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异株植物

合集下载

植物的性别与繁殖方式研究

植物的性别与繁殖方式研究

CHAPTER 06
研究前景与展望
植物性别与繁殖方式研究意义
揭示植物生殖机制
通过研究植物性别与繁殖方式,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生殖系统的运 作机制,为植物生殖生物学提供理论基础。
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掌握植物性别与繁殖方式的知识,有助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提 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保护生物多样性
了解不同植物的性别与繁殖特性,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
植物繁殖方式简介
有性繁殖特点及过程
特点
有性繁殖是通过雌、雄配子结合形成 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 式。这种方式可以产生基因重组,增 加后代遗传多样性。
过程
包括花粉的形成和传播、花粉在柱头 上的萌发、花粉管伸长和精子释放、 受精作用以及种子和果实的形成等阶 段。
无性繁殖特点及过程
特点
无性繁殖是不通过生殖细胞结合,而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这 种方式可以保持母本的遗传特性,繁殖速度快。
过程
包括分株、扦插、压条、嫁接等。这些过程都是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 、叶)来产生新的个体。
繁殖方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有性繁殖的影响
有性繁殖可以增加后代的遗传多样性,提高植物适应环境变 化的能力。但是,由于基因重组的不确定性,有性繁殖也可 能导致后代生长表现不稳定。
无性繁殖的影响
无性繁殖可以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快速繁殖大量新个体。 但是,长期进行无性繁殖可能导致植物遗传多样性降低,增 加病虫害的风险。同时,无性繁殖也可能导致植物体内积累 大量有害物质,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未来研究方向及领域,关 注更多非模式植物的性别与繁殖方式 ,揭示它们的生殖机制和适应环境的 策略。
要点二
强化技术应用研究

雌雄异株植物性别鉴定方法概述

雌雄异株植物性别鉴定方法概述
Jaiswal V S,Prpatap Narayan,Madan Lal. Activities of acid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s in relation to sex differentiation inCarica papaya[J].Biochem Physiol Pflanzen,1984,179:799-801.
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对于性别这个特殊的性状而言,植物雌雄株间表现的差异,无论是性染色体的差异、生理代谢方面的差异、还是同工酶表现的差异,都能从植物基因组DNA上反映该物种性别的本质特征。这种研究方法可在植物的任何发育阶段(只要能提取DNA的植株材料)进行,且鉴定准确、结果重复性好。此方法从分子水平入手,利用DNA分子标记技术,通过分析已知性别植物基因组DNA间的多态性,筛选与其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寻找雌雄植株间的本质差异,为植物的性别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字:雌雄异株,性别鉴定,评价
1绪论
自然界被子植物大多是雌雄同株,雌雄异株植物仅占6% (Renner等,1995)。由于雌雄异株植物,在植物性别决定尤其是性染色体进化研究中具重要地位(Ioan,2001;Ainsworth,1998),且由于同一树种、不同性别的植物在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林业生产、园林事业以及蔬菜种植中常常希望根据经营目的与利用方向,从中选择栽培某一种性别的植物以满足需要,对植物的早期性别鉴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波兰学者Bugala首先通过叶色鉴定了欧洲山杨(Populus tremula)的性别(Bugala,1951)。但通过外部形态来鉴定植物性别的方法不够准确,且对某些植物而言,在性器官分化和发育成熟前,其雌雄株的形态差异往往不明显,所以不能作为植物性别早期鉴定的可靠依据。近年来发展了从细胞、生化和分子等不同水平上对雌雄异株植物的性别鉴定进行研究的方法。

植物的性别决定机制

植物的性别决定机制

植物的性别决定机制植物的性别决定机制是指植物如何决定自身的性别,即雌雄植株的形成过程。

与动物不同,植物的性别决定并不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而是受到一系列环境和生理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植物的性别决定机制,揭示雌雄植株的形成过程。

