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1水的净化及其方法

合集下载

水的净化的四个过程

水的净化的四个过程

水的净化的四个过程
1. 沉淀过程:将水中的悬浮物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其沉淀到底部,从而实现去除悬浮物的目的。

常见的方法包括沉淀池、沉淀池、沉淀池等。

2. 细菌过滤:通过使用微孔滤膜或其他过滤介质,将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过滤掉,从而达到杀灭或去除水中微生物的目的。

3. 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将水中的有机物、异味物质、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吸附到活性炭表面,从而实现去除有机物和净化水质的目的。

4. 消毒杀菌:使用消毒剂如氯、臭氧、紫外线等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从而实现水的消毒杀菌和净化的目的。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我们的节日——端午节1.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 学习端午节的相关诗词。

3. 动手制作端午节小礼品。

第二课时:身边的科学——水的净化1. 了解水的净化原理。

2. 学习简单的净水方法。

3. 进行净水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第三课时:环保行动——垃圾分类1. 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2. 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

3. 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

第四课时:小小志愿者——社区服务1. 了解社区服务的意义。

2. 学习志愿者服务的精神。

3. 进行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第五课时:传统艺术——剪纸1. 了解剪纸的历史和特点。

2. 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

3. 动手制作剪纸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与实践:(1)教师按照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示范。

(2)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践操作,遇到问题及时提问。

3. 小组讨论与分享:(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践经验。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2. 学生表达交流能力的提升。

3. 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材。

2.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剪纸工具等。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方法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方法

水的净化方法一、自来水厂净水过程1. 水的净化要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①除去不溶性杂质;②除去可溶性杂质;③除去有毒物和有害细菌。

2. 流程: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注意:①该过程中只有“消毒”是化学变化,“沉淀”、“过滤”、“吸附”均为物理变化。

②有些不溶性杂质很细小,仅靠自身重力很难沉降,加入絮凝剂可以促进不溶物沉淀。

明矾[KAl(SO4)2·12H2O]就是一种常见的絮凝剂。

③沉淀、过滤、吸附也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④经沉淀、过滤、吸附处理后的水并不是纯水,仍含可溶性杂质。

二、过滤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方法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说明: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目的:防止液体溅出),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目的:防止戳破滤纸),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目的:防止滤液溅出)。

注意: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无法除去可溶性杂质。

三、吸附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在净水过程中起吸附作用,该过程为物理变化。

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过滤,不仅可以滤去不溶性杂质,还可以吸附一些可溶性杂质,除去颜色和气味。

这是市场上出售的使用活性炭的净水器的净水原理。

简易净水器示意图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四、蒸馏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原理: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先蒸发,再冷凝,实验室常用的蒸馏装置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注意:水的净化方法通常包括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

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蒸馏、吸附、过滤、沉淀。

沉淀和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吸附还可以除去部分可溶性杂质、去除颜色和异味,蒸馏可以得到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

综合运用以上四种方法净水效果更好,操作顺序为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解题时要针对水中所含的不同杂质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

五、硬水与软水硬水软水定义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用肥皂水区分硬水软化法生活中:煮沸实验室中:蒸馏六、例题例题某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制成自来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教学设计 《水的净化》

教学设计 《水的净化》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3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以学生最熟悉的水为载体,探讨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与技能,区分硬软水等。

教材将静置、吸附、过滤和蒸馏等净水方法有序的联系,突出过滤和蒸馏两种物质分离的实验操作,同时为第六章的粗盐提纯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1.知识方面:认识到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纯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自来水、河水等自然界的水是混合物;认识烧杯、铁架台、玻璃棒等常见的化学仪器,并会使用。

2.能力方面:本班的孩子活泼好动,乐于表现自己,对学习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具备一定的归纳,理解和交流合作能力,但是由于平时实验训练少,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对自来水厂的社会调查及实验探究活动,了解水净化的一般方法:沉淀、吸附、过滤和蒸馏等。

2.通过类比迁移和实验探究活动,学会过滤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3.感受水被污染容易净化难,激发学生爱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社会责任感。

感受化学对保护水资源的积极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常见水的净化方法、过滤的操作方法教学难点:各种净水方法的综合应用五、教学策略:启发、讨论、视频、实验六、教学准备:PPT,视频“自来水净化流程”和“蒸馏操作”;明矾、活性炭、烧杯、红墨水、自来水、纯净水、U型管、滤纸、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等等。

七、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阶段:学生做好本节课的预习任务,上网查阅有关“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原理,收集生活中的水样,以及生活中的过滤场景、水净化装置等。

