝对的,但对立面的统一却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一种存在情况。
而这点,也正是客观的辩证法和主观的唯心主义发生分歧的原因所在。
客观辩证法认为相对和绝对的差别是相对的,相对中蕴含着绝对,但主观主义和诡辩论却不认可这种观点,相反,主观主义和诡辩论信奉事物的属性是相对的,即相对的只是相对,因而排斥绝对。
其实,这点,在我以为,这种排斥却是另一种形式上的绝对,就是主观主义绝对性地认为相对性才是真切存在的,排斥绝对性的存在。
就像矛与盾的故事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则何如?”主观主义否认绝对性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绝对。
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都普遍存在着辩证法。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是有重大缺陷的,这种主义一般存在于自然界,而不能看到人类社会以及人的思维本身也具有辩证法的本质特性。
因为他们未能看到认识本身是不断发展、不断地去观察客观存在、不断地去接近客观存在,主观和客观无限趋近的过程。
在辨证唯物主义者看来,哲学上的唯心主义者
是将认识的某一方面无限夸大,以致于到了脱离物质现实的程度,绝对神话了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
从这种意义上说,唯心主义者都是和尚或者尼姑。
因为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迷信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特性,而看不到它另一对立的方面或特征。
这种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相对于辩证法来说,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存在着弊端。
列宁明确提出辩证法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内容是永远增加着的。
他说:“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认识,其中包含着无数的各式各样观察现实、接近现实的成分。
——这就是它比起“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来说所具有的无比丰富的内容,而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
”辩证法的认识是全面的,包含无数源于现实且又能对现实反过来起到促进作用的成分,具有丰富无比的内容,而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却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不能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换言之,与现实却是脱离了开来。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否认哲学唯心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则认可了哲学唯心主义的存在,只不过认为其是经过了人的无限复杂的推理演变后,片面的、夸大的、脱离了物质与自然、神话了的僧侣主义。
列宁把僧侣主义,即唯心主义,更确切的说是哲学唯心主义,比作一朵不能结出果实的花,但却生长在人类历史这棵活树上,说明它是有认识论的根源的。
唯心主义是由于把认识的某一成分、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无限夸大而产生的,原文为:“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某一方面、某一侧面,独立的完整的直线”。
更形象地说,是由于把认识曲线上的某一片断单独拿出来变成独立完整的直线而产生的。
因此,唯心主义是对现实世界的扭曲,但不能否认,它确实是有认识论的根源的。
列宁在文中也给出了一般辩证法的阐述方法,即是从社会中最简单、最普通、最常见的事物开始,从任何一个命题开始,来揭示出社会中的一切矛盾或者这些矛盾的萌芽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在所有这些事物中都能发现辩证法一切要素的萌芽,这也表明辩证法本来就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
阅读《谈谈辩证法问题》这本著作,对于我们了解唯物辩证法,看待事物的矛盾性,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端正思想认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