一、植物的性别特征在植物中,性别特征主要表现为花部的形态以及生殖器官的结构。

雄性植株的花部通常包含花蕊和雄蕊,而雌性植株的花部则具有花药和子房。

除了这些显性的性别特征外,还有一些植物的性别表现较为隐蔽,需要通过细微的形态差异或分子水平的遗传分析才能确定性别。

二、雌雄异株植物雌雄异株植物是指具有明显的雄性植株和雌性植株的植物。

这些植物通常在不同的植株上发育出雄性和雌性的花部。

这种性别分化主要受到植物激素的调控。

在雄性植株上,大量的雄性激素促使花部发育为雄蕊和花蕊;而在雌性植株上,雄性激素水平较低,使得花部发育为子房和花药。

三、雌雄同株植物雌雄同株植物是指同一株植物上同时存在雄性和雌性的花部。

这种性别决定机制受到复杂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在雌雄同株植物中,有些植物呈现两性花,即具有既有雄蕊又有子房的花部。

这种花部结构的形成是由于某些基因对花蕊和子房的发育同时发挥作用。

四、环境因素对性别决定的影响除了遗传因素外,植物的性别决定还受到环境因素的调控。

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条件的变化都会对植物的性别决定机制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植物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形成雌性植株,而在低温条件下则更容易形成雄性植株。

这种环境因素对性别决定的影响使得植物具有性别的可塑性,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五、植物人工性别控制的应用对植物性别决定机制的深入了解,为植物人工性别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目前,人们常常利用这些性别决定机制来控制植物的性别。

例如,在果树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常常需要控制雌雄植株的比例。

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灌溉技术以及植物激素的应用,人们可以有效地控制植物的性别。

六、未来的研究方向尽管对于植物的性别决定机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然存在很多未被揭示的谜团。

雌雄异株果树

雌雄异株果树

雌雄异株果树绝大部分植物都是雌雄一体,就是一株植物体上既有雄性的器官,又有雌性的器官。

花里的雄蕊和雌蕊就是显花植物的繁殖器官。

显花植物可以分为3大类:一是雌雄同花,如小麦、水稻、油菜等;果树雌雄同株同花的如苹果、梨、桃、李、柑桔等。

二是雌雄同株异花,如玉米、黄瓜瓜类等;果树雌雄同株异花:板栗雌雄同株同花序异花;核桃、山核桃、长山核桃和柿雌雄同株异花。

三是雌雄异株,如银杏、杨柳、开心果树等。

这类植物的雄花和雌花分别长在不同的植株上,植物也是有性别的,例如银杏树就是这样,雌树开雌花,里面长着雌蕊,雄树开雄花,里面长着雄蕊。

雌树结果,雄树不结果。

如果只有一株银杏树,那就不能传粉,也就无法结出果实和种子来。

雌雄异株:大麻、苏铁、构树、啤酒花、穿破石、芦笋、椰枣、香椿、吊瓜、海风藤、杨柳科植物【常见的有毛白杨和柳树】、菠菜、大麻、猪笼草、卵叶革包菊、石楠藤、叶上花、红豆杉、连香树、对叶榕、杜仲、桑。

果树雌雄异株:阿月浑子、黄连木、番木瓜、香榧、杨梅、猕猴桃、银杏、海椰子。

大麻在我国俗称“火麻”,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异株,原产于亚洲中部,现遍及全球,有野生、有栽培。

苏铁【在苏铁类植物中,雄性会发热并通过这种方式强迫在其中采花的昆虫飞离而去寻找适当的雌性作为传播花粉的对象。

苏铁属雌雄异株植物,花期大约6到8月,雄球花长椭圆形,雌球的花羋扁圆形。

苏铁类植物属于裸子植物,只有根茎叶和种子,没有花这一生殖器官,因此铁树的花事实上也是它们的种子。

苏铁又名凤尾蕉、避火蕉、凤尾松、铁树等,在民间,铁树这一名称用得较多,一是因为其木质密度大,入水即沉,沉重如铁而得名;另外一种说法是因为其生长需要大量铁元素,即使是衰败垂死的苏铁,只要用铁钉钉入其主干内就可以起死回生。

(刘妍)】、阿月浑子(商品名:开心果)开心果也称阿月浑子,维吾尔语称"皮斯特", 英文译意为"风味怡人的食物",属坚果类植物,它是新疆喀地区名贵稀有的果树品种。

一种无花果雌雄鉴定方法

一种无花果雌雄鉴定方法

一种无花果雌雄鉴定方法
无花果是一种雌雄异株植物,意味着不同个体上分别生长着雌蕊和雄蕊,所以鉴别雄株和雌株变得相当重要。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无花果雌雄鉴定方法:
1. 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