兴趣小组的同学查阅“明矾净水实验的改进方法”。

做好汇报、交流的准备。

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了解到净化水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2、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水的净化净水方法1、静置沉淀2、明矾沉降3、活性炭吸附(色素、异味)4、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5、杀菌消毒6、蒸馏:净水程度最高(生活上用煮沸法)九、教学反思:1、亮点:(1)两个体现: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2)两个突出:突出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突出实验的时效性和可观性(明矾、活性炭净水改进)。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教案超全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教案超全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教案超全一、教学内容1. 空气与呼吸空气的组成与性质呼吸系统的构成与功能2. 水的净化水资源的分布与重要性净化水的原理与方法3. 电与磁电流的产生与效应磁场的作用与应用4. 动物与生态系统动物的分类与特征生态系统的组成与作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空气与呼吸、水的净化、电与磁、动物与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空气的组成与性质水的净化原理与方法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2. 教学重点:呼吸系统的构成与功能动物的分类与特征生态系统的组成与作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气与呼吸挂图水净化实验器材电与磁实验器材动物与生态系统挂图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彩色笔、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讨论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以生活用水为例,探讨水的净化方法。

通过磁铁吸引铁钉实验,激发学生对电与磁的兴趣。

以校园生态环境为背景,介绍动物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2. 例题讲解:讲解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呼吸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演示水的净化过程,解释净化原理。

讲解电流与磁场的产生及相互作用。

介绍动物分类及生态系统的组成与作用。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实验,检测空气质量。

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电路,观察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

学生调查校园生态环境,分析动物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空气与呼吸:空气的组成与性质呼吸系统的构成与功能2. 水的净化:水资源的分布与重要性净化水的原理与方法3. 电与磁:电流的产生与效应磁场的作用与应用4. 动物与生态系统:动物的分类与特征生态系统的组成与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空气的组成与性质,并举例说明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请解释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并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点拨训练9年级化学试卷【含答案】

点拨训练9年级化学试卷【含答案】

点拨训练9年级化学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产生淡蓝色火焰?A. 碳B. 硫磺C. 铁丝D. 木炭2. 下列哪种化学反应属于放热反应?A. 灯泡发光B. 燃烧C. 植物光合作用D. 铅蓄电池充电3. 下列哪种溶液呈碱性?A. 醋酸B. 氨水C. 盐酸D. 硫酸4. 下列哪种气体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氮气D. 氢气5. 下列哪种物质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A. 熟石灰B. 硫酸C. 碳酸氢钠D. 氯化钠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 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

()3. 碘酒可以用来检测淀粉的存在。

()4.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铜的活动性高于铁。

()5. 盐酸和硫酸都是强酸。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

2.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______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3. 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4. 常见的酸雨类型有硫酸型和______型酸雨。

5. 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称为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 举例说明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 什么是溶液?它具有哪些特征?4. 简述水的净化方法及其原理。

5. 什么是中和反应?请给出一个例子。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硫酸钠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四氧化三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碳酸钙沉淀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水,生命之源》活动方案

《水,生命之源》活动方案

《水,生命之源》活动方案《水,生命之源》活动方案 1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水的有关知识,懂得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2、使学生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知道节水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1、收集有关水资源,节水措施等资料。

2、分组调查家庭、社区用水情况。

活动过程:一、话题引入,交流信息。

蓝色的地球演奏着生命的旋律,绿色的世界养育着万千的生命,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我们共同吮吸着地球妈妈的乳汁,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就是“水,生命之源”。

当今世界,节水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沿海城市,缺水问题似乎还不怎么明显,但在许多地区,缺水情况仍然十分严重。

由于上海已被评为国家首批节水城市,所以我们更应该积极响应,为节约国家的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整洁、美好、生活更健康,让我们的家园成为一个真正的绿色家园!部分同学介绍他们收集的水资源的有关资料。

1、《地球上的水》2、《人是一个水的生命体》3、《我国的水资源现状》二、运用事例,加深认识。

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离不开水,我国水资源丰富,有的人就会浪费水,尤其是学生,虽然学校中的行为规范上有着节约用水这一条,但还是有不少人不把这事放在心上,他们在拧紧水龙头时往往不拧得紧一点,在学校中,我们常发现这种现象,当我们看见时,我们将会去拧紧,但不可能每次都那么凑巧的被遇见。

情景短剧:《水龙头的倾诉》其实大部分的人还是有节水观念的,生活中也能做到节约用水,而且做得还很好。

节水小故事:《用水要象用油那样》三、联系实际,增强效果。

再来看看我们生活中或你周围,大家的`用水情况怎样呢?1、个人用水量情况调查。

2、家庭用水情况调查3、生活中浪费水情况调查。

4、生活用水的污染情况调查。

四、讨论辨析,导之以行。

现在让我们想想怎样让秀丽的景色永驻人间,让清水长流不断,只有洁净的水能才能给人们带来葱茏草木,鸟语话香,恬静舒适,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愉快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给人们带来的是恐怖灾难,所以,人们必须认识到防治水污染的严重性。

《水的净化方法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

《水的净化方法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

《水的净化方法》导学案
一、进修目标
1. 了解水的净化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掌握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及其原理;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水污染问题。

二、进修内容
1. 水的净化方法的定义和意义;
2. 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及其原理;
3.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三、进修过程
1. 导入: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水污染对人类生活和环境造成的风险;
2. 进修:介绍水的净化方法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珍爱水资源的重要性;
3. 深入:详细介绍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如过滤、沉淀、消毒等,并讲解其原理;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模拟水的净化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
5. 应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水污染问题;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水的净化方法的理解。

四、作业
1. 撰写一份关于水的净化方法的报告,包括定义、意义、常见方法及实际应用;
2. 收集一些关于水污染问题的新闻报道或案例,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五、评判
1. 考察学生对水的净化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2. 评判学生在实验和讨论环节的表现;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六、拓展
1. 邀请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水资源珍爱和净化方法;
2. 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活动,如义务清洁河流、湖泊等环境珍爱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水资源珍爱的重要性,掌握一些简单的水的净化方法,为未来的环境珍爱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愿我们的尽力能够让我们的故里更加清洁、美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水等。
一、教学过程
准备工作:学生两人一组,a、b两杯放置了半小时的池水、一瓶明矾试剂。
教师演示所用的过滤柱分细沙、粗沙、沙石、卵石和棉花五层。
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指导活动
学生的学习活动
并非所有的细菌都对人类有害处,有的细菌如酵母菌对人类是有益的。
上节课提到由于池水中有许多微生物,其中包含了细菌。有的同学就认为只要是细菌,都会对人类带来害处,为了澄清这个误解,让大家来听一下这条科学见闻《细菌对人体是否都有害》。
将沉淀后的池水倒入过滤柱,并强调要缓慢地倒,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滤液。
改用蒸发装置,在玻璃片上滴滤液,用试管夹夹住,迅速在酒精灯上一烤,马上出现白色物质。
大部分学生可回忆到,粉笔屑留在了滤纸上。
小部分学生还提到,滤纸上有小孔,盐水可通过,而粉笔屑通不过才被留了下来。
有些有能力的学生谈到,滤纸上有小孔,而滤柱的沙砾间都有间隙,每层中的间隙不同。
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滤液,并由学生代表上台发表结果。
根据前面实验的经验,学生可总结过滤法与沉淀法不同点:杂质更少,但微生物仍存在。
学生重复教师操作,观察现象。最后讨论结果,发布结果,教师总结。
加氯消毒法
池水中的较大悬浮颗粒通过沉淀和过滤除去了以后,如何除去微生物呢?
什么是水中的微生物?——以藻类为主,及其其它一些微小的浮Fra bibliotek生物甚至一些虫卵。
烧饭、烧水时在锅盖上收集;在湿地上挖个洞,盖上塑料布收集等。
学生提问:池水中什么细菌对人体有害呢?
教师解答:大肠杆菌超过一定数量,就会影响人类健康。
池水中有悬浮微粒、已溶解的物质、微生物包括细菌等杂质,因此人不能直接饮用池水,必须净化。
设问:“如果池水中没有细菌,那是否就能饮用了呢?”停顿一下,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
继续问:“那如果要饮用的话,我们该想什么办法呢?”再停顿,给学生思考一分钟。
如果学生点不出净化,可在黑板上列出让学生讨论的方法,最后总结出这些都是净化水的方法。
大部分同学都会摇头或说不,并会积极与老师讨论池水中的其它物质。
如果预习过的学生马上就能说出净化水。
还有答:沉淀、过滤、加消毒液等等。
净化方法—沉淀法
沉淀法能使悬浮颗粒沉淀下来,但不能除去微生物。
1、较浑浊的水。如何使它变清?
2、滴加明矾试剂。
3、有什么现象?
4、如何去除沉淀?
1、观察,思考。
2、观察。
3、答:产生沉淀,水变清。
净化方法—过滤法
过滤法只能除去体积较大的悬浮颗粒,而不能把微生物和可溶解的物质除去。
复习过滤:用滤纸将粉笔屑和盐水分离。引导学生过滤的原理是什么,这里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展示过滤柱,教师介绍一下结构,让学生想想与滤纸有什么相同地方。
用加氯法。
1、氯水的特点(见光分解,所以须存放于棕色瓶中)
2、氯水可杀死微生物。
3、为什么用氯水来处理饮用水?
蒸馏法
以上方法都不能除去的溶解于水的物质,要进一步净化还必须进行蒸馏。
展示蒸馏装置并介绍装置各部分的名称与作用(蒸馏、冷凝)。
指导学生讨论日常制取蒸馏水的方法。
蒸馏原理的应用——海水淡化。
收集蒸馏出来的液体进行蒸干,观察表面皿(或载玻片上)是否留有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