雌株往往比雄株更为茂密,因为其主要任务是结果子,所以可能有更多的树枝和叶子。

2. 观察花序的形态。

雄花序通常生长在植株上的侧枝上,而雌花序则生长在主干或较粗的枝条上。

雄花序较小,而雌花序较大。

3. 观察花的结构。

无花果的雄花由花被片和雄蕊构成,而雌花则由花被片、雌蕊和子房构成。

雄花通常有明显的花药,而雌花没有。

4. 观察授粉行为。

如果观察到花序上的昆虫或风对花进行授粉,那么这个植株很可能是雌性的。

因为雄蕊会在花粉成熟后释放花粉,而雌花则需要从其他植株获取花粉才能进行受精。

需要注意的是,无花果的雌雄鉴定并不总是容易,特别是在植株年轻时。

有时候需要观察多个植株的生长情况和花序结构才能确定其性别。

雌雄异株植物槲寄生的研究进展

雌雄异株植物槲寄生的研究进展
性、 化 学成 分 、 繁殖 方法 、 传 粉生 态学 和分 子生 物学 等方 面 的研 究 结 果 与进 展 进行 了综述 , 为今 后 深 入 研 究 与
开发利 用 提供 依据 。 1 槲 寄 生的 生物 学特 征
槲 寄 生植株 高 3 0~6 0 c m, 茎 枝呈 圆柱 形 , 直径 0 . 3~1 c m, 常 呈二 歧状 分枝 , 表面 为 黄绿 色 或者 棕 褐色 , 略 有 肉质 , 节 膨大 , 节 间长 2~ 9 c m, 具 黑色 环状 纹 , 质 硬脆 , 易 折断 , 折 断面 略有 凹凸 , 皮部 呈黄 色 , 木质 部 颜 色较
实为橙 红 色 , 寄生 于杨 树 和 枫 杨 的 槲 寄 生 果 实 呈 淡 黄 色 , 寄 生 于 梨 树 或 山荆 子 的 槲 寄 生 果 实 则 呈 红 色 或
黄色 。 2 槲 寄 生寄 主种 类及 寄 生部 位 桑 寄生科 植 物 共 约 6 5属 1 1 0 0种 , 槲 寄 生属 约 有 6 0多 种 , 中 国发 现 4种 , 其 中槲 寄 生 寄 生 在槭 科 、 桦木
我们 在辽 宁地 区调 查 了 4个 主要 居群 , 为 凤城 沙里 寨 、 鞍山千山、 宽 甸 杨木 川 和 宽 甸黄 椅 山 , 在 做野 外 观
槲 寄 生果 实 由种 子 、 果 肉和果皮 组成 , 外 果皮 革质 , 果 肉为胶 质 , 由 2层 细胞组 成 , 外层是 鸟类 易 消化 的 细 胞, 内层 是不 易消 化 的细胞 以保 护种 子 J 。槲 寄生 果实 有 红果 和 黄果 两 种 色型 , 红 黄两 种 果 实 色型 植 株 的 比 例在 同一 居群 可 能有 色型 偏离 , 大量 调查 的结 果 显示 其 近 于 1:1 ¨ 6 J 。有些 作 者 提 出寄 生 于 榆树 的槲 寄 生果

地钱

地钱

地钱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地钱的形态、结构特征,地钱的生活史,以及地钱在医药、食用等方面的价值。

通过对地钱的这些知识的了解,进一步认识地钱,认识地钱所属苔藓植物的一些特征,也简要介绍了一下苔纲与藓纲植物的一些区别。

关键词:苔藓植物、地钱、生活史、地钱价值目录一、地钱基本介绍地钱属于苔藓植物门,苔纲,地钱目,地钱科,地钱属。

地钱是苔鲜类地钱科,地钱属植物,在黔东南剑河县等侗族地区又称为一团云.地钱又名地棱罗、地浮萍、地衣,广布贵州及全国各地,生于阴湿的土坡或岩石上,夏秋季采集叶状体入药,鲜用或晒干研末备用.苔藓植物是一群小型的多细胞的绿色植物,多适生于阴湿的环境中,植物体已经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现象,配子体在世代交替中占优势,孢子体占劣势,并寄生在配子体,苔藓植物有颈卵器的出现和胚的出现,是高级适应性状,苔藓植物和蕨类、和子植物一起合称有胚植物,并列于高等植物范畴之内,苔藓植物约23000种,遍布世界各地,根据营养体的形态结构分为苔纲和藓纲,苔纲与藓纲有一定的不同之处,苔纲植物假根由单个细胞构成,而藓纲有一列细胞构成,苔纲孢子体构造比藓纲植物简单,无蒴齿,蒴轴,具有弹丝,藓纲则有蒴轴,有弹丝。

苔纲叶状体多有背腹之分,藓纲是无背腹之分的茎叶体。

苔纲原丝体不发达,一个原丝体只发育成一个植物体,藓纲原丝体发达,一个原丝体可以发育成多个植物体。

二、地钱的形态构造及生活史2、1 地钱的形成构造地钱植物体比较大,为绿色分叉的叶状体,多回二歧分枝,平铺于地面,上面表皮有斜方形网纹,网纹中央有一个白点,下面有多数假根及紫褐色鳞片,假根及鳞片有吸收养料,保存水分,固定植物体的功能,叶状体较厚为多层细胞所组成,其前端凹入处有顶端细胞,顶端细胞可不断地分裂形成新细胞,属于地钱的生长点部分。

这些细胞可继续生长分化,形成地钱配子体的各种组织。

成熟的叶状体(配子体),最上层是表皮,表皮下有一层气室,气室底部有许多不整齐的排列疏松的细胞,含许多叶绿体,是地钱的同化组织,每室顶部中央有气孔,气孔无闭合能力,气室下是由多层细胞组成的薄壁组织,内含淀粉或油滴,下表皮与薄壁组织的细胞紧紧相连。

雌雄异株名词解释

雌雄异株名词解释

雌雄异株名词解释雌雄异株:通常植物的雌蕊和雄蕊是不同植物种类。

一般来说,有的植物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这就叫做雌雄异株,其中最著名的是马铃薯和小麦。

但不一定所有的植物都是雌雄异株的。

这与所生活的地区和气候条件有很大关系。

如我国热带雨林里的一些植物就属于雌雄同株;而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等植物则是雌雄异株。

例句:马铃薯又名马铃薯,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稻米。

我国的马铃薯栽培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了,目前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是荷兰、美国和中国等。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

十六世纪传入欧洲后发生根瘤蚜虫病,严重威胁欧洲各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后经荷兰人从美洲带回马铃薯种子,并引入新的抗虫基因,才得以在欧洲推广开来。

直到十九世纪末,马铃薯才传入中国。

我们知道,决定植物性别的因素是雄性植物的花中会产生花粉,而雌性植物是没有花粉的。

虽然有些花没有花粉,但是它们却可以结成果实,所以自然界中有一些花是同时具有雄性和雌性两种功能的。

雄性植物能够产生精子,而雌性植物只是能够产生卵细胞,或者是受精卵。

雄性植物之所以可以产生花粉,而雌性植物没有花粉,是因为雄性植物和雌性植物中都有产生花粉的基因。

在植物的演化过程中,雌雄异株的植物会逐渐灭绝,只有雌雄同株的植物可以存活下来。

有人研究认为,由于植物会通过花来传递花粉,所以雄性植物中的某些花才具有花粉传播的能力。

所以,那些没有花粉传播能力的植物可能是雌雄同株。

不过也有人认为,花粉传播能力强的花,雌雄同株的概率反而比较高,否则难以解释某些植物的花为什么能够传播花粉。

雌雄异株的植物,除了像小麦、马铃薯等那样以种子繁殖外,还可以通过地下茎的形式进行繁殖。

在地下茎上着生的芽,称为侧芽。

侧芽发育成为侧枝,侧枝再长出地上部分,便成为主干。

主干上的芽称为顶芽,通常长在分枝的中部或稍上部位置。

侧枝和主干之间,有时会有从属关系的侧芽长出。

此外,叶的着生方式也是决定植物性别的重要特